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风水林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吉州区村落风水林调查与分析

吉州区村落风水林调查与分析

吉州区村落风水林调查与分析曾君,易超,刘银苟(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林业局343000)吉州区村落风水林植根于庐陵传统文化,经历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思想、民族特点和生态意义,是一类值得深入调查研究的景观资源。

通过对传统风水林与风水学之间相互关系的简要概括,介绍了目前吉州区村落风水林的分类、起源、发展现状,阐述了吉州区村落风水林的群落特征、植物种类、保护等方面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利用的分析思路。

村落风水林;调查;吉州区。

林”,对农村上年纪的人来说简直是神圣的,所以一直以来都得到良好的守护,免受农业开垦和人为破坏,使得这些地方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境条件,对区域的生态平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

据调查,吉州区有自然村696个,村落周围自然分布的风水林面积有784hm 2[3],占林地面积的5.4%。

2吉州村落风水林的起源与发展2.1村落风水林的起源有学者认为,村落风水林是源于古代人们深受风水思想的支配,村民将树木作为神灵的依附对象和标志,在村落中广泛地种植林木,希望受到树木的恩惠和庇护,保佑他们健康长寿、子孙升官发财、家族兴旺发达等,久而久之,风水林便成为村落居宅旁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4]。

村落风水林被赋予藏风聚气的意义,人们认为林木茂密就是好的风水环境的表现,通过寻找好的有林木的环境来寻找理想的生活环境[5]。

此外,村落风水林是传承文化传统、水土保持、防风蔽日、调节小气候、保护和美化环境,还蕴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思想、地域特点和生态意义。

2.2村落风水林的发展在村落风水林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行为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农村村落人们极为尊崇风水林,认为草木是一地“生气”盛旺的表现,对风水林予以严加保护,严禁采伐。

如兴桥镇钓源村,据历史资料介绍,该村由庄山和渭溪2个自然村组成,由东而西走向如“S ”形的一座人工填造的“长安岭”隔开,“长安岭”上自然和人工种植的数千株樟树、枫香、柏树等针、阔叶风水林至今仍葱葱郁郁(图2~4)。

浅析西京古道沿线客家村落的风水林塘体系

浅析西京古道沿线客家村落的风水林塘体系

浅析西京古道沿线客家村落的风水林塘体系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特色美食、美景、文化等各种旅游资源。

而客家村落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村落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的目光。

其中,西京古道沿线的客家村落风水林塘体系更是备受关注。

接下来,本文将从风水、林、塘三个方面浅析西京古道沿线客家村落的风水林塘体系。

一、风水西京古道沿线的客家村落均有独特的风水文化,地形、地势、水源、空气等等都被认为是风水学的重要因素,是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方式。

在风水学中,流动的水源被认为是非常有利于吸纳自然界的气息,旧社社的风水体系便形成了林塘的自然景观。

据资料记载,西京古道沿线客家村落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500岁以上,久经岁月打磨,千姿百态的建筑在祖辈的传承下,极其注重村落的玄学风水,大多数村落的建筑处于山脊线、山脚线,方位较为明确。

二、林在客家人的建筑、风水方面,林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

在古时期,林地是人们最好的防卫措施,也是重要的生产工具。

因此,保护和发展林地不仅能保护生态环境,还能有效的调节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差异。

在西京古道沿线客家村落中,大多数的村落都有着浓郁的林地和原始的自然景观,这些林地不仅能够保护环境,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同时,在风水方面,林地也非常重要,它能够有效的吸纳阳气,保持空气湿度,并能够有效的调节村落内外的温度。

三、塘塘是古代人类的一项重要技术成就,是流域大面积土地的水资源管理体系的一种形式。

在西京古道沿线的客家村落中,许多村落都涵盖着塘,比如盐洲村、石井村、鸡山村、牛山村等。

塘的存在不仅能够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还能够提供村民优质的农业水源。

在风水方面,塘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吸纳外来的水流,保持村落的阴气,可以保护本地的气场环境。

综上所述,西京古道沿线客家村落的风水林塘体系极为重要,林塘风水的独特构建使得西京古道沿线的客家村落成为了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地方。

桂北瑶族村落风水林文化认同研究

桂北瑶族村落风水林文化认同研究

桂北瑶族村落风水林文化认同研究作者:张桂红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13期摘要:瑶族村落普遍存在村落风水林文化现象,并受生存环境的影响,村落风水林文化在其民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当前,在外来文化不断进入的背景下,当地的村落风水林文化资源现状如何,又如何发展?为让更多的人认识瑶族村落风水林文化,了解它在当代民族特色村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所具有的价值。

先后对桂北地区的20多个瑶族传统村落的风水林文化进行了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其文化资源现状、社会价值及文化价值,提出了传承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对瑶族村落风水林文化的保护及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以期为保护与传承瑶族传统村落风水林文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瑶族村落;风水林;文化瑶族村落风水林是瑶族先人留下来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民族传统村落景观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对于民族特色村落建设及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价值。

当前,国内对瑶族村落风水林缺乏更多的认识与研究,更令人遗憾的是很多的瑶族村落风水林已遭到严重的破坏或不复存在。

为让更多的人认识瑶族村落风水林及风水林文化在当代民族特色村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具有的价值,本文先后对桂北地区的秀山村、凤溪村、红岩村、大莲塘、深坡村、福溪村、虎马岭村、秀水村等20多个瑶族传统村落的风水林文化认同进行了实地调查,深入分析了其文化资源现状、社会价值及文化价值,传承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对瑶族村落风水林文化的保护及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以期为保护与传承瑶族传统村落风水林文化提供参考依据。

一、桂北瑶族村落风水林文化认同调研(一)桂北瑶族村落风水林的类型在所调查的村落中,风水林的类型主要有龙座林、垫脚林、宅基林和水口林。

龙座林种植在村落的后龙山上的林木,风水学认为龙座林是龙脉的重要体现,具有“挡煞”的作用。

垫脚林种植在村前、水边的林木,具有“聚气”的作用。

水口林位于村落的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林木,通常与桥、亭、庙等公共建筑结合,形成独特的水口林景观,既有“藏风”“得水”[1]的作用,有能形成具有可识别性的独特村落景观。

浅述风水理论发展史文献综述

浅述风水理论发展史文献综述
城 市规 划 的系 统 方 法 。
王凤 武, 北 京: 译.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 社 ,98 18 .
文献 出版 社 ,9 7 18 .
学和艺术两个不 同的领域方向发展 。因此 , 我们 应该辩证 的对待 [ ] 袁嘉新. 2 系统论在 区域规 划 中的应 用 [ . 京: M] 北 社会 科 学
4 当今 中国 的城 市规 划方 法
每一种规划 方法 背后 都有 一个 较 为完 整 的理 论体 系 支撑 。
种种环境恶化 问题和社会 问题 。回顾 西方城市规 划理论历史 , 有 我们应注重学习 、 理解方式 、 方法背后 的哲学 背景 , 能做到较为 才
以下三个重要的转变 :) 市规划从 “ 1城 物质形体设计 ” 转变 到崇 尚 合理 、 正确 、 灵活的运 用。这是对 待 已有 的城 市规划 理论 和方法 系统分 析 方 法 ( yt a caayi) 理 性 决 策 过 程 ( ai a 的态度 , Ss m t nls 的 e i s R t nl o 即向后看 的一 面 。另 一方 面 , 们 还应 向前看 , 极探 我 积 poeso dc i - aig 的科学性规划。2 规划从 “ 图式” r s f eio m kn ) c sn ) 蓝 实 讨 、 研究新 的城市规划方式 、 方法 。世 界在不 断变化 , 社会 在 向前
关键词 : 风水学 , 发展 史, 人居环境
中图分 类 号 :U 0 T 一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0 引言
风水 , 随着 中 国 五 千 年 的 文 化 传 承 , 伴 自有 文 字 记 载 以 来 便
独 特 的学 问从 实 践 一 理 论 总 结 一 实 践 的 过 程 。 纵 观 历 史 , 至 王侯 将 相 , 至 黎 民 百姓 , 将 “ 水 ” 入 到 上 下 都 风 融

风水林树木景观研究

风水林树木景观研究

风水林树木景观研究作者:苏凤秀杨舒敏徐朕陈凯来源:《广西农学报》2017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掌握大芦村风水林树木景观资源现状,为广西古村落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路线调查法结合文献资料对广西大芦村风水林树木景观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其植物资源构成特点及其文化价值。

【结果】大芦村风水林共有植物33种,隶属于26科30属,植物种类丰富,以樟树、小叶榕、梐树(大叶榕)和荔枝为优势树种;古树名木历史悠久,多为3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栽种布局独特,风水林树木景观具有与环境相协调性强、乡土性明显、文化内涵丰富性等特点。

【建议】广西大芦村风水林树木景观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可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风水林;树木景观;布局;广西中图分类号:S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7)03-0035-04bstract:【Objective】 To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esent status of tree landscape resource for geomancy woods in DaLu Village of Guangxi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plant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villages in Guangxi【Method】By combination of route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information,investigation of tree landscape resource has been made in DaLu Village of Guangxi,and statistic analysis has been made on its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resource structure and its cultural value【Results】 In DaLu Village there are 33 species of plants for the geomancy woods,which belong to 26 families and 30 categoriesThere are varieties of plants,among which camphor tree,flocculus banyan,moreton and litchi are the best;those trees are precious with long history,most of them are more than 300 years old;the layout of the tree planting is unique;the geomancy woods for tree landscape is in harmony with the environment,obvious in locality and rich in culture content【Suggestion】 Tree landscape resource for geomancy woods in DaLu Village of Guangxi is colorful and unique,which is viable for prop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Key words:Geomancy woods;tree landscape;layout;Guangxi风水林是古代人们受风水理论影响,认为对平安、长寿、升官发财等能产生影响而人工栽植或天然生长并加以保护的林木[1]。

村落史研究文献回顾

村落史研究文献回顾

的 , 是指 乡村 社会 成员 所 聚居 的一个 小社 区 , 都 正 如毛丹 和 贺雪 峰 两 位学 者 所 坚 持 的 , 们 都 把 村 他 落看作 一个 共 同体 来 进 行 研 究 , 而这 个 共 同 体 是 有边 界 的 , 即使 它 的边 界 有 可 能 发 生 变 化 。所 以 这个小 社 区是 个 独 立 的社 会 单 位 , 拥 有 自身 完 它
这 些研 究 体 现 出 多学 科 交 叉 研 究 、 立足 村 落 并 超 越 村 落 的 学术 追 求 和 区域 研 究 等 三 个 方 面 的 特 点 。 [ 键 词 ] 历 史人 类 学 ; 落 史 ; 究 范 式 关 村 研 [ 中图 分 类 号 ] G 5 26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编 号] 10 文 0 2—5 2 (0 20 —0 0 —0 2 7 2 1 )2 1 9 7
体, 村落 是其 中一 环 。这 种 关 于 村落 的社 区研究
法 又被称 为“ 型社 区研 究法 ” 微 。在 这 一 时期 , 人
类学 的村 落研究 取得 了许 多具有 深远 影响 的经典 村落 个案 的研 究 。如 葛 学溥 的“ 凰 村 ” 杨懋 春 凤 、
的“ 台头村 ” 费 孝通 的“ 村” 林 耀华 的“ 序” 、 江 、 义 和
会 结构 的特殊 性 认 识 , 到 今 天 还具 有 很 大 的 意 直
义 ①。
“ 丰 村 ” 张 乐 天 的 “ 民村 ” 毛 丹 的 “ 山下 万 、 联 、 尖
村 ” 于建 嵘 的“ 村 ” 吴 毅 的“ 、 岳 、 双村 ” 。他 们都 等 是试 图通 过对一 个村 庄这 种“ 型 的简单社 会 ” 小 进 行全 景式 的 民族 志研 究 , 回答 “ 来 中国乡村 社会生 活 的本质 ” 这样 的“ 问题 ” 大 ③。

浅析西京古道沿线客家村落的风水林塘体系

浅析西京古道沿线客家村落的风水林塘体系

浅析西京古道沿线客家村落的风水林塘体系西京古道是古代贸易路线之一,其南起江西鄱阳,北至陕西岐山,全长近2000公里,经过了众多的山峦河流,穿越了多个民族区域。

在这条古道沿线,有许多传统的客家村落,其中的风水林塘体系是这些村落的一大特色。

所谓的风水林塘体系,指的是在客家村落中,人们通过利用自然的地形和水源,在周围开垦出一片片耕地,保留一些防风和涵养水源的树林,同时在耕地中间挖掘一些较大的水塘,用于农业灌溉和供给日常生活用水。

这种体系形成了一种比较完整的,自然的人文景观,也同样反映了传统的生态人居观念。

首先,风水林塘体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风水学所说的“水聚则气聚,气聚则生生不息”,这种想法说明了水在环境中的重要性,而在客家村落中,水源的利用是很精细的。

沿途有不少山坡地和深谷,人们在它们到达的高峰处挖掘大量塘口,水从高处流入便形成了许多水网和水潭。

水潭周围都种着杨树,杨树的叶子纺织出来的布是优秀的防震材料。

杨树的树皮可以用于造纸,紧随其后的是一个树林,这样的层次结构不仅能够处理农业用水,还能在周围增加生态系统,吸引更多的生物居住。

其次,风水林塘体系增强了村落的风水能量。

在中华文化中,风水学思想的流行已经有千年历史了。

风水学强调的是在环境规划过程中,如何利用地理地貌和风水能源,并改善环境布局,以让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运势。

而在客家村落中,风水林塘体系被设计成一种完整的风水环境。

水聚了则安宁,山高了则疫病降低。

同时,水波流进塘口,形成“龙口”,而林木也形成了“虎背”,“龙口”和“虎背”来自古代文化中的“龙虎之气”理念,被认为是能在村落中引入吉运和好运的地方。

最后,风水林塘体系也增添了人文景观。

在客家村落沿线,有许多水潭环抱着山,并完好地保存了自然树林。

水潭被视为是村庄的心脏。

在这里,人们可以的娱乐和休憩,并能够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这些水潭周围都有自然搭建的石头小桥,和小而美的亭子和茶座,这些都为村落增添了柔和而自然的景观特色。

乡村环境景观建设研究——以岭南村落风水林景观为例

乡村环境景观建设研究——以岭南村落风水林景观为例

乡村环境景观建设研究——以岭南村落风水林景观为例摘要论述了当前乡村环境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岭南地域性景观资源——村落风水林为例,探讨了其在乡村环境景观建设中的应用,以期为环境景观的营造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乡村环境景观;村落风水林;绿化应用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重要国策,全面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关键,其中乡村环境景观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

“村容整洁”的总体要求,不仅着重关注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以期为乡村居民提供一个景观宜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还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当前乡村环境景观建设存在较多问题,有关乡村环境景观模式的系统研究尚不多见,需要针对性的理论研究予以指导,同时由于我国各地乡村实际状况有着较大的区别,如何在实际建设中因地制宜,找到适合当地的建设模式,对于从事乡村景观研究与建设的园林工作者是一次挑战,现以岭南地区为例,探讨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乡村环境景观建设。

1当前乡村环境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乡村居民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由于地方政府规划不当、村民盲目建设等原因,当前乡村景观建设出现了较多问题:一是受到城市化、现代化的冲击,各地乡村政府盲目地套用城市建设模板,相关规划设计人员对乡村了解甚少且调查研究不足,各类生硬、不合实际的景观大量出现在乡村中;二是传统地域文化特色不断遗失,乡村可识别性消逝,非理性的建设模式带来了“千村一面”现象;三是盲目的乡村旅游开发,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造成耕地、林地、水资源的大量流失破坏。

以上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长期以来国家重城市轻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制度存在,使得乡村环境景观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缺乏具有乡村背景基础知识的专业设计人员,缺乏深入到具体的农业或者乡村景观中开展的系统研究,缺乏成功的乡村景观建设范例,加上乡村政府领导意识对景观规划的干预,导致了当前乡村景观的低层次和畸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落风水林研究文献综述摘要:风水理论源远流长,其在村庄聚落选址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村落风水林的存在,也是进一步对风水理论的延续与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至2017年间,研究探讨关于风水林的论文共有140多篇。

有关村落风水林的研究成果总体数量虽然不多,但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

中国大陆的学者对乡村风水林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风水林定义、分类、区域特征、价值、社会文化、郡落特征以及研究意义等方面。

关键词:风水理论;村落;风水林;定义;类型;郡落特征1引言风水学是古代人们在选择居住地时,考察山川地理环境,包括对气候、地质、水文、地形地貌、生态因素、林木景观等各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并通过占星、卜莁等手段来对城郭屋宅、陵园、寺庙等建筑的营造方位和营造时辰以及某些技术和禁忌的总概括。

史箴认为它源于徽商的甲骨占卜,形成于秦汉,成熟于唐宋,明清时已达到非常完善的风水理论体系了。

风水理论大致分为两个流派,其一为形势派,着眼于山川形胜和建筑外部自然环境的选择,另一派为理气派,注重于建筑方位朝向和布局(王其亨,1992)。

风水理论自古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是人们在乡镇聚落选址时必不可少的参考因素之一。

如微地形对小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就极为风水所重,概括成有利的选址模式,比喻为“穴”,如针灸中人体的穴,一般是三面或四周山峦环护,呈北高南低、背阴向阳的内敛型盆地或台地,这种“穴”的典型模式,被认为是“藏风聚气”,具有良好生态和景观效益的风水格局,实际是阐明了微地形、小气候、生态和自然景观的依从关系。

(李远国,2005)风水意识是古人在漫长的适应、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总结出的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理论。

古代风水论中“藏风亦聚气、得水乘生气”是生存环境的理想形式;理想的风水环境是由“土高水深,草郁林茂”的生态环境组成的[1]。

传统风水理论中对绿色山脉、清澈水系、郡落林脉的保护就是对“龙脉”的保护。

古人云:“青山常青,绿水长流”,即是指人们植树造林形成风水林木,保持着山常青,防止了山上水土的流失,溪水倒影着山上绿色的风水林地,长久的流淌,这就是古人要保护的风水和美好自然环境[2]。

2风水林文献综述2.1风水林起源传统的风水学在剔除那些玄幻迷信的糟粕后,实际上是古代中国人民根据自身长期对自然细致观察以及实际生活的体验,所产生的一种有关住宅、村镇及城市等居住环境的基址选择和规划设计的学说[3]。

这一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之一就是产生了一种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林业形式——风水林[4]。

风水林之说实际上是风水学中的部分组成内容,在古代风水理论中就有“草木郁茂、吉气相随”的说法,林木茂密是古代人们用来衡量风水环境好坏的标准之一[5]。

2.2风水林定义邱尔发、王成等人认为:风水林是指在村庄一定范围内,由当地村民为了保持良好风水而特意保留或自发种植的树林,它体现南方村庄文化、民风习俗意识,是乡村人居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

村落风水林是古代人们深受风水思想的支配,认为对平安、长寿、多子、人丁兴旺、升官发财具有吉凶影响而人工培植或天然生长的林木。

杨国荣认为,所谓风水林也就是人们受风水理论的影响,在路口、村后、庭院、坟墓周围等与有关的地方所植的林木,树种一般是松柏和杉树[7]。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规定所称风水林是指自然村周边天然或人工种植的林木,包括成片或散生的林木[8]。

陈传国等则认为风水林在中国有上千年传承,传统意义上的风水林就是村民在村庄周围种植或自然生长的竹木,面积不定,多为世代相传下来的,一般树龄为数十年乃至上百年,风水林某种程度上应归类为次生林,但它们往往会受或轻或重人为活动的干扰[9]。

郑希龙等认为风水林是宗教意识和风水思想共同支配下的产物,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想的人居环境[10]。

刘颂颂等人认为村边风水林(自然次生林)是指我国南方地区村前屋后保留的天然林,常由原生植被受有限度破坏而成或由此生裸地,人工林等自然演替恢复而成,一般呈岛屿状分布[11]。

2.3风水林类型巫柳兰认为:风水林根据地域不同分为村落风水林、坟墓风水林、寺院风水林[12]。

程俊认为,村落风水林是其中的重要类型,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水口林、龙座林、垫脚林、宅基林4种类型[13]。

王婷婷则从不同角度对风水林进行了划分,按照起源不同分为人工林和天然林,按照养护对象分为村落风水林、寺院风水林、坆园风水林,按照游憩功能分为人居风水林和郊野风水林。

且认为村落风水林可划分为水口林、风口林、宅基林、龙座林。

并将祠堂风水林作为宅基林的一种,认为其属于村落风水林[14]。

美国西萌石大学地理与东亚学教授柯利思•考金斯认为,江西有4种类型的村庄风水林。

第一种是后龙山风水林,就在村庄的山坡,可保护村庄免受地表径流的侵蚀,确保地下水和地表水常年供给。

另一种是山坳风水林,可阻挡从风口或山坳窜入山谷的狂风。

第三种是水头风水林和村头风水林,由通常处于村庄上方的柳杉或沿溪植造的阔叶林组成,发挥着类似山坳风水林的功用。

第四种是村口林(村尾林)和水口林(水尾林),根据风水理论,它们有助于“保住”村庄的财富,防止财富随着风、水从村庄低处流走[15]。

3村落风水林文献综述3.1村落风水林渊源风水林的不同分类类型各有渊源,关传友认为村落风水林起源于古老的社神崇拜,村民将树木作为神灵的依附对象和标志,在村落中广泛地种植林木,希望受到树木的恩惠和庇护,保佑他们健康长寿、子孙升官发财、家族兴旺发达等,久而久之,风水林便成为古代村落居宅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之一[16]。

刘沛林认为,这种社神崇拜理念只不过是古人们的一种环境吉凶模式心理,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朴素、原始的社神崇拜心理被引入一整套哲学和技术的解释体系——风水学,于是便产生了有关古老的林木与乡村聚落命运发展有重大联系的理论[17]。

村落风水林被赋予藏风聚气的意义,人们认为林木茂密就是好的风水环境的表现,通过寻找好的有林木的环境来寻找理想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广植林木和保护林木来获得好的风水[18]。

3.2村落风水林区域特征研究程俊对岭南地区的村落风水林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从景观、生态、文化和旅游价值四个方面论述了岭南村落风水林作为典型的地域景观资源,在岭南乡村环境景观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19]。

杨期和,杨和生等人对梅州客家风水林的郡落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了其物种组成及层次结构,研究发现这些风水林具有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郡落结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明显、层次清晰、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

通过对客家风水林的营造模式、传统保护方法及其价值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岭南地区的新时代乡村环境景观营造提供新的思路[20]。

邢福武将岭南村落风水林根据其生境条件、郡落组分、景观外貌等特征划分为低地常绿季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等类型[21]。

李萃玲,宋希强研究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海南保存较好的风水林进行了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其空间形态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认为海南风水林的郡落类型主要为常绿季雨林、热带低地雨林和红树林,其空间分布形态可划分为聚集性和游离型两大类型[22]。

3.3村落风水林群落特征研究许飞、邱尔发等人分层随机取样法对福建省乡村风水林进行调研研究,认为福建省乡村风水林科、属、种组成较为丰富,共包括35个科、55个属、69个种,以樟科、桑科、壳斗科、金缕梅科、禾本科、蔷薇科、无患子科、山茶科、杉科、漆树科为主,主要应用树种以榕树、香樟、枫香、龙眼、木荷、细柄阿丁枫、石楠、蚁母、朴树、锥栗为主。

从不同类型乡村风水林应用树种组成来看,山区型主要风水树种有锥栗、榕树、香樟、细柄阿丁枫、蚊母、楠木、木荷、柳杉、苦槠、火力楠、枫香、红枫和铁杉。

半山型主要风水树种有香樟、枫香、石楠、木荷、蚊母和细柄阿丁枫。

平地型主要风水树种有榕树、香樟、木荷、龙眼和枫香。

沿海型主要风水树种有榕树、香樟和龙眼。

此外,山区型和半山型风水林中还常伴生有大量丛生、散生竹林[23]。

杨期和、杨和生等人在粤东梅州市桥溪村风水林设立样方,对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进行调查,分析该风水林的群落特征及植物多样性。

结果表明:该风水林3 000 m2的样方内,共有维管植物67种,隶属于37个科54个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30科47属60种。

群落分布型以热带性分布占优势,热带属所占比例为74.08%。

群落主要优势科为樟科、壳斗科、金缕梅科,优势种为细柄阿丁枫、刺毛杜鹃、鼠刺、阿丁枫。

群落为常绿阔叶林,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占73.13%,其中又以中高位芽类型最多,约占43%。

乔木层可分为三层,但以株高6~9.9 m的个体数为最多;藤本的比例高达17.91%。

该风水林群落比周边其他群落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植物多样性,且物种分布较为均匀,种间相遇率较大。

桥溪村风水林与粤东和华南地区的其他常绿阔叶林有很大的相似性[24]。

岭南村落风水林中的很多树种是当地野生自然郡落的建群种,反映了植物的地域分布特色,其植物种类丰富的优势科主要都集中在大戟科、樟科、茜草科、桑科、壳斗科、桃金娘科、蝶形花科7科中[5]。

3.4风水林社会文化研究许飞、邱尔发等人认为,乡村风水林应用树种主要与当地气候和地域文化有关。

一方面乡村风水林受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全省以九龙江为界,呈现出明显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两种季风气候,其中,沿海型乡村多数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较为温暖,树种以榕树、龙眼、芒果等为主,而山区型、半山型和平地型乡村多数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较为寒冷,树种以香樟、细柄阿丁枫、蚊母、楠木、木荷等为主。

另一方面乡村风水林也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妈祖文化在沿海乡村较为盛行,因此以妈祖文化为代表的榕树、龙眼等风水树数量相对较多[23]。

张桂红、李赛赛通过分析桂东客家人传统民间信仰以儒、道、释为主,普遍接受风水观念,村落风水林广泛分布于乡野村落,风水林与村落的年代一样久远。

该地区村落风水林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色彩,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科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主要从神灵的庇护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两方面进行阐述[25]。

3.5村落风水林价值分析巫柳兰认为风水林在乡村环境中存在着景观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12]。

俞孔坚[26]认为风水林在树种的选择上主要考虑其适应性而不在乎物种的稀有程度,对风水林的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是我国农业生态节制行为的典型,而“风水林”的价值体现在整体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而不在森林资源本身。

崔勇[27]认为风水林是极少数区域内为数不多的原生植被的一部分,是当地生物呈现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在研究物种保存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