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选修3-2课程纲要
新课标人教版物理选修3-2全套教案

图4-1-4
A.导体环保持水平在磁场中向上或向下运动
B.导体环保持水平向左或向右加速平动
C.导体环以垂直环面、通过环心的轴转动
D.导体环以一条直径为轴,在磁场中转动
⇓
步骤8: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验证学习情况⇒步骤9:先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的主要知识,教师点评,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会分析是否产生感应电流的相关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
1.看教材
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同学之间可进行讨论)⇒步骤1:导入新课,本节教学地位分析⇒步骤2: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可多提问几个学生)⇒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互动方式(除例1外可再变换命题角度,补充一个例题以拓展学生思路)
⇓
步骤7:完成“探究3”(重在讲解规律总结技巧)⇐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方式同完成“探究1”相同)⇐步骤5:让学生完成【迁移应用】,检查完成情况并点评⇐步骤4:教师通过例题讲解总结磁通量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B和S都变
注意:此时可由ΔΦ=Φt-Φ0计算并判断磁通量是否变化
B和S大小都不变,
但两者之间的夹角变
例: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
如选项图所示,A中线圈有一小缺口,B、D中匀强磁场区域足够大,C中通电导线位于水平放置的闭合线圈某一直径的正上方.其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审题指导】解答此题应注意两点:
高中物理选修3-2复习提纲

选修3-2知识点复习提纲一、电磁感应现象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是1831年______________发现的。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应电动势:(1)概念:在电磁感应现象里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2)规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既然闭合回路中有电流,这个电路就一定有电动势,电路断开时,虽然没有感应电流,但电动势依然存在。
(3)感应电动势E 的大小决定于穿过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的大小,而与线圈的大小、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与电路的电阻无关;感应电流的大小与E 和回路总电阻R 有关。
(4)磁通量的变化率 ,是Φ-t 图象上某点切线的______________。
(5)磁通量发生变化的三种方式一是磁感应强度B 不变,垂直与磁场的回路面积发生变化,此时E=_____________ 二是垂直于磁场的回路面积S 不变,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此时E=_______________ 三是磁感应强度和线圈面积均不变,而是线圈绕平面内的某一轴转动即θ发生变化。
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式: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注意:①式普遍适用于求______感应电动势。
2)E 只与穿过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φ/t 有关, 而与磁通的产生、磁通的大小及变化方式、电路是否闭合、电路的结构与材料等因素无关。
严格区别磁通量Φ, 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 磁通量的变化率 , 磁通量φ=B S ·,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磁通量的变化量∆φφφ=-21,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磁通量的变化率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式通常用于导体切割磁感线时, 且导线与磁感线互相垂直(l ⊥B )。
高二3-2物理教学计划8篇

高二3-2物理教学计划8篇在进入社会工作中,大家一定经常制定教学计划吧,想必很多教师都在为怎么让自己的教学更进一步发愁,不如写一篇教学计划,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高二3-2物理教学计划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3-2物理教学计划篇1一、课程标准的要求(1) 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2) 关注抛体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 知道斜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斜向上方,只受重力作用,它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 知道斜抛运动可以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合成。
(3) 知道什么是斜抛运动的射高、射程,定性地了解它们怎样随初速度和抛射角而改变。
(4) 知道什么是弹道曲线,它为什么不同于抛物线。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与平抛运动的比较,学会斜抛运动的处理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2) 通过对斜抛运动的分解,结合运动学的知识,得出斜抛运动的公式。
(3) 通过有关的阅读,了解弹道曲线。
(4) 通过实践与拓展,了解斜抛运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斜抛运动的分析,体会到斜抛运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初中中的广泛应用。
(2) 通过模拟实验,注意到理想模型与实际问题具有差距。
(3) 通过实践与拓展,收集有关的资料,关注抛体运动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及处理(1) 课时建议:用1到1.5个课时(2) 本节《斜抛物体的运动》所涉及的斜抛运动规律比较复杂,鉴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应的物理、物理基础比较薄弱,如三角函数、运动合成分解的向量计算、斜抛运动射程推导的二倍角公式等,物理课还没完全涉及到,故此不宜过于强调知识的灵活应用,把精力过多地放在运用斜抛运动的规律解决定量问题上。
而应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相结合,特别强调方法及能力的培养上,关注斜抛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全册教案(完整)资料讲解

第四章电磁感应4.1 划时代的发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教学过程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物理选修3-2人教版全册精品教案(70页)

第四章电磁感应4.1划时代的发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教学过程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高中物理选修3-2课程纲要

《高中物理选修3-2、3-3》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高中物理选修3-2、3-3课程类型:选修课程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选修3-2、3-3》授课时间:70课时设计老师:泾川一中高二年级物理备课组授课对象:高二级所有理科班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第1节划时代的发现第2节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一、学习要求: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普遍了解的规律,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是研究科学的前提,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是获得成功的保证。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知道电磁感应及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
3、理解磁通量及其变化。
二、教材重点:1、揭示“电生磁”与“磁生电”发现过程的哲学内涵。
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是探究自然规律的重要前提。
2、磁通量的概念及磁通量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
3、通过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磁通量变化的分析,养成良好的过程分析习惯。
4、磁通量变化的各种形式。
三、教材难点:1、以实验为基础,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控制实验条件,通过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分析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规律。
3、电磁感应中的能量守恒。
四、教材疑点:1、移动磁铁的磁场引起感应电流时,磁铁内部的磁感线和外部的磁感线方向相反,形成闭合的曲线,教材中没有显示内部磁感应线。
2、磁通量是双向标量,教材中虽然没有提出,但在应用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
五、学生易错点:1、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理解①闭合电路中的“闭合”在应用中易忽视。
②磁通量发生变化,而不是磁场的变化。
2、磁铁内部的磁感线条数跟外部所有磁感线的条数相等3、各种磁感线的分布规律及形状4、磁通量增减的判断第3节愣次定律一、学习要求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理解楞次定律。
2.会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二、教材重点1.楞次定律的获得及理解。
2.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利用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三、教材难点: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物理新课标选修3-2高考大纲

内容标准
高考大纲要求
内容
要求
说明
(一)电磁感应
(1)收集资料,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实验,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举例说明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通过探究,理解楞次定律。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通过实验,了解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举例说明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现象
磁通量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自感、涡流
Ⅰ
Ⅰ
Ⅱ
Ⅱ
Ⅰ
(二)交变电流
(1)知道交变电流,能用函数表达式和图像描述交变电流。
(2)通过实验,了解电容器和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导通和阻碍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变压器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4)了解从变电站到住宅的输电过程,知道远距离输电时应用高电压的道理。交变电流交变电流、交 Nhomakorabea电流的图像
正弦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峰值和有效值
理想变压器
远距离送电
Ⅰ
Ⅰ
Ⅰ
Ⅰ
(三)传感器
(1)知道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的技术意义。
(2)通过实验,知道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列举传感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传感器
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2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法拉第坚信:“物质的力借以表现出的各种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 这一思想指导着法拉第探寻光与电磁之间的联系。1822 年,他曾使光沿电流方 向通过电解波,试图发现偏振面的变化,没有成功。这种思想是如此强烈,执 着的追求使他终于在 1845 年发现强磁场使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他的晚
年,尽管健康状况恶化,仍从事广泛的研究。他曾分析研究电缆中电报信号迟 滞的原因,研制照明灯与航标灯。
(三)用实验方面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程 演示实验 1:书图 4-1 实验(导体在磁场中运动) 观察提问:a、研究对象:由导体 ab,电流表构成的闭合回路,
磁场提供:
蹄形磁铁。
b、ab 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可见电流表指针偏转,
结 论:回路中有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
流。
现象分析:如图 1 导体不切割磁力线时,电路中没有电流;而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 由于受康德哲学与谢林的自然哲学的影响,坚信自然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长期探索电与磁之间的联系。1820 年 4 月终于发现了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即电 流的磁效应。同年 7 月 21 日以《关于磁针上电冲突作用的实验》为题发表了 他的发现。这篇短短的论文使欧洲物理学界产生了极大震动,导致了大批实验 成果的出现,由此开辟了物理学的新领域──电磁学。1820 年因电流磁效应这 一杰出发现获英国皇家学会科普利奖章。1829 年起任哥本哈根工学院院长。 教 (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选修3-2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 选修必考课程名称: 高中物理选修3-2
授课时间:36课时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18届高二年级理科班
课程目标:
1、理解课本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的基本规律,知道是什么,为什么,知道什么情景用什么怎么用,做到准确熟练,如电磁感应定律、交变电流等
2、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体会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二者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3、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物理学研究的思想与方法。
4、增强物理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课程内容:
章节具体要求
电磁感应1、收集资料,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体会人
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经历研究感应电流的实
验过程,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知道电磁感
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具体应用,例如,电磁感
应在发电机、话筒、录音机等电器中的应用。
3、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
理解楞次定律,会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
向。
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例如,知道感应电
动势的大小由磁通量的变化率决定,与磁通量的大
小无关,与磁通量变化量的大小无关。
会应用法拉
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有关的推导和计算。
例
如,能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导导体切
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计算感
应电动势。
4、通过实验认识自感现象,知道自感现象产生的原
因。
了解自感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例如了
解日光灯镇流器的作用和原理。
知道自感在生活和
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危害。
通过实验了解涡流现象,
知道涡流是怎样形成的。
了解涡流在生活和生产中
的应用及其可能存在的危害。
例如,知道真空冶炼
炉就是利用涡流产生的热量使金属熔化;了解电动
机、变压器的铁芯中是如何减小涡流的。
交变电流1、知道什么是交变电流,什么是正弦交变电
流。
能分析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
能用
函数表达式描述正弦交变电流,能画出正弦
交变电流的图像。
知道交变电流的周期、频
率、峰值的物理意义。
明确交变电流有效值
的概念,知道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和峰值
的关系。
2、通过实验,认识交变电流可以通过电容器,
而且电容量越大、交流电频率越高,电容器
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越弱。
通过实验,认识
电感器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而且电感量
越大、交流电频率越高,电感器对交流电的
阻碍作用越强。
知道电容器“通交流、隔直
流”,电感器“通直流、阻交流”的特点。
3、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了
解变压器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知道变压器在
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能举例说
明生产、生活中一些常见电器或设备中变压
器的作用。
4、了解从变电站到住宅需要逐级变压的输电
过程,认识变压器的作用。
知道远距离输电
中应用高压输电的道理,了解输电过程中降
低输电损耗的探索。
传感器1、知道传感器的作用。
例如,知道声控传感器
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光控传感器是
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等等。
知道非电学量
转换成电学量的技术意义。
2、通过实验,了解几种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
理。
例如,温控传感器、声控传感器、光控
传感器、力控传感器等。
3、能列举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运用传感器的一
些事例,了解传感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
便。
例如,楼道内光声控延时开关、电饭煲、
磁卡、自动售货机等中的传感器给人们生活
带来了方便。
调查、收集传感器应用的资料,
了解传感器应用的现状和前景。
教学安排
章节内容课时4.1 划时代的发现 1
4.2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
4.3 楞次定律 3
4.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
习题课 2
4.5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 1
4.6 互感与自感 1
4.7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1
习题课 4
5.1 交变电流 1
5.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1
习题课 2
5.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1
5.4 变压器 1
5.5 电能的输送 2
6.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4
习题课 2
6.2 传感器的应用 2
6.3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 2
课程实施:
1、教学策略
(1)、利用班班通、导学案来开展教学,利用精选习题、培优补差来促进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去关注、体悟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养成好的思维习惯、解题习惯。
(3)、重视实验教学,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实验去探究物理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2、学习方式:
(1)、主动学。
怎么主动学,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后练习,不等老师布置作业就有目的的巩固练习,避免课前不知所讲、课中晕晕乎乎、课后又没有及时消化巩固的被动学习。
(2)、结合教辅资料来学,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学。
提倡小组学习,问资料问老师问同学乃至问网络不丢人,不会又不学才丢人,争取当天任务当天解决,力求做到不掉队。
(3)、在学习过程中有信心有毅力,有方法,注意提升科学品质。
解决问题时要有意识的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上、思考与表达的规范性逻辑性和科学性上。
课程评价
一、学分认定的评价指标及成绩来源
1、课堂表现(严重违纪每次扣0.5分)
2、考试成绩(以期中、期末两次的平均分核算)
3、练习检测(作业未完成每次扣0.5分)
4、研究性学习
5、修习课时(请假扣0.5分,旷课扣1分)
二、评价标准(100分)
1、课堂表现(10分)
2、考试成绩(60分)
3、练习检测(10分)
4、研究性学习(10分)
5、修习课时(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