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难点44 装置气密性检验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气密性检测方法

高中化学气密性检测方法

高中化学气密性检测方法气密性检测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方法,用于检测物质的气密性或密封性。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学生通常会接触到气密性检测实验,通过实验了解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以及重要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高中化学中常用的气密性检测方法。

1. 气密性检测装置在气密性检测实验中,通常会使用气密性检测装置。

这种装置通常包括一个密闭的容器、气体注入口、气体流出口和检测仪器。

通过在容器中注入气体,然后观察气体的流动情况或使用检测仪器检测气体的压力变化,可以判断物质的气密性。

2. 气密性检测方法高中化学中常用的气密性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2.1 水浴法水浴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气密性检测方法。

首先将被测物置于水中,然后在被测物周围注入气体。

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情况或者被测物的浮沉情况来判断物质的气密性。

2.2 气密性检测仪器法利用专门的气密性检测仪器,可以更准确地检测物质的气密性。

这种仪器通常可以测量气体的流速、压力变化等参数,从而确定物质的气密性。

在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操作这种仪器来深入了解气密性检测的原理和方法。

2.3 气密性检测数据处理在进行气密性检测实验时,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绘制气密性检测曲线,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被测物质的气密性。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分析数据来探讨不同条件对气密性的影响,从而深化对气密性检测的理解。

3.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气密性检测实验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使用气密性检测装置时,务必保证密闭性,避免气体泄漏。

•在操作气密性检测仪器时,要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通过学习和实践气密性检测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气体的行为规律和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同时,这也为日后深入学习化学或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高中化学学生更好地掌握气密性检测方法。

(完整版)几种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完整版)几种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几种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不带解析)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时都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完好,只有装置不漏气时才能使用。

实验装置的不同,所采取的方法可能不同,现列举出一些不同装置,谈谈它们气密性检查的方法。

一、空气热胀冷缩法:如图1所示装置,要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应先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烧杯或水槽的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或用手掌紧贴烧瓶的外壁。

若导管口就有气泡冒出。

把手移开,冷却后,导管内有一段水柱流入,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图3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在右侧橡胶管上夹紧弹簧夹,向长颈漏斗内注水,水会在漏斗颈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长时间不下降,(即长左面漏斗颈内水面和锥形瓶内的水面会有高度差一段时间内不变)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检查图4、图5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当缓慢推活塞时,可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图6装置中,如图7---叫做U 型管气密性检查:检查左图中装置的气密性时,首先,在左侧橡胶管上夹上弹簧夹,向右侧管内注水,若右侧液面高于左侧,再上下调节右侧的管,左右液面总有高度差,且一段时间内高度差不变,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注:如果左右液面总相平,右侧开口连于大气,就说明左侧也与大气相通,即漏气。

图书馆10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用分液漏斗制过氧化氢制氧装置):在右侧橡胶管上夹上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磨口塞图10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磨口塞(这个塞一定要打开)向分液漏斗内注图10 图11图12水,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分液漏斗内液面几乎不下降或分液漏斗内液面下降很少后不再下降,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图12气密性检查方法:在橡胶管上夹上弹簧夹,将干燥管压入烧杯的水中,水进入干燥管很少,一段时间后,干燥管内液面仍低于烧杯中的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二、启普发生器气密性的检查-----液差法(也就是注水法)如图状况,就是装置气密性良好先在右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向球形漏斗内注水,水会在球形漏斗颈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长时间不下落,(水面能停留在某一位置不再下降)此时球形漏斗中的水面高度于与容器下部半球体内的水面高度保持比较大的液面差,说明不漏气。

装置气密性检验操作方法

装置气密性检验操作方法

装置气密性检验操作方法
装置气密性检验操作方法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工作:检查气密性检验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所有连接处没有漏气现象。

准备好检验所需的压力表、流量计等设备,并进行校准。

2. 封闭装置:将待检验的装置封闭起来,确保装置内部与外部的气体无法互通。

通常可以使用密封胶、密封带等材料将装置与周围的管道等连接处进行封闭,确保不会有气体泄漏。

3. 施加压力:使用气源将气体注入封闭的装置中,施加一定的压力。

可以使用压力表等设备来确保施加的压力符合要求。

4. 观察泄漏:随着施加的压力增大,观察装置各处是否有气体泄漏的迹象。

可以使用肉眼、气泡检漏剂等方法进行观察。

如果发现有泄漏现象,可以进行标记以便后续修复。

5. 记录数据:在施加压力的过程中,记录压力值和持续时间等相关数据,以备后续分析和评估。

可以使用笔录、记录表等方式进行记录。

6. 结果评估:根据检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评估装置的气密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可以对泄漏程度进行分级和评价。

7. 整理和修复:完成检验后,整理记录数据,对检验现场进行清理。

如果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了漏气现象,可以进行修复和密封措施,确保装置的气密性能得到改善。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气密性是指一种装置是否能够有效地防止气体泄漏。

对于需要使用气体进行工作的装置来说,保证气密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装置存在漏气问题,将会造成不良的工作效果甚至安全隐患。

因此,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 水浸法检测:水浸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测方法。

将装置完全浸入水中,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

如果存在气泡冒出,说明装置存在漏气问题。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的装置,对于较大的装置可能不够有效。

2. 压力检测:利用压力检测仪器对装置进行压力测试。

通过增加一定的气压到装置中,观察压力是否能够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如果压力下降,说明装置存在漏气问题。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大小的装置,并且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漏气位置。

3. 气体检测:使用专门的气体探测仪器对装置进行检测。

将探测仪器放置在装置附近,观察是否能够检测到气体泄漏的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发现装置的漏气问题,并且适用于各种大小的装置。

4. 泡沫检测:涂抹一层泡沫液体在装置表面,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气泡的产生位置即为漏气点。

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装置。

5. 听觉检测:倾听装置工作时是否有明显的气体泄漏声音。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噪音较小的环境,能够迅速发现气密性问题。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方法来检查装置气密性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在日常使用中,定期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及时发现并解决漏气问题,可以有效减少安全隐患,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之装置气密性的检验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之装置气密性的检验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之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引言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是化学实验中很重要的一步,特别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装置的气密性对于反应的正常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和原理,以及在实际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装置气密性的重要性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是为了确保实验中的气体不会外泄或进入装置,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

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将会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或实验无法进行。

2. 检验方法2.1 气密性测试仪器气密性测试需要使用专门的仪器,常见的气密性测试仪器有压力计(例如水压力计),密封杯等。

2.2 检验步骤1.准备好要检验的装置和气密性测试仪器。

2.将气密性测试仪器与装置连接,确保连接处没有泄漏。

3.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测试。

可以通过给装置施加压力或真空,观察被测装置内的压力变化,判断是否有泄漏。

4.记录测试结果。

如果装置没有泄漏,测试结果应该保持稳定。

3. 检验原理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原理基于气体的压力传递和扩散。

当装置密封良好时,内部气体的压力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而当装置有泄漏时,气体会从装置中泄漏出去,从而使装置内的压力发生变化。

4. 注意事项在进行装置气密性检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检查装置的密封件和连接处是否完好,确保装置没有损坏或松动的地方。

2.在进行气密性测试时,要逐步增加压力或减小压力,以避免过大的压力导致装置损坏或气体泄漏。

3.在进行气密性测试时,要注意防止外界的影响,尽量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

4.在使用气密性测试仪器时,要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结论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是化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它保证了实验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在进行气密性检验时,需要使用专门的仪器,并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原理进行操作。

同时,要注意仔细检查装置的密封性,并注意防止测试过程中的外界干扰。

通过合理的装置气密性检验,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化学实验技术与操作导论. 化学出版社,2008. [2] 王五,赵六. 实验化学. 科学出版社,2010.。

化学实验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验证方法归纳中学高中皆适用最全

化学实验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验证方法归纳中学高中皆适用最全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见的方法一、基本方法:装置气密性检验采用的一般方法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①受热法:将装置只留下1个出口,并先将该出口的导管插入水中,后采用微热(手捂、热毛巾捂、酒精灯微热等),使装置内的气体膨胀。

观察插入水中的导管是否有气泡。

停止微热后,导管是否出现水柱。

②压水法:如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查③吹气法(不常用,略)使气压增大的常见方法有:二、基本步骤:①观察气体出口数目,若有多个出口,则通过关闭止水夹、分液漏斗活塞或用水封等方法,只装置只剩一个气体出口。

②采用加热法、水压法、吹气法等进行检查③观察气泡、水柱等现象得出结论。

注:若连接的仪器很多,应分段检查。

在叙述上要注意细节描述的严密性。

如:1.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或是加水或是插入)。

2.要注意关闭或者开启某些气体通道的活塞或弹簧夹。

3.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或加水至“将长颈漏斗下口浸没”等。

三、实例【例1】如何检查图A装置的气密性图A图B方法:如图B将导管出口埋入水中,用手掌或热毛巾焐容积大的部位,看水中的管口是否有气泡逸出,过一会儿移开焐的手掌或毛巾,观察浸入水中的导管末端有无水上升形成水柱。

若焐时有气泡溢出,移开焐的手掌或毛巾,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

【例2】请检查下面装置的气密性方法: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将导气管插入烧杯中水中,用酒精灯微热园底烧瓶,若导管末端产生气泡,停止微热,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

【例3】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查的方法,图A 图B 图C方法:如图所示。

关闭导气管活塞,从球形漏斗上口注入水,待球形漏斗下口完全浸没于水中后,继续加入适量水到球形漏斗球体高度约1/2处,做好水位记号静置几分钟,水位下降的说明漏气,不下降的说明不漏气。

【例4】检查下面有长颈漏斗的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1:同启普发生器。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蔽面高度不变

好 另 一 种 是 气 体 压 缩 法 , 法适 用 于 用漏 斗( 颈 漏 斗 或 分 液 漏 中加 人 一 定 量 的 水 . 会 儿 . 颈 漏 该 长 一 长 斗1 向反 应 容器 中加 液体 来 制 取 气 体 的装 置 。其 原 理是 将 气 体 发 斗 中液 面 不 下 降 .表 明 装 置 不 漏 气 生 装 置 的 出气 导 管 口关 闭 . 向漏 斗 中 加 水 . 为 长 颈 漏 斗 时 . 若 加 因为 只要 装 置 不 漏 气 . 来 存 在 于锥 原
改 变体 系 内压 强 的 方 法 常 见 的有 两 种 : 种 是 气 体 膨 胀 法 . 一 即通 过 给 反 应 容 器 加 热 .使 容 器 内 的 气 体 膨 胀 ,产 生 一 定 的压 力 . 使 气 体 流 动 . 没 入 水 中 的 导 气 管 口有 气 泡 冒 出 : 止 加 致 若 停 热 恢 复 至 室 温后 . 水 进 入 导 气 管 内 . 上 升 形 成 一 段 水 柱 f 于 有 且 高
再 用 弹 簧 夹 夹 紧 橡 皮 管 后 . 开 分 液 液 漏 斗 中 的 水 不 再 往 . 分
下 滴 . 明装 置 不 漏 气 。也 可 用 弹 簧 夹 夹 紧 表 橡 皮 管 后 . 闭 分 液 漏 斗 的 旋 塞 b 再 打 开 关 . 止 水 夹 a 并 在 a后 连 接 一 导 气 管 . 导 气 管 . 将
理 或 更 换 器 材 再 次 检 验 .直 至 装 置 不 漏 气 时 才 能 进 行 后 续 实

囊啦
橡 皮 管
a .
【 2 启 普 发 生 器 气 密 性 的 检 查 例 】 【 6 分 液 漏 斗 与 容 器 气 流 相 通 的 气 例 】 启 普 发 生 器气 密 性 的检 查 与 制 氧 时 试 管 气 密 性 的 检 查 方 法 体 发 生 装 置 检 查 图 8中装 置 的气 密 性 时 .首 先 . 小 向 不 同 . 不 同 于 制备 二 氧 化碳 时烧 瓶气 密性 的检 查 因为 启 普 发 也 生 器 的玻 璃 很 厚 . 积 又 大 . 不 能 加 热 . 此 不 能 采 用 加 热法 。 体 还 因 分 液 漏 斗 中 加 入 一 定 量 的 水 .夹 紧 弹 簧 夹

高中化学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总结检查实验装置气密性是安装仪器前的重要步骤。

在装入试剂或调整仪器时,连接处常会松动,所以装入试剂后对装置整体再次作气密性检查很有必要。

一般说来,无论采用那种装置制取气体,在成套装置组装完毕装入反应物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装置气密性检验采用的一般方法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在实际检验过程中,由于气体发生器结构不同,因此检验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

现就一些常见装置的检验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同学们参考。

1.如右图,此装置为最简易的制取气体装置,对于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主要是通过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压强增大。

把导管的一端插到水里,用手紧握(必要时可双手同时用)试管的外壁。

如果水中的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水在导管里形成了一段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只有气密性良好的装置才能进行有关实验。

2. 对下图A所示的装置,要先向左边试管里加水封闭长颈漏斗的下口后再检查;对下图B所示的装置,要先向漏斗里加水封闭漏斗颈后再检查;对下图C所示的装置,关闭导气管活塞,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后使之出现液面差,通过观察液面的变化,判断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A的具体方法为:通过漏斗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的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以下,夹紧弹簧夹,再加入少量的水,停止加水后,漏斗中与试管中液面差(即水柱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3. 如图检查气密性方法: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打开a,用酒精灯微热B,若导气管口有气泡产生,移开酒精灯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4. 如图为启普发生器。

该装置的原理与2图A的原理是一样,但主要是该装置中弹簧夹被活塞代替。

具体方法为: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从球形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水,使球形漏斗中出现水柱,水柱高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44 装置气密性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检验难在以下两点,一是方法,二是文字表述。

●难点磁场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某学生利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定氧气的摩尔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图44—1①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质量为a g。

②装好实验装置。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的气体。

⑤停止加热(如图44—1,导管出口高于液面)。

⑥测量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⑦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b g。

⑧测量实验室的温度。

⑨把残留物倒入指定的容器中,洗净仪器,放回原处,把实验桌面收拾干净。

⑩处理实验数据,求出氧气的摩尔质量。

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①调整量筒内外液面使之相同;②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

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请填写步骤代号)。

(3)测量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时,如何使量筒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________。

(4)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c L(25℃、101 kPa),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氧气的摩尔质量的计算式为(含a、b、c,不必化简):。

●案例探究[例题]用图44—2所示的装置制取氢气,在塑料隔板上放粗锌粒,漏斗和带支管的试管中装有稀硫酸,若打开弹簧夹,则酸液由漏斗流下,试管中液面上升与锌粒接触,发生反应,产生的氢气由支管导出,若关闭弹簧夹,则试管内液面下降,漏斗内液面上升,酸液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自行停止。

需要时再打开弹簧夹,又可以使氢气产生。

这是一种仅适用于室温下随制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

图44—2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关闭弹簧夹时试管中液面会下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制气装置在加入反应物以前,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下面三个反应中选择一个可以用这种随制随停的制气装置制取的气体,填写表中空白:①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②硫铁矿与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③用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气体名称收集方法检验方法(4)食盐跟浓硫酸反应制取氯化氢不能用这种装置随制随停。

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有关制H2装置的考查。

知识依托: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固液不加热制气等有关知识。

错解分析:不知道简易制H2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不了解用题给装置制气对反应物特别是固体反应物的条件限制,都会造成错解。

解题思路:(1)刚刚关闭弹簧夹时,试管内的反应仍在进行,这时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气压增大,只要试管内的压强大于外面的大气压,试管内的液面就会下降,直至固体和液体脱离接触,反应停止,内外气压平衡为止。

(2)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首先要夹紧弹簧夹,然后由长颈漏斗加水,水面没过长颈漏斗下端的管口后,由于重力的作用,漏斗中的水仍要流入试管中,但试管中的气体却跑不出来,这样,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则试管中的气体因体积减小而压强增大,从而可支持长颈漏斗内的液面高于试管内的液面。

若装置气密性不好,则漏斗内的液面与试管内的液面最终保持水平。

同样,回答本题,只需说明装置不漏气即可,可不对装置漏气的现象和结论予以回答。

(3)只要是块状固体和液体发生反应制取气体,且反应不需要加热,就可使用此气体发生装置。

硫铁矿与盐酸制取硫化氢的反应不属于本题的考查内容,其反应方程式可仿照过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写出:FeS2+2HCl====FeCl2+H2S↑+S↓(4)实验室中的食盐多为粉末状的,且它与浓硫酸常温下反应缓慢,欲缩短反应时间,并获得足够多的氯化氢气体,通常使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答案:(1)关闭弹簧夹,反应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液面上的压力增加,所以液面下降。

(2)塞紧橡皮塞,夹紧弹簧夹后,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漏斗中与试管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再变化,说明装置不漏气。

(3)气体名称收集方法检验方法二氧化碳向上排空气法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使石灰水变浑浊硫化氢向上排空气法有臭鸡蛋味(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4)因为:此反应需要加热,食盐是粉末状。

●锦囊妙计装置气密性的检验,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形:1.制O2装置:要注意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

2.制H2装置:要注意关闭弹簧夹。

3.制Cl2装置:要注意关闭分液漏斗。

4.复合装置:可拆分为几种不同装置。

●歼灭难点训练1.(★★★)由图44—3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44—3(1)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

(2)若用手捂热现象不明显,该怎样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

2.(★★★★)用示意图44—4中的简易装置可以进行气体的发生和收集。

图44—4(1)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答:。

(2)拔开试管a的橡皮塞,加入10 mL 6.0 mol·L-1稀硝酸和1.0 g薄铜片,立即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反应开始时速率缓慢,逐渐加快。

请写出在试管a中所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下列实验装置:图44—5实验前需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开始时,先关闭活塞a,并取下烧瓶B;向A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产生氢气。

经必要的操作[见问题(2)]后,在导管的出口处点燃氢气,然后如图44—5所示套上烧瓶B,塞紧瓶塞,氢气在烧瓶中继续燃烧。

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D 中的还原铁粉,待B中氢气的火焰熄灭后,打开活塞a,气体通过硬管D进入试管E中,使酚酞试液呈红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燃氢气前必须进行________操作,进行该操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硫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为粗略测定周围环境中的二氧化硫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44—6所示装置:图44—6(1)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在试管中装入适量水,并使玻璃导管的下端浸没在水中,然后_____________(填写操作方法),将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现象),可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实验时向试管中加入0.00050 mol·L-1的碘水1.0 mL,用适量的蒸馏水稀释后加入2~3滴淀粉溶液,配制成溶液A。

测定指定地点的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时,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反复抽气,A溶液由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时反应恰好进行完全,此刻,立即停止抽气,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难点磁场(1)将导管的出口放入水槽中,用手捂热试管,有气泡从水中冒出;放开手后,且有少量水进入导管,表明装置不漏气(2)②①③。

(3)慢慢将量筒下移(4)(a g-b g)÷(c L×273 K÷298 K÷22.4 L·mol-1)[或:(a g-b g)×298 K×22.4 L·mol-1÷(c L×273 K)]歼灭难点训练1.(1)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干燥管末端的管口放入水中,用手捂热分液漏斗,有气泡从水中冒出;放开手冷却后,且有少量水进入干燥管,表明装置不漏气。

(2)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干燥管末端放入水中,用小火加热烧瓶,有气泡从水中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干燥管内水面回升,表明装置不漏气。

2.(1)把导管b的下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捂热试管a,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水又回升到导管b中。

(2)①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②2NO+O2====2NO2③2NO2N2O43.(1)在A(及E)中加入少量水,使水面刚刚没过A的漏斗颈(及E的导管口)的下端,打开活塞a,在烧瓶B(或玻璃管D)的底部加热,若A中漏斗颈内水面上升,且E中导管口有气泡逸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若关闭活塞a,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在烧瓶B底部和玻璃管D 下部加热,分别检查活塞前后两部分是否漏气也可)。

(2)检验氢气的纯度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酒精灯的火焰,松开拇指,点燃,没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已纯4.解析:(1)该新情境装置中,单向阀是没见过的,需仔细分析其功能,到底怎么一个“单向法”?推气时,左右单向阀关闭,上下单向阀开通,注射器中气体向上外逸;抽气时,左右单向阀开通,上下单向阀关闭,空气中的气体经A溶液被抽入注射器中。

检验装置气密性,加水后,只需轻轻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即可,这时,若装置气密性完好,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就有气泡冒出。

需要指出的是,推动注射器时通向试管的单向阀被关闭,水中不会有任何现象。

(2)抽气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与A溶液中的碘反应,当碘完全被反应时,A溶液中蓝色消失。

答案:(1)轻轻..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有气泡冒出(2)蓝无SO2+I2+2H2O===H2SO4+2H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