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测量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距离测量(工程测量)

h i v
2、视线水平时视距测量公式
l m n (尺间隔) D Kl 100l
h i v
3、视线倾斜时视距测量公式
D Kl cos2 h D tan i v 1 Kl sin 2 i v
2
4、视距测量步骤:
(1)在A点上安置经纬仪(包括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i );
距离测量
距离测量概述:
距离测量是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之一,指测量两点间的水平长度。
距离测量的主要方法有 1. 视距测量—利用测量仪器的视距丝测距; 2. 钢尺量距—主要指钢卷尺量距; 3. 电磁波测距—测距仪、全站仪测距; 4. 卫星测距—GNSS测量
一、视距测量
1、视距测量原理 利用望远镜内十字丝分划板上的视距丝及刻有厘米分划的视距
标尺(地形塔尺或普通水准尺),根据光学原理可以同时测定两点间 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其中测量距离的相对误差约为1/300,低于钢尺 量距;测定高差的精度低于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视距测量广 泛用于地形测量的碎部测量中。
视距丝
2、视线水平时视距测量公式
l m n (尺间隔) D Kl 100l
K D往 -D返 = 1 1
12(D往 +D返)
D D
M
一般量距:K≤1/2000(平坦)
例:一条直线往测长327.47米,返测长327.35米,则其相对误 差为:
所以这次丈量结果是合格的,其最后成果是327.41米。若超过 限差要求,则应重测一次,取不超限的往返测进行计算。
2)倾斜地面上的钢尺量距
V1 V2
S1 S2 B2 B1
三、 电磁波测距
1、测距原理
光电测距仪是通过测量光波在待测距离D上往、返传播的时间t2D,计 算待测距离D:
距离测量的方法

距离测量的方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距离,无论是测量房屋的大小,还是测量两地之间的距离。
而距离的测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距离测量方法。
1. 直尺法。
直尺法是最为简单直接的测量方法之一。
它适用于较短距离的测量,比如测量物体的长度或宽度。
使用直尺时,将直尺的一端对齐物体的一端,然后读取另一端所在的刻度,即可得到物体的长度或宽度。
2. 量角器法。
量角器法适用于测量物体的角度和斜率,也可以用于间接测量距离。
通过测量两个角度,再结合三角函数,可以计算出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这种方法在实际测量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工程测量中。
3. 测距仪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测距仪成为了一种方便快捷的距离测量工具。
它可以通过激光或超声波等方式,精确测量出两点之间的距离,且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
测距仪广泛应用于建筑、地理勘测、体育比赛等领域。
4. GPS法。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通过卫星信号来确定地面点位置的技术。
利用GPS可以测量两地之间的距离,精度较高。
在航海、航空、地理测量等领域,GPS 法被广泛使用。
5. 钢卷尺法。
钢卷尺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适用于室内外的距离测量。
它可以直接测量线段的长度,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泛,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测量工具之一。
总结。
距离测量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以便准确、快速地获取所需的距离数据。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种常见的距离测量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距离测量(Distancemeasurement)

距离测量(Distance measurement)距离测量距离测量测量地面上两点连线长度的工作。
通常需要测定的是水平距离,即两点连线投影在某水准面上的长度。
它是确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的要素之一。
测量地面上两点连线长度的工作。
测量工作中最基本的任务之一。
通常需要测定的是水平距离,即两点连线投影在某水准面上的长度。
距离测量的精度用相对精度表示,即距离测量的误差同该长度的比值,用分子为1的分式1/N表示距离测量的方法有量尺量距、视距测量、视差法测距和电磁波测距等,可根据测量的性质、精度要求和其他条件选择。
编辑本段方式量尺量距用量尺直接测定两点间距离,分为钢尺量距和因瓦基线尺量距。
钢尺是用薄钢带制成,长20米、30米或50米。
所量距离大于尺长时,需先标定直线再分段测量。
钢尺量距的精度一般高于1/1000。
因瓦基线尺是用温度膨胀系数很小的因瓦合金钢制造的线状尺或带状尺。
常用的线状尺长24米,钢丝直径1.65毫米,线尺两端各连接一个有毫米刻划的分划尺,分划尺刻度为80毫米。
量距时用10千克重锤通过滑轮引张,使尺子成悬链线形状,线尺两端分划尺上同名刻划线间的直线距离,即悬链线的弦长,是线尺的工作长度。
因瓦基线尺受温度变化影响极小,量距精度高达1/1000000、主要用于丈量三角网的基线和其他高精度的边长。
视距测量用有视距装置的测量仪器,按光学和三角学原理测定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常用经纬仪、平板仪、水准仪和有刻划的标尺施测。
通过望远镜的两条视距丝,观测其在垂直竖立的标尺上的位置,视距丝在标尺上的间隔称为尺间隔或视距读数,仪器到标尺间的距离是尺间隔的函数,对于大多数仪器来说,在设计时使距离和尺间隔之比为100。
视距测量的精度可达/~/400 1 300 1。
视差法测距用经纬仪测量定长基线横尺所对的水平角,利用三角公式计算仪器至基线间的水平距离。
此水平角称视差角。
基线横尺两端固定标志间的距离一般为2米。
尺上装有水准器和瞄准器,以便将横尺安置水平并使尺面与测线垂直。
距离测量

§4.6 全站仪的构造和使用
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速测仪(Electronic Total Station),它是由电子测角、电子测距、电子计 算和数据存储单元等组成的三维坐标测量系统, 测量结果能自动显示,并能与外围设备交换信息 的多功能测量仪器。
苏一光OTS812
南方NTS-960R
博飞BTS-800R
2. 2.双轴自动补偿
在仪器的作业时若全站仪纵轴倾斜,会引起角度观测 的误差,盘左、盘右观测值取中不能使之抵消。而全 站仪特有的双轴(或单轴)倾斜自动补偿系统,可对 纵轴的倾斜进行监测,并在度盘读数中对因纵轴倾斜 造成的测角误差自动加以改正。
3.键盘 .
键盘是全站仪在测量时输入操作指令或数据的硬件, 全站型仪器的键盘和显示屏均为双面式,便于正、倒 镜作业时操作。
§4.2 钢尺量距的方法
量距工具
普通钢卷带尺:
尺宽10~15mm,长度有20m、30m和50m数种; 分划有几种:
以厘米为基本分划的,适用于一般量距; 在尺端第一分米内刻有毫米分划; 将整尺都刻出毫米分划的;
因瓦线尺:
用镍铁合金制成的,尺线直径1.5mm,长度为24m; 尺身无分划和注记,在尺两端各连一个三棱形的分划尺, 长8cm,其上最小分划为1mm; 因瓦线尺全套由4根主尺、1根8m(或4m)长的辅尺组 成。
§4.2 钢尺量距的方法
钢尺量距就是利用具有标准长度的钢尺直接量测 两点间的距离。 按丈量方法的不同它分为一般量距和精密量距。 一般量距读数至厘米,精度可达1/3000左右;精 1/3000 密量距读数至亚毫米,精度可达1/3万(钢卷带尺) 及1/100万(因瓦线尺)。 地面点的标志
临时标志:木桩 永久标志:石桩、混凝土桩
第五章 距离测量

视距测量一、视线水平时
n D f
十字丝板上有两根视距丝,它 们在物镜光心处的张角φ基本 是不变的。两根视距丝在物方 象的间距与距离成正比 f n 所以 D = n ⋅ = = 100 n a tg (φ / 2 ) φ f ctg = = 100,所以 φ ≈ 3 4′ 2 a
32
一.视线水平时视距测量公式
13
精密量距
精度要求在1/10 000。 经纬仪定线(白铁皮桩、三角架) 量距使用经过检定的钢尺或因瓦尺,丈量 组5人,2人拉尺,2人读数,一人读温度和 记录数据。 丈量时后尺手用弹簧秤控制施加给钢尺的 拉力。30m钢尺,一般施加100N。 前后尺手应同时在钢尺上读数,估读到 0.5mm。
14
钢尺量距的成果整理
由于视线与水准尺不垂直
α
i
a´
a n´ n b´
S D
bl h
34
二、视线倾斜时
D′ = s ≠ c(a − b)
s = c(a ′ − b ′)
a´ ~a , b´ ~b ,n´~n
由于视线与水准尺不垂直
a´
a
α n
S
φ
i
n´ b b´
n′ n = cos α 2 2 n ′ = n cos α
27
§5-2 视距测量
28
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利用测量望远镜的视距丝,间接测定
距离和高差的方法。 优点:测量速度快,不受地 形限制。 不足:精度低,距离相对误 差一般约为1/300,高 差一般为分米级。 用途:主要用于地形图测绘 (地形点的距离与高差)。
29
一.视线水平时视距测量公式
1.视距公式:
lt
16
工程测量:距离测量

04 距离测量的应用场景
建筑工程测量
01
02
03
04
建筑工程测量中,距离测量是 关键环节之一,用于确定建筑 物、道路、桥梁等的位置和尺
寸。
在施工前,通过距离测量确定 地形地貌特征,为设计提供基
础数据。
在施工过程中,距离测量用于 监测施工精度,确保工程质量
和安全。
竣工后,距离测量可用于工程 验收和后续维护管理。
加强培训与提高操作技能
对测量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 和经验水平,减少人为误差。
优化测量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不断 改进优化,以提高测量精度。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 最终结果,可以有效减小偶然误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水文地质测量
水文地质测量中,距离测量用于确定地下水水位、水流向和土壤含水率等信息。
通过距离测量,可以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动态变化,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 学依据。
在地质勘探中,距离测量有助于确定地质构造、矿产分布等信息,为矿产资源开发 提供支持。
农业土地测量
农业土地测量中,距离测量用于 确定土地边界、地块划分和土地
GPS定位测量具有覆盖范围广、 精度高、实时性强等优点,广 泛应用于导航、测量、航空等 领域。
激光雷达测距
激光雷达测距利用激光雷达技术进行 距离测量。
激光雷达测距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 力强、穿透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 地形测绘、环境监测、无人驾驶等领 域。
激光雷达通过向目标发射激光束,并 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计算激光束往 返时间,从而确定目标点与测站点之 间的距离。
偶然误差
《测量学》第5章距离测量

距离测量是传统测量的三种基本测量工作之一, 导线测量、碎部点测量等一般需要进行距离测量。 传统距离的测量方法有钢尺量距、光电测距仪测距 和光学视距法测距等。
《测量学》第5章距离测量
5.1 钢尺量距
5.1.1 量距的工具
1. 钢尺
• 钢尺分划类型 • 零分划位置
《测量学》第5章距离测量
钢尺长度尺长会随着拉力的变化而改变,如果 测量时拉力不等于标准拉力,也会产生长度误差:
lP
P •l EA
例,某钢尺长30m,标准拉力是10kg,弹性模量 为2×106kg/cm2,其横截面积为0.03cm2,测量时 拉力为20kg,则拉力产生的长度误差为
lp E p•lA 2 16 2 k 0 k /g c 0 g 1 2 m k 0 0 .0 g c3 2 m 3m 0 0 .0m 05
《测量学》第5章距离测量
1 定线误差
ldll222l2l2
《测量学》第5章距离测量
例:使用30米钢尺量距时,如果测量某尺段时, 尺端两端的定向误差均为0.2米,定向误差引起的距 离误差为:
22 20.22
ll
2.6m 7 m 30
当尺长为50米,为使定线误差产生的量距误差小 于1/10000时,应使ε≤0.3536m
2. 其它工具
《测量学》第5章距离测量
5.1.2 直线的定线
要点:
甲在A点后1米左右处指挥,甲从在A点沿标杆的同一侧 看到A、2、B三支标杆成一条线为止。
两点间定线,一般应由远到近,即先定1点,再定2点。 乙所持标杆应竖直,利用食指和姆指夹住标杆的上部,稍 微提起,利用重心使标杆自《测然量学》竖第5章直距离。测量
如果钢尺长为50m,其它条件同上,则拉力产生 《测量学》第5章距离测量
第二章距离测量

2、磁子午线方向(磁北方向)
地球表面某点上磁针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 磁子午线方向。磁针北端所指的方向为磁北方 向,可用罗盘仪测定。
3、坐标纵线方向(坐标北方向)
测量工作中采用高斯直角坐标系,坐标纵 线北端所指的方向为坐标北方向。
二、表示直线方向的方法
在测量工作中,常采用方位角 或象限角表示直线的方向。
注:比例尺越大,其比例尺精度越高。 比例尺精度的概念,对测图和用图都有重要意义
比例尺精度与量测关系有二: 其一,根据地形图比例尺确定实地量 测精度,如在比例尺为 1∶500 的图上测 绘地物,量距精度只需达到±5 cm 即可; 其二,可根据用图需要表示地物的详 细程度,确定所选用图的比例尺。如要 求测量能反映出量距精度为±10 cm的图, 应选比例尺为1∶1000的图。
第二章 罗盘仪测量
2-1 距离测量
距离:就是指两点间的水平直线距离。
一、量距工具
测量距离的工具通常有钢尺、布卷尺(皮尺)、 测绳、光电测距仪和光学视距仪等,辅助工具有 测钎和花杆等。
二、直线定线 当两点间的距离大于钢尺长度时,需分 段丈量。分段点必须位于同一直线上。将分 段点标定在一条直线上的工作称为直线定线。
2、刻度盘:1°分 化 , 估 读 30′ , 10° 作一注记(逆时针注 记;顺时针注记常为 象限罗盘),称方位 罗盘。 3、望远镜:包 括 — 物镜、目镜、十 字丝。 4、水准器和球臼: (略)
二、罗盘仪的使用:
(一)安置仪器:待安置后,最后放松磁针。 (二)照准目标:达到清晰、准确。 (三)读 数 :顺注记增大方向读磁针 N 端所
B
A
闭合导线
5 4
3
支导线
A
2
3、测图工作步骤 外业: (1) 踏勘选点 (2) 测角 (3) 量边 内业:绘导线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1 ct 2 D 2
二、相位法测距原理
• • • •
实质:利用测定光波的相位移代替测定t2D实现距离的测量。 1.光的调制: 使发射的光束成为一种光强度有规律明暗变化的调制光波。A-B-A 2.距离D与相位移的关系:
t2 D
2 f
D
1 D c 2 2 f
1 ct 2 D 2
2.反射器 • 单棱镜、三棱镜反射器
四、D3000红外测距仪的一般使用
• 1.基本操作(半站型)
• • • • • • • • • • • 1)经纬仪和反射器的安置。 2)测距仪的安置。 (1)安装电池。(2)把测距仪装载在经纬仪的支柱上。 3)瞄准反射器。 (1)经纬仪瞄准反射器。觇牌中心。 (2)测距仪瞄准反射器。 4)开机检查。 5) 测距。正常测距、跟踪测距、连续测距、平均测距。 6)测量气象元素。 7)关机收测。 测线环境要求:大气透明度比较好,测线没有障 碍物;测线上只架设一个反射器,不得存在多个反射 器;测线上没有强烈光源,太阳光不得对射测距仪。
li l l l 3
• 6)记录温度t,抄录尺段高差h。
3.计算:
• 1)二项改化计算: • (1)各尺段尺长改正数Δli计算: lo li li lo • (2)各尺段温度改正数计算:
lt i ti to li
• 二项改正后的尺段长为 • 2)平距化算:
• 气压单位kpa,温度单位摄氏℃,ΔDtp单位毫米,Dokm以单位公里。
• • • • •
A点安置经纬仪,B立尺; 测竖直角为, 读数为M、N(l上、l下) , 计算: DAB=klcos2α
视距测量记录计算手簿
目 标 点 号 1 2 3 4 5 6
下丝读 数 (m)
上丝读 数 (m)
尺间隔 i (m)
4.4
红外测距仪及其使用
• 一、红外测距仪的类型
• 红外测距仪,是以发射红外光的光 源装备的光电测距仪。 • 1.类型:按测程:短程测距仪,中 程测距仪,远程测距仪,超远程测 距仪。按基本功能的类型有: • 1)专用型:只用于测量距离。 • 2) 半站型:测距仪与光学经纬仪组 合在一起,称为半站型仪器。 • 3) 全站型:测距仪与光电经纬仪组 合的仪器,或者测距仪与光电经纬 仪结合为一体化仪器,称为全站型 仪器,简称全站器。
2.精密量距。一尺段丈量方法:
• 1)拉尺。拉尺员拉挂有弹簧秤的钢尺,拉力指示为100N (30米) ,钢尺 面刻划与分段点标志对齐。 • 2)读数。二位读数员依次读取分段点标志横线所对的钢尺刻划值。前 端读数员读至cm,后端读数员读至0.5mm,如前端读数l前=29.9800m, 后端读数l后=75.5mm。 • 3)记录。记录l前、 l后,计算尺段丈量值 l’= l前- l后。 • 4)重复丈量。按步骤1)、2)、3)重复丈量和记录,计算获得l”、l”’。 • 5)检核。Δl容=±2~3mm。
li li li lt i
Di li2 hi2
• 2)计算与检核:
五、钢尺量距的误差
•
钢尺丈量误差包括有钢尺本身误差、操作误差和外界 影响误差。 • 1.钢尺本身误差:包括尺长误差和检定误差。一般地, 这类误差少于0.5mm。 • 2.操作误差:包括温度误差、拉力误差、定线误差、 垂曲误差、对点读数误差等。 • 3.外界影响误差:主要是风力、气温的影响,一般在 阴天、微风的天气,外界环境对钢尺丈量的误差影响 比较小。
A---------1----------2-----------------15---------B
• 精密钢尺丈量与计算的例子
尺 段 起 讫 A-1 丈量 次数 1 2 3 平均 1 2 3 平均 … 1 2 3 平均 1 2 3 平均 后端读数 (mm) 76.5 65.5 86.0 18.0 9.0 27.5 ……… 35.5 26.5 55.0 80.0 61.5 50.5 前端读数 (m) 29.9300 29.9200 29.9400 29.8900 29.8800 29.9000 ……… 28.7300 28.7200 28.7500 18.9700 18.9500 18.9400 尺段长度 (m) 29.8535 29.8545 29.8540 29.8540 29.8720 29.8710 29.8725 29.8718 ……… 28.6945 28.6935 28.6950 28.6943 18.8900 18.8885 18.8895 18.8893 尺长 改正 温度 改正数 改正后 尺段长度 高 差 平距化算
12.4
25.8 2.1
29.8685
0.567 29.863
1-2
…… 14-15
12.4 …
27.4 2.7 ……884 ………
12.0
30.7 3.7
28.7100
0.932 28.695
15-B
7.9
30.5 2.4
18.8996
0.873 18.879
2.经纬仪法:
• 1)纵丝法:经纬仪望远镜十字丝纵丝为准 ,概量定点。 • (1) 在丈量直线一端 A 安置经纬仪,望远镜精确瞄准另一 端B树立的目标,此时照准部在水平方向上不得转动; • (2)沿BA方向按尺段长概量B1; • (3)纵转望远镜瞄到1处附近,指挥1号分段点测钎定在十 字丝的纵丝影像上。 • (4)仿步骤(2)(3),依次在AB线上定分段点2、3、4……
三、钢尺一般丈量法
• 1.准备工作: • 1)主要工具:钢尺、垂球、测钎、标杆等。钢尺完好,刻划清楚。 • 2)工作人员组成:主要工作人员是拉尺、读数、记录共2--3人。
• 3)场地:比较平坦,已定线,并插有测钎。 • 2.丈量工作: • 1)往测:从A丈量至B,逐段丈量整尺段n,尺段长为lo;最后丈量零 尺段长q。长度为D往; • 2)返测:从B丈量至A,返测全长长度为D返。 • 3.计算与检核: • 1)计算 D往=n lo往 +q往 D返=n lo返+q返 • 2)检核 ΔD=D往-D返
4.2 光学测距原理与方法
• 一、概述
• 1.基本原理: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应 用三角定理进行测距的技术。 • 余切定理可知A、B二点的距离D为 l D ctg 2 2
• 2.光学测距方式:光学测距的方式依 角度和尺长的测量方法不同而异。
• 二、视距法测量距离
• 视距法测距是利用测量仪器望远镜十 字丝的上、下丝获得尺子刻划读数M、 N,从而实现距离测量技术。
3.测尺和尺段:
1 D c 2 2 f
• =2π(N+ΔN) • D=u×(N+ΔN)
•
u
c 2f
u称为测尺,N称为整尺段,ΔN称为尾尺段。
• 4.组合测距过程:D=u×ΔN
• 1)设测尺。相位法按上式采用多测尺组合测距过程。如采用u1、u2,
• •
一般地设f1≈15MHZ,精测尺u1=10m, f2≈150kHZ,粗测尺u2=1000m。
u2
u1
c 2 f2
c 2 f1
2 )组合测距过程
• D=u×ΔN • (1)以u1测量距离得ΔN1。例如ΔN1=0.8654,把ΔN1及u1 代入得D1=8.654m。 • (2) 以 u2 测量距离得 ΔN2 。例如 Δ N2=0.9875 ,把 ΔN2 及 u2代入得D2=987.5m。 • (3)组合完整的距离值。将u1、u2测量距离值组合为完 整的距离值,如图,其中的7.5不显示,则组合的距离 值是988.654m。
• 2.红外测距仪使用中的注意问题:
4.5 光电测距成果处理
• 一、仪器改正。主要内容:加常数改正。
• 测距仪在一条已知边的测距结果总与已知边相差的一个固定值,就 是测距仪的加常数,用k表示。 k值可通过检定测距仪(包括反射器) 得到。
• 二、气象改正。
Dtp Do no n • 1.气象改正原理公式 • 2.气象改正实用公式:测距仪光源不同,参考气象元素不同,按原 理公式推证的实用公式也不同。 • 1)D3000红外测距仪的气象改正的实用公式 793.12 p Dtp Dokm 278.96 273.16 t
中丝 读 数v (m) 1.211
'
″
初算高 差h' (m)
改正数 改正后 水平距 i-v 高差h 离D (m) (m) (m)
二、D3000红外测距仪的技术指标 • 1.测距精度: m=±(a+bD) m=±(5mm+5ppm.Dkm ) • 2.测程:在满足测距精度的条件下测距仪可能测得的最大距离。
• 1.2km~3.2km。与大气状况及反射器棱镜数有关。
• 三、D3000红外测距仪主要设备 • 1.测距仪主机:外貌:前面板,操作面板。
D往 D返 D 2
D 1 k D D D
四、精密量距方法
• • • • •
1.准备工作: 1)工具:钢尺、弹簧秤、温度计等。检验钢尺,且有尺长方程式。 l=lo+Δ lo +(t-to)lo 2)人员:主要5人。 3)场地:(1)经整理便于丈量;(2)定线后的分段点设有精确的标志
1 100000 1 ~ 1000000
~
1 40000
~
1 300
• 成本低、人累
• 成本低
• 成本高、人轻松
钢卷尺
皮尺
测绳
测钎 花杆
端点尺
湖北工业大学
土建学院测量工程系
3
刻线尺
2015年2月7日星期六
4.1 钢尺量距原理与方法
• • • • • • • • • 一、概述 传统上所谓的尺子量距方法。 钢尺量距基本工作:定线、丈量、计算。 钢尺量距方法: 一般量距方法、精密量距方法。 二、定线的方法:有目测法和经纬仪法。 定线,把分段点确定在待量直线上的工作。 1.目测法:二点法、趋近法、传递法。 2.经纬仪法:精密定线方法,有纵丝法和 分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