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测试卷《分子和原子》(含答案)
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分类——专题1分子、原子、元素

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分类——专题1分子、原子、元素一.选择题(共27小题)1.(2022•邗江区校级三模)在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碳能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反应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过程中有两种氧化物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保持不变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改变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1:162.(2022•高邮市校级二模)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5种物质B.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多C.该图可示意SO2与O2的反应D.反应后分子的数目增多3.(2022•邗江区校级三模)“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
如图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CO2和H2的质量比是22:3B.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C.甲醇是一种氧化物D.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4.(2022•邗江区二模)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是:(其中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涉及到三种物质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C.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5.(2022•仪征市二模)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用CO2和CH4合成醋酸,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物、生成物均含有一种有机物B.参加反应的CO2和CH4的质量比是1:1C.醋酸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D.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是H、O、C6.(2022•江都区二模)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则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B.该反应中甲和丙组成元素不同C.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原子个数比为1:27.(2022•仪征市一模)科学家设计了“人造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其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试题答案及解析1.物质甲和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中氮的化合价为+3 B乙、丁是氧化物,丙是有机化合物C.甲溶液和丙均可作化肥 D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由图可以看出,甲为氨气(NH),其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A错;乙为二氧化3),丁为水。
二者都为氧化物,丙分子由C、H、N、O四种原子构成,属于有机化合物,碳(CO2B正确;甲溶液、丙中都含有植物营养素N,可作氮肥,C正确;该反应过程中原子和种类及个数都没有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A【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表示2.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答案】D【解析】 A.4毫升水和4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8毫升,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选项正确;B.NaOH溶液、Ca(OH)溶液均显碱性,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选项错误;C.分子是保持物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选项错误;D.装空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CO和CO2气的注射器比装水的注射器容易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大于液体分子间间隔,选项正确;故选D【考点】分子的基本性质3.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12×2.657×10-26/1.993×10-26B.12×1.993×10-26/2.657×10-26C.2.657×10-26/1.993×10-26D.2.657×10-26/12×1.993×10-26【答案】A【解析】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由此可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2.657×10-26/1.993×10-26,故答案选择A【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4.下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是稀有气体元素B.该粒子的质子数为10C.X与Mg形成的化合物为MgX2D.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答案】D【解析】A、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氧离子的示意图,是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B、该粒子的质子数为8,错误,C、元素X在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而Mg在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故X与Mg形成的化合物为MgX,错误, D、该粒子最外电子层数为8,这种结构为稳定结构,正确,故选D【考点】核外电子的排布5.(9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考点分子和原子含答案

考点21 分子和原子一、选择题(·四川凉山州)2.一九一五年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通100周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中国初次参与,把山西汾酒带去参展,展期过半,门庭冷落,无人问津,难过至极旳汾酒商人,高举一瓶汾酒摔在展厅,半晌酒商、酒鬼闻风而来……这与下列化学原理有关旳是()A.分子旳质量很小,分子是我们肉眼看不见旳微粒B.分子旳体积很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C.分子之间有间隙,因此导致了物质旳三态变化D.分子旳体积、质量都很小,但分子是真实存在旳【答案】BA.生成盐和水旳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品红在热水中旳扩散比在冷水中快D.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变为软水【答案】C旳是5.(·吉林长春)下列对有关事实旳解释中,错误..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运动B.H2O和H2O2旳化学性质不一样——分子构成不一样C.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分子数目变少D.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变化【答案】C10.(·云南昆明)500mL水中具有约1.67×1025个水分子,阐明()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停运动 D.分子旳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答案】D15. (·江苏泰州)下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妆置中发生反应旳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对旳旳是A. 该反应中,Z是由Y分解生成旳B. 一种Y和W分子中均有10个电子C. 参与反应旳X与生成旳Z旳质量比为9:7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旳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答案】BC(·江苏扬州)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旳是()A.铁B.氯化钠C.水D.硝酸钾【答案】C(·四川广安)5、下列有关物质旳应用及原因分析对旳旳是()选项应用原因分析A 6000L氧气可加压装入40L钢瓶中氧分子变小了B 自来水旳净化过程中用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C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炼铁一氧化碳具有氧化性【答案】B10.(·云南)兰花清香扑鼻,我们能闻到远处兰花旳香味是由于()A.分子在不停运动 B.分子体积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D.不一样分子旳化学性质不一样10.A(·内蒙古呼和浩特)4.下列对客观事实旳解释对旳旳是【答案】B8.(·甘肃兰州)下到有关分子和原子旳说法错误旳是()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相似旳原子可以构成不一样旳分子C、气体可以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D、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8.D(·河南)9.室温时将少许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迅速鼓起,其原因是()A.分子旳体积变大B.分子分解变成了原子C.分子旳间隔变大D.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答案】C7. (•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有关宏观事实旳微观解释,错误旳是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停运动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C.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变化D.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旳间隔变大【答案】B9.(•湖南邵阳)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旳是A.H2B.Fe C.CO2 D.KCl【答案】D5.(•湖南邵阳)下列说法对旳旳是A.水变成水蒸气阐明分子可以再分B.八月丹桂飘香,阐明分子在不停运动C.保持水旳化学性质旳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D.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旳钢瓶中,阐明分子旳体积变小【答案】B(·山东东营)2.下列说法不对旳旳是A.高花未吐,暗香已远——分子不停运动B.品红在热水比在冷水中溶解旳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C.碘升华变为碘蒸气——分子旳大小发生了变化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分子可以再分【答案】C3、(·山东滨州)事物旳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旳。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分子和原子(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分子和原子(含解析)一、单选题1.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 用搜救犬搜救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C. 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3的钢瓶中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D. 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后,化学性质没有变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2.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现象解释A 物质的热胀冷缩分子或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B 一氧化碳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物质组成元素不同,分子结构也不同C 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一些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空气D 溶液之前的化学反应比固体之间的化学反应快参加反应的粒子在溶液中接触的机会比在固体中接触的机会多A. AB. BC. CD. D3.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是()A. 质量和体积的大小B. 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可以再分C. 间隔的远近D. 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4.(2013•某某)甲和乙反应可制备燃料丙,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C. 甲、丙是有机物,乙是氧化物 D. 甲、丙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5.将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200mL。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是很小的C.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 分子间是有间隔的6.如右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丙分子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B. 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C. 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7.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B. 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C. 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D. 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8.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 微粒大小发生变化B. 微粒质量发生变化 C. 变成了新微粒 D. 微粒间的空隙发生改变9.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 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 水结成冰﹣分子本身发生变化C. 气体受热膨胀﹣分子间间隔变大 D. 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10.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不符合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A 点燃氢气,罩一干冷烧杯烧杯上有小水珠成的分子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B 一糖块投入水中糖块消失隔C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显酸性在敞口的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石灰石和产生大量气泡该反应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稀盐酸11.下列事实,不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A. 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 B. 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C. 室内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 D. 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后体积小于2L二、多选题12.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根据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 根据守恒观:10mL酒精与1mL水混合后得到20mL液体C. 根据转化观:有机物和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D. 根据结构观: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核内质子数相同13.某同学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 花香四溢﹣﹣分子不停的运动C. 食物腐败﹣﹣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 酒精挥发﹣﹣分子间的间隔变大1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个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中共有三种三素B. 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C. 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15.用粒子知识对下列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事实解释氖气和氦气化学性质相氖原子和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似B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因为没有带电的离子C 空气比水容易被压缩混合物比纯净物分子间隔大D 物质的热胀冷缩粒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A. AB. BC. CD. D16.对于“1+1是否一定等于2”的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将1mL的水与1mL的酒精混合,所得体积等于2mLB. 将lkg的铜粉和lkg的铁粉混合,所得质量等于2kgC. 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g二氧化硫D. 1g的石灰石和1g的盐酸反应后所形成的液体的质量等于2g17.用粒子知识对下列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事实解释氖原子和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 氖气和氦气化学性质相似B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因为没有带电的离子C 空气比水容易被压缩混合物比纯净物分子间隔大D 物质的热胀冷缩粒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A. AB. BC. CD. D18.下列现象或事实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A. 冰能融化B. 将稀盐酸倒在某某石上可以观察到气泡C. 墙内开花墙外香D. 各取10ml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溶液总体体积小于20mL三、填空题19.如图所示,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里装入半杯水,向其中加入一块水果糖,立即在液面处画上记号,仔细观察.过一会儿你会观察到________ ,由该实验现象,可推出的结论有________ ,________ .20.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________没有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生化学变化时,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的分子。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2022年新版)

2020-2021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作业(8)分子和原子【知识考查】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物质的构成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基本性质①体积和质量都________。
②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________。
③分子之间有________。
间隔大小受物质的状态影响,具体为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气态分子间间隔>________分子间间隔>________分子间间隔。
(填“液态”或“固态”)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2.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分子的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________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概念原子是________的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关系联系: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____再分,原子________再分。
(填“可以”或“不可以”)(4)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________,原子又可以结合成________。
【知识应用】1.下到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C.气体可以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D.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2.1滴水中大约有211.6710个水分子,这是因为( )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分子可分为原子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碳原子B.氧原子C.氧分子D.二氧化碳分子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汞原子、氧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B.汞和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生成的生成的和个数比为1:2D.在该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汞原子和氧原子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花未吐,暗香已远——分子不断运动B.品红在热水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C.碘升华变为碘蒸气——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分子可以再分6.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原子种类B.原子大小C.分子间隔D.分子种类7.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与原子、分子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B.C.D.8.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B.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粒子数目增多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间隔增大,体积膨胀D.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9.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A B实验现象用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品红加入水中后液体变为红色解释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C D实验现象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液体体积小于100Ml解释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分子间有间隙10.下列关于物质构成的微粒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木炭是由碳分子构成的D.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11.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水在常温下的挥发和水受热加快蒸发的情况,由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B.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C.只要温度相同,任何物质的分子间的间隔都是相同的D.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是不同的1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13.如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甲烷分子是由构成的,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试题答案及解析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因为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每个化学反应都要放出热量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答案】D【解析】A. 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其分子构成不同。
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此项错误。
B.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有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有的化学即不放热也不吸热。
此项错误。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灭火只要使燃烧不满足其中之一即可。
此项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根据元素守恒可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此项错误。
应选D项。
【考点】逻辑推理2.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A.分子有质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体积小【答案】C【解析】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选C3.下列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的是A.糖溶于水B.衣箱中樟脑丸不久不见了C.工业上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D.红磷燃烧【答案】D【解析】从微观来看,分子发生改变了,就是化学变化,分子没有改变,就是物理变化,四个选项中只有红磷燃烧是化学变化,分子本身改变了,故选D4.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叙述错误的是A.氯酸钾分子由钾原子、氯原子、氧原子构成B.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氧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C.氧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中子和不带电荷的质子构成D.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答案】C【解析】氧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而中子不带电,故C 错误,故选C5.下图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
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答案】A【解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多种分子构成的为混合物,所以A为单质,B为混合物,C为化合物,D为化合物,故选A6.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
中考化学物质的结构---分子和原子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物质的结构---分子和原子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面有关分子的正确说法是()①分子由原子构成;②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⑤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A.①②⑤B.③④C.①②④D.①⑤2、1995年东京地铁发生沙林毒气事件,很多人中毒。
它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微粒( ) A.可以再分B.在不停运动 C.很少 D.之间有间隔3、对于CO2、CO、O2、HgO四种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都含有氧元素B.都含氧分子C.都是氧化物D.受热分解都放出氧气4、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A.体积大小不同B.质量不同C.分子能独立存在,原子不能D.在化学反应申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5、在一个原子的原子核里必定含有的微粒是()A、质子和中子B、质子C、中子D、电子和中子6、有一种病是“缺铁性贫血症”,这里缺铁指的是--------()A.铁单质B.铁元素C.铁原子D.铁分子7、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碳原子B.氧原子C.二氧化碳分子D.以上都不是8、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二氧化碳B.高锰酸钾C.空气D.水9、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其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则该物质()A.一定是化合物B.一定是混合物C.一定是单质D.无法判断1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依次是()A.C、H、O、S B.N、O、Al、Fe C.O、Si、Al Fe D.Fe、Cu、Zn、Al11、“2O2”表示()A 两个氧原子B两个氧分子 C 两个氧元素 D 4个氧原子1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化合物的是()A.净化后的空气、氧气B.二氧化硫、碘酒C.澄清石灰水、水D.二氧化碳、氯化钠13、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A 钙单质B钙元素 C 钙原子 D 钙离子14、煮沸过的水不宜养鱼,是因为煮沸过的水中几乎不含的()A.氧元素B.氧原子C.氧分子D.氢分子15、液氧和氧气状态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其主要原因是( )A、它们都由氧原子直接构成B、它们都由氧分子构成C、它们都由同种元素组成D、液氧由氧气制造而来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B.分子既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17、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氧原子B、氢分子C D、氧原子和氢原子18“化合物的是()A B C D19、下列各组概念中,后都从属于前者的是()A.化合物、氧化物B.化合物、纯净物C.化合物、单质D.化合物、混合物20、下列微粒中不带电荷的是--------------------------------------()A.质子B.电子C.原子D.离子21、过氧化氢(H2O2)中含有-------------------------------------()A.氧元素B.3个氧元素C.1个氧分子D.2个氧原子22、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在医疗上可作为消毒杀菌剂。
2022版化学专题(7)分子原子离子(含答案)

专题七微粒构成的物质—分子原子离子考纲解读考点内容测评要求中考指数1.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Ⅱ级(识别、能表示、懂得) ★★★(2)知道什么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含常见原子团)。
Ⅰ级(说出、列举) ★★★(3)认识分子的主要性质。
Ⅱ级(懂得) ★★★(4)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Ⅲ级(解释、说明) ★★★(5)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Ⅱ级(懂得) ★★2. 原子(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Ⅰ级(说出、列举) ★(2)知道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Ⅰ级(说出) ★(3)知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密切关系。
Ⅰ级(说出、列举、找到) ★(4)原子结构示意图。
Ⅱ级(看懂、识别、能表示) ★★3. 微粒关系(1)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Ⅰ级(说出、列举) ★★★(2)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Ⅰ级(说出、列举) ★★★(3)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响中的作用。
Ⅱ级(懂得) ★*Ⅰ级: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Ⅱ级: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Ⅲ级: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3年中考2022年全国中考真题演练一、选择题1. (2022·吉林长春)以下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金刚石B. 氯化钠C. 氧气D. 水2. (2022·内蒙古赤峰)在“2H2O2H2↑+O2↑〞的化学变化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 )。
A. H2OB. H2C. O2D. H和O3. (2022·河北)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分析推理正确的选项是( )。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盐酸也具有吸水性B. O2和O3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C. 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D. 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4. (2022·贵州遵义)以下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合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版】中考化学专题测试卷含答案专题一、分子和原子一、单选题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B.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D.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答案】C2.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D.生成物的质量之比为14∶3【答案】D3.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C.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答案】BC4.在学习完“分子和原子”等相关知识后,张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D.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组成【答案】D5.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R、M、N均是混合物 B.变化Ⅰ、Ⅱ、Ⅲ均属于物理变化C.变化Ⅱ、Ⅲ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R、M、N中共有两种分子【答案】C6.在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实验,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酚酞溶液遇碱变红,氨水呈碱性,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容器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该现象说明()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答案】B7.从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氧化汞是由汞、氧两种元素组成 B.氧化汞分解时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最小的粒子 D.氧分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答案】C8.保持氢气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是A .H2OB .H+ C. H2 D. H【答案】C9.下列各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10.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答案】C1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答案】B1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三氧化二铁C.有腐蚀性的药品应该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D.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答案】B13.如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表示两种不同原子.虚线框内应填的图2是()A. B. C. D.【答案】D14.“哈罗单车”进入无为,方便了无为市民的绿色出行,随着复季气温的升高,“哈罗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停止运动 B.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C.分子质量变大 D.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减慢【答案】B15.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水降温会结成冰,是因为降低温度分子不再运动C.20 mL酒精和2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答案】B1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A.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 D.花香四溢——分子做扩散运动【答案】B17.春暖花开,漫步在花园小道上,阵阵清香扑鼻而来。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体积变大了 B.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答案】B18.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
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在不断运动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C.通过气味辨别白醋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答案】D19.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A.大小不同 B.运动速率不同C.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答案】D20.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B.氧气可以被压缩入钢瓶中,是因为氧分子体积变小C.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D.蔗糖溶于水,是因为蔗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答案】C二、非选择题21.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1)从微观角度看,图中可表示___________,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从宏观的角度看,图示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3)写出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氮原子 H2O B、D 2NH3+CO2一定条件CO(NH2)2+H2O22.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_____(填“原子”或“分子”);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的数目_____(填“有”或“没有”)增减。
(2)参加反应的A2和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
【答案】分子没有 1:123.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更好的认识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本质。
(1)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____,在化学反应中氟原子易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氟离子,化合物CaF2中氟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2)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已知:“●”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请回答:①A、B、C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
(填化学式)②过程I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③下列有关过程Ⅱ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分子种类改变 B.分子间隔改变 C.物理变化 D.分子个数未变【答案】 2 得到 -1 CO2碳原子、氧原子 2CO+O22CO2 BCD24.下图是开启后的碳酸饮料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饮料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开启后可以闻到香味,请用分子或原子的观点解释该现象__________。
(3)请选用一种方法探究饮料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并将实验步骤和现象填在下表中:【答案】 ①③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向试管中加入新鲜的饮料,加热,用导气管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有气体产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或向大试管中加入新鲜的饮料,并振荡,将燃着的木条置于试管口上方;产生大量气体,燃着的木条熄灭)25. 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 在南海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1体积的可燃冰可释放出约164体积的天然气。
(1)“1体积的可燃冰可样放出约164体积的天然气”,体积明显变化的微观解释是_。
(2)可然冰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但是开采时一定要防止甲烷气体大量泄漏,否则会造成_____更加严重。
(3)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天然气。
天然气是城市家庭生活的主要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为防止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家中报警器应安装在靠近气源的_____(填“上方”或“下方”); 关闭天然气阀门熄灭火焰,其灭火原理是_____。
【答案】 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热值高(答案合理即可) 温室效应 石油 CH 4+2O 2CO 2+2H 2O 上方 隔离可燃物专题二、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一、单选题1.溶解度曲线可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加入KNO3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C.30℃时30gNaCl与100g水充分混合可以形成饱和溶液D.KNO3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答案】C2.测定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时所用溶液必须是( )A.浓溶液 B.稀溶液 C.饱和溶液 D.不饱和溶液【答案】C3.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不变时,t1℃ 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仍是饱和溶液B.溶剂不变时,分别将t1℃ X、Y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相同温度时,X的溶解度一定大于Y的溶解度D.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答案】B4.X、Y两种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溶解度比Y的溶解度大B.t2℃时,X溶液的浓度比Y溶液的浓度大C.在交点M处,X、Y两种溶液均为饱和溶液D.将t1℃时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答案】C5.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t2℃时,分别将50 g的M、N固体加入到100 g水中,搅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时,N固体不能完全溶解B.t2℃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C.M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大于ND.分别将上述t2℃时 M、N的溶液降温到t1℃,得到M、N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答案】B6.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B.将40 ℃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溶液质量不变C.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30 g甲、乙,同时降温至20 ℃,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答案】D7.已知t℃时,盐M(不含结晶水,式量═126)的溶解度为S g.在一定量的M的水溶液中加入ag M后,恰好为t℃时的饱和溶液.若用M•7H2O代替M,欲使原溶液在t℃时恰好饱和,则需加入M•7H2O的质量(g)为()A.2a B.(2+)a C. D.(2+)a【答案】C8.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5C.将t1℃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质质量增加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答案】D9. 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放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