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爆药柱的优化设计
高起爆能力的新结构传爆药柱研究

起爆 面积 。
21 1年 2门 收 稿 2 0 1 0 0 2年 1月定 稿 。
图 【2 外 锥 凹球 形 传 爆 药 装 药结 构
恿
囤 1 1 外 回 凹 球 形 传 爆 药 装 药 结 构
Fi 1 1 Cyi drc C I g ln ial Ol s) rc 【 ̄r c_ r- 1 h ia tu lt{ t
前沿 冲击 波 , 致稳 定爆 轰 。起爆 面积越 小 , 点 能 导 热 量径 向传播 的 比例越 大 , 递 给 单位 面 积轴 向前 沿 传
从而 大幅度 提 高 r输 Ⅲ冲 击 压 力 。进 一 步 , 用 炸 利
药 的 有 效 装 药 理 论 , 以 设 计 出 外 锥 凹 球 形 传 爆 药 町 装 药 结 构 , 图 1 2 如 .。
决 定 r炸 药 热 点 能 形 成 , 表 了 炸 药 冲 击 起 爆 代
的 主 控 因 素 。 在 起 爆 过 程 L 、 点 的 能 量 向 四 周 扩 }热 ] 展 , 递 给 邻 近 炸 药 , 后 通 过 压 力 渡 的 形 式 传 递 给 传 最
r
( 对 于 临界 起 爆 压 力 较 大 的 这 类 钝 感 主装 ¨
药 , 以 利 用 冲 击 波 汇 聚 技 术 及 聚 能 效 应 理 论 , 重 可 侧 提 高 起 爆 压 力 , 传 爆 药 柱 设 计 成 外 圆 凹 球 形 . 图 将 如 1 1 这 种 形 状 的 传 爆 药 柱 输 出 冲击 波 向 中 心 汇 聚 , .。
F g l C n 蹦【 O - i 2 o I C n
高能传爆药装药结构研究及起爆过程数值模拟

高能传爆药装药结构研究及起爆过程数值模拟钝感主装药的出现,对引信爆炸序列中的传爆药柱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即传爆药柱必须要有足够的输出用于可靠起爆钝感主装药。
传统的圆柱形传爆药柱很难适应钝感主装药的可靠引爆要求。
针对该问题,本论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研究了几种高能结构传爆药柱的设计理论和起爆过程,达到了提高输出的目的,为钝感弹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1.综合运用炸药冲击起爆理论、有效装药理论、聚能效应理论、波形控制理论及拐角效应等理论,设计了环形、锥环形、凹球形(包括外圆凹球形和外锥凹球形)和半球形四种新型传爆药装药结构,并对其起爆特点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
其中锥环形和凹球形结构设计属于首次研究。
2.首次将多点起爆技术应用于环形、锥环形结构传爆药柱的起爆过程。
设计了适用于环形、锥环形传爆药柱起爆的四点和八点同步起爆网络,并对它们的同步时间进行了分析计算。
3.利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四种结构传爆药柱的起爆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与理论分析相一致的结果。
并且首次对环形、锥环形传爆药柱在多点起爆条件下径向汇聚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汇聚过程及轴向传播的细致过程图象。
4.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对四种新型结构传爆药柱的起爆威力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1) 多点起爆条件下环形传爆药柱的起爆威力较圆柱形提高约57%。
八点起爆效果优于四点起爆效果; 2) 多点起爆条件下锥环形传爆药柱的起爆威力较圆柱形提高约65%;八点起爆效果优于四点起爆效果; 3) 凹球形传爆药柱起爆威力较圆柱形提高约55%。
外锥凹球形起爆威力大于外圆凹球形;。
熔铸传爆药配方设计

摘要:通过了解国内外熔铸炸药载体研究现状及现今许用熔铸炸药配方,设计一种以CL-20为固相,DNP为液相载体,运用kamlet半经验式和Urizar式计算当实际密度达到理论装药密度90%以上的爆速大于8000m·s-1的初步配方。
熔铸成预订形状,测试爆速、相容性、临界直径等,通过工艺处理及添加剂来提高药剂的冲击波感度和爆轰冲能,最终确定配方。
关键字:熔铸炸药、载体炸药、DNP、CL-20、爆速、临界直径Abstract:By understanding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arriers for melt-cast explosives and permissible cast explosive formul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now,a kind of melt-cast explosive formulation was designed that consists of a solid and liquid phase by CL-20 and DNP respectively,initial formulation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kamlet semi-empirical formula and Urizar,then finding the formulation with detonation velocity greater than 8000m·s-1 when the actual density exceeds 90% the density of theoretical charge。
Finally,casting the useful formulations become desire shape,testing the detonation velocity,compatibility and critical diameter,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hock wave sensitivity and detonation we can treat process and add to additives,then the promising formulation will be gained。
如何优化工程爆破设计方案

如何优化工程爆破设计方案工程爆破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矿山、建筑和交通工程等领域的爆炸工艺,通过使用炸药和其他爆炸材料来破坏岩石或混凝土等坚硬材料,以达到采矿、建筑或拆除的目的。
在进行工程爆破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爆破地质条件、爆破材料选择、爆破参数设定等。
因此,对工程爆破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可以提高爆破效率、减少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影响,实现更安全、经济、高效的施工目标。
工程爆破设计方案的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地质条件分析在进行工程爆破设计时,首先需要对爆破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分析。
包括岩石或混凝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裂隙类型和分布,以及地下水情况等。
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爆破设计方案也会有所调整。
2. 爆破材料选择选择适合的爆破材料对于爆破效果至关重要。
常见的爆破材料包括炸药、引爆药、封孔剂和增稠剂等。
不同的材料对应不同的爆破条件和效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 爆破参数设定爆破参数包括装药量、装药密度、起爆方式、延迟时间等。
通过合理设定这些参数,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的爆破效果。
比如,在装药量的设定上,需要考虑到岩石或混凝土的硬度和裂隙情况,以及周围环境的安全距离等因素。
4. 爆破方案优化在确定了爆破地质条件、爆破材料和爆破参数后,需要对整个爆破方案进行综合优化。
这包括确定爆破孔径和孔距的布置方式、合理安排起爆序列和延迟时间、以及对爆破后的岩石碎块处理等。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实现更加高效和安全的爆破施工。
5. 环境保护措施在进行工程爆破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比如,在城市建筑区域或者靠近居民区的施工环境下,需要尽量降低爆破对周围建筑物和人员的影响,采取消音、隔振或者减震等措施。
综上所述,通过对工程爆破设计方案从地质条件分析、爆破材料选择、爆破参数设定、爆破方案优化和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优化,可以实现更加安全、经济、高效的爆破施工。
工程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相关技术和经验,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工程爆破设计方案,以实现更好的工程建设效果。
火工品设计

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名称:火工品设计专业: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班级: 116021 指导教师姓名:郝志坚能源与水利学院目录前言 (2)1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 (3)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3)3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4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3)5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 (3)6附录 (4)前言课程设计是火工品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
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将学过的零碎知识系统化,真正地把学过的知识落到实处,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课程设计是必不少的,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我们感到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限;另一方面课程设计的时间有限(一般不多于两周)。
要想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运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去独立完成某一火工品结构的全部设计是不现实的。
因此,在两周的课程设计时间内,除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各类火工品结构的整个设计、作用原理等,更应该注重火工品结构设计的某一细节,完全弄懂、弄透,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设计火工品的初步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作者编写了《火工品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1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本次课程设计集中 2 周时间进行。
本课程设计是《火工品设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同学们进一步加深对本门课程的认识,实际接触一下实际工程的实例,培养同学的理论联系实际、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了解各种火工品的结构特点、作用原理,掌握火工品结构的整体设计要求及工艺规程。
最终能根据实际需要独立研究设计相应的火工品结构,设计相关的火工品制造工艺。
3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1)掌握常见火工品的结构、特点、作用原理,掌握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
(2)按指导教师要求完成一些常见火工品的设计,综述在火工品设计中常见的问题;(3)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查阅文献并会总结规律,具备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按时上交课程设计成果/产品或设计说明书。
传爆药柱直径对主装药爆轰成长特性的影响

传爆药柱直径对主装药爆轰成长特性的影响传爆药柱直径对主装药爆轰成长特性的影响段英良,韩勇,冉剑龙,刘清杰,昝继超,贾路川(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99)摘要:为了更好地研究传爆序列中主装药在传爆药作用下的爆轰成长特性,采用高速扫描相机,捕捉主装药柱中爆轰波沿侧面轴线的传播轨迹,结合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起爆传爆过程。
研究表明,与奥克托今(HMX )基理想炸药相对比,传爆药的尺寸变化对TATB 基非理想炸药爆轰波的发展过程影响更明显,特别是当传爆药柱尺寸减小至Φ10mm×5mm 时,TATB 基炸药爆轰波的成长距离更长,爆轰波发展至40mm 位置处才趋于稳定爆轰。
与一维冲击起爆过程不同的是,小尺寸传爆药柱冲击起爆作用下,主装药柱中爆轰成长过程表现为二维效应,因此沿轴向和径向化学反应速率的明显差异对爆轰传递的可靠性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传爆序列;爆轰波;冲击起爆;点火增长模型中图分类号:TJ55;O382文献标志码:ADOI :10.11943/CJEM20192521引言起爆传爆序列是武器系统中重要的组件,是由较小雷管起爆,经传爆药柱放大,实现主装药稳定爆轰的功能性组件,在武器系统的可靠性评价和安全性评估中受到关注[1]。
特别是目前武器系统日益追求小型化和高安全,而通过减小传爆药的尺寸,实现在较小的传爆药柱下可靠起爆钝感主炸药是一个有效途径[2]。
但是该传爆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既与炸药自身的特性有关,也与炸药尺寸结构匹配有关,涉及炸药的冲击起爆、爆轰波的传爆、绕射、回爆以及局部不爆轰等复杂过程[3],因此准确掌握并有效评价主装药在传爆药作用下的起爆特性,对起爆传爆过程的深刻理解、科学的指导起爆传爆序列设计及可靠性评价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传爆效应的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见证板的凹坑状态进行判断,王作山[4]、曹雄[5]、金丽[6]等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包含装药结构、约束以及传爆药输出能量等对传爆可靠性的影响,但是该方法缺乏对爆轰过程的细致解读。
某药柱压药工艺的改进

·21·兵工自动化 Ordnance Industry Automation2019-08 38(8)doi: 10.7690/bgzdh.2019.08.007某药柱压药工艺的改进张 志,侯全辉(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工艺技术部,湖南 怀化 419503)摘要:为解决某药柱压药工艺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对其进行技术改进。
根据油压机和该药柱的特征,设计适应于自动化压药工艺需要的压药模具,将“人工加单机压药工艺”改为“自动压药工艺”,在8701炸药特性的基础上,增加炸药预热。
实验结果表明:某药柱压药工艺经技术改进后,能实现自动化压药,有效解决该药柱“人工加单机”压药时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压药生产效率和本质安全性。
关键词:自动化压药;技术改进;安全性;生产效率 中图分类号:TJ410.2 文献标志码:AGrain Press Technology ImprovementZhang Zhi, Hou Quanhui(Department of Process Technology , Hu ’nan Vanguard Group Co ., Ltd ., Huaihua 419503, China )Abstract: For solving shortcoming and defect of grain press technology, and carry out its technology improvement. According to features of hydraulic press and grain, design the press module for automatic press technology. Change artificial and single machine press technology into automatic press technology, and increase explosive preheating based on 8701 explosive fea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in press technology improvement can realize automatic press, and effectively solve shortcoming and defect of grain press technology, decrease labor intensity, and improve press efficiency and intrinsic safety.Keywords: automatic press; technology improvement; safety; manufacture efficiency0 引言某药柱改进前是在300 T 四柱油压机上(简称300 T 油压机)由人工多次进入防爆间内摆放压药模具,采用“人工加单机”的方式压制而成[1]。
某火焰雷管传爆序列的失效机制及优化改进

[ 关键词] 火焰雷管ꎻ燃烧转爆轰ꎻ冲击波ꎻ传爆失效
[ 分类号] TJ4ꎻV19
Failure Mechanism and Optimization Improvement
of Detonation Sequence of a Flame Detonator
doi:10. 3969 / j. issn. 1001 ̄8352. 2021. 04. 005
某火焰雷管传爆序列的失效机制及优化改进
❋
唐 科 ① 吴锦涛 ① 吴立志 ② 沈瑞琪 ②
①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北京ꎬ100076)
②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江苏南京ꎬ210094)
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ꎮ 壳体越薄ꎬ爆轰就越难形
成ꎻ原因是弱约束条件下容易发生侧向膨胀ꎬ从而产
生稀疏波ꎬ稀疏波对压力梯度有一定影响ꎬ从而推迟
燃烧向爆轰的转换ꎮ 但一旦形成稳定爆轰ꎬ爆轰波
将不再受约束条件的影响 [6 ̄8] ꎮ
1 - 管壳ꎻ2 - 虫胶漆ꎻ3 - 绸垫ꎻ4 - 加强帽ꎻ5 - 黑索今ꎻ
产物ꎮ 试验装置如图 3 所示ꎮ
试验在 50 ℃ 和 107 ℃ 两种工况下进行ꎮ 50 ℃
为我国运载火箭火工品飞行热环境包络的高温温
度ꎬ107 ℃ 为GJB344A中规定的电点火器高温保温
温度ꎮ 数据采集时ꎬ根据放大器设置倍数ꎬ计算出压
力 ꎻ根据热电偶电路参数ꎬ计算出温度曲线ꎻ根据光
电二极管的电压曲线可以分析电点火器的燃烧速
燃烧转爆轰( deflagration to detonation transitionꎬ
DDT) 是含能材料的一个重要特征ꎬ是系统由燃烧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工品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传爆药柱的优化设计专业: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学号:姓名:Misaya摘要传爆药是指用于传递和扩大爆轰的装药。
在早期的非隔爆型引信中,起爆元件和主装药间装有传爆药,彼此呈直线排列;自出现隔爆型的引信后,由于起爆元件与传爆药的相对位置是错开的,并且隔开一定距离,这时在起爆元件和传爆药之间装有导爆药。
导爆药和传爆药的作用是相同的关键词:传爆药柱,传爆药,主装药目录摘要 (I)目录 (II)前言 ............................................................................................................................... I II1 传爆药的药量和密度 (1)2 传爆药尺寸 (3)3 传爆药和主装药的相对位置 (8)4 管壳材料和周围介质 (10)5 结论 (12)6 参考文献 (15)前言引信中传爆药的作用主要是扩大爆轰,以达到完全起爆弹丸装药的目的。
当弹丸药量很大时,如大口径火箭弹,单用引信传爆药柱还不能完全起爆时,可在弹丸内放置辅助传爆药柱。
如弹丸中的引信窝长,而配用的引信短时,也可用辅助传爆药柱来填充短引信装入窝后留下的空间。
有的弹丸口径不算大,但弹丸装药比较顿感;或因装药方式引起顿感,也可用辅助传爆药柱,或者在紧贴传爆药柱的四周装一层感度比主装药高的炸药。
这种补充装药也称传爆药的围绕装药。
如有的国家用梯恩梯作为105mm榴弹中阿妈托炸药的围绕装药。
辅助药柱属弹丸设计范围,引信传爆药应可靠起爆它。
因为传爆药和导爆药一样在引信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双重地地位。
所以它和导爆药的要求也基本一致,只是要求它的起爆能力更大,所以药量比导爆药大,尺寸也大。
1传爆药的药量和密度为确保传爆药作用可靠,要考虑传爆药和主装药的质量比。
一般炮弹中的传爆药量取弹丸助装药的 2.5%0.5%,其它小口径~~0.5%,凡大中口径榴弹取1%弹,迫弹,破甲弹和穿甲弹等取 2.5%~1%。
设计时除参照相似弹药中传爆药的质量比外,传爆约药量最终还需用实验方法确定。
传爆药起爆能力大小的实验装置如图1—1。
将电雷管,传爆药柱,被发药柱一起固定在一块铜板上,通电使雷管引爆,然后引发其它药柱爆炸。
被发药柱爆炸后在铜板上炸出一定印痕,称印痕长度为爆炸熄灭长度,用它来衡量传爆药柱起爆能力的大小。
实验结果如表 1.1。
实验条件:传爆药柱为特屈儿,密度为3.1cm66g。
6.1cm/g,炸药柱为硝酸铵/梯恩梯=90/10混合炸药,密度为3/表1.1传爆药量与起爆能力的关系传爆药爆炸熄灭长度/mm药量/g 直径/mm 高度/mm8 12 16 20 25 35 24242424242411.817.121.527.834.548.0546069747881结果表明:传爆药柱直径固定后,在一定范围内药量增加,药高增加,起爆能力增加。
需注意的是:传爆药柱的设计不仅与弹丸装药量有关,而且与弹丸主装药药型有关,需很好协调。
传爆药的密度直接影响输出大小,但不能仅凭此来决定密度的选择,因为密度还影响感度,故实际上装药密度的选定必须兼顾感度和输出。
一般传爆药的使用密度为理论密度的%95~%90。
对主装药来说,只有传爆药柱的爆速大于或等于主装药的爆速,才可以使主装药的爆轰成长期接近于零,保证主装药发挥最大威力。
设计时传爆药的爆速均大于或等于主装药的爆速,但由于有壳,空隙等惰性物介于传爆药和主装药之间,因此引爆主装药时还是存在爆轰成长期的。
2 传爆药尺寸因传爆药柱均装在引信中使用,而引信外形尺寸在弹丸设计时已被确定,所以也相应地限制了传爆药外形尺寸的设计。
目前国产火炮引信口螺纹M27,M36,M52等三个系列,因而限制了传爆药柱最大直径的选择。
因此所谓确定传爆药柱外形尺寸,主要就是如火如荼在许可的范围内,合理地调整药柱高度与直径的比值,用尽可能少药量的传爆药柱输出最大的爆轰能量。
一定量炸药爆轰输出的大小与装药直径,高度,密度都有关系,当密度确定后,主要就是确定高径比。
两者相比,直径的影响更显著。
因为药量一定时,扁圆柱形的药柱轴向输出大,装药的利用率高;但如果直径过大,长度不足,则会引起爆轰成长不完全,从而减弱起爆能力。
输出和装药尺寸的关系可由下列实验证明。
实验一:条件为特屈儿传爆药柱,密度3/6.1cm g =ρ,药柱直径mm d 5.24=,以药柱的高度直径比1/=d h 时的爆轰输出为1,K 值其它d h /值时爆轰输出和1/=d h 时输出之比值。
实验表明,当药柱直径一定,药柱高度约等于2倍直径时,轴向输出达到最大极限。
再增大药柱高度,i 提高轴向起爆能力的意义就不大了,如图1—2所示。
(2)实验二:条件为特屈儿传爆药柱,g m cm g 20,/6.13==ρ,改变d h /的实验结果如图1—3所示,一定药量的药柱,随着d h /的减小,爆轰输出线性地增大。
将两条试验曲线进行对比后,可以看出,增大直径对提高爆轰输出的影响,比增大高度显著。
在图1—3中,当药量为20g ,4.0/=d h ,计算得mm d 34=时,药柱的爆轰输出28.1=K ;而在图1—2中mm d 5.24=,2/=d h 时,计算知药量达37g ,而药柱的爆轰输出K 仅1.14.这说明,扁圆柱形的药柱比长圆柱形的药柱由较大有效药量。
(3)实验三:条件为特屈儿传爆药柱,3/6.1cm g =ρ,起爆相同条件的硝酸铵:梯恩梯=80:20被发药柱,3/6.1cm g =ρ,mm d 40=,g m 200=。
结果示于表2.1,表2.2表。
表2.1表明传爆药量一定,起爆相同的被发药柱时,随着传爆药柱直径增加,爆炸熄灭长度增加,起爆能力增加。
表1.3表明直径大的传爆药使相同被发药完全爆轰所需的药量小,传爆药量占被发药量的百分比α也小。
表2.1 传爆药高度与直径之比对起爆能力影响传 爆 药爆炸熄灭长度/mm 药量/s 直径/mm 高度/mm 高度/直径 2 2 2 15 19 25 6.4 4.3 2.6 0.426 0.226 0.10465 80 100表2.2 传爆药直径对起爆能力影响直径/mm 药量/g100⨯α15 19 254 3 22.0 1.5 1.0上述实验表明,在相同药量下,传爆药柱d h /存在一最佳值,使输出爆轰能最大。
(4)实验四:用直径mm d 51=的3号火焰雷管起爆密度为3/5.1cm g ,直径为2d 的虫胶漆造粒RDX 药柱,用起爆深度判断起爆效果,得到的结果是药柱直径变化时,起爆深度也变化,二者几乎呈直线关系,见表2.3。
表2.3 起爆深度和药柱直径比12/d d 1.00 1.26 1.44 1.621.902.16 起爆深度/mm 1.172.894.175.207.008.74当传爆药和主装药直接接触时,二者传爆面积比是起爆效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Green 曾做过一个实验,用不同直径的圆柱状金属冲击起爆PBX9404炸药,测得临界起爆速度V 和弹丸直径d 之间的关系,见图1—4。
Moulaud 也用类似的实验得到类似的结果,从而提出了一个临界起爆面积的概念。
他将实验结果以受主炸药面上所受压力的对数值(lnp )和临界起爆面积的对数值(lnA )作图,得到一直线关系。
以上两人的实验对于证实在冲击波起爆时用τ2P 作为单位面积上的起爆临界判据作了有价值的补充,由此又增加了一个 临界起爆面积的概念。
当起爆面积小于临界面积时,即使τ2P 已达到要求的数值,爆轰仍不能发生。
这为起爆能力引入了二维尺寸效应。
1981年,Moulard 曾用相同厚度,不同直径d 的钢飞片,对3/73.1cm g =ρ,mm d 20=的组装B 炸药进行撞击试验,结果见图1—5。
Bahl 用厚的圆柱形飞片撞击PBX9404炸药,结果见图1—6。
两试验均表明在不同飞片速度下存在临界起爆面积。
从上述实验可知,传爆药设计时,直径或起爆面积尽可能大些起爆能力好,但需注意随弹种不同对起爆能力的要求不同。
如空心装药被甲弹要求轴向引爆能力大,这时传爆药柱直径应尽量大些;杀伤弹为了得到更好的破片效应,要求径向引爆能力大些,这时传爆药柱直径可小些。
另外,设计传爆药长径比时,还要考虑引信装入弹丸后传爆药和主装药的位置,它也直接影响起爆能力。
几种炸药的临界直径及极限直径见表2.4。
表2.4 几种炸药的临界直径及极限直径 炸药 临界直径 mm d k / 极限直径 mm d L / 密度 3/-⋅cm g ρ 粒度/mm装药方式 特屈儿 7 1 0.18 压装,无壳 黑索金 1.2 4 1 1 0.018 0.025~0.15压装,无壳 薄壁玻璃外壳 太安 2.2 0.9 3.2 1 1 0.15~0.25 0.025~0.1薄壁玻璃外壳 梯恩梯11.2 5.5 2.5 26.930 9 10 500.85 0.85 1.5 1.580.07~0.2 0.01~0.05 0.07~0.2压装,无壳 薄壁玻璃外壳 压装,无壳 注装,无壳引信中实际使用的传爆药柱,其高度与直径的比值约为5.1~3.0之间。
当引信口螺纹较小或药柱药量较大时,比值一般接近上限值;当引信口螺纹较大或药柱药量较小时,比值一般接近下限值。
深水炸弹和航空炸弹因为传爆药柱伸入弹丸装药内,这时高径比不受此限制。
3 传爆药和主装药的相对位置以上讨论的传爆药均是放在主装药上面,但实际使用中,特别是大口径弹,传爆药常常是装入主装药里面,如图1—7。
同一传爆药柱,它和主装药装配情况对起爆能力的影响见表3.1。
表3.1 传爆药柱装入被发药的起爆效果 埋入情况 被发药熄爆长度/mm实验条件不埋入 31 特屈儿传爆药柱,药量38g ,直径25mm埋入10mm97密度3/6.1cm g ,被发药阿马托(90/)埋入23mm100 密度3/5.1cm g ,药高100mm有人还用杆状传爆药作了如下实验:传爆药直径mm 8.9,埋入主装药不同位置起爆阿马托()10/90/34=TNT NO NH ,药柱长mm 120,直径mm 40,密度3/6.1cm g 。
结果见表3.2。
表3.2 杆状传爆埋入深度对起爆能力影响 药量/g 21 9 66 埋入炸药位置 整个插入装药 埋入21 埋入21表面接触爆炸熄灭长度/mm 120 105 90以上两个实验说明,把传爆药埋入主装药会增加起爆能力。
这时因为: 减少了传爆药爆轰产物径向飞散的能力损失; 增大了起爆面积,埋入主装药内不仅利用了轴向起爆能力,还利用了径向起爆能力。
这里的起爆面积为dL d ππ+241。
L为埋入深度,埋入的愈深起爆面积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