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影响下的日本文化演变
日本近代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影响

日本近代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影响日本是一个东亚国家,曾经历过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等时期。
在近代化进程中,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交流和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日本近代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影响,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西方文化的传入与对日本经济的影响19世纪,日本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1853年,美国联合舰队重压下,日本破天荒地开放了对外贸易。
西方文明的传入给日本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对日本近代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经济方面,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工业化和现代商业模式对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日本从大量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中汲取了养分,并经过长期努力,逐步实现了自主创新。
如今,汽车、电子、化工等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都已日益加强。
西方文化的传入与对日本政治的影响在政治方面,西方民主和宪政思想对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37年,日本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明确反对专制主义、封建统治和贵族统治。
这一宪法是西方文化与日本传统文化融合的产物,反映出了日本近代化进程的成果。
除此之外,日本还从西方国家借鉴了很多行政管理和制度改革方面的经验,如邮票、邮政、铁路、警察等都是西方文化的产物。
这些改革给日本政治制度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西方文化的传入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在社会方面,西方文化对日本人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日本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忠孝”、“礼仪”等,与西方文化中的“自由”、“平等”、“人权”等概念不太相同。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日本社会逐渐接受了一些西方文化的思想,如自由主义、平等主义和人权主义,但同样也保持着日本本土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这种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融合,使得日本社会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西方文化的传入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在文化方面,日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继引进了西方文化,如文学、音乐、电影、绘画和建筑等。
现代日本的文艺创作,很多都带有西方文化的烙印。
日本明治维新现代化进程中的与文化变革

日本明治维新现代化进程中的与文化变革在日本历史上,明治维新被认为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现代化进程。
这场变革不仅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对文化的巨大变革。
本文将探讨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与文化变革的关系,以及这些变革对现代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西方文化传入与文化转变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一直处于封闭的状态,几乎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然而,在维新之后,日本开始向西方国家学习,并引入了许多新的思想和理念。
这种文化的引入对于日本来说是颠覆性的,它们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例如,西方的科学方法和理性主义思想对于日本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挑战,推动了科技和科学教育的发展。
二、教育改革与启蒙运动明治政府在维新初期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政策,目的是培养具有现代化意识的公民。
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推动文化的现代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的教育体系中加入了西方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培养了一批新的知识分子,他们成为了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此外,启蒙运动的兴起也促使了社会的变革,推动了更多人对知识的追求。
三、文学与艺术的转变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文学和艺术领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之歌大江户派为代表的江户时代的艺术形式开始式微,代之以以西方为模板的新文学和新艺术的兴起。
新文学在主题、风格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注重对日本传统文化的重新评价。
著名的文学家如夏目漱石和谷崎润一郎等都是明治维新时期新文学的代表人物。
在艺术领域,西方的绘画和雕塑技术被引入日本,对传统日本艺术形式带来了影响。
西洋画派的兴起使日本画家开始用透视画法和明暗对比等西方技术来描绘画作。
同时,戏剧和音乐等传统艺术形式也出现了转变,西方的戏剧形式和音乐乐器开始在日本流行。
四、社会习俗与传统的变迁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不仅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而且在社会习俗和传统上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以前日本的社会结构是以封建等级制度为基础,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动,等级制度逐渐被废除,社会开始向着平等和民主的方向发展。
外国文化传统的日本文化

外国文化传统的日本文化日本作为一个岛国,美丽而神秘。
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使其成为世界各地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日本文化如何传承并融合外国文化传统。
一、汉字的影响在公元三世纪,汉字传入日本,并且成为了日本的正式文字。
汉字的传入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日语词汇都源于汉字,这使得日本人可以和其他使用汉字的国家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汉字也被广泛用于日本文学和艺术中,例如在经典文学作品和书法中的使用。
二、佛教的传入佛教的传入对日本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从公元六世纪开始,佛教开始在日本传播。
佛教的价值观和信仰为日本人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式,并且对日本文学、绘画、建筑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的寺庙和庙宇成为了佛教艺术的重要代表,其中最有名的包括京都的金阁寺和奈良的东大寺。
三、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奈良和平安时期。
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包括法律、教育和农业都受到了中国的启发。
此外,日本的美术、音乐和戏剧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例如,日本的传统绘画和传统音乐都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影响。
四、西方文化的影响在19世纪中叶,日本开始接触西方国家,并吸收了许多西方文化的元素。
西方科学、技术和哲学思想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西方的时尚、音乐和电影也开始进入日本市场,对日本流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咖啡馆文化、摇滚音乐和好莱坞电影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五、和风文化的传承尽管日本文化受到了外国文化的巨大影响,但日本人依然保持了自己独特的和风文化。
和风文化强调平衡、谦虚和尊重,融合了传统价值观和现代生活方式。
和风文化在日本的建筑、园艺、茶道和传统服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它也体现在日本人的行为方式、社交礼仪和工作态度中。
总结日本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其文化传统和外国文化的融合使得其独特而多样。
汉字、佛教、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都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浅析日本文化的古今变化与发展特点

商业故事BUSINESS STORY158企业文化・Company culture浅析日本文化的古今变化与发展特点骆风华(渤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摘要:日本有无历史根源,毫无疑问是有的。
然而,日本的文化发展却是复杂多变的,其中有许多看起来很是矛盾的现象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东亚文化。
因此,美国某学者称“ 日本文化是所有伟大传统中最神秘、最离奇的”。
尤其是日本文化的这种神秘性体现在它的吸收性与融合性。
关键词:日本文化;变化与发展;外来文化;本土文化引言:众所周知,日本的文化既不同于中国的文化,由于西方国家的文化发展规律不同。
它就像洋葱,你可以一层层地剥下去会收获很多,但是你无法发现它的核心。
这就是日本文化,也是日本人所推崇的学习与借鉴。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爱学习也善于学习,他们往往把学到的东西与自己的文化相结合,从而得到更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文化,这正是日本文化的吸收性与融合性的奥秘所在。
毋庸置疑,这种文化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下面我来详细介绍一下日本文化中的吸收性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性。
一、日本文化在历史上的借鉴1、日本文化从中国的借鉴从历史看来,日本在古时候就是一个懂得借鉴的国家。
早在中国唐代的时候,日本就开始借鉴中国大唐文化。
这一时期,日本天皇政府派出多次考察团来唐朝学习唐朝文化,甚至中国人也曾努力地把中国文化传到日本。
比如历史上有名的鉴真和尚东渡,为日本带去了佛教文化,甚至中国的茶道也在这一时期传入日本。
相反地,中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不懂借鉴外国优秀文化的国家。
古代的中国总有一种天朝上国的姿态,固然说,历史久远,物产富饶是一种优势,可是不知借鉴为何物总会吃亏的。
就拿清朝末年来说吧,就算康乾盛世达到顶峰,仍就免不了朝代更替的命运。
这就是不懂借鉴的悲哀。
关于文化的吸收性与融合性,我们中国确确实实应该像日本学习。
2、日本文化从西方国家的借鉴大家都知道日本在1868年幕府倒台、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开始进入了“文明开化”的阶段。
近代西方文化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启发与影响

近代西方文化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启发与影响近代西方文化对日本明治维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
这些影响不仅体现在具体制度改革上,更在于启发了日本人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19世纪末,日本处于蒙昧封闭的状态,与西方国家相比,其政治、科技和文化相对落后。
然而,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迅速西化,成为亚洲的现代化国家之一。
这一转变源于明治维新的推动者对西方文化的深刻认知和积极借鉴。
首先,西方文化对于日本政治体制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派遣大量留学生前往欧美各国学习,他们深入研究了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
其中,德国的传教士活动对于日本政治改革的影响尤为深远。
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等制度成为了日本政治改革的借鉴对象。
在政治体制上,日本迅速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并设立了国会议员制度,争取了民主和法制的价值观。
其次,西方文化对于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是一个农业国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明治维新后,日本积极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西方的工业革命为日本提供了极大的榜样。
日本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业产业,推动了农业向工商业转型的进程。
同时,西方文化也倡导了市场经济与私有财产的观念,促使了日本加强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使经济得以全面融入国际市场。
此外,西方文化对于日本社会的变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社会结构和观念经历了巨大转变。
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权利、平等和法制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日本人民。
在社会制度方面,日本废除了封建时代专制的世袭制,建立了由选举产生的民主政府。
在思想观念方面,西方文化强调人权、自由和平等,推动了日本社会追求平等和个人自由的转变。
然而,虽然西方文化对于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给日本社会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西方文化及其先进技术的传播,一些西方的消费文化开始渗透到日本社会,对传统日本文化构成了冲击。
外来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外来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日本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吸收外来文化、发展外来文化的历史。
日本民族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发展在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典范,它对外来文化所表现出的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借鉴和研究。
古代日本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远远落后于中国,大化革新后,日本开始了全面向中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封建经济和文化在日本开始发展起来。
明治维新后,日本又开始了全面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在日本迅速发展,使日本开始赶上英法等资本主义强国。
在二战后,日本通过民主化改革向美国学习,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至今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这是日本民族创造的伟大奇迹。
一名德国记者说,“日本这个民族不仅爱好新奇,而且还是一个意外严守古风的民族”。
通过这一学期的日本文化史的课程,我对日本由古至今的文化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这一学期的学习更加深了我对日本文化的兴趣。
通过查阅一些资料,我了解到了中国和美国一些一些国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所以,接下来,我想从日本的经济、文化、教育、基督教、茶道、佛教和日本社会中的马克思主义等几个方面来大致的谈一下外来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首先,对于日本经济方面。
目前日本已经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文化的影响的结果。
二战的发生使得日本本土开始受到美国文化的巨大冲击,美国人通过自己占领国的地位,强行在日本输入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体系,从而使日本人在思想领域获得了解放。
日本人从价值观、文化观上就已经接受了美国人的特定思维,正是这一股创新、开拓的思想模式才使得日本人开始了工业化发展之路。
他们在经济领域执行了自身独特的“日本模式”,美国文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成就了其巨大的经济财富。
使日本在现有的国土资源和人口的情况下,使日本发展成为全球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三的超级经济强国。
至于日本的文化方面,日本在融合多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以武士、神道为主的文化成为世界各国对日本的主要印象。
略论西方文明影响下日本政治文化的嬗变

明治政府时期 ,日本又掀起了新一轮学习西方文明的高潮,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 ,涉及到政治、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5 . 0 9
作者简介:梅肖娟 ( 1 9 8 3 一) ,女,安徽庐江人 ,助教 ,从事西方文化和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
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 N H U A 圆
性 外 交政 策 和二 战后 强化 “ 美 日同盟 ” 的外 交政 策 的根 本 原 因。和 平 主 义 方 面主要 论 述 二战 后 “ 和平 主 义 宪 法”
的产生和新 时期 日本的 “ 修 宪”运动 。并指 出日本正偏 离和平主 义路线,试 图成为美国军方的真正伙伴 。这些 改变的发生都 离不开西方文明的影响。 关键词 :西方文明;政治文化 ;等级制;和平主义 中图分类号 :Gl 1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 6 7 2 - 5 4 0 9 ( 2 0 1 3 ) 0 7 - 0 0 5 5 - 0 3
l 5 世纪 , 西方文明积聚起来的能量开始向外扩张。亨廷顿曾说过 “ 古代社会各文明间时断时续的有限 碰撞 ,让位于西方文化对其它文明持续的、不可抗拒的单方向的冲击。 ”到了 1 9 1 4 年 ,欧洲人和欧洲的移 民国家控制了地球上 8 4 %的土地,而这个比例还在进一步提高着 。只有俄国、日 本和泰国等少数 国家保持 了 自己的政治独立。但即使是在这些政治上保住了独立的国家中, 文化上也受到西方文明的强劲冲击 。西 方文 明成为非西方国家政治文化改变的原始推动力。同时 , 在各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西方文明又不断形成 “ 后续冲击波” 。一方面,西方文明的影响在深化,另一方面,西方社会出现的一些新发展新变化 , 也构成 了一波波新的冲击力 ,持续影响着非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
日语历史知识点总结

日语历史知识点总结日语是日本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者数量较多的语言之一。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了解日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将从日语的起源、演变和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1. 日语起源日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至5世纪的古代日本。
那时,日本群岛上生活着以狩猎和捕鱼为生的古代部落,他们使用的语言被称为“和语”。
这种语言包括了大量借词、复杂的音韵系统和特殊的语法结构。
不过,由于当时还没有文字记录,因此对于“和语”的详细情况了解并不多。
在公元5世纪,随着大量汉族移民的涌入,中国文化和汉语也开始对日本的语言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汉字的引入对日语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日本人开始用汉字来记录文字,同时也开始借用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这种融合导致了日语的逐渐发展和完善。
2. 日语演变到了奈良时代(710-794年),日本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开始蓬勃发展。
这一时期,是日语演变史上的重要阶段,它为后来日语的正式定型奠定了基础。
在这段时期,日本开始了与中国的广泛交流,大量汉字和汉语词汇被引入到了日语中,日语也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和哲学的影响。
同时,由于日本古代诗歌和宫廷文化的兴盛,日语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社会和文化发生了重大变革,特别是在鎌倉时代(1185-1333年)和室町时代(1336-1573年)。
这两个时期是日本武士阶层的兴起和繁荣时期,也是日本文化的黄金时代。
在这一时期,日语的书面语和口语开始逐渐断离,书面语开始趋近于汉语,口语则保留了更多古代和本土的特色。
到了江户时代(1603-1868年),日本政治和社会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日语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一时期,日语的书面语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和发展,同时也开始出现了现代日语的雏形。
随着西方文化和科学的影响,日语也开始吸收了大量外来词汇,使得日语的词汇系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3. 日语现状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多,日语也不断地在适应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化影响下的日本文化演变一、变幻激荡的昭和文化昭和时代历时63年。
这个时期的文化特征基本表现为社会动荡、变化莫测。
这是日本现代史上唯一一个能够代表20世纪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
在昭和文化史上,也表现在日本文化在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倒退的较量中艰难前行。
19世纪20年代初,在文化领域,一种新的社会变革思想产生,即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自从无产阶级思想文化诞生,各种无产阶级文艺团体相继出现。
1928年12月“全日本无产者艺术团体协议会”“、日本无产阶级文艺联盟”相继诞生。
1931年“全日本无产阶级文化联盟”又创刊了《无产阶级文化》杂志,一批积极进步的革命力量———无产者,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指导无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此时一批具有无产阶级进步思想的文学作家,陆续开始创作出宣传无产阶级进步思想的文学作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展开反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斗争,比较著名的有:描写无产者生活的优秀作品如小林多喜二的《蟹船工》、德永直的《没有太阳的街》;坚持揭露社会黑暗的左翼剧团上演的进步戏剧《暴风雨》《怒涛》和《永远向前》等。
历史规律证明,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帝国主义。
与无产阶级思想截然不同的是法西斯主义。
无产阶级主张民主、自由;法西斯主义主张独裁、战争。
日本的军国主义者及极右翼份子正在悄然地蓄谋战争。
昭和时代后期,日本加速了帝国主义法西斯化的进程,在无法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状况下,他们蓄谋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为了在思想上做好战争准备,日本大肆宣扬国家主义、超国家主义,发展日本世界大帝国思想,叫嚣要称霸世界。
整个政界、思想界和文化界硝烟弥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成立了“国民精神文化研究所”,目的是为了向日本国民灌输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必要性,从思想上彻底洗脑,肃清异己分子,排除一切不必要的思想,一心报效国家。
1934年军部在《国防的真实意义和增强国防的主张》中,鼓吹“战争是创造之父,文化之母”;叫嚣战争是大日本帝国发展的一切源泉,为创造大日本帝国的未来,战争是唯一出路。
一时间日本全国上下弥漫着战争的阴霾。
在1940年史无前例地大搞“建国二千六百年事业纪念”活动中,大张旗鼓地宣传“帝国梦想、日本精神”,用“皇道主义”冲刺日本人的头脑,战争的阴影日趋明朗化。
在法西斯政府的极力鼓动下,此时文化界也被战争的阴影笼罩。
思想界也蜂拥而上,鼓吹“日本精神”“日本至上”论。
文化出版领域持续推出系列讲座,宣传日本的皇道意识,企图在天神皇道精神的支撑下,重新构建新的大日本帝国。
在学术界,日本右翼哲学京都学派提出,重新理解“世界哲学“”战争哲学”,妄想从理论上为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作哲学辩护,为日本政府实施对外侵略政策,推行法西斯军国主义路线提供理论根据。
二、战后欧美对日本文化特质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为是战败国,日本退出了国际政治舞台。
战后日本社会相对平稳,为了补充战争的创伤,日本积极发展国内经济,并迅速成为经济大国。
在经济持续、迅猛发展的同时,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文化表现一片繁荣景象。
在经济方面,为了迅速发展经济,日本派出大批的技术人员和留学生到欧美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然后,通过学习、吸收和研制的方法,促动经济极大发展。
日本在这个时期经济的发展明显体现在制造业方面。
在汽车制造、通用电器、机械电器和日用电器方面都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并居世界领先地位。
日本将其制造的各种工业电器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国市场,从中获得巨大经济效益。
经济上的繁荣也给文化繁荣提供了条件。
战后日本文化表现出大众化的特征,其主要表现是:第一,普通劳动者的各类文化团体相继出现,并且表现出异常活跃的态势;第二,富有浓郁传统气息的文化形态开始复活,回归、复古思想愈加浓烈;第三,外来文化大量涌入,文化种类繁多,文化内容包罗万象;第四,本土文化也继续发展,表现出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大众文化与高级文化的融合。
本时期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是文化生活化和文化大众化。
战后普通民众思想活跃,也拥有了更大的言论自由。
普通劳动者权益的扩大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为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大众文化所产生的社会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它提升了社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文化商品化,从而导致了颓废文化的泛滥。
1989年皇太子明仁即位,带来日本历史上另一个繁荣阶段。
1947-1991的冷战,世界政治向多极化发展,世界各国都在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而努力。
新的国际环境也给日本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日本一向善于把握时机,在即时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日本看到了机遇,适时把自身的文化融入到世界文化中去。
但是无论日本文化如何发展,从古至今,日本始终保留着很多其自身的特点,有很多既不同于中国文化,又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特质。
日本善于把诸多文化方面的元素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东亚文化,这种文化特质令很多西方学者困惑,难以理解。
美国的哲学家穆尔认为,“日本文化是世界上所有传统文化中最神秘的,最离奇的。
”三、美国绥靖政策影响下的日本的文化特质战后天皇制政府与战时保持了相当水准的政治连续性,天皇制政府成为日本右翼势力存有与发展最重要的政治条件。
随着日本制定了一系列加速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如吸纳一切资本与先进技术,加快更新生产设备,设立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情报网,技术立国以及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与市场,并将过去历次战争中从各国掠夺来的大量黄金、白银用于经济建设。
战后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很大水准上是得益于这批掠夺来的金银财宝,加上美国的“扶植”与五六十年代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机遇,使日本经济得以加速发展。
不过,战后日本的军国主义阴魂不散,特别是进入80年代后,日本右翼势力频频参拜“靖国神社”,公然为侵略战争“翻案”。
到九十年代中期后,日本当局竟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侵占我国台湾地区的钓鱼岛。
进入新世纪后,日本当局又宣布韩国的独岛是“日本的”的岛屿,并将钓鱼岛与独岛作为其“领土”写入教科书,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公开表示要继续参拜“靖国神社”,日厚生劳动省政务官森冈等人更公然否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东条英机等战犯的审判结果等等。
所有这些严酷的现实再次使中国、亚洲人民警觉,共同抑制与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进入80年代,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又提出“政治大国”论调,即日本要在“经济大国”的基础上,走向与之相称的“政治大国”的目标。
为此,作为政治的有力工具,军事就成为其发展重点,如扩大“自卫队”,增大军事武器研制开支等,为其军国主义复活准备物质基础,战后保留的天皇制为其复活准备了政治条件,日本持续以各种借口向海外派兵的事实证明了其政治野心。
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日本当局的扩张主义战略正与美国的霸权主义战略结合在一起,这是日本扩张的一个重要特点。
给亚洲及世界人民带来了新的、更大的隐患,如果促成“日祸”,美国负有不可推卸的道义及其历史责任!美国政府重返亚太新战略对日本影响很大,日本充当帝国主义攫取利益的马前卒。
2012年6月,美国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意指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布置一批海军战舰,届时部署在太平洋的美国海军力量将达到其军力的60%。
从本质上讲,美国的“再平衡”战略是美国在利用亚太地区个别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来增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
“亚太再平衡”战略,被视为是美国重返亚太地区的进一步增强,以达到其控制亚太、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
即使美国宣称“不遏制中国”,但舆论仍然认为,其在亚洲太平洋部署暗藏歹意。
美国的“扩大在该区军事存有计划,是增强对该地区的占有。
”5观察家认为,“美国新的军事方针具有强烈的冷战色彩,亚太“再平衡”战略将把美国推入针对中国的挑衅性战争行为。
”6美国声称;“重返亚太战略不针对中国。
”不过事实胜于雄辩,美国这个充满矛盾的战略构想,将加剧亚太安全格局的复杂化,甚至可能直接造成地区冲突。
今天,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国与亚洲各国及世界上一切正义国家的人民,应该团结起来,为了亚洲与世界各国的和平与发展,为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共同抑制日本右翼势力,并奉劝美国放弃霸权的梦想。
第一,团结正义力量,共同抑制邪恶势力。
血的教训告诫亚洲各国绝不可麻痹自己,绝不能小觑日本的扩张态势。
中国的钓鱼岛绝不但仅台湾地区的事、也绝不但仅中国的事,而是亚洲所有遭受过日本侵略的国家的政府与人民在政治上应保持一个声音说话的事;韩国的独岛也绝不但仅韩国一国的事,而是亚洲各国必须团结应对的事。
防止岛屿事件成为战争的导火索。
现在的日本很像19世纪70年代刚开始侵略阶段时“稳步前行”的苗头。
如果亚洲各国不提升警惕,不增强合作,不相互支援,共同防范日本,那么人类将会面临极大的灾难。
只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共同抑制日本的军国主义发展态势,就一定能够遏制日本的扩张主义步伐。
日本的侵略历史证明:其人力资源的缺乏与其“扩张野心”及文化心理的不容性导致的结果是“:惨败而归”。
日本从来没有逃出这个厄运轮回。
即使近年来日本极狡猾地利用美国在亚洲施行分化肢解中国与俄罗斯的伎俩,其目的是为了寻找扩张的外部条件,以此达到持续扩大自己的“蚕食”范围;并且狡猾地利用亚洲各国及地区之间的矛盾,继续欺骗麻痹邻国,放松警惕性。
如果日本继续走侵略扩张的历史老路,恢复其“帝国”的梦想,不但会遭到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奋力抵抗,美国也不会容忍其“卷土重来”。
第二,教育和奉劝美国。
宇宙与世界应该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而不是少数国家的“家私”。
所以,建立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和平与幸福的国际社会,这不但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理想,其实现方式也不但仅是少数大国才考虑的事,而应是所有的国家共同参与的事。
世界是由各国组成的,世界的未来是由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创造的。
“武器”只能“征服”一时,而文化才能永久服人。
如果美国以歧视、以不惜牺牲其它民族或种族人民的生命为代价去“征服”别国,或利用某些国家“征服”他国,这就不能不让全世界人民怀疑美国“文明”的真实性,再“深谋远虑”的战略也会被彻底识破。
人类共同的理想社会是没有战争、没有歧视、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文明幸福,并且是将来没有国界的社会,而不是需要一个只顾自己国家利益而不顾及其他国家民族和种族利益的世界“独裁者”。
四、结语过往历史是今天的一面镜子,它时刻警醒着人们。
日本借鉴学习外来文化求发展的效果是好的,但同时不能忘记历史,走军国主义的危险道路。
日本应该借鉴道德层面的反思,学习德国反省战争,准确面对历史,而不是掩盖侵略历史,颠倒历史。
发展军国主义是极其危险的,为国际社会所不能够容忍和接受的。
今天及未来文明的发展,要求亚洲各国及全世界正义国家的人民不但要在政治上,把共同抑制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作为一项长期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任务,而且要在思想上,共同影响和教育日本牢记历史,不要执迷不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