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

合集下载

常用中药材在产地初步的加工方法

常用中药材在产地初步的加工方法

常用中药材在产地初步的加工方法一、根、茎类药材:收获后要洗净泥土,除去须根、芦头和残留枝叶,再进行大小分级,或趁鲜切成片、块或段,然后晒干或烘干,如丹参、白术、白芷、牛膝、射干。

肉质性含水量多的百部、天冬、百合、薤白,应先用沸水烫,再切成片或剥下鳞片晒干或烘干。

质地坚硬较为粗大的商陆、葛根、玄参等,要趁鲜时切片干燥。

干后难以去皮的桔梗、半夏、水丰夏、芍药、丹皮,应趁鲜时刮去栓皮。

含浆汁淀粉足的何首乌、地黄、玉竹、黄精、天麻等,应趁鲜蒸制,然后切片或个子晒干或用文火烘干。

党参、北沙参应投入沸水中略烫一下,再刮皮,洗净干燥。

白芍、玄参、丹参要经沸水煮,再反复“发汗”,才能完全干燥。

贝母、山药要经过用硫磺熏蒸后才能干燥,并保白色,粉性足,且能消毒、杀虫、防霉,有利于贮藏。

二、果实类药材:采收后直接晒干或烘干。

果实大又不易干燥的木瓜、枳壳、佛手,应先切开后干燥,乌梅需要烘烤烟熏。

以果皮、果肉入药的药材,应去瓤、去核或剥皮干燥。

三、种子类药材:果实收获后直接晒干,脱粒收集种子。

有些要去果皮或种皮,如薏苡仁、决明子;有的要打碎果核,取出种仁,如杏仁、酸枣;有些要蒸以破坏药材易变质变色的酵素,如女贞子、五味子等。

四、花类药材:为了保持颜色、花朵完整,采后应置通风处摊开阴干或在低温下迅速烘干,避免有效成分散失,保持浓郁的香气,如月季花、玫瑰花、金银花、旋复花、红花、芫花等,杭白菊要先蒸后干燥。

五、全草类药材:采收后宜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晾干,含芳香挥发油成分的荆芥、薄荷、藿香、香薷草等,忌晒,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

含水量较高的垂盆草、马齿苋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再干燥。

六、皮类药材:趁鲜时切成块或片,再晒干即成。

有些要趁鲜刮去外皮的栓皮再干燥,如白皮、丹皮等;有的要用沸水烫过后加码叠放使其发汗,待内皮变为紫褐色时,再蒸软、刮去栓皮,然后切成丝、片,卷成筒再干燥,如杜仲、厚朴、肉桂等。

七、动物类药材:环节动物中的地龙、水蛭洗净,用开水烫死,也可用生石灰、草木灰或酒闷死、晒干或烘干。

十种中药材的加工方法

十种中药材的加工方法

十种中药材的加工方法根及根茎类中药材生长到冬季,植株枯萎,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丰富,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是根及根茎类药材采挖最佳季节。

药材采挖后需要进行产地加工,使其达到色泽好,有效物质散失少,水分适度,符合商品规格要求,保证药材质量。

现介绍下列十种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

怀山药:刮净内外皮,除去芦头及细尾,洗净,晾干水分,切成12~15厘米小段,放入硫磺柜内熏硫磺,直至透心身软即停止熏硫磺,留在柜内一昼夜待黄水流出,然后取出用清水洗净,晒至足干。

要求成品直条圆形,粉质洁白,无黄皮,无黄干葛:刮净外皮,洗净,用清水漂1~2天,晾干表皮水分后切成15厘米小段(直径9厘米以上的要剖开),放入硫磺柜内熏硫磺至透心,停止熏硫磺后留在柜内一昼夜,待黄水流出,取出柜用清水洗净,晒干。

要求成品白色有粉,两端平整。

天花粉:刮净外皮,洗净,清水漂1~2天,取出晾干表皮水分,切成15厘米小段(直径9厘米以上的剖开),放入硫磺柜内熏硫磺至透心,停止熏硫磺后留在柜内一昼夜,待黄水流出,取出柜用清水洗净晒至7~8成千,放入竹箩置水中踩至光滑,取出晾干,再熏硫磺一昼夜,取出晒干。

要求成品粉足白色,结实光滑,无黄心。

生地:除净须根和泥沙(忌水洗),晾干表皮水分,按大、中、小条分别放入烘炉烘烤,初入炉温度60℃左右烘两天,后逐渐降低温度保持在40℃左右。

烘烤时要经常翻动,以免烘焦。

烘至全身柔软,取出堆放,使其内部水分排出后再烘至7~8成干取出堆放,使其闷黑,最后烘干或晒干。

要求成品干爽,柔软,断面油润,棕黑色,无焦枯,无生心、空心。

干姜:除净茎叶及须根,洗净泥沙,黄熟后晒干。

要求成品肉色淡黄,味辣,粉多。

百部:除净芦头,洗净泥沙,放入沸水锅中待水再开时捞起,晒干或烘干。

要求成品外皮灰黄色,断面黄白色,只干,成条。

狗脊:削净芦头及外皮黄毛,沸水煮至透心,取出晒至7成干后切成片,晒干。

要求成品呈黑棕色,片薄均匀,无黄毛。

泽泻:除净茎叶、须根,洗净,慢火烘烤,要经常翻动,防止烘焦,烘干后装入竹箩撞去外皮,使其光滑,晒干。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xx年xx月xx日
CATALOGUE
目录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概述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技术中药材的产地加工规范化与标准化中药材的产地加工产业发展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案例分析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概述
01
中药材产地加工是指在中药材产地对药材进行初步加工、处理的过程,包括清洗、挑选、干燥、包装等环节。
技术创新后
引入现代技术设备,如药材加工机械、自动化生产线等,实现了产地加工的自动化、连续化和规模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案例二:某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技术创新
药材产地加工的质量主要依靠经验,难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质量提升前
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操作规范,对加工过程中的环境、原料、工艺、成品等各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和检测,确保了产地加工的质量稳定性和产品安全性。
保障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形象
加强质量监管,推行质量标准,鼓励企业进行质量认证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要点三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中药材产地加工产业的扶持力度,从土地、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
市场环境
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对中药材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不合格品处理
质量标准和控制体系的完善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产业发展
05
当前中药材产地加工企业数量众多,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
产业现状与问题
中药材产地加工企业缺乏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和协调,导致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足。
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缺乏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工艺

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工艺

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是一种将野生或栽培的中药材在其产地进行及时加工和处理的工艺。

具体流程如下:
1.采集:在中药材成熟的时候,进行采集工作。

对于栽培的中药材,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
周期和特性进行合理的采摘时间选择。

对于野生的中药材,需要在适当的季节和天气条件下进行采集。

2.筛选和清洗:将采集到的中药材进行筛选,去除破损、腐烂或有虫害的部分。

然后使用
清水或者特定清洗方法,将中药材进行彻底的清洗,去除泥土、杂质和其他污染物。

3.预处理:根据不同的中药材特性,进行相应的预处理。

例如,对于根茎类中药材,可能
需要削去根皮并切割成适当大小。

对于叶片类中药材,可能需要晾干或切碎。

4.鲜炮或鲜晒:这是中药材趁鲜加工的重要步骤之一。

将预处理好的中药材进行鲜炮或鲜
晒处理,以保持其活性成分和品质。

鲜炮通常是将中药材在高温下快速加热处理,而鲜晒则是将中药材暴晒于阳光下,使其逐渐干燥。

5.包装和储存:将鲜炮或鲜晒好的中药材进行包装,并严格控制包装中的湿度和气密性。

然后将其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环境中,以延长中药材的保存期限。

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工艺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和药效,因为采集后立即进行加工能够避免时间过长导致品质下降。

这种加工方式也能够减少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损失,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红参的产地加工方法

红参的产地加工方法

红参的产地加工方法
红参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主要产自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韩国和日本。

下面是红参的一般加工方法:
1. 采收:红参一般在秋季采收,这时候地下的根茎最为肥大和有营养价值。

采收时要小心,避免损伤根茎。

2. 清洗:将采收的红参根茎用清水轻轻洗净,去除表面的泥土和杂质。

3. 蒸制:红参一般需要经过蒸制的加工过程。

将洗净的红参放入蒸笼中,用中火蒸制1-2小时,直至红参根茎变软。

4. 晾干:蒸制后的红参需要晾干,可以晾晒或在通风的地方晾干,直至根茎完全干燥。

5. 筛选分级:晾干后的红参需要进行筛选和分级,将形状完整、质量较好的红参挑选出来,通常分为特级、一级、二级等不同等级。

6. 包装:将分级后的红参装入干燥的包装袋中,密封保存,以保持其优良的品质和药用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红参的加工方法可能因地区和习惯而略有不同,有些地方可能会采用烘干或其他特殊的加工工艺。

红参作为中药材使用时,一般不直接生吃,而是泡水煮汤或炖煮,以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

同时,如果你要购买红参或使用红参作为药材,请确保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商家,以避免购买劣质品或受到欺诈。

常规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

常规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

常规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采收后的中药材,除了骨碎补,鲜芦根等少数种类可供鲜药用外,大多用其干品。

为防止霉烂变质,便于分级、包装、贮藏、调运,也为了进一步加工炮制成饮片需进行产地加工。

由于中药材种类繁多,品种规格和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加工方法也各不相同,现将一般常规中药材初加工方法介绍如下:1、种子类。

一般果实采收后直接晒干,脱粒,收集种子。

有些药材要种皮或果皮,如薏苡仁、决明子等。

有些要击碎果粒,取出种仁供药用,如杏仁、酸枣仁等。

有些则要蒸,以破坏药材易变质变色的酵素,如五味子、女贞子等。

2、花类。

为了保持花类药材颜色鲜艳,花朵完整,采后应放置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或在低温下迅速烘干,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保持浓郁的香气,如红花、芜花、金银花、玫瑰花、月季花等。

极少数种类则需先蒸后再进行干燥,如杭白菊等。

3、果实类。

一般果实类药材采收后直接晒干或烘干即可。

但果实大又不易干透的药材,如佛手、酸橙、鲜木瓜等应先切开后干燥。

以果肉或果皮入药的药材,如瓜篓、陈皮、山茱萸等,应先去除瓤,粒或剥皮后干燥,此外,有极少数药材如乌梅等还需经烘烤烟熏等方法加工。

4、皮类。

一般采后趁鲜切成片或块,再晒干即成。

但有些种类在采收后应趁鲜刮去外层的栓皮,再进行干燥,如丹皮、椿根皮、黄柏皮等,有些树皮类药材采后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加码叠放,使其"发汗",待内皮层变为紫褐色时,再蒸软刮去树皮,然后切成丝片或卷成筒,再进行干燥,如肉桂、厚朴、杜仲等。

5、全草和叶类。

采收后宜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晾干,尤其是含芳香挥发油类成分的药材,如薄荷、荆芥、麝香等忌晒,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有些全草类药材在未干透前就应扎成小捆,再晾至全干。

如紫苏、薄荷等。

一些含水量较高的肉质叶类,如马齿苋等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再进行干燥。

6、根及地下茎类。

这类药材采收后。

一般先洗净泥土,除去须根,芦头和残留枝叶等,再进行大小分级,趁鲜切成片,块或段,然后晒干或烘干。

中药材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中药材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中药材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治疗药物之一,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对中药材的生产和加工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中药材的产地、种植环境和加工方法都对其药效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十种常见的中药材产地和加工方法,并详细描述其特点和应用。

一、四川川芎产地和加工方法四川川芎,简称川芎,为伞形科川芎属植物,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目前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川芎的主要功效是舒筋活血,用于治疗痛经、痉挛性疼痛等症状。

川芎的加工方法包括切片、炒制等,主要是为了保持其药效和增加其使用寿命。

二、云南首乌产地和加工方法云南首乌,是茜草科首乌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云南和贵州等地。

云南首乌的主要功效是补肝肾、滋阴补血,用于治疗虚弱、失眠等症状。

云南首乌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切片、晒干、炮制等,主要是为了增强其药效和改善其口感。

三、安徽制何首乌生产地和加工方法安徽制何首乌是茜草科制何首乌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等地。

其主要功效是补肝肾、养血益气,用于治疗头发干枯、皮肤粗糙等症状。

安徽制何首乌的加工方法包括炮制、晒干等,主要是为了增强其药效和改善其口感。

四、广东杜仲产地和加工方法广东杜仲属于榆梅科,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其主要功效是补肝肾、强筋骨,用于治疗腰膝酸软、关节疼痛等症状。

广东杜仲的加工方法包括切片、晒干、炮制等,主要是为了保持其药效和增加其使用寿命。

五、陕西肉桂产地和加工方法陕西肉桂属于桂科植物,主要分布在陕西和河南等地。

其主要功效是温中散寒、祛风止痛,用于治疗腹痛、腰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陕西肉桂的加工方法包括晒干、切片、炮制等,主要是为了增加其药效和改善其口感。

六、山东海螵蛸产地和加工方法山东海螵蛸属于海龙目动物,主要分布在山东和辽宁等地。

其主要功效是通络消肿、活血化瘀,用于治疗跌打肿痛、风湿痹痛等症状。

山东海螵蛸的加工方法包括去腥、清洗、晾晒等,主要是为了减轻其腥味、保持其药效。

第八章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第八章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 • • •
如蝉衣在夏秋季黑蚱蝉蜕化之时收集; 桑螺蛸须3月前收集,过时虫卵孵化成虫; 蚯蚓6-8月刚开始活动时捕捉; 蜈蚣在清明节前后捕捉较好;
• 一般有翅昆虫,大多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憩息 于植物上,不易起飞,易于捕捉,如斑蝥、 虻虫等。 • 动物药蛤士蟆秋末进入冬眠期,易于捕捉, 且蛤土蟆油于体内较多。
• 如天麻、苍术、葛根、桔梗、大黄、玉竹等。 天麻在冬季至翌年清明前茎苗未出时采收者 名“冬麻”,体坚色亮,质量较佳;春季茎 苗出土再采者名“春麻”,体轻色暗,质量 较差。少数例外,如半夏、延胡索等则以夏 季采收为宜。
2、茎、木类药材
• 一般在秋、冬季落叶后初春萌芽前采收。 • 如大血藤、鸡血藤等; • 与叶同用的槲寄生、忍冬藤等茎、木类药材, 应在植物生长旺盛的花前期或盛花期采收。
第八章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第八章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 【目的要求】 • 1、熟悉中药材采收与加工原则。 • 2、了解中药材采收与加工原则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1、中药材的采收 2、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第一节药材的采收
• 中药材的合理采收(季节、时间、方法)不仅 对保证药材的质量、药效,而且还对保护、 扩大药源具有重要意义。采收适时如法则药 性强、疗效高,反之,则药性弱、疗效差。
槲寄生
忍冬藤
3、皮类药材
• 多在清明到夏至时间采集,此时植物体内液汁较多、 形成层细胞分裂迅速,树皮易于剥离,同时有效成 分含量高,如杜仲、厚朴。 • 根皮在冬季采收,如牡丹皮、地骨皮。有些药材取 皮,可在取伐木材时收。 根皮、树皮的采收,容易损害植物生长,应注意 采收方法,树皮不可整圈剥,否则破坏输导系统, 造成树木死亡;根皮是挖根后再剥取。
• 一般果实采收后可直接晒干,但有的还须烘 烤烟熏,如乌梅等;还有些要切成薄片晒干, 如酸橙(枳壳)、佛手、木瓜等;另有些是以 果皮入药的,要先将果实切开,除去瓣和种 子后再晒干,如栝楼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
中药材是指用于中药制剂的原料植物或动物的部分,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和药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的一些常见做法。

1. 采摘:中药材的采摘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环境。

一般来说,药材的采摘应在植物生长发育的适当阶段进行,避免过早或过晚采摘导致药材质量下降。

采摘时要注意使用无污染的容器,避免与其他有害物质接触,确保药材的纯净性。

2. 烘干:烘干是中药材产地加工的重要步骤。

烘干可以去除药材中的水分,防止药材腐烂和霉变。

烘干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不宜过高过长,避免影响药材的药效成分。

烘干后的药材应贮存于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

3. 切割:有些中药材需要经过切割加工才能使用。

切割时应注意使用干燥无菌的切割工具,避免交叉感染。

对于不同的中药材,切割的方式和尺寸要求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操作。

4. 炮制:炮制指的是对中药材进行热处理,以改变其性能和药效。

常见的炮制方法包括炙烤、蒸煮和炒炙等。

炮制可提高药材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增加其药效成分的释放和吸收。

5. 存储:中药材产地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存储。

存储时要选择通风干燥、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以防止药材的变质和虫蛀。

同时还要注意分类存储,避免不同药材之间的相互干扰。

综上所述,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是确保中药质量和药效的重要环节。

采摘、烘干、切割、炮制和存储是常见的加工步骤,合理操作能够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