1我国建筑给排水发展阶段我国建筑给排水自1949年建国以来
浅谈建筑的给排水技术

文章 编 号 :0 9 94 (00 2 — 12 0 10 — 1X 2 1) 4 08 — 1
我 国建筑 给 排 水 自 1 4 9 9年 建 国 以来, 经历 了三个 发 展 阶段 : 一 、房 屋 卫 生技术 设 备阶 段 即初创 阶 段, 1 4 年至 1 6 室 内给 水排 水 和热 水供 应 自 99 94《 设计 规 范》开始 试行 时 为止 。 主要 标志 是 我 国开始 设置 给 水排 水专 业 , 屋 其 房 卫 生技术 设 备被 确定 为一 门独立 的专 业 课程 。第 一代 通过 专业 培 养 的建筑 给 排水 专业 技 术人 员走 上工 作 岗位 , 开始 形成 自己 的专业 队伍 。 二 、室 内给 排 水 阶段 即反 思阶 段,自 1 6 年至 1 8 年 《 94 96 建筑 给水 排 水设 计规 范 》被 审批 通 过 时为止 。 其主 要标 志 是通 过工 程 实践 , 以往 机 械搬 用 国外经 验 并造 成 失误 对 进行 了认 真 总结 和反 思, 而形 成和 确 立有 我 国特色 的建 筑 给排 水技 术 体系 。 进 三 、 筑给 排水 阶段 即发展 阶 段, 18 年至 今 。 9 6 以来, 建 自 96 18年 随着 建筑 业 的 发展 , 建筑 给排 水 专业 迅速 发展 , 已成 为 给水排 水 中不 可缺 少 而又 独具 特色 的 组成 部分 。 发 展 阶段 , 业 队伍上 已具备 积 累 了一定 经验 并经 过 专业 培训 的 在 专 设计 、施 工 、安装 管理 人 员 : 技术 上积 累 了 以前 的实 践经 验 、 鉴 了 国外 的新 借 技术 , 专业技 术 有 了明显 的突破 和发 展, 中消 防给 水系 统 在建筑 给 排水 中的 其 发展 尤为 突出 : 织上成 立 了全 国建筑 给排 水工 程标准 技术 委员 会和 中 国土木 组 学会 给排 水 学会 建筑 给水 排 水委 员会 。近年 来 , 学术 活动 踊跃 , 并加 强 了 国际 间的技术交流 。 1关于 建筑 排 水 1卫 生洁具— — 生活水 平 的提高对 卫 生洁具 提 出了新 的要求, 生器具 更 . 卫 注重 舒适 、 可靠 、安 静、 节 能 。近 年来 , 具有 代表 性 的卫 生洁 具有 : 力按 摩 水 浴盆, 用喷 嘴产 生大 量回旋 式气 泡和 冲击水 流 , 可达 到康 健和 休 闲的效 果 : 体 连 式低位 冲洗 水 箱漩 涡 式大便 器 , 洗 时噪 声低 , 洗效 果好 , 冲 冲 可节 省冲 洗水 量 : 高标 准 的全 自动坐 式 大便 器可 实现 正 常使 用 、冲 洗污 物 、清洗 人体 和 吹干 等 全部 过程 自动 化 : 闲 卫生 器具 , 休 包括 桑 纳浴 设备 、蒸 汽浴 设备 、热 能震 荡 按 摩 设 备和 身体 机 能调 理运 动器 等 。国外 很 多知 名厂 家也 进 入 了我 国生产 各 类 新产 品 。 2 排水 通气 技 术— —主 要 目的是 提供 排 水 中气体 的散逸 , 到 透气 的作 . 达 用: 防止排 水系 统 中出现水 封 的负压 虹 吸及正 压喷溅 现 象, 保 空气 的循环 : 确 保 持 排 水迅速 通 畅 、安静 。在我 国 已建 立 了可适 应 不同 建筑 标准 、不 同要 求 的 五级标 准 , 即伸 顶通 气 管、不 伸 顶通 气管 、专业 通气 立 管 、环行通 气 管和 器 具 通 气 管等 。在 通气 系统基 础 上 开 发 的是通 气 阀 和特 制 配件 单 立 管排 水 系统 。 通 气 阀是 一种 减少 伸顶 通气 , 替代 专 用通 气管 系具 有通 气 功能 的 阀件, 采用 优 质 塑料 和橡 胶 制作 。 路 进气 阀可 安 装在 室 内立管 顶 部或 横支 管上 , 单 即可 补气 又 可防止 管道 内部 气体 进入 室 内: 路通 气 阀可安 装在 室外 立管顶 部代替 通 气 双 帽, 使用 时 以单路 进 气 阀为 主 。特 制配 件单 立 管排 水系 统 已 出台 了设计 规程 , 其 立管 的通 水 能力 增大 1 3减 少 了立 管 的数量 。 该产 品现 局 限于铸 铁 制 品。 /, 但 3 .关于 热 水供 应 —— 热水 供 应技 术是 建筑 给水 排水 技术 的 薄弱 环节 , 但 是近 年来 由于建筑 标 准 的提 高, 热水 供应 工 程 的普及 , 热水供 应 技术 也有 极 其 明显的发展 。 1) 热水 的加 热 方 式 和 设备 热 水 的加 热方 式 有直 接 加热 和 间接 换 热 。在采 用 热水 锅 炉加 热 设备 中 , 主 要 有燃气 热 水锅 炉 、燃 油热 水锅 炉从 总 体上讲 一 次换 热 的效 率要 高 于二 次换 热 的效 率 。现 国内研 究 的全 自动 , 高效热 水 锅炉 , 基本 解 决 了热 水 锅炉 设于 楼 上 的安全 问题, 以适用 于 我 国南方 无热 力 管 网的地 区 。在直 接加 热 中, 利用 太 阳 能也取 得 了很 大进 展 。 几年 , 内还 多次 开展 了热 水 供应 、 热方 式和 设 近 国 加 备 方面 的研 讨 。 间接 加热 方式 上 , 用 的热 媒主 要 为蒸 汽和 热水 。 换热 设 在 采 其 备 的理 论得 到 一定 的 发展 , 容 积 式水 加 热的 设计 提 出 了 “ 对 紊流 加 热 ”的概 念, 即提 高热 媒和 被加 热 水 的流速 , 以提 高热 媒对 管壁 的 放热 系数 和 管壁对 被 加 热水 的放 热系 数, 以改善传 热 效 果 。在 二次 加热 设 备 中, 用 出现 了 导流型 容 积 式热 交换 器 、半容 积 式热 交换 器 、半 即热 式热 交换 器 。在 设计 中 已意识 到 综 合考虑 设 备 的安全 、 先进 性 以及 设备 一次 性投 资 与 占地面 积 的因 素, 合理 经 济地 选 择加 热 设备 。
浅谈建筑排水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3 3卷 第 2 2期
・
20 ・ 0
20 0 7年 8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0. 3No 2 13 . 2 Au 2 0 g. 0 7
文章 编 号 :0 96 2 2 0 )20 0 —2 10 85(0 7 2 —2 00
谈谈建筑排水管道 的设计 。
1 排水 系统 的选择
建筑物 内排水系 统是采 用污水 、 废水 分流还 是采用 污水 、 废 决 。d 阻燃性 差 , 穿越楼板 、 人屋 面的屋 面板、 . 在 上 防火墙 、 管道 . 水合流 , 应根据所在 城市室 外排水 制度 、 市政 主管部 门 的要 求及 井井壁处需设置阻火圈和防火套管来解决 。e抗机械 冲击性差 , 是否有 利于综合利用与处理要求来确定 。G 0 1 —0 3建筑给 需强化施工技术 , B 50 52 0 精心施 工来解决 。f隔声性差 , . 塑料管的噪声大 管道 明装 且管道位 置靠近 卧室时 , 问题尤为突 出。降 水排水设计规范 ( 以下称“ 范” 第 4 1 2条 建筑物 内下列 情况 于铸 铁管 , 规 ) .. 宜采用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分流的排水系统 :) 1 建筑物使 用性质 噪的方式 , 提高管道 材质 的隔声效 果 , 芯层发 泡管空壁管 是基 于 对卫生标准要求较高时 ;) 2 生活污水需 经化粪池处理后 才能排人 这一思路而开发的 ; 降噪 的另一方 式是改 变水流条 件 , 螺旋 管是 市政管道时 ;) 3 生活废水需 回收利用 时。 基于这一思路而开发 的。将两种 方式结 合起来 的思路是 芯层发 第 4 1 3条下列 建筑排水 应单独 排水至水 处理或 回收 构筑 泡螺旋管和空壁螺旋管 的开发。相同条件 下, .. 不同结构形式 的排
给排水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浅谈给排水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的发展、进步,给排水技术也在不断的成长,在给排水领域中,它的成长步伐大家明晰可见,为使其朝着节能、环保、宜居方向健康发展,笔者就建筑给排水现状及其发展方向谈一些浅见。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技术;发展现状;未来趋势1.我国给排水技术的发展历程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的建筑给排水技术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1)房屋卫生技术时期,也即初始阶段。
这一阶段始自1949年,直到1964年《室内给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章程》试行为止。
其里程碑是我国在大中院校设立了给排水专业,并开设了房屋卫生技术等专业课程。
第一代建筑给排水专业技术人员投身第一线,形成了专业团队。
(2)室内给排水阶段。
开始于1964年,直到1986年《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审批通过。
这一时期,经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分析总结了以往照搬外国经验而造成的事务,逐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给排水技术体系。
(3)现代给排水技术发展阶段。
从1986年至今。
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建筑给排水专业人员不断增加,专业团队积累了大量的实际经验,一大批经过专业培训的设计、工艺、监理人员不断涌现;技术上既借鉴了国际先进技术前沿,又在总结过往案例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发展,其中消防给水的发展较为突出;在组织上,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技术标准委员会成立,中国土木学会给排水分会建立,为给排水的技术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近年来,学术交流活动频繁,踊跃的国际学术交流极大丰富了专业人员的视野。
2.我国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趋势2.1给水技术(1)增压设施。
我国不少城市还存在供水能力地下的现象,自来水厂发展速度明显慢于工业和住宅用水需求,加上随着岁月累加,管道老化、耐压能力下降,一些高层建筑的上层部分无法达到供水压力下限。
这使得我国二次加压设备崭露头角,增压设施得到了蓬勃发展。
变频调速器、气压给水设备和加压泵是常用的二次增压装备,前两者的技术条件已经非常成熟。
2024年建筑给排水发展趋势论文

2024年建筑给排水发展趋势论文一、建筑给排水历史发展我国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在建国初期,我国的建筑给排水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为了解决基本的给排水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建筑给排水系统逐渐得到了改善和提升。
在80年代以后,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给排水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成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效到高效、从粗放到精细的过程。
如今,我国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体系,包括建筑给水、建筑排水、热水供应和建筑消防等方面。
二、建筑给排水现状问题尽管我国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一方面,由于建筑给排水系统在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水资源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例如,一些老旧的建筑给排水系统由于设备老化、维护不当等原因,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水质的下降。
此外,一些建筑给排水系统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节水因素,使得水资源的消耗量过大。
另一方面,由于建筑排水系统中的污水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一些城市的排水系统存在排放不规范、处理不到位等问题,使得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三、建筑给排水未来发展趋势为了解决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建筑给排水系统需要朝着更加高效、环保、智能的方向发展。
高效节能未来的建筑给排水系统需要更加注重高效节能。
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节水因素,采用节水型设备和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需要优化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方式,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环保可持续未来的建筑给排水系统需要更加注重环保可持续。
在排水处理方面,需要采用更加环保的处理技术,使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需要积极探索雨水利用、中水回用等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应注意相关问题

浅谈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摘要:我国建筑给排水自1949年建国以来,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给排水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
下面我们就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施工;注意问题前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城市建设已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兴建了大量的高层建筑。
由于在工程施工中土建与给排水专业缺乏必要的配合,设计上不够完善、大量预留预埋洞口不准确等原因,容易造成打凿洞口等一些质量缺欠,这样既影响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和使用功能,又降低了建筑结构的承载力。
给排水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给排水工程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
笔者通过长期工作实践探索,对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作以下讨论。
一、生活给水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1)给水试压。
在给水施工中会发生生活给水管道安装结束后没有进行水压试验就直接进行隐蔽,存在渗漏隐患,因此在进行隐蔽前应进行给水试压。
在试压段内要确保各支路阀门是否全部打开充水,如果无意中将一些阀门关闭,则会造成一些无水管段,不能保证显示所有渗漏隐患。
(2)当采用塑料管作为冷、热水管暗敷在楼层混凝土楼板内时,有分支或接头的管道没有采用分水器。
在用水量多的厨房、卫生间内应采用分水器。
采用多支路单向布管方式,将每一根配水管直通到配水点与卫生器具和水龙头等连接处,以尽量减少在暗敷管道中使用分支管或管接头。
(3)生活用水水池的溢流管管径选择要合适,并且要采取合理的防污染措施。
当水池溢流管的管径小于进水管而且没有设置网罩时,这样一旦水位控制器失灵,则不能保证将多余的水从溢流管顺利排出。
另外出口伸入集水井中无设置网罩,会使积存的臭气回流至水池,污染水质,严重时还会影响空气质量。
正确的做法是溢流管的管径应按照排泄贮水池最大流量来确定,并且可比进水管稍大一些。
论建筑给排水发展趋势

论建筑给排水发展趋势【摘要】在设计施工时要运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管理上应该开源与节流并进,兼顾舒适与安全,实行给水排水整合管理,以适应整个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以人为本节水开源整合管理建筑给排水是给水排水工程的分支,也是建筑安装的一个分支。
它也是随着建筑业发展而兴起的一门应用科学,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大潮中,建筑给排水在完成其本身固有的基本功能上还要在给排水原有的基础间进行拓展。
我国建筑给排水从1949年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即初创阶段,标志是我国开始设置给排水专业,房屋卫生技术设备被确定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
紧接着室内给排水阶段即反思阶段从1964年到1986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被审批通过。
我国通过了工程实践,对以往机械搬用国外经验造成的失误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反思,从而形成和确立了有我国特色的建筑给排水技术体系。
现阶段是建筑给排水阶段即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专业队伍上已具备有积累一定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的设计、安装、施工、管理人员;技术上积累了以往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的新技术,并在专业技术上有了明显的突破和进展;组织上成立了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学会给排水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
设计与施工以人为本建筑给排水作为现代工业或民用建筑中的一部分,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与施工理念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中,自动抄水表系统和卫生间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是这一问题的突出体现。
在这个阶段,专业队伍上已具备有积累一定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的设计、安装、施工、管理人员;技术上积累了以往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的新技术,并在专业技术上有了明显的突破和进展;组织上成立了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学会给排水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
另一个问题是卫生间、厨房的排水问题。
传统做法是将用水器具的排水管敷设在下层房间。
随着住宅的商品化,这种传统的敷设方式己愈来愈明显地与“以人为本”的住宅理念相悖。
我国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问题探析

我国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问题探析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的发展、进步,给排水技术也在不断的成长,在给排水领域中,它的成长步伐大家明晰可见,为使其朝着节能、环保、宜居方向健康发展,笔者就建筑给排水现状及其发展方向谈一些浅见。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技术发展建筑给水排水属于应用工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预计建筑给水排水技术在新的世纪将会取得更加迅速的发展。
1 我国建筑给排水发展阶段我国建筑给排水自1949年建国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自1949年至1964《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开始试行时为止。
②室内给排水阶段,自1964年至1986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被审批通过时为止。
③建筑给排水阶段,自1986年至今。
1986年以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给排水专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给水排水中不可缺少而又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在发展阶段,专业队伍上已具备积累了一定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的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人员:技术上积累了以前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的新技术,专业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发展,其中消防给水系统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发展尤为突出:组织上成立了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学会给排水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
近年来,学术活动踊跃,并加强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
2 建筑给水的发展建筑给水的任务是将符合水质标准的水送至生活、生产和消防给水系统各用水点,满足水量和水压的要求。
这涉及水的分配、计量、输送、储存和加压以及水质标准和防水质污染。
在水的分配方面,我国已明令限期禁用普通旋启式水龙头,而代之以瓷片式水龙头。
瓷片式水龙头节水,使用方便、冷热水混合效果好,但缺点是水流阻力大,对系统的影响是:直接影响水箱设置高度和给水方式。
节水技术方面,光电和红外感应控制已从水龙头出水控制扩大至小便器和大便器的冲洗用水。
管道连接除了不同材质的给水塑料管采用相应的接口方式外,沟槽式管接头是一项重大进展,沟槽式连接方式不破坏镀锌层、拆卸方便、不动用明火、施工快速、口径运用范围大、耐压值高、优点突出,已成为和螺纹、法兰、承插口连接并列的一种新的接头方式。
城市排水现状问题分析及规划对策

城市排水现状问题分析及规划对策作者:解延锐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9期【摘要】在城市建设初期由于没有进行统一规划,使得现在的很多城市都面临着排水问题,目前这个问题已经愈发严重,甚至出现了逢雨必涝的尴尬局面,如何解决这一难度,优化城市排水规划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城市排水;现状分析;规划对策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文章对我国现代城市排水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做了简单扼要的介绍,分析并指出了城市排水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建议,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二、城市排水的发展历史及现状1.建国以来我国建筑给排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初创阶段,自1949年至1964年《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开始试行时为止。
其主要标志是我国开始设置给水排水专业,房屋卫生技术设备被确定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
第一代通过专业培养的建筑给排水专业技术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形成自己的专业队伍。
(二)反思阶段,自1964年至1986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被审批通过时为止。
其主要标志是通过工程实践,对以往机械搬用国外经验并造成失误进行了认真反思,进而形成和确立有我国特色的建筑给排水技术体系。
(三)发展阶段,自1986年至今。
1986年以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给排水专业迅速发展,成为给排水中不可缺少而又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在此阶段,专业队伍已具备经过专业培训的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人员;技术上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并借鉴了国外的新技术,专业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发展,组织上成立了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学会、给排水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
2.我国城市排水的现状我国有着水资源严重缺乏的问题,但城市的用水量并未因为这个问题而有所节制,反而因为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供水设施的不断进步,城市居民的用水量也越来越大,并且高峰期的供水量也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国建筑给排水发展阶段我国建筑给排水自1949年建国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a.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自1949年至1964《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开始试行时为止。
b.室内给排水阶段,自1964年至1986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被审批通过时为止。
c.建筑给排水阶段,自1986年至今。
1986年以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给排水专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给水排水中不可缺少而又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在发展阶段,专业队伍上已具备积累了一定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的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人员:技术上积累了以前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的新技术,专业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发展,其中消防给水系统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发展尤为突出:组织上成立了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学会给排水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
近年来,学术活动踊跃,并加强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
2建筑给水的发展建筑给水的任务是将符合水质标准的水送至生活、生产和消防给水系统各用水点,满足水量和水压的要求。
这涉及水的分配,计量、输送、储存和加压以及水质标准和防水质污染。
该小区位于上海市南市区繁华旧城区,交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建筑基地总用地面积352 25平方米,包括10栋高层住宅、商场、办公、餐饮、娱乐及大型地下停车库。
小区设计注重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以人为核心,加大科技含量。
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努力满足现代都市人对精神物质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
它将建成一个配有区域网络,配套设施齐全的跨世纪生态型智能化住宅小区。
下面就该小区的给排水设计作一介绍。
1给水系统
1.1系统设计每幢住宅为一个独立的给水系统,采用:蓄水池→水泵→水箱→减压阀→用水点供水方式。
此为高层住宅供水较节地、节能、又便于管理的方案。
它既能满足市政基础设施滞后于住宅建设快速发展带来的弊端,避免对市政给水管网造成冲击;又能解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消防前期贮水量的要求。
各幢住宅楼合用蓄水池,水池设于地下车库。
单栋设独立水泵,具有独立、灵活、便于管理及利于销售的优势。
水箱供水的客观存在是解决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节能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至于水质“二次污染”问题,笔者认为除设计中应考虑合理确定水箱容积,合理布置水箱位置,为物业管理、水箱清洗、维护创造必要的条件外,建立良好的维护、管理制度是避免水箱水质“二次污染”问题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