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长相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长相思》省一等奖课件

纳 兰 性 德长 相Leabharlann 思古诗朗诵长 相 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返回
山
一
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夜深千帐灯
返回
洛 (luò)(洛阳) 榆 (yú) (榆关)
这首诗的大意是: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 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 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 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 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 之声的。
同学们想象一下,下面的诗句说 明了怎样的情景? 山一程,水一程
远离故乡,行军途中翻山越岭, 跋山涉水,行军十分艰难。
这首诗的大意是: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 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 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 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 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 之声的。
想一想,为什 么作者在夜深 时无法入睡, 这是怎样的一 种感情?
《泊船瓜洲》、《秋思》、 《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 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 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同学们想象一下,下面的诗句说 明了怎样的情景?
• 风一更,雪一更
一会刮风,一会下雪,天气非常恶劣。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1、想象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从哪 些词语看出。
(身在征途,心却在思念故乡。 从“乡心”、“故园”可看出。)
2、“故园无此声”的“此声”指 什么声音? (征途中的风雪声:风一更, 雪一更。)
部编版《长相思》区优质课获奖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 古诗三首长相思-人教部编版《长相思》教案一、教材分析《长相思》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是一首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忆江南》等诗词,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也有了基本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
2、明白词句大意,体会词的意境。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词。
理解词句大意。
难点: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缕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的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清代第一大才子的眼中乡愁又成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一看。
(二)、解诗题齐读。
(板书课题)长相思——词牌名,一种词的格律(三)、知作者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康熙皇帝的一品带刀侍卫。
是清代词坛上一个标志性人物,被当时人称为“清代第一词人”。
(四)、抓字眼,明诗意(跟着范文朗读画出节奏和着重号,在全班齐读听一听,做纠正。
)抓字眼,(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问:“山一程,水一程。
”程什么意思?生答。
“风一更,雪一更。
”“聒”“此声”程:路程、行程。
千帐灯:帐篷点的灯。
更:古时候的记时时刻。
聒:嘈杂的声音。
此声:代指风雪声。
(现在我明白了这些词语的意思了,我们再一起来跟着范文朗读读一读,试着说一说词句的意思。
)抽生答。
再整理。
【跋山涉水,向关外走去,晚上很晚的时候帐篷都点起来了灯;风雪交加,战士们都被风雪声吵醒了,(想做梦梦到家园都不行。
)京城是没有这样的风雪声的。
】(五)、多诵读,悟诗情(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首词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抽同学范读,问:(你读完这首词,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句词或者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七、板书设计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思乡之情,保大国思小家八、作业布置阅读纳兰性德的其他词作,如《菩萨蛮》。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认识“榆、畔"等生字,会读并理解“聒、更”2个生字,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 通过看注释,看插图,边读边想象,感知《长相思》地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词的意思。
3. 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会心系“故园”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希沃软件小游戏制作。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看图猜古诗词。
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看图猜古诗词,引出课题《长相思》读课题,引导学生读出相思的绵长、缓慢而深沉。
通过游戏的方式,认识词牌名。
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长相思》这首词,生朗读。
师评价:读得字正腔圆,真好!风一更,雪一更的“更"字是多音字,它的另一个读音是更(加)。
解释“更”的意思,板书出拼音和组词。
“聒"也是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她都读准了,大家知道“聒”是什么意思?没错,“聒"是声音嘈杂的意思,而在这首词中是指风雪声,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呢?引出注释是我们学习古诗词的重要工具。
谁再来读一读,请其他同学认真仔细听,留心她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出了节奏。
生朗读,师评价:这位同学读得有板有眼,细心的你们有没有发现她在哪些地方有停顿?生答:他在“身向榆关”的后面停顿了。
指导书写“榆"畔”字,认识榆关及山海关。
师问:谁还有补充?生答:他在“夜深"的后面停顿了。
那让我们按着节奏来齐读这首词。
其实古诗词不仅可以读出来还可以唱出来,大家可以和老师一起跟着伴奏来唱一唱。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本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一篇略读课文《月迹》,习作“--即景”。
《长相思》是这个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它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词。
作者纳兰性德用质朴的语言描写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
本课的前两首诗为《山居秋暝》《枫桥夜泊》结合课后习题,第三首词侧重“由景悟情",引导学生抓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从而品味动静结合,为接下来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奠定基础。
《长相思》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说道:“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纳兰性德创作的《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表达了词人羁旅怀乡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诗、词、文言文都已经学习过,在学习古诗词上能够自主借助注释、课文插图、课外资料书等方法学习古诗词。
并且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作为老师,在教学时要有导有放、放扶兼施。
二、教学目标1.读准“榆"“聒”等3个生字和多音字“更",借助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2.通过想象,感受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体会作者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并背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准“榆”“聒"等3个生字和多音字“更”,借助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感受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内容1.回顾旧知,揭示课题(1)出示《清平乐.村居》,唤醒有关“词"的学习经验。
词:词在结构上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
2. 能借助注释,说出《长相思》的意思。
3.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4. 根据补充资料,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2. 根据补充资料,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看图猜诗词师:中央电视台有一栏节目叫诗词大会,看过的请举手。
其间有一个环节特别精彩——看图猜诗词,想不想玩一玩,让我们一起来猜图。
师:出示《望庐山瀑布》的图片,生背古诗。
师:生活中经常把掌声送给别人的也能得到别人的掌声。
师:出示《绝句》的相关图片,生背古诗。
师:同学们不仅熟悉,而且背得有滋有味。
接下来要增加难度了,睁大眼睛,这是什么?出示《清平乐村居》的相关图片,这是四年级学的一首词,大家一起背。
一、初读感知,正音识词1、揭示新课,自读诗词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长相思》,打开课本到93页,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多读几次。
(生自读诗词)2、指生读师:读得非常流利,特别是文中标注出来的这四个读音,很准,再请一名同学来读,我们认真听。
3、朗读正音,感知词韵。
师:“更"是一个多音字,古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你熟悉的哪些成语或者古诗当中含“更”这个字?表示的也是跟时间有关的吗?生:半夜三更。
师:那在这里,“风一更,雪一更"说明什么呢?生:风越来越大,雪也越来越大。
师:“更”是后鼻音。
在这首词当中,后鼻音的字还有哪些?生:程、灯、成、声。
师:词中的这些字押了同样的韵,读起来有一种韵律美。
(齐读)二、走进作者,掌控背景师:这首词的作者是——生:纳兰性德。
师:对他有了解吗?生:从小出身有钱人家。
师:他的父亲是大学士纳兰明珠,老师也搜集整理了关于他的资料,自己读一读,了解一下。
长相思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长相思的教学设计一等奖《长相思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长相思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资料袋:长相思,词牌名,36字。
前后片各四句。
前人多用以写人的思念之情,始见唐代白居词。
一、揭课题。
写课题。
读课题:长相思三首。
出示资料袋。
t:过去人们通常用来写怀念之情,思念之情的。
预习过了么,谁来读一读。
二:初读1、指读:第一首:“汴水流……”唐·白居易第二首:“秋山青,秋水……”明·张煌言第三首:“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宋·万俟咏(指出复姓:万俟)(分别叫3个学生来读这三首词)t:通过预习,能把课文读到这个程度,老师很满意。
下面请同学们参照注释,看看能读动多少,看看还有哪些读不懂。
(这就是要求)。
2、自由读。
(1)默读,再看注释,老师巡视。
(2)交流。
三、悟诗情。
1、2首1、前两首,他们思念的是谁?学生默读。
老师巡视并吟诵:思幽幽,恨幽幽,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老师引经据典。
)2、s:想念丈夫。
(板书丈夫)3、读。
t:张煌言思念的又是谁呢?s:故乡(板书故国故乡)t:妇人,还有张煌言是在什么情况下思念的?边读边做记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要圈圈点点。
s:是夜晚的时候。
t:同意么?看老师写字。
(板书:夜)读s:“思幽幽……”t再读s:第2首“故国盟……”t;思念亲人,思念故国为什么在夜里的思念特别强烈呢?s:漫长,寂寞,沉寂,……t:夜深人静,一个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国家的人,是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的。
有一个诗人说(诗略)(教师相机吟诵,引用了一首诗,足见其文学的功底之深厚)……所以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夜晚。
s读第一首。
第二首。
t:板“?”,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呢?这晚上都有什么?看书!拿出笔,找准,这样你的.记忆就非常牢固。
(学习方法的渗透)s学生看。
s:这夜晚都有月亮!t: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巧啊!太巧了,都是有月亮的夜晚。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五上21《长相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过程】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
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至少读上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求在读通顺读流利的基础上争取读出节奏来。
明白吗?生:(齐答)明白。
师:自由朗读《长相思》,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长相思》。
)师:你们已经认认真真地读完了四遍。
(课件出示《长相思》这首词。
)好的,谁来读一读这首词?好,这位孩子你请。
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一个生字,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读准了。
生:(朗读《长相思》)。
师:读得不错!孩子,放下书,请你看着大屏幕,把词的题目和作者也读进去。
再来读一遍。
生: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朗读《长相思》)。
师:读得字正腔圆,真好!风一更这个“更”是多音字,聒碎乡心的“聒”是个生字,她都念准了。
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
好的,这个孩子,你请。
生:(朗读《长相思》)。
师:真好!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词的每一个字的读音都咬得清清楚楚。
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来读这首词。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生:(齐读《长相思》)O师:很好!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请你,其他同学注意听,特别注意,他在读词句的中间时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
21 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pptx

师述:是的,还有千千万万个将士的思乡之情,所以这首词才会让人觉得壮美而浓烈,读来荡气回肠。
(四)再读《长相思》
1、师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读到现在为止 ,老师有一个疑问:纳兰性德既然这么想家,那他为什么不回家呢?谁来替纳兰性德回答。
2、学生回答,老师点评。相机补充资料。
(二)、学习下阙 师述:大漠孤烟,长沙落日,途中纵有无数壮观美景,更多的却是风餐露宿中的煎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词的 下阙。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风、雪) 1、更指的是时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风一更,雪一更“”单单是一更吗(一是虚词,意思是一更又一更,) 这样猛烈的暴风雪,是什么样的呢?出示暴风雪配乐图片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一 读? 2、面对如此猛烈的风雪,纳兰性德安然入梦了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聒碎乡心梦不成) 当他从梦中惊醒之后,心情怎样?请你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聒碎。聒是什么意思?碎是什么意思?乡心指的是 什么?
一路行军,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指名说。(悬崖峭壁、险滩急流) 我们感受到这是( )的征途。(漫长、艰辛) 2.千帐灯(板书:千帐灯):从“千帐灯”你还体会到了什么?(帐篷多,队伍大)
师: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征途,谁来读一读? 3、指导朗读上阙
(读得慢点、长点,读出征途的不易,画面的壮观。) 师述:太棒了,大家不仅读出了路途的遥远与艰辛,还读出了这千万大军征程中的壮观之美。
3、听着这一更又一更的风雪声,作者想到了他的 (板书:心:故园)故园就是什么?(故乡)此声就是什么?(风雪交加的声音) 4、假如你就是作者,想象一下,故园有什么?
故园如此美好,在这里,此时此刻,作者能感受到吗? (三)指导朗读上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相思教学目标:1学生能借助看注释、查字典,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通过反复诵读,在紧贴诗句的想象中,走进诗词描写的意境。
3运用互动反馈技术,通过三个按点的选择,逐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4体会诗人通过写景叙事抒发思乡之情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长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作为单元起始课的《古诗词三首》由两首古诗、一首词《长相思》组成。
三首古诗词都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其中《长相思》是写景叙事抒情,是三首诗词中学生理解难度最大的一首。
短短的36个字,描绘了白天身在征程、夜晚心在故园夜不能寐多个画面。
包含了许多意象,山、水、风、雪、灯、故园,意象多又不集中,字字都饱含思乡之苦。
词的上阕主要写了身在征程的画面,出征路途遥远,路途艰辛,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词的下阕写了雪夜宿营、心系故园的画面,在风雪交加的寒夜中宿营的将士们思念故园,既有“聒碎乡心梦不成”之苦,更有“故园无此声”的思乡之切。
语言高度凝练,情意深远绵长,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只有充分的想象,才能真正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切。
五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的古诗词的方法,能够通过看注释、查资料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知道诗词写了哪些景和事,知道表达思乡的情感。
但是不能走进作者描绘的情境,见到景见到事,不能入景就不能入境,更不能入心,就不能真正感悟到思乡之情。
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引导他们边读边想象。
本班孩子思维活跃,除外出旅游没有过离开家乡的经历,更没有过思乡的体验,想象的过程中容易横生许多枝杈,容易简单理解成因为征途艰难而想家,容易偏离诗词的感情,需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在贴合诗词感情的想象过程中,一步步走进诗词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揣摩体会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感悟诗人的思乡情怀。
教师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词描写的画面,逐渐走进词的情境,词人的心境。
运用互动反馈技术设计,梳理、归纳学生的生成,转化为有效的学习资源,促进深入学习,从而深入感悟诗人的感情,揣摩诗人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词描写的画面,逐渐走进词的情境,词人的心境。
运用互动反馈技术设计,梳理、归纳学生的生成,转化为有效的学习资源,促进深入学习,从而深入感悟诗人的感情,揣摩诗人抒情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看图诵读,感知思乡之意1、看图背诵《泊船瓜洲》、《秋思》,复习两首诗的抒发思乡之情的表达方法。
2、导入新课,介绍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看图背诵思乡诗,复习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导入本节课思乡词的学习。
了解词的写作背景,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活动2【讲授】合作交流,整体理解诗意(一)回顾方法,同桌共学,初解诗意(二)汇报交流,重点点拨1、说上阕的意思,重点理解“山一程,水一程”的意思2、说下阕的意思,重点理解“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意思3、理解诗句意思后朗读整首诗【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课标要求学习古诗词能“大体把握诗意”。
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安排同伴共学,学生在交流中能促进对诗句的理解,集体交流时注意抓住学生的问题点拨,提高课堂实效。
学生自学的时候,发现理解“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出现了问题,而这“一”的运用也是本首词的语言特色之一,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促进了学生正确理解诗意。
“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意思稍有难度,也是理解的重点,先理解,再说下阕的意思。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活动3【讲授】品读想象,感悟思乡情切(一)整体感知,初步想象诗词描写的画面1、默读想象,你的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概括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随着学生的发言出示按点1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1 行军跋涉图 2雪夜宿营图 3其它3、反馈学生选择的结果【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了解学生整体把握诗词意象画面的情况,学生能够根据“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夜深千帐灯”等诗句想象行军和宿营的画面,第3选项目的是看看哪些学生能走进诗词,想象到“故园”这个意象的画面,为了了解学生的想法,不限制他们的思维,题干上以“其它”的形式出现。
24个同学选择“行军跋涉图”,占全班的67%,31个同学选择“雪夜宿营图”,占86%,5个同学选择“其它”,占14%,全班大多数同学选择两项。
在后面的教学中注意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让想象到1、2画面的同学启发其他同学,在思维碰撞中逐渐把画面想具体,体会词人的心境。
学生选择3的少,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学生能根据诗句想象画面,但是从发言中发现,有想象行军途中互相帮助的画面,紧贴诗人的情感进行想象在后面教学中要多加注意。
(二)具体想象诗词画面,走进内心,感悟思乡情切1、看图想象征途之景,感受行军之艰,蓄积思乡情(1)展开想象将行军图描述具体——将士们跋山涉水,非常辛苦。
征途遥远,离家也越来越远。
(2)揣摩将士内心,蓄积思乡情。
这跋山涉水的将士们心中又会想些什么呢?——路途遥远路途艰辛,越来越想家。
(3)带着体会感情朗读。
指名读,评议。
【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通过看图、想象感受到路途遥远、艰辛。
想象到行军的画面了,还要走进人物的内心:就是这样的山一程,水一程,将士们会想什么?学生想象到征途遥远、征途艰辛,令将士们思念家乡。
入画面,入心,才能入情。
2配乐想象雪夜宿营,感受征途之苦,再蓄思乡情(1)听音乐,具体想象雪夜宿营图,感受寒冷艰苦。
(2)角色转换,触摸内心孤单,思念家乡。
寒风不仅钻进军帐里,更钻进将士们的心中,此时此刻出征的将士又会想什么?”——感受到身体的冷,感受到内心的凄冷,感受到孤寂,家人不在身边,心中更加思念家乡。
(3)带着体会有感情朗读下阕。
【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播放狂风呼啸的声音,再现风雪寒夜的恶劣环境,学生进入情境,想象风雪交加的深也宿营的画面,对于将士们身冷心更冷也能感同身受,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3读写想象故园之景,感受故乡之暖,三蓄思乡情关注选“其它”的学生,说出想象的画面(2)初步想象故园的画面,进行选择,写出来。
“故园无此声”,故园有怎样的画面呢?1、 2、 3、【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虽然身处冰冷彻骨的漫长寒夜,将士们的心中一定有着那远在千万程之外的温暖的故园的景象,想象故园的温暖、温馨,和征程的艰辛、孤单形成强烈的对比,逐渐感悟浓浓的思乡情。
采取现设的形式。
先让学生说说想象到的故园的画面,此时学生说的比较简单,但是可以通过说互相启发,打开思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概括选项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选择。
也就是:启发想象——梳理想象现设按点——学生思考进行选择——展开想象比较具体的写出画面。
在这样的过程中,梳理学生想象的生成,进而产生更丰富更具体的想象。
通过翻牌整理,教师很快掌握每一个孩子想象的方向,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同时学生在选择的时候,静下心来将自己的心境和诗人的心境融为一体,思考之后进行选择再写具体。
(3)学生读想象的画面。
【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打开学生的思路,读写结合,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打开了想象大门,学生尽情徜徉在纳兰性德的故园,心随情动,在意象的拓展中走进纳兰性德的家乡。
学生边读边想象到故园的温暖如春,想象到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温馨,想象到和好友相聚的欣喜不已。
体会那份温馨和幸福,故园画面和征程之苦形成对比,在诗意的空间中又一次深入地走进了词人的内心世界。
勾连想象,打破梦园之景,体会梦碎之痛,溢满思乡情1勾连想象,感受将士们期盼着梦回故园,齐读下阕。
2出示按点,探究“梦不成”的原因,感悟词人思乡情切的心境。
“聒碎乡心梦不成”,是因为“风一更,雪一更”声音嘈杂吗?1、是。
2、不是。
3、不完全是。
学生选择。
说明理由。
3带着感悟,朗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出示这个按点,学生抓住“乡心、故园”感受到思乡之情让诗人难以入眠。
对话交流后,学生认识到风雪之声难以入眠,思念家乡更加难以入眠。
这个按点的设计,就是聚合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火花,在对话中提升认识,在对话中感受到诗人思乡之苦,思乡之切。
有1人选择1,占3%;2人选择2 ,占6%;33人选择3,占91%。
我先让选1 的同学说理由,没想到他说按错了,是想选2,我继续追问理由,他说:“即使声音不大,他也睡不着梦不成,因为他太想家了。
”选2的同学说:“睡不着梦不成不是因为风雪的声音,是诗人特别想念家乡。
”选3的同学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声音嘈杂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想念故园。
”我再将第二个按点勾连起来,让学生回顾自己写的故园图。
学生深入感悟到了诗人的思乡情切。
活动4【讲授】诵读全诗,领悟抒情之法1、带着想象带着体会读整首词。
(齐读)2、纳兰性德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呢?——写景叙事抒情【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落实本课教学目标——领悟作者通过写景叙事进行抒情的表达方法。
活动5【练习】拓展阅读,总结学习策略补充《如梦令》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2、练习想象的学习方法读到这首词,你会抓住哪些诗句展开想象?又能想象出哪幅画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上又有什么收获呢?——想象【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补充《如梦令》,在整体感知中感受到诗人又一次抒发梦不能会故乡的思乡之苦,促进对《长相思》想家之切梦碎之苦的深入感悟。
鼓励学生再一次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深入理解古诗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