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脑病变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与CT表现分析

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与CT表现分析
版 社 ,2 0 :3 - 5 . 0 52 8 2 1
回声或不均质 的中等 回声。f)D I 4C F 未探及 血流信号或可见 细
窄的不规则 血流信号,频谱呈 持续低平 状态 ,增加静 脉 回流 的试 验无 明显改 变等 [6 5] -o总之 ,彩色 多普勒超 声诊 断下肢
深静脉 血栓 无创 、实 时、动态 、费用低 ,对 血管 内的血栓 回
个 精细的缺乏结缔组织支持 的毛细血管床 ,接受来 自大脑 前
裂有关 ; 大脑表面 : 与大脑表浅桥静脉破裂有关 。
动脉、大 脑中动脉的纹状体分支及 颈动脉 的血供,然后 引流 入深部静 脉系统 。对缺 氧 、高碳 酸血症 和酸 中毒极 为敏感 ,
易引起室管膜下出血,并穿破 室管 膜进入侧脑 室引起脑 室内 出血。进入侧脑室后 的血流 ,由第四脑室人蛛 网膜 下腔或 向 室周扩散 ,引起继 发.蛛 网膜下腔出血 [4 陛 3] -o
程 度 的后 遗 症 。
龄 1 ~ 0Leabharlann 2 2 。6 例新生儿 颅内出血的 C h T表现中,硬膜下出血
2 8例 ,蛛 网膜下腔 出血 2 4例,脑室周围 一脑室内出血 1 例 , 7 脑 实质出血者 1 。6 例 中,有难产病史 4 ,缺 血缺氧性 例 2 7例
① 河南省潢川县人 民医院 通讯作者 : 骆泽斌 河南 潢川 4 55 6 10
声可直 接观察,溶栓 后跟 踪监测疗 效,其定位准确 ,诊断符 合率高 ,是下肢静脉血栓的首选检查方 法。
参 考 文 献
【 周永昌, 1 】 郭万学 . 超声 医学 [ ] 5 . M . 版 北京: 第 科学技术文献 出版社 ,
20 6:0 9 0 13 .
常见部位 , 亦是很多静脉血栓 的起始部位 , 检查时应重点探测 , 以免漏 诊。 由于急慢性 血栓的超声 图像 的差异 ,要从管腔 内

CT下新生儿及婴儿正常颅脑表现

CT下新生儿及婴儿正常颅脑表现

CT下新生儿及婴儿正常颅脑表现目的探讨CT下新生儿及婴儿正常颅脑表现,提高新生儿及婴儿颅脑疾病CT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

方法筛选25例新生儿和8例婴儿正常颅脑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发现新生儿及婴儿颅脑具有白质密度较低、灰白质分界模糊、第四脑室和基底部脑池宽大、存在透明膈间腔、硬膜窦密度高,前囟未闭合,颅骨骨缝不连及颅骨内板下蛛网膜下腔增宽等特点。

结论新生儿及婴儿的颅脑CT影像学表现与成人存在显著不同,在其相应疾病的CT诊断中,应注意结合正常CT表现及临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新生儿及婴儿的影像学资料,降低误诊率。

标签:CT;新生儿及婴儿;正常;颅脑近年来,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CT临床检查技术在各种新生儿及婴儿颅脑疾病的诊断中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其在由于围生期窒息导致的颅内出血以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中的使用率也不断提高[1]。

人们对新生儿及婴儿正常颅脑CT表现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仍有一些影像科医生由于对新生儿正常颅脑CT图像缺乏足够的了解与认识,将正常图像误诊为异常的情况时有发生[2]。

本文筛选出8例婴儿和25例新生儿的颅脑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成像特点,为新生儿及婴儿颅脑疾病提供CT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3 例,男21 例,女12 例(足月儿21例,早产儿4例,婴儿8例;剖宫产9例,产道顺产18例,产道产加胎头吸引6例)。

因发热、微小型惊厥或轻微外伤而行颅脑CT检查,结合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检查最后确诊为新生儿低钙惊厥或正常。

以上病例均无产伤,产妇无影响胎儿发育的孕期严重疾病,患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为8~10分,新生儿CT 检查的时间为娩出后3 h~27 d,平均为11 d。

婴儿为1个月~1岁。

1.2方法采用Philips螺旋CT机设置的婴儿头颅扫描程序,扫描条件为120 kV,100 mA,层厚5 mm,连续扫描10层。

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与CT表现分析

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与CT表现分析

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与CT表现分析目的:提高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与CT表现的认识。

方法:对6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症状主要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状态为主要特征,意识表现如哭闹不安、嗜睡、昏迷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前卤隆起、惊厥等;呼吸方面表现如呼吸增快或缓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等。

新生儿颅内出血CT主要表现为:硬膜下血肿71.0%(44/62);蛛网膜下腔出血38.7%(24/62);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27.4%(17/62)。

结论:CT是检查新生儿颅内出血较好的影像学方法,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标签:新生儿;颅内出血;CT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nal hemorrhage of newborn ICH)是新生儿早期多发的非常严重的疾病,是常见的一种颅脑损伤。

因为新生儿颅内出血常常发生在孕妇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前、后期,病情急且重,严重者引起死亡,甚至可能留有伤残。

所以ICH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

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临床医生因核磁共振(MRI)检查时间长且对急性颅内出血显示不敏感,而首选CT检查[2]。

对此笔者通过对新生儿颅内出血62例分析,着重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表现与相应的CT表现及其形成原因。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选自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住入院的新生儿颅内出血62例,其中男43例,女19例。

年龄1 h~20 d。

6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表现中,硬膜下出血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17例,脑实质出血者1例。

62例中,有难产病史47例,缺血缺氧性脑病27例,早产儿15例。

1.2方法采用Philips Mx8000 Dual螺旋CT机。

扫描参数为120 kv,300 Mas。

扫描层厚8 mm,间距8 mm。

全部病例CT平扫检查,其中15例1~2次CT复查。

2结果2.1临床表现与CT表现临床表现主要与颅脑损伤的程度及颅脑内出血类型及出血量有关。

新生儿头颅CT检查精品PPT课件

新生儿头颅CT检查精品PPT课件

二.新生儿头颅CT检查
增强扫描:主要适用于癫痫、肿瘤、感 染、血管畸形、部分脑白质病等疾病, 除平扫外需作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方法 及造影剂的应用和毒副作用的观察和处 理可参阅药典。
二.新生儿头颅CT检查
CT检查适应症:主要包括颅内肿瘤、先天脑 发育异常,颅内感染、颅脑外伤、脑血管意 外以及脑白质病等。新生儿最多用于缺氧缺 血性脑病的诊断。
新生儿头颅CT检查
这是我院GE公司生产的Hispeed螺旋CT
800mA X光机
我院新生儿科是广东省新生儿抢救与
护理中心,拥有数十台生命岛设备,是成 功救护危重病儿的重要保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新生儿颅脑发育的特点 及影像学表现
颅骨大,面骨小,比例为4:1。 颅顶骨较薄,约为1mm,额骨及枕骨相
对较厚,约为2mm,内外板及板障未分 化,顶骨常骨化不全,颅缝可有重叠, 但数日后增宽,囟门和颅缝宽。
2.胼胝体发育不良
【CT表现】①侧脑室双额角分离,呈倒 “八”字。②第三脑室扩大抬高,可形 成间脑囊肿。③额角狭小枕角扩大。④ 侧脑室外缘不规则。⑤纵裂池与第三脑 室间距过小,可能由于胼胝体嘴部缺如 或发育不良。⑥伴中线囊肿或脂肪瘤。
先天性脑发育畸形
常见有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胼胝体 发育不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前脑 无裂畸形、视隔发育不全、脑小或巨脑 回畸形、灰质异位、脑裂畸形以及脑损 毁性畸形、蛛网膜囊肿、Dandy-walker 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等,下面介绍二种 脑先天性畸形。
1.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
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是新生儿(尤 其是早产儿)较常见的颅裂畸形,是 颅脑内容物(脑膜、脑脊液、脑实质 和脑室)经颅骨缺损突出颅外的先天 性病变。

颅脑正常变异与先天异常 CT图像(来源于CT临床诊断案例)

颅脑正常变异与先天异常 CT图像(来源于CT临床诊断案例)

颅脑正常变异与先天异常 CT图像(来源于CT临床诊断案例)附上答案[图片]【病例】1.患者男性,25 岁。

主诉:头痛数月,无恶心呕吐。

CT诊断为大枕大池。

2.患儿男性,6 个月。

病史不详。

临床拟诊:脑积水。

CT诊断为大脑发育不全(脑实质小,脑室、池扩张,脑皮质沟回明显增宽)。

3.患儿男性,7 岁。

病史不详。

临床拟诊:脑瘫。

CT 颅脑平扫示:大脑发育不全(脑室扩张,脑沟回增宽)。

4.患儿女性,6 个月。

主诉:智力、运动发育迟缓。

查体:囟门5cm×5cm,张力不高,临床拟诊:染色体畸变。

CT诊断为胼胝体发育不全。

5.患者男性,27 岁。

主诉:头晕,视力下降两天。

既往曾诊断“颅内囊肿” 。

CT诊断为透明隔囊肿(两侧脑室间含液囊腔)并胼胝体脂肪瘤。

6.患儿女性,8个月。

病史不详。

查体:头围大,头顶部尖,右顶后可及1cm×1cm大小肿物,波动强。

CT 颅脑平扫示:先天性脑穿通畸形并大脑发育不全(右枕叶囊腔经天幕与Ⅳ室相通)。

7患者男性,22岁。

主诉:突发抽搐、惊厥一天。

查体:血压110/70mmHg。

CT诊断为双侧外侧裂池蛛网膜囊肿,向下扩展压迫颞叶使其萎缩。

8.患儿男性,3个月。

病史不详。

查体:头围大,拟诊脑积水。

CT 平扫示:梗阻性脑积水(两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明显扩大,第四脑室缩小;不排除导水管狭窄)。

9.患儿男性,1 岁。

主诉:面部小抽动。

查体:两下肢张力略低。

CT示外部性脑积水(前部半球间裂增宽,额及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增宽)。

10.患儿女性,2 个月。

病史不详。

查体:头围大,双眼落日征,头皮静脉曲张。

CT 颅脑平扫示:髓鞘发育不良(两侧脑室前角周围白质大片状低密度)。

综述小儿颅脑CT的鉴别诊断

综述小儿颅脑CT的鉴别诊断

综述小儿颅脑CT的鉴别诊断脑CT主要为脑水肿及颅内出血,脑实质以白质变化为主,散在低密度影,以额叶、顶枕叶边缘最明显,颞叶也常累及。

根据低密度累及范围分为轻、中、重三度。

1.1轻度:脑水肿低密度区分布于1—2个脑叶,CT值白质约在20HU左右,灰质约在25HU 左右,少数病例合并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

多数于1—2个月,复查示吸收,无明显后遗症。

1.2中度:低密度阴影超过2个脑叶,脑白质CT值在20HU以下,灰白质分界模糊,脑沟变浅,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例合并颅内出血,大多数可治愈,少数出现外部性脑积水,脑发育不良,脑萎缩等。

1.3重度:脑实质密度弥漫性减低。

脑白质CT值15HU以下,灰白质介域消失,基底节、背侧丘脑密度正常而形成“双圈征”,脑室受压变窄,脑沟消失,80%并发颅内出血。

约有35%的病例于一周内死亡,存活者多有后遗症脑萎缩、白质变性、脑软化,脑穿通畸形。

2 新生儿颅内出血2.1硬脑膜下出血(SDH):多见于足月儿,常伴头皮血肿,颅骨骨折,颅缝分离移位。

大脑上静脉破裂所致血肿,一般位于大脑凸面,呈镰刀状,弧形高密度,CT值大于50HU,脑皮质受压向内移位,量多时脑室受压,中线移位。

大脑镰和小脑幕撕裂时,血肿局限于胼胝体上方半球间隙,直窦,外侧室及小脑幕附近,如直窦、横窦破裂,出血量大,可压迫脑干致死。

2.2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最常见新生颅内出血类型,有三个特殊征象:2.2.1矢状窒旁征(△征),出血积累于矢状窒旁呈高密度影,静脉窒内流动的血液呈相对低密度,底边为颅骨形成空心△征象。

2.2.2天幕缘征:(高脚杯征),出血沉积于小脑天幕缘上下形成“Y”或“V”形高密度影。

2.2.3纵裂池边缘模糊征,即纵裂池高密度出血边缘模糊。

以上三征出现率大50-80%,为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依据。

此外也可见到外侧裂池、脑沟、脑回表面的高密度影,CT值>45HU。

SAH吸收较快,一般1—3周完全吸收。

新生儿颅脑病变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

新生儿颅脑病变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

新生儿颅脑病变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作者:阮继锋温敏宜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15期【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颅脑病变的CT影像学特征,并总结其临床表现。

方法 45例颅脑病变新生儿,先后进行颅脑彩超、颅脑CT检查,对比不同影像学特征并分析CT检查新生儿颅脑病变的结果。

结果 CT检查诊断新生儿颅脑病变的准确率为95.56%,与病理学诊断金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CT诊断新生儿颅脑病变的准确性高,出现误诊或漏诊的几率小,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颅脑病变;CT影像特征DOI:10.14163/ki.11-5547/r.2016.15.020【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CT imaging features of neonatal brain lesions, and to summarize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45 infants with neonatal brain lesions received cerebr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and CT examination. Comparison was made on different imaging features, and CT outcomes for neonatal brain les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ccuracy of CT examination for neonatal brain lesions was 95.56%, and it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gold standard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CT provides high accuracy and low misdiagnosis rate in neonatal brain lesions, along with high safety. It contains value and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Neonatal; Brain lesions; CT imaging features新生儿颅脑病变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其后果较为严重,若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则会引起患儿死亡等严重后果。

新生儿窒息患儿头颅CT特征及临床观察

新生儿窒息患儿头颅CT特征及临床观察

头颅 C T对 新 生儿 窒息 患儿 脑 损伤 的诊 断 、治疗 及预 后
都有 十分 重要 的临床 意义 .其 窒息 程度 越 重 , I H E及 I H的 C 发 病 率就 越高 , 该病 对 中枢 神经 系 统 的损 害也 就越 重 。有 研
患 儿应 及 早行 C T检 查 , 判 断 预 后 及 早 期 治 疗 至 关 重 要 . 对 以
结论 : 头颅 C T对新 生儿 窒息 患儿 脑 损 伤 的诊 断治 疗 , 断 及 改善 预后 有 十分 重 要 的临 床 意义 , 判 而且 窒 息程 度 越重 ,
新 生儿 缺血 缺 氧性脑 病及 颅 内 出血发 病率 就越 高 。 中枢 神经 系统 损伤 亦 越重 。
【 键 词 】 生 儿 窒 息 ; 颅 C 缺 血 缺 氧 性 脑 病 关 新 头 T;
女4 8例 ; 产 8 顺 4例 , 剖官 产 1 5例 , 0 臀位 产 1 等 。根据 出 7例
生后 1 5m nA gr ~ i p a 评分 ≤3分者 8 3例 ,— 4 7分者 1 3例 , 2 均 由笔 者所 在科 室 门诊 收入 。
12 方 法 .
1. . 1扫描 方 法 采 用美 国 PC R— Q 2 0 2 I K E P 0 0型 C T机 . 阵 矩
2 6 26 层距 、 厚 1 5 x5 , 层 0mm, 规 8 9层 。 常 ~
本病 的防治 , 对降低 新 生儿 死亡 率及 提高优 生 率 有重 要 的意
义。
1. . 2检查 时间 出生后 4 8d 平均 45d 患 儿经 抢 救 治疗 。 2 ~ , . , 病 情 稍稳定 即做头颅 C T扫描 。
重程 度 等进 行总 结探 讨 , 报道 如下 : 现 1资料与 方 法 11一般 资料 . 2 6例 患儿 为 2 0 0 0 0年 8月~ 0 9年 1 2o 2月笔 者所 在 科 室 住院的患儿 , 均足月适龄 。 0 2 6例新生儿窒 息患儿中 , 1 8例 , 男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颅脑病变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颅脑病变的CT影像学特征,并总结其临床表现。

方法45例颅脑病变新生儿,先后进行颅脑彩超、颅脑CT检查,对比不同影像学特征并分析CT检查新生儿颅脑病变的结果。

结果CT检查诊断新生儿颅脑病变的准确率为95.56%,与病理学诊断金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CT诊断新生儿颅脑病变的准确性高,出现误诊或漏诊的几率小,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颅脑病变;CT影像特征
【Abstract】Objective To research CT imaging features of neonatal brain lesions,and to summarize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45 infants with neonatal brain lesions received cerebr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and CT examination. Comparison was made on different imaging features,and CT outcomes for neonatal brain les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ccuracy of CT examination for neonatal brain lesions was 95.56%,and it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gold standard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CT provides high accuracy and low misdiagnosis rate in neonatal brain lesions,along with high safety. It contains value and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Neonatal;Brain lesions;CT imaging features
新生儿颅脑病变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其后果较为严重,若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则会引起患儿死亡等严重后果。

有研究认为,若新生儿颅脑病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则会对新生儿的预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1]。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新生儿颅脑病变的有效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研究新生儿颅脑病变的CT诊断价值与影像学特征,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45例颅脑病变新生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由两位以上的主治医师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的颅脑病变诊断标准[2]。

其中男27例,女18例,且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过度兴奋、面部发绀、昏迷或伴有惊厥性肌张力下降等。

本次入选新生儿家属均对本研究内容充分知情,且均在征求家属同意后将患儿病历资料纳入研究范围,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要求。

1. 2 方法
1. 2. 1 彩超检查方法选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HD15),
探头频率10 MHz。

固定新生儿使其处于平卧体位,经颞窗、前囟等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新生儿颅脑进行探查偏转,同时分别从左右、正中进行矢状面、冠状面扫描;同时调整至彩超模式,检查新生儿大脑前中动脉以及中动脉的收缩期流速并测量,对新生儿大脑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估测。

1. 2. 2 CT检查方法选用Philips公司的16层螺旋CT机(GE),对新生儿进行颅脑扫描,调整扫描参数为120 kV、100 mA,扫描间隔1.5 s ,层厚5 mm;在检查前将新生儿的头部使用小型棉垫+头带进行固定。

1. 3 观察指标[3] 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检验金标准,研究CT与颅脑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并对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不同诊断方法的准确性比较CT检查诊断新生儿颅脑病变的准确率与诊断金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T检查诊断与彩超诊断新生儿颅脑病变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CT诊断新生儿颅脑病变的结果诊断结果显示,45例新生儿中有34例存在新生儿窒息(包括27例宫内窘迫胎儿,5例宫缩乏力,2例脐带异常),缺血缺氧性脑病11例。

通过CT检查发现,45例新生儿颅脑病变患儿中,有31例为颅内出血(其中包括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脑室出血);5例为脑组织发育不全与畸形;3例脑水肿;6例为颅骨骨折。

3 讨论
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颅脑病变的主要病理基础是由于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导致新生儿出现缺氧情况,机体缺氧导致脑部的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改变而致病[4,5]。

有研究已经证实,新生儿或胎儿窒息后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是导致脑组织损伤的关键因素[6]。

当新生儿发生缺氧性窒息,则机体会由于缺氧、酸中毒以及高碳酸血症的出现,而引起大量的乳酸堆积,引发血流量的增加;同时脑内组织血管的自主调节功能也会逐渐丧失,最终导致压力波动性脑血流的产生。

若颅脑组织缺氧患儿未能及时得到复苏与供氧救治,则会出现脑血流量下降、脑血管痉挛,引发缺氧性脑损伤,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智力低下、脑瘫等后遗症,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及早发现新生儿的颅脑组织供氧情况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对新生儿是否存在颅脑病变情况作出判断,有利于新生儿的后期救治以及预后推断。

目前较为常用的是颅脑超声检查方法。

虽说颅脑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室管膜下或脑室内部出血,但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情况敏感度不够。

而颅脑
CT对于细微脑内出血的敏感度高,且可以明确出血部位与范围。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通过CT诊断新生儿颅脑病变的准确性高达95.56%,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证实CT诊断的准确性优于颅脑超声检查。

由此可知,通过对新生儿早期疑似颅脑病变者进行颅脑CT检查,有利于及早发现新生儿的颅脑组织内部缺氧情况以及病变范围,对于颅脑损伤新生儿的预后评估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是导致新生儿颅脑病变的主要原因,患儿往往会存在不同程度后遗症。

而新生儿颅脑CT的应用则有利于预估新生儿的预后以及健康状态,对于疑似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新生儿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海凤,龙金观.低剂量螺旋CT在新生儿头颅扫描中的应用价值.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3):430-431.
[2] 赵明增.多排CT 低剂量不同扫描方法在新生儿颅脑检查中应用. 环球中医药,2013,18(z2):11-13.
[3] 曹诗林,谢纯平,陈晓明,等. 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头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医学信息,2013,26(4):98-99.
[4] 李爱丽.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在新生儿颅脑检查中的临床价值.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3(12):41-42.
[5] 王天乐,龚沈初,张勤,等.新生儿头颅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5):349-353.
[6] 蒋晶,赵会,何阳,等.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头颅中的临床应用.中外健康文摘,2012,28(37):220-2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