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中国古代绘画欣赏
美术鉴赏中国人物画

中国古代人物名家、名作介绍
【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介绍我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历史,通过介绍 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及其美术作品,使同学们进一步 了解我国美术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渊源。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能够说出我国古代人物部分著名画家的成 就及其绘画的特点.
中国古代人物名家、名作介绍
中国古代人物名家、名作介绍
作品欣赏(五)
张萱简介:
张 萱,唐代杰出画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 事迹不详。开元、天宝年间做过宫廷画家。擅长画仕女、宫 苑、游宴一类题材。张萱的有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与 《捣练图》由北宋人临摹而流传于世。
《捣练图》(绢本水墨设色,勾金,纵37厘米横147厘 米 )人物动作自然,细节刻划生动,勾线工线劲健,设色 富丽。在人物造型上,画中的妇女曲眉丰颊、丽多姿,脸庞 体形都显得肥胖。
这幅帛画以墨线勾描,线条有力,顿 挫曲折富于节奏的起伏变化,用黑白组合, 使画面具有一定的装饰趣味。从用笔用线 的描述、人物特征的描绘到图的构成都反 映出我国古代绘画对形、神独特的气质和 丰富内涵的表现。
作品欣赏(一)
中国古代人物名家、名作介绍
画祖顾恺之
作品欣赏(二)
顾恺之晋陵无锡﹝今江苏省无锡﹞人。东晋最杰出的 人画家,他出身士族,多才艺,工诗词文赋,尤精绘画。擅 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题材。
中国古代人物名家、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介绍
从战国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绘画也在不断 地完善和丰富着它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以及各种绘 画体裁。大体来说,中国绘画在唐代以前,主要是帛画和壁画, 特别是壁画的形式,卷轴画虽然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经出现,但 在唐代以前并不占据主要地位。唐代以后,特别是元、明、清时 期几乎成为卷轴画一统天下。原来盛极一时的壁画就日渐衰落。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视、听、练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
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分析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诸多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与情这一矛盾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人物画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三.电教设计1.所需文件,范围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做成光盘课件,运用ADOBE PHOTOSHOP等软件。
2.映示文字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简略介绍山水画,花鸟画种的表现技法。
3.选用《韩熙载夜宴图》长卷慢放一遍。
再分成五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画面,配乐详细讲解,每段根据需要进行人物局部处理放大,最后全卷配乐以录像形式再次放映一遍,加深理解。
4.为启迪学生思维,布置练习,欣赏几幅唐代人物画,电脑媒体映示。
《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簮花仕女图》5.小结四.电教软件光盘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
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Δ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按技法分:工笔、写意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二)中国画的特点1.映示标题文字说明: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
2.映示图片投影:五代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慢速播放长卷,并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
小学美术汉画像教案

小学美术汉画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画像的艺术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通过对汉画像的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1. 汉画像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难点:1. 汉画像的线条勾勒和色彩运用。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汉画像的图片和资料。
2. 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汉画像的概念和艺术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汉画像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欣赏和分析(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汉画像的图片,让学生自由欣赏和感受。
2. 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分析汉画像的艺术特点。
3. 讲解汉画像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三、创作和实践(15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汉画像,进行临摹或创作。
2. 引导学生注意汉画像的线条勾勒和色彩运用,注重细节和表现力。
3. 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完成作品。
四、展示和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会。
2. 引导学生从艺术性和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和交流。
3. 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强调创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强调汉画像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2.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艺术形式。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创作艺术,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汉画像,让学生了解其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在创作和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了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作品。
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欣赏汉画像的艺术美,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美术作品的欣赏教案

传统美术作品的欣赏教案第一节,引入。
欢迎各位同学来到本次的美术课程。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传统美术作品的欣赏。
传统美术作品是指那些古老的艺术作品,它们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是我们了解古代艺术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传统美术作品的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技艺,同时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聆听,积极参与,共同学习。
第二节,导入。
在开始具体的欣赏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传统美术作品的特点。
传统美术作品通常包括绘画、雕塑、书法等形式,它们在内容上多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风景人物等为题材,表现手法上则注重线条、色彩、形态的表现。
传统美术作品在创作时往往需要经过反复推敲和细致雕琢,艺术家们追求的是那种精雕细琢的艺术效果。
在欣赏传统美术作品时,我们需要注意作品的题材、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第三节,欣赏作品。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作品欣赏,来深入了解传统美术作品的魅力。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幅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这幅作品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它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作品中描绘了繁忙的河岸、熙熙攘攘的人群、各种不同的建筑和交通工具,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在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细腻的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以及对形态的精准把握,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也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幅西方传统绘画作品《蒙娜丽莎》。
这幅作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它描绘了一个神秘而优雅的女性形象,给人一种神秘和超然的感觉。
在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达·芬奇对人物形象的精湛表现,以及对光影效果的精准把握。
小学美术课《名画赏析》教案

实践活动环节,孩子们分组讨论和模仿创作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孩子在创作过程中过于拘泥于原作,缺乏创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将所学知识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小学美术课《名画赏析》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课《名画赏析》教案,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章《欣赏·评述》单元。本节课主要内容为赏析中国古代名画,包括:
1.《清明上河图》:了解画家张择端及其创作背景,分析画卷中的构图、人物、景物等元素,感受古代都市的繁华景象。
2.《簪花仕女图》:认识唐代画家周昉,分析画中人物形象、服饰、妆容等,了解唐代宫廷女性的生活状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名画的构图、色彩、线条等视觉元素,以及它们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名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名画的构图技巧、色彩运用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名画模仿创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名画的基本原理和技法。
3.《溪山行旅图》:学习北宋画家范宽的山水画风格,赏析画中的山石、树木、水流等自然景观,体会古代文人墨客的山水情怀。
4.《百鸟朝凤图》:了解明代画家吕纪的工笔花鸟画,分析画中的鸟类、花卉等形象,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教学教案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 欣赏和分析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技法和特点。
2. 欣赏法:展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尝试绘制简单的山水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技法和特点的讲解内容。
2. 准备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品,用于展示和欣赏。
3. 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学生动手尝试绘制山水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欣赏:展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提高审美能力。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尝试绘制简单的山水画,巩固所学的技法和特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品欣赏:评价学生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作品的评价和感受。
3. 绘画实践:评价学生在绘画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对技法和特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创作出有创意的山水画作品。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代表艺术家,了解他们的生平和作品。
2. 引导学生探索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诗词、文学的关系,理解山水画中的文化内涵。
3.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欣赏更多的古代山水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是否掌握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教案

竹子作为独立的画种出现很早。唐、五代纯以浓墨画竹,至北宋文同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苏轼及后朝的赵孟頫、王绂等皆以此为宗,以写实为主:竹竿较粗,竹叶较细,结构比例准确。至清代郑燮为之一变,独创“板桥竹”,造型削繁就简。竹竿细挺有韧性,而叶肥如柳、桃叶,具不似之似妙,而且竹子虚心自强、劲直向上的品性,被赋予坚贞高洁的寓意。
5《杂花图卷》
徐渭国戏曲史、文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他敢于革新、创造。大胆开创大写意花鸟画风。对后人影响极大。《杂花图卷》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品。全卷共十幅,画四季花果树木13种,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多种笔势形成了墨汁淋漓、风驰雨骤的艺术效果。
6《牡丹松石图》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教案(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对比展示
荷花照片、《出水芙蓉图》《荷石水禽图》
提问:中国的花鸟画中的荷花与现实生活中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同样都是表现荷花题材的中国古代花鸟画,《出水芙蓉图》与《荷石水禽图》在风格和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同学观看图片与花鸟画,思考回答问题。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传统是以写生为基础,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画家不仅拘泥于描绘画鸟细节的真实,而且也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出水芙蓉图》是以写生为主的工笔画,采用了没骨的方法,突出的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一尘不染的高洁品格。《荷石水禽图》是以抒情为主的写意花鸟画。此幅墨笔画湖石临塘,疏荷斜挂。两只水鸭或昂首仰望。或缩颈望立。意境空灵,余味无穷。荷叶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富有层次。八大山人曾自云: “湖中新莲与西山宅边古松,皆吾静观而得神者。”可见其画荷是观察入微,静观悟对而以意象为之,信手拈来,妙趣自成。
对比真实的荷花照片与花鸟画作品,进一步体会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传统。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 中国传世名作—《五马图》丨浙美版

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中国传世名作—《五马图》丨浙美版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五马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
2. 引导学生欣赏《五马图》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美感。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五马图》的艺术特点,能够欣赏并分析其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1. 《五马图》的艺术特点和美感分析。
2.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五马图》的图片或投影仪,以及相关的介绍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五马图》的图片或使用投影仪播放,引导学生关注作品。
2. 学生自由发表对《五马图》的初步感受和印象。
二、作品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介绍《五马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五马图》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美感。
3.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三、实践与创作(10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以《五马图》为灵感,进行一幅马的绘画作品。
2. 学生现场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板书设计:1. 《五马图》2. 作者、创作背景3. 线条、色彩、构图美感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五马图》的艺术特点和美感。
2. 布置一道相关的绘画作业,让学生练习中国传统绘画技巧。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五马图》,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特点和美感,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绘画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绘画欣赏
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的概况,提高对古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美术的分类。
(美术大致分:绘画和工艺美术)
2、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古今中外的绘画的一些特点。
二、新授
1、中国古代绘画从题材上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
2、你了解中国古代哪位或哪几位画家?他们是哪个朝代的?有什么代表作?(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回答。
)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纠正边补充。
4、教师把中国古代绘画的内容再疏理一遍:
曹不兴(东吴)是第一位有记载的有影响的画家
顾恺之(东晋)代表作有《洛神赋图》
魏晋和南北朝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芽时期。
隋代历时不长,但绘画创作已出现向新的高峰发展的迹象。
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尤其是人物画获得了重大的发展。
唐初有阎立本,盛唐时期有画圣”吴道子,在仕女题材画方面有周肪(专门表现贵族阶层生活)。
五代两宋是唐代之后中国绘画史上又一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
五代南唐有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
宋代画风流派多样化,最具代表的是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
宋代山水继五代之后继续变得更为成熟,代表作有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元代出现了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明代后期有徐渭,多才艺,《黄甲图》便是代表作。
清代初期清初四僧”之一朱耷,别号八大山人”明皇室后裔,笔墨功夫很有艺术魅力。
5、学生讲述自己对书本范图的理解及艺术魅力。
6、学生自习〈〈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7、师生共同分析〈韩熙载夜宴图〉
第一段:听琵琶演奏
第二段:观舞
第三段:宴毕休息
第四段:听笛子合奏
第五段:送客
作品在用笔设色等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人物造型线条准确流畅,色彩变化丰富,色调绚丽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