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课后练习题的总结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月球之谜》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月球之谜》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语⽂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门教学科⽬,其教学的内容是语⾔⽂化,其运⾏的形式也是语⾔⽂化。

语⽂的能⼒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门重要的⼈⽂社会学科,⼈们交流思想的⼯具。

具有⼯具性与⼈⽂性的统⼀特点。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球之谜》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球之谜》原⽂ 夜幕降临,⼀轮明⽉悬挂在⾼⾼的夜空。

那皎洁的⽉光曾引起⼈们多少美好的遐想!⽉球是从哪⼉来的?上⾯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样吗?古往今来,为了探索⽉球的奥秘,⼈类付出了巨⼤的努⼒。

1969年7⽉20⽇,两名美国宇航员⾸次登上⽉球,第⼀眼看到的就是⼗分奇异的景⾊:这⾥的天空⿊沉沉的,表⾯却洒满灿烂的阳光。

⽉球上满是尘⼟、岩⽯和环形⼭,没有⽔,没有任何⽣命。

⽉球是⼀⽚荒漠。

把细菌撒在从⽉球带回来的尘⼟上,细菌⼀下⼦都死了,难道这些尘⼟有杀菌的本领吗? 再看看⽤植物做实验的结果:把⽟⽶种在⽉球的尘⼟⾥,和在地球⼟壤⾥⽣长没有明显不同。

可是,⽔藻⼀旦放进⽉球尘⼟,⽔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这⼀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费解啊! ⼀项研究结果说,⽉球上曾经有过⽕⼭活动。

从⽉球采回的⼀块岩⽯,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前的⽯块。

难道⽉球⽐地球的年龄还⼤?或者是⽉球的⽕⼭活动⽐地球还早?这⼜是⼀个谜。

对神秘的⽉球,⼈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篇⼆】⼩学三年级语⽂《⽉球之谜》教案 【教学⽬标】 1、学会本课⽣字新词。

2、理解课⽂内容,了解⽉球基本情况,以及课⽂提到的⽉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通过⾃主学习查找资料,认识⽉球,了解⽉球,培养学⽣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 播放介绍有关⽉亮的科普短⽚,创设情境,导⼊新课。

同学们,⽉亮上到底是怎样⼀个世界呢?它还有哪些秘密呢? ⼆、初读课⽂,学习字词 1、⾃由轻声读课⽂,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2课《月球之谜》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2课《月球之谜》同步练习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课时同步练习-22月球之谜(1)附答案阅读平台:读短文,回答问题.比萨斜塔如果告诉你,世界上有座因为倾斜而闻名的塔,你相信吗?意大利比萨大教堂的钟楼,就因为塔身向南倾斜,被称为比萨斜塔。

斜塔平面为圆形,直径16米,高54.6米,共8层。

全塔除柱子用花岗石外,表面全部饰以白色大理石。

最下层是石墙,用浮雕装饰,顶层向内收缩,挂着7只能发出不同声音的钟。

从下到上,有294级螺旋式阶梯.登上去可以眺望全城景色。

斜塔1174年开始动工,建到第三层时发现地基沉降不匀,塔身倾斜,停工94年后又继续施工,到1356年才完工,这时的塔顶偏离了中心2.1米。

现在倾斜更严重了,已达到4.3米。

意大利政府向全世界征集纠偏方案,一下子收到了900多个.传说当年伽利略曾在塔上做过自由落体的试验,因此许多人又把它看成伽利略的纪念碑.阅读提示:比萨斜塔是很有名的一个建筑,因为它斜而不倒,但我想,更重要的是因为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这里做过自由落体试验。

也许你并不了解伽利略,也许你不太明白自由落体这个试验,但是你一定会感觉到人们对科学的热爱,对科学家的敬爱.1.我会州“√”找正确的读音。

倾斜(qīng qíng) 纠正(jiù jiū)花岗(gāng gǎng)石眺望(tào tiào)2。

对号入座。

急集积(1)政府向世界征()纠偏方案检验俭(2)伽利略曾经做过自由落体试( )佛沸拂(3)风吹( )着柳树3.我会组词。

纪( ) 塔( )记( ) 搭()斜( ) 柱()抖()拄()4。

考考你。

(1)比萨斜塔在哪个国家?为什么叫比萨斜塔?(2)你了解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试验吗?(3)比萨斜塔倾斜严重,你能设计个纠偏方案吗?答案:1.倾斜(qīng)纠正(jiū)花岗(gǎng)石眺望(tiào)2。

(1)政府向世界征(集)纠偏方案(2)伽利略曾经做过自由落体试(验)(3)风吹(拂)着柳树3。

月球之谜教学反思总结模板

月球之谜教学反思总结模板

一、教学背景在本次教学中,我们以《月球之谜》为切入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月球的基本特征,了解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并对月球上的一些未解之谜产生好奇心。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生动的语言和图片引入,让学生对月球产生初步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月球基本知识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月球的起源、结构、运动规律等基本知识。

3. 探讨月球未解之谜引导学生思考月球上的一些未解之谜,如月球上是否有生命、月球背面为何如此神秘等。

4. 小组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月球未解之谜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月球探索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

三、教学效果1. 学生对月球的基本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2. 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3.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

4.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方面(1)在讲解月球基本知识时,应注重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2)在探讨月球未解之谜时,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教学方法方面(1)在导入新课时,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在小组讨论与交流环节,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发言,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3. 教学评价方面(1)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课后,可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改进措施1. 在讲解月球基本知识时,增加实际案例,使知识更具实用性。

2. 在探讨月球未解之谜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4. 加强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教育资料】《月球之谜》 考点练兵1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月球之谜》  考点练兵1学习专用

《月球之谜》考点练兵1
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xuán ào nǔgū
( )挂( )秘( )力( )计zǎo xiàng jiǎo
dēng
水( ) 一( ) ( )洁( )上二、我会辨字组词
幕( )散( )页( )县( )
暮( )撒( )项( )悬( )
古( )旦( )澡( )齿( )
估( )但( )藻( )龄( )
三、我会填合适的词语
( )的夜空( )的月光( )的努力
( )的阳光( )的水藻( )的遐想
【能力跳板】
一、读了课文,我知道月球是一个这样的世界
这里的天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面却
________________。

月球上满是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没有________,没有任何_______。

月球是
__________。

二、我还知道月球有很多的未解之谜,我多想把它们全部弄明白啊!你能帮帮我吗
1、尘土是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呢?
2、月球和地球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呢?
3、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早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呢?。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月球之谜》综合学习(2)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月球之谜》综合学习(2)

《月球之谜》综合学习(2)
人类第一次登月活动美国宇航局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连续发射10艘不载人的阿波罗飞船之后,终于在1969年7月16日成功发射载人登月的阿波罗飞船。

四天之后,飞船经过长途跋涉,进入月球轨道,人类首次登月行动开始了。

船长阿姆斯特朗首先走上舱门平台,面对陌生的月球世界凝视几分钟后,挪动右脚,一步三停地爬下扶梯。

5米高的9级台阶,他整整花了3分钟!随后,他的左脚小心翼翼地触及月面,而右脚仍然停留在台阶上。

当他发现左脚陷入月面很少时,才鼓起勇气将右脚踏上月面。

这时的阿姆斯特朗感慨万千:“对一个人来说那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

”18分钟后,宇航员奥尔德林也踏上月面,他俩穿着宇航服在月面上幽灵似的“游动”、跳跃,拍摄月面景色、收集月岩和月壤、安装仪器、进行实验和向地面控制中心发回探测信息。

活动结束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上登月舱飞离月面,升入月球轨道,与由科林斯驾驶的、在月球轨道上等候的“指挥舱会合对接”。

3名宇航员共乘指挥舱返回地球,在太平洋溅落。

整个飞行历时8天3小时18分钟,在月面停留21小时18分钟。

时间虽然短暂,却是一次历史性的壮举。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2课时_月球之谜》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2课时_月球之谜》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2课时月球之谜》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一、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 阅读平台:读短文,回答问题。

比萨斜塔如果告诉你,世界上有座因为倾斜而闻名的塔,你相信吗?意大利比萨大教堂的钟楼,就因为塔身向南倾斜,被称为比萨斜塔。

斜塔平面为圆形,直径16米,高54.6米,共8层。

全塔除柱子用花岗石外,表面全部饰以白色大理石。

最下层是石墙,用浮雕装饰,顶层向内收缩,挂着7只能发出不同声音的钟。

从下到上,有294级螺旋式阶梯。

登上去可以眺望全城景色。

斜塔1174年开始动工,建到第三层时发现地基沉降不匀,塔身倾斜,停工94年后又继续施工,到1356年才完工,这时的塔顶偏离了中心2.1米。

现在倾斜更严重了,已达到4.3米。

意大利政府向全世界征集纠偏方案,一下子收到了900多个。

传说当年伽利略曾在塔上做过自由落体的试验,因此许多人又把它看成伽利略的纪念碑。

阅读提示:比萨斜塔是很有名的一个建筑,因为它斜而不倒,但我想,更重要的是因为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这里做过自由落体试验。

也许你并不了解伽利略,也许你不太明白自由落体这个试验,但是你一定会感觉到人们对科学的热爱,对科学家的敬爱。

(1)我会州“√”找正确的读音。

________斜(qīng qíng)________________正(jiù jiū)________花________(gāng gǎng)石________________望(tào tiào)________(2)对号入座。

急集积①政府向世界征________纠偏方案检验俭②伽利略曾经做过自由落体试________佛沸拂③风吹________着柳树(3)我会组词。

纪________ 塔________记________ 搭________斜________ 柱________抖________ 拄________(4)考考你。

月球之谜练习题答案

月球之谜练习题答案

月球之谜练习题答案知识积累一、拼一拼,写一写。

ya mù jiàng lín nǔ lì hǎi zǎo xuán guàgū jì nián líng c?ng jīng yí dàn二、比一比,组词语。

暮散澡项幕撒藻顶三、想一想,填一填。

的夜空的月光的景色的遐想的阳光的水藻的天空的月球的努力四、照样子写词语。

黑沉沉静悄悄五、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呼作白玉盘。

2、月来满地水,。

3、,月是故乡明。

4、,江静碧云天。

六、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课文列举了几个月球的不解之谜,想一想,你能找出来吗?七、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课后练习题: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

2、人类已经登上过月球。

、月球表面全是水。

、研究结果表明,月球上不可能出现过火山活动。

一、拼一拼,写一写。

yè mù jiàng lín nǔ lì hǎi zǎo xuán guàgū jì nián líng céng jīng yí dàn二、比一比,组词语。

暮散澡项幕撒藻顶三、想一想,填一填。

的夜空的月光的景色的遐想的阳光的水藻的天空的月球的努力四、照样子写词语。

黑沉沉静悄悄五、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呼作白玉盘。

2、月来满地水,。

3、,月是故乡明。

4、,江静碧云天。

一、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课文列举了几个月球的不解之谜,想一想,你能找出来吗?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

2、人类已经登上过月球。

3、月球表面全是水。

4、研究结果表明,月球上不可能出现过火山活动。

三、能力拓展你还知道关于月球的其他知识吗?收集一下,与同学互相交流。

《月球之谜》课文中心本文通过介绍月球上奇异的景色和未解之谜,表现了人类不断探索的精神,告诉了我们宇宙中还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月球之谜》课后教学反思

《月球之谜》课后教学反思

《月球之谜》课后教学反思引言在本次《月球之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了月球及其形成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通过对本次课程的反思和总结,我认为有一些可以改进和优化的地方。

教学准备在本次课程中,我提前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对相关的科学实验进行了实地考察,收集了足够的教学资源和资料。

但是我在教学准备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这导致了一些学生学习的效果不理想。

下次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课程设计,关注他们的学习特点和需要,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本次课堂教学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实验、讨论等,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在讲授过程中,我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动画来呈现课程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月球的形成过程。

然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自己对于学生的引导不够充分,在讨论环节中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导致了学生的讨论效果不理想,也没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下次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讨论环节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教学本次课程中,我设计了一次与月球相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探究月球的一些特性。

实验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然而,在实验教学中,我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操作的难度,导致有些学生无法完成实验任务或操作不当,从而影响了实验的效果。

下次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操作的难度,合理安排实验的步骤和要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并完成实验任务。

结束语通过对本次课程的反思和总结,我意识到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参与度。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球之谜课后练习题的总结
知识积累
一、拼一拼,写一写。

yèmùjiànglínnǔlìhǎizǎoxuánguà
gūjìniánlíngcéngjīngyídàn
二、比一比,组词语。

暮散澡项
幕撒藻顶
三、想一想,填一填。

的夜空的月光的景色
的遐想的阳光的水藻
的天空的月球的努力
四、照样子写词语。

黑沉沉静悄悄
五、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呼作白玉盘。

2、月来满地水,。

3、,月是故乡明。

4、,江静碧云天。

六、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课文列举了几个月球的不解之谜,想一想,你能找出来吗?
七、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课后练习题: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

2、人类已经登上过月球。

3、月球表面全是水。

4、研究结果表明,月球上不可能出现过火山活动。

发展练习
快乐阅读
枣树
春天来了,杨树、柳树都发芽了,惟独枣树在懒懒地睡懒觉。

它一不出叶,二不开花,树干上爬满了密密的皱纹,像老人的脸;长满了小黑疙瘩的枝枝杈杈,静静地伸向天空。

它默默无闻,长得一点儿也不起眼。

一直到四月,不几天就抽出了几片叶,那淡黄色的叶子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真是新鲜可爱。

接着枣树开花了,六个尖尖的花瓣,像是金黄的六角小星星。

它能混在树叶中,散发出一阵阵清香,招来了许多蜜蜂。

听大人说,枣花蜜还是上等蜜呢。

枣花一落,就长出枣来了,绿色的,像一粒糖豆豆,不太好吃。

这小青枣,长得慢极了,老也不变红。

到了秋天,枣长大了,像麻雀蛋圆滚滚的,也变红了,像小玛瑙球,红亮亮的。

远远望去,绿叶中缀满了一只只小“红灯笼”,真美呀!那脆生生的红枣一吃到嘴里,立刻就有一股甜味往嗓子眼里钻,把嗓子都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