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水质标准
汤河水库水质评价分析

2009 年 2 月 ·9 0 ·
TN 0169 01345 01367 0164 01320 01353
TP 01005 01025 01027 01005 01025 01028
总和
01941 11000
01907 11000
215 矩阵复合运算 , 确定综合隶属度 2007 年坝前 : S = {01267 01369 01369 0 0} 2007 年库中 : S = {01293 01341 0118 0 0} 2007 年东叉中 : S = {01293 01341 0126 0 0} 2007 年东叉头 :
1 单因素污染指数法
表 1 单因素指数计算结果
监测指标 PH 值 溶解氧 生化需氧量 高锰酸钾指数 氨氮 总氮 总磷
汞
2006 Ii
01213
0
014
01683
0104 1138 0128 014
2007 Ii
01247
017
01367
01733
0104 1128 012
014
表2
监测指标
铅
挥发酚 石油类 氢化物
S = {013 01322 0116 0 0} 2007 年西叉中 : S = {01268 01358 0126 0 0} 2007 年西叉头 : S = {01272 01367 01367 0 0} 2007 年全库 : S = {01283 01353 0128 0 0} 216 按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水质级数
BOD5 10 112
01120 01127
1 01100 01116 112 01120 01130 112 01120 01133
1 01100 01114
地表四类水水质标准

地表四类水水质标准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上自然形成的水体,包括江河湖泊、水库、运河和水塘等。
地表水的水质标准对于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相关规定,地表水被分为Ⅰ、Ⅱ、Ⅲ、Ⅳ四类,不同的水质标准对应着不同的水质要求和用途。
下面将对地表四类水水质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类水是指水质较好的地表水,主要用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区。
第一类水水质标准要求水质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无异味,不含有害物质,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这类水体主要用于饮用水源地,所以对水质的要求非常严格,一旦出现水质问题,将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第二类水是指水质较好的地表水,主要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市政供水、一般景观要求的水域。
第二类水水质标准要求水质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无异味,不含有害物质,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比第一类水,第二类水的水质要求稍低一些,但仍然需要保证水质符合生活和生产的基本要求。
第三类水是指水质一般的地表水,主要用于一般农田灌溉、渔业、市政景观、工业循环冷却和一般工业用水等。
第三类水水质标准要求水质不影响农田灌溉和渔业生产,不含有害物质,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这类水体的水质要求相对较低,主要用于农业和工业用水,但也需要保证水体不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第四类水是指水质较差的地表水,主要用于工业循环冷却、农田排灌、风景要求不高的市政景观等。
第四类水水质标准要求水质不影响工业循环冷却和农田排灌,不含有害物质,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这类水体的水质要求最低,主要用于工业和农业用水,但也需要保证水体不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综上所述,地表四类水水质标准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地表水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地表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饮用水和生产用水。
中国水质分类

中国水质分类水质是指水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衡量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国的水质分类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地表水质量标准地表水是指地表流动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
中国对地表水的质量标准进行了分类,分为五类。
其中,Ⅰ类水质最好,Ⅴ类水质最差。
Ⅰ类水质: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要求。
水质清澈,无色无味,无异味,无可见杂质,无菌落,化学需氧量(CODMn)≤15mg/L,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2mg/L,总大肠菌群≤3个/100mL。
Ⅱ类水质: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市政供水等要求较高的地方。
水质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或有轻微异味,无可见杂质,化学需氧量(CODMn)≤30mg/L,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5mg/L,总大肠菌群≤100个/100mL。
Ⅲ类水质:适用于农田灌溉、渔业、景观水等。
水质较好,有轻微混浊度,化学需氧量(CODMn)≤40mg/L,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6mg/L,总大肠菌群≤1000个/100mL。
Ⅳ类水质: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农田灌溉等。
水质较差,有明显混浊度,化学需氧量(CODMn)≤60mg/L,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10mg/L,总大肠菌群≤4000个/100mL。
Ⅴ类水质:适用于污染物排放口附近、工业循环冷却等。
水质极差,有浑浊度和臭味,化学需氧量(CODMn)≥100mg/L,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15mg/L,总大肠菌群≥20000个/100mL。
二、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是指地下岩石裂隙或土层中的含水层中的水体。
中国对地下水的质量标准进行了分类,分为三类。
其中,Ⅰ类地下水质量最好,Ⅲ类地下水质量最差。
Ⅰ类地下水: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的地下水。
水质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无异味,无可见杂质,无菌落,化学需氧量(CODMn)≤3mg/L,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1mg/L。
Ⅱ类地下水: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市政供水等要求较高的地方。
三类水水质标准

三类水水质标准三类水的水质标准可以分为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
1.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的水质标准通常包括以下指标:- 悬浮物:悬浮物的浓度应低于标准限值,以保证水体的透明度和美观。
- 化学需氧量(COD):COD是水中有机物氧化所需的氧量,高COD值表示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可能存在。
- 氨氮:氨氮浓度应低于标准限值,高氨氮含量表示水体中存在腐蚀性物质和有机污染物。
- 总磷和总氮:高浓度的总磷和总氮可能导致富营养化和水体的绿藻爆发。
- 重金属:重金属含量应低于标准限值,高浓度的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害。
2. 地下水的水质标准通常包括以下指标:- pH值:pH值应在合适范围内,因为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对水体的生物活性产生影响。
- 悬浮物和浊度:悬浮物和浊度的浓度应低于标准限值,以确保水体的透明度和清洁度。
- 硬度:硬度是水中溶解的钙和镁的含量,高硬度水可能导致水垢问题。
- 地下水降解物:地下水中的降解物包括亚硝酸盐、硝酸盐、氟化物等,它们的浓度应低于标准限值。
3. 饮用水的水质标准通常包括以下指标(同时符合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标准):- pH值:饮用水的pH值应在合适范围内,以确保水的稳定性和口感。
- 溶解性固体:饮用水中的溶解性固体应低于标准限值,高溶解性固体可能导致口感不佳。
- 细菌:饮用水中的细菌含量不得超过标准限值,以确保水的卫生安全。
- 重金属:饮用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应低于标准限值,高浓度的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害。
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质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以上指标仅为一般参考值。
湖泊、水库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湖泊、水库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1.湖泊、水库水质评价湖泊、水库单个测点水质评价,参照河流单个测点的水质评价办法。
当湖泊、水库测点(垂线)总数在5个以上(含5个)时,在测点(垂线)水质分离举行综合污染指数计算的基础上,采纳断面(垂线)水质分级比例法表述湖泊、水库水质情况,即根据综合水污染指数分为优、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五个区段,分离统计所评价湖泊、水库中各测点(垂线)的数目占湖泊、水库全部评价测点(垂线)总数的比例,表征评价湖泊、水库的水质情况。
当湖泊、水库的测点总数少于5个时,可先计算各测点水质的算术平均值,然后计算水质污染指数。
计算多次监测的平均值时,可先按时光序列计算湖(库)各个点位各个污染指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再按空间序列计算湖(库)全部点位各个污染指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
大型湖泊、水库可分不同的湖(库)区别别评价。
2.湖泊、水库养分状态评价对于单个测点,计算得到表层0.5m水深测点的养分状态评分值。
当湖泊(湖区)、水库5个以上(含5个)测点时,在测点养分状态评分值的计算基础上,采纳养分状态分级统计比例法表述湖泊水库养分情况。
即根据综合水污染指数分为贫养分、中养分、轻度富养分、中度富养分和重度富养分五个区段,分离统计所评价各测点的数目占湖泊水库全部评价测点总数的比例,表征所评价的湖泊水库的养分状态。
当湖泊、水库的测点1数少于5个时,则先计算各测点单因子养分状态指标的算术平均值,然后计算综合养分状态评分值。
3.湖泊、水库测点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综合测点水质污染指数和养分状态值得到湖泊水库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见表1.17。
表1.17湖泊、水库测点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4.湖泊(湖区)、水库整体水环境质量情况在描述湖泊、水库整体水环境质量情况时,根据湖泊、水库测点的分级计算出各级别所占的百分比。
湖泊、水库综合评价及分级比例的对应关系见表1.18。
对于测点数少于5个的湖泊、水库,按表1.17挺直指出每个测点的水质情况。
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参数

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参数地表水是指地球上所有陆地水体和人工湖泊、水库、运河、河渠等非海洋水域中的水资源。
根据水质状况的不同,地表水可分为三类:Ⅰ类、Ⅱ类和Ⅲ类。
Ⅰ类水质标准参数:1.总大肠菌群:每升水样中不得检测出。
2.氨氮:不超过0.15毫克/升。
3.总氮(N):不超过1.0毫克/升。
4.总磷(P):不超过0.02毫克/升。
5.溶解氧:不低于6毫克/升。
6.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不超过3毫克/升。
7.水温:一般不超过25摄氏度。
8.pH值:范围应在6.5到8.5之间。
9.电导率:应低于1500微西门子/厘米。
10.悬浮物:不超过20毫克/升。
1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不超过0.1毫克/升。
12.石油类:不超过0.1毫克/升。
Ⅱ类水质标准参数:1.总大肠菌群:每升水样中不得超过20个。
2.氨氮:不超过0.5毫克/升。
3.总氮(N):不超过2.0毫克/升。
4.总磷(P):不超过0.1毫克/升。
5.溶解氧:不低于5毫克/升。
6.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不超过6毫克/升。
7.水温:一般不超过30摄氏度。
8.pH值:范围应在6.0到9.0之间。
9.电导率:应低于2000微西门子/厘米。
10.悬浮物:不超过30毫克/升。
1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不超过0.3毫克/升。
12.石油类:不超过0.2毫克/升。
Ⅲ类水质标准参数:1.总大肠菌群:每升水样中不得超过200个。
2.氨氮:不超过1.5毫克/升。
3.总氮(N):不超过15.0毫克/升。
4.总磷(P):不超过0.5毫克/升。
5.溶解氧:不低于4毫克/升。
6.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不超过10毫克/升。
7.水温:一般不超过35摄氏度。
8.pH值:范围应在5.0到9.0之间。
9.电导率:应低于4000微西门子/厘米。
10.悬浮物:不超过50毫克/升。
1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不超过0.5毫克/升。
12.石油类:不超过0.5毫克/升。
水库水检测指标

水库水检测指标
水库水检测指标是指对水库中的水样进行检测,评估水质状况的一系列指标。
水库是重要的水资源储藏和供应地,保障水库水质安全对人民生产和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水库水检测指标进行详细探讨:
1. 总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是反映水中利用人和其他动物肠道内环境培养的肠道菌群数量的指标。
在水库水质检测中,总大肠菌群是最基本的水质污染指标,如果其超过标准限值,则表明水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例如可能存在肠道传染病病原体和其他有害微生物。
2. 水温和 pH 值:水温和 pH 值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生态系统的运行。
水库水温与周围环境空气温度和季节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水温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水中的生物死亡。
pH 值则是反映水质的酸碱性,如果 pH 值过低或过高也会对水中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3. 溶解氧: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氧气的含量。
水中溶解氧量越高,水生生物数量越多,水生态环境越稳定。
溶解氧量过低会造成水生生物缺氧、死亡等严重后果。
4. 氨氮和总磷:氨氮和总磷是指水中的两种重要营养元素,同时也是
水质污染指标。
它们来源于生活废水、农用污水等入水口直接或间接
排放。
氨氮和总磷过多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繁殖过度,水
体变绿,甚至造成水中有害藻类的大面积滋生,严重影响水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水库水检测指标包括总大肠菌群、水温和 pH 值、溶解氧
以及氨氮和总磷等多个方面,这些指标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水库水质
情况,为保障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需要定期进行检测
和评估,从而发掘和解决潜在的水质问题,保障水库水质安全。
水库水质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水库水质的调研报告怎么写水库水质的调研报告一、引言水库是人类灌溉、供水、发电和防洪的重要水利设施,水库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本报告对某水库的水质进行了调研,并分析了水库水质状况、影响因素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善水库水质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水库水质状况调研通过对水库的采样和实验分析,我们得到了关于水库水质的以下数据和情况描述:1. 水质参数分析结果对水质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水质指标的具体数值。
其中,pH值为7.2,属于中性范围;溶解氧含量为6.8mg/L,较低;氨氮含量为0.2mg/L,符合国家标准;总磷含量为0.12mg/L,低于国家标准。
2. 水质状况描述根据水质参数分析结果,可以判断水库的水质整体上尚属于良好水平。
然而,溶解氧含量较低可能会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需要重视。
三、影响因素分析水库水质的好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总结:1.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对水库的水质具有一定影响力。
例如,岩溶水库的水质受到溶洞和地下水的影响,岩性决定了水质的硬度、矿物质含量等因素。
2. 降水情况和径流量降水情况决定了水库的水量,而径流量则将大量的固体物和溶解物质带入水库,直接影响水质。
降水量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水库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3. 周边土地利用和农业活动周边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活动会对水库水质产生重要影响。
如化肥、农药的使用、养殖污染和农田综合治理等,可能会引起水库富营养化、农药残留等问题。
四、存在问题分析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以下问题存在:1. 溶解氧含量较低水库的溶解氧含量较低,可能对水生态环境和水生物造成不利影响。
2. 水生生物丰富度下降水库中的鱼类、无脊椎动物等水生生物丰富度出现下降的趋势,可能与水质问题有关。
3. 富营养化现象逐渐显现水库水体中的总磷含量较高,预示着水库可能正逐渐受到富营养化的影响。
五、建议和措施为了改善水库水质,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定期监测和评估建立定期监测和评估水库水质的体系,全面了解水库水质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库水质标准
水库水质标准指的是在水库水体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方面的指标要求,以保证水库水质的安全和卫生。
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水库水质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减少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库水质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1. 水质类别和级别:水库水质分为三个类别,即Ⅰ类、Ⅱ类和Ⅲ类。
Ⅰ类水质最好,Ⅲ类水质最差。
水库水质的级别根据水的用途、水的质量和水的需求等因素来确定。
2. 水质指标:水质指标主要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
物理指标包括水温、透明度、浊度等;化学指标包括酸碱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生物指标包括细菌、藻类、浮游生物等。
3. 水质监测:为了保证水库水质的安全和卫生,需要对水库水质进行定期监测,以掌握水库水质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水质控制:为了达到水库水质标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水质控制措施,如建立水源保护区、加强水库水环境管理等。
总之,水库水质标准是保证水库水质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措施,需要对水库水质进行监测和管理,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