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案例分析报告
乡村振兴产城融合六大模式案例

乡村振兴产城融合六大模式案例乡村振兴是中国当前的重要战略,产城融合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之一、产城融合的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模式和策略,下面将介绍六种乡村振兴产城融合的模式案例。
一、景区型乡村振兴模式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例如,贵州省的黄果树瀑布景区就是一个典型的景区型乡村振兴模式案例。
通过开发景区,吸引游客来乡村旅游,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二、农业创新模式乡村振兴要依靠农业发展,通过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和加工技术,提高农业产能和附加值。
例如,江苏省昆山市的大闸蟹种植基地,将传统的大闸蟹养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了大规模养殖和高效盈利。
三、特色产业模式乡村振兴要发展特色产业,将农民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例如,广东省阳江市的金钗鸡养殖基地,通过引进金钗鸡养殖技术和品牌经营,帮助当地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四、创意乡村模式乡村振兴需要激发农民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例如,福建省龙岩市的“石头画乡村文化产业园”,通过石头雕塑和画廊等创意产品,打造了一个集观光、休闲、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创意园区。
五、乡村特色小镇模式乡村振兴可以通过打造乡村特色小镇,提升整体乡村发展水平。
例如,浙江省绍兴市的东方茶都小镇,通过发展农业旅游、农产品加工和特色产业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城乡一体化模式乡村振兴要促进城乡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例如,江苏省苏州市的常熟市,通过建设农民工新村、农村互助救助体系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措施,使农民工在城市安居乐业,同时保持对农村的情感依恋。
以上六个模式案例展示了乡村振兴产城融合的不同路径和方法,每个地方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模式。
乡村振兴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产城研究报告

产城研究报告1. 引言产城融合是指城市规划中将产业发展与城市布局相结合的一种发展模式。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产城融合被认为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本文将分析产城融合的定义、特点以及产城融合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 产城融合的定义和特点产城融合是将产业和城市规划相融合的一种发展模式。
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只注重城市布局和规划,而忽视了产业发展的需求。
而产城融合强调将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相结合,通过协调产业布局和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居民生活质量。
产城融合的特点包括:•多元化产业结构:产城融合的核心是发展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通过吸引不同类型产业的发展,可以避免城市产业过度依赖某一行业,提高城市的经济稳定性。
•高效的资源配置:产城融合可以实现资源的高度配置和利用。
将产业布局和城市布局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环境保护:产城融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3. 产城融合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产城融合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经济发展产城融合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通过吸引不同类型产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城市的产业带动能力,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同时,产城融合也可以促进创新和科技进步,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3.2 城市空间结构产城融合可以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
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划分为产业区和居住区,而产城融合可以将产业和城市布局相结合,实现产业和居住的混合发展。
这种混合发展可以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3.3 居民生活质量产城融合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提供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产城融合也可以提供更多的文化和娱乐设施,丰富居民的生活内容。
3.4 环境保护产城融合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产城融合和城市更新案例研究

新加坡·裕廊工业区 ——产城融合的典范
创建时间: 从1961年10月开始兴建,目前已发展成为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工业产 值占全国的2/3。 地理位置和面积: 位于新加坡西南部滨海地带,距离市区10公里,面积约70平方公里。 入驻产业: 区内约有7000家本土及跨国公司进驻,从初期的出口加工制造等逐步向通讯技术、 生命科学等众多高新技术产业演化,推动新加坡进入新兴工业国家。
改造后不仅高楼林立,城市环境得到改善和美化,还 成为东京中心的热门旅游区和商业办公区。建设城市 综合体,使城市资源日夜都得以充分利用
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集办公、住宅、商业设施、文化设施、宾馆、豪华影 院和广播中心为一体
案例借鉴
日本·六本木新城再开发
改造理念
交通体系
空间构成
运营措施
艺术氛围
案例借鉴
日本·六本木新城再开发
本开始涌入,选此为生产基地
区域基础建设
1、区域初步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及行业工人,产 (启动期:10年) 生临时低层次居住性需求
时间
案例借鉴
新加坡·裕廊工业区
成功要素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功能分明、结构有致的五大分区是裕廊工业区的一大特点,也是其发 展的见证。
2、产业集聚发展,完善产业链条
通过集中投资,形成“化工簇群”,即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的发展
重点研发领域: 生命工学、信息通信、新材料、精细化学、能源、机械航空等国 家战略产业技术、大型符合技术和基础科技。 建设重点: 大德科技园区重视基础研究等创新研发活动,其主导产业处于价 值链的上游,企业以创新和研发活动为主,作为大德特区的研发 核心区,大德科技园区是韩国最大的产学研基地和产业圈。
4
案例借鉴
重庆市白沙镇产城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个案

( 一) 产城 融合 , 交通先 行 , 渝 泸高速公 路 全 线贯
通。 渝 泸高 速 的通车 提高 了 白沙重 点 中心镇 、 白沙 工
业 园 区 的交 通通 达 性 , 构 建 了 白沙高 密 度 、 大容 量 、
多形 态 、 无缝 化 的交 通体 系 , 使 白沙 的聚集 辐射 作用
重庆 市 白沙镇 产城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
新 型工 业化和 新型城镇 化互动发展 的个 案
口 李 雪 苏承 益
回顾 我 国城 市 化 、 工 业 化推 进 的3 O 多年 , 产业 和 城 市 的协 调发展 面临着 诸 多 问题 和 挑 战 ,特 别是 忽
移 民新 区 , 给新城 和工 业 园区 的无 缝对 接 , 为做 到产 城 融合 ,提 升城 镇规 划建设 品质 提供 了一个 绝佳 的
街 道企 业纷纷 停 产 、 倒闭。 白沙工业 园作 为江 津 的新 生 经济 增长极 至今 未投 产 。 其次 , 农 业 产业化 发展 水 平不高, 总体 上还 是 粗放 型 , 附加 值较 低 , 农 业 龙 头 企业 带 动效应 小 , 农 民收入 不高 , 柑 橘产 业处 于萎 缩 状态。 其三 , 第三 产业 辐射带 动力 不强 , 缺乏 知名 、 大 型 商贸 物流企 业 和专业 流通 市场 ,农村 剩余 劳动 力 流 动性 差 , 农 村二 三产业 与城 镇发 展相 分离 。
代、 新形势 、 新 要求 下 , 白沙城 镇 建 设机 遇 与 挑 战并 存 。在 重庆 市江 津 建设 “ 双百” 现 代化 大城 市 的过 程
中, 白沙 镇 作 为承 接 江津 , 辐射 周 边 的重 点 中 心镇 ,
上 世纪八 九 十年代 , 白沙 的工 业发 展如 机械 加工 、 纺
产城融合模式及规划对策研究——以北流市工业园区为例

城 镇 规 划
乐 至西垠 的公路 联通 ,对 外交通 十分便 捷 。在 园区 道路 系统 规划 时 ,内部利用 工业 大道 串联 各组 团 ,
打通 整个 园 区东 西 向的联系 ,并在 工业 大道南 北两
内局部 区域 、 地块 的交通 ,以服务功能为主 。 ( 4 ) 公交线路 按照 “ 分 层布设 、逐 步成 网” 的总体思路 ,规 划将 工业 园区 的城 市公 交线划分 为快 速线路 、骨干
格局 ,引进先进 理念 ,围绕生 态工业 园 区的定位 ,
理论 ‘ 科技 / I I I T H E O R I E S &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 / 编辑一 刘琚
设计一 姜瑶
突 出对 山水 生态环 境基底 的保护与 利用 。 同时 ,还 要 结合北流 市 “ 创 建 国家园林城市 ” 目标要 求 ,注
给 园区 内部 众多 的次干路 ,突 出其高 效 、便 捷 的中
转和 集散特点 。 园 区 内最 重 要 的 主 干路 为 工 业 大 道 , 由东 至 西 串联 了 民安 、十字铺 、民乐 、鑫 山和 田心五 大组
包 括超 市 、小 型商业 、小 型文化活 动设施 、小 型卫
生站等 ,主要 为该工 业集 中区 的居 住人 口和产 业人 口服 务 ,形成 邻里 配套服务 节点。
线路 、集 散线 路三个 层级 ,并 利用长 途客运 站 、公
பைடு நூலகம்
侧各 设一 条主干 道 ,形成 三条东西 向平行 的干 道 ;
整 治 容 县至 北 流 的 公 路 ,形 成 与 玉 容 一级 公 路 并 驾齐 驱之 势 。园区外 部则打 通新圩 至 山围 的6 0 m大
产业融合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全文5篇)

产业融合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全文5篇)第一篇:产业融合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关于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调研报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连续正式出现在2015及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是党的“三农”工作理念和思路的又一重大创新,具有深厚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基于当前无序的生产发展和滞后的产业链建设之间的矛盾,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管理、技术、资本、人才等现代要素更多更紧密地融入农业,提升农业发展及资源利用水平;有利于扩大农村产业规模和就业容量,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有利于聚集农村人气和改善农村人员结构,促进农村社会繁荣稳定。
从国际看,产业融合已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产业经济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革新,建立在科技发展并不断融合基础之上的新型产业革命已风起云涌,正在带动社会经济系统日益广泛、剧烈而深刻的变化。
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不同行业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产业边界为了适应增长而日渐模糊或消失。
从国内看,在新常态新要求下,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进行深度优化调整,产业发展与国际接轨、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发展的步伐空前加快。
顺应形势、应对挑战,迫切需要推进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通过借势发展增强竞争力。
一、农业产业融合几种基本业态(一)农户主导型农户主导型是指在产业链建设中,依托当地农户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并逐步由农业生产向农产品加工、营销以及乡村旅游等方面拓展,最终形成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
农户主导型主要包括农产品地产地销模式、农家乐模式、家庭手工艺品产销模式等。
典型的农户主导型,主要是依托当地农户开发当地资源,既延伸了产业链条,又开发了农业的多功能,让产业的增值收益完全留在了农村、留给了农民,是产业融合的一种典型案例。
当然,这种模式也有其不足,主要表现为其受农村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的限制,且完全依靠农民的积累会比较有限且速度较慢,发展这种模式往往会受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制约。
产城融合研究报告

产城融合研究报告
产城融合是指将城市发展和产业结合起来,通过产业发展来推动城市的发展和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城融合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
首先,产城融合能够推动经济发展。
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主要依靠房地产和商业服务业,而产城融合将产业与城市有机结合,将高科技、创新产业引入城市,提升城市的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通过产城融合,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流入城市,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创新驱动。
其次,产城融合有助于改善城市空间布局。
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存在着城市与产业分隔的问题,导致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通过产城融合,可以将产业布局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再次,产城融合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居住品质。
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以商业和办公为导向,忽视了人们对于良好居住环境的需求。
而产城融合将产业与居住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便利的生活配套设施,提高城市居住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产城融合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和社会发展。
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往往忽视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发展。
而通过产城融合,可以将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相结合,促进文化创新和城市形象的塑造。
同时,产城融合也可以促进社会间的互动和
交流,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和和谐程度。
综上所述,产城融合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居住品质和促进文化社会发展。
对于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来说,应加大对产城融合的研究和推进力度,促进产城融合的深入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国家级开发区产城融合对策研究——以吉安高新区凤凰片区为例

推动了城市空间的扩张和技术革新。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开发区内日益显现出功能布局一元化、建设水平良莠不齐、产城分隔严重等诸多不足,配套设施的缺乏导致开发区对高质量企业和高质量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制约了开发区的转型升级[1]。
2014年我国出台《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指出要“产城融合”建设开发区等要求。
产城融合过程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时期,为了解决产城之间的矛盾、促进产城互相发展,从而实施的一系列举措[2]。
产城融合是多方面的,通过对区域内功能结构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有机整合,实现区域产、城、人在时空维度上的高质量统一发展[3]。
我国学者从多视角对产城融合内涵进行不同的解释,其内涵包括人本主义导向、生产和生活的功能融合,以及居住和就业的结构融合[4],并提出相应的产城融合的规划对策和建议[5]。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高新技术和优质创造环境的集中区域,其本身就是高质量发展的代表之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依赖完整的产业链和高度城镇化的产业园作为载体[6]。
因此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整体的规划发展,要不断提升相关产业配套设施的建设,营造优质的园区环境,以此吸引企业和留住人才,实现高质量发展。
1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状解读1.1用地现状特征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东南部,距吉安市城区15 km,该高新区2015年获批为国家级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大健康食品、新能摘要 新型城镇化概念提出以来,为了避免开发区与城市脱节,“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的产城融合发展道路成为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文章以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凤凰片区为例,分析其产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凤凰片区实施“产城融合”提出五大发展策略:规划引领产城融合,优化总体布局,打造立体化配置模式,促进公共服务业发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以此为开发区面临的转型升级需求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产城融合;规划策略;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13.25Abstract Since the concept of new urbanization wa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avoid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development zones and cities, the industry-cit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path of “leading the city with industry and promoting production with city”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development zones. Taking Fenghuang District of Ji’an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industry-city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fiv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dustry-city integration” strategy in this area: planning leading the industry-city integration, optimizing the overall layout, creating three-dimensional configuration mod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services, and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capacity of enterprises. This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needs of development zones.Key words industry-city integration; planning strategies;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development zone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开发区大规模建设时期,国家级开发区逐渐成为地区经济的增长极,极大地作者简介:刘家玉(1997-),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美国尔湾市——“第二硅谷”
• 尔湾简介:
• 尔湾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西南部,占地8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1万人,属于橘郡管 辖范围,是美国最大的规划城市社区之一。1971年12月正式成立尔湾市,从建 市到目前虽仅40年,但它已经成为加州重要的经济城市,洛杉矶大都市区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过去40年里,尔湾市一直保持着美国最安全、规划完善、适 于开展商业活动的最佳社区的口碑。近10年里,美国尔湾市一直是在美国最 宜居的“热门城市”排行榜中名列前10,且多次位列榜首,吸引了大量的居民 和商业机构,成为开发区向城市转变的典型案例。本文将重点研究尔湾市从 最初的开发区成长为如今最具吸引力的中型城市的阶段过程与成功经验,对 我国开发区的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尔湾南面濒临太平洋,拥有著名的拉 古那海滨(Laguna)、长滩海滨(LongBeach),阳光充沛(以“加州的阳光”闻 名世界),气候温和。
• 5.极具吸引力的城市建设阶段(2001年至今)
尔湾市情况分析: 尔湾的人口受教育程度都很 高,97%的人受过高中教育,超 过64%的人受过高等教育,所 以整个城市犯罪率很低。(见 表9-1)
以人为本的城市环境、优异的 人力资源,吸引了高科技行业落 户尔湾,与硅谷不 同,尔湾的 高科技产业涵盖了生物医学、 制药、无线通信、电脑、软件 等多个领域,形成许多技术产业 集群,如医疗设备制造商、生物 医疗公司、电脑软件和硬件生 产商、汽车设计公司等(见表 9-2)
功能分区:
科技园:约占41%,约1.72平方公里 工业园:约占14%,约0.59平方公里 大学校园:约占6%,约0.25平方公里 多媒体技术及设施:约占8%,约0.34平方公里 商业与商务:约占8%,约0.34平方公里 住宅:约占10%,约占0.42平方公里 景观住宅:约占13%,约0.54平方公里
道路系统分析: 1.道路开发以满足当地及区域机动车交通系统需求的完整统一为目的 2.道路设计注重隔绝交通噪音 3.道路设置要求室内主干线(高速路、交通运输走廊、快速路)不应穿越居民区
景观系统分析: 1.景观系统的组成——五种级别类型的公园设施成为尔湾的 呼吸系统。 区域开敞空间 区域公园 社区公园 公共的邻里公园 私人邻里公园 2.景观系统的适应性调整 1).提供各种不同尺寸和类型的公共的、私人的公园设施, 为大范围的再娱乐机会和公园设施做准备 2).再开发的公园用地和消费及各项指标满足城市规划的要 求 3).当地公园和娱乐设施满足安全性和易通达性要求 4).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维护和重建尔湾公园系统的平衡发 展,与社区需求及支付能力相匹配 5).适度增加老年人活动场所
借鉴意义
1.国际知名的成功产城融合案 例 2.德国人一贯严谨的布局风格 3.如左图红线位置,该线既是 阿德勒斯霍夫园区的主要交通 轴,也是其绿化轴与发展轴, 本项目可借鉴这种“三轴合一” 思路
案例3.新加坡纬壹科技城
项目概况:
纬壹科技城是新加坡投资150亿 发展,占地近200公顷的科技城。 “纬壹”意为北纬一度(新加坡 的位置),由裕廊集团承建,以 提供生物医药科学,信息通信技 术和媒体产业等的研发以及高科 技活动场所。项目除了建设成为 一个“科学中心”外,也将建立 一个社交融合区,这样纬壹科技 城不仅是一个工作的好地方,同 时也是一个聚会休闲的好去处。
图例自左至右依次为:景观住宅、商务中心、大学校园、住宅、 科技园、多媒体技术及设施、工业园、商业中心
交通分析:
阿德勒斯霍夫科技园 距离柏林市中心约 20KM 在城市快速路的出口
左右两图为阿德勒斯霍 夫科技园的建筑风格
住宅与工业的关系: 阿德勒斯霍夫科技园有 两块主要的住宅用地。 1.保留住宅的密度和混 合使用在大学校园和高 科技园区的城市个性, 高达700城市排屋,城市 豪宅,点块,多层公寓 楼单元。 2.一侧面临近工业地块, 一侧面向大面积绿化, 360单户住宅单位
• 尔湾市成功的经验
• 1).政府的支持与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保持了城市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原则 • 2).规划保障城市发展与环境、居住舒适度等各个方面保持良好的平衡关系 • 3).以高科技为主导、实施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战略,并提供足够竞争力的就
业机会 • 4).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吸引大量企业与居住人口入驻 • (1)大力提升治安水平
• (2)齐备的商业与教育等公共配套 • (3)政府对低收入首次置业者、残疾人和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扶持政策 • (4)便捷的交通支撑尔湾的健康发展
案例2.德国阿德勒斯霍夫科技园
• 项目位置:德国柏林 • 项目面积:4业园 • 大学校园 • 多媒体技术及设施 • 商业和商务 • 住宅 • 景观公寓
借鉴意义: 1.由于纬壹科技城面积较小,可 用来做本项目核心区域的参考案 例 2.新加坡国土面积小,对土地的 利用几乎达到了完美,我们可借 鉴该项目对于土地利用的方法
功能构成:
一期研发类用地71.4公顷,居住用地60.9公顷 Biopolis提供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研究机构(18.80公顷)
Fusionopolis支持信息技术(ICT),媒体,物理科学与 工程的发展。(33.60公顷)
VistaXchange公司被指定为的商业中心,住宅和一个北 部娱乐中心。(26.60公顷)
• 尔湾城市发展历程:
借鉴意义:
• 1.公司经营阶段(1860~1959年)
1.借鉴其功能分区模式
• 2.“大学社区”时期(1960~1970年)
2.借鉴其经典的“产、城、学”
• 3.尔湾市成立与大社区规划阶段(1970~1977年) 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 4.城市边缘区阶段(1977~2000年)
尔湾市功能分区:
(1)自然保护区和开放空间,共 占18.29%,约32.49平方公里 (2)居民区,共占62.02%,约 111.91平方公里 (3)商业区,占9.35%,约 16.25平方公里 (4)商务综合区,占5.79%,约 10.83平方公里 (5)教育、科研机构,占4.55%, 约9.03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