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之苏州外贸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苏州外贸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苏州外贸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苏州

外贸发展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苏州外贸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苏州开放型经济起步、发展和腾飞,苏州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91年的亿美元到2010年,增长高达720倍。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坚持走经济国际化线路,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苏州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耀眼的明星。从苏州的外贸增长,来看相关政策的实施及功效。

关键字:改革开放外向型经济外贸增长政策

改革开放30年以来,苏州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苏州开放型经济的起步、发展和腾飞,证明了苏州外向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苏州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91年的亿美元增长为2010年的亿美元,高达720倍。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坚持走经济国际化线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格局,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是苏州的一大亮点,苏州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耀眼的明星。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

1. 改革开放简介

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 改革开放前苏州的外贸情况

1978年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我国外贸领域重要的分水岭:改革前我国在外贸领域一直实行“进口替代”的战略,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改革后我国实行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策略,贸易的地位显着提升,2006年我国的贸易依存度高达67%。

3. 改革开放对苏州外贸的影响

苏州海关开关20年间,目睹了苏州开放型经济起步、发展、腾飞的全过程,见证了苏州开放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0年间,苏州海关的业务日新月异——进出口商品从土产品、丝绸为主,变成由机电、高科技产品领衔,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91年的亿美元增长为2010年的亿美元,高达720倍。

苏州是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试点城市之一,2010年,苏州外贸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中排名第四,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目前,苏州正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主流之中。未来,苏州海关将继续肩负起历史使命,进一步促进苏州的对外开放。

二、苏州外贸发展概况

1. 外贸发展简史

发展起步阶段(1978年~1990年)

改革开放以前,苏州经济基本处于半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技术装备陈旧,资金不足,农业和城市工业,主要依靠自身的资金积累逐步扩大生产规模。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前,苏州没有进出口经营权,外贸只是为省进出口公司收购提供农副土特畜产品。直至1987年才获得外贸自营进出口权, 1990年末全市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仅189家,全年进出口总额仅亿美元。出口商品以纺织、服装、丝绸等传统产品为主,出口地区涉及42个国家和地区。

蓬勃发展阶段(1991年~2000年)

邓小平同志南巡发表重要讲话后,苏州抓住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绝佳机遇,实施外向型经济错位发展战略,对外经济蓬勃发展。

1990年,党中央又进一步作出关于开发浦东以带动长江流域发展的战略决策。苏州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贯彻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对外开放的方针,外贸、外

经、外资一起抓,全民、集体一起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外”齐上的对外开放格局,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

外向型经济的“龙头”地位的确立,不仅推动了苏州经济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而且带动了苏州经济在较高的起点上稳定、持续、协调的发展。

量质并举全面提升阶段(21世纪以来)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苏州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外向型经济放量扩容上水平,主要指标名列全国前茅,呈现规模速度效益协调发展的态势,推动苏州经济不断上新台阶。

2. 对外贸易的变化特点

苏州的对外贸易增长迅速,自营出口也发展迅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自营规模不断扩大

1988 年,市专业外贸公司和县(市)外贸综合公司开始获准自营出口,认准自营出口是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参加国际竞争,经过奋力拼搏,年年跨出大步。

自营品种逐年增多

当前与开始获准自营的1988年相比,自营出口品种由158种增加到825种;出口额超过100万美元的商品,由7种增加到67种。

出口市场实现多元化

与1988年比较,输往的国家和地区,从24个增加到92个。苏州自营出口商品已进入西方发达国家市场;自营出口商品,已开始从周近地区向远洋地区扩展延伸。

三、苏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十大特色

苏州市善于抓住机遇,引进人才,培育产业链,加快经济发展。其发展既注重实效,又注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和创新体制。最终,务实高效的苏州实现了经济的腾飞。第一,优越的地理位置提供了苏州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平台。

第二,苏州抢抓机遇赢得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先机。

第三,苏州抢抓的第二个机遇就是高起点建立各类开发区。

第四,苏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赢得了外来投资者的认可。

第五,苏州市感情招商的新观念、新思路。

第六,用实际行动落实亲商服务的理念。

第七,实施“主体招商”的新型招商体制。

第八,坚持按规划发展的全新理念。

第九,苏州坚持以人才为本,形成了引进人才促进发展的良性机制。

第十,苏州充分发挥聚集效应,培育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全球高新技术资本转移的“台风眼”。

四、苏州外贸政策

苏州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竞争实力,让外贸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这些成果,往往是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让我们来解析苏州近几年的关于推进外贸进出口业务的各种利好政策。

1. 影响苏州市进出口的主要因素

国际需求减弱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其国内需求下降,由此对国际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今年以来我市对美国、欧盟、日本的出口增幅都明显下降,尤其是前4个月,对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均

出口政策的影响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向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家宏观政策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2003年以来,国家共有34批次陆续取消和降低了部分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由于受近年来出口政策的调整,我市外贸企业利润进一步受挤压,企业的资金占用和经营成本有所增加,对传统的优势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人民币升值

我国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国家对人民币汇率一直采取了与美元挂钩、基本稳定的政策。1999年~2005年6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维持在元左右,2005年7月起汇率变化趋快,美元主动贬值加速,使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再上升,不断创出新高。这直接影响到我市对美国市场的出口,抑制我市外贸企业的出口增长能力。

2.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在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海关业务现场,一份价值15000美元的婴儿服装的出口报关单在被海关受理后,经过输入报关单号、分拣报关单、电脑自动审核等一系列程序,被判定为“低风险货物”快速放行。经测算,该环节共计用时37秒!

“十一五”期间,海关通过对特殊区域的功能拓展和整合优化,推动了特殊区域自身的科学发展,也推动了当地产业升级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通过成立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将一些距离相近的特殊区域、保税监管场所进行整合,实现了优化组合。现在海关实行出口分类通关新模式后,单证通关时间平均缩短了30%,大大降低了单票货物的等待时间,大大提升了服务客户的竞争力。

综合保税区助跑苏州工业园区高速高效发展

开放的经济离不开开放的口岸。为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适应园区加工贸易为主的进出口特点,园区不断加大加快特殊区域建设的步伐。2006年12月17日,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成为今天苏州工业园区高速高效发展的助推器。

综合保税区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园区海关、园区国检、工商、国税和外汇管理局均在区内设有现场办公机构,为企业提供从注册到通关报检、退税申报及外汇核销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园区管委会在区内设立了正处级编制的综合保税区管理办公室,负责区域日常的企业服务和政策协调。

苏州市出台“外贸出口推进计划”围绕十方面保出口

一是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出口,力争今年一般贸易出口占比增长3—5个百分点;

二是稳定加工贸易出口规模,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争取今年加工贸易增值率比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

三是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产品出口,力争今年软件产品出口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

四是加快推进出口名牌建设,培育一批出口自主名牌产品;

五是强化出口基地建设,努力发挥出口产业集聚效应;

六是深度开拓传统出口市场,积极拓展40个新兴市场;

七是叠加各种外贸政策功能,苏州争取成为江苏省电子口岸建设的先行试点地区;

八是优化政务和经营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九是优化完善财税金融环境,力争今年将信保贸易融资规模扩大到50亿元,全力支持外贸出口;

十是深化扶持促进机制,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国家、省各项出口促进和扶持政策。

外贸转型的苏州模式——海关服务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苏州是外贸大市,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苏州探索出一条以转型优化外贸结构的苏州模式。

“游牧人”扎根转型

在传统加工贸易中,代工企业只能赚取少量的加工费。因此用工成本和土地成本,都影响着代工企业利润和生存。众多加工贸易企业就成了“游牧人”一族,哪里政策优惠、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企业就搬迁到哪里。

“加工制造”转向“智造加工”

大多加工贸易企业,原来只是一个生产车间,订单、设计、销售、研发都由委托方决定。为了实现从低附加值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环节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加工贸易企业正主动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品结构,以期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先机,成为苏州外贸实现转型升级的一股强大的内生动力。

老外贸转身向“内”

“眼光向内”市场宽,内销已经成为众多外贸企业的共识。而品牌和内销的便利化成为外贸企业最为关注的焦点。海关的内销便利化政策鼓励企业扩大内销。

五、结论

从苏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外贸发展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大环境之下,只有把握住时机,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努力优化投资环境,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外贸持续发展的意见及对策。

1.建立对外贸易预警机制。选择一批重点出口企业进行定期跟踪调查,及时了解企业

的生产经营情况、产能转移变化等情况,对问题及早作出对策研究,以便快速应对,搞好服务。

2.进一步加强开发区的载体功能建设。苏州市的开发区建设在完善服务功能方面成绩

显着。但目前面临土地瓶颈的制约,如何完善载体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需要进一步提升引资水平,加大力度推进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的发展,为我市外向型经济再创佳绩。

3.提高企业出口竞争能力。进一步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产

品。积极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高中端产品发展,提高深加工程度,延长增值链。

4.推进民营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支持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品牌产品的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并与相关企业形成合力,建立全球营销网络,共同实现外销目标。

5.扩大农副产品出口能力。利用苏州市水产养殖资源,鼓励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加

工,增加农产品出口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6.关注“汇率”变动,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国际汇率变动对出口企业尤其是从事一般

贸易出口企业影响较大,加强对出口企业受外汇变化的影响程度研究,以化解“汇率”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宪、韦金鸾、应诚敏、陈晨.国际贸易.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2]李荣林.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替代性与互补性.2001年中国经济学年会国际经济学论文

[3]杨圣明.中国关税制度改革.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韩立余译.美国关税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5]高永富.WTO反倾销协议:规范与承诺.黄山书社.2000.

[6]唐纳德·B·基辛(世界银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6.

[7]石广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一):世界贸易组织基本知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