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依赖实例分析
计算最小函数依赖集示例

计算最小函数依赖集示例举例:已知关系模式R<U,F>,U={A,B,C,D,E,G},F={AB→C,D→EG,C→A,BE→C,BC→D,CG→BD,ACD→B,CE→AG},求F的最小函数依赖集。
解:利用算法求解,使得其满足三个条件①利用分解规则,将所有的函数依赖变成右边都是单个属性的函数依赖,得F为:F={AB→C,D→E,D→G,C→A,BE→C,BC→D,CG→B,CG→D,ACD→B,CE→A,CE→G}②去掉F中多余的函数依赖。
A.设AB→C为冗余的函数依赖,则去掉AB→C,得:F1={D→E,D→G,C→A,BE→C,BC→D,CG→B,CG→D,ACD→B,CE→A,CE→G}计算(AB)F1+:设X(0)=AB计算X(1):扫描F1中各个函数依赖,找到左部为AB或AB子集的函数依赖,因为找不到这样的函数依赖。
故有X(1)=X(0)=AB,算法终止。
(AB)F1+= AB不包含C,故AB→C不是冗余的函数依赖,不能从F1中去掉。
B.设CG→B为冗余的函数依赖,则去掉CG→B,得:F2={AB→C,D→E,D→G,C→A,BE→C,BC→D,CG→D,ACD→B,CE→A,CE→G}计算(CG)F2+:设X(0)=CG计算X(1):扫描F2中的各个函数依赖,找到左部为CG或CG子集的函数依赖,得到一个C→A函数依赖。
故有X(1)=X(0)∪A=CGA=ACG。
计算X(2):扫描F2中的各个函数依赖,找到左部为ACG或ACG子集的函数依赖,得到一个CG→D函数依赖。
故有X(2)=X(1)∪D=ACDG。
计算X(3):扫描F2中的各个函数依赖,找到左部为ACDG或ACDG子集的函数依赖,得到两个ACD→B和D→E函数依赖。
故有X(3)=X(2)∪BE=ABCDEG,因为X(3)=U,算法终止。
(CG)F2+=ABCDEG包含B,故CG→B是冗余的函数依赖,从F2中去掉。
C.设CG→D为冗余的函数依赖,则去掉CG→D,得:F3={AB→C,D→E,D→G,C→A,BE→C,BC→D,ACD→B,CE→A,CE→G}计算(CG)F3+:设X(0)=CG计算X(1):扫描F3中的各个函数依赖,找到左部为CG或CG子集的函数依赖,得到一个C→A函数依赖。
函数依赖理论第一讲

结果为closure=ABCGHI。
– 算法第二次循环后的结果为closure=ABCGHI,没有变化,算法终止。 – (AG)+=ABCGHI。
计算属性集闭包的作用
• 计算属性集闭包的作用可归纳如下: – 验证α→β是否在F+中:看是否有β⊆α+。 – 判断α是否为r(R)的超码:通过计算α+,看其是否包含R 的所有属性。例如,(AG)+=ABCGHI,则AG为r(R)的超码。 – 判断α是否为r(R)的候选码:若α是超码,可检验α包含 的所有子集的闭包是否包含R的所有属性。若不存在任 何这样的属性子集,则α是r(R)的候选码。 – 计算F+。对于任意γ⊆R,可通过找出γ+,对任意的S⊆γ+, 可输出一个γ→S。
函数依赖理论
郑子仪
函数依赖定义
函数依赖(functional dependency, 简称FD)是一种 完整性约束,是现实世界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制约 关系,它广泛地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
为关系模式, 设r(R)为关系模式,α⊆R,β⊆R。对任意合法关系 及其 为关系模式 。对任意合法关系r及其 中任两个元组t 中任两个元组 i和tj,i≠j,若ti[α]=tj[α],则ti[β]=tj[β],则称α ≠, , , 函数确定β 或 β 函数依赖于α,记作α→β。
判断属性集是否为候选码举例
• r(R)和F定义同上例,判断AG是否为r(R)的候选码。 – 上例已计算出(AG)+=ABCGHI, 则还要进一步分 别计算A+和G+。 – 经计算得,A+=ABCH、G+=G,它们都不包含R的 所有属性。因此,AG为r(R)的候选码。
α β
图5-3 α→β 函数依赖图
函数依赖闭包

函数依赖闭包⼀、函数依赖的逻辑蕴涵定义:设有关系模式R(U)及其函数依赖集F,如果对于R的任⼀个满⾜F的关系r函数依赖X→Y都成⽴,则称F逻辑蕴涵X→Y,或称X→Y可以由F推出。
例:关系模式 R=(A,B,C),函数依赖集F={A→B,B→C}, F逻辑蕴涵A→C。
证:设u,v为r中任意两个元组:若A→C不成⽴,则有u[A]=v[A],⽽u[C]≠v[C]⽽且A→B, B→C,知u[A]=v[A], u[B]=v[B], u[C]=v[C],即若u[A]=v[A]则u[C]=v[C],和假设⽭盾。
故F逻辑蕴涵A→C。
满⾜F依赖集的所有元组都函数依赖X→Y(X→Y不属于F集),则称F逻辑蕴涵X→Y(X→Y由F依赖集中所有依赖关系推断⽽出)⼆、Armstrong公理1、定理:若U为关系模式R的属性全集,F为U上的⼀组函数依赖,设X、Y、Z、W均为R的⼦集,对R(U,F)有:F1(⾃反性):若X≥Y(表X包含Y),则X→Y为F所蕴涵;(F1':X→X)F2(增⼴性): 若X→Y为F所蕴涵,则XZ→YZ为F所蕴涵;(F2':XZ→Y)F3(传递性): 若X→Y,Y→Z为F所蕴涵,则X→Z为F所蕴涵;F4(伪增性):若X→Y,W≥Z(表W包含Z)为F所蕴涵,则XW→YZ为F所蕴涵;F5(伪传性): 若X→Y,YW→Z为F所蕴涵, 则XW→Z为F所蕴涵;F6(合成性): 若X→Y,X→Z为F所蕴涵,则X→YZ为F所蕴涵;F7(分解性): 若X→Y,Z≤Y (表Z包含于Y)为F所蕴涵,则X→Z为F所蕴涵。
函数依赖推理规则F1∽F7都是正确的。
2、Armstrong公理:推理规则F1、F2、F3合称Armstrong公理;F4 ∽ F7可由F1、F2、F3推得,是Armstrong公理的推论部分。
三、函数依赖的闭包定义:若F为关系模式R(U)的函数依赖集,我们把F以及所有被F逻辑蕴涵的函数依赖的集合称为F的闭包,记为F+。
数据库-部分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三种范式的区别

数据库-部分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三种范式的区别要讲清楚范式,就先讲讲几个名词的含义吧:部分函数依赖:设X,Y是关系R的两个属性集合,存在X→Y,若X’是X的真子集,存在X’→Y,则称Y部分函数依赖于X。
举个例子:学生基本信息表R中(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当然学号属性取值是唯一的,在R关系中,(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学号)->(姓名),(身份证号)->(姓名);所以姓名部分函数依赖与(学号,身份证号);完全函数依赖:设X,Y是关系R的两个属性集合,X’是X的真子集,存在X→Y,但对每一个X’都有X’!→Y,则称Y完全函数依赖于X。
例子:学生基本信息表R(学号,班级,姓名)假设不同的班级学号有相同的,班级内学号不能相同,在R关系中,(学号,班级)->(姓名),但是(学号)->(姓名)不成立,(班级)->(姓名)不成立,所以姓名完全函数依赖与(学号,班级);传递函数依赖:设X,Y,Z是关系R中互不相同的属性集合,存在X→Y(Y !→X),Y→Z,则称Z传递函数依赖于X。
例子:在关系R(学号 ,宿舍, 费用)中,(学号)->(宿舍),宿舍!=学号,(宿舍)->(费用),费用!=宿舍,所以符合传递函数的要求;在任何一个关系数据库中,第一范式(1NF)是对关系模式的基本要求,不满足第一范式(1NF)的数据库就不是关系数据库。
所谓第一范式(1NF)是指数据库表的每一列(即每个属性)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同一列中不能有多个值,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不能有多个值或者不能有重复的属性。
简而言之,第一范式就是无重复的列。
2、第二范式(2NF)第二范式(2NF)是在第一范式(1NF)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满足第二范式(2NF)必须先满足第一范式(1NF)。
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行必须可以被唯一地区分。
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唯一标识。
第3-4讲函数依赖和公理

定义(传递FD):设关系模式R,X、Y、Z是R的属性子集, 若FD X→Y,Y → X,Y→Z,则有FD X→Z,称FD X→Z为 传递函数依赖。
函数依赖、完全依赖、传递依赖等基本概念是第四章关系 数据库范式的基础。
18
算法3.2.3
判定F是否蕴涵X→Y的成员测试算法
输入:函数依赖集F和FD X→Y。
输出:若F蕴涵X→Y输出为true,否则为false MEMBER(F, X→Y) begin if Y CLOSURE(X,F) then return(true) eles return(false) end.
={AB→E,E→G, BE→I, GI→H}
13
定义(函数依赖集F的闭包 F +)
设F是关系r(R)上的函数依赖集,F所蕴含的所有FD的集
合称为F的闭包,记作F +。 F
+
= { X→Y
|
所有F |= X→Y }
例:设F={AB→C,C→B}。 求F+
14
设F={AB→C,C→B}。 F+ 为: F+ = {A→A, AB→A, AC→A, ABC→A, B→B, AB→B, BC→B,ABC→B,C→C,AC→C,BC→C,ABC→C,AB→AB, ABC→AB,AC→AC,ABC→AC,BC→BC, ABC→BC, ABC→ABC, AB→C, AB→AC, AB→BC, AB→ABC,C→B,
(3)并比较两种方法更好用语言来实现。
21
(1)设F ={AB→C,B→D,CD→E,CE→GH,G→A},
无损分解与函数依赖的判断

一:大部分是对一个关系模式分解成两个模式的考察,分解为三个以上模式时无损分解和保持依赖的判断比较复杂,考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我们只对“一个关系模式分解成两个模式”这种类型的题的相关判断做一个总结。
以下的论述都基于这样一个前提:R是具有函数依赖集F的关系模式,(R1 ,R2)是R的一个分解。
首先我们给出一个看似无关却非常重要的概念:属性集的闭包。
令α为一属性集。
我们称在函数依赖集F下由α函数确定的所有属性的集合为F下α的闭包,记为α+ 。
下面给出一个计算α+的算法,该算法的输入是函数依赖集F和属性集α,输出存储在变量result中。
算法一:result:=α;while(result发生变化)dofor each 函数依赖β→γ in F dobeginif β∈result then result:=result∪γ;end属性集闭包的计算有以下两个常用用途:·判断α是否为超码,通过计算α+(α在F下的闭包),看α+ 是否包含了R中的所有属性。
若是,则α为R的超码。
·通过检验是否β∈α+,来验证函数依赖是否成立。
也就是说,用属性闭包计算α+,看它是否包含β。
(请原谅我用∈符号来表示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那个表示包含的符号我找不到,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就行了。
)看一个例子吧,2005年11月系分上午37题:● 给定关系R(A1,A2,A3,A4)上的函数依赖集F={A1→A2,A3→A2,A2→A3,A2→A4},R的候选关键字为________。
(37)A. A1 B. A1A3 C. A1A3A4 D. A1A2A3首先我们按照上面的算法计算A1+ 。
result=A1,由于A1→A2,A1∈result,所以resul t=result∪A2=A1A2由于A2→A3,A2∈result,所以result=result∪A3=A1A2A3由于A2→A4,A2∈result,所以result=result∪A3=A1A2A3A4由于A3→A2,A3∈result,所以result=result∪A2=A1A2A3A4通过计算我们看到,A1+ =result={A1A2A3A4},所以A1是R的超码,理所当然是R的候选关键字。
数据库函数依赖及范式(最通俗易懂)

数据库函数依赖及范式(最通俗易懂)⼀、基础概念 要理解范式,⾸先必须对知道什么是关系数据库,如果你不知道,我可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说⼀下:关系数据库就是⽤⼆维表来保存数据。
表和表之间可以……(省略10W字)。
然后你应该理解以下概念: 实体: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并可以被区别的事物。
⽐如“⼀个学⽣”、“⼀本书”、“⼀门课”等等。
值得强调的是这⾥所说的“事物”不仅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它也可以是虚拟的,不如说“⽼师与学校的关系”。
属性:教科书上解释为:“实体所具有的某⼀特性”,由此可见,属性⼀开始是个逻辑概念,⽐如说,“性别”是“⼈”的⼀个属性。
在关系数据库中,属性⼜是个物理概念,属性可以看作是“表的⼀列”。
元组:表中的⼀⾏就是⼀个元组。
分量:元组的某个属性值。
在⼀个关系数据库中,它是⼀个操作原⼦,即关系数据库在做任何操作的时候,属性是“不可分的”。
否则就不是关系数据库了。
码:表中可以唯⼀确定⼀个元组的某个属性(或者属性组),如果这样的码有不⽌⼀个,那么⼤家都叫候选码,我们从候选码中挑⼀个出来做⽼⼤,它就叫主码。
全码:如果⼀个码包含了所有的属性,这个码就是全码。
主属性:⼀个属性只要在任何⼀个候选码中出现过,这个属性就是主属性。
⾮主属性:与上⾯相反,没有在任何候选码中出现过,这个属性就是⾮主属性。
外码:⼀个属性(或属性组),它不是码,但是它别的表的码,它就是外码。
⼆、6个范式 好了,上⾯已经介绍了我们掌握范式所需要的全部基础概念,下⾯我们就来讲范式。
⾸先要明⽩,范式的包含关系。
⼀个数据库设计如果符合第⼆范式,⼀定也符合第⼀范式。
如果符合第三范式,⼀定也符合第⼆范式…第⼀范式(1NF):属性不可分。
在前⾯我们已经介绍了属性值的概念,我们说,它是“不可分的”。
⽽第⼀范式要求属性也不可分。
那么它和属性值不可分有什么区别呢?给⼀个例⼦:name tel age⼤宝136****567822⼩明139****6655010-123456721Ps:这个表中,属性值“分”了。
函数依赖的公理系统资料

定义4.15 最小覆盖. 满足下列条件的函数依赖集F称为最小覆盖(最 小依赖集, 极小依赖集),记作Fmin:
(1) 单属性:F中任一函数依赖 XA,A必是单属 性。 (2) 无冗余性:F中不存在这样的函数依赖X A, 使得 F与 F {X A}等价。 (3) 既约性:F中不存在这样的函数依赖 X A, X是多属性,在X中有真子集 Z,使得 F 与 F {X A} {Z A}等价。
2
函数依赖集的闭包F+
定义 4.12 在关系模式 R<U,F> 中,被 F 所 逻辑蕴涵的函数依赖的全体所构成的集合称 作F的闭包,记作 F+ = {XY | F├ XY} + 显然,F F 。 F+的计算很麻烦,F不大,其F+也可能很大。 例如: 设 R<U, F>, U={X, Y, Z}, F = {XY, YZ} F+ = { XX, XY,X Z, YY, YZ, Z Z, XYX,XYY,XYXY, XZ→X, ……}
函数依赖的公理系统
建立函数依赖推理系统的目的:
(1) 求关系模式的候选码 (2) 判断关系模式的范式级别 (3) 给定一组函数依赖,需要导出另外一些函数依赖, 或判断另外的函数依赖是否成立。例如: FD={A B,B C},判断 A C是否成立?
本节内容:
1. 逻辑蕴涵; 2. Armstrong函数依赖公理系统; 3. 函数依赖集的闭包; 4. 属性集闭包; 5. 函数依赖集的等价和覆盖; 6. 最小函数依赖集。
XY
t[XZ] = s[XZ]
t[Y] = s[Y] t[Z] = s[Z]
t[YZ] = s[Y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函数依赖分析
函数 依赖分析
当前关系的主属性有:人员编号,职位编号 当前关系的主键是:(人员编号+职位编号) 人员编号姓名 人员编号性别 职位编号职位名称 职位名称职位编号 (人员编号,职位编号)考试成绩
完全函数依赖分析
完全函数 依赖分析
当前关系的非主属性有{姓名,性别, 职位名称,考试成绩} “考试成绩”依赖于“人员编号”和“职 位编号”两个字段的组合。
函数依赖分解图示
函数依赖 分解图示
函数依赖分析关系模式示例二
函数依赖
假设存在关系:R(学号,姓名,性别, 班级,班主任,课程号,课程名,学时数, 成绩) 主键是:学号+课程号 主属性有:{学号,课程号} 非主属性有:{姓名,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班级,班主 任,课程名,学时数,成绩}
完全函数依赖分析
完全函数 依赖分析
传递函数依赖分析
传递函数 依赖分析
“班主任”依赖于“班级”,与“学号” 无关,与“课程号”也无关。 又因“班级”依赖于“学号”,所以 “班主任”间接依赖于“学号”。
因此,(学号,课程号)班主任 是 传递函数依赖。
函数依赖分解图示
函数依赖 分解图示
“成绩”依赖于“学号”和“课程号” 两个字段的组合。 因为只有组合在一起才能标识哪个学生 哪门课程的成绩。 因此,(学号,课程号)成绩 是 “完全函数依赖” 。
部分函数依赖分析
部分函数 依赖分析
姓名、性别和班级三个属性只依赖于主键中 的学号,与主键中的“课程号”无关。因此: (学号,课程号)姓名 是”部分函数依赖” (学号,课程号)性别 是”部分函数依赖” (学号,课程号)班级 是”部分函数依赖” 课程名和学时数只依赖于课程号,因此: (学号,课程号)课程名是”部分函数依赖” 。
因此(人员编号,职位编号)考试成 绩,它们之间是完全函数依赖。
部分函数依赖分析
部分函数 依赖分析
姓名,性别两个属性只依赖于主键中的人员 编号,因此:(人员编号,职位编号)->姓名; (人员编号,职位编号)->性别,它们之间是部分 函数依赖。 职位名称依赖于主键中的职位编号,因此: (人员编号,职位编号)->职位名称,它们之间也 是部分函数依赖。
函数依赖分析提示
在关系中,包括在任何候选码中的属 性称为主属性;不包含在任何候选码中的 属性称为非主属性。
函数依赖 分析提示
函数依赖只分析关系中的非主属性对主 属性之间的依赖关系,并不分析主属性对主 键(码)的依赖关系。
函数依赖分析关系模式示例一
函数依赖
设某人才市场数据库中有一个记录应聘 人员信息的关系模式:R(人员编号,姓名, 性别,职位编号,职位名称,考试成绩) 如果规定:每人可应聘多个职位,每个 职位可由多人应聘且必须参加相关考试,考 试成绩由人员编号和职位编号确定。 姓名可以重复。职位名称不可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