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乡下人家教学实录(通用7篇)

乡下人家教学实录(通用7篇)乡下人家篇1一、导入:师:同学们,当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当我们站在夜晚的池塘边,会听到青蛙的歌唱,这节课,让我们跟着陈醉云先生一起走进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师手势,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初步感知师:请大家打开书本,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pp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处风景。
试着给每处风景加个小标题。
3.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检查字词,扫除障碍。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文中这些生字你都会读了吗?【pp生字】谁来读一读,(生1读)齐读一次。
在这些生字中,有没有哪个生字要提醒同学不要读错的?(冠)【pp生词】刚才,老师还发现了一些词语比较难读,大家有信心读准它吗?哪个小组开火车读。
齐读一遍。
3、反馈交流,提炼中心。
师:课文读完了,咱们来聊聊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很美)美在哪里?师: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风景呢?(板书:各个风景名)师:乡下人家真是太美了,作者也用了一句话高度赞扬了它,请你迅速浏览课文,然后用——划出来。
汇报,【pp中心句】齐读句子。
([pp]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师问;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怎样的风景?(强调“独特、迷人,板书)三、品读语言,感受美景★走进“瓜藤攀檐图” 师:想看看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吗?那好,让我们沿着乡间的小路,先来到乡下人家屋前的瓜架下。
谁来为我们读读第一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屋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画中都有哪些景物?1. 指名读。
(生朗读)师评:你读得真流利,谢谢你的朗读。
在这幅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师:你们听得真仔细!【pp图】你看,这么美的画面,我们怎么能错过呢!请同学们拿起书美美地读一读。
师:作者说呀,在这儿,有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你知道是指什么吗?2. 生汇报,【pp出示句子:青、红的瓜……可爱多了。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乡下人家》教学实录3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乡下人家》教学实录【1】一、提纲挈领,迷人风景心自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随作家沉醉云走进了平凡的农家小院,领略了乡下人家那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书:独特、迷人)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独特”,什么又是“迷人”呢?生:“独特”就是“独一无二”。
“迷人”就是非常美丽,让人流连忘返。
生:“独特”就是与众不同的,“迷人”就是令人陶醉的。
师:是呀,那么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生:乡下人家门前的瓜架、菜,别有一番情趣。
师:请你把“瓜架”写在黑板上。
生:乡下人家门的鲜花盛开。
师:清你把“鲜花”写在黑板上。
生:乡下人家雨后春笋出来了。
师:清你把“春笋”写在黑板上。
师:你看别有情趣的瓜架、门前盛开的鲜花、屋后探出头的春笋都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真是独特迷人。
难怪作者说——生: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乡下人家还有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好好欣赏欣赏这些风景。
请同学们自由渎一读第3-6自然段,用这样的问语或简单的句子把你所看到的风景说一说。
(生自由读第3-6自然段,师巡视。
)师:你又欣赏到了哪些独特迷人的画面?生:我欣赏到了乡下人家晚上的情景,可以说是一幅月夜图。
生:我欣赏到了鸡鸭觅食图。
师:你觉得哪一幅图是最独特最迷人的?找出来读一读,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独特迷人的,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生自由读课文。
)二、关联生活,无限情趣在其中师:你选择了哪一幅图?生:我选择了吃晚饭的图。
师:是么?请你读一读。
(生读课文。
)师:这幅图最独特的地方在哪儿?生:很内然,很和谐。
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能和归巢的鸟儿一起和谐共处,让人觉得非常自然。
师:他们吃晚饭和我们吃饭有什么不一样?生:他们都是在小院里吃的。
师:吃饭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师:是的,吃饭的地点发生了变化。
因为地点发生了变化,所以很多情况都发生了变化。
请你再找一找,看能找出哪些“不一样”?(生自由阅读,找画相关句子。
《乡下人家》课堂实录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乡村风光,提高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增强人文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生字词的学习,如“藤”、“蔓延”等,这些词汇在课文描述乡下人家环境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师应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能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词汇描述生活中的具体事物。
二、核心素养目标
《乡下人家》课堂实录
1.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通过学习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并运用描述性语言表达对乡村生活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3.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描绘生活中的细节,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生字词、修辞手法以及乡村生活的美好。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美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乡下人家》课堂实录
一、教学内容
《乡下人家》课堂实录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乡下人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学习生字词,如“藤”、“蔓延”等;2.理解课文描述的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生活情景及生活情趣;3.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4.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5.学习通过观察描绘生活中的细节。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提10分钟)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教学过程】一、配乐朗诵、入情入境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乡下人家》,齐读课题。
让我们共同回味一下乡下人家的美景,请闭上眼睛听。
(师配乐朗诵课文的大概内容)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见了小鸡在觅食、小鸭在水中捉鱼。
生:我好像看见了房前屋后的鲜花和竹笋,还有一家人在树下吃饭的情景。
生:我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景色和城市不同。
二、默读课文、读中感知师:文中也有两个词能表现出作者的感受,请默读课文,找一找。
生:第7自然段中的“独特、迷人”这两个词。
(师板书)师:齐读这两个词,说说你怎么理解?生:“独特”就是特别的。
“迷人”就是景色让人陶醉。
师:请用喜欢的方法学习,说说作者抓住那些景物写出了乡下人家景色的独特、迷人。
带着这个问题先自己读课文,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三、读中感悟、读中积累生1:我们小组是用读一读找一找的方法学习的。
我们找到第一自然段中这句话“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乡下人家的装饰物很独特,是用有生命的瓜来装饰的。
生2:我给我们小组的同学补充,还有我们城市中门前都缺少生机,而乡下却是用五颜六色的瓜、藤、叶来装点的,这是和城市里不同的。
师:是呀,这句话的前部分说了有生机的瓜和叶,后面说的是呆板、严肃的石狮子和旗杆,这样形成了一个?生3:对比。
师:对了,这句就是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来写的。
让女生来读一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体会一下这个对比句。
体会到了什么?生4:更能突出瓜、藤、叶的可爱。
师:是呀,这就是对比写法的好处。
指名读(2人)他读的怎么样?来,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独特的美景。
(齐读)你们读的真是可爱多了。
继续汇报生1:我们小组是用读一读画一画的方法学习的。
我们画的句子是:“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农家独特的农家风光。
部编版四年级下2《乡下人家》第2课时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2《乡下人家》第2课时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乡下人家》中的基本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自然和劳动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安排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材《乡下人家》第2课时课文内容。
•准备展示乡村生活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确认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2.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课时内容,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
•结合图片等展示材料,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教学过程1.预习导入:教师与学生共同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预习并提出问题。
2.阅读理解: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理解文字意思,并做适当解释和讲解。
3.词语解释:针对生词或难词进行解释,并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
4.句型分析:讲解文章中的重要句子,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语法结构。
5.课文朗读:学生跟读课文,提高语感和朗读能力。
6.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7.课文复述: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个人或小组复述,锻炼语言运用能力。
8.互动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4.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习要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内容。
•确认学生的学习收获,并提出下节课的预告。
5. 课后作业•布置巩固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思考学习中的问题。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乡下人家》了解农村生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下2《乡下人家》第2课时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乡下人家》第二课时公开课课堂实录

2.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公开课课堂实录[课前谈话]一、复习巩固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怎么样?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写?(指名生上前)师:其他同学拿出练习纸,写在第一题下面的横线上。
两位同学准备好了吗?大家都准备好了吗?棚架风趣装饰鸡冠花大丽菊鲜嫩师:同学们,看一看都写对了吗?(对着一名学生说)你写对了吗?好!奖励自己一个五角星,画在上面。
真能干!都对了!好!把笔放好了,人坐挺!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随着课文,你看到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你也可以用上这里的词儿来说一说。
生1:我看到它的屋前的棚架上有瓜藤,到了秋天的时候,结出青的红的瓜。
师:还看到了?生2:它们的屋前有棚架,棚架上有许多鲜红的瓜,便成了别有风趣的装饰。
门前还种着鸡冠花、大丽菊,房后还有鲜嫩的笋。
师:一口气都说出来了。
同学们也都一样,看到了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是不是?对呀,它们是那么得诗情画意,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读一读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齐读)二、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一)自主学习3—6自然段师:我们也在对比、想象中领略到了瓜、藤、鲜花和嫩笋的独特、迷人之处,那么其他的风景怎么样呢?作者又是怎么把它们写得独特、迷人的呢?我们继续来欣赏!打开课文,同学们读一读3到6自然段,你觉得那一个风景最能让你感到独特和迷人的?找出来,好好地读一读。
和刚才一样,画出描写风景独特、迷人的句子。
还是把感受简单地写旁边,开始吧!(生自主学习)(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师:大部分同学都用行动来告诉我他们已经好了,那谁来交流你的学习收获呢?生:请大家跟我看第三自然段。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在城市里,人家养什么动物都是关在笼子里,自己出去活动。
而在乡下,都会让动物们自己活动,很自由。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2.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课堂实录[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连着上了两堂课,你看!个个眼睛还是亮亮的,腰板儿挺得直直的,还精神特别饱满!真棒!忍不住要表扬你们![上课]一、复习巩固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怎么样?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写?(指名生上前)师:其他同学拿出练习纸,写在第一题下面的横线上。
两位同学准备好了吗?大家都准备好了吗?棚架风趣装饰鸡冠花大丽菊鲜嫩师:同学们,看一看都写对了吗?(对着一名学生说)你写对了吗?好!奖励自己一个五角星,画在上面。
真能干!都对了!好!把笔放好了,人坐挺!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随着课文,你看到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你也可以用上这里的词儿来说一说。
生1:我看到它的屋前的棚架上有瓜藤,到了秋天的时候,结出青的红的瓜。
师:还看到了?生2:它们的屋前有棚架,棚架上有许多鲜红的瓜,便成了别有风趣的装饰。
门前还种着鸡冠花、大丽菊,房后还有鲜嫩的笋。
师:一口气都说出来了。
同学们也都一样,看到了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是不是?对呀,它们是那么得诗情画意,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读一读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齐读)二、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一)自主学习3—6自然段师:我们也在对比、想象中领略到了瓜、藤、鲜花和嫩笋的独特、迷人之处,那么其他的风景怎么样呢?作者又是怎么把它们写得独特、迷人的呢?我们继续来欣赏!打开课文,同学们读一读3到6自然段,你觉得那一个风景最能让你感到独特和迷人的?找出来,好好地读一读。
和刚才一样,画出描写风景独特、迷人的句子。
还是把感受简单地写旁边,开始吧!(生自主学习)(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师:大部分同学都用行动来告诉我他们已经好了,那谁来交流你的学习收获呢?生:请大家跟我看第三自然段。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2《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能力以及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乡下人家》第二自然段,理解段落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乡村美景。
2. 学习生字词,巩固字词拼音,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
3.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本段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乡村美景。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朗读训练:组织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体会作者的情感。
6. 生字词学习:针对本节课的生字词,进行认读练习,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乡下人家2. 第二自然段内容概括:乡村美景3. 生字词:蝴蝶、构成、和谐、独特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认读能力。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你心中的乡下人家。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生字词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认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配乐朗诵、入情入境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乡下人家》,齐读课题。
让我们共同回味一下乡下人家的美景,请闭上眼睛听。
(师配乐朗诵课文的大概内容)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见了小鸡在觅食、小鸭在水中捉鱼。
生:我好像看见了房前屋后的鲜花和竹笋,还有一家人在树下吃饭的情景。
生:我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景色和城市不同。
二、默读课文、读中感知师
文中也有两个词能表现出作者的感受,请默读课文,找一找。
生:第7自然段中的“独特、迷人”这两个词。
(师板书)
师:齐读这两个词,说说你怎么理解?
生:“独特”就是特别的。
“迷人”就是景色让人陶醉。
师:请用喜欢的方法学习,说说作者抓住那些景物写出了乡下人家景色的独特、迷人。
带着这个问题先自己读课文,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三、读中感悟、读中积累生
1、我们小组是用读一读找一找的方法学习的。
我们找到第一自然段中这句话“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
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乡下人家的装饰物很独特,是用有生命的瓜来装饰的。
生2:我给我们小组的同学补充,还有我们城市中门前都缺少生机,而乡下却是用五颜六色的瓜、藤、叶来装点的,这是和城市里不同的。
师:是呀,这句话的前部分说了有生机的瓜和叶,后面说的是呆板、严肃的石狮子和旗杆,这样形成了一个?
生3:对比。
师:对了,这句就是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来写的。
让女生来读一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体会一下这个对比句。
体会到了什么?
生4:更能突出瓜、藤、叶的可爱。
师:是呀,这就是对比写法的好处。
指名读(2人)他读的怎么样?来,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独特的美景。
(齐读)你们读的真是可爱多了。
继续汇报生1:我们小组是用读一读画一画的方法学习的。
我们画的句子是:“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农家独特的农家风光。
”我们觉得农家的房前一定很美,因为那儿有那么多种花按季节开放,那的花一定是长开不败的。
生2:我给我们小组的同学补充,请大家再看书中的图,图上就画了大理菊和鸡冠花,
你瞧五颜六色的,多漂亮呀!师:好吧,既然这么美,那就带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来读一读吧!(指名读:2人)读的怎么样?
(生评)生3:我们小组还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了一个拟人句。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这句话把竹笋说的像个调皮的小孩儿似的。
师:是的,竹笋像个顽皮的孩子从土里偷偷的探出头来,这个拟人句怎样读呢?
生:顽皮的、欢快的。
师:带着你的理解试着读读。
指名读。
评价(生生评)再引导学生“伴着沙沙的春雨,小竹笋从土里一棵接一棵地探出头来。
就是这样的感觉你们再试着读读。
”指名再读,师评价“如果能读得再欢快些就好了!”师范读,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就这样再次试着读读。
指名读。
读得真不错!想读的同学都来读吧!写的这么形象生动的句子,应该快把它积累下来(生画)。
你们能背下来吗?来,我们试着背“几场春雨……”背得真好呀,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雨后春笋般的画面。
师:还有那些美景让你们陶醉?
生:我们小组觉得第5自然段的第3句话写得乡村景色很迷人,我们就想通过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那你们小组就是用了品读的方法来学习的,这是非常独特的学习方法。
好
吧,那就读读吧!
(小组齐读)
师:同学们他们小组读得怎么样?你们为什么会读得这么好?
生:因为我们也有像书中描写那样的经历。
师:哦!就是在自家的小院中吃饭的经历。
谁还有这样的经历?说说你们一家人在夕阳西下时在院子里吃晚饭的情景。
(指名描述)
师:乡下人家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平淡,但平淡中不矢带有和谐、甜美,来带着你们的体会读一读。
(指名读)生评师:继续汇报吧!
生1:我们小组用了边读边找好句的方法学习,我们找到的好句子是第6自然段第2句话。
生2:这是也一个拟人句,把促织说成是纺织娘,它的歌声很好听,我们小组要把这甜美的歌“唱”给大家。
(小组齐读)师:读得怎样?(生评)这个“织,织,织,织呀”是纺织娘的唱的歌,该怎样读呢?生“缓缓的、柔柔的、轻轻的。
师:好,试着读读。
(指名读)(生评)
师:我试试吧!(师范读)像老师这样,你们再试着读读。
(指名读)听得我要睡着了!
师:这样吧我给同学们配上音乐一起来读读。
(齐读)
师:读得真好,把一幅乡村夜晚美景图展现了出来。
四、回归课文
阅读拓展作者陈醉云把平凡的景物,普通的场面用不同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出来。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画出来。
生:春、夏、秋三个季节。
(板书)
生:白天、傍晚、夜里的时间顺序。
(板书)
师:文中还有一个写作顺序。
看,瓜、藤、叶都在哪儿?生:房前。
(板书)
师:房前还有什么?和房前相对的是?
生:屋后。
(板书)
师:屋后又有什么?这房前、屋后就是空间顺序。
作者就是按照空间和时间顺序交叉描写的。
希望我们同学在今后写作时也用这样的方法。
师:《乡下人家》让我们体会到了乡村那恬静的生活和独特、迷人的景色。
课后有一篇短文《在天晴了的时候》回去读读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