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多变的天气》教案
4.1多变的天气(教案)-2024-2025学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时刻在变化的。
通常用:阴晴、风雨、冷热、雪、雹、雾、霾、雷电等描述天气。
(3)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活动: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天气的影响有哪些?教师点评学生发言并总结:
➢天气影响农业;
➢天气影响交通;
➢天气影响生活。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地理与生活结合起来。
2.天气预报
教师讲解:天气预报要预告一日或多日阴晴、气温、降水和风等情况。
(1)会看风向标
教师讲解:风:包括风向(风的来向)和风力(风的强弱)
判读:风向看风杆,风力看风尾
学生:完成练习:描述下边的风向标分别代表什么风?几级?
【设计意图】讲练结合,及时巩固风向标的判断知识。
(2)常见的天气预报
学生活动:我是天气播报员
【设计意图】情景模拟,强化对天气预报的掌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6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恶劣天气。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天气的定义、天气的分类、天气符号、天气预报等,旨在培养学生对天气的关注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性的理解和深入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天气的概念,需要通过活动来提高对天气的关注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知道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让学生学会阅读天气预报,能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3.培养学生对天气的关注和理解,提高学生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的分类和天气符号的认识。
2.天气预报的阅读和理解。
3.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恶劣天气。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天气案例和图片。
2.准备天气预报的视频或音频资料。
3.准备天气符号的图示和说明。
4.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天气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天气的认识和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的定义、天气的分类和天气符号的认识。
通过实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不同天气的特点和表现。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天气预报,了解天气的变化和趋势。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天气预报的理解程度。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享和讨论。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的变化,学会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讨论如何应对恶劣天气,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天气对生活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精品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主要介绍了天气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图表,使学生了解天气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天气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学生对天气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天气的规律,提高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学会观察和分析天气现象,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的习惯,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天气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增强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天气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2.难点:天气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天气规律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现天气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图表、视频等。
2.教学素材:收集与天气相关的实例和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天气现象的图片,如晴天、阴天、雨天等,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的多样性。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如何描述天气的?”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天气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天气现象图表,如气温、降水量等,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现象的统计数据。
3.1多变的天气教案2023-2024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提问]我们常把天气与气候混淆,知道气候的概念,描述方式及特点。
[讲述]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经常用全年,夏季、冬季等长时间的词来描述。具有稳定的特点。
如沙县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讲述]通过对气候的描述我们会发现,气候主要是对气温和降水的描述,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
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
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要具备气象的基础知识.
学生将自己代入情境。
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二、天气及其影响
[提问]天气的概念,怎么描述天气,天气具有什么特点?
卫星云图
三、认识风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风力:风的强弱
[讲述]空气质量坏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教室讲解空气质量指数与污染物数量的关系。
[思考]破坏空气质量的原因,解决措施。
与学生共同总结提高空气质量的措施。
四、课堂总结
(通过视频复习)
一、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描述方式
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描述。
气候: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常用全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等描述。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课题章节
教时
1课时
主讲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理《多变的天气》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理《多变的天气》教案设计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天气的含义;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够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难点: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情景教师活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关心天气的变化状况,也经常用到反映天气或者反映天气变化的术语。
那么,请大家思考:1、你见过那些天气的现象2、知道哪些反映天气状况的术语3、这些天气现象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自由回答。
活动2【讲授】二、理解天气的含义及其特点1、请学生看这窗外,用自己的语言将此时的天气状况描述出来。
(板书:一、天气及其影响——理解天气的含义及其特点)2、讲述:除了我们刚才描述的教室外的天气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从电视、广播、网络、旅游中看到或听到其他地方的天气状况。
(1)、请一位同学将头一天听到的天气预报中的成都、北京、上海、广州的天气向全班同学做一个预报。
(学生活动:预报四地昨天的天气)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2)、其他同学做好记录,并思考:他是从那些方面描述天气状况的(学生活动:是从阴晴、风雨、冷热、湿度等方面描述的。
)(3)、从我们刚才对天气的描述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天气发生的时间长短怎么样(学生活动:时间短)(4)、在同一时间,成都、北京、上海、广州的天气状况是否相同从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生活动:不相同。
得出结论,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3、引导学生回想昨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的,看看今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猜猜明天的天气又会是什么样。
从中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生活动:自由,得出结论: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天气不同。
)4、讲述:由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认识到:天气到多变的。
《多变的天气》教案

《多变的天气》教案《多变的天气》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多变的天气》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多变的天气》教案篇1教材分析“多变的天气”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
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
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安排了很多有关天气的常识,进一步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
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情分析1、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①初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
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逐渐发展。
②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前段的学习,有一定基础。
3、学生学习动力分析初一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的天气预报图的技能。
(2)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天气的特点,用天气预报图预报天气。
(2)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主要介绍了天气的定义、特点以及天气符号的识别。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基础的天气知识,使他们能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以及天气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图表,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天气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认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天气现象,但对于天气符号的识别和理解尚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和理解天气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定义、特点,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简单描述天气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天气现象,培养学生认识和描述天气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天气,提高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增强生活适应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的定义、特点,常用天气符号的识别。
2.难点:天气符号的识别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天气现象。
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识别和描述天气符号。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实例和图表,用于展示和讲解天气现象。
2.准备天气符号卡片,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张美丽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天气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这张图片中的天气是怎样的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多变的天气。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的定义、特点,以及常用天气符号。
通过展示实例和图表,使学生对天气现象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发放天气符号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识别和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及其成因。
2.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3.解释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4、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激发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3。
让学生认识到地理源于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从而更加地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天气的基本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天气的影响以及重要性。
3、常见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如何根据风向标判断风向及风力的大小。
3、学会使用天气符号。
三、教学类型:新授课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大家回顾这几天不同的天气,让大家思考天气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今天的新课《多变的天气》。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源于生活,也降低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难度。
二、新知讲解1.天气定义: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气候的定义: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思考】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生思考过后,请学生代表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课堂练习】判断下面哪些形容的是天气,哪些形容的是气候?1、下列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A、长夏无冬B、烈日炎炎C、阴转多云D、四季如春E、东边日出西边雨F、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G、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天气的影响。
用课件展示书上活动题的几段材料,分析每段材料分别分析的是天气和哪个方面的影响。
归纳:材料1——天气影响农业材料2——天气影响交通材料3——天气影响生活【转承】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天气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预知天气,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去安排我们的生活、日常出行、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等,为我们带来很多便利。
那么我们可以预知未来的天气吗?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预知天气?3.天气预报通常,天气预报要预告一日获多日内的阴晴、气温、降水和风等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变的天气》教案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天气特点的分析和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负面影响的讨论,使学生学会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1.识别各种天气符号,读懂天气图,学会播报天气预报。
2.天气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懂得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分析、对比、小组合作、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新闻报道:中央气象台7月31日10时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今年第4号台风“妮妲”今天早晨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
大风预报:7月31日14时至8月1日14时,台湾东南部海面有7-8级大风,部分海域的风力有9-11级,“妮妲”中心经过的附近海面风力12-13级。
台风对人们有哪些影响?(影响生活、出行、交通、生产等)我们如何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天气吧!
二、新课学习
(一)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的概念
找一找:
经常用哪些词语描述天气?(风和日丽、风雨交加、大风降温)
所描述的时间有多长?(今天昨天、明天)
什么是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
2.气候的概念
找一找:北京的四季
如何描述气候?(温暖多风、炎热多雨、凉爽少雨、寒冷干燥)
所描述的时间有多长?(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什么是气候?(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
3.我们来总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实践演练: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天气,哪些描述气候?
风和日丽天气
极地全年严寒
四季分明
东边日出西边雨
冬冷夏热气候
昨夜刮了一夜的风
(天气:风和日丽、东边日出西边雨、昨夜刮了一夜的风。
气候:极地全年严、寒四季分明、冬冷夏热)
4.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小组合作:下列图文资料,分别说明的是天气与哪方面的关系?
A:武汉降大到暴雨,全城多处交通要道积水严重,造成不少地方交通阻塞。
(天气与交通的关系)
B:未来两天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将下降8至10℃,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
(天气与健康的关系)
C:夏收期间遇上了少有的好天气。
南苑乡顺利完成小麦收割任务。
(天气与农业的关系)
D: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借助东南风火攻曹操的船队,结果大获全胜。
(天气与军事的关系)
讨论场!天气还影响人类活动的哪些方面?
(1)天气与着装:暖和穿T恤衫、寒冷穿棉衣
(2)天气与工程建设:雨天停工、晴天开工
(3)天气与旅游:晴朗的天气野餐、雨天在家看电视
(4)天气与经济:炎热的天气冷饮畅销、寒冷的天气火锅畅销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
观看视频:天气预报
重要性:准确预报,及早准备,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
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
2.卫星云图
有什么作用?(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
颜色含义: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常用的天气符号
它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
“抢答”时间:下列天气符号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你会读吗?(A晴转多云;B小雨转大雨)
如何判读----风
解读风矢:认识风矢:天气图上表示风向、风速的符号,由风向杆、风尾和风三角(风旗)组成。
风向:风的来向
风向有八个基本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风向为
南风,说明风来自南方。
风力:风强弱的级别(共18级)级数越大,风力超强(一道风尾为2级;二道半风尾为5级;四道风尾为7级;一个风旗为8级)
“抢答”时间:请判断出符号所代表的风向和风力。
(北风(4级);南风(2级);东北风(8级);东风(6级))
角色扮演:今天我是天气预报员
任选两个城市,说说它们的天气情况(如:乌鲁木齐中雪;北京多云转晴)查询天气预报的途径:互联网;电话(12121);┈┈
拓展延伸:有关天气的谚语
1、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
2、云绞云雨淋淋
3、朝起红霞晚落雨晚起红霞晒死鱼
4、天有铁砧云地下雨淋淋
5、直雷雨小横雷雨大
6、南闪四边打北闪有雨来
7、月亮撑红伞有大雨
8、月亮撑蓝伞多风去
9、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
10、西北天开锁午后见太阳
过渡:你喜欢什么样的空气?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污染物的数量有关
空气质量的高低用什么表示?(污染指数)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健康有害
2.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有时,人类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
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举例:
焚烧秸秆措施:秸秆做牲畜的饲料、把秸秆用来发酵制造沼气。
汽车尾气措施:开发无污染的汽车;少开私家车,从公交车;限制尾气不达标的车辆上路;多步行和使用自行车。
请记住: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三、课堂练习
1.看看下面几句话,哪些是说天气的?哪些是说气候的?
①昆明四季如春(气候)
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
③明天大风降温(天气)
④极地地区全年严寒(气候)
2.下列关于天气的叙述,错误的是(C)
A.天气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B.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C.不同时刻,同一地方的天气差别不大
D.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3.东北风8级用下列哪个符号表示(B)
A. B.
C. D.
4.下列行为不能了解某地天气变化的是(D)
A.查看卫星云图 B.听天气预报
C.流览“中国气象在线”网站 D.阅读空气质量日报
5.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因素是(D)
A.自然因素
B.人为因素
C.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为辅
D.人为因素为主,自然因素为辅
四、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
(一)天气及其影响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五、作业布置
1.举例说明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2.收看天气预报,记录家乡所在地区近一周的天气状况。
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中学生能做的有哪些?
【板书设计】
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天气及气候的概念天气预报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卫星云图
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污染指数
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