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读懂工资条的科目之代扣代缴的计算

合集下载

工资代扣代缴法律规定(3篇)

工资代扣代缴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工资代扣代缴是指用人单位依法代扣代缴员工工资中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法定应缴费用的一种制度。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工资代扣代缴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围绕工资代扣代缴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工资代扣代缴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个人所得税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缴纳。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支付所得的单位代扣代缴:(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六)偶然所得。

”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用人单位应当代扣代缴职工社会保险费。

”3.《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住房公积金由职工所在单位代扣代缴。

”三、工资代扣代缴的义务主体1.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是工资代扣代缴的主要义务主体。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社会保险法》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代扣代缴员工工资中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2.支付所得的单位支付所得的单位在特定情况下也承担工资代扣代缴的义务。

如《个人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六种所得,当支付所得的单位不是用人单位时,其也有代扣代缴的义务。

四、工资代扣代缴的范围1.个人所得税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工资、薪金所得属于代扣代缴的范围。

2.社会保险费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代扣代缴职工社会保险费。

3.住房公积金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住房公积金由职工所在单位代扣代缴。

五、工资代扣代缴的程序1.用人单位应依法向税务机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登记,领取代扣代缴手续。

财税实务: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税款的账务处理

财税实务: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税款的账务处理

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税款的账务处理
1.工资、薪金所得代扣代缴税款的计算和账务处理
 单位代纳税义务人代扣个人所得税款,应按下列公式将纳税人取得的不含税
收入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并计算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计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一费用扣除标准一速算的扣除数)/ (1一税率)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
 上式中,第一个公式中的税率,是指不含税所得按不含税级矩对应的税率。

第二个公式中的税率,是指应纳税所得按含税级矩对应的税率。

 【例】某纺织厂7月份织布车间主任不含税工资性收入1 500元,该厂为职工代扣代缴税款。

计算该厂应代扣的个人所得税款。

 应纳税所得额=(1 500-800一25) /(1一10%) = 750(元)
750元的应纳税所得适用第二档10%的税率,速算扣除数为25元,应纳税额为:
750 x 10%一25 =50(元)
 值得注意的是年终一次性奖金或补发提薪工资纳税问题,应纳税额的计算应
采取特殊的方法。

其步骤为:。

如何正确计算代扣代缴税款金额综述

如何正确计算代扣代缴税款金额综述

如何正确计算代扣代缴税款金额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境内企业作为扣缴义务人履行其代扣代缴义务时,往往由于使用不恰当的计税基础、汇率等诸多问题导致无法准确计算并缴纳相关税款,一方面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另一方面使得境内企业承担了巨大的税务风险,面临罚款的可能。

为了帮助大家准确把握各项税款的计税基础,正确处理不同税负承担情况下税款的计算,我们先来了解一般情况下一项合同价款(营改增情况下)的组成:公式1:合同价款(含税价)增值税所得税+附加税费即:实际付汇金额(境外企业实际收到的外汇金额)通过这个公式,我们需要先明确两个概念:即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区别。

价内税包含什么?通常来讲,营业税、城建教育附加费、所得税都是价内税。

而增值税则是价外税。

明白了以上公式和两个概念,我们就可以针对合同中约定的不同的税负承担情况进行正确的计算了,各种税负承担情况下的税费计算都是对以上合同价款构成公式的变形而已。

那么,在境内企业与非居民企业签订的各种合同中,到底有多少税负承担情况呢?由于合同签订双方议价能力的不同,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税负承担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1、所有税费均有境外企业承担2、所有税费均有境内企业承担3、所得税由境外企业承担,增值税由境内企业承担。

下面我们将就以上所提到的几种主要情况下税款的计算分别进行解读:1、所有税费均有境外企业承担例1:美国一家科技公司向我国天津一家科技公司转让某项技术的使用许可权,合同规定:此项转让金额合计106万元,因该项业务所产生的应在中国缴纳的所有税费均有美方企业承担,于中方企业实际支付价款时从价款中扣除相关税费。

解读:在例1中我们了解到所有税费均有美方企业承担。

那么先来看一下合同金额的构成。

合同金额106万有两部分组成:即不含税价100万+增值税6万。

由于转让某项技术的使用许可权属于特许权使用费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

所得税的计税基础也是不含税价,所得税=不含税价*10%。

此外还要考虑附加税费=增值税*13%。

如何正确计算代扣代缴税款金额

如何正确计算代扣代缴税款金额

如何正确计算代扣代缴税款金额
以下是正确计算代扣代缴税款金额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纳税义务人身份
首先,企业需要确定员工的纳税义务人身份是居民个人还是非居民个人。

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取得的工资、薪金等所得属于综合所得,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属于按比例代扣代缴。

第二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个人按照税法规定的分类所得项目各自计算纳税的税前所得额之和。

企业计算员工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根据员工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比如工资、津贴、奖金、补贴、房租、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进行计算。

第三步:选择适用税率表
根据员工的纳税义务人身份和收入性质,选择适用的税率表。

中国税法规定了7个不同的适用税率表,如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表、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税率表等。

根据选定的适用税率表和员工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代扣代缴税款金额。

税率表中列出了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企业将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进行计算,得出代扣代缴税款金额。

第五步:完成代扣代缴
此外,企业还需要做好相关记录和报税工作。

企业需要保存员工的工资、个税计算表以及代扣代缴税款的缴纳证明等文件,以备税务部门进行审查。

工资扣税计算方法

工资扣税计算方法

工资扣税计算方法工资扣税是指在个人领取工资时,按照国家税法规定,雇主或者财务部门需要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按照一定的比例从个人工资中扣除应纳税额,将扣除后的工资发放给员工。

工资扣税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实际收入和国家税收的征收情况。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工资扣税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

根据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的起征点为3500元。

这意味着,如果个人的工资收入低于3500元,是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

而如果工资收入超过3500元,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

其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分档计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分为7个级别,分别是3%、10%、20%、25%、30%、35%和45%。

根据个人的工资收入,可以根据相应的税率来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

具体计算方法是,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中,应纳税所得额=工资收入-起征点。

再次,需要了解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是指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为了简化计算而设定的一个数值,用于快速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

速算扣除数是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不同的税率级别有不同的速算扣除数。

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可以直接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来计算应纳税额,然后再减去相应的速算扣除数,即可得到最终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是按月进行的。

每个月的工资收入都需要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进行计算,然后扣除相应的速算扣除数,得出应纳税额。

在发放工资时,雇主或者财务部门需要根据个人的工资收入和应纳税额,扣除相应的个人所得税后,将剩余的工资发放给员工。

总的来说,工资扣税计算方法是按照国家税法规定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来进行的。

了解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税率分档计税和速算扣除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员工和雇主更好地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确保工资的合理发放和个人所得税的合理缴纳。

个人所得税 代扣代缴

个人所得税 代扣代缴

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在现代职场,工资和薪金所得的税务处理是每位雇员和雇主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制度,旨在简化纳税流程并确保税款的及时上缴。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的操作流程,让您轻松掌握个税处理的正确方法。

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

简单来说,这是指雇主按照国家税法规定,从员工的工资中预先扣除一定比例的税款,并代表员工将这部分税款缴纳给税务机关的一种做法。

这种方式不仅减轻了员工的税务负担,也提高了税收的征收效率。

我们来具体解析一下代扣代缴的操作步骤:1. 确认税基:税基即应纳税所得额,通常是指员工每月的实际收入扣除各项免税项目、减免税额和标准费用扣除后的余额。

2. 计算税额:根据国家相关税法规定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结合确定的税基计算出应缴纳的税额。

3. 扣除税款:雇主在支付工资时,按照计算出的税额从员工应得工资中直接扣除相应数额的税款。

4. 缴纳税款:雇主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扣除的税款汇总后,按时足额地缴纳到指定的税务机关。

5. 申报纳税:雇主还需要定期向税务机关提交相关的税务申报表,包括员工工资发放情况、税款扣除和缴纳情况等。

6. 信息反馈:税务机关会向雇主提供缴税凭证,同时也会向员工提供年度纳税清单,以便双方核对税款的准确性。

7. 补退税处理:如果发现有误扣或多扣的情况,应及时通知税务机关进行相应的补退处理。

在实际操作中,雇主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准确无误地计算每位员工的税基和应缴税款,避免因计算错误导致税务风险。

- 严格按照税法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税款的扣除和缴纳工作,防止产生滞纳金。

- 保持良好的记录习惯,详细记录每位员工的税务信息,以备不时之需。

- 及时更新税法变化信息,确保代扣代缴工作符合最新的法律法规要求。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您对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作为雇主,履行好代扣代缴的责任,不仅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还能为员工带来便利,维护良好的雇佣关系。

工资个税代扣如何计算公式

工资个税代扣如何计算公式

工资个税代扣如何计算公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而随之而来的就是个税的问题。

个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收入征收的一种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我国,个税是以工资个税代扣的形式进行征收的,也就是说雇主在发放工资时会根据个人的工资收入扣除相应的个税。

那么工资个税代扣如何计算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我国的个税税法。

我国的个税税法规定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等相关内容。

根据我国的个税税法,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所得额 = 税前工资收入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

其中,税前工资收入是指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的全部工资、薪金所得。

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个人所得收入达到一定标准后才开始征税的部分。

专项扣除是指国家规定的可以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的费用,比如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等。

专项附加扣除是指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可以额外扣除的费用,比如继续教育、大病医疗等。

然后,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来计算个人所得税。

根据我国的个税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如下: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中,适用税率是指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来确定的税率,我国的个税税法规定了多个税率档,随着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适用税率也会相应增加。

速算扣除数是指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可以直接扣除的费用,是为了简化计算而设定的。

最后,根据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结果来确定实际需要代扣的个税金额。

雇主在发放工资时会根据个人的工资收入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结果来确定实际需要代扣的个税金额,并在发放工资时将该金额直接扣除。

综上所述,工资个税代扣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两个部分。

在实际操作中,雇主会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来确定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等内容,并在发放工资时按照相应的规定来代扣个税。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工资个税代扣的计算方法,为自己的个税问题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如何正确计算代扣代缴税款金额综述

如何正确计算代扣代缴税款金额综述

如何正确计算代扣代缴税款金额综述代扣代缴税款金额是指单位或个人根据税法规定,代扣代缴他人所应缴纳的税款。

正确计算代扣代缴税款金额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单位和个人来说,不仅能够合理规划财务,避免因税款计算错误导致的经济损失,还能够确保遵守税法法规,维护纳税人和国家的利益。

首先,正确计算代扣代缴税款金额需要了解相关的税法规定。

税法规定了各种税种及其税率、税基的计算方法,不同的情况下适用不同的税率和税率的计算方法。

因此,要正确计算代扣代缴税款金额,首先要了解相关税法规定的内容和适用的税率。

其次,正确计算代扣代缴税款金额需要准确掌握纳税人的收入和扣除项目。

纳税人的收入包括工资薪金、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收入、企业的经营利润等。

在计算代扣代缴税款金额时,需要确定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并根据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确定可扣除金额。

扣除项目包括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

计算纳税人的实际纳税所得额时,需要从收入总额中减去扣除项目的金额。

此外,正确计算代扣代缴税款金额还需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和所需要的表格。

根据税法规定,纳税人需要填写《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单位需要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等。

这些表格中有详细的计算公式和填写要求,需要仔细阅读理解并正确填写。

正确计算代扣代缴税款金额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及时了解税法的变化。

税法是经常性变化的,为了确保计算的准确性,需要了解最新的税法法规。

2. 学会使用计算工具。

计算复杂的税款金额可能需要使用Excel等计算工具进行计算,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能够更快地计算出准确的代扣代缴税款金额。

3.资源协同。

在计算代扣代缴税款金额时,可以积极与相关的税务机关和专业人士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得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总之,正确计算代扣代缴税款金额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了解相关的税法法规、纳税人的收入和扣除项目、计算方法和税务部门的指导及帮助。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才能够正确计算代扣代缴税款金额,确保遵守税法,合理规划财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你读懂工资条的科目每个月收到工资短信后,不同层面的人的反应和心理想法有区别。

比如公司领导,采用高年薪制,或年薪+股份,对短信的工资数据,只是看一眼,对他来说这只是基本收入,不会太在意。

而普通员工收入不高,就会关注和上个月比是否有出入。

有出入,会电话或当面去向薪资专员打听:态度好,叫打听,态度不好,叫质疑。

拿计件工资的一线员工则会严重关注,出入50元,就会马上跳起来,找生产部经理、车间主任、组长,或直接找行政人事部去理论。

一、一级科目和二级科目有何区别?短信通知后,员工一般会收到纸质的工资条,或通过电子邮件发放,或通过OA系统自助查询。

工资条举例,见表1.1,表1.2。

表1.1 某科技公司工资条表1.2 某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工资条工资条由很多科目和数字组成。

要想看明白数字,先必须搞懂科目。

科目是从财务借用过来的术语,做财务报表,就涉及会计科目。

工资科目,有一级科目、二级科目。

科目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财务叫勾稽关系,就是算法。

不会变的一级科目,有两个:应发工资、实发工资。

银行短信,只是告诉了你一个最后的数据,这个科目叫实发工资。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代扣代缴部分。

你用计算器或Excel自己计算下,实发工资是否=应发工资-代扣代缴部分小计。

二级工资科目可能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司龄工资、加班工资、带薪假工资、津贴补贴、计件工资、销售提成、项目奖金、年终奖、其他。

一级科目、二级科目之间,都是+、-的关系。

而每个二级科目的计算依据具体的计算公式,有些简单,有些复杂。

二、二级工资科目如何计算?(一)基本工资的计算基本工资是最基础的,绩效工资、年终奖等一般与此有相应的计算关系。

基本工资根据月工资标准、基本工资占比、出勤或缺勤计算。

月工资标准,一种是直接的数据,比如3000.00。

另一种是根据薪点计算,比如,你的薪点是3.0,目前公司薪资制度规定薪点值1分=1000元,你的月标准工资=3.00*1000=3000.00元/月。

假定,公司规定你的职位的基本工资比例为70%,绩效工资为30%,则基本工资=3000*0.7=2100.00。

如果你当月满勤,那么好办,你基本工资就是2100.00。

假如,你缺勤了,比如请假、旷工、出去培训,就要计算了。

一般公司的人事管理规定或薪资制度或假期规定,会明确各种请假的扣法。

HR可以给你多算一点,也可以少算一点。

这取决于想按出勤加,还是按缺勤扣。

按出勤算:当月基本工资=日工资*出勤天数。

按缺勤算:当月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日工资*缺勤天数接下来的问题是,日工资怎么算?日工资=月基本工资/21.75。

你2100.00的月基本工资,日工资=2100/21.75=?你自己算。

你一定会很好奇的问,21.75怎么来的。

我来详细告诉你,莫急。

你知道,1年有365天,52周,每周双休日2天,则:2*52=104天。

365-104=261天。

1年有12个月,则月工作日:261/12=21.75 还有个容易混淆的数字:20.83。

它的计算依据:(365-104-11)/12=20.83。

此算法把11天的法定节假日也扣除了,这是不对的。

法定节假日目前是11天,包括:元旦1天、清明1天、五一1天、端午1天、中秋1天、国庆3天、春节3天。

这11天是带薪的,不工作但带薪。

有些不规范的企业,常用当月实际的工作日天数,比如22天、23天、21天,是不对的。

就是21.75,这是国家规定的政策,与本月的工作日多少无关。

有些企业实行单休,用26天,更加不对,违法了。

当企业用比21.75大的数字,你的日工资就减少了,相应的,你的月出勤工资=日工资*出勤天数,也就少了。

1、测算1:见表1.3。

你月基本工资标准=2100元,当月为11月,实际30日,工作日21天,你缺勤3天。

按出勤,你只有18天。

日工资=2100/21.75=96.55元。

出勤工资=96.55*18=1737.93元。

缺勤工资=96.55*3=289.66元。

则应发的月基本工资=2100-289.66=1810.34元。

出入:1737.93-1810.34=-72.41元。

也就是说,按出勤算,公司少发72.41元。

表1.3 出勤工资、缺勤工资算法的出入(当月30日)2、测算2:见表1.4。

你月基本工资=2100元,当月为12月,实际31日,工作日22天,你缺勤3天。

按出勤,你有19天。

日工资=96.55元,不变。

出勤工资=96.55*19=1834.38元,缺勤工资=96.55*3=289.66元,不变。

则应发的月基本工资=2100-289.66=1810.34元,不变。

出入:1810.34-1834.38=-24.14元。

也就是说,按出勤算,公司多发24.14元。

表1.4 出勤工资、缺勤工资算法的出入(当月31日)3、两种测算的区别两种算法,在有30日、31日的不同月份,出入达:24.14-(-72.41)=96.55元。

抠门的公司,总是按少的算;大方的公司,按多算;一般的公司,就定一个规则,多算或少算。

一般的员工,浑然不觉;个别精明的,会觉得不对,来与HR较劲,HR也看人下菜,好糊弄的,就应付过去,不给改,来者不善的,就给改,强势的HR,还是不给改。

其实,HR也是按照公司定下来的惯例来做的。

这种惯例,取决于老板为核心的公司管理层的价值取向和风格,一种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

这种算法的变化,除了正常的在岗员工,对于试用期、实习、离职的情况,影响还是有的,虽然金额不大,但是确实会有出入。

当然,小数点给你直接保留2位取整后去作加减乘除,也略有影响。

也有公司更离谱,不按照你的应发工资,而是用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一般比应发工资低)作为基数,或用最低工资,省了钱,但违法操作。

教你读懂工资条的科目之代扣代缴的计算接下来,你要搞懂代扣代缴部分怎么计算的。

代扣代缴的一级科目包括:社保、公积金、工会费、个税。

(二)社保的代扣代缴:社保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大病附加险。

代扣代缴小计=社保+公积金+工会费+个税。

如果你想进一步搞清楚,社保、公积金、工会费怎么代扣的,就要继续了解基数和比例。

比如,养老保险个人部分=缴纳基数*缴纳比例。

基数有个上限、下限的范围,是上年本省,或本市的社平工资(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

也就是说,如果你工资很高,要封顶,按上年当地社平工资*300%作为基数。

如果你工资很低,要保底,按上年当地社平*60%作为缴纳基数。

如果你工资在上年社平工资的60%-300%之间,就按你的月工资缴纳。

这说的是合法缴纳的情况。

上市公司,当地政府的劳动部门执法很严格的地区,比如上海、省会城市。

一般的民营公司,会想办法少缴纳一点,程度不同。

比如,按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给你缴纳,而劳动合同的约定工资比你的应发工资要低不少。

这有没有问题?对企业来说,不规范的好处,就是直接省了人工成本,对劳动部门来说,本地区没有太高执法要求,睁只眼闭只眼就算了。

在一些地区,比如偏远地区,还存在着对社保险种减少或基数很低,比例很低的空间,催生了劳务派遣公司操作获得差价的机会。

当然这种空间在减少,因为国家出台了新的政策。

有些地方有综合险,农民工双低保险等。

(三)公积金的代扣代缴:公积金缴纳,比社保要宽松,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在缴纳公积金的。

对员工来说,多数人欢迎公司缴纳公积金,对于买房子有很多好处,但也有人(低工资)不喜欢缴纳,取不出来,而且每月拿到手的工资就少了几百块,影响生活水平。

多数员工,大致也知道,公司没有足额缴纳,但也没办法。

这是现实。

(四)工会费的代扣代缴:工会费=缴纳基数*比例,个人比例0.5%。

单位比例2%。

这笔钱到哪里去了?单位比例2%中的0.8%交给财税,1.2%返还公司工会作为活动经费(按照各地规定比例分配)。

抠门的公司,工会只会老板的附庸,工会费就在员工上缴的里面开支了。

大方的公司,还会拨额外的经费,合计起来组成工会费。

当你过节拿到水果或卡,或组织旅游时,你要想一下:这是公司额外给我的,还是从我工资里代扣的羊毛?(五)个税的代扣代缴:个税是累计制的,税率P有七段:3%、10%、20%、25%、30%、35%、45%。

假定你月工资A,要先扣除3500,即以(A-3500)的余额作为应纳税额。

个税计算公式就是:个税=(A-3500)*P-速算扣除数。

见表1.5。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301不超过1500元的部分2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101053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20555测算:当你的月工资是3400、4500、6000、10000元时,个税分别为:0、30.00、145.01、745.04元。

见表1.6。

月工资A A-3500税率P速算扣除数B个税=(A-3500)*P-B 3400-1000%00450010003%030.006000250010%105145.0110000650020%555745.04二、员工与公司对工资的理解有出入:税后工资、人工成本HR经常采取公司的立场、员工的角度作沟通。

在招聘时,HR向员工介绍的工资,一般说的是税前工资,也就是工资条中的应发工资。

有些还会加上其他的工资性收入,比如交通费、通讯费、公司福利(卡、实物)、公司给你缴纳的公积金、还会增加说法,培训机会、班车、工作环境等。

而员工经常谈论的是税后工资,也就是实发工资,拿到手的。

对于公积金,虽然公积金账户增加了2倍,比如扣了200元/月,账户多了200+200=400元,但从工资条来看,就是少了400元。

员工也对是否包吃、包住、提供交通费、电话费、报销等抱有期望,理解为税后收入。

注意,是:收入。

这就造成了出入:员工心理谈到的工资,总是比HR说的要少。

而老板在饭局上谈论的是人工成本。

觉得人工很贵。

这点HR是明白的,因为除了工资性收入(工资、奖金提成、补贴、年终奖等),另外公司还有其他福利要支出。

五险一金,这是说的公司支出部分,一般可以估算为0.4倍的工资性收入,被政府相关部门(社保中心公积金中心等)按月统一扣除了。

0.4倍怎么来的?以杭州市为例,五险一金的公司缴费部分的比例,合计是0.413左右,见表1.7。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社保小计公积金五险一金合计14%11.50%2%0.60% 1.20%0.29312%0.413也就是说,HR跟你说给你年收入7万,对老板来说,人工成本约在7*1.4=9.8万。

而你,会按照7万扣除各种代扣代缴后的税后月工资*12+年终奖税后,来计算你只有可能5万多的年收入。

表1.8,表1.9。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社保小计公积金五险一金合计8%2%1%0%0%0.1112%0.23税前12个月收入(万元)年终奖(万元)比例缴费(万元)税后年收入(万元)610.23 1.61 5.39这就是3类人的不同立场和角度对工资的出入,出入其实有点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