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案例分析共20页
城市综合体案例分析

城市综合体案例分析城市综合体是一个集住宅、商业、办公、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项目。
它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提供了便利的商业、文化、休闲等服务,并将多功能建筑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以下是北京的一个城市综合体项目的案例分析:案例名称:北京西单城市综合体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区建设时间:2024年-2024年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设计理念:将传统商业与现代城市功能相结合,形成一个以商业配套为主体,集办公、文化、娱乐、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功能分布:1.商业配套: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多种类型的商业门店,如百货、超市、餐饮、购物中心等,以满足人们在生活、消费方面的需求。
2.办公空间: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提供了一流的办公设施和配套服务,为企业提供高效便利的办公环境,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入驻。
3.文化娱乐:包括艺术展览馆、影院、剧院等文化设施,以及儿童游乐区、健身中心等娱乐设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娱乐体验。
4.住宅区: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提供多种户型的高档住宅,满足人们对于品质居住的需求。
总体特点和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项目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周边人口密集,为商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功能齐全:项目涵盖了商业、办公、文化、娱乐、住宅等多种功能,满足了人们对于多样化生活需求的要求。
3.建筑设计独特:项目采用了现代化设计理念,建筑外观美观大气,内部空间布局合理,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艺术与时尚的氛围。
4.配套设施齐全:项目内配备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如停车场、消防设施、公共广场等,为用户提供便利。
5.经济效益显著:项目于2024年正式开业后迅速获得了商业成功,并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为城市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总结:通过北京西单城市综合体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城市综合体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生活与消费环境,也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浙江产城发展模式经验分析案例

国、博信智联、科进英华、盘云交通等企业,数字医疗、智慧家居、 无人交通等未来生活场景已经在小镇落地实践。
未来已来,现状已有多个落地实践的智慧化生活场景
22
浙江产城发展经验
浙江未来社区——高品质的新型城市复合功能单元
未来社区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工程和产业创新工程,列入 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这标志着浙江未来社区创建 工作全面启动,并将在浙江掀起城市发展的新高潮,未来社区建 设在改善大民生的同时,更能驱动大投资、带动大产业、促进大 转型。目前,浙江省首批24个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建议名单 已经出炉,24个未来社区涉及直接受益居民约122600人,计划 引进各类人才约62700人,让社区居民生活有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
创新平台 服务平台
• 技术研发 • 企业孵化
• 公共服务
之江实验室(网络信息、人工智能)、阿里巴巴达摩院 (机器智能、智联网)、浙大超重力国家实验室……
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平台、企业服务大数据平台、投贷联 盟……
集聚科技创新企业,打造中国硅谷
开启改革创新新蓝海,通过一系列政策优惠,依托完善产业培育生态体系, 整合集聚一批科技研发企业、专家智库机构集聚,定期举办举办全球人工智能高 峰论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企业及地区知名度,打造中国硅谷。
围绕社区全生活链,形成三化九场景:
三化——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未来社区以人本
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 共享为内涵特征,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构筑以未来 邻里、教育、健康、创业、交通、低碳、建筑、服务和治理等九 大场景创新为引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新型城市复合功能单元。
借鉴点: “产、城、人、文”四位一体 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 求“特而强” 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 求“聚而合” 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 求“精而美” 制度供给不能心区
产城融合模式及规划对策研究——以北流市工业园区为例

城 镇 规 划
乐 至西垠 的公路 联通 ,对 外交通 十分便 捷 。在 园区 道路 系统 规划 时 ,内部利用 工业 大道 串联 各组 团 ,
打通 整个 园 区东 西 向的联系 ,并在 工业 大道南 北两
内局部 区域 、 地块 的交通 ,以服务功能为主 。 ( 4 ) 公交线路 按照 “ 分 层布设 、逐 步成 网” 的总体思路 ,规 划将 工业 园区 的城 市公 交线划分 为快 速线路 、骨干
格局 ,引进先进 理念 ,围绕生 态工业 园 区的定位 ,
理论 ‘ 科技 / I I I T H E O R I E S &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 / 编辑一 刘琚
设计一 姜瑶
突 出对 山水 生态环 境基底 的保护与 利用 。 同时 ,还 要 结合北流 市 “ 创 建 国家园林城市 ” 目标要 求 ,注
给 园区 内部 众多 的次干路 ,突 出其高 效 、便 捷 的中
转和 集散特点 。 园 区 内最 重 要 的 主 干路 为 工 业 大 道 , 由东 至 西 串联 了 民安 、十字铺 、民乐 、鑫 山和 田心五 大组
包 括超 市 、小 型商业 、小 型文化活 动设施 、小 型卫
生站等 ,主要 为该工 业集 中区 的居 住人 口和产 业人 口服 务 ,形成 邻里 配套服务 节点。
线路 、集 散线 路三个 层级 ,并 利用长 途客运 站 、公
பைடு நூலகம்
侧各 设一 条主干 道 ,形成 三条东西 向平行 的干 道 ;
整 治 容 县至 北 流 的 公 路 ,形 成 与 玉 容 一级 公 路 并 驾齐 驱之 势 。园区外 部则打 通新圩 至 山围 的6 0 m大
产城融合案例

产城融合案例(⼀)产城融合1.产城融合的内涵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种发展思路。
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城市没有产业⽀撑,即便再漂亮,也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端,也没有活⼒。
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快⼀慢,脱节分离,且产城融合是⼀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并不是⼀蹴⽽就。
因此,“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以产业为保障,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以达到产业、城市、⼈之间的健康、可持续、有活⼒的发展模式。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城市和产业共⽣、共利。
具体意义体现在:1、有利于实现城市⼟地集约化,扩⼤产业空间加速产业聚集;2、有利于增加就业⼈⼝,规避盲⽬城市化带来的空城现象;3、有利于构建城市产业⽣态体系,增强产业⾃我更新能⼒;4、有利于城镇化有序推进,促进城市⼀体化建设。
2.产城融合的⽅式有产城融合发展需求的区域可归纳为两⼤类:(1)有产⽆“城”有很好的产业基础,例如较为成熟的产业园、开发区等原以⽣产为主导的区域,这类区域受制于⼟地成本和交通需求,⼀般处于交通较为便利的城市边缘。
因前期多以通过链家的⼟地和劳动成本吸引企业⼊驻,⼟地利⽤⽅式粗放,规划缺少教育、医疗、商业、⽂化等配套设施,功能相对单⼀。
但由于多年的发展也具备⼀定的⼈⼝基数。
在⼈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居住⽣活品质的情况下,单⼀的居住功能已⽆法满⾜⼈们的需求,导致职住严重失衡,潮汐交通压⼒⼤,交通拥堵也在⽆形中增加了通勤的时间距离,并将导致更多的环境污染。
这类区域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在产业、居住功能的基础上,完善教育、医疗、商业、⽂化等配套设施;难点在于⼈⼝基数有限,规模效益难以实现,使得配套设施的健康运⾏⾯临挑战。
图:潮汐交通(2)有城⽆“产”城市在过去依托某种⼤型产业已发展成熟,但过去的产业(例如炼钢⼚、纺织⼚、废弃铁路站场等)模式已被产业链淘汰或者⾯临严峻的环境保护问题,需要进⾏产业升级转型,原有的职住平衡被打破,需要在城市中植⼊新的产业和城市功能融合。
产城融合成功案例

产城融合成功案例案例背景:某城市位于中国南方,是一个传统的制造业重镇,以制造业为主要经济支柱,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国内产业升级的压力,该城市政府决定探索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
案例描述:该城市市政府针对传统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发展瓶颈和城市建设的需求,推动了一项产城融合项目。
项目围绕智能制造、互联网技术和城市发展展开,旨在打造一个现代化、智能化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该市政府与相关企业合作,设立了一个产业创新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市场推广和资金扶持等服务,以帮助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
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研发创新和引进新技术设备。
政府还将该示范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增加商业、学校、医疗和居住等城市功能,打造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生态。
通过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吸引了更多优秀企业、人才和资本的投入。
在推进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政府积极组织企业与高校、研究院所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努力,产城融合示范区迅速发展起来,吸引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入驻。
通过引进新技术、优化城市规划和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等举措,该城市由传统制造业重镇逐渐转型为智能制造和科技创新的中心。
在产城融合的推动下,城市经济全面蓬勃发展,产业格局得以优化,城市形象和品质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结语:该案例展示了在产城融合发展中政府的积极推动和企业的合作努力,成功将传统制造业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相结合,实现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双赢。
这一成功案例为其他地区探索产城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产城融合 案例

产城融合案例产城融合是指将产业和城市两者融合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一种发展模式。
下面将列举一些产城融合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1. 深圳前海自贸区:深圳前海自贸区是中国首个按照产城融合理念打造的自贸区,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优质服务业,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该区域内建设了大量的科技园区和高层办公楼,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带动了城市的经济繁荣。
2. 上海浦东新区:上海浦东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一个典型的产城融合案例。
通过引进外资、发展金融、航运、贸易等产业,浦东新区成功地将产业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从而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3. 广州南沙自贸区:广州南沙自贸区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自贸区,也是一个典型的产城融合案例。
该区域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物流业和金融业,将产业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功能的提升。
4.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中国最早的科技园区之一,也是一个成功的产城融合案例。
该园区通过聚集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形成了一个集创新、创业、创投于一体的生态系统,推动了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5.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是一个典型的产城融合案例。
该区域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6. 深圳龙岗大运新城:龙岗大运新城是深圳市的一个新兴城市发展项目,也是一个成功的产城融合案例。
该项目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一个集产业、居住、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推动了城市的经济繁荣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7. 杭州滨江新城:杭州滨江新城是杭州市的一个新兴城市发展项目,也是一个典型的产城融合案例。
该项目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企业,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提升,同时也改善了城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国内外产城融合案例分析,探析其在中国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国内外产城融合案例分析,探析其在中国发展中的应用前景产城融合是指将不同类型的城市开发与产业建设相结合的过程,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产城融合已经成为了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在中国,产城融合也逐渐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选择国内外的产城融合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探索其在中国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一、国外产城融合案例分析1. 曼彻斯特市中心产城融合发展项目曼彻斯特市中心的产城融合发展项目是英国的一个典型案例。
该项目基于曼彻斯特的城市发展战略,将城市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立新的商业、住宅、文化和娱乐场所来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商业吸引力。
项目的核心区域是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该区域由一系列高层商业大楼、酒店和购物中心组成。
这些建筑与曼彻斯特旧城区的历史建筑相结合,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2. 纽约切尔西市场产城融合发展项目切尔西市场是纽约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市场,曾经是食品批发市场和制造业中心。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市场衰落了。
2005年,纽约市政府决定对该区域进行产城融合开发,重建切尔西市场。
该项目将纽约市的娱乐、文化和制造业相结合,建造了一系列新的公共广场、高层住宅、办公楼和商业区。
其中,The High Line是该项目最著名的部分之一,该公共空间和步行走廊建造在一条废弃铁路上,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场所。
二、国内产城融合案例分析1. 浙江杭州CBD产城融合发展项目杭州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和科技创新中心,该城市近年来开始注重产城融合发展。
浙江杭州CBD是杭州市的商业中心,其产城融合发展项目将商业、文化和娱乐活动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城市中心。
在该项目中,杭州市政府引入了一些知名企业,如华为、中兴、阿里巴巴等,以加速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
与此同时,还建造了大量商业中心、办公楼和高端住宅,吸引了众多商业和文化活动。
产城融合案例

产城融合案例产城融合是指将传统的产业与城市发展相结合,通过产业的发展来推动城市的发展,同时通过城市的发展来为产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以下是一个产城融合的案例。
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的高新区,是一个典型的产城融合案例。
该区域由济南市政府于1992年设立,旨在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高新区先后引进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集群。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高新区也积极推动城市建设。
高新区内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包括高速公路、地铁、商业服务区、医疗保健中心等。
同时,高新区还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了绿化带、湖泊和公园,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高新区通过产城融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一方面,高新区的产业发展带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据统计,截至2020年,高新区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0%,税收收入达到了数百亿元。
另一方面,高新区的城市建设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居民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和便捷的交通,同时也可以在高新区的企业中就业或创业。
高新区的成功经验也对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
产城融合不仅是一个发展模式,更是一种理念。
通过产城融合,可以将传统的产业升级为高科技产业,从而提升经济竞争力;同时,通过城市的发展,可以为产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产城融合的案例也进一步证明了产城融合是推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产城融合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中,我们应该注重产城融合,通过优化城市环境和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