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写练习题
部编语文五下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1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7.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企望 慈详 搞特殊B.锻练 崭新 肃然起敬
C.年龄 惊疑 下意识D.拟定 衷心 舍己为工
8.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3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古诗阅读。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33.前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气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这首边塞诗,不写______,而写______,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和视死如归的勇气。
16.下列不属于边塞诗的是( )
A.《从军行》B.《凉州词》C.《送元二使安西》
17.下列属于王维写的送别诗句的一项是( )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8.国官军收河南河北( )
A.河南省B.黄河以南地区
B.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练习及答案(共11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练习及答案(共11篇)篇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练习及答案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①涕泪:②却看:③漫: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5.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6.你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洛阳美景用两三句话写下来吗?7.杜甫为什么“涕泪”满衣衫呢?8.再看一眼杜甫,想对他说些什么?9.“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答案:1. D 2。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3.①眼泪②还看③随便4.表达了作者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胜仗收复北地的喜悦心情。
5.喜6.略7.一是失地收复;二是再也不要过这种滇沛流离的生活了,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8.略9.消息来得突然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
10.疾速飞驰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篇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写练习题及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写练习题一、课内阅读。
1.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涕:句意: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
..诗书喜欲狂漫卷:喜欲狂:句意:白日放歌..好还乡。
..须.纵酒..,青春作伴放歌:须:纵酒:作伴:句意: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便:襄阳:洛阳:句意:2.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A.听到“收蓟北”的消息,诗人“涕泪满衣裳”“喜欲狂”。
()B.“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诗人“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C.诗人先写了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写了做返乡的准备和欢快的心情。
()D.诗人趁着年轻,带着老婆很快回到了故乡。
()E.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拓展阅读。
王校长念完五项评比获得满分的班级后,提高了音量,说:“现在宣布荣获星级称号的班级。
荣获一星级称号的班级有三年级二班、六年级二班,荣获二星级称号的班级有一年级一班、二年级三班……”“连续几个周我们不是一星级,就是二星级,这次怎么连一星级、二星级都不是!”我在想着。
王校长继续念着。
结果三星级没我们班,四星级也没有我们班!“不会什么也没有吧?上天保佑啊!”我在默默地想着,暗暗地祈祷着。
“还有一个五星级呢!会不会是五星级?”我既担心又充满期待。
我忍不住回过头来看同学,他们个个脸上也都写满了忐忑和期盼。
我的心就要爆炸了!我伸直脖子盯着王校长,终于听到王校长大声宣布:“荣获五星级称号的班级是——五年级——一班!”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们班的同学格外兴奋。
有的使劲鼓掌;有的挥舞着拳头大声叫喊;有的高举双臂蹦跳;有的几个人抱在一起欢呼。
我因为蹦得太用力,摔了一个屁股蹲儿。
我站起来,看到班主任老师正看着我。
她的脸上露出了和我们一样灿烂的笑容。
排队回班级的时候,我觉得阳光格外灿烂,花坛里的花草在对我们微笑,树上的小鸟在为我们喝彩。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示儿》同步练习(含解析)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示儿》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本诗中字词拼音祭翁州乃答案:ji|wēng|zhōu|nǎi解析:注意易错点,“翁”的韵母是eng不en,“州”的声母是zh不是z,“乃”的声母是n 不是l。
点评:给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注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根据拼音2、“九州”在诗中是指,“乃翁”是指。
答案:祖国|你的父亲解析:第一个词根据文化常识即可作答,“乃翁”从文言实词的角度来解释即可。
点评:本题容易,直接根据字词理解即可。
3、这首诗看出作者的情怀答案:不忘收复中原,祖国统一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诗歌内容,从诗中“北定中原”一词即可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
点评:本题容易,直接根据诗歌内容理解即可。
4、作者希望“王师”答案:平定中原,收复失地,故都汴京回归祖国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诗歌内容及写作背景,从诗中“北定中原”一词即可体会作者的愿望。
点评:本题容易,直接根据诗歌内容理解即可。
5、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
答案: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无忘告乃翁解析:本题是要求按提示“诗人遗愿”默写诗句,注意“祭”“翁”两字的写法。
点评:学习古诗,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6、《示儿》的作者是大诗人,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
答案:南宋|陆游|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
解析:根据所读所记,抓住题中的答点提示填答即可,注意第一空是填朝代名,第二空是填作者姓名,不要填写错位。
点评:学习古诗,对有关文学常识要注意记忆。
7、《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都是_______。
但两者的表达方式不同,《示儿》是通过“_______”(填一字)表达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_______”(填一字)表达的。
第9课《古诗三首》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第9课《古诗三首》阅读理解题(含答案)第9课《古诗三首》阅读理解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诗词曲鉴赏阅读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___________”三个字最能表现作者的心情。
作者之所以有这种心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诗中原句)。
听到这个消息,诗人立刻做出“_____________”的打算(填诗中原句)。
他想像着他的行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溢于言表。
2.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的“妻子”指的是杜甫的夫人和他的孩子,“青春”指的是“春天”。
B.“涕泪满衣裳”里,有对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的欣慰,有对回忆多年离乱的痛切,也有对自己数年来颠沛流离、终于可以回归家园的感慨。
C.“漫卷”两个字,写出了诗人对书的随意,不爱惜。
D.“放歌”“纵酒”是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的具体写照。
3.细品古诗,诗人一家会是怎样一幅欣喜若狂的情景?请展开想象,具体描绘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隔着千年时空,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我们依然能深切地感受到杜甫的爱国之情。
像这样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我们可以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诗人失望却并未绝望的感慨;读王昌龄的《从军行》,我们可以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示儿)练习设计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练习设计一、写出与下列古汉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现代汉语。
无()元()但()九州()乃()翁()同()二、想一想,再填空。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代诗人,他的诗很多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百姓生活的疾苦,被后人称为。
诗中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一句中妻子的意思是,漫的意思是,这句诗的意思是,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2、《示儿》的作者是代,号称,他的诗通俗易懂。
诗中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一句中元的意思是,但的意思是,表达了作者爱国热情。
发展练习一、读一读,查一查,背一背。
像课文这样描绘诗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诗作在古诗文中还有很多,请找出一些来读一读,并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然后在班级进行爱国诗的吟诵比赛,看谁背诵得又多又好。
已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依靠。
4.喑(yīn):哑。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
重:重新。
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解说]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
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二、阅读答题。
我喜欢背诵古诗。
因为古诗不但很美,而且还可以从中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
有地理知识,像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香炉峰的瀑布多么壮观啊!有历史知识,像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朝的杨贵妃多么会作威作福啊!我家在杭州,那里有很多美丽动人的风景,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却可以用古诗来表达。
《古诗两首》一课一练课后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古诗两首》一课一练课后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古诗两首》一课一练课后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古诗两首》习题精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一、拼音漫游廊。
1.你能写出这些生字吗?jì nǎi lu家翁阳2.下面红色字的读音只有一组全对,请用“V”标出。
忽传涕泪衣裳漫卷即从(1)cuán tì sāng juǎn jí ()(2)chuan tì shangjuǎn jí ()(3)zhuàn dì sang jiǎn jì ()(4)zuàn dì shāngjiǎn jì ()二、汉字游览园。
下面红色的字有多种解释,你能根据句子内容选择正确的解释吗?(只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但”的解释有:A.只B.但是C.姓(1)但悲不见九州同()(2)但爱鲈鱼美()(3)我爱听歌,但不爱唱歌。
()2.“却”的解释有:A.后退B.推辞C再(1)却看妻子愁何在()(2)我见他诚意相邀,就没有推却。
()(3)山高路险,令人望而却步。
()3.“漫”的解释有:A.到处都是B.不受约束;随便C.广阔,长(1)漫卷诗书喜欲狂()(2)漫山遍野都是英勇的战士。
()(3)我们度过了漫长的一夜。
()4.“定”的解释有:A.平静B.平定C.决定(1)王师北定中原日()(2)他一直心神不定()(3)开会时间定在明天上午()三、词语多味店。
对本课的两首古诗你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吧,请补充诗句,解释加点诗句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不见。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
四、句子快乐堡。
1.慧眼辨真伪。
下面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诗中“却看妻子”与现代语言“丈夫妻子”中的“妻子”意思相同。
()(2)《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表达了爱国之情,但诗人的心情一悲一喜,完全不同。
()(3)《示儿》一诗是诗人临终时作的诗,相当于遗嘱。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古诗词阅读训练 01 (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古诗词阅读训练01 (含答案)古诗词训练——01 爱国诗小升初语文古诗词阅读(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首诗是代诗人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 的心情。
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A.“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诗人流出的是喜悦的、高兴的泪。
()B.令杜甫“喜欲狂"的原因是可以回到家乡去了。
()C.诗中的“妻子”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意思相同。
()3.“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的意思是()A.春天。
B.年轻的时光。
C.年轻的朋友。
D.春天的歌。
4.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爱国诗人杜甫“初闻涕泪满衣裳",他的泪水包含着()(多选)A.国家平定了安史之乱,重获安定,诗人喜极而泣。
B.诗人回想战乱期间,乾坤疮痍,黎民受苦,因此感怀。
C.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不禁喜不自胜,高兴得哭了。
D.52岁的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苦日子,痛定思痛,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二)《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什么?.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3.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诗。
4.将你了解的有关知识填写在提示语后的横线上。
关于毛泽东:___ ______ .关于长征:___ ______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___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写练习题姓名:
一.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的意思,在横线上写出诗句意思,最后根据诗歌填空。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
本诗的作者是代的。
从
等词、句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 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的意思,在横线上写出诗句意思,最后根据诗歌填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
..忽传收蓟北,()
初闻
..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
..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
这首诗是代诗人写的。
从
等词、句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 回答问题。
两首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何异同之处?
四.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五.阅读同学写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星谣
青岛碱厂子弟小学四年级高俊
天上的星星
是夜的眼睛
闪闪烁烁
送我美丽的梦中
国旗上的星星
是祖国的眼睛
明明亮亮
照我温暖的心中
朱维山指导
发表于《青岛碱厂报》
1.两部分各讲了什么内容?
2.哪一部分是重要的?为什么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