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与《长安晚秋》汇编
高中语文专题六第二板块长安晚秋商山早行

[应用角度] 该材料可应用于与“得与失”“历史与文学”“文学 的沃土”“不平则鸣”“品格追求”“人生抉择”等相关的作文中。 优厚生活环境培养起来的高贵品格没能使他们成为游戏官场的 高手,而最终使他们有着不同凡俗的品格追求和人生抉择,也 使得人生道路坎坷磨难起来。历史和文学就这样不和谐地交织 在一起,在二律悖反的人生定律中孕育和催生出那些绚烂华章! 杜牧是这样,温庭筠是这样,李白、杜甫亦是这样!
12/11/2021
四、写法借鉴 1.意象叠加,浓醇深长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人把“鸡声”、“茅店”、 “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组合叠加,勾画 出一幅连续而完整的“秋晨早行图”。这有声有色的画面,表现 了一个早行旅人的孤独感和空旷感,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同 时又能使读者体会出奔波谋生的辛劳,羁旅他乡的愁思。从句法 上看,它们全是名词,这种凝练精粹、别具一格的诗句,其情趣 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
12/11/2021
[应用角度] 该材料可应用于与“家境与性格”“家境与心态” “知识与命运”“顽强面对生活”等相关的作文中。时世、家世、 身世等各方面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 他所秉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灵心善感, 而且感情异常丰富细腻。国事家事、春去秋来、人情世态,以 及与朋友、与异性的交往,均能引发他丰富的感情活动。
12/11/2021
4.“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两句是怎样表达诗 人思想的? 参考答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 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 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示故园 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战国钟仪的典故,“戴南冠学楚囚” 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用与归隐之不宜迟。
商山早行与长安晚秋ppt 苏教版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尾联的抒情方式与前面三联有何不同?
前面三联 尾联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直接抒情
【莼鲈之思】 张翰,字季鹰,吴江人。据《晋书·张翰
传》记载:“张翰在洛,因见秋风起,乃思吴 中苑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忘,何 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这 故事,被世人传为佳话,“莼鲈之思”,也就 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关于“莼鲈之思”, 他自己有诗为证:“秋分起兮佳景时,吴江水 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 悲。”这是他在洛阳思念家乡时发出的慨叹。
谢谢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 卡儿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 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 克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21、 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24、意志命运往 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 —卢梭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 奇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33、 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37、我们唯 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孔子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 要头脑。——玛丽·佩蒂博恩·普尔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47、书到 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 一样成功。——莫扎特51、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52、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53、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54、唯书籍不 朽。——乔特5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58、问 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61、奢侈 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CocoChanel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 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海贝尔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德谟克利特67、今天应做的事 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歌德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克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71、既然 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 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76、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77、坚强 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78、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7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8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 思。——朱熹81、对一个人来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起点可以相同,但是选择了不同的拐点,终点就会大03、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站
《商山早行》

尾联:抒写胸怀。
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 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 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 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 “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 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 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 而“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 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5
思考:诗歌景物描写的特点。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 屈原 和 白居易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 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2)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3)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4分)
13
(2)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 人的纷乱愁思;②比喻,写出愁绪之 多之纷乱,化虚为实。 ③以“羁绪” 领起全篇。 (3)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4分) 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 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 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晚唐羁旅诗专题
长 安 晚 秋
赏
赵 嘏
析
温 庭 筠
商 山 早 行
1
内容赏析:
首联:总览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 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漂游, 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
思考:“凄清”二字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 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 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明确: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有广狭、远近、 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有暗 而明的变化。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 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 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事物, 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 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 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 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 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6
商山早行的阅读答案

商山早行的阅读答案【篇一:2012届高考复习同步测试专题六长安晚秋商山早行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 选读)一、语段阅读(一)阅读《长安晚秋》一诗,完成1~2题。
长安晚秋赵嘏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描写了怎样的意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荷花,一朵朵红衣尽脱,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
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赋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于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那往日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仅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面对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傲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田园的决心。
进一步反映出诗人的宦游羁旅之苦和思归之情。
2.“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两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尾联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典,表示故园之情和归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典,“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二)阅读《商山早行》,完成3~4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3.这首诗表现主题的是哪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中哪些描写表现早行之早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晚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晚唐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译文】雄鸡晨啼,荒村茅店的上空还挂着残月,足迹纷纷,木板破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出典】晚唐温庭筠《商山早行》注:1、《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注释: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枳花明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
明:使……明艳。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3、译文1: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秋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商山早行》历年中考阅读真题(解析版)九年级语文诗词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

《商山早行》历年中考阅读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2020江苏海陵泰州中学附属初中初三三模】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早行杜牧①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
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
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
(注释)①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对于晚唐的时局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和关切,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中,“晨起”点题“早行”,“客行悲故乡”中的“悲”字,表明了旅客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心情。
B.乙诗“数里未鸡鸣”紧扣标题,诗人走了数里路,还未见鸡鸣,这突出了早行时环境的清冷孤寂。
C.乙诗颈联采用远景近景相结合的手法,将作者身处的环境与内心的感受交融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诗人的感受。
D.乙诗尾联写诗人和僮仆之间的对话。
当僮仆抱怨路途艰险,漫漫无际的时候,作者的回答令人深思。
2.甲诗中“枳花明驿墙”中的“明”字用得很妙,请分析妙在何处。
3.结合整体内容,分析乙诗中蕴含的情感。
1.C2.“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照亮”之意。
枳树白花照亮了驿墙,衬托出了出行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3.前三联用诗人身处的环境来写早行,通过环境渲染描绘了诗人早行时前路漫漫、思绪纷乱、孤独寂寞的心理状态。
尾联用与僮仆之间近乎玩笑般的对话作结,反映出了诗人对于时局的忧虑。
【解析】1.C.错在“远景近景相结合”。
应该是“近景远景相结合”,因为“霜”和“孤鹤”是近景,“月”和“远山”是远景。
故选C。
2.这道题考查对诗歌词句的理解。
“枳花明驿墙”的意思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
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高考羁旅行役诗学案

1、依据颔联和颈联,谈谈你对这首诗“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的理解,并体会其中的羁旅愁思。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脍炙人口,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课内探究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画屏金鹧鸪之温庭筠
——品读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一)
读温庭筠的词,空气里都会萦绕着香。
这香,与古代绝美女子有关。有焚着的薰香,有香炉的暗香,有被褥的馨香,更有脂粉的浓香。这香,给人一种美感的直觉。然透过这香,却总有种淡淡的寂寥,夹杂着执着的期待,使自己的内心不由也微微地起了波澜。
就如这首《菩萨蛮》——
温庭筠,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温庭筠深隐之处的内心,是确实有一份不得意的,在政治上被摒弃的这种感慨和悲哀的。他把本来没有深意的香艳的歌曲,转向诗歌化,提高了词的地位,使读者能够联想到风雅,想象到屈骚,推动了词的诗化。
三、思想内容:
①游子漂泊在外的凄凉孤独、愁苦寂寞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
③感慨身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旅夜书怀》、《登高》。
四、语言特色:
质朴清新苍凉低沉浑厚悲凉深沉委婉
【美文欣赏】
1、残星几点雁横塞,。,红衣落尽渚莲愁。
2、鸡声茅店月,。槲叶落山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二、阅读鉴赏《长安晚秋》。
(一)了解作者和背景,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诗歌鉴赏·思乡怀远诗 习题汇编含答案

思乡怀远诗鉴赏要点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
作者常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以此抒发羁旅之思,或思念亲友,或征人思乡之情。
对思乡怀人诗思想内容的评价,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自身的生活处境,整体阅读全诗,把握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一)思乡(亲)缘由内在——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寂落寞),闺中孤寂外在——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二)情感类型古代思乡怀人诗词一般: 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惆怅、落寞、凄清凄凉及思乡之情。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心上人或家乡亲人之情。
1.羁旅愁思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首联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景,抒写了出门在外的作者思念故乡的感情。
2.思亲念友回乡乐(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诗人见故乡有人来,急问自己家中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
漂泊在外的人对故乡的思念。
3.征人思乡夜上受降城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阵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闺中怀人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己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飧饭!《古诗十九首》艺术上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是思妇怀念远方游子的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列诗歌为例,探究羁旅诗的特点一:
了解羁旅诗常见的思想感情
温庭筠《商山早行》
宦游在外
孟浩然《宿建德江》 张 继《枫桥夜泊》
羁旅愁思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
思念亲友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征人思乡
探究羁旅诗的特点二:
简析羁旅诗中常见的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背井离乡 山长水阔,有家难回 久戍边关,遥无归期 宦游在外,身不由己
面谈谈你对首联的理解。
参考理解:首联的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 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 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 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 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 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刻薄等许多 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首联主要 表达了诗人羁旅途中无限的愁思和悲苦。
首联总览长安全景
星、雁、笛、楼、菊、莲
星、雁、笛、楼
菊、莲
近
星、雁、笛、楼
菊、莲
广
狭
远
仰观、高
俯察、低
归纳:本诗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化景语为 情语。南归之雁、东篱之菊,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事物, 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思乡、归隐暗示;加上 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 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以下列诗句(词语)或意象为例,探究羁旅诗的特点三:
诗人在羁旅诗中一般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生情 大雁南飞、倦鸟回巢
中秋(望月);重阳(登
感时生情 高);除夕 等时令
托物传情 因梦寄情
明月、大雁、芦笛、杨柳、 莼羹鲈脍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练一练
❖ 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闻 雁 韦应物
考考你,移谁舟能泊背烟背渚这,几日首暮诗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宿建德江》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张继《枫桥夜泊》 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一笛夜》征人尽望乡。
晚唐羁旅诗专题
长
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晚
赵 嘏
秋
赏 析
商
温山
庭 筠
早
行
❖教学目标:
❖ 1.体会《长安晚秋》景物描写的层次感和 诗人凄清的情感基调。
问题讨论三:
颈联写俯视。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 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 枯荷败叶,满面愁容。
问:“紫菊”、“红莲”这两个意象对表现诗人的情感 有什么作用?
明确: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 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 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使人 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 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 油然而起归隐之心。 。
问题讨论四:
问:尾联作者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又抒 发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运用典故。 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鲈鱼正美”,
用西晋张翰事,表达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意;下 句用春秋钟仪事,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 与归隐之不宜迟。
问题探讨:本诗写景的层次感很强,你能具体说说? 提示:所写景有广狭、远近、高低的区别。
颔联: 这两句诗手法上意象叠加,选取代表十 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 迹、板、桥、霜。构成典型环境。作者选取的鸡 鸣、残月、茅店、寒霜、板桥等富有特征的景物, 鲜明地描绘出一幅立体的荒山早行图。因为雄鸡 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算很“早行”了,然已 是“人迹板桥霜”,说明有更早的人,真所谓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凄清、寂寞的 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 深切。
问题讨论二:
本诗的尾联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1: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
明确2:作者将眼前旅途之景与记忆中的故 乡之景对比,反映了自己的孤单、愁苦。 点出主题,突出诗人在行旅途中对故乡 (长安杜陵)的思念。
问题讨论三:
依据颔联和颈联,谈谈你对这首诗“目前之景”和 “言外之意”的理解,并体会其中的羁旅愁思。
明确:是总览长安的全景。这是诗人在一个深秋 的拂晓,凭高而望的情景。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 缓缓漂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 迷蒙而壮阔。
明确:诗中“凄凉”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 秋意的清冷,衬托出了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 字,为全诗定下了凄凉、伤感的感情基调。
问题讨论二:颔联是本诗的名句,你能说说这两句诗
写景上的妙处?(可以抓住本联中的意象去说)
残星几点
目睹 长笛一声
耳闻
雁横塞
动态 人倚楼
静态
归纳:从上可见,本联写景为仰视,而且景物描
写见闻动静的安排,独具匠心。寥落的残星,南 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 象;高楼笛声又为之做了饶有情韵的烘托。此情 此景让人黯然伤神,而顿生思乡之情。它的妙处 在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
商山早行
研讨
听一听, 读一读
商山商早山行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温,庭筠客行悲故乡。 鸡声晨鸡起 声茅茅动店店征月铎月,,,客人人行迹迹悲板故桥板乡 霜桥。 。霜。 槲叶槲叶落落山山路路,,枳枳花花明驿明墙驿。墙。 因思因思杜杜陵陵梦梦,,凫凫雁雁满回满塘回。塘。
问题讨论一: 根据你的预习,试从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两方
问题讨论三(接上):
❖ 颈联 仍是早行中商山路上的自然景色。路边槲 树的叶子落满山径,枳树的白花把驿站的墙照得 亮亮的。叶花本无情,但叶落归根撩人思乡之情; 枳花让驿墙更醒目,使羁旅之人又倍感异乡奔波 的劳顿之苦和思乡之切。
所以,《商山早行》的“眼前之景”是鸡声茅店,残 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降,槲叶山路,枳花驿墙。 “言外之意”是言道路辛苦,羁旅愁思。而且扩大到 更广泛的人群,让思想更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表达感 情上通过清冷的环境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悲凉。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 嘏
❖ 2.体会《商山早行》的“眼前之景”和 “言外之意”和表现的羁旅乡情。
❖ 3.探究羁旅题材诗歌的特点。
长安晚秋
研讨
大家先来读一读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 空戴南冠学楚囚。
问题讨论一:
问:首联写的是长安全景还是局部之景?为什么? 首联的中“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