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双引号用法
双引号的使用方法

双引号的使用方法
双引号是书写中引用别人的话语、标志特定词语或词组以示特殊意义、突出或强调其中一内容的标点符号。
以下是双引号的使用方法:
1.引用别人的话语:双引号主要用于引用别人说过的话语。
例如:
-他说:“昨天的会议很重要。
”
-她说:“我很期待下一次的旅行。
”
2.标题、书名和文章标题:双引号一般用于标记标题、书名和文章标题。
例如:
-《1984》是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
-他写了一篇名为“环境污染与我们”的文章。
-这本书的标题是“失乐园”。
3.标记特定词语或词组:双引号可以用于标记特定的词语或词组,用
以表达一种特殊的含义或指代其他事物。
例如:
-这个“新奇”的发明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她的“友情”是虚假的,不值得信任。
-这种“免费”的服务其实是隐藏了其他费用的。
4.强调或突出其中一内容:双引号也可以用于强调或突出其中一内容,使读者注意到其中的重要信息。
例如:
-这个问题的“解决”将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他的“成功”是靠努力和坚持取得的。
-在这个“平凡”的日子里,我们也能发现美丽的事物。
5.反讽或讽刺:双引号有时候也用于表示讽刺或反讽的意味。
例如:
-这个所谓的“专家”连基本概念都不懂。
-他一再强调自己的“伟大成就”,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
需要注意的是,双引号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规范和约定,特别是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下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异。
在写作中,应遵循相关的语法和标点规则,以确保正确地使用双引号。
双引号的用法并举例说明

双引号的用法并举例说明引言:双引号的用法并举例说明一、引述或标注特定词语双引号常用于引述他人的话语或某个特定词汇,以便准确传递信息。
在使用双引号时,需要注意遵循相应规范和语法要求。
1. 引述他人的话语当我们需要引述他人的原话或直接引用某个句子时,可以将该部分内容用双引号标注。
例如:“你好,请问你今天有时间吗?”这是一种常见的日常问候方式。
2. 表示特定词汇有时,为了准确表达某个特定词汇,我们会使用双引号将其框出来。
比如,“虚拟现实”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创造出来与真实世界相似但却不同于真实世界的虚构环境。
二、强调用法双引号还可以用于强调某个词语或短语,在文字中突出重要性或特殊含义。
使用双引号进行强调需要注意合理使用场合和频率,避免过度使用以至于失去强调效果。
1. 强调重要名词在学术论文或科技文章中,通常会用到专有名词或定义概念,并通过双引号强调其重要性。
例如,“基因工程”是一种应用于生物领域的技术,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环境意义。
2. 强调特殊含义双引号还可用于表达某个词语的特殊含义或指涉其他概念,强调词语在此上下文中的非常规使用。
例如,在文学评论中,“荒诞主义”代表了对社会现实的极端怀疑和反讽。
三、引号与其他标点符号的配合使用在书写中,引号与其他标点符号需要正确搭配使用,以确保语法正确和信息清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示例:1. 在带有问句或感叹句结尾时,问号或感叹号放在最后一个引号之外。
例如:“你真的相信这个说法吗?”他问道。
2. 如果整个句子都需要引起来,则放在引号内部。
例如,她告诉我:“我喜欢你。
”3. 引用结束后紧接着一个逗号或冒号时,逗号或冒号放在闭引号之外。
例如:"请回答以下问题:你喜欢什么颜色?"结论:总之,双引号在文字表达中起到了多种作用:引述他人的话语、标注特定词汇、强调重要名词和特殊含义。
正确使用双引号有助于准确传递信息,避免歧义和误解。
同时,在搭配其他标点符号时需要注意相应的规范和语法要求,以确保写作风格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双引号的用法

双引号的用法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 ‟ ”。
它在标点符号中属于标号。
一般用法有下列几种:一、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①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
”(明确:这是在行文中的直接引用。
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在双引号的里面)②“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明确:这也是直接引用的一种,不过,“…满遭损,谦受益‟”与“这句格言”成为了同位复指,共同做了“流传”的主语,所以,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加上其他标点)③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
(明确:这是一个陈述句,作者只引用《高山青》里的一句歌词作为行文的内容,所以,在所引用的话的引号外面加上逗号,与其他话语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④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明确:这一句与前面所讲的例②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所引用的内容的位置,前者为“主”,后者为“宾”)二、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例如,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怎样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
(明确:这个语段涉及到的引用属于总分关系。
“总”——“形散而神不散”;“分”——“形散”和“神不散”。
所以,这里引号的作用表示着重要论述的对象)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①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明确:这里“之”字引用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修辞手法,即形象化的将山路蜿蜒曲折比喻成为像“之”字)②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
高三复习-双引号的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双引号的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引号分为双引号和单引号,使用方法是不同的,下文是双引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了解。
双引号的用法1、标明文章引用的部分。
在文章中直接引用别人说的话、书上的话或写人物对话等,要用引号标出来,以便把引用的话和写文章人的话区别开来。
引用可以引局部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引全部。
2、对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重要的,特定的词语要用引号。
3、把表示否定、反义、借用或讽刺的词语用引号引起来。
4、文章中的简称要用引号。
5、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事件用数字标示的部分要用引号。
6、象声词、音译词要用引号标示。
7、文中的绰号要标引号。
8、需要强调的专有名词要用引号。
引号的使用注意事项1、引号分双引号和单引号。
只用一个引号的用双引号,双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的就用单引号。
双引号里面已用单引号,单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的又用双引号。
2、用在引文末尾的标点有讲究。
使用引号时,若引文独立而又完整,则引文末尾的标点不能改动,并要写在后引号内;若引文独立而不完整,只作为句子的一部分,则引文末尾的标点应去掉,而视整个句子的需要选用标点。
(1)完整的引原话,而引文又单独使用,最后的点号应放在后引号内。
(2)引文不独立,引用的话只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时,不管它是不是完整,后引号前都不能有点号(问号、叹号除外)。
至于后引号后如要用点号,要根据句子的结构来定。
(3)后引号前,必须用的点号不能少。
4、转述别人的话的意思不用引号。
5、前后都是引述的同一个人的话,中间不能用冒号,只能用逗号。
6、注意引号和书名号的误用。
(题目、主题、标题、栏目、集合概念用引号)。
双引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格式 (2)

双引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格式一、引言在书写的过程中,使用适当的标点符号和引号是非常重要的。
在英文书写中,双引号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标点符号之一。
正确使用双引号不仅能够准确传达意思,还能够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专业性。
本文将介绍双引号的用法及其正确使用格式。
二、双引号的基本用法1. 引述直接语在引述别人的话或论述时,我们可以使用双引号来包裹这些直接语。
例如:According to the report, "The global warming issue has become a matter of great concern for environmentalists."2. 引述特定词汇或短语如果要强调一个特定词汇或短语,可以使用双引号将它们包围起来。
例如:In this project, we will focu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a key concept.3. 描述称谓或别名当描述一个人物的称谓或别名时,也可以使用双引号进行标注。
例如:Alexander Graham Bell, widely known as the "inventor of the telephone,"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三、正确使用格式1. 引用完整语句时如果要引用完整语句或较长篇幅的内容,需要将整个内容放在双引号内,并在最后加上引用来源和页码(如果有)。
例如:According to Shakespeare's famous play "Hamlet," the iconic question "To be, or not to be?" represents the existential dilemma faced by the protagonist (Act III, Scene I).2. 引用短语或词汇时如果是引用一个短语或词汇,可以将其放在双引号内,无需加上引用来源和页码。
双引号的作用

双引号的作用第一篇:双引号的作用双引号的作用1.表示直接引用。
2.表示特殊含义。
3.表示着重强调4.表示特定称谓。
5.表示否定和讽刺★直接引用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
实例:“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天已有二千年了。
(表示直接引用,引用了古人说的一句话。
)★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实例: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文雅得合闺女一般。
(“天下最难走的路”不是一般意义的路,而是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
)★着重强调指一句话中需要着重强调的对象。
实例: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丟弃。
(表示强调论述,突出人物的节俭。
)★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一般为名词。
实例: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世界屋脊” 一直用来特指青藏高原)★否定和讽刺指对所表述的内容加以否定和讽刺。
实例:你居然在课堂上传纸条,实在是太“勇于发言”了。
(表示讽刺否定,讽刺传纸条的同学。
)二、请记牢课本中句子双引号的作用 1.表示直接引用的句子。
(1)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
(2)我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
(3)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4)人们用“杏林春满”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5)让我们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名言吧!(6)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表示特殊含义。
⑴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2)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3)鬼子来“扫荡”了。
(4)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5)巨兽和小鸟从表面看来,它们之间是“水火不相容”。
(6)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
(7)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8)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完整word)引号的作用及用法

引号的作用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
引号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
一般用双引号,引文内还有引文,就用单引号。
双引号和单引号反复使用。
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用引号;间接引用别人的话,不用引号。
连续引用几个文段时,每段开头都要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用后引号。
引号的作用主要有:a.表示引语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d.表示否定和讽刺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
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使用引用时,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要注意。
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点号放在引号里边。
如果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引文没有独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点号(问号、叹号可保留),整个句子该停顿处则停顿,该用何点号则用何点号。
横写“”、‘’,竖写『』、「」①表示引用的部分。
例:⒈老师对我们说:“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这里“”的话就是老师说的话,通常说话都要用“”的。
⒉通常在有些文章中都会引用一些名言或者一些诗句的,通常也会用“"的,②表示特定的称谓或着重指出的部分.例:一氧化碳中毒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
这里“”引住的就是对一氧化碳的称谓了.③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例:你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好。
④引号里面还要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例: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⑤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例: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在直行文稿中,双引号用“『』” ,单引号用“「」”练习:1.“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
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
”妈妈上前说道。
2.雷锋的“钉子精神”是特别可贵的。
3.我们不能只靠老天的“照顾”。
4。
“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
答案:1.表示引用的部分。
双引号的使用方法

双引号的使用方法在日常生活和书面表达中,双引号是一个常见的标点符号,用于引用言语、引用他人的观点或引用段落文字。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双引号的使用方法。
1.引用言语和对话当我们想引用他人的话语或对话时,可以使用双引号。
例如:-他对我说:“请你帮我一下。
”-我在书中读到了这样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
”2.引用他人的观点、理论或名言当我们想引用他人的观点、理论或名言时,也可以使用双引号。
例如:-爱因斯坦曾说过:“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约翰·洛克曾提出过社会契约理论,其中有一句话受到了广泛的引用:“人民有权夺取不公正的政府。
”3.标题和书名的引用当我们引用书名、歌曲名或电影名等标题时,可以使用双引号。
例如:-他正在读的一本书的书名是《活着》。
-他让我听了一首歌,名字叫做“遥远的她”。
4.引用文段或文章在引用完整的文段或文章时,可以使用双引号。
例如,在一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引用另一篇文章的其中一段内容:-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了一位著名学者的观点:“现代科技的发展迅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5.特殊用途双引号还有一些特殊的用途,比如用于表示讽刺、引用外语词或短语、指代特定术语等。
例如:-这个“问题”真是让人头疼。
- 在这个领域里,我们常常用到“status quo”这个外语词。
- 在计算机编程中,我们常用“for”循环来进行重复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双引号时应遵循以下几点规则:-双引号应该成对出现。
-引号内的内容应该用引号括起来,包括引号中的标点符号。
-如果引用的内容本身就包含引号,可以使用单引号或者反斜杠进行区分。
-引用的内容需要和周围的文本有所区分,可以使用缩进或其他方式进行排版。
总之,双引号在引用和标示言语、观点、标题和文段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确的使用双引号可以使文本更加准确明了,避免歧义和误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号用法例谈在小学低年级,学生接触到的引号多是表示直接引用,引用人物说的话,引用名言警句。
进入中高年级后,引号的用法开始多种多样,引来的争议也特别的多。
作为一线教师,我对此感受特别深刻。
本文就想以国标本苏教版教材为例,针对小学阶段中出现的引号作一个例谈,希望对于一线教师的教学能有所帮助。
一、引用用法的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明确指出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
主要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从以上四种用法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第四种用法实际上是形式上(格式上)的差别,而不是意义上的差别,因此并不作为我们这次探讨的重点。
这样引号的用法主要只有三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二、引号用法例谈(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这是引号最基本的用法,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等。
例如:1、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2、两个妹妹跟她一样被激怒了,发誓偏要在这个“不是妇女的事业”上闯出一条路来。
(《小草和大树》)3、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
(《谈礼貌》)4、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只拣儿童多处行》)5、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赶海》)在上面五个例子中,第1、2句都是引用他人说的话;第3、4句分别是引用格言、诗词,第5句则是引用的歌词。
引号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但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
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
例如:1、“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
(《郑成功》)2、“嗒嗒嗒……”密集的机关******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
(《卢沟桥烽火》)3、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
(《天游峰的扫路人》)4、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
(《克隆之谜》)(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
(《学会合作》)2、“三味”是把书比作五谷、蔬菜、点心的,也许这就是书香?(《早》)3、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
(《早》)4、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
(《海洋——21世纪的希望》)5、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海伦·凯勒》)在这些句子中,“合作”、“三味”、“早”、“能源危机”、“泥土”、“种子”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
有的老师认为第5句中的“泥土”、“种子”加上引号是表示引用,引用海伦学会的单词。
实际上前文已经说过,引用是直接引用他人的话,或者是格言、诗词、歌词等,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
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
(《卢沟桥烽火》)2、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二泉映月》)3、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
(《早》)4、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
(《夜晚的实验》)5、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
(《明天,我们毕业》)6、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
(《人类的“老师”》)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
因为给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
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1、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海伦·凯勒》)说明:在这里,并不是说手指真的会说话了,而是指海伦学会了摸读盲文和用盲文与他人交流。
2、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他心中“看”到的世界。
(《海伦·凯勒》)说明:这里的“看”并不是指真的用眼睛看到了什么,而是指海伦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想象。
3、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夜晚的实验》)说明:“瞎子”本来的意思是指双目失明的人,在这里是指被蒙上眼睛的蝙蝠。
4、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夜晚的实验》)说明:耳朵怎么能“穿透”黑夜?怎么能“听”到物体呢?在这里是说蝙蝠的耳朵没有“视线”,却能像视线那样“穿透”黑暗,去发现黑暗中的物体;耳朵只会听声音,在这里蝙蝠却能像“听”声音一样,感受到前方的物体,所以“穿透”“听”加上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5、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
(《最大的麦穗》)说明:这里的麦穗不再是田里长出来的麦穗,而是指出现在眼前的机遇。
6、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
(《理想的风筝》)说明:“瓦片儿”原来是指一片片的瓦或瓦的碎片,在这里则是指形状像瓦片的风筝。
7、中午15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
(《明天,我们毕业》)说明:“必修课”原来是指按照规定必须学习的课程,跟“选修课”相区别。
在这里是指我们每天都要上的15分钟的写字课。
8、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说明:“活菩萨”在这里并不是指活着的菩萨,而是指具有菩萨一样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的人。
“中日友谊的使者”显然也不是指奉命出使中日,缔结友谊的人,而是指聂荣臻将军像使者一样架起了中日友谊的桥梁,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所以说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是看它是否具有了不同于原来意思的新的含义。
此外,课本中有几个例子特别容易引起混淆、争议,因此单独列出来作一个详细的说明。
1、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说明:“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秋水》,本义是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后来多指因力量、条件不够而达不到目的,感叹无可奈何。
“望洋”是表示抬头仰望的样子。
在这里我觉得“望洋而叹”用的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指望着海洋,因为海洋的喜怒无常而发出感叹。
所以加引号是表示特殊的含义。
2、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詹天佑》)说明:这里的“人”字加引号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比喻手法,即形象化地将铁路的形状比喻成为像个“人”字。
3、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说明:这里的“金”字加引号实际上也是表示的是摩形格的比喻手法,形象化地将金字塔的轮廓比喻成像个“金”字。
4、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说明:“水球”在这里并不是指真的水球,也是表示比喻,把地球比作一个蓝色水球,形象地写出了地球上海洋面积之大。
(四)、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例如:1、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黄鹤楼送别》)2、爸爸意味深长地对聪聪说:“看来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会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学会查“无字词典”》)这两个例子都是属于“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的情况,外面的双引号都是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是直接引用中的引用,为了表明层次,所以要用单引号。
“无字词典”加引号是表示特殊的含义,指生活中的学问。
三、特殊用法举例前引号与后引号没有成对使用引号还有一种特殊的用法,一般地说,前引号跟后引号要成对使用,但也有例外。
即如果引用的文字连着有好几段,每一段开头都应该只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例如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高尔基信的内容引用了三段话,第一、二、三段的段首都用了前引号,但第一、二段段尾不用后引号,只在第三段末用了一个后引号。
这就是引号的特殊用法。
在《天鹅的故事》中,斯杰潘老人讲的故事共有五段话,也使用了引号的这种特殊用法。
第一、二、三、四、五段的段首都用了前引号,但第一、二、三、四段段尾都不用后引号,只在第五段末用了一个后引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