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与朗诵概说

合集下载

(一)朗读、朗诵的概念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

(一)朗读、朗诵的概念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他向老板汇报说 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四十口袋, 价钱是多少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 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会弄来几箱西红 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 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 老板肯定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 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 面等回话呢。
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题目
我的愿望(理想) 我尊敬的人 我喜爱的动物(植物) 童年的记忆 难忘的旅行 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 我的业余生活 我喜欢的季节 我的假日生活 我的成长之路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 我知道的风俗 我和体育 我的家乡(或熟悉的地方) 谈谈美食 谈谈个人修养 谈谈对环节保护的认识 我向往的地方 购物(消费)的感受 我所在的集体
4.说话不足3分钟,酌情扣分: 缺时10秒至1分钟(含1分钟),扣1分、2分、3分; 缺时1分01秒至2分29秒,扣4分、5分、6分; 说话不满30秒(含30秒),扣40分。
5.离题、内容雷同,视程度扣1-6分。
6.无效话语,累计占时酌情扣分: 累计占时10秒至1分钟(含1分钟),扣1分、2分、3分; 累计占时1分01秒至2分29秒,扣4分、5分、6分; 有效话语不满30秒(含30秒),扣40分。
(二)共同点
1、两者都是以书面语言为依据,以书面语言为表达内容。往往是以他人写
成的解作品。
2、二者都是以口头语言为表达手段。
3、二者都要求字音正确,语句流畅。语调语气和谐,做到表情达意。
(三)不同点
1、二者的本质区别:
朗读和朗诵相比,朗读本质上还是一种念读,是一种应用型的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在那里,我虽然只住过十天

朗读与朗诵的区别

朗读与朗诵的区别

朗读与朗诵的区别“朗读”与“朗诵”是有所不同的。

按字典解释:“朗”是指声音清晰响亮,因此,“朗读”与“朗诵”是有着相同的含义的,它们都属于把书面文字转换成有声语言的一种语言表述活动,都是由念读发展而来的。

但两者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其一,含义不同。

“朗读”是清晰响亮的把文章念出来,它本质上是一种“念读”,其主旨是将书面文字清晰准确地转换为相应的有声语言传递给听众,它不追求以情动人的艺术表达,而重在以义喻人,即追求听众对朗读文字全面、准确的理解与理智的思考。

“朗诵”则是更高层次的朗读,是一种语言表述的艺术表现形式,要求对文章进行艺术处理,通过朗诵者借助语速、轻重、停顿等等表达技巧,将朗诵材料转换为一种艺术表演,因此,具有表演的成分。

它呼唤的是听众的情感共鸣,追求的是使听众听之入耳、听之入心、听之动情的艺术感染力。

其二,使用范围不同。

朗读的使用范围较广,凡是文字读物都可以朗读。

无论是诗、词、曲、赋,还是散文、小说、戏剧、相声;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还是社论、新闻、打油诗、绕口令、家信、招聘广告、寻人启事、数学物理习题等等,无一不可读;而朗诵的使用范围则相对较窄,一般以诗歌与散文为主,少数的童话、小说和戏剧也可以朗诵。

不是有“诗朗诵”“散文诵”之称吗?它对文稿的艺术特点有相对严格的要求,如寻人启事、数学物理习题可以朗读,但是如果是用来朗诵,听者就难以接受,并且会让人啼笑皆非。

其三,朗读者所处的位置身份不同。

朗读者所处的位置是本色化的,而朗诵者所处的位置是艺术化的。

朗读进行时,朗读者所置身的位置的性质没有变化,教室就还是教室,地头就还是地头。

但是同样还是这些地方,朗诵者所置身的空间就实际上发生了变化,有形无形的构成了一个“表演区”。

这一块“表演区”的性质随着朗诵内容而发生“纵横千万里,上下数千年”的变化,并且,听众往往自觉不自觉地避免进入“表演区”,以免干扰朗诵者的表演,因此,朗诵一般在舞台上,在大庭广众之中进行。

小学生语文教育中的诵读与朗诵

小学生语文教育中的诵读与朗诵

小学生语文教育中的诵读与朗诵诵读与朗诵是小学生语文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诵读与朗诵,小学生能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审美情趣以及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感。

本文将从小学生语文教育的角度,探讨诵读与朗诵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开展诵读与朗诵活动。

诵读是指将文学作品背诵出来,以声音表达出文字的意境和感情。

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诵读被视为背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诵读,小学生能够训练记忆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语言感觉和语言节奏。

诵读的素材多样化,包括经典的古诗词、文言文、现代诗歌以及优秀的散文。

小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不仅能够记住文字,更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并且在诵读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和语言表达能力。

与诵读相比,朗诵更加强调声音的表达和意境的诠释。

朗诵是通过用声音表达出文字的音乐性和情感,是一种有声的阅读。

通过朗诵,小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字的感悟力和表演力,同时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朗诵的素材可以来自于课文、散文、小说、剧本等,重点是让小学生通过表演的手段展现文字的内涵和情感。

通过朗诵,小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到语言的美,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诵读与朗诵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

首先,诵读与朗诵是加强记忆力和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背诵文字,小学生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通过诵读与朗诵活动,小学生可以培养对文字的感悟力和理解能力,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其次,诵读与朗诵能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在诵读与朗诵的过程中,小学生需要通过语音语调来展现文字的情感和内涵,这要求他们要有良好的发音和语感。

通过反复诵读和朗诵训练,小学生能够提高口头表达的流利度和准确性,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此外,诵读与朗诵活动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通过接触经典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小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朗诵现代诗歌和优秀散文,小学生可以感受到现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朗读与朗读教学

朗读与朗读教学

朗读与朗读教学一、什么是朗读?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语言。

准确传达作品内涵——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尽情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是一种转化,再创造的过程。

二、朗读的特点:依托文本传情达意有所创造三、朗诵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高低抑扬的念和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传情达意的语音,综合其它手段来完美表达作品的一种的语言艺术。

五、朗读与朗诵朗诵是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声音的美化、态势语的辅助,富有表演性的更高层次的朗读。

照读、表现性、基本要求背诵、表演性、要求更高六、朗读心理准备积极振奋的心理状态情感饱满忘我投入例1: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例2:小白兔,穿皮袄,耳朵长,尾巴小,三瓣嘴,胡子翘,一动一动总在笑。

七、朗读的技艺锤炼朗读是语言艺术,这种艺术性中既包含着朗读者积极投入的心理动因,也包含着可操作和训练的的朗读技巧,当然更得有对所读作品准确深切的感悟,只有三者完美的统一在一起时,才可能营造出我们所期待的朗读效果。

八、朗读的技巧停顿(1)符号停顿:标点符号是书面语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时语言停顿的依据,作者在使用标点符号是很讲究的,我们在读时也应读准、读对、读出味道。

(句号、叹号、问号、删节号、破折号、逗号、分号、顿号、冒号、引号、段落之间、层次之间)例文:老木匠做了个小木偶。

小木偶有鼻子有眼,能走路,会说话。

老木匠左瞧右瞧,总觉得小木偶脸上还少了点什么。

少了点什么呢?老木匠怎么也想不起来。

“你知道吗?”老木匠问小木偶。

“不知道。

”小木偶板着脸回答。

老木匠一下子想起来了,小木偶脸上少的东西是笑!“笑是很重要的。

”老木匠对自己说,“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办法过快乐的日子!”《小木偶的故事》(2)语法停顿:语法结构所需的一种自然停顿。

句子的主谓之间,宾语之前,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之间都会有短暂的停顿。

例文: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4.演讲与口才——朗读与朗诵(课件 PPT)

4.演讲与口才——朗读与朗诵(课件 PPT)



Reading aloud and deliver a recitation.

起 步 :

演 绎 经



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作品1号--《白杨礼赞》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 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 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 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 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 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目录
Contents
1 朗读朗诵概述 3 朗读朗诵技巧
2 朗读朗诵准备 4 朗读朗诵训练
PART 01
朗读与朗诵概述
1.朗读朗诵的定义
朗,即声音清晰、响亮。
朗读,就是清清楚楚地高声读诵。朗读是一种再现,即用声 音再现文本内容;
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背诵文本内容。朗诵是一种再 创造,常借助音乐、态势等辅助手段创造优美动人的意境和形 象, 属于艺术表演范畴。
句中停顿:
①直截了当地说
直截了当地/说
②小溪流笑着往前跑。
小溪流/笑着/往前跑。
③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
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
④已经入团的和尚未入团的学生 已经入团的/和尚未入团的学生
不同的语法停顿会引起语义变化
①他说不下去了。 他/说不下去了。 他说/不下去了。
不同的语法停顿会引起语义变化
②他想起来了。 他/想起来了。 他想/起来了。

朗读、朗诵的概念

朗读、朗诵的概念

朗读、朗诵的概念: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

朗诵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朗”就是响亮的声音;”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把文章背诵出来。

具体地讲,朗诵就是由朗诵者把文学作品在观众、听众面前用准确、流利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艺术的表演性地有声语言再创活动。

(一)朗读、朗诵的相同:1、两者都是以书面语言为依据,以书面语言为表达内容。

往往是以他人写成的文稿为本,当然这里也不排除朗诵、朗诵者读自己的作品。

这就要求必须深入理解作品。

2、二者都是以口头语言为表达手段。

3、二者都要求字音正确,语句流畅。

语调语气和谐,做到表情达意(二)朗读、朗诵的不同:1、二者的本质区别朗读和朗诵相比,朗读本质上还是一种念读,是一种应用型的朗声阅读。

它更注重于突出讲解功能,换句话说,它附属于讲解的一种口语形式,因此读更注重于通过语言的规范、语句的完整和语意的精确,它呼唤的是听者的理智思考,追求的是使昕者全面、准确的理解朗读者所表达的意思。

朗诵,本质上量一种语言表述的艺术表演形式。

朗诵要求朗诵者在朗读要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文稿的表达形式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处理朗诵者借助于速、语顿、音区、轻重音等方面的富于变化的个性表达手段,将的材料转化为一种艺术表演。

它呼唤的是听众的情感共鸣,追求的导使听众听之入耳、听之入心、听之动情的艺术感染力。

1、声音性—用自己的口说作者的话2、规范性—文学作品、普通话3、创造性—呈现书面语言所蕴含的情感4、表演性—借助态势语言表达情感一,发散思维与训练什么是发散性思维?那就是“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的思维”游国经《创造性思维与方法》),其特点是不依常规,寻求新意,能将多种学科,多种知识于碰撞中顿悟,于汇总中吸纳。

发散性思维简介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它是思维主体针对某一思维对象,思维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突破原有的知识圈,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关系去思考问题,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多方面,多层次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和方法。

朗读、朗诵、播音、播讲、解说等说法的区别

朗读、朗诵、播音、播讲、解说等说法的区别

朗读、朗诵、播音、播讲、解说等说法的区别朗读、朗诵、播音、播讲、解说、讲解……这些描述有声语言表达方式的相近相似又似是而非的词,看到很多爱好者都在乱用,其实那是因为不理解这些词的真正含义。

我在这里不妨把我理解的这些词的含义解释一下,如有不足之处,望大家纠正补充。

朗读:朗读其实是最广泛的一种有声语言表达形式,它的核心是读。

只要是读文字,除了默读以外,其余的其实都可以叫朗读。

所以中国播音界泰斗张颂先生除了《中国播音学》这样的鸿篇巨制外,还写了一本小册子《朗读学》,其实可以看作是《中国播音学》的通俗版。

朗读是最基础最广泛的有声语言表达形式。

很多高手都喜欢说自己是在“读字”,这不仅仅是谦虚,其实接近于事情的本质。

反而是很多初级爱好者喜欢说自己是在练“播音”,其实不如踏实点,就说朗读吧。

朗诵:朗读和朗诵只有一字之差,“朗”是一样的,“读”和“诵”不同。

诵,从字面上理解,显然有“唱”的意思,比起“读”来,应该有明显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这就是朗诵的本质。

因此,朗诵,可以理解为语气和节奏感、音乐感更加强烈的朗读。

所以,“朗诵”一般都是朗诵诗,有时候也会说朗诵散文,但我们很少说朗诵一篇小说。

另外,由于节奏感和音乐感更强,使朗诵更适合当众表演,所以,朗诵通常是有一定表演性的。

比如前面说的朗诵散文,通常只有在当众表演的时候,才会说朗诵散文。

平时读散文,都应称为朗读。

播音:播音其实不是一种有声语言表达方式,而是一种行为,或一种工作。

要想“播音”,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您自己必须是播音员。

不管专职还是兼职还是临时客串,但读的时候,必须在充当播音员;第二,必须借助大众传播媒体传播,比如广播或电视。

两个条件有一个不具备,就不能称为“播音”。

新闻播音、评论播音、专题片播音……都有迥然不同的文体特征,这都是播音的内容,播新闻?还是播评论?还是播专题片?所以,播音不是某种有声语言表达方式,而是一种行为或工作。

简单的理解,播音,就是播音员在广播电视里朗读。

朗诵概说—朗诵的源流

朗诵概说—朗诵的源流


不同声音响度的生成原理

朗诵的发声原理和唱歌相似,都是要依靠呼出的气流带动声带产生震动,进而带动 身体的共鸣的过程。
艺 术
声带的结构是由声带肌和声带韧带组成,通过声带肌的力量来控制我们声带韧带的 闭合。
当闭合的力量不强的时候,声带处于漏气状态,呼出气流时压强不大,声带振动不 活跃,声音就显得弱; 反之,气流的压强更大,声带振动活跃,声音就更响亮。



“讽诵亦可云读,而读之义不止于讽诵。讽诵 止得其文辞,读乃得其义蕴。”这里说的“诵” 就是“读”,但“读”包括了“诵”。
《说文解字》注
朗诵的起源 “诵”的含义



古代的“诵”有以下几种含义:一是指诗;二是指诵读,吟咏;三

是指强调记忆的背诵;四是有声调和节奏的背诵;五是指重在理解、内
化、积淀的“读”。
的深厚渊源,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朗诵的源远流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朗诵的起源


“朗诵”一词在后世的使用 和现代的发展中,语义不断细化、 表演的特性逐渐强化,“朗诵”模
艺 术
式逐渐固化。
朗诵的起源


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说的具有表 演性、宣传性、娱乐性、文学性、技
艺 术
巧性的有声语言艺术形式。
朗诵的起源
朗诵的情感和气息的关联 声音的响度

不同响度的情感区别



明亮 九儿!你快带着乡亲们往后山根据地撤离吧! (声带闭合程度高,呼气急促,响度高,表示距离较远)
我们静静地坐在湖滨,听燕子给我们讲,南方的夜。 (闭合力度较弱,呼气平缓,表示近距离对话)
轻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概说教学目标:1了解朗读的概念2 掌握朗读的技巧和一般方法教学重点:朗读的技巧教学难点:朗读的停连和重音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导入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知文章的美学因素,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朗读,抓住并努力抓好朗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朗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借助朗读这一方法提高学习的兴趣。

一、朗读的含义及意义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

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

第一、朗读可以了解朗读与朗诵的概念、区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因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试想,当抑扬顿挫的朗读给人以悦耳的享受时,当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人带入身临其境的意境时,当富有韵律的朗读撞击人的心灵时,有谁会无动于衷?有谁不产生尝试一番的念头,进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第二、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是一篇诗或文,干巴巴的读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正入人们所说一千个读者读“哈姆莱特”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形象。

这就是由于审美观念的不同造成的。

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回旋往复,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

它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扣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并由此而逐渐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三、朗读可以激发人的情感美。

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助于文中蕴涵感情的抒发与宣泄,使静态的无声的语言文字化为动态的有声的具体情景,从而激发读者与听者的情感美。

可以说,好的朗读可以使读者、听者、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化为一种难以言传的情感力量,拨动人的心弦,撼动人的灵魂。

第四、朗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实现的。

朗读,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造成人们身临其境感觉的就是借助合乎情理的联想和想象。

第五、朗读可以陶冶美好情操,培养高尚品德,使学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在前面几项的基础上,朗读还能最大限度的将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题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而这,也正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地。

二、朗读的基本要求1、语音标准这是基本要求。

要做到每个字声、韵、调读音标准;语流音变要准确;要忠于原作品,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换字;多音字、异读词的读音准确规范。

2、吐字清晰响亮要想取得好的朗读效果吐字必须清晰、圆润、有力,不能含混不清、滑音吃字。

3语调自然流畅要用普通话语调自然流畅地朗读短文,不读“破词”“破句”,不能重复,也不能按词读。

做到连贯顺畅、语速得当、停顿断句符合语意表达的需要。

4、声音响亮悦耳运用正确的呼吸方式,自如控制共鸣方式,使音色优美、音量适中。

5、感情自然贴切朗读时应以情带声,恰当运用各种朗读技巧,最好能根据不同内容、不同风格,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读,或慷慨激昂、或轻松愉快、或深沉含蓄、或缠绵悱恻。

三、朗读技巧训练朗读技巧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四个方面,它们各有侧重,互相区别,又具有共性,互相沟通。

朗读提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独立而真挚的爱情观,同时,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必须抛弃的-依附男性、丧失尊严的不平等爱情和生活。

诗中包含着诗人的理想以及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属于高亢型节奏,但也要注意情感的起伏变化。

朗诵时,声音应平实坚定,在澎湃的激情中渗透出理性的思考,同时又不失女性的柔美。

1、停连的概念停连是口语表达中声音的停顿和连接。

完全按照文章中的标点符号来确定停连,并不能将朗读者对作品语意的理解、情感的诠释完全体现出来或正确表达出来。

事实上停连作为有声语言的特殊标点符号应符合听觉规律,不一定按作品标点符号停连,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也可能会连起来,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有可能安排停顿。

2、停连常用的方式:停顿:(1)从时间上看可有长停顿、短停顿。

(2)斩钉截铁,戛然而止。

(3)声断意连。

(4)渐弱渐止连接:(1)缩短标点符号的停顿时间。

(2)完全连接,没有停顿。

3、停连的分类:(1)语法停连这是显示句子的各种语法关系的停连。

如:标点符号、段落、层次;主和谓、谓和较长的宾语、谓语和较长的宾语、中心语和较长的定语这间都可稍作顿歇。

例:高兴,这是一种具体的│被看得到摸得着的事物│所唤起的情绪。

我明白了│她称自己为素食者的真正原因。

(2)强调停连为了强调某种语意或感情而作的停连。

具体表现为:一是强调语意、观点,在没有设标点的地方作停顿或在有标点的地方延长原停顿时间;在有标点的地方缩短停顿时间或干脆不停顿连接起来,这种停连往往体现语句的并列、递进、转折、承接、分合等关系。

二是为了突出某中感情而作的停连,在突出感情停连的地方往往配合着重音以及语气语调的变化等措施以表达特定的感情色彩。

例:①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

(有一张画最贵,卖到了八百美元)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

(最贵的不止一张,每一张可卖八百美元)分析:强调停连的位置不同,将直接影响我们对语意的理解。

朗读或说话时一定要根据所要表达的语意选择正确的停连。

②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

分析:这句话中标出的两处停顿强调了递进的语意。

③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分析:此处停连强调并列性语意,“母亲”、“我的儿子”是并列关系,用停顿显示;走什么样的路、为什么,也是并列关系,两处都缩短逗号的停顿时间,使语意更连贯。

④就让生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吧,犹如窗前的乌桕,自生自落之间,自有一分│∨∨圆融丰满的喜悦。

分析:这两处连接体现了语意、文势的承接顺应,使朗读更流畅自然。

⑤就这样,在母亲死后的三年半的时间里,我一直│从她身上│吸取着力量和勇气――这使我能够│继续战斗到胜利的那一天分析:“我一直│从她身上│吸取着力量和勇气”这两处停顿配合重音突出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崇敬、感激之情。

2、重音(1)重音的概念重音是有声语言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强调或突出的词、短语或某个音节。

(2)重音的作用及确定能很好地体现作品的内容,词语的主次关系,能很好地起到表达意的作用。

重音在语句中的位置没有固定的格式。

朗读者要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每句话的目的性、针对性,才能找准重音的位置。

(3)重音的语音表现形式朗读时要处理好重音与非重音,主要重音与次要的关系。

朗读时应根据语意表达的需要,情感的色彩、程度等的不同来确定具体的重音表现的语音形式。

重音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在实际运用中它们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几种方式结合起来综合表现。

常用的:重音重读、重音轻读、拖长音节、连中有停、慢中显快或快中显慢、低中见高或高中见低、弱中加强或强中忽弱、实中转虚或虚中转实、一字一顿。

(4)重音的分类a.语法重音:语句的主要信息往往体现在某些语法成分上,根据句子语法结构的需要,强调突出某些语法成分,就是语法重音。

语法重音的强度并不强,只是同语句的其他部分相比,稍突出一些罢了。

规律有以下几点谓语重音、一般定语比中心语突出、一般状语比中心语需要突出、表示程度和结果的补语常需强调、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常要突出。

例:①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

˙˙②蜕变的桥,传递了家乡进步的消息,透露了家乡富裕的声音。

˙˙ºº˙˙ºº③是啊,请不要见笑。

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种│爱的冲动˙˙˙˙˙˙˙˙ºº│和力量。

ºº④果然,看着这篇作文一,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

˙˙⑤我想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及时的大雪│称为“瑞雪”的道理吧。

˙˙˙˙˙˙b.强调重音:突出重点语意;体现某些并列、对比、照应、转折、比喻、排比、夸张等逻辑关系和修辞手法;表达某种需要渲染的情感,增加语言的感染力。

①我在读英语(谁在读英语)˙我在读英语(你在读什么)˙˙我在读英语(你在干什么)˙˙˙分析:强调重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②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ºººººººº˙˙˙˙洋。

分析:前半句一片等重音是表并列,是语句的次重音;后半句的只有与前面的没有形成对比关系的重音;水与云既是并列又是本句的中主要要强调的语意,是语句的主要重音。

③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分析:慢慢地、稳稳地、很仔细既是语法重音又是强调重音,此处以我和妻子背着母亲和儿子走时的情状来强调内心爱的情感;我、她、加起来、整个都是强调重音,既强调语意又强调心中那种庄重的情感。

(3)语气:朗读时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具体的声音形式。

朗读学实际上是语气学,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语气有具体的思想感情的色彩,喜、怒、哀、乐、爱、恶、惧等等。

如:爱——气徐声柔——“宝宝,过来让妈妈抱抱。

”憎——气足声硬——“他爸,你赶紧过来一下。

”悲——气沉声缓——“周总理,你在哪里,我们想念你呀,想念你。

”喜——气满声高——“女士们,先生们,当阳光以饱满的激情拥抱泥土,当雨水以甘甜的声音呼唤禾苗,又一度春风临界,我们迎来高先生和林小姐的新婚大喜。

”惧——气提声凝——“不,别这样,不要,不要。

”欲——气多声放——“当兵的,你不守信用,你不等我了?”急——气短声促——“快,快,敌人马上追上来了。

”冷——气少声平——“我们没什么可谈的了,结束吧。

”怒——气粗声重——“你难道就这么对待我吗?你这人太没有良心了。

”疑——气细声黏——“他怎么会在这儿,难道他已经觉察出这里的秘密?”语气的丰富多彩决定了其声音形式的千变万化,具体的色彩,要通过具体的声音形式表现出来,总体要求是:从内容出发,以准确、具体的思想感情作为依据,通过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虚实、明暗、刚柔等的对比,达到朗读目的。

(4)节奏:是指朗读时由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声音上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回环往复的形式。

高亢型、紧张型、轻快型、低缓型、舒展型、凝重型四种技巧的关系:停连,解决词、词组、句子、段落、层次之间的疏密关系,是语义完整清晰,感情隐现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