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档案保护技术复习内容

合集下载

档案保护技术学 期末考点重点拾记

档案保护技术学 期末考点重点拾记

档案保护技术学拾记档案害虫及防治1.昆虫是一种微小、多足、爬行的动物。

2.凡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胸部生三对足、两对翅,生活史中完成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的动物就是昆虫。

3.档案害虫:指能够在档案库房内完成其生活史或生活史的一个阶段,并对档案馆的馆藏品、装具及建筑本身造成一定危害的昆虫。

4.档案害虫与其他昆虫一样,身体多为圆筒形,有的圆形,有的扁平,有的肥大有的细小。

体色多为棕褐色或黑色,有的具有金属光泽。

5.头部:生有复眼一对、1个到3个单眼,一对触角和口器,是取食和感觉中心。

6.触角由柄节、梗节、鞭节三部分组成。

柄节梗节各一节。

7.毛衣鱼对樟脑、雷公藤有拒避作用。

8.口器分类:取食固体食物咀嚼式口器;取食液体食物的吸收式口器;兼顾则为嚼吸式口器。

9.胸部是运动中心,由前胸,中胸,后胸组成,每个胸节生足一对(前中后足)。

大多数害虫在中胸和后胸各具有一对翅,在中胸叫前翅,后胸叫后翅。

10.档案害虫翅的主要类型有鞘翅、半鞘翅、复翅、膜翅。

11.腹部是生殖和新陈代谢中心。

害虫的腹部包藏着整个生殖,消化,排泄,呼吸,循环器官和系统。

成虫腹部一般9到11节,腹节数常作为档案害虫分类依据。

12.体壁是害虫内部器官和外部环境之间的保护屏障,是体躯和附肢最外面的一层组织,有表皮层,真皮细胞层和底(基)膜组成。

13.害虫的神经系统分三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周缘神经系统。

14.档案害虫生长发育过程是从卵到成虫的全部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经历卵,幼虫,蛹,成虫是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是不完全变态。

卵有单个散产和聚集成块产两种。

15.幼虫阶段是档案遭受破坏最严重的阶段。

成虫的主要机能是繁殖。

16.变态:档案害虫从卵到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生活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变态。

不完全变态是指档案害虫的幼虫从卵里孵化出来后,身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大体相似,只是经过蜕皮后逐渐长大。

2016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

2016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复习经验指导一、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专业考研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174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接收推免生比例或人数:29人左右 120503档案学 41接收推免生比例或人数:15人左右01档案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8信息检索④842信息管理基础02档案保护技术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8信息检索④842信息管理基础二、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专业考研复试分数线考试科目 政治 外语 专业一 专业二 总分 档案学 50 50 90 90 360三、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科目名称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618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教程》王立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18信息检索 《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检索》马文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42信息管理基础《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武汉大学出版社四、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专业考研真题618信息检索一、简答:每题20分1、网络资源目录的特点2、参考数据库概念及其分类3、基于图像检索技术(CBIR)的含义及其检索方式4、索引的主要类型二、论述:每题35分1、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和机读目录的比较2、网络环境下分类检索语言的发展842信息管理基础一、简答:每题20分1、结合你的专业所学知识,谈谈信息管理应承担哪些基本任务2、信息传递的主要模式和相互关系3、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二、论述:每题30分1、信息产生与分布中的马太效应2、如何评价与选择信息源3、数字资源与非数字资源信息组织的异同五、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下面易研老师以经常考察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为例,来讲解标准的答题思路。

档案保护技术

档案保护技术

档案保护技术绪论一、、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的任务1、档案保护学——是研究档案制成材料变化规律和保护档案的技术方法的学科。

2、研究的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对档案制成材料进行保护,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外因发生,延缓材料损坏速度,对已损坏的材料进行修复,延长档案利用寿命。

二、、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的内容1、材料损坏的内因——主要从材料分子结构物理化学结构探讨其耐久性纸质档案:纸张载体材料字迹记录材料声像档案:金属、塑料唱片Ag盐胶片磁带、磁盘、光盘2、材料损坏外因——外界条件加速制成材料发生损坏,使其耐久性下降。

•物理因子:温度、湿度、光线、大气尘•化学因子:有害气体•生物因子:有害生物(微生物、有害昆虫、鼠类)•人为因子:机械磨损、火灾等3、保护技术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八字方针•防:防止减缓各种不利因素对档案制成材料的损坏,改善保管条件。

•治:对损坏档案进行修正、恢复,去除档案中对耐久性不利因素,恢复原来面貌,提高耐久性。

纸质档案制成材料•纸质档案制成材料——指形成档案的纸张和各类字迹材料。

一、纸质档案的载体——纸张(一)造纸原料种类及质量1、木材纤维:针叶木、阔叶木2、非木材纤维:种毛纤维、韧皮纤维、禾本纤维3、质量比较:种毛纤维>韧皮纤维>木材纤维>禾本纤维(二)造纸植物纤维的化学成分1、纤维素的性质溶解性—常温下不容水和一般有机溶剂,溶解性稳定水解性—一定条件下和水发生水解反应。

使纸张机械强度下降,耐久性受损。

•纤维素氧化—一定条件下纤维素分子与氧发生反应,生成易碎的氧化纤维素。

纸张耐久性受损。

•纤维素的光解—无氧情况下叫光解;有氧情况下叫光氧化。

2、半纤维素的性质容易发生水解、氧化和光解反应;易溶于碱溶液,易吸水膨胀,稳定性较纤维素差。

3、木素的性质常温下不溶于水、稀碱、稀酸溶液;高温时溶解、氧化(光照下氧化更快),纸张发黄、发脆、易碎。

(三)纸张的老化1、定义:在外界各种不利环境作用下,纸张主要化学成分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变化,丛而使纸张性能下降的过程。

档案保护技术学教程

档案保护技术学教程

《档案保护技术学教程》复习纲要目录第一章纸张的耐久性 (1)第二章字迹的耐久性 (2)第三章胶片的耐久性 (4)第四章磁性载体档案的耐久性 (5)第五章光盘档案的耐久性 (6)第六章档案库房建筑与设备 (6)第七章档案库房温湿度的调控 (7)第八章光、空气污染的防治 (8)第九章档案霉菌防治 (9)第十章档案害虫防治 (10)第十一章纸质档案修复技术 (12)考试事宜 (13)第一章纸张的耐久性一、纤维素的性质P15(PPT63)1.物理性质——溶解性:常温下,纤维素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如乙醇、苯、丙酮和乙醚等。

2.化学性质——纤维素水解、氧化、光解:▲水解:1)概念:是指纤维素加水分解断链以后,生成比原来纤维素分子链短的一群物质的总称。

2)条件:水、酸、酶、温度。

3)结果:纤维素一旦发生水解,氧桥断裂,分子间范德华力及氢键减少,纸张强度下降,寿命缩短。

▲纤维素氧化:(1)概念:纤维素可以与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

(2)过程:纤维氧化反应发生在纤维素分子的氢氧基上。

(3)条件:氧化剂的种类和数量;光;空气湿度或纸张含水量;温度。

(4)结果:氢氧基变为、醛基(—CHO)、羧基(—COOH)或酮基(—CO),这样就形成了与原来纤维素结构不同的物质。

纤维素的化学性质可以用下面的分子式来表示:纤维素虽然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水解和氧化两大破坏反应,但比起半纤维素、木素来说,其性质还是稳定的。

二、半纤维的作用P19(PPT68)第一,半纤维素具有吸水润涨性,保留适当的半纤维素便于打浆,易使纤维分裂变细;同时能保护纤维,使之不易被横向切断;还能节省打浆时间,并提高得浆率。

第二,纸浆中含有适量的半纤维素可提高纸张强度。

三、木素(了解)(一)结构:网状的空间结构,由碳、氢、氧元素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二)性质1.不溶于水,常温下不溶于稀碱、稀酸溶液,高温下,某种浓度的酸碱可与木素作用,造纸工艺中就是利用这种性质将木素去掉;2.木素易氧化,尤其在光照条件下,氧化更快。

档案保护技术复习内容

档案保护技术复习内容

档案保护技术复习内容第一部分1、太阳辐射热对库房外围护结构影响最大的是水平屋顶。

2、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的纤维素含量应大于40%。

3、昆虫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2-32 C。

4、档案库房通风降湿的原则是库外绝对湿度小于库内。

5、档案装具背面与墙的间隔不应小于0.8 米。

6、光的能量与波长有关,紫外光在太阳光中属于能量较大。

7、昆虫从卵的孵化到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及生活习性等一系列变化,这一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8、档案装具行间距净宽不应小于0.8 米。

9、使用干湿球温湿度计测量湿度时,夏季在测量前15 分钟将仪表放置到测量点。

10、霉菌生菌的临界湿度为75%。

11、在进行档案去酸时,如字迹遇水扩散、退色,应采用气相去酸方法进行去酸。

12、恢复被蓝色墨水斑遮盖的字迹时,应选用蓝色滤色镜。

13、为了有利于墙体隔热,墙体外表的颜色最好为白色。

14、硫化铵、硫代酰乙胺法恢复字迹时,只适用于恢复蓝黑墨水字迹。

15、适用于档案库房内的灭火装置是气体灭火。

16、去除档案上的泥斑时,一般可用水洗的方法。

17、光盘档案与缩微档案相比耐久性差。

18、用黄血盐法恢复字迹时,只适用于恢复蓝黑墨水字迹。

19、档案修裱室的湿度一般应保持在60%为宜。

20、感光档案中耐久性较好的是黑白胶片。

21、纸张中木素含量越多,其耐久性就越差。

22、经老化实验证明,光盘存贮信息的寿命在10年以上。

23、属于细菌细胞特殊构造的是芽胞。

24、机制纸的漂白过程会使部分纤维素发生氧化。

25、字迹材料中最不耐久的色素成分是染料。

26、字迹材料中不耐久的转移固定方式是粘附方式。

27、彩色影像退色的根本原因是氧化还原反应。

28、已经入库或密闭保存的感光档案,一般应在1-2 年进行定期检查一次。

29、库房屋顶防水结构效果最好的是构件自防水。

30、在相对湿度不变的情况下,绝对湿度与温度成正比。

31、从对档案耐久性的影响来看30C左右算是高温。

32、使用干湿球温湿度计时,水盂中的水最好用蒸馏水。

《档案保护技术学》讲义

《档案保护技术学》讲义

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是根据档案制成材料损坏规律,采取科学保护档案的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

档案保护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

档案保护技术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档案制成材料损坏规律;二是保护档案的技术方法。

一、档案保护技术的基本指导思想在档案保护技术工作中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指导思想。

其中防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外界不利环境条件对档案制成材料的破坏,保证档案完好无损。

治的目的是对已经遭到损坏的档案制成材料进行人为的修复,使它尽可能地恢复原貌,不再损坏下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基本指导思想的原因:第一,目前档案部门保存的档案大量没有损坏,所以怎样减缓其损坏是重点,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减少治理工作的任务,这是档案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

如果只重视治理工作而忽视预防工作,就会造成治不胜治的现象。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不仅内容,而且各种标记都是历史痕迹,一旦遭到损坏,很难使其恢复原貌。

这就要求档案保护部门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减缓档案制成材料的损坏速度,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

第二,档案保护部门在档案保护工作中强调以防为主,并不是说治理工作就不重要了。

档案制成材料是物质材料,是在不断变化之的,总有一天会损坏的。

档案制成材料如果遭到损坏,不及时采取治理措施就会使损坏继续蔓延,一些珍贵的档案无法挽救。

因此,治理工作的任务在档案保护技术中是永远存在的。

“防”和“治”是档案保护技术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必须贯彻执行。

二、常见字迹的耐久性字迹材料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耐久性也不尽相同。

但不论是哪种字迹材料,其耐久性都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字迹的色素成分,二是字迹色素成分与纸张的结合方式。

(一)最耐久的字迹材料有:墨、墨汁、碳素墨水等。

(二)比较耐久的字迹材料有:蓝黑墨水、印泥、科技蓝图铁盐线条等。

(三)不耐久的字迹材料有:铅笔、红蓝墨水、圆珠笔、复写纸、科技蓝图重氮盐线条等。

(四)影响字迹材料耐久性的环境因素字迹材料的耐久性除了由本身特性决定以外,还与外界因素有关,各种有害因素会从各方面加速字迹材料的损坏,影响其耐久性。

档案保护技术学重点

档案保护技术学重点

1、影响字迹耐久性的因素:字迹的耐久性除了取决于色素成分和结合方式外,还受外界一些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光:光是引起字迹发生不同程度褪色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以有机染料为色素成分的字迹,光对其影响更大;另外空气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在光的照射下也会发生变化。

(2)温度:字迹褪色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字迹色素的退变速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即在其他因素一定时,温度越高,字迹的退变速度越快。

(3)湿度:环境湿度大,一方面会使耐水性差的字迹发生扩散;另一方面,潮湿还会加速光、热、氧化剂、酸、碱等因素得字迹耐久性的影响。

(4)酸、碱:字迹的色素成分十分复杂,在酸、碱介质的作用下,会使某些字迹变色或退色。

(5)氧化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能与字迹色素中的某些发色团发生作用,从而使色素中的发色团遭破坏而褪色。

(6)有害气体: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成分十分复杂,有酸性的有害气体,有氧化性的有害气体,它们可通过各种途径对字迹产生影响。

(7)灰尘:灰尘是固体杂质,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会导致纸张表面起毛,影响字迹的清晰度,其中一些有颜色的细小颗粒会使字迹模糊不清,影响阅读。

2、光盘档案的保护(1)减少使用:激光对光盘档案制成材料稳定性的影响,是随光盘档案累计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加大的,为延长光盘档案的寿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光盘档案使用。

(2)防治空气污染物:工业区的空气中常含有有害物质,光盘档案保存环境要注意远离使用和产生卤化物的场所,必要时须采取空气过滤措施。

(3)调控空气温湿度:恒温恒湿的温度环境,最适宜光盘档案的长期保存。

(4)保持信息读取面的清洁:必须保证光盘档案读取面的清洁,不能有过大的脏污和划痕。

(5)防治标记面的机械损伤:绝对禁止在标记面上进行任何形式的书写、划伤,以免造成信息记录不可挽救的损坏。

3、档案库房建设原则(1)适用原则:适用是衡量档案库房建筑成败的关键,是档案库房建筑应遵循的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2)经济原则:档案库房建筑在贯彻经济原则时,首先考虑与国家经济实力相适应,其次,档案库房建筑的要求,还应该与所保存的档案重要程度相适应。

档案保护技术学复习资料-南昌大学

档案保护技术学复习资料-南昌大学

档案保护技术学复习资料绪论:一、档案保护技术学的概念:1是研究档案制成材料损毁规律和科学保护技术的一门学科量;纸张中主要组分的理化性质;制浆造纸的工艺过程)三、纸张的定义:由悬浮在流体中的纤维(造纸纤维)在网上互相交织,再经过压榨和干燥后产生的薄页物四、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概念:纤维素及其分子式:是植物纤维最主要的化学成分,由一种单糖即葡萄糖脱水聚合而成的“均一聚糖”,分子式为二、档案制成材料的概念、演变及不同时期的代表:1概念:是指承受并反映档案内容的物质材料,它由档案载体材料和记录材料组成;演变:从古至今,档案制成材料是随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异。

1、我国古代的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和缣帛档案是分别以龟甲、兽骨、合金、石头、竹木、蚕丝等动物质、金属和石质及植物质材料为载体。

国外早期的泥板档案、纸草档案、羊皮档案、棕榈叶和桦皮等档案是以泥土、莎草、羊皮、树皮等材料为载体。

2、自汉朝我国发明造纸技术以来,各国相继形成了大量以纸张为载体的纸质档案。

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现代又出现了胶片、磁带、光盘等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新型载体档案。

三、西周时期的副本制度:3是指在保护制度方面,以副本代替原件提供利用,从而保护原件。

四、贯彻“防治结合”原则(阐述展开):41、原始性是档案的本质特性,维护档案的原始性是档案保护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方面,从目前来看,大部分档案是完好的,因此,我们首先要防止这部分档案遭受损坏;另一方面,档案上的信息,如内容、签字、批注等都是历史痕迹,一旦遭到破坏,往往又难以恢复原貌。

而且档案是不能再生的,更不能以复制品取代,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好防的工作。

防的作用是延缓档案物质材料的老化速度,因此,要树立以防为主的思想2、强调以防为主,并不是排除治的重要性。

因为档案制成材料是物质的,任何物质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因而,治的任务始终存在。

如果对已遭受破损的档案不及时地进行治,损坏程度就会加重,以致无法修复,最终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治也是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保护技术复习内容第一部分1、太阳辐射热对库房外围护结构影响最大的是水平屋顶。

2、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的纤维素含量应大于40%。

3、昆虫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2-32℃。

4、档案库房通风降湿的原则是库外绝对湿度小于库内。

5、档案装具背面与墙的间隔不应小于0.8米。

6、光的能量与波长有关,紫外光在太阳光中属于能量较大。

7、昆虫从卵的孵化到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及生活习性等一系列变化,这一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8、档案装具行间距净宽不应小于0.8米。

9、使用干湿球温湿度计测量湿度时,夏季在测量前15分钟将仪表放置到测量点。

10、霉菌生菌的临界湿度为75%。

11、在进行档案去酸时,如字迹遇水扩散、退色,应采用气相去酸方法进行去酸。

12、恢复被蓝色墨水斑遮盖的字迹时,应选用蓝色滤色镜。

13、为了有利于墙体隔热,墙体外表的颜色最好为白色。

14、硫化铵、硫代酰乙胺法恢复字迹时,只适用于恢复蓝黑墨水字迹。

15、适用于档案库房内的灭火装置是气体灭火。

16、去除档案上的泥斑时,一般可用水洗的方法。

17、光盘档案与缩微档案相比耐久性差。

18、用黄血盐法恢复字迹时,只适用于恢复蓝黑墨水字迹。

19、档案修裱室的湿度一般应保持在60%为宜。

20、感光档案中耐久性较好的是黑白胶片。

21、纸张中木素含量越多,其耐久性就越差。

22、经老化实验证明,光盘存贮信息的寿命在10年以上。

23、属于细菌细胞特殊构造的是芽胞。

24、机制纸的漂白过程会使部分纤维素发生氧化。

25、字迹材料中最不耐久的色素成分是染料。

26、字迹材料中不耐久的转移固定方式是粘附方式。

27、彩色影像退色的根本原因是氧化还原反应。

28、已经入库或密闭保存的感光档案,一般应在1-2年进行定期检查一次。

29、库房屋顶防水结构效果最好的是构件自防水。

30、在相对湿度不变的情况下,绝对湿度与温度成正比。

31、从对档案耐久性的影响来看30℃左右算是高温。

32、使用干湿球温湿度计时,水盂中的水最好用蒸馏水。

33、根据微生物呼吸的要求,档案库房中的微生物大多数属于好氧性微生物。

34、白炽灯含紫外线比例小于日光灯。

35、根据档案工作的特点,档案库房杀虫时宜选用熏蒸剂。

36、对档案进行修复时,其修复方法必须经过试验。

37、档案中常用的熏蒸灭菌剂有甲醛。

38、档案上如有霉斑时,需使用氧化的方法去除。

39、.使磁记录档案剩磁消失的因素是外磁场。

40、防范计算所病毒的方法之一是实施安全操作措施。

第二部分1、表示空气所含水蒸汽的量有绝对湿度、饱和湿度、相对湿度。

2、字迹色素的种类包括碳黑、颜料、染料。

3、昆虫的不完全变态经过阶段有卵、若虫、成虫。

4、在氧气少、温度高、二氧化碳多下,昆虫的气门打开的时间长。

5、滤色镜对黑色、白色、灰色不起作用。

6、蓝图中的铁盐线条的色素有滕氏蓝、普鲁士蓝、鞣酸铁。

7、光盘盘体结构主要由盘基、记录层、保护层组成。

8、制订档案库房温湿度标准应考虑的问题是要有利于延长档案寿命、要考虑我国的经济条件、要考虑库内工作条件、应参考国外有关标准。

9、档案库房屋顶隔热种类主要有实体材料、封闭空气间层、通风间层、通风阁楼。

10、档案去污的方法主要有机械去污、溶剂去污、氧化去污。

第三部分1、较耐久的字迹材料有蓝黑墨水、碳素墨水、印泥和科技蓝图铁盐线条。

2、在对档案修复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是接收登记、检查和除尘。

3、库房密闭的重点是门窗。

4、多数昆虫最适湿度为70—90%。

5、昆虫生长、发育的有效温区为8—40℃。

6、当绝对湿度一定时,温度上升,相对湿度减小。

7、我国黑白胶片和照片档案库温度范围为10—20℃,相对湿度为55—65%。

8、印台油的色素是染料,其字迹属于不耐久的字迹材料。

9、库房建筑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库房管理措施的繁简、效果和费用。

10、最好的造纸纤维原料是种毛纤维。

11、库房建筑是档案保护技术中长期起作用的因素。

12、将档案置于碱性气体或蒸汽中进行去酸称为气相去酸。

13、我国纸质档案库温度范围为14—24℃±2℃,相对湿度为45—60% ±5%。

14、就光盘的使用与保护而言,影响其耐久性的突出问题是片基的平直度和保护层的寿命。

15、检查纸张酸性的简易方法是石蕊试剂或石蕊试纸进行测试。

16、档案托补主要有溜口和接后背。

第四部分1、纸张的耐久性是指纸张在保管和使用过程中,抵抗外界理化因素的损坏及保持原有理化性能的能力。

√2、库房建筑必须遵循适用的原则,不必考虑经济条件。

×3、用水去污时只将有污斑的部位用水冲洗就可以了,不必将整张档案浸湿。

×4、计算机病毒只能通过局域网传播。

×5、彩色照片与黑白照片比具有相同的耐久性。

×6、光盘上存贮的内容全是不可更改的。

×7、由于高温对档案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因此,库房中的温度越低越好。

×8、档案多次复印对档案也不会产生破坏作用。

×9、飞托是把浆糊刷在托纸上,然后把档案上到托纸上的一种干托的方法。

√10、纤维素氧化是指纤维素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系列与原来纤维素结构不同的物质,这样的反应过程称为纤维素氧化。

×11、变黑持久成份是蓝黑墨水特有的成分,属于无机颜料。

×12、由于高湿对档案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因此,库房中的湿度越低越好。

×13、灰尘带有腐蚀性。

√14、档案库房中防光主要是防红外光。

×15、由于水能使纤维素水解,因此档案纸张中不含水分最好。

×16、档案库房防水防潮的主要部位是在库房的屋顶、外墙、门窗和地面。

√17、磁记录层的耐久性主要指其在保管与利用中,磁记录介质保持原有电磁转换性能的完整性和磁记录层的耐磨性。

√18、因为黑色铅笔色素的化学成分是碳原素,碳原素是最耐久的色素成分,因此,黑色铅笔是最耐久的字迹材料。

×19、计算机病毒是指隐藏在合法程序中的一种程序段,这种程序段具有自我繁殖扩散的能力,能够将自身复制到其它合法程序或数据文件中去。

√第五部分1、影响纤维素水解的因素?答:⑴、酸。

酸能加快纤维素水解的速度。

⑵、酶。

是纤维素水解的催化剂。

⑶、水。

水是纤维素水解的首要条件。

⑷、温度。

加快纤维素水解的速度。

2、简述转移固定方式的种类及耐久性。

答:⑴、结膜方式。

属于最耐久的固定方式。

⑵、吸收方式。

属于较耐久的固定方式。

⑶、粘附方式。

属于不耐久的固定方式。

3、简述保护档案的技术方法。

答:第一、改善档案保护条件。

第二、档案修复技术。

第三、对档案进行复制。

4、温度对档案制成材料的影响?答:⑴高温对档案制成材料的影响。

第一、温会使耐热性较差的字迹扩散,第二、高温有利于档案有害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第三、高温会加速各种有害化学杂质对档案制成材料的破坏作用。

⑵低温对档案制成材料的影响。

温度过低会使纸张里的水分产生冰结,影响档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

5、简述对修裱用粘合剂的要求。

答:⑴、粘性适中,修裱后的档案柔软;⑵、化学性能稳定。

⑶、PH值中性或微碱性。

⑷、不易生虫、长霉。

⑸、色白或透明。

⑹、具有可逆性。

6、简述预防有害气体和灰尘的措施。

答:⑴、正确选择库房地址。

⑵、档案库房要密闭。

⑶、净化和过滤库房空气。

⑷、档案库房地面应平整、光洁、耐磨。

⑸、进库换工作服和拖鞋,减少库内灰尘的来源。

⑹、绿化库房四周环境。

7、简述霉茵对档案的危害。

答:⑴、分解档案制成材料。

⑵、污染档案。

⑶、增加制成的酸度。

⑷、增加档案的湿度。

8、简述有害气体对档案制成材料的破坏作用。

答:⑴、酸性有害气体产生的酸,会使档案纸张材料中的纤维素水解,而影响其耐久性,还会使耐酸性差的字迹退色;氧化性有害气体产生的氧化剂,会使档案纸张材料中的纤维素氧化,而影响其耐久性,还会使字迹材料中的色素被氧化而退色。

⑵、有害气体产生的酸或氧化剂会使唱片档案的金属版被腐蚀氧化生锈,而被破坏。

⑶、有害气体对胶片档案制成材料有破坏作用。

如:黑白胶片影像变黄、变白或消失;彩色影像水解、氧化而褪色等。

第六部分1、试述磁性材料档案的耐久性及具体表现。

答:磁记录档案的耐久性主要指其在保管与利用中,磁记录介质保持原有电磁转换性能的完整性和磁记录层的耐磨性。

其耐久性表现为:(1)老化和脆化。

底基在环境因素长期作用下,增塑剂的挥发与失效,或因其自身发生了光氧化反应、光降解反应、热氧化反应和化学降解等老化反应,使底基出现了老化与脆化现象。

(2)形变与断裂。

带基因老化与脆化,使用中特别是快速倒进带时致使磁带断裂变形是常见的现象。

(3)剩磁消失。

磁记录档案的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磁记录介质剩磁状态的稳定性,随着磁介质剩磁的消失,整个磁记录信息都会荡然无存。

(4)复印效应。

因磁层间相互作用使邻层磁介质受磁化,而将记录信号复印到邻层上的现象,其表现为重放时前后信号出现轻微重复。

(5)信号漏失。

信号漏失表现为重放信号时出现衰减、跌落或消失,原因是读出电压瞬时衰减到规定最低值,使信号无法读出。

(6)噪声干扰。

产生该现象原因较多,如消磁杂声、直流噪声、调制噪声等。

2、试述影像不耐久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答:(一)银的氧化。

原因:银是耐久物质,但因冲洗不当或保管不善也会氧化。

空气中的氧、臭氧、过氧化物等氧化剂对影像上的银都会产生氧化,使影像上产生黄色或红色的斑点。

(二)黑白影像泛黄或消褪。

原因:⑴、定影不透,使难溶性络盐留在胶片上,分解后生成硫化银。

⑵、水洗不净,残留的硫代硫酸钠与银反应生成硫化银。

⑶、在氧的参与下银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银。

⑷、空气中或胶片上的酸能使硫化银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银;或空气中氧化性气体对银的氧化,变成银化合物。

(三)彩色影像衰褪或失调。

原因:彩色影像衰褪是画面染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

是胶片上的明胶作为还原剂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使染料褪色。

致使衰褪的因素还有,染料自身的稳定性,影像上残留的硫代硫酸钠、成色剂或金属银等杂质的含量以及存放和利用的环境条件等。

(四)乳剂影像层的霉解和霉变。

原因:影像层中的明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霉菌良好的培养基。

当湿度达到60%以上时,霉菌就可以生长繁殖,霉菌可将明胶霉解,并分泌出酸,酸会侵蚀银或染料影像。

严惩时可使档案报废。

3、试述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研究的基本内容。

(P1-2)答: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档案制成材料损坏原因;一是用科学的技术方法保护档案。

档案制成材料损坏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但归根到底不外两个方面。

一是档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能。

档案制成材料耐久性好,档案的寿命就长,耐久性差,档案的寿命就短。

由于档案本身的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损坏,是档案损坏的内因。

二是档案的保管环境,如不适宜的温湿度、光、有害气体、灰尘等对档案制成材料的损害,这是档案损坏的外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