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献综述
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_基于东中西部的区域比较

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东中西部的区域比较艳,朱文霞胡( 安徽大学,合肥230601)摘要: 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网络性特征,使得它在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临近区域的经济发展。
本文利用我国2001 - 2012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并在模型中加入代表不同经济含义的空间权重矩阵,考察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这种空间溢出效应。
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交通基础设施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通过经济联系发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简单相邻关系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相对于东部和西部,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最显著;从不同的交通方式看,铁路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大于公路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区域经济发展一、文献综述自从A s chaue r析溢出效应。
理论上来说,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极强的空间网络特征,它连接的区域往往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所以一个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往往能够降低与周围区域之间的运输成本和交易费用,对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正的空间溢出效应。
D m ur ge r( 2001 ) 的研究得出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对于中国内陆地区接受沿海地区的辐射有很重要的作用[4]。
Cohe n and Paul ( 2004)指出某一地区基础设施的发展对相邻地区的增长产生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与相邻地区之间的运输成本和交易费用[9]。
也有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Boa r ne t( 1998) 利用1968 -1988 年美国加州所有县的数据,研究得出了了基础设施对于经济活动只有分配作用,不会增加净产出,交通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地区会将相邻地区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吸入本地区,对于相邻地区经济发展产生负的外部性作用[10]。
国内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研究还不是很多,刘勇( 2010 )的结果表明,我国的公路、水路( 1989)年利用美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得出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后,这方面研究层出不穷[1]。
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

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而基础设施投资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也日益显现,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
本文将探讨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
首先,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区域间的联系和交流。
例如,修建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不仅可以缩短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还能够降低运输成本,促进商品和服务的流通。
这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许多机会,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才和企业前来发展。
同时,更加便捷的交通网络也会导致人员和资源的更加均衡分布,进一步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其次,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提升区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方面,优质的基础设施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经营环境,提高其效率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良好的基础设施也能够提升区域的形象和声誉,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
例如,在国内外投资者选择投资的时候,会优先考虑有完善基础设施的地区,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投资会更有保障,而且也能够更好地与其他企业和供应链接轨。
因此,基础设施投资不仅是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更是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基础设施投资还会带来就业机会和人口流动。
当一个地区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时,会吸引大量的人力资源进入该地区,尤其是在施工期间。
这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还能够带动附近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良好的基础设施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口前来定居,推动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密度。
这将进一步推动区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然而,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过度集中基础设施投资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
一些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而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则可能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这会导致区域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不利于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30个省(市)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一、引言交通基础设施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先行要素,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交通对扩展市场的重要作用,其后罗丹的“大推进理论”、罗斯托的“起飞”理论都将交通基础设施视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交通基础设施是地区之间经济要素流动的前提条件,可以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同时交通基础设施也被当作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可以提高全社会的产出。
我国也十分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我国2008年投资4万亿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投资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力投资交通基础设施;2018年我国交通部发布《交通运输服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这都表现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极大提高,其中铁路里程在1978年为5.17万公里,2017年为12.7万公里,增我国30个省(市)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易其国马灿丁锐【摘要】以地理学第一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与人口流动理论,利用30个省(市)空间关联、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数据,构建三种权重矩阵,对比分析公路铁路在不同矩阵下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对比分析东中西部地区。
结果发现,铁路的溢出效应在不同矩阵下都大于公路,在三大地区比较时发现东部公路的溢出效应最强,而中部铁路的溢出效应最强。
本研究拓展了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溢出效应研究方法,对我国区域交通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区域经济;空间溢出效应;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林木生物质热转化技术评估与潜在环境影响研究”(黔教合KY 字(2015)365);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低碳经济背景下贵州农业生物质能发展研究”(2016ZC041)。
【作者简介】易其国,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生态经济;马灿,贵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丁锐(通讯作者),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交通网络、城乡规划。
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机理研究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机理,以期为交通 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
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大部分研 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 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首先,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降低运输成本, 提高区域可达性和交通便利性,进而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其次,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参考内容
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机理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的理论分 析与实证检验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交通基础设施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交 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 区域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机理, 并以中国制造业为例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二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投资和消费,提高地区经济发 展水平;三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优化资源 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可能存 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地理距离的衰减效应、要素配置的市场失灵等。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宏观数据和微观 调查数据,对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机理进行深入探讨。首先, 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和建设状况进行概述;其次,运 用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其空间溢出效应; 最后,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如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等,进一步探 讨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促进区域各个行业的发展,提高产出和就业水平。
而这种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直接的交通行业,还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行业、其他经济体进行传导,从而产生更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物流成本,还能促进工商业活动的繁荣。
高速公路的建设可以缩短城市间的时间距离,提高物流效率,促进商品和服务的交流。
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动,提高区域竞争力,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这些直接的影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而直接的。
3. 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除了直接的影响,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产生间接的影响。
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促进区域间的联系和互动,进一步加强各个地区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铁路和高速公路的联通可以促进劳动力、商品和资本的流动,进而促进地区间的分工和合作。
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可以改善地区的空间组织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通过交通网络的完善,资源可以更加均衡地被利用,避免资源过度集中或浪费,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的变化还可能对区域内不同行业的相互关系产生影响。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可能会提高农村地区的连通性,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增长。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是非常显著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设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可以实现城市间和城乡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区域经济增长及空间溢出作用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区域经济增长及空间溢出作用一、引言1978-2008年的3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超过9%,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的速度,被世界称为“中国奇迹”。
对“中国奇迹”有很多解释,与未能实现经济起飞的发展中国家相比,超前发展的基础设施是中国实现奇迹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尤其从1998年以后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对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在内的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有效地扩大了国内需求,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我国出台了“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那么,交通基础设施到底对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什么影响?这显然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早期,对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后,越来越注重从定量方面来研究。
定量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研究区域内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生产效应,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将交通基础设作为一种单独的资本形式,估计其产出弹性(Aschauer,1989;Munnell,1990;Garcia-Mila,Meguire Porter,1992;张学良,2007);另一种方法是将交通基础设施与全要素生产率相联系,考察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Romer,1986;刘秉镰等,2010)。
二是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一些学者在传统生产函数中加入邻近区域的基础设施,结果发现有可能存在正溢出效应(Yilmaz,2002),也有可能存在负溢出效应(Boarnet,1998)。
综观国内已有文献,在研究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时,较少将空间溢出效应纳入到模型中进行分析,本文试图将空间溢出效应纳入到模型中进行分析。
同时,交通基础设施是非生产性设施,是为直接生产创造条件,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因此,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时间滞后效应,本文将交通基础设施的时间滞后效应也纳入进来分析。
“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多维要素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多维要素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基于多维要素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深入分析。
新丝绸之路作为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重要经济走廊,其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维要素的角度出发,研究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路径。
本文将对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包括交通网络布局、关键节点建设以及物流效率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分析,本文将揭示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运用多维要素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量化分析。
该模型将综合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经济要素的空间流动以及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以揭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本文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通过优化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和提升物流效率,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均衡发展。
本文还将探讨如何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二、文献综述随着“新丝绸之路”倡议的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作为连接亚欧大陆的关键纽带,在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和区域一体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众多学者针对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丰富的文献积累。
在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也会带来就业机会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等()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指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呈现出区域差异。
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文献综述

64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文献综述霍旭领( 青海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海 西宁 810000 )【摘 要】文章主要总结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关文献综述,发现尽管也有一些研究结果并不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研究结论还是倾向于认同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作用。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TFP;交通基础设施;溢出效应一、国外研究综述亚当・斯密(Adam Smith)[1]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一国商业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拥有良好的交通设施,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不仅能够使运输成本得到有效降低,还能扩张市场。
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 )[2]认为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能够加快产品的生产进程、缩短产品的销售距离,扩大供求市场。
萨伊(Jean Baptiste Say)认为财政资金应用于修建铁路、桥梁、运河等公共工程。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 y )[3]认为交通运输工具的升级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量,同时还节省了多余的劳动力。
1940年代,罗森斯坦・罗丹(Paul Rosenstein-Rod a n)[4]提出著名的“平衡增长”战略,他认为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决定性作用的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贡献是长期、间接辅助性的。
1958年艾伯特・赫希曼(Albert Otto Hirsch m an)[5]在著作《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了非平衡增长战略,由于如基础设施这样的社会间接资本不能直接刺激投资,因此应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优先发展有利于直接生产的部门。
姆里纳尔・乔德赫里提出交替优先增长战略,指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应优先发展如基础设施等具有规模经济的非生产性社会分摊资本,在此基础之上,储蓄将以极快的速度形成产出增长率较高的生产性资本。
随后,如基础设施等非生产性资本的负担能力将逐步消耗殆尽,需要再次形成社会分摊资本,如此不断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献综述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极其关键的,有了发达的交通,人员往来,货物以及信息的传递就更加快速和方便了,这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效益分析、交通经济带理论以及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
多忽略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
那么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多少,是正的还是负的?溢出效益是怎样计算的?
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了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希望对它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以便今后的资料查询和深入研究。
主题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溢出效应的定义及其内容
空间溢出研究是一个有关区域联系的话题。
现实的情况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把世界每个区域都卷入其中,区域间的互动关系倍受重视。
因为区域的竞争与合作对一个区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每个区域都在根据自己与其他区域的关系来调整区域政策,从而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区域利益。
区域溢出是区域利益不能完全内部化的结果,它给外区域所带来的影响,最终也会影响到区域自身的发展。
赫尔希曼(Hirschman A.O,1958)认为空间进入经济关系的俩个渠道:一是运输成本,另一个就是对邻近区域的影响。
无论是运输成本还是对邻近区域的影响都与距离有关。
溢出具有扩散的特性,距离在溢出扩散中的作用也得到了有关研究的证明(Keller,2000,Maurseth2001)。
在传统贸易理论中,随距离产生的运输成本影响商品价格,空间距离的存在将世界置于一种地理主导和技术决定比较优势的转换边缘。
当交易成本大于贸易带来的利益时,贸易将不会发生。
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具有网络属性,它们将各个区域的经济活动连成一个整体,从而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不仅仅是在区域内部使要素流动,加速分工合作的发展以及促进集聚现象的产生;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还会促进区域间要素的流动,从而对其他区域的经济增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可以借鉴GDP溢出的概念,将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的概念界定为:由于本国或本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变动而引起的外国或其他地区经济变量变动的程度。
穆内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具有网络属性,它们将各个区域的经济活动连成一个整体,通过扩散效应,使经济增长较快区域带动增长较慢区域的经济发展,从而表现为正溢出作用;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又会产生负的溢出作用,通过聚集效应,使生产要素更方便地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可能会以其他区域的经济衰退为代价。
赫兹以肯•道格拉斯,凯利建和罗宾逊和马龙
等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构建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将其他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纳入模型中,得出了外地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有负溢出效应的结论,同时本地交通基础设施的产出弹性也介于时间序列数据与传统面板数据得出的弹性值之间。
科恩和波尔基于1982-1996年美国各州制造业数据,通过对成本函数模型改进,即模型增加空间溢出指数并在随机结构中允许空间自相关,发现美国州内交通基础设施不仅扩大制造业降低成本评估的范围还提高了其生产效应;此外,周内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可以间接降低洲际间成本。
总结
国内外经济学家关于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研究成果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传统上对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采用(CBA)方法,这种方法有许多缺陷。
它仅考虑跟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紧密联系的区域所受到的溢出效应,而不考虑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不是紧密相连的区域,这就会造成低估溢出效应。
鉴于以上不足,本研究决定在方法上,除采用经典的数理统计方法外,还引进空间计量分析方法,以及可进入方法来测量空间溢出效应。
参考文献
1.Hirschman A.O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Yale studies in economics.Yale University Press,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