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学案

合集下载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教学课题一个人的遭遇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认识战争对人的摧残。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展开对话,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3、结合主人公悲惨的遭遇,感受肖XX运用细腻入微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把握主人公的内心变化并以此挖掘隐含于此的主题。

教学方法诵读、师生合作探究主备人授课人共2学时授课时间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调整(教师因材施教)课堂导入:一个人的遭遇这里的一个人指的是谁?全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人?索XX,还有谁?凡XX。

他们是什么关系?父子关系。

但是他们原来素不相识,那么是什么使他们走在一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肖XX的作品。

一、为什么索XX和凡XX走在一起呢?1、凡XX是个什么样的孩子?1)用来形容凡XX的时候,最多的是什么字?明确小。

小家伙,脏小鬼,小脚,小眼睛,小雏儿,孩子的弱小2)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形象)孩子的纯真3)为什么索XX收养凡XX?促使索XX打定主意收养凡XX的根本原因是:明确孩子的悲惨遭遇近似于我的遭遇(41页,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颗被强烈的战争风暴抛到异乡的沙子)同是战争受害人,相逢何忍再分开?所以他们虽素不相识,却走在一起了。

孩子那么弱小,那么纯真,但是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园,有着那么悲惨的遭遇,这是什么造成的?二、索XX领养凡XX是怎样的状态,他有过怎样的遭遇呢?其他同学考虑三个问题:(一)随着索XX遭遇的变化,他的心起了怎样的变化(二)哪一部分写得最打动人心(三)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怎样写得,为什么?划曲线图:受伤被俘成功逃亡妻女被炸死,家园被毁找到儿子儿子牺牲领养孤儿出车祸离开(一)随着索XX遭遇的变化,他的心起了怎样的变化?成功逃亡(激动极了)妻女被炸死,家园被毁(心缩成一团,穿心的痛)找到儿子(喜气洋洋)儿子牺牲(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领养孤儿(心轻松光明)出车祸离开(悲愁的心,心震荡得厉害,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二)哪一部分写得最打动人心1、儿子死后:(指名朗读9、10两段)“我走到棺材旁边擦着眼泪,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网友来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章中的精彩词句和表达方式。

(3)能够通过文章学习到如何面对困境和挑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分析并欣赏文章中的精彩词句和表达方式。

(3)通过文章学习到如何面对困境和挑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如何通过文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文章的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注出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和表达方式。

3.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进行分析和讨论。

(3)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让学生探讨文章中的主人公如何面对困境和挑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写作练习(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文章的读后感。

(2)要求学生运用文章中的表达方式和手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四、课后作业1.让学生继续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加深对作者的了解和欣赏。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个人的遭遇(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遭遇(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遭遇(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能够鉴赏小说中的优美语句,领会其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象,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通过模仿创作,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一个人的遭遇》情节的把握。

(2)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小说主题思想的领悟。

2. 教学难点:(1)象征手法的运用与分析。

(2)小说深刻主题的挖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小说中的典型实例,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理解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4. 鉴赏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小说中的优美语句,领会其表达技巧。

5. 主题探讨:深入剖析小说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的人性关怀。

五、课后作业1. 复述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的基本情节,概括人物形象。

2. 分析小说中的一个象征意象,阐述其作用和意义。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小说主题的认识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3. 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象征手法分析、主题探讨等方面的思维深度。

《一个人的遭遇》导学案(学生版)

《一个人的遭遇》导学案(学生版)

一个人的遭遇(第一课时)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二能力目标:研读作品,分析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的心灵世界,,探讨作品主旨及现实意义。

三情感目标:正视战争,反思战争,珍爱和平。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战争给人带来的深重创伤。

难点: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学法指导】一、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人物的遭遇及心理变化。

二、通过研习文本,把握文章主旨。

【预习思考】一、对于肖洛霍夫,你了解多少?二、本文的题目叫《一个人的遭遇》,这里的“一个人”指谁?他有哪些遭遇呢?三、除了索科洛夫的遭遇外,还写了谁的遭遇?【重点难点探究】主题一:整体把握,自学成果展示(展示中突出情感朗读体验)这是一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释题:《一个人的遭遇》题目点明了人物和情节,其中“一个人”指的是索科洛夫,“遭遇”即“故事情节”。

题目:索科洛夫有怎样的遭遇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并找出每个阶段对应的他的心理情感,根据情感起伏用曲线标明故事情节。

主题二:研读文章的重点情节(研习文本突出主旨):题目:“领养凡尼亚”部分。

这一部分也可以用题目《一个人的遭遇》来概括,只不过主人公变成了凡尼亚。

或者索科洛夫遭遇中的遭遇。

齐读12-16节,请同学们简单说说凡尼亚的遭遇。

文章为什么安排这一情节并详写?⑴从主人公索科洛夫方面入手研读(一生有感情朗读18、19节):他领养凡尼亚前后心理情感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⑵从主题方面入手研读:凡尼亚的遭遇能说明什么问题?(3)作者是如何刻画凡尼亚这个战争孤儿的?(4)最后一节中,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主题三:合作探究(拓展内容升华主旨)题目:⑴题目《一个人的遭遇》能否改为索科洛夫的遭遇或凡尼亚的遭遇?题目:⑵小说的结尾说,“要及时地转过脸去”,不能让孩子看到脸颊上滚动着的“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要求同学们一段感言,多角度思考战争、孩子、苦难、和平等与课文相关的话题。

13、一个人的遭遇教案(大全五篇)

13、一个人的遭遇教案(大全五篇)

13、一个人的遭遇教案(大全五篇)第一篇:13、一个人的遭遇教案《一个人的遭遇》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认识战争对人的摧残。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展开对话,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3、结合主人公悲惨的遭遇,感受肖洛霍夫运用细腻入微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他的内心变化并以此挖掘隐含于此的主题,教学难点索科洛夫那种战后的复杂细腻的情感体现,教学方法首先就以“索科洛夫和凡尼亚为什么能走在一起”为切入口,然后让我们看到那么弱小纯真的凡尼亚却又那么悲惨的遭遇,直接揭示主题:可恶的战争。

然后再引领学生一起走近索科洛夫的心灵,让学生深刻感受他的悲惨遭遇,而在这样的悲惨遭遇时,他却还能去关心凡尼亚,从而深入地了解主人公人性的坚韧和伟大,课堂中则是用文中主人公心的变化为重点,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最终让学生自己从人物形象中推出主题。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导入课文全面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引: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

时至今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

让我们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战的残酷,去感受一个人的悲惨遭遇……,去感受那血雨腥风的时代。

二、作者与背景1、作者简介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当代著名小说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个磨坊主家庭,代表作:《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

1965年,肖洛霍夫“用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请同学们谈谈对二战的认识,可以在台上展示相关资料。

(此环节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的资料家园的毁坏,亲人的离开,都是战争给人带来的祸害。

这几幅图片一定把你们又带入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回首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们带来了太多痛苦的记忆,时至今日,这伤口依然在隐隐作痛,今天让我们追随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脚步,再一次去面对战争的痛苦,去感受一个俄罗斯人在战争中的命运变化……三、课文探讨解题:《一个人的遭遇》1、一个人指的是谁?是怎样的一个人?索科洛夫(凡尼亚)参加二战的军人2、他们分别有怎样的遭遇?索科洛夫①上了前线-------战争刚爆发,木工索科洛夫就上了前线②被俘受尽折磨------在战争中,他走过了一条苦难的艰巨道路:他被俘过;在集中营里做过受尽折磨的苦工;③逃出集中营——“激动极了”。

《一个人的遭遇》优秀教案一等奖5篇

《一个人的遭遇》优秀教案一等奖5篇

4、《一个人的遭遇》优秀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不同,自己设计吧)一,导入:(在进行这一板块之前,我们利用学校的闭路电视网络播放若干部关于战争题材的影片,所以在导入的时候简单了很多。

并且对学生在对课文的理解上有很大的帮助。

建议有条件的学校、教师招部好片子让学生看看)在我们看过的几部影片中,我们知道战争留下了太多的创伤,在战争中,我们应把目光放在谁的身上呢?谁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学生各抒己见,但基本上都是士兵啊,烈士啊,敌人啊等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它会让我们知道在战争年代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谁。

――――――板书《一个人的遭遇》二,学生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本文的线索。

(5――8分钟)问题设计:题目叫做《一个人的遭遇》,那么这个人是谁?(学生基本上会回答索科洛夫)他又有什么样的遭遇呢?在面对这些遭遇的时候他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遭遇从引文开始:苏德战争被俘――冒险逃跑被抓回――俘虏少校,逃回队伍〈心情是兴奋的,急切的〉――家破人亡〈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

回家后的感觉,感到穿心的痛〉――找到大尉连长儿子〈激动,并想像战后的幸福的平民生活,体现了对和平的向往〉――儿子牺牲〈生前死后的对比描写,既体现了父亲的无限的伤痛,更用一种以美衬丑的手法表现了对战争的憎恶〉――找到小儿子〈重点描写,让学生重点读〉――因车祸外出谋生〈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让读者对主人公的命运展开联想〉正因为情节的曲折,才突出了主人公的不幸。

三,问题设计:1,从上面的主人公的遭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忠厚朴实,勇敢坚强,坚忍不拔,心地善良等。

教师补充前面的情节,让学生在事例中总结)2,他这样子的人(好人)怎样把凡尼亚带回家的?(骗)为什么骗?这对他的好人形象是不是个破坏?(a,主人公本身的善良,同情和爱。

〈学生会说善意的谎言〉b,主人公对家庭和爱的期望)3,收养儿子这段为什么写的这么详细?(他们都找到了爱的所在,家的所在。

苏教版高一下册语文《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

苏教版高一下册语文《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

教案:《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课程主题:通过分析《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这一文学作品,深入理解战争对人类生活的破坏,探讨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人性中的坚韧与希望。

教学目标:1.理解《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个人在逆境中的生存态度。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战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探讨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人性中的坚韧与希望,以及如何在逆境中保持积极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活动设计:•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一个人的遭遇》的作者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及其创作背景,以及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问题导入:提问学生:“你们对战争的了解有多少?战争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目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初读感知(约15分钟)活动设计:1.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初读感受,分享对作品主题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3.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品的主题思想。

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初步了解作品,为后续深入分析打下基础。

三、深入分析(约30分钟)活动设计:1.情节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情节发展,理解索科洛夫在战争中的遭遇以及他如何面对生活的困境。

2.人物性格分析:通过分析索科洛夫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探讨他的性格特点,如坚韧、乐观、善良等。

3.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主题思想,即战争对人类生活的破坏以及个人在逆境中的生存态度。

目的:•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8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故事的情节,理解小说细节描写的艺术(2)探讨了解人物内心世界,认识到战争给人的精神的摧残的罪恶(3)结合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联想、表达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研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探讨了解人物内心世界。

(2)品析细节描写一、导入(1)介绍《一个人的遭遇》的开头部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节选部分(2)和平时期的我们谈谈对战争的感受二、研读课文要求:(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描写很感人,将它们划出来。

(2)索科洛夫是一个怎样的人?三、浅析课文(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情?有哪些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找出反映人物心情的句子)得知家遭德军轰炸毁灭;儿子牺牲,希望破灭;领养孤儿凡尼亚本文感人细节很多,要按情节的发展来找(2)索科洛夫是一个怎样的人?索科洛夫是一个普通的苏联人,战争带给他严重的心灵创伤,他具有“坚韧的俄罗斯人性格”,他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也有过惊恐和胆怯,但最终他顽强地忍受了命运带来的苦难,富有同情心地收养了孤儿凡尼亚。

四、作业(1)找一处能触动你心灵的细节描写,说说理由。

(2)想象一下孤儿凡尼亚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3)课外阅读阅读读本56页《记得那年清早》。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训练学生的合理的想象能力一、导入上一节课要求大家找一处能触动你心灵的细节描写,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讨论。

二、交流(1)教师示范能触动老师心灵的一处是:41页凡尼亚“忽然向我回过头来,挥动一只粉红的手。

刹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1][2][3][4][5]下一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人的遭遇》苏联·肖洛霍夫
执教者
一、课堂链接
☆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

曾参加过俄罗斯国内战争,当过统计员、装卸工、会计和记者,1923年开始发表作品。

1924年加入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同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胎记》。

1926年出版小说集《顿河故事》和《浅蓝的原野》。

曾获列宁勋章,1984年因病去世。

主要作品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等。

1965年,他由于“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其仆从国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以事先拟定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出动三个集团军群共计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共550万人,在航空兵支援下,兵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

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向苏联人民发表广播演说,号召全体苏联人民团结起来,全力以赴同希特勒法西斯做输死斗争,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经过4年的斗争,在苏联几乎没有一个家庭没有亲人牺牲,因此他们的餐桌上总有一个或不止一个位子家着,而空位子上仍摆着一副餐具,以表示没有忘记他们。

苏联人民在战争中牺牲如此惨重,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1945年4月30日,苏军最终攻占德国首都柏林,1945年5月8号夜间,德国举行了无条件投降仪式,投降书于次日凌晨生效,苏德战争就此结束。

☆《一个人的遭遇》的影响:文章一反传统战争小说夸饰和拔高英雄形象的手法,而以“静”心地态度审视战争的残酷性后果,把视角放在战争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上。

文中对人道主义的全新解释和开拓对我国同类题材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例如,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韩少功的《风吹唢呐声》、《相思女子客店》,叶蔚林的《没有航标的河流》。

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强调社会对人的责任,肯定个人拥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一个人的遭遇》以其典型的文本特征、独特的艺术思维和创作视角颠覆了传统战争题材小说的叙事和表现手法,开创了以小寓大,以个体的人诠释战争文学的新时代,而且对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战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自主预习
1.扫盲字音
邂()逅挨()打狙()击瓦砾()送丧()
雏()儿窒闷()刹()那胡诌()着()想
狼吞虎咽()胳()肢窝
2.在情节和细节中整体感知
1)“一个人的遭遇”这里的“一个人”你觉得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照故事情节的发展,理出他所遭遇的主要事件。

并写出在这遭遇中,他的情感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解读遭遇
☆遭遇战争的索科洛夫,需要面对的仅仅只是流血牺牲、家破人亡、断壁残垣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本细读·解读一个人
☆索科洛夫作为战俘的遭遇是极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一个人的遭遇”仅仅是索科洛夫的遭遇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主题升华·遭遇里的遭遇
☆文中“一个人的遭遇”里还具体写了谁的遭遇?他又有着怎样的遭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是如何看待他的遭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