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的结构类型
活性染料化学结构式

活性染料化学结构式活性染料是一类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以及活性能力的染料,常用于纺织品、皮革、墨水、油墨、塑料、橡胶等工业领域。
活性染料的化学结构式可以分为苯环染料、膦基染料和合成染料等几个主要类型。
首先,苯环染料是活性染料中最常见的一种。
其化学结构式通常由苯环或苯环衍生物、活性基团和具有离子形成作用的官能团等组成。
活性基团主要包括硫酸基团、酰胺基团、酯基团、羧酸基团等。
常见的苯环染料有偶氮染料、酞菁染料、酮染料等。
其中偶氮染料是最广泛应用的一类,其特点是色谱带宽度窄、溶解度高和稳定性好。
其次,膦基染料也是一类常见的活性染料。
膦基染料是以膦基为主要结构单元,通过改变膦基的取代基团来调节染料的性质。
膦基染料的优点是色泽鲜艳、亮度高、耐光性好和相对较小的渗透性。
这使得膦基染料在纺织品和塑料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膦基染料有环膦基染料、杂环膦基染料等。
此外,合成染料也是一类重要的活性染料。
合成染料是通过合成化学方法合成得到的有机染料,其化学结构式比较复杂,常由多环芳烃、杂环芳烃、芳环酮等组成。
合成染料的特点是染色力较强、染色效果好、耐洗涤性好和对光的稳定性强。
不同的合成染料可以通过改变取代基团来调节染色性能。
常见的合成染料有酞菁类染料、砜基染料等。
总而言之,活性染料的化学结构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活性能力。
苯环染料、膦基染料和合成染料是活性染料中最常见的类型,它们的化学结构式的差异主要在于组成成分和取代基团的不同。
活性染料的多样性使得其在各个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便利和美感。
第十一章分散染料

分散蓝E-BR
§4 其他类型分散染料 1. 硝基二苯胺类 主要为黄色,日晒牢度优良,但消光系数小。
NH
C.I.分散黄33 C.I.分散黄42
R1 SO2N
R2
NO2
R1
R2
H
H
H
2. 苯并咪唑类 主要为鲜艳的黄、橙色,但耐升华牢度差。
O
C N
C N
OCH3
分散荧光黄Ⅱ
3. 苯乙烯类
三、分散染料结构与耐升华牢度的关系
• 耐升华牢度是指分散染料染色织物在高温 作用下,染料发生升华而使织物褪色的程 度。耐升华牢度是分散染料的重要性能指 标。
• 分散染料的耐升华牢度与染料的分子结构 有关。染料分子间结合力越大,染料不易 升华,耐升华牢度好。
• 提高分散染料耐升华牢度的方法
(1)对于偶氮型分散染料可通过提高染料的 分子量或引入极性基团的方法。
HO
X X
• 偶氮染料的重氮组分中引入吸电子基,降 低-N=N-中N原子的电子云密度,使光 氧化反应2N
NN
C2H5 N
C2H4CN
R
-NO2 -OCH3 -CH3 -H
耐晒牢度 2
3~4 4~5 5
-Cl 5~6
-CN 6~7
• 在偶合组分中取代基的给电子基的给电子性降 低,染料的耐晒牢度提高。
2. 染料分类
(1)按应用分类
低温型(E型):染料分子结构小,移染性、 扩散性、匀染性好,耐升华牢度差,适用于 浸染法染色,染色温度120~130℃。
高温型(S型或H型):染料分子结构较大, 移染性、扩散性、匀染性差,耐升华牢度好, 适用于热熔法染色,染色温度200~220℃。
染料的结构类型

主要内容
§4.1 偶氮染料 §4.2 蒽醌染料 §4.3 靛族染料 §4.4 三芳甲烷染料 §4.5 杂环染料 §4.6 菁系染料 §4.7 硫化染料 §4.8 酞菁染料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4.1 偶氮染料 一、结构特点 共轭体系是由一个或多个偶氮基连接芳环而成的染料。 合成:重氮组分与偶氮组分发生偶合反应制得,在偶氮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光致变色的防止方法:偶氮基邻位引入羟基、氨基形成 氢键。
N N
OH
引入羟基
N N
NH
H
引入氨基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B、互变异构: 1884年 Zincke 发现对羟基偶氮苯也可以用醌和苯肼缩
合而成。同时证明,腙式和偶氮式之间存在互变异构。
NH NH2 + O
O
NH N
染料分子中,偶氮基的两侧分别为重氮组分和偶合组分 的结构 。 可以是单偶氮、双偶氮、多偶氮结构。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CH3CONH
HO NN
CH3
单偶氮染料 分散黄E-G(C.I.分散黄3, 11855)
H2N Na3SO
OH
H3CO
NN
OC3H HO NN
NH2 SO3Na
Na3SO
SO3Na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2、异构现象
A、几何异构:偶氮基是个双键,可以形成几何异构。 即双键顺反异构
N=N
N=N
顺式
反式
顺式能量高,稳定性差;反式能量低,稳定性好。偶 氮染料在一般情况下以反式存在。
光致变色:在光照下由于能量生高,致使染料从反式 变为顺式,颜色发生变化。当将变了色的染料放在黑 暗中,染料又会回复到原来的结构,变到原来的颜色。
染布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染布的相关知识点总结一、染料的分类染料是染布过程中的关键材料,根据化学结构和应用特性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酸性染料、中性染料、碱性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阳离子染料、阳离子染料等。
1. 酸性染料:酸性染料分子中含有酸基或酸性基团,适用于动物蛋白纤维和尿素纤维的染色,对植物纤维染色效果较差。
2. 中性染料:中性染料分子中同时含有阳离子基团和阴离子基团,适用于动物蛋白纤维、植物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染色。
3. 碱性染料:碱性染料在酸性条件下呈离子形式,适用于酸性纤维的染色,如羊毛、丝绸等。
4. 分散染料:分散染料是一种非离子性染料,它分散在水中而不成为悬浮颗粒,适用于合成纤维和纤维素酯的染色。
5. 还原染料:还原染料主要用于染棉、麻和粘胶纤维,染色效果鲜艳牢固。
6. 阳离子染料:阳离子染料适用于阴离子基团丰富的纤维,如酚醛、醋酸纤维等。
7. 阴离子染料:阴离子染料适用于阳离子基团丰富的纤维,如蛋白纤维、尼龙纤维等。
二、染布的工艺流程染布的工艺流程大致分为预处理、染色和收尾三个阶段。
1. 预处理阶段:包括浸渍、漂白、煮炼、精炼等过程,目的是去除织物上的杂质、油脂和颜色,并为后续染色做好准备。
2. 染色阶段:根据不同的染色工艺和染色要求,选择合适的染料和染色方法进行染色处理。
染色方法包括浸染、细鼠、印花等。
3. 收尾阶段:在染色完成后,要对织物进行定型、洗涤、整理等工艺处理,以确保染色效果的稳定和织物的质量。
三、染布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染布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染色不均匀、染色色度不足或过深、褪色、色牢度差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1. 染色不均匀:染色不均匀主要是由于染料分散不均匀或染色条件不当引起的,可通过混合染料、增加搅拌时间和温度、控制酸碱度等措施解决。
2. 色牢度差:提高色牢度可从染料的选择、染色工艺的调整和后整理工艺等方面入手,以提高纤维与染料之间的结合力。
3. 褪色问题:褪色主要是由于染料在光、水和化学药剂的作用下而脱色,可通过选择光牢度好、耐水洗耐干洗的染料,采取适当的定型和整理措施来解决。
染料分类

染料分类染料是使纤维或其他基质染成鲜明而坚牢色泽的有机化和物作为染料除了具有鲜明的色泽外,还须能溶于水或借助于化学方法使之溶于水及制成分散液,在染色时舍染液而上染纤维,上染后具有一定的坚牢度,即在后加工或服用过程中保持不褪色。
有一部分有色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但也能上染纤维,他们往往借助于某些高分子物(粘合剂)将悬浮状态的颜料细小颗粒粘在纤维表面,这种有色物质称为颜料,颜料主要用于油漆、油墨、橡胶、塑料以及合成纤维原液着色。
利用在纤维上经化学反应合成颜料的方法也可进行染色(酞箐染料)。
染料的特点:1.有颜色2.与水形成分散体系3.上染纤维4.有一定牢度染料分类:(化学结构分类、应用分类)一、化学结构分类:1.偶氮结构(-N=N-)2.蒽醌(A/Q)结构,分子中蒽醌结构:3.靛系染料.如靛蓝,硫靛。
4.硫化染料,具有复杂的含硫结构。
5. 酞箐(PC)结构染料,分子中含有酞箐结构。
6.多甲川染料(箐系染料),在分子共轭体系中,含有(-C=C-)链段。
7.芳甲烷染料,包括二芳甲烷和三芳甲烷染料。
8.硝基和亚硝基染料,在染料中,硝基为共轭体系关键组成部分。
9.杂环染料,分子中含有杂环结构。
二、染料应用分类:1.直接染料(direct dyes),染料分子多数为偶氮结构并含有磺酸基、羧酸基等水溶性基团,可溶于水,在水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一般染料对纤维素有亲和力,染料分子与纤维素分子之间以范德华力和氢键相结合,从而染着于纤维上。
2.酸性染料(acid dyes),是一类含磺酸基、羧酸基等极性基团的阴离子染料,通常以水溶性钠盐存在,在酸性染浴中,能与蛋白质纤维素分子中的氨基以离子键相结合而染着。
结构上主要为偶氮和蒽醌所组成,亦有部分为三芳甲烷结构。
3.金属络合染料(pre-metallised dyes),在结构上一般为含有可与金属鳌合基团的偶氮和蒽醌的染料。
4.不溶性偶氮染料,在染色过程中,由种氮组分和偶合组分直接在纤维上反应形成色淀而染着于底物上。
活性染料的结构及分类

活性染料的结构及分类
活性染料的结构及分类
X型:染料分子中含有二氯均三嗪活性基,活性较高,染色及固色温度较低(20~40℃),为普通型或低温型。
其特点为匀染性较好,稳定性较差,不耐酸性水解,不宜染深色,固色率约60%。
例:活性红X-3B
K型:染料分子含有一氯均三嗪活性基,由于三聚氰氯中的两个氯原子为其它基团所取代,活性较X型低,染色固色温度较高(80~100℃),也称“热固型”染料。
和纤维亲和力大,可染深色,固色率约60~90%。
M型:染料分子含有一氯均三嗪和β-羟乙基砜硫酸酯的双活性基染料,反应活性强,耐酸耐碱稳定性高于K和KN型,固色率高。
KN型:染料的活性基为乙烯砜基(-SO2CH=CH2),在染色时由-SO2CH2CH2OSO3Na生成,它的反应活性介于X型和K型之间,固色温度约60℃,在溶液中很稳定,不会发生水解。
例:活性黑KN-B(C.I.20505)
KD型:母体为直接染料,活性基为两个一氯均三嗪基,此染料与纤维亲和力大,染色温度在70℃以上,适于染深色。
例:活性艳红KD-8B. P型:染料含有膦酸型活性基,由ICI公司70开发成功,可在弱酸性(pH6.0)条件下固色,可与分散染料一起使用,没有水解反应,它的固色率很高。
染料专业知识点总结

染料专业知识点总结一、染料的定义和分类染料是一类能够被纤维材料吸附并能够赋予纤维材料特定颜色的有机物质。
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塑料制品等材料的着色和印染行业。
根据染料的化学结构和应用特点,染料可以分为直接染料、酸性染料、还原性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阳离子染料、阴离子染料等多种类型。
二、染料的化学结构和合成染料的化学结构多种多样,但是一般都具有芳香环结构。
染料的合成方法也多种多样,根据染料的种类不同,合成路线也各不相同。
合成染料需要考虑到染料的色度、洗牢度、耐光性等性能指标,同时也要考虑合成成本和环保要求。
三、染料的应用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塑料、油墨、涂料等领域。
在纺织行业中,染料是赋予织物颜色并具有良好耐久性的重要原料。
在印染工艺中,染料还可以与助剂、调节剂配合使用,实现多种印染效果。
四、染料的色度性能染料的色度性能是指染料在染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色彩特性。
色度性能包括染料的色深、色鲜、色牢度等指标。
染料的色度性能取决于染料的结构和染色工艺等因素。
五、染料的附着性能染料的附着性能是指染料分子和纤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染料的附着性能直接影响着染料在纤维材料上的牢固程度。
优良的附着性能是染料产品的重要指标之一。
六、染料的环保性能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染料的环保性能也成为了染料行业的重要研究方向。
环保染料需要具备低污染、低毒性、易生物降解等特点,同时要保证染色效果和耐用性。
七、染料的研发和创新染料颜色的研发和创新是染料行业的重要方向。
染料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新染料的研发,以满足市场对色彩的需求。
同时,染料的创新也包括对染料性能的改良和提升,以适应不同的纤维材料和应用场景。
八、染料的市场前景随着纺织品、皮革、塑料等行业的发展,对染料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同时,消费者对于纺织品颜色的个性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为染料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染料行业将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环保性能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

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1. 染料的定义和分类染料是一类能够通过吸附或化学结合将颜色转移到纤维或其他材料上的化合物。
染料通常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大类。
天然染料主要来自植物、动物或矿物,例如蓝莓、茜草和蓝靛。
合成染料则是人工合成的染料,具有丰富的颜色和稳定的性质。
2. 染料的结构和颜色原理染料的分子结构对其颜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染料分子通常包含芳香环结构,并且可以存在不同的共轭结构以增强吸收和发射光的能力。
染料颜色的形成与吸收和发射光的能力以及分子结构的共轭性有关,分子中的不同基团也会影响其颜色。
例如,共轭双键能够增加吸收光的范围,从而改变染料的颜色。
3. 染料的制备和合成合成染料通常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的。
染料的合成过程可以从天然化合物出发,也可以从基础化学品出发,如苯乙烯和硝基苯。
在合成染料的过程中,化学家需要考虑反应的选择性、产物的纯度以及环保性等因素。
常用的染料合成方法包括偶氮化、重氮化、醚化和酯化等。
4. 染料的性质和应用染料具有丰富的颜色、良好的亲和性和稳定的耐洗性等优良性质。
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纸张、塑料、油漆和墨水等领域。
染料的性质包括温度、PH值、光照、洗涤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其在材料上的固着和稳定性。
5. 染料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染料化学领域也在不断地寻求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目前,染料的环保性主要包括降解性、可再生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方面。
化学家正在不断寻求新型绿色染料的合成方法,以及新型染料在纺织品的应用研究。
6. 染料的分析和检测染料的分析和检测是染料化学领域的重要内容。
分析染料需要使用化学分析方法、色谱法和光谱法等。
色谱法可以将染料分离,并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
光谱法则可以通过吸收、发射、拉曼等光谱技术,快速准确地对染料进行鉴定和分析。
7. 染料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染料的应用前景也在不断拓展。
未来,染料将在纺织品、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H2 O NH2
NH2 O OH SO3Na
NH2
O
NH2
OH
O
NH2
λmax =600~629nm(CH2Cl2)
酸性蓝SE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3、稠环蒽酮染料共轭体系对颜色的影响
稠环蒽酮染料的分子中由于多个苯环稠合在一起,增 大了共轭体系,产生显著的深色效应,大多为紫、蓝、 绿等深色染料。稠合环较少的也可以是黄和橙色。
Ar N N Ar'
[H]
Ar NH2 + Ar' NH2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四、偶氮染料结构与颜色 1、单偶氮染料
(1)共轭体系长短
随芳环数目增加,共轭体系增长,颜色增深
N N N N N N
黄—橙
橙—红、品红
红—紫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1)共轭体系长短 苯-吡唑啉酮:黄色;
苯-萘酚及其磺酸衍生物: 橙—红色;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1、蒽醌染料(蒽醌衍生物):在蒽醌分子中引入不同的 取代基制成的染料。通常在蒽醌环上引入羟基或氨基, 再经芳胺化、酰化或醚化引入其他基团。。
O NH2 O
O NaO 3S NH CH3
O
OH
O
NH NaO 3S
CH3
分散红 3B(C.I. 分散红60)
弱酸性绿GS(C.I. 酸性绿25)
H O O O OH
O
O
402nm
H O N H
368nm
O NH2
O
O
475nm
440nm(异丙醇中)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若两个取代基在一侧则颜色较深;在两侧则深色效应 小。
O NH2 H2N O NH2 O O NH2
O
NH2
红黄色
O NH2 NH2
红色
O NH2
O
O
O
NH2
紫红色
紫色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N O H N N
N
引入羟基
N H H 引入氨基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B、互变异构: 1884年 Zincke 发现对羟基偶氮苯也可以用醌和苯肼缩 合而成。同时证明,腙式和偶氮式之间存在互变异构 。
NH NH 2 +
O O NH N O
腙式
N2 + CΒιβλιοθήκη -+OH
N
N
OH
偶氮式
用以上两种方法制得的化合物完全相同,两种形式存 在一个动态平衡。 偶氮基的邻、对位存在羟基或氨基时才能有互变异构。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3、耐酸碱性
邻对位氨基偶氮染料会接收质子发生互变异构而变色。
N N NR2 H+ NH N NR2
偶氮式
腙式(深色效应)
甲基橙在 pH 值 3.1~4.4 时为橙色,酸性变为红色;碱性 变为黄色。
NaO3S N N N(CH3)2 H
H +
+
NaO3S
NH N
N(CH3)2
还原艳绿B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4、蒽醌还原染料隐色体的颜色较染料本身要深。
O Na2S2O4 + NaOH O2 O ONa ONa
蒽醌还原染料隐色体盐的结构中,共轭双键连贯整个 分子,而蒽醌本身共轭双键并未连贯整个分子,因此, 隐色体盐溶液具有向红位移作用,颜色变深。经空气 氧化后,回复到原来的颜色。
隔离基的影响
OH N N NaO 3S O NHCNH OH N N SO3Na
直接橙S(C.I. 直接橙26,29150)
隔离基两边为两个独立的发色团共轭体系,染料颜色 为两边发色体系的拼色。这类染料耐光牢度较高。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3、金属络合结构的染料
OH N SO3Na N C HO C N C CH3 N
Cl CH3 O C C H3CO N H Cl O
还原紫BBF(C.I .还原紫5)
还原印花蓝2G(C.I .还原蓝8)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二、靛族染料的一般特点 1、传统染料:蓝印花布、蜡染、石磨蓝; 2 、双键相连:化学稳定性比蒽醌差,日晒牢度中等;引 入卤素原子可以使日晒牢度提高,色泽鲜艳度提高。 3、靛族染料不溶于水,但可还原为隐色体溶于碱性溶液, 染色后再经氧化回复到原来结构,主要用作还原染料。 4、品种少、色泽暗、色谱不全;
二、偶氮染料的一般特点 A、色谱齐全:黄、橙、红、紫、深蓝、黑等 以浅色黄—红为主,大红最鲜艳,绿色较少。 B、制造简单,成本低廉。 C、品种齐全,数量多,用途广。 品种齐全:除硫化、还原外,其他应用分类都有偶氮染 料; 数量多:在合成染料中,有偶氮结构的染料品种占一半 以上; 用途广:纺织品中每种纤维都可用偶氮结构的染料进行 染色,还用于颜料、油墨、食品、皮革、纸张。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2、杂环蒽醌染料:由多个蒽醌通过杂环连接而成,不含 水溶性基团,主要作为还原染料。
O NH O
O
O
还原黄FFRK (C.I.还原黄 28)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3、稠环蒽酮染料:由多个芳环稠合在一起并含有两个羰 基,不溶于水,主要作为还原染料。
还原艳绿FFB(C.I. 还原绿1)
氨基烷基化可以使颜色加深,芳基化更深,氨基酰化 使颜色变浅。 杂环蒽醌染料中的 O、S、N等杂原子参与了共轭体系, 又具有供电子性,所以产生深色效应,并使颜色更为 鲜艳。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2、取代基的位置 α位的深色作用>β位; α位上可与羰基形成 分子内氢键,增加了 分子的极化,降低了 激化态能量,激化能 随之下降。 氨基的深色效应较羟 基大。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3)供吸体系的协同作用:一般来说,重氮组分取代基的吸 电子性越强,偶合组分取代基的供电子能力越强,使染 料分子偶极性增加,颜色加深。
CN O2N Br N N NHCOCH 3 N CH2CH3 CH2CH3
分散蓝SE—2R(C.I. 分散蓝183,11078)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靛蓝
Br O C C C Br N H C O Br H N Br
硫靛
Cl S
O S CH3 O
CH3 Cl
还原蓝4B(C.I. 还原蓝5)
还原桃红R(C.I.还原红1)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混合型结构
Cl O C C Cl N H C C O Cl Cl S Cl
半靛结构
N=N N=N
顺式
反式
顺式能量高,稳定性差;反式能量低,稳定性好。偶 氮染料在一般情况下以反式存在。 光致变色:在光照下由于能量生高,致使染料从反式 变为顺式,颜色发生变化。当将变了色的染料放在黑 暗中,染料又会回复到原来的结构,变到原来的颜色。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光致变色的防止方法:偶氮基邻位引入羟基、氨基形成 氢键。
萘—萘胺、萘酚及其磺酸衍生物:红、紫、蓝色;
含强供电子基的苯胺—萘酚及其磺酸衍生物:红—紫色;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2)取代基—NH2、—OH、—NHCOCH3的影响
OH X N N NaO3 S OH
SO3 Na
X= H 红光红 NHCOCH3 蓝光红 NH2 蓝光紫 N(CH3)2 绿光蓝 取代基数目、供电子性增加,颜色增深。
2、双偶氮染料、多偶氮染料 共轭体系延长,产生深色效应。过分延长,深色效应减 弱,色泽萎暗 芳环为苯环颜色较浅:芳环为萘环颜色加深
CH3 N N CH3 N N SO3Na NaO 3S
N N N N NH SO3 Na CH3
OH
C.I. 酸性红 148
弱酸性深蓝GR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3、耐酸碱性 芳环上含有羟基的偶氮染料在碱性条件下由于羟基电离 成为负氧离子(- O- ),增强了供电子性,从而产生 深色效应 : OH Ar OH Ar O 芳环上含有氨基的偶氮染料在酸性条件下由于氨基吸附 氢离子,成为铵离子,供电子能力消失,从而产生浅色 效应 : H Ar NH 2 Ar N H 3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4、杂环蒽酮染料:在稠环蒽酮结构中含有杂环结构的染 料,用作还原染料。
还原黄G(黄蒽酮)(C.I.还原黄 1)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二、蒽醌染料的一般特点 色谱齐全:深色(蓝 — 绿)较鲜艳;浅色不鲜艳;缺 大红。(与偶氮染料相补充)
数量多、品种齐、应用广。品种占染料 20% ,仅次于 偶氮染料,适用于各种纤维染色,主要包括酸性染料、 分散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等。 价格昂贵(合成原料)。 发色强度较低。
N N NaO3S SO3Na H O NHCOCH3
酸性大红G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4、氧化还原性能: 偶氮染料在空气中会发生光氧化作用而褪色,日晒牢度 中等水平。
HO N N [O] O O +
OH
在保险粉等还原剂作用下,偶氮基会发生断裂,分解为 两个芳香胺,而使染料失去颜色,这是鉴定偶氮基的常 用方法。用于织物印花得雕印、拔染印花。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三、蒽醌染料的化学性质 水溶性: 酸性、酸性媒染、活性染料带磺酸基( —SO3Na),水 中可溶;阳离子染料带季铵结构,水中可溶; 分散、还原染料水中不可溶。 耐氧化: 已是酮式不易继续氧化,耐氧化性好。 不易发生光氧化反应,日晒牢度一般很高,一般在5级 以上,高的可达7–8级。
媒染
SO3Na N O Cr N C O C N C CH3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