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 优质课教案

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 优质课教案
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 优质课教案

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

【教学目标】

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含义,会判别几个二次根式是否是同类二次根式;通过与同类项类比,体会类比思想。

【教学重难点】

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2.把a 8和a

21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a a 228=;

a a a 22121=。 二、学习新课

1.观察思考

观察化简后的有何特征?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二次根式里两个被开方数都是2a ,完全相同。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上述a 8和a

21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在多项式中,同类项是可以合并的,类似的,同类二次根式也可以合并,它的依据是提取公因式。

2.例题分析

例1:下列二次根式,那些是同类二次根式:

12,24,27

1,b a 4, )0(23>a b a ,)0(3>-a ab

例2: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二次根式:

1)323

132122++-; 2)xy b xy a xy +-3

三、课堂小结

(1)掌握判断同类二次根式的依据:即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看被开方数是否相同。

(2)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时,可类比合并同类项。

【教学反思】

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是进一步研究二次根式运算的知识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

(完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教案

16.1.1 二次根式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a ≥0 )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a ≥0 )”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课本P2 的三个思考题: 二、探索新知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a ≥0)?的式子叫做二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有意义吗? 老师点评: (略) 例 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 x>0) 、、、 (x ≥0,y?≥0). 分析”;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 或0 . (x>0、 x ≥0,y ≥0);不是二、. 例2.当x 1 x 1 x y +1x 1x y +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 才能有意义. 解:由3x-1≥0,得:x ≥ 当x ≥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练习 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 中的≥0和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 由①得:x ≥- 由②得:x ≠-1 当x ≥- 且x ≠-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 +5,求 的值.(答案:2) (2)=0,求 a 2004+ b 2004的值.( 答案: )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a ≥0”称为二次根号.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5 1,2,3,4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1 3 1 3 1 1 x +1 1 x +1 1 x +230 10 x x +≥??+≠?32 3211 x +x y 25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实数 2.7 二次根式(第3课时)课时训练题 北师大版

2.7二次根式(3) 基础导练 1.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2.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一定是同类二次根式 B. C. D. 同类二次根式是根指数为2的根式 3. ) A. B. C. D. 4. 下列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5. 若12x ) A. 21x - B. 21x -+ C. 3 D. -3 6. 10+=,则x 的值等于( ) A. 4 B. 2± C. 2 D. 4± 7. 的整数部分为x ,小数部分为y y -的值是( ) A. 3 B. C. 1 D. 3 8. 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 B. a b =- C. (a b =- D. 22==

9.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10.若最简二次根式____,____a b ==。 11. ,则它的周长是 cm 。 12. 是同类二次根式,则______a =。 13. 已知x y ==33_________x y xy +=。 14. 已知 x =21________x x -+=。 15. )()20002001232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16. 计算: ⑴. ⑵. (231?+ ? ⑶. (()2771+-- ⑷. ((((22221111+- 17. 计算及化简: ⑴. 22 - ⑵. ⑶.

⑷ . a b a b ??+-- 18. 已知:x y ==32432232x xy x y x y x y -++的值。 19. 已知:11a a + =+221a a +的值。 20. 已知:,x y 为实数,且13y x -+ ,化简:3y - 21. 已知 1 1039322++=+-+-y x x x y x ,求的值。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教案

课题:二次根式1 课型:新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0(0≥≥a a 和)0()(2 ≥=a a a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性质)0(0≥≥a a 和)0()(2 ≥=a a a 。 * 三、学习过程 (一)自学导航(课前预习) (1)已知a x =2 ,那么a 是x 的______;x 是a 的______, 记为_____,a 一定是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____;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式子)0(0≥≥a a 的意义是 。 (二)合作交流(小组互助) (1)16的平方根是 ; (2)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的时间是t (单位:秒)与开始下落时的高度h (单位:米)满足关系式2 5t h =。如果用含h 的式子表示t ,则t = ; (3)圆的面积为S ,则圆的半径是 ; ` (4)正方形的面积为3-b ,则边长为 。 思考:16, 5h ,π s ,3-b 等式子的实际意义.说一说他们的共同特征. 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 (0≥a )叫做二次根式,a 叫做_____________。 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3,16-,34)0(3 ≥a a ,12+x 2、当a 为正数时 a 指a 的 ,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 ,负 4

数 ,只有非负数a 才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在二次根式a 中,字母a 必须满足 , a 才有意义。 3、根据算术平方根意义计算 : (1) 2 )4( (2) (3)2 )5.0( (4)2 )3 1( >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 ,其中0≥a , 4、由公式)0()(2≥=a a a ,我们可以得到公式a =2 )(a ,利用此公式可以把任意一 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如(5)2=5;也可以把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形式,如5=(5)2. 练习:(1)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6 (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 72-x 4a 2-11 (三)展示提升(质疑点拨) % 例: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 2-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解:由02≥-x ,得 2≥x 当2≥x 时,2-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练习:1、x 取何值时,下列各二次根式有意义 ①43-x ③ 2、(1有意义,则a 的值为___________. (2)若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为( )。 "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________)(2=a 2)3(x --21

【新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第3课时教案+导学案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 教学目标 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运用它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通过计算或化简的结果来提炼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根据它的特点来检验最后结果是否满足最简二次根式的要求. 重难点关键 1.重点:最简二次根式的运用. 2.难点关键:会判断这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解疑合探 自探1.(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请三位同学上台板书) 计算(1 (2 ,(3 自探2.观察上面计算题的最后结果,可以发现这些式子中的二次根式有什么特点?(有如下两个特点: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合探1.把下面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1) 合探2.如图,在Rt△ABC中,∠C=90°,AC=2.5cm,BC=6cm,求AB的长. B A C 13 2 ====6.5(cm) 因此AB的长为6.5cm. 三、质疑再探:同学们,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或疑问?与同伴交流一下!

四、应用拓展 观察下列各式,通过分母有理化,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 -1, = , ,…… 从计算结果中找出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计算 +))的值. 分析:由题意可知,本题所给的是一组分母有理化的式子,因此,分母有理化后就可以达到化简的目的. 五、归纳小结(师生共同归纳) 本节课应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六、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y>0)是二次根式,那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y>0) B y>0) C (y>0) D .以上都不对 2.把(a-1a-1)移入根号内得( ). A .. 3.在下列各式中,化简正确的是( ) A ± 12 C 2 D . 4的结果是( ) A . B ... 二、填空题 1.(x ≥0) 2.化简_________.

-人教版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教案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课题:16.1二次根式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会用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解释二次根式的意义 2、会确定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知道a (a ≥0)是非负数,并会运用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平方运算, 3、会对被开方数为平方数的二次根式进行化简通过探究 ()2a 和2a 所含运算、运算顺序、运算结果分析,归纳并掌握性质 教学重点: 1.a 有意义的条件. 2.a ≥0时 a ≥0的应用. 3.()2a 和2a 的运算、化简 教学难点: 当a <0时2a 的化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在七年级实数中,已经用到过简单的二次根式,在本章中将系统地学习二次根式的运算。 二、探究新知 (一)定义及非负性 活动1、填空,完成课本思考1: 65,S ,2,5h 活动2、观察其形式上的共同点,被开方数的共同点,说明各式所表示的共同意义. 活动3、给出二次根式的定义,介绍二次根式的读法. 活动4、思考下列问题: ①9的运算结果是3,9是不是二次根式?3是不是? ②定义中为什么要加a ≥0?若a<0,a 表示什么?有无意义? ③当 a=0时,a 表示什么?结果是什么?当 a>0时,a 表示什么?可不可能为负数?a (a ≥0)是什么样的数呢? 例1、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二次根式有意义?在下列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情况下,其运算结果是怎 样的实数? 2-x , 11 +x , 32+x 练习:1、课本思考2: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 2x ,3x 有意义?

2、已知053=-+ +y x ,求y x ,的值各是多少? (二)两个运算性质 活动5、完成课本探究1 活动6、对()2 a 中的运算顺序、运算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出:一个非负数先开方再平方,结果不变. 练习:课本例2 活动7、完成课本探究2 活动8、对2a 中的运算顺序、运算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出:一个非负数先平方再开方,结果不变;一个负数先平方再开方结果为相反数. 练习:课本例3 补充练习: 1、化简:2)4(-π,2)32(-; 2、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其中c 为斜边,则式子()2a -()2 c 与式子2)(c a -有什么关系? 三、课堂训练 完成课本中两个练习. 1、m m =-1 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 2、m m =+1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 四、小结归纳 1、二次根式的概念及“被开方数非负”的条件和“运算结果非负”的性质. 2、二次根式的两个运算性质,平方为“父对象”,开方为“子对象”. 3、简单介绍代数式的概念. 4、重复演示课件呈现练习题,供学生记录. 五、作业设计 必做:P5:1、2、3、4、5、6 选做:P5:7、8、9、10 教学反思

最简二次根式教学设计示例3

最简二次根式教学设计示例3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遇到实际式子能够判断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2.使学生掌握化简一个二次根式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3.使学生了解把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能够把所给的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2.难点:正确运用化一个二次根式成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三、教学方法通过实际运算的例子,引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再通过解题实践,总结归纳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四、教学手段利用投影仪.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如果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0。5m2,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能不能求出它的近似值?了.这样会给解决实际问题带来方便.(二)新课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遇到一个二次根式将它化简,为解决问题创这两个二次根式化简前后有什么不同,这里要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被开方数的因数化简后是否是整数了,另一方面被开方数中还有没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总结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是最简二次根式.即: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2.被开方数中不

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例1 指出下列根式中的最简二次根式,并说明为什么.分析:说明:这里可以向学生说明,前面两小节化简二次根式,就是要求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前面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也都是最简二次根式.例 2 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说明:引导学生观察例2题中二次根式的特点,即被开方数是整式或整数,再启发学生总结这类题化简的方法,先将被开方数或被开方式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然后把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从而将式子化简.例3 把下列各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说明:1。引导学生观察例题3中二次根式的特点,即被开方数是分数或分式,再启发学生总结这类题化简的方法,先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化简.2。要提问学生问题,通过这个小题使学生明确如何使用化简中的条件.通过例2、例3总结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的两种情况,并引导学生小结应该注意的问题.注意:①化简时,一般需要把被开方数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②当一个式子的分母中含有二次根式时,一般应该把它化简成分母中不含二次根式的式子,也就是把它的分母进行有理化.(三)小结1.满足什么条件的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2.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的主要方法.(四)练习

北师大8上教案:2.7 第3课时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

第3课时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综合运算.(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2)cm、(3+2)cm,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计算: (1)ab(a3b+ab3-ab)(a≥0,b≥0); (2)(23 2 - 1 2 )×( 1 2 8+ 2 3 ); (3)(32+48)×(18-43). 解:(1)原式=ab(a ab+b ab-ab)=a ab×ab+b ab×ab-ab ab=a2b+ab2-ab ab;

(2)原式=(6- 2 2 )(2+ 6 3 )=6×2+6× 6 3 - 2 2 ×2- 2 2 × 6 3 =23 +2-1- 3 3 =1+ 5 3 3; (3)原式=(32+43)(32-43)=(32)2-(43)2=18-48=-30. 方法总结: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一般先将二次根式转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灵活运用乘法公式等知识来简化计算. 探究点二: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 已知a=1 5-2 ,b= 1 5+2 ,求a2+b2+2的值. 解析:先化简已知条件,再利用乘法公式变形,即a2+b2=(a+b)2-2ab,最后代入求解. 解:∵a=1 5-2 = 5+2 (5-2)(5+2) =5+2,b= 1 5+2 = 5-2 (5+2)(5-2) =5-2,∴a+b=25,ab=1.∴a2+b2+2=(a+b)2-2ab+2=(25)2-2+2=20=2 5. 方法总结:解此类问题时,直接代入求值很麻烦,要先化简已知条件,再用乘法公式变形代入即可求得. 探究点三:运用二次根式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节就要到了,李欣同学准备做两张大小不同的正方形贺卡送给老师以表示祝

(完整版)新人教版第16章二次根式全章教案

4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 1 课时 16.1 二次根式(1)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 a (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2、过程与方法: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经历观察、 比较,总结二次根式概念和被开方数取值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比较和应用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 索性和创造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并提高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形如 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难点:利用“ a (a≥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准备: 彩色粉笔、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已知 x 2 = a ,那么 a 是 x 的______; x 是 a 的______, 记为____, a 一定是_____数。 (2)4 的算术平方根为 2,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____; 正数 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0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式子 a ≥ 0(a ≥ 0) 的意义是 。 思考:教材 P2 思考 二、探索新知 很明显 3, s , 65, h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 5 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 式,“ ”称为二次根号.

“ 思考:(1)-1 有算术平方根吗? (2)0 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3)当 a<0, a 有意义吗? 三、例题讲解 例 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2 、 3 3 、 1 、 x (x>0)、 0 、 4 2 、 - 2 、 1 、 x + y (x≥0,y?≥0). x x + y 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 ”;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 0. 解:二次根式有: 2 、 x (x>0)、 0 、、 - 2 、、 x + y (x≥0,y?≥0). 不是二次根式的有: 3 3 、 1 、 4 2 、 1 . x x + y 例2 (教材 P2 例 1)当 x 是怎样的实数时, x - 2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解:由 x - 2 ≥0,得:x≥2。当 x≥2 时, x - 2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四、巩固练习:教材 P3 练习 1、2. 补充练习:1、当 x 是多少时, 2 x + 3 + 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x + 1 2x+3≥0 ① 解:依题意,得 x+1≠0 ② 由①得:x≥ - 3 , 由②得:x≠-1 2 当 x≥ - 3 且 x≠-1 时, 2 x + 3 + 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 x + 1 2、(1)已知 y= 2 - x + x - 2 +5,求 x 的值.(答案:2) y (2)若 a + 1 + b - 1 =0,求 a+b 的值.(答案:0)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要掌握:1.形如 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教材 P5 习题 16.1 第 1、7 题 七、板书设计 16.1 二次根式(1) 定义 例题 练习 小结 八、课后反思: ”称为二次根号. 2.要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16.1二次根式 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1.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应用. 2.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重点 二次根式的概念. 难点 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一、情景导入 师:(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东方明珠电视塔. 电视节目信号的传播半径r/km与电视塔高h/km之间有近似关系r=2Rh(R为地球半径).如果两个电视塔的高分别为h1km,h2km,那么它们的传播半径之比为多少?同学们能化简这个式子吗? 由学生计算、讨论后得出结果,并提问. 生:半径之比为2Rh1 2Rh2 ,暂时我们还不会对它进行化简. 师:那么怎么去化简它呢?这要用到二次根式的运算和化简.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这将是本章所学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教授 活动1:知识迁移,归纳概念 (多媒体演示)用含根号的式子填空. (1)17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 (2)如图,要做一个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7 cm和4 cm的三角形,斜边长应为________cm; (3)一个长方形的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 m2,则它的宽为________m; (4)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面积为a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__; (5)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始落下时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5t2.如果用含有h的式子表示t,则t=________.【答案】(1)17 (2)65 (3)65 (4) 3 a (5)h 5 活动2: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多媒体展示) (1)式子a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被开方数a满足什么条件时,式子a才有意义? (2)当a>0时,a________0;当a=0时,a________0;二次根式是一个________.【答案】(1)a的算术平方根,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2)>=非负数 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强调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当a>0时,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因此a>0; 当a=0时,a表示0的算术平方根,因此a=0. 也就是说,当a≥0时,a≥0.

16.1《二次根式》(第1-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16.1 二次根式教案 第一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 a≥0)的意义求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从具体实例中建立二次根式模型,探索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植范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比较总结和应用等数学活动,体验发现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关键 1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 a≥0)的意义求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问题: 问题1:已知反比例函数y=3 x ,那么它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横、?纵坐标相等的点的 坐标是___________. 问题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3,BC=1,∠C=90°,那么AB边的长是__________. 问题3:甲射击6次,各次击中的环数如下:8、7、9、9、7、8,那么甲这次射击的方差是S2,那么S=_________. 老师点评: 问题1:横、纵坐标相等,即x=y,所以x2=3.因为点在第一象限,所以 , .问题2:由勾股定理得 问题3:由方差的概念得 . 二、探索新知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 老师点评: 有意义的条件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 、 1 x x>0) 、 、 、 1 x y + x≥0,y?≥0). 分析 ”;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 x>0) 、 x≥0,y≥0);不是二 、 1 x 、 1 x y + . 例2.当x是多少时,2 - 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x-2≥0,2 - x?才能有意义. 解:由x-2≥0,得:x≥2 当x≥2时,2 - 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二次根式加减法教学设计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学习目标】 1、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2、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识别同类二次根式。 3、会利用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 难点:1、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2、熟练进行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 突破: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的关键在于二次根式化简,在讲解过程中引入几个整式加减法的运算。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为主,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精选二次根式的加减的例题。 学生准备:复习最简二次根式,预习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学习二次根式化简的目的是为了能将一些最终能化为同类二次根式项相合并,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本节课就是研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二)、整体感知: 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应分二层含义去理解(1)化简后(2)被开方数还相同.通过正确理解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来准确地实施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应特别注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时仅将它们的系数相加减,根式一定要保持不变,并可对比整式的加减法则以增加对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理解,增强综合运算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最简二次根式、整式加减法等知识,引入二次根式加减法 1、如何判断一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2可以化简吗? (学生回答)

A、判断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的两条标准: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所有因数或因式的幂的指数都小于2。 B可以化简 3、什么是同类项?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431872.html,/view/313812.htm) 4、如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431872.html,/view/b2f6351252d380eb62946d99.html (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计算)(计算17题1、2小题) 5、计算:(1)2x-3x+5x (2) 22 23 a b ba ab +- (教师点评:上面题目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合并就是字母不变,系数相加减.) (教师提出问题)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与整式的加减运算有什么相似之处?这就是今天要探讨的问题——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二、引出同类二次根式并让学生进行判断 1、自学课本第10—11页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A、什么是同类二次根式? B、判断是否同类二次根式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几个二次根式化成_______________后,如果它们的 ________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判断是否同类二次根式注意问题: (1)被开方数相同。 (2)二次根式不能再化简。 (3)与二次根式的系数无关 (学生练习) 2、试观察下列各组式子,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431872.html,/Math/Ques/Detail/5ecac9ed-127c-453b-b76a-a0acb7b 79d5b C、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性质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上大附中何小龙 16.1二次根式 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正确区分 =a(a≥0)与2a=a(a ≥0),并利用它们进行化简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二次根式性质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2a=a(a≥0),2a=a(a≥0)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用探究的方法探索()2a=a(a≥0)及2a=a(a≥0)的结论.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试一试:请根据算术平方根填空, .猜一猜: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你能猜想出(2a(a≥0)的结论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所展示的特征,猜想出结果,然后再利用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对所猜测结论进行分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培养学生利用代数语言进行推理的能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可归纳出: ()2a=a(a≥0). 进一步地,引导学生探究新的问题. 探究 (1)填空: (2)通过(12a a≥0)的化简结果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说明】教师应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思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完善的过程,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后师生共同完成对知识的归纳总结. 2 a(a≥0). 最后,教师给出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称为代数式.(代数式的定义只要求学生了解就行,不必深究.)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计算: (1) 1.5)2;(2)(5)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教案

16.1 二次根式(1)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关键 1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a≥0)”解决具体问题. 教法:1、引导发现法: 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感悟新知,建立分式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类比、参与问题讨论,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对实现教学目标起了重要的作用。 2、讲练结合法:在例题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与平方根进行类比,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后配以精讲,并进行分层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规范的解题格式。 学法:1、类比的方法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感悟二次根式的模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2、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及材料,体验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分组讨论法将自己的意见在小组内交换,达到取长补短,体验学习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4、练习法采用不同的练习法,巩固所学的知识;利用教材进行自检,小组内进行他检,提高学生的素质。 媒体设计:PPT课件,展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问题: 问题1:已知反比例函数y=3 x ,那么它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横、纵坐标相等的点的坐标 是___________. 问题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3,BC=1,∠C=90°,那么AB边的长是__________. B A 老师点评: 问题1:横、纵坐标相等,即x=y,所以x2=3.因为点在第一象限,所以x ). 问题2:由勾股定理得 二、探索新知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 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 称为二次根号. 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 、 1 x x>0) 、、 、 1 x y + (x≥0,y≥0). 分析 ”;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 解: (x>0) 、 x≥0,y≥0);不是二次

二次根式第三课时(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21.1 二次根式(3)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a (a ≥0) 教学目标 理解 (a ≥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 (a ≥0),并利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 a (a ≥0). 2.难点:探究结论. 3.关键:讲清a ≥0 a 才成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口述并板收上两节课的重要内容; 1.形如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 a ≥0)是一个非负数; 3. )2=a (a ≥0). 那么,我们猜想当a ≥0 是否也成立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填空: =_______=______; =________. (老师点评):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我们可以得到: =2=23=037 . 例1 化简 (1 (2 (3 (4

分析:因为(1)9=-32,(2)(-4)2=42,(3)25=52, (4)(-3)2=32 (a≥0)?去化简.解:(1 (2 (4 三、巩固练习 练习2. 教材P 7 四、应用拓展 例2 填空:当a≥0 ;当a<0,?并根据这一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若 ,则a可以是什么数? (2)若 ,则a可以是什么数? (3 ,则a可以是什么数? 分析: (a≥0),∴要填第一个空格可以根据这个结论,第二空格就不行,应变形,使“()2”中的数是正数,因为,当a≤0时, -a≥0. (1)根据结论求条件;(2)根据第二个填空的分析,逆向思想;(3)根据(1)、(2 │a│,而│a│要大于a,只有什么时候才能保证呢?a<0. 解:(1 ,所以a≥0; (2 ,所以a≤0; (3)因为当a≥0 ,即使a>a所以a不存在;当a<0 ,即使-a>a,a<0综上,a<0 例3当x>2 分析:(略)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a≥0)及其运用,同时理解当a<0 a的应用拓展.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 习题21.1 3、4、6、8. 8 2.选作课时作业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21.1二次根式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21.1 二次根式教案 教学内容 2a =a (a ≥0) 教学目标 理解2a =a (a ≥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 通过具体数据的解答,探究2a =a (a ≥0),并利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2a =a (a ≥0). 2.难点:探究结论. 3.关键:讲清a ≥02a a 才成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口述并板收上两节课的重要内容; 1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a a ≥0)是一个非负数; 3.a )2=a (a ≥0). 那么,我们猜想当a ≥02a 是否也成立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填空: 2220.0121()10 =______; 22 ()3 =________2023 ()7=_______. (老师点评):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我们可以得到: 2220.0121()1011022()3=2320=023()7=37. 因此,一般地:2a =a (a ≥0) 例1 化简 (19(22(4)-(325(42 (3)-

分析:因为(1)9=-32,(2)(-4)2=42,(3)25=52 , (4)(-3)2=32,所以都可运用2a =a (a ≥0)?去化简. 解:(1)9=23=3 (2)2(4)-=2 4=4 (3)25=25=5 (4)2(3)-=23=3 三、巩固练习 教材P 7练习2. 四、应用拓展 例2 填空:当a ≥0时,2a =_____;当a<0时,2a =_______,?并根据这一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若2a =a ,则a 可以是什么数? (2)若2a =-a ,则a 可以是什么数? (3)2a >a ,则a 可以是什么数? 分析:∵2a =a (a ≥0),∴要填第一个空格可以根据这个结论,第二空格就不行,应变形,使“( )2”中的数是正数,因为,当a ≤0时,2a =2 ()a -,那么-a ≥0. (1)根据结论求条件;(2)根据第二个填空的分析,逆向思想;(3)根据(1)、(2)可知2a =│a │,而│a │要大于a ,只有什么时候才能保证呢?a<0. 解:(1)因为2a =a ,所以a ≥0; (2)因为2a =-a ,所以a ≤0; (3)因为当a ≥0时2a =a ,要使2a >a ,即使a>a 所以a 不存在;当a<0时,2a =-a ,要使2a >a ,即使-a>a ,a<0综上,a<0 例3当x>2,化简2(2)x --2(12)x -. 分析:(略)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2a =a (a ≥0)及其运用,同时理解当a<0时,2a =-a 的应用拓展.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 8习题21.1 3、4、6、8. 2.选作课时作业设计.

7.2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 实数 7.二次根式(第2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的概念,实数的运算法则;学会了利用公式:b a b a ?=?(a ≥0,b ≥0),b a b a =(a ≥0,b >0)进行简单的实数四则运算.本课时更多的是反用上面的公式,因此,上一课时知识成为本课时很好的知识基础。 二、教材任务分析 二次根式(第2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实数》第7节内容.本节内容分为3个课时,本课时是第2课时,基于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到二次根式乘除的法则以及加减运算的法则,进而利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经历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实数的运算,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进一步熟练实数的运算,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对公式的反向运用,达到化简的目的.学会一种特殊的思考方法. 3.在探究、合作活动中,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4.通过对公式的逆运用,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第二环节:知识探究; 第三环节:知识巩固;第四环节:知识拓展;第五环节:课时小结;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内容:复习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并提出问题:下面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少? 这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借助什么运算法则或运算率解释它吗? 点明本节课研究课题 面积8 面积2

意图:借助复习,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知识探究 1.在上一课时探究的公式的基础上明晰二次根式乘除的运算法则:b a b a ?=?(a ≥0,b ≥0),b a b a =(a ≥0,b >0). 2.提出问题:能否根据该公式将8化成22? 例3 计算: (1)326?;(2)2 36?;(3)52。 解: (1)略 (2)23 6?=236?=236?=9=3 (3)52 ==52=5 552??=510 说明:常常把要被开方数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一个适当的数,使得分母成为一个平方数.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例4 计算: (1)3322?(2)5312-?;(3)2)15(+;(4))313)(313(-+; (5)3)3112(?-;(6)2 188+。 解:(1)3322?=32??32?=66; (2)5312-?=5312-?=536-=6-5=1; (3)2)15(+=152)5(2++=5+52+1=6+52; (4))313)(313(-+=223)13(-=4; (5)3)3112(?-51613633 1312=-=-=?-?=;

二次根式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教案

16.1 二次根式 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 1.能用二次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 量及数量关系,体会研究二次根式的必要 性;(难点) 2.能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了解二次 根式的概念及性质,会求二次根式中被开方 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重点) 一、情境导入 问题1:你能用带有根号的式子填空 吗? (1)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________,面积为S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________. (2)一个长方形围栏,长是宽的2倍, 面积为130m2,则它的宽为________m. (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 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落下的高度h(单 位:m)满足关系h=5t2,如果用含有h的式 子表示t,则t=______. 问题2:上面得到的式子3,S,65, h 5 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它们有什么共同 特征?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二次根式的定义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1)11;(2)-5;(3)(-7)2; (4)3 13;(5) 1 5 - 1 6 ;(6)3-x (x≤3); (7)-x(x≥0);(8)(a-1)2; (9)-x2-5; (10)(a-b)2(ab≥0). 解析:要判断一个根式是不是二次根式,一是看根指数是不是2,二是看被开方数是不是非负数. 解:因为11,(-7)2, 1 5 - 1 6 = 1 30 ,3-x(x≤3),(a-1)2,(a-b)2(ab≥0)中的根指数都是2,且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所以都是二次根式. 3 13的根指数不是2,-5,-x (x≥0),-x2-5的被开方数小于0,所以不是二次根式.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要看所给的式子是否具备以下条件:(1)带二次根号“”;(2)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探究点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类型一】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求使下列式子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 (1) 1 4-3x ;(2) 3-x x-2 ;(3) x+5 x .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且分母不等于0,列不等式(组)求解. 解:(1)由题意得4-3x>0,解得x< 4 3 .当x< 4 3 时, 1 4-3x 有意义; (2)由题意得 ?? ? ??3-x≥0, x-2≠0, 解得x≤3且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次根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 16.1二次根式教学设计 四海店镇中学

16.1 二次根式(1)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 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发展学生观察、发现问题 的能力及研究问题的严谨性。 二、学习重点: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三、学习难点:明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并运用其解决具体问题。 四、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已知一个正数x,满足x2 = a,x是a的________, 记为______, a一定是_______数。 2、(1) 4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____; (2) 16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____; (3) 0 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 (4)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5)-7_______算术平方根。 归纳:_______和_______都有算术平方根;_______没有算术平方根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三)探索新知、提出问题 思考:用带有根号的式子填空 1、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面积为S的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 2、一个长方形的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平方米,则它的宽为_______米。 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始落下时离地面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5t2.如果用含有h的式子表示t,那么t为_______. 很明显:所得的结果都表示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学生举例巩固) (四)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时,有意义吗? 点评:1、表示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 2、a可以是数也可以是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