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11.4机械效率第1课时机械效率定义及计算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1.4机械效率第1课时机械效率定义及计算教案教科版
C。拉力做的总功约为220J
D.拉力的功率约为88W
解析:A。滑轮组的有用功为W有用=Gh=200N×2m=400J,则A选项错误;B.拉力F做的功为总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100%=400J/440J×100%=91%,则B选项错误;C。从图可知,s=2h=2×2m=4m,∴W总=Fs=110N×4m=440J。则C选项错误;D.拉力的总功率P总=W总/t=440J/5s=88W,则D选项正确.
学生完成教材P86页中的表格.
教学探究点2机械效率
师 从上面实验和演示中可以看出,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少越好,即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越好,这样效率就越高.因此,物理学中,把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公式表示:η=(W有/W总)×100%。
答案:B
【教师结束语】
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知道了它们在不同场合下所指的内容.理解了机械效率的含义,并能进行计算.请同学们在课后结合身边的实例相互交流和讨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好,谢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教学反思
在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明白对沙子所做的功是有用功,而其他的如动滑轮、绳子、人自身重力等做的功,是无用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实际过程中使用机械做的功为总功.接着,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事例相互交流与分析,从而加深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4。 机械效率
第1课时 机械效率定义及计算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八年级物理教案 机械效率

八年级物理教案 机械效率

八年级物理教案机械效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的机械效率。

2. 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利用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使用剪刀、锤子等工具,让学生感受机械的使用。

2. 讲解: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解释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3. 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的机械效率实例。

第二课时: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 引入:讨论为什么同样功率的机械,效率会有所不同。

2. 讲解:分析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如减小摩擦、合理设计机械结构等。

3. 探究: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的有效性。

第三课时:机械效率的应用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电梯等,让学生了解机械效率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机械效率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如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

3. 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生活中的机械效率,节约能源。

第四课时:机械效率的案例分析1. 引入:提供一个机械效率低下的实例,如农田灌溉设备。

2. 讲解: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实践:让学生设计改进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验证。

第五课时:总结与评价1. 回顾:让学生总结本章所学的内容,包括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提高方法。

2.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求解答。

三、教学资源:1. 实例图片和视频。

2. 实验器材:如剪刀、锤子等。

3. 计算器。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实验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例更好地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第五节 第1课时 认识机械效率

第五节  第1课时  认识机械效率

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知识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等。

新课引入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家在三楼。

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

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法供参考:第1种是人直接提着沙子上楼;第2种是把沙子放进桶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第3种是把沙子放进质量较小的袋子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各种方案。

并对各个方案进行讨论,比较优缺点。

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1.结合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看提沙子过程的视频。

思考:(1)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2)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他对什么做的功?(3)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总结:一般来说,机械对外所做的功为有用功,机械克服自身部件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为额外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为总功。

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指出:前面实验中,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总功最少。

讨论:不使用机械直接提升物体做的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的功一样吗?(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沙子做的功相等吗?)怎样探究这个问题?1.设计实验方案:用手通过一只弹簧测力计拉一个动滑轮,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提起重为G的钩码。

2.为了探究上述问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手对绳的拉力F、手移动的距离s、钩码的重力、钩码上升的高度h。

3.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测量。

次数手的拉力F/N 手移动距离s/m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1235.分析实验数据:(1)手拉绳所做的功与动滑轮拉钩码所做的功是否相等?(2)哪一个做的功多一些?(3)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1)不相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课时 认识机械效率(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课时 认识机械效率(导学案)

第3节机械效率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课题认识机械效率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知道W有用\,W额外\,W总的含义并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2.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知道机械效率η<1.3.会正确进行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并能运用公式η=W有W总×100%进行计算.教具准备沙子、塑料桶、塑料袋、细绳、弹簧测力计、滑轮、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教学难点知道机械效率η<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为达到某一目的必须做的功叫有用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使用机械时,动力所做的功叫总功,它是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三者的关系用字母表示:W总=W有+W额.2.物理学中,将W有与W总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字母η表示,则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是WWη=有总.3.由于任何机械本身都有重力,转动部分都存在着摩擦,所以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因此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使用任何机械不省功.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的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师房屋装修时,要把一堆沙子运到楼上,你有哪些方法?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看哪一组同学想的办法最多?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以一个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进行新课活动探究教师选取动滑轮、塑料桶、塑料袋(重力忽略不计)提起沙子进行实验(可让学生实验):第一次用塑料桶盛装一定重力的沙子进行实验,如图甲;第二次用塑料袋盛装相同重力的沙提起相同高度进行实验,如图乙.把记录结果填在设计的表格中.进行新课师巡视指导,对动手能力弱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帮助,师可参与一起实验,并提醒学生在拉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匀速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并在拉动过程中读数.用刻度尺测量沙子上升的高度和手移动的距离(这个也可以不测量,动滑轮自由端移动距离是物体上升高度的2倍).知识点2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师请同学们说出你们探究的结果,哪种情况下做功多些?生:(齐声回)当然用塑料桶装提起时做功多些.师为什么呢?生:塑料桶重些,塑料袋轻些.教师引导学生析,在提起沙子的过程中,对沙子做功的同时,还要做哪些功呢?生:对塑料桶做功,对滑轮做功,对绳子做功,对滑轮轴间的摩擦力做功……师那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对什么物体做的功?生:当然是对沙子做的功.师对啦,对沙子做的功才是对我们有用的功,我们把这样的功叫做有用功.对其他做的功是无用功,称为额外功,部分无用的功,能不能不做呢?生:当然不能!师 为什么?生:因为我们必须依赖塑料桶(或料袋)装沙,依赖动滑轮提. 师 正确,额外功尽管对我们无用,但却又是不得不做的功,无法回避的功.师 那实际我们利用滑轮提起沙子时,所做的功包含有对沙子做的功,对动滑轮、塑料桶(或塑料袋)、绳子重力做功及轴间摩擦力做功,把这些功之和称为总功.师 请同学们说说总功包括哪些功? 生:总功括有用功和额外功.很对,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规律总结:计算有用功、额外功和功的方法. (1)总功的计算方法. ①定义法:.W Fs =总②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即W W W =+有总额. ③公式法:1W W η=-额总或错误!未指定书签。

12.3机械效率——课时1:认识机械效率

12.3机械效率——课时1:认识机械效率

12.3机械效率课时1:认识机械效率课前预习归纳1.有用功:为了达到目的的,对我们__________的功2.额外功:为了达到目的,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但__________的功3.总功: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总和。

4.机械效率:____________跟______的比值;公式:____________;规律:机械效率总是______ 课堂基础落实1.用桶从井中提水时,对桶做的功是______功;从井中捞桶时,对桶做的是______功.2.某机械的机械效率为80%,使用它做400J的有用功,需同时做________J的额外功.3.刘平在利用某简单机械搬运货物的过程中,所做的额外功是100J,有用功是400J.那么该机械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4.做值日时,小阳将一桶水从一楼提到二楼,此过程中,关于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B.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C.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D.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是总功5.甲升降机比乙升降机的机械效率高,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则8.甲升降机比乙升降机的机械效率高,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两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动小于物体的物重G,甲图中拉力做的功为W甲,乙图中拉力做的功W乙,则所用的拉力F甲______F乙(选填“>”、“<”或“=”,下同),W甲_____W乙,其机械效率η甲______η乙.(10题)(11题)11.小明在探究利用杠杆做功的实践活动中,所用的杠杆是一根重为5N、质量均匀的硬棒.他将棒的一端固定,把重为15N的重物挂在棒的中点,然后用手竖直提起棒的另一端,如图所示.若把重物提升了10cm,则小明使用杠杆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___.(一切摩擦忽略不计)12.(2012•泸州)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5s时间内,将重为G=400N的物体匀速竖直提升了1m,已知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在此过程中做的有用功为_____J,拉力F的功率为_____W,拉力F的大小为_____N.(12题)(13题)综合探究13.(2012•盐城)小明家新买的房子准备装修,为了将水泥从地面送上楼,他在楼上安装了一个滑轮组,所用的滑轮每只2Kg,每次将一袋50Kg的水泥提升5m.(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N/Kg)求:(1)每袋水泥受到的重力大小;(2)每次做的有用功;(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4.(2012•益阳)如图所示是迫击炮供弹车.钢缆绳以大小为100N的拉力F使炮弹匀速升高2m,若炮弹重为150N,求:(1)滑轮组提升炮弹所做的有用功;(2)拉力F做的总功;(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第一课时参考课件

《机械效率》第一课时参考课件
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
四、机械效率 第一课时
10/31/2020
1
温故知新
功:“W”
(1)概念: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 离的乘积称为功
(2)表达式:W = F·s (3)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a、物体要受到力的作用 b、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10/31/2020
2
想想议议
你会选择哪种方式运沙子?
10/31/2020
12
10/31/2020
11
练一练:
1、用定滑轮匀速提升质量为20kg的物体,所用拉 力为220N,物体升高的高度为2m。求此过程中的 有用功、总功和定滑轮的机械效率。(g=10N/Kg)
2、由于在使用杠杆时的摩擦非常小,所以杠杆是 一种机械效率非常的简单机械。若用一根机械效 率为90%的杠杆将一个18Kg的物体提升50cm,需 要做多少总功?(g=10N/Kg)
10/31/2020
3
对沙子做功
1 对桶做功
对沙子做功
对沙子做功
2 对桶做功 3 对口袋做功
10/31/202克0 服重力做功
对滑轮做功
对滑轮做功4
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有用功 W有用: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
额外功 W额:人们不需要但又不 得不做的功
总功 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即 W总=W有+W额
10/31/2020
5
请计算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分别是多少?
10/31/2020
6
对沙子做功 600J
对沙子做功 600J
对沙子做功 600J
1 对桶做功
3120J
2 对桶做功
780J
3 对桶做功

物理《机械效率》教案范文

物理《机械效率》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效率,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3.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负载、摩擦、传动效率等。

4.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摩擦、优化设计、提高负载等。

5. 实际问题中的机械效率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实际应用,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机械效率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验、实例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3. 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让学生感受机械效率的存在,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

3. 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机械效率。

4. 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5.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效率。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关于机械效率的实际问题。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械效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动手实践等方式,深入研究机械效率的相关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程度,能否正确解释机械效率的意义。

2. 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能否独立完成相关计算。

3. 评价学生对影响机械效率因素的认识,能否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效率。

4. 评价学生对提高机械效率方法的理解,能否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5. 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第3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上课PPT课件(人教版)

第3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上课PPT课件(人教版)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1课时 认识机械效率
课前自学准备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学习重点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并
能运用公式η
学习难点
=
W有 W总
×100%进行计算.
知道机械效率η<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之 间的联系和区分
实验结果表明,尽管使用动滑轮会省力,但 由于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响, 我们要多做功。
有用功 W有用:为了到达某一目的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 W额外:为了到达某一目的的过程中,并 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 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W总= W有用+W额外
知识点二 认识机械效率
课堂教学展示 情景导入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效率”这个词,例 如学习效率,工作效率等。利用机械帮助我们完 成某项任务,也会涉及效率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堂教学展示 进行新课
知识点一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要把一堆沙子运到楼上,你有哪些方法?
直接提升物体做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 做功相同吗?
实验 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
2.物理学中,将_W__有___与_W__总___的比值叫做机 械效率,用字母__η__表示,则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是__η_=_WW_有总___.
3.由于任何机械本身都有_重__力___,转动部分都 存在着__摩__擦__,所以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 做额外功,因此机械效率总是__小__于__1,使用任何 机械不省_功___.
课后反馈总结 布置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机械效率
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i•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知道W有用,W额外,W总的含义并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知道机械效率n <1.
3.会正确进行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并能运用公式=W有用100%进行计算•
W总
总、
【教学难点】知道机械效率n< 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沙子、塑料桶、方便袋、细绳、弹簧测力计、滑轮、刻度尺、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
]紳数学设计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的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房屋装修时,要把一堆沙子运到楼上,你有哪些方法?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看哪一组同学想的办法最多?
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以一个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
【进行新课】
活动探究
教师选取动滑轮、塑料桶、方便袋(重力忽略不计)提起沙子进行实验(可
让学生实验):第一次用塑料桶盛装一定重力的沙子进行实验,如图甲;第二次用
塑料袋盛装相同重力的沙子提起相同高度进行实验,如图乙•把记录结果填在设计的表格中•
/
沙子重
提起的咼
度"油
测力计的示
数F/N
绳的自由端移
动的距离“泊
叙用机械所做
的功W/J 第•次
实验
第二次
实验
师巡视指导,对动手能力弱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帮助,师可参与一起实验,并提醒学生在拉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匀速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并在拉动过程中读数.用刻度尺测量沙子上升的高度和手移动的距离(这个也可以不测量,动滑轮自由端移动距离是物体上升高度的2倍).
知识点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师请同学们说出你们探究的结果,哪种情况下做功多些?
生:(齐声回答)当然用塑料桶装提起时做功多些•
师为什么呢?
生:塑料桶重些,塑料袋轻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在提起沙子的过程中,对沙子做功的同时,还要做哪些功呢?

生:对塑料桶做功,对滑轮做功,对绳子做功,对滑轮轴间的摩擦力做功••…
师那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对什么物体做的功?
生:当然是对沙子做的功.
师对啦,对沙子做的功才是对我们有用的功,我们把这样的功叫做有用功其他做的功是无用功,称为额外功,这部分无用的功,能不能不做呢?
生:当然不能!
师为什么?生:因为我们必须依赖塑料桶(或塑料袋)装沙,依赖动滑轮提起.
师正确,额外功尽管对我们无用,但却又是不得不做的功,无法回避的功师那实际我们在利用滑轮提起沙子时,所做的功包含有对沙子做的功,对动滑轮、塑料桶(或塑料袋)、绳子重力做功及轴间摩擦力做功,把这些功之和称为总功.
师请同学们说说总功包括哪些功?
生:总功包括有用功和额外功.
师很对,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板书:有用功W 有用: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W 额外:为了达到某一目的的过程中,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W总=W有用+W额外
教师让学生分组做教材P85页《演示》中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两次拉力所做的功一样吗?为什么?
(2)使用动滑轮是否真的省力又省功呢?学生回答:(1)虽然在两次实验中钩码被提升了相同的高度,但第二次拉力
做的功反而更多一些,因为在实验过程中还要克服滑轮重力和摩擦做功.
(2)使用动滑轮会省力,但不能省功.机械效率师从上面实验和演示中可以看出,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少越好,即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越好,这样效率就越高.因此,物理学中,把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板书:(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公式表示:=W有用100%
W总
总、
(3)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都是小于1的.
(4)机械效率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例题1师用多媒体展示教材P86页的例题.师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计算;展示学生解题过程;总结、评价•
【课堂交流、小结与延展】
师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课中哪些知
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生1:有用功是对我们真正有用的功,而额外功是无用的,但又不得不做的
功.
生2: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叫做总功,总功总是大于有用功的•减少额外功,即可增大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这样机械效率就增大了•
生3:我知道了,再好的机械,其机械效率也不可能达到100%.
生4:既然增大提起物体的重力可以增大机械效率,那么同一滑轮组提起不
同物体时,机械效率应该是不固定的•
师最后,请同学思考下面题目•
例题2:如图所示用滑轮或滑轮组(单个滑轮的型号、重力相等)提起同一重
物,其中机械效率最高的是( )
解析:机械的自身重力影响机械效率的大小,那么用定滑轮、动滑轮分别提起同一物体时,定滑轮的机械效率大些•
答案:B
【教师结束语】
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知道了它们在不同场合下所指的内容•理解了机械效率的含义,并能进行计算•请同学们在课后结合身边的实例相互交流和讨论,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好,谢谢!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_ ・• --------------
1•在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明白对沙 子所
做的功是有用功,而其他的如动滑轮、绳子、人自身重力等做的功,是无用 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实际过程中使用机械做的功为总功•接着,教师还 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事例相互交流与分析, 从而加深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的概念•
2.理解机械效率时,可以结合身边使用机械的实例,设计数据计算有用功、 额外功和总功,再计算机械效率,这样既熟悉了功的计算,同时加深了机械效率 的理解.
3•改变提起的物体的重力可以影响机械效率,教师可以设置 同一滑轮组提 起不同重力的物体时,计算它的机械效率 ”的题目,让学生动手计算进行比较, 来消除学生心里的疑惑(这个也可以留在下一课时中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 解).
“ ■-:埶字贩书
[有用功(陷用)|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必鎭做的功.
+ 祖外如胚沪) , 我门需要俚又不得不做的功. II 憾败%)疽冃功与额外功的总比. k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限■-- 仝式:叩二' x 100% 任何机械的机械皴率都是小于1的,IJ <1 -机械效率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三
个功

IM 念一 一規械Ife 率 ■■B 1 2 •

识勢

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