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与输血原则

合集下载

血型和输血

血型和输血
A.A型B.B型C.AB型D.O型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输血的原则。A型血可以接受A型和O型两种血型的血,但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A型血和O型血同时具有时,应选择A型血相输,只有在没有A型血时才可考虑输 入少量O型血。
答案:A
班级:_新授课_姓名:
【例2】医生为小李检验血型,发现他的血液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与B型血清不发生凝集反应,由此可知他的血型为( ) A.A型B.B型C.AB型D.O型
解析: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自身凝集原对抗的凝集素。如果相对抗的凝集原与凝集素相遇,就会发生凝集反应。A型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B型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小李的血液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说明含B凝集原,与B型血清不发生凝集,说明不含A凝集原,只含有B凝集原的血为B型血。答案:B
(三)练一练
1.某人红细胞中含有A凝集原,其血清中一定( )A.不含抗A凝集素B.不含抗B凝集素C.含抗A凝集素D.含抗B凝集素
5.判断并改错
(1)O型血的人是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人的血。( )
(2)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 mL,有利于造血器官造血功能的提高。( )
(四)巩固提高
1、为什么一个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很快恢复健康?
2、完成下表(填写凝集或不凝集)
受血者输血者
A
B
AB
O
A
B
AB
O
2、输血
输血原则:同型血互相输;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AB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万不得已输异型血时一定要慢并且输血量要少)(输血时考虑的是受血者的抗凝集素和输血者的凝集原)
3、为什么一个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 0毫升很快恢复健康?

输血的四项基本原则

输血的四项基本原则

输血的四项基本原则
输血的四项基本原则包括:
1. 适应病情需要:输血应根据患者临床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输血的血型和成分选择。

2. 安全性原则:输血应确保血液来源的安全性,包括对供血者进行血液标本检测,确保献血的安全性;同时也要确保输血的安全性,采取必要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等措施。

3. 指征明确原则:输血需要有明确的临床指征,如休克、无菌性溶血性贫血、严重创伤等,同时也需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评估,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4. 尽可能减少并发症: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输血反应,及时处理并发症,如输血反应、感染等,同时避免输血引起的其他潜在风险,如输液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第五节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五节血型与输血原则
我国某些少数民族中,Rh阴性血型的人较多。在少数民族地 区从事临床工作者应对Rh血型的问题特别予以重视。
(1)输血反应:
Rh阳性供血者 Rh阳性供血者 ① D抗原 ② D抗原 Rh阴性者受血者 ( 发生抗原抗 ) (含抗D抗体 ) 体凝集反应 Rh阴性者受血者(产生抗D抗体 )
(2)母婴血型不合:
Rh阴性血型的母亲(产生抗D抗体 ) D抗原 ② Rh阳性胎儿(新生儿溶血) Rh阴性血型的母亲(产生抗D抗体 ) D抗体
Rh阳性胎儿

输血方法的新应用
严重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 成分输血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输注血小板悬液 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注血浆或血浆代用品
防止异体输血的并发症
自体输血 减少血源传播的疾病 刺激骨髓造血
主侧不发生凝集反应而次侧发生凝集反应,一般不
宜输血,在紧急情况下需要输血时,应遵循临床输血
原则慎重处理。
交叉配血试验,可以避免由于亚型和血型不同等原
因而引起的输血凝集反应。
(二)Rh血型系统
1. 分型依据
Rh阳性 Rh阴性 含D抗原 无D抗原
2.Rh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血清中无天然抗体,但Rh阴性者经D抗原刺激后可产生抗体。
凝血过程包括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 纤维蛋白形成三个基本步骤。输血是抢救急性大失 血和治疗某些疾病的有效措施,与临床关系最为密 切的是 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分别按红细胞
膜表面所含特异性抗原的种类进行命名。输血时应
遵循尽量同型相输和每次输血前都要进行交叉配血 实验的原则。
章小结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具有运输、防御、缓冲、 生理性止血等功能。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 透压两部分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通过血红蛋白运输O2和CO2,且可缓冲酸碱度;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吞噬及免疫反应,实现对机体 的保护防御功能;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型互输原则

血型互输原则

血型互输原则血型互输原则是指,根据不同血型之间的抗原抗体反应特点,临床上进行输血时应遵循的规则和原则。

正确遵循血型互输原则,可以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血型互输原则。

一、正确识别血型输血前必须对受血者和供血者进行血型鉴定,确保血型识别正确。

过去,人们用以尖突的麻醉针脱皮提取红细胞,现在大多数地区用使用专业的反应试剂进行血型鉴定,从而避免了采血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血型抗原和抗体反应规律1. ABO血型系统该系统包括A、B、AB、O四种血型。

A型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B型红细胞表面有B抗原,AB型红细胞表面同时有A和B抗原,O型红细胞则没有A和B抗原。

Rh抗原是一种表达在红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Rh阴性人群中,没有Rh抗原,而Rh阳性人群中有Rh抗原。

输血应该是Rh血型相匹配。

3. 不规则抗体在输血中,不规则抗体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些抗体与特定的抗原反应,并且通常存在于身体中。

A型病人和AB型病人只可以输AB型和A型的血液;B型病人和AB型只可以输AB型和B型的血液;而O型病人可以输所有人的血液。

严格执行ABO血型互输原则是输血安全的基础,否则将发生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

Rh阳性病人可输Rh阴性血液和Rh阳性血液,而Rh阴性病人只可输Rh阴性血液。

因为大多数Rh阴性病人没有抗Rh抗体,所以当Rh阳性红细胞进入Rh阴性病人体内时,他们可能会产生抗Rh抗体,使得再次输血时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如果患者身上存在特定的不规则抗体,供血者必须提供缺少这种抗体的血液,即要采用特异性献血。

如果不能确保供血者血液缺乏患者身上的不规则抗体,则需特别小心处理。

四、血型互输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1. 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考虑输血的必要性和输血量。

2. 在输血前,需要冻存病人自己的血,以便在需要时快速有效地治疗。

3. 确保所用血型试剂和专业设备质量优良,工作人员要对设备进行专业操作。

血型和输血原则PPT课件

血型和输血原则PPT课件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血型进 行自动化检测和配型,提 高检测准确性和效率。
应用范围
适用于大量样本的血型检 测和配型,如血站、医院 等。
优缺点分析
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速度 快、准确性高,但设备成 本和维护成本较高。
特殊情况下配型策略调整
紧急输血
稀有血型输血
新生儿输血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输血
在无法及时完成交叉配型试验 时,可根据患者ABO血型和Rh 血型进行同型或相容性输血。
交叉配型试验原理和操作流程
要点一
试验原理
要点二
操作流程
通过检测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血 者血清之间是否发生凝集反应,来判断血型是否相配。
采集血样、离心分离血清和红细胞、分别加入抗A、抗B血清 进行血型鉴定、进行交叉配型试验并观察结果。
自动化配型系统应用介绍
01
02
03
系统原理
定期对输血记录进行检查和评估,发 现问题及时整改。
06
输血后效果评价及持续改进
输血后效果评价指标和方法
实验室指标
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比 容、血小板计数等,用于 评估输血后血液成分的变 化。
临床指标
观察患者输血后的临床症 状改善情况,如贫血、出 血等症状是否得到缓解。
生存质量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 解患者输血后的生活质量 和心理状况。
不良反应上报流程和处理机制
不良反应上报流程
建立输血不良反应上报制度,规定上报时限、 上报途径和上报内容,确保不良反应得到及 时、准确的处理。
处理机制
对上报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调查、核实和处 理,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
发生。
持续改进策略在输血管理中应用

血型与输血原则知识点总结

血型与输血原则知识点总结

血型与输血原则知识点总结血型是指人类红细胞表面所含有的抗原不同而具有的血液特征。

目前,根据人类红细胞表面所含有的抗原种类和数量,可将人类的血型分类为A、B、AB、O四类。

在血液输血中,对受血者的血型进行合理匹配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发生输血反应等不良后果。

因此,了解血型与输血原则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一、血型的基本知识1. ABO血型系统ABO血型是指人类红细胞表面具有的A和B两种抗原的不同组合情况。

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不同,人的血型可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2. Rh血型系统Rh血型是指人类红细胞表面所含有的Rh抗原的不同情况。

如果红细胞表面含有Rh抗原,称为Rh阳性;如果不含有Rh抗原,称为Rh阴性。

因此,根据Rh抗原的有无,人的血型又可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3. Rh血型因子遗传Rh血型的遗传是由一个对立基因对决定的。

父母双方有Rh阳性基因时,孩子的Rh血型就为阳性;父母双方有Rh阴性基因时,孩子的Rh血型就为阴性。

4. 血型的遗传规律在A、B、AB、O四种血型中,A和B是互相独立的,而O是显性基因A和B的隐性基因,只有在二者都不出现的情况下,O型血才会出现。

因此,A和B的基因型为AA、AO和BB、BO,而O的基因型为OO。

对Rh血型而言,Rh阳性是显性,Rh阴性是隐性。

二、血型与输血原则1. ABO血型的配对原则在实施输血时,必须根据受血者的ABO血型和供血者的ABO血型之间是否相容来确定可供血的范围。

具体原则如下:a) A型血可给A型和AB型的受血者输血,不可给B型和O型的受血者输血;b) B型血可给B型和AB型的受血者输血,不可给A型和O型的受血者输血;c) AB型血可给任何血型的受血者输血;d) O型血只能给O型的受血者输血。

2. Rh血型的配对原则在实施输血时,受血者和供血者的Rh血型必须相容,具体原则如下:a) Rh阳性的受血者可接受Rh阳性和Rh阴性的供血;b) Rh阴性的受血者只能接受Rh阴性的供血。

血型与输血原则概述

血型与输血原则概述
血型与输血原则概述
概 述: 血型的发现:1901年Landsteiner 发现了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的RBC
的ABO血型系统。
血型的分类:目前已知人类的RBC除ABO血型外, 还有Rh、Kell、MNSS、P等15个血型系统,还发现一 些亚型。
也发现了其他细胞的血型系统,如人白细胞上的抗原系统(HAL)在体内分 布广泛,与器官移植的免役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抗原在输血时 可引起发热反应。
血型的抗原、抗体非同时产生。在胚胎上的RBC 可检测到抗原A和抗原B,但抗体却在出生后2~8个 月开始产生,8~10岁时达高峰。
(三)血型的鉴定
二、Rh血型系统
(一) Rh血型抗原:人类RBC膜上有C、D、E等六种抗 原,
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 分型:Rh+:有D抗原为Rh阳性(汉族99%)
Rh-:无D抗原为Rh阴性
一、ABO血型系统
(一)分型原则 以红细胞膜上的凝 集原定型。
凝集原:指红细胞膜 上的抗原物质
凝集素:指能与凝集 原结合的特异抗体•
注:①四种血型都有H抗原(是形成A、B抗原的结构基础),但
其抗原性较弱,故血清中一般不含抗H抗体。 ②A1型RBC可与A2型血中的抗A1发生凝集反应。 ③A2型和A2B型的抗原性比A1型和AB型的弱,血型
②第一次孕儿为Rh+,胎儿的RBC因某种原因(如 胎盘绒毛脱落)进入母体,或分娩时进行胎盘剥离 过程中血液挤入母体,孕妇体内产生抗Rh+的抗体。
第二次妊娠时,孕妇体内的抗Rh+的抗体,通过 胎盘导致胎儿溶血。
三、输血原则
供血者 直接配血(主侧) RBC + 间接配血(次侧) 血清 + 输血原则
受血者 血清 → RBC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4输血和血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4输血和血型

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ml,就有头晕、心跳
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
正常 体重的7%-8%
4000ml 表现正常
失血
>血量的30% <血量的10%
>1200ml 有生命危险 <400ml 无明显影响
3、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 2-3周得到补充 而恢复,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4、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 55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ABO血型系统
种类:A型(最多),B型,O型,AB型(最少)
正常
凝集
四种血型中的凝集原与凝集素
血型
A B AB O
凝集原 (在红细胞上)
A
B A和B 无
凝集素 (在血清中)
抗B
抗A

抗A 抗B
血型鉴定
血型
A
凝集原
A
A型标准血清 (含凝集素B)
不凝集
B AB O B A和B 无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7、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地接受A型血或B型血? 8、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多少?你的体 重是多少?如果按成人的比例计算,你的血量大约是多 少? 9、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血量的多少, 生命就会发生危险? 10、失血量如果一次超过800mL,人就会出现什么症状? 11、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献多少毫升的血?
表明这些人的红细胞上具有与恒河猴同样的抗原,故 称为Rh阳性血型;另有约15%的人的红细胞不被这种 血清凝集,称为Rh阴性血型,这一血型系统即称为Rh 血型。在我国各族人中,汉族和其它大部分民族的人, 属Rh阳性的约占99%,Rh阴性的人只占1%左右。但是 在另一些少数民族中,Rh阴性的人较多,如苗族为 12.3%,塔塔尔族为15.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泌的细胞、各种造血调节因子,进入造血器官的神
经和血管,造血干细胞在此环境中定居、存活、增
殖、分化和成熟,对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方向具有定
向诱导的作用
19
定向祖细胞: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幼稚细
胞之前,经历一个发育的中间阶段,该 段的细胞失去了造血干细胞所具有的自 我复制能力,同时也逐步限制了多向分 化的能力,只能朝着有限的方向或一个 方向分化。
3
血量
血量:机体中血液的总量 组成:血浆——呈淡黄色的液体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约占体重的7~8%,男性:5-6L,女性:
4.5-5.5L
剧烈运动 失血 应激
循环血量
贮备血量:肝、肺、 腹腔静脉丛等
4
5
血液的组成

血浆 91%-92%
50%-60%
溶质

8%-9%

血细胞
40%-50%
血液与血型、输血原则
1
《人体使用手册》
我们在经络研究中发现人体经络上有许多三氧化四铁分子,这是 我们计算机磁盘上的主要磁性材料,推测磁场对人体有很大的影 响,我们生活空间中最大的磁场是太阳,很可能人体真正的生理 时钟是以太阳磁场为标准的。在现代科学还没有弄清楚这些问题 之前,我们就粗鲁的任意更改作息时间,其后果自然是非常严重 的。 有一个朋友的小孩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是一种造血 机能障碍的疾病,也就是这个病人失去了造血的能力。目前医学 的治疗方法,只有移殖骨髓才有机会救治。我们诊断后,发现原 来这个小孩在一个游乐场所工作,每天半夜下班后,再和朋友一 起玩到天亮才回家睡觉,几年工作下来,就得了这个病。 由于他除了血气太低外,各个脏器都没有其它严重的疾病, 因此我们要求他辞去工作,每天天黑就睡,三个月后,再到医院 检查,骨髓中出现了红血球的幼稚细胞,他的造血机能恢复了。 这个病历说明了睡眠的时辰和造血有密切的关系。
20
(二)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红细胞的生成:
幼红细胞发育成熟的过程中,细胞核的DNA对于细胞 分裂及合成血红蛋白有着重要的作用。 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血红蛋白
叶酸、VitB12——合成核苷酸的辅因子
VitB12:钴胺素 体内过程: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促进其吸收: 内因子+B12=复合物:Ⅰ.防B12被蛋白酶水解; Ⅱ. 与回肠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B12吸收入血→部 分贮存于肝、部分与运输蛋白结合→参入DNA合成。 临 床:机体缺乏内因子或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体 时→B12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1
叶酸: 体内过程:蝶酰单谷氨酸→经肠粘膜入血→四氢叶
酸→多谷氨酸→参入DNA合成。 临 床:叶酸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常在2~7个月内导致贫血)
铁:Hb合成必须原料。 Fe3+需还原成Fe2+才能被利用。
成人 20-30mg, 1mg 来自于食物,95%来自 体内铁的在利用 低色素的小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白蛋白
球蛋白 血浆蛋白
纤维蛋白原
电解质
小分子 有机物
Na+、K+、Ca2+、Mg2+ HCO3-、Cl-、HPO42-、 SO42营养物质
代谢终产物
激素 气体:O2、CO2
6
血细胞生理
7
血 细胞
8
一、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机能 1、形态和数量和功能 中央双凹的圆盘状,成熟的红细胞
2
这个病人出生时具有造血能力,否则不可能成长到 二十岁,也就是说身体生下来时是好的,是后来人 为的原因造成了这个疾病。因此,只要找到了造成 疾病的原因,改正了生活习惯,消除了原因,就能 把疾病去除。 这个病例的病根,是违反了自然的生活规律, 因此,治疗时就从根本的改变睡眠时间做起,用最 简单的方法,就把一个医院束手无策的疾病去除了。 这是我们自然、根本、简单医疗理念的最典型例子。
每条肽链 上有一个亚 铁血红素。
每个亚铁 血红素能结 合 一 个 O2 分 子。
11
2、红细胞的 生理特性
可塑变形性: 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通过纤维发生变形
12正常值ຫໍສະໝຸດ RBC Hb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400万~ 550 万/μl 350万~ 500万/μl 120 ~ 160 g/L 110~150g/L
22
多能造血干细胞 ↓
髓样干细胞 ↓
红系祖细胞 ↓
原始红细胞 ↓
早幼成红细胞 ↓
晚幼成红细胞 ↓
幼红细胞发育阶段 ↓ 排出细胞核
网织红细胞3-5D ↓
成熟红细胞2D
2. 红 细 胞 的 破 坏 与生成的调节
寿命:120天 少量溶血: 血红蛋白=珠蛋白+血红素
与触珠蛋白结合 绝大部分被巨噬细胞吞噬:
若RBC < 300万/μ l 和Hb <100g/L,即为贫血
13
14
(二)红细胞脆性和溶血
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 正常值:0.45% 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
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
15
二、血细胞的生成部位和过程
个体发育过程,造血中心也发生变化。 胚胎早期:卵黄囊 胚胎期:肝、脾和(5个月)骨髓; 出生后:骨髓
血红蛋白=珠蛋白+血红素
多肽
胆绿素+Fe2+ 23
PO2↓ RBC↓ Hb↓
输注可代替骨髓的移植,治疗各种恶性血液病, 肿瘤、遗传性疾病、重度放射病及重症免疫缺陷 病,恢复患者造血功能的最有效方法
18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刺激粒系细胞生长的集落刺激因子

粒系分化


红系分化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造血微环境:造血器官中的基质细胞、基质细胞分
16
造血过程
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 各系定向祖细胞
各系定向祖细胞继续 分化和增殖生成各种 血细胞的母细胞
各种母细胞发育成熟, 最后分别生成各类成熟 血细胞
17
造血干细胞:分化程度很低的原始细胞 特征: 很强的复制能力 多向分化的潜能 不同细胞环境条件和调节因子的影响下,
可以向特定分化方向的多种祖细胞分化
无核和细胞器 男性:450万-550万/mm3 女性: 380万- 460万/mm3
9
运输O2和CO2
携带的O2为血浆的O2的70倍 血红蛋白:结合蛋白,珠蛋白和亚铁血
红素,2.8×108/红细胞, 4分子O2 男性:12-15g/100ml 女性:11-14g/100ml
10
Hb 有 2 条 α 肽链和2条β 肽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