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C评分系统(PPT)
下颈椎损伤SLIC评分PPT精品课程讲义

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
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 - 孙思邈
PPT内容可自行编辑
开始上课!
PPT内容可自行编辑
下颈椎损伤SLIC评分
主讲:XX XX
下颈椎损伤分类
SLIC 分类 下颈椎损伤分类评分系统(The Subaxial Cerv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Severity Scale) Spine Injury
12
若总评分≥5 建议手术治疗
对SLIC分类的评价
对下颈椎损伤提供一个直接而客观的评估;
结合了影像学资料和患者的临床表现; 对临床诊疗决策和预后判断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临床应用方便,并获得了初步的肯定; 诞生时间短,需要大规模的临床应用验证.
13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ASIA, ISCoS, 2006)
SLIC 分类:
损伤形态
9
SLIC 分类 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LC)
完整 0 可疑或不确定 1
断裂 2
10
SLIC 分类
神经功能状态 正常 0 神经根损伤 1
完全脊髓损伤 2
不完全脊髓损伤 3 神经功能障碍伴有持续的神经受压 +1
11
SLIC 分类
SLIC总评分
若总评分≤3 建议保守治疗 若总评分=4 可结合患者具 体情况采取保 守或手术治疗
14
脊髓损伤神经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类国际标准
(ASIA, ISCoS, 2006)
15
颈椎损伤治疗的目的
1 2 3 4 5
恢复脊柱序列 预防未受损伤神经组织功能丧失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获得并维持脊柱稳定 获得早期的功能恢复
ICU常用评估工具ppt课件

CPOT评分
CPOT总分为0—8分,评分>3分为判定疼痛的截止值(cutoff值),敏感度为75.4%,特异度为64%。 ICU内机械通气患者是疼痛的高危人群,由于气管插管不能有效表达,疼痛常常被忽视。有研究显示,超过82%的患者转出ICU后能回忆与气管插管相关的痛苦经历,而当时并未被及时发现并处理。 重要原因是缺乏能够发现并对疼痛进行相对客观评估的工具。 CPOT是目前为数不多的适合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的疼痛评估工具。
ICU常用评估量表
应用评估量表的意义
为临床提供量化,公平的指证 评价疾病严重程度 预测疾病风险及预后 查找病人风险因素,有针对性给予预防 护理措施的有效性评价 进行质量控制,资源分配
一、Glasgow昏迷评分 二、疼痛级别评估法 三、镇静评估 四、谵妄评估 五、压疮风险评估
ICU常用评估量表
一、Glasgow昏迷评分
3
面部完全绷紧(比如眼睑紧闭)
4
做鬼脸,表情疼痛
上肢
1
无活动
2
部分弯动(移动身体或很小心的移动身体)
3
完全弯曲(手指伸展)
4
肢体处于一种紧张状态permanently retracted
呼吸机的顺应性
1
耐受良好
2
大多数时候耐受良好,偶有呛咳
3
人机对抗
4
没法继续使用呼吸机
BPS评分
总分:3—12分 3分代表没有疼痛相关行为反应 12分代表最强的疼痛行为反应
中文版ICU患者疼痛观察工具在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的信度与效度 《中华内科杂志》2012年8月第51卷第8期 作者单位: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李青栋、万献尧、谷春梅、黄伟、周峻峰)
TLICS与LSC评分系统

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原因 主要在于目前胸腰椎脊柱骨折的分类方法都是将 脊柱和脊髓分作两个独立系统进行评分,而没有 将脊柱和脊髓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Denis的三柱学说是早期被广泛接受的分类系 统,认为超过两柱的损伤即为不稳定损伤,但它 对损伤机制的描述过于简单,对稳定性判断的不 够准确,加之Denis提出三柱学说时,MRI尚未应 用于临床,因此未考虑韧带、椎间盘的损伤情况。 所以需要一种将脊柱和脊髓有机结合起来的评分 系统以指导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Hale Waihona Puke 单用TLICS指导治疗胸腰椎骨折尚欠周全, 而LSC评分系统可以对TLICS评分起到补充作用。 具体操作为首先应用TLICS评分系统初步决 定是否需要手术,当TLICS评分>4分根据患者具体 情况而需要手术时,再结合脊柱载荷分享评分选 择术式。即≤6分时建议后路手术,≥7分时建议前 路手术,有前路手术指征又有后方韧带复合体损 伤时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2005年美国脊柱损伤研究小组制定 (TLICS), TLICS评分,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将 神经损伤和PLC的状态与单纯的骨折形态相 结合,比较全面地评价胸腰椎骨折的损伤 程度,并依据总评分指导治疗措施。TLICS 分类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TLICS最大的难点是判断PLC损伤状态, 术前PLC的损伤状态要根据体格检查结合X 线、CT重建、MRI等辅助检查综合评定。 PLC损伤后的典型表现是棘突间距离增 宽和关节突的脱位与半脱位。值得提出的 是MRI-T2脂肪抑制像呈现高信号可说明 PLC损伤。
TLICS的另一个缺点是对椎体碎裂程度和椎管占位以 及椎体后凸畸形予未足够重视,临床常见的一些爆裂骨折 推体碎裂程度重,椎管占位大,但因同时伴有椎板骨折而 未出现神经症状,而此时按照通常思维行后路手术不能在 直视状态复位及减压,或复位及减压效果不理想,且操作 紧邻神经组织,容易造成神经损伤,而且后路操作进一步 破坏残存的脊柱后柱稳定,加之椎间隙无骨性支撑,容易 造成后方内固定应力集中而使后方固定失效。再者,后路 手术虽然表面上可以使推体高度基本恢复,但伤椎内部骨 小梁结构不能很好复位,容易造成空壳效应,使脊柱载荷 能力减弱,从而使伤推高度丢失,发生远期腰痛
强直性脊柱炎SPARCC评分PPT

SPARCC 评分
概述
•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原因 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 见于青少年,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主要的AS评分方法
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由风湿科医师以BASDAI评分为主来 区分病情活动或稳定,对过去1周患者的疲劳、脊柱痛、外周关节痛、局限性压痛、晨僵时 间和程度6个项目进行评分(无为0分,严重为10分),共60分,除以6换算成0~1 0分。平均分≤4.0为稳定;≥6.0为活动;4.0~6.0分参考实验室检查确定为活 动或是稳定。(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临床标准)
水肿深度大于1cm
SPARCC评分——用于评价病情严重程度
MR上骶髂关节轻度水肿, SPARCC评分右 侧1分+左侧2分
CT上骶髂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男性,15岁,AS早期
SPARCC评分——用于评价病情严重程度
MR上骶髂关节水肿, SPARCC评分右侧4 分+左侧5分
CT上骶髂关节右侧稍毛糙
Robinson PC1, Claushuis TA, Cortes A ;et al;Genetic dissection of acute anterior uveitis reveal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associations observed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rthritis Rheumatol. 2014 Sep 8.
强直性脊柱炎—S—PMARR评C估C标评准 分
SPARCC 评分方法������ 共12个层面(层厚5mm,层间距 1mm),取第4~9层共6个层面进行评 分,记分按以下3个方面分别计算:①累 及范围记分:每个层面的每一侧骶髂关 节划分为4个象限,每一区域内出现高信 号骨髓水肿计1分,无计0分,6个层面双 侧骶髂关节总分48分;②水肿强度记 分:每个层面每一侧骶髂关节病灶信号 强度接近或超过同层髂前静脉信号强度 加1分,6个层面双侧骶髂关节总分为12 分;③水肿深度记分:每个层面每一侧 骶髂关节水肿病灶深度超过1 cm加1分, 6个层面双侧骶髂关节总分为12分。总分 为累及范围记分+水肿强度记分+水肿深 度记分,共72分。
SCLC小细胞肺癌培训课件

SCLC小细胞肺癌
4
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表现
• 原发灶引起的临床表现
– 咳嗽(50%)、咯血(35%) – 胸痛(49%) – 胸闷气短 – 发热 – 声嘶 – 面颈部肿胀(10%-15%)
• 区域及远处转移引起的临床表现
– 吞咽困难 –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 。。。
SCLC小细胞肺癌
5
副瘤综合征
SCLCK小ie细s胞M肺S癌,et al J Clin Oncol,1987,5(4):25592-600
LD-SCLC同期化放疗中优先选择EP方案
20世纪80年代以前,CAV方案是具有代表性的高 效联合化疗方案。
80年代后EP方案用于SCLC的治疗,联合胸部放 疗治疗LD-SCLC的RR率:75-90%,CR率: 50-60%,MST:12-15个月。
2103例 1911例
3ys 提高5.4% 2ys 提高5.4%
奠定了化疗联合放疗的标准地位
J Clin Oncol 1992;10:890–895. N Engl J Med 1992;327:1618 –1624 SCLC小细胞肺癌 J Clin Oncol. 2009,27(18):232014-9.
15次分割
SCLC小细胞肺癌
18
局限期SCLC的治疗
初始治疗 LD-SCLC同期化放疗方案选择
SCLC小细胞肺癌
19
局限期SCLC初始治疗(2010.NCCN)
在适合的患者同步放化疗要优于序贯治疗(1类) EP方案联合同步胸部放疗为目前局限期SCLC患
者的推荐治疗(1类) 足叶乙甙+ 顺铂/卡铂 化疗第1或第2周期开始胸部放疗(1类) 治疗后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的患者,建议给予 PCI治疗(1类)
医学强直性脊柱炎SPARCC评分专题课件

水肿深度大于1cm
SPARCC评分——用于评价病情严重程度
MR上骶髂关节轻度水肿, SPARCC评分右 侧1分+左侧2分
CT上骶髂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男性,15岁,AS早期
SPARCC评分——用于评价病情严重程度
MR上骶髂关节水肿, SPARCC评分右侧4 分+左侧5分
CT上骶髂关节右侧稍毛糙
Ⅱ级
Ⅲ级
Ⅳ级
骶髂关节炎的CT分级
0 级:关节正常或关节面稍模糊 I 级:关节周围骨质疏松,软骨下骨轻度糜烂,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正常 Ⅱ级:关节面模糊,软骨下骨质破坏、骨质疏松和硬化,关节间隙基本正常 Ⅲ级:软骨下骨质明显破坏,弥漫性硬化,关节面呈毛刷状,关节间隙狭窄或 宽窄不均,部分强直 Ⅳ级:全部关节骨质破坏,硬化和骨质疏松、关节完全强直
SPARCC评分
• 患者取仰卧位,定位时中心点为 耻骨联合垂直于髂前上棘连线中 点,范围包括骶髂关节至髋关节
• 采用斜冠状位(平行于S1和S3背 侧连线)
• 序列:STIR(short tau inversion • recovery)序列(TR/TE/TI:
4000 ms/30 ms/150 ms)
SPARCC 评分系统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但是对AS中晚期评估(如骨质侵蚀、硬化、骨赘) 的评分缺乏定义,仅能用于早期AS疗效评估。
SPARCC评分
水肿强度:每个层面 每一侧骶髂关节病灶 信号强度接近或超过 同层髂前静脉信号强 度加1分
水肿深度:每个层面 每一侧骶髂关节水肿 病灶深度超过1 cm加 1分
l Maksymowych WP, Wichuk S, Chiowchanwisawakit P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Validation of the Spondyloarthritis Research Consortium of Canad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acroiliac Joint Structural Score. J Rheumatol ;2014 Oct 15
syntax评分系统方法及意义

s y n t a x评分系统方法及意义(总7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08年长城会上听专家讲了Syntax score评分方法,这评分方法比较复杂,主要是依据冠脉造影的结果来判断。
在准备阅读之前,先要熟悉冠脉解剖的节段分布情况:(上图为左优势型冠脉解剖分布,下图为右优势型解剖分布)Figure 1. Definition of the coronary tree segments(冠脉束血管段的识别)1. RCA proximal: From the ostium to one half the distance to the acute margin of the heart.2. RCA mid: From the end of first segment to acute margin of heart.3. RCA distal: From the acute margin of the heart to the origin of the 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4. 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Running in the posterior interventricular groove.16. Posterolateral branch from RCA: Posterolateral branch originating from the distal coronary artery distal to the crux.16a. Posterolateral branch from RCA: First posterolateral branch from segment 16. 16b. Posterolateral branch from RCA: Second posterolateral branch from segment 16. 16c. Posterolateral branch from RCA: Third posterolateral branch from segment 16.5. Left main: From the ostium of the LCA through bifurcation into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nd left circumflex branches.6. LAD proximal: Proximal to and including first major septal branch.7. LAD mid: LAD immediately distal to origin of first septal branch and extending to the point where LAD forms an angle (RAO view). If thisangle is not identifiable this segment ends at one half the distance from the first septal to the apex of the heart.8. LAD apical: Terminal portion of LAD, beginning at the end of previous segment and extending to or beyond the apex.9. First diagonal: The first diagonal originating from segment 6 or 7.9a. First diagonal a: Additional first diagonal originating from segment 6 or 7, before segment 8.10. Second diagonal: Originating from segment 8 or the transition between segment 7 and 8.10a. Second diagonal a: Additional second diagonal originating from segment 8.11. Proximal circumflex artery: Main stem of circumflex from its origin of left main and including origin of first obtuse marginal branch.12. Intermediate/anterolateral artery: Branch from trifurcating left main other than proximal LAD or LCX. It belongs to the circumflex territory.12a. Obtuse marginal a: First side branch of circumflex running in general to the area of obtuse margin of the heart.12b. Obtuse marginal b: Second additional branch of circumflex runn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 as 12.13. Distal circumflex artery: The stem of the circumflex distal to the origin of the most distal obtuse marginal branch, and running along the posteriorleft atrioventricular groove. Caliber may be small or artery14. Left posterolateral: Running to the posterolateral surface of the left ventricle. May be absent or a division of obtuse marginal branch.14a. Left posterolateral a: Distal from 14 and runn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14b. Left posterolateral b: Distal from 14 and 14 a and runn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15. Posterior descending: Most distal part of dominant left circumflex when present. It gives origin to septal branches. When this arteryis present, segment 4 isusually absent。
SIL定级及验证示例ppt

汇报对象和内容
面向企业领导和工程师介绍本次SIL定级及验证的背景和意义 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汇报SIL定级及验证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02
sil定级方法
基于规则的定级方法
总结词
基于规则的定级方法是指根据事先定义好的规则对SIL进行定 级,这些规则可以是经验规则、行业标准或专家经验等。
详细描述
基于规则的定级方法通常需要手动制定和调整规则,因此需 要一定的时间和经验。此外,由于规则通常是基于历史数据 进行制定的,因此对于新出现的SIL类型或情况可能无法很好 地应对。
03
建设学术交流平台
积极参与建设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 术思想的传播和共享,推动学科领域 的发展。
结果应用及推广计划
完善技术转移和推广 机制
建立完善的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 机制,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 用。
加强与产业界合作
与产业界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采用对比实验、单因素控制等 方法,进一步分析各因素对产
品性能的影响
数据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因素A在不 同水平下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具 有显著性差异,因素B和因素C 在不同水平下对产品性能的影
响差异较小
结论
综合考虑各因素对产品性能的 影响,得出因素A最为关键,因
素B和因素C可适当调整
05
问题和挑战
基于机器学习的定级方法
总结词
基于机器学习的定级方法是指利用机器学 习算法对SIL进行定级,这些算法包括支 持向量机、神经网络、决策树等。
VS
详细描述
基于机器学习的定级方法可以对SIL进行 较为准确的分类和预测,并且可以自动进 行特征选择和模型调整,但需要大量的数 据作为基础,并且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和 参数。此外,对于某些类型的SIL,可能 无法简单地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定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LICS评分系统
一、骨折损伤形态
机械学命 名 客观影像学 损伤形态
1 2
骨折形态 逐 压缩 爆裂
级 严 重
独一无二 胸腰椎骨折分类法中
椎体高度丢失 或通过椎体终板崩裂
3
移位/旋转
一个椎体相对 另一个椎体水平错位
压缩性骨折 前柱骨折
爆裂性骨折 前、中柱骨折
单侧或双侧 脱位
小关节 骨折-脱位
一、骨折损伤形态
三、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
PLC撕裂 棘突间间隙(gap PL ) 无损伤 C 小关节间隙增宽 0 小关节空虚 可疑/不确定 小关节栖息( 决定性作用 2 perch) 小关节半脱位 损伤 保护脊柱和脊髓 3 脊柱脱位 平片、 CT 、 MRI评价 避免过分屈曲、旋转、移位和牵拉 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 黄韧带 小关节囊
多个并发损伤 TLICS
L1-2屈曲-牵拉性损 伤 L2爆裂性骨折 分别给出分数 分数最高损伤 关键损伤(points) 根据最高分损伤和混杂变量 (如存在非临近节段损伤) 确定治疗决策。 非临近节段损伤 T7压缩性骨折并L1爆裂性骨折 分别计分并分型 分数不累加
以前分类系统
使用受限
二、神经功能状态
下颈椎损伤分型SLIC(Sub-axiaL Injury Classification )评分系统 邹明 • 2016.08.03
•
SLIC评分系统
• 包括损伤机制,神经功能,椎间盘韧带复合体三个方 面 评定。根据不同情况予以不同的分值,最后将 3 部分的分 值相 加,总分作为选择治疗的依据。 • 骨折形态: 无损伤 0 分;压缩型 1 分; 爆裂型 2 分;牵 张型 3 分;旋转及移位 4 分; • 神经损伤情况: 无损伤 0 分; 神经根损伤 1 分;脊髓完 全损伤 2分; 不完全性损伤 3 分; 持续性压迫+1 分; • 椎间盘韧带复合体: 无损伤 0 分; 不确定 1 分; 确定断 裂 2 分。 • 若总评分 ≤3,建议保守治疗; 若总评分 ≥5,建议手术治 疗; 若总评分 = 4,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保守或手术 治疗。
神经功能状态
无损伤 0 逐 级 神经根损伤 严 独一无二 重 胸腰椎骨折分类法中 2 脊髓/圆锥损伤,完全性 2 马尾神经损伤 美国脊柱损伤协会分类 the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classificati 3
决定性指标 神经损伤时脊柱损伤稳定性 A级 完全性脊髓损伤 B、C、D级 不完全性损伤
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性
一旦撕裂 韧带结构愈合能力差 普遍需要手术重建稳定
撕裂的证据不明确(subtle),韧带完整性定义 为既不怀疑也不确定。MRI检查中,T1加权像高 信号显示韧带结构撕裂,尽管只是增加了PLC 撕裂的临床可疑,但MRI发现与术中发现明确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