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情节手法型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任务2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再嫁时,先写祥林嫂哭着喊着不肯到贺家坳去,为了抗婚,一头撞在桌角上。当她发
现贺老六是个和善的好人时,便与他一起过活,后来又有了孩子阿毛。本来可以安
安稳稳地生活下去,没成想,贺老六病死,阿毛被狼吃掉。由悲转喜继而大悲,抑扬交
错,起伏跌宕,形成多次摇摆。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采用摇摆式结构。小说从
沧州遇旧时林冲的“忍”到买刀寻敌时的“怒”到草堂交接时的“安”到雪夜报仇时的
体会
三层,让儿子知道有些东西不能丢弃;第13至14句为第
四层,告诉儿子休憩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第15至17
句为第五层,让儿子体会大地的仁慈和生命的延续。
二、特定角度梳理概括 例2(2022·新高考Ⅰ卷)[原文《江上》(节选)见学案13“赏析小说的叙事特 色”部分]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走下大埂,沿着水渠边的路走。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 是进村了。我曾写过它。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
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 儿子,你得找和你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才记得。 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他们 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他们会告诉 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你跟他们一起 笑吧,确实值得笑上一场。 你们谈到黑了,会有人请你吃饭。不必客气,谁先请就跟谁去。能喝多 少喝多少,能吃多少吃多少,这才像客人。天黑了,他们会留你住宿。他们 非常好客。
也就是这些话了,儿子。你得去,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就去。④我不知 道究竟会怎样。要是你的船走进漕河,看见的只是一排烟囱,一排厂房,儿 子,你该替我痛哭一场才是。虽然我为乡亲们高兴。
2020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技巧及答题技巧

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技巧及答题技巧小说首先,通读一点文章知道讲了什么事,主题是什么其次,读题从题目中获得信息,知道第二遍要关注什么结合全文最后,找到与题目有关的内容。
一、小说的特点(一)叙事的虚构性三国演义草船借箭戏剧性欧亨利结局据《三国志》记载: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
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小说中的“事”则是作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一定生活材料基础上予以虚构的产物,其或是无中生有的编造。
(分清其中虚实)(二)描写的具体性后面小说三要素人物描写会讲到(三)语言的灵活性直观性的意象(红楼梦)议论性的语言(这是个最好的、、)(四)时空的深广性时间和空间例文第三题二.小说概念及三要素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人物: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考点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其中涉及到,对描写概念的掌握。
1、描写从对象上分,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其中的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情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2、描写从方式上分,分为白描和细描(细节描写)。
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中所说:“白描却没有秘诀。
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3、描写从角度上可以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例文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塑造人物。
例如,(1)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如七律·长征,乌江磅礴走泥丸。
(2)以对面写正面。
如《社戏》中写“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没有正面写“我”扫兴,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表现;(3)以反面写正面。
2020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技巧及答题技巧

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技巧及答题技巧小说首先,通读一点文章知道讲了什么事,主题是什么其次,读题从题目中获得信息,知道第二遍要关注什么结合全文最后,找到与题目有关的内容。
一、小说的特点(一)叙事的虚构性三国演义草船借箭戏剧性欧亨利结局据《三国志》记载: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
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小说中的“事”则是作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一定生活材料基础上予以虚构的产物,其或是无中生有的编造。
(分清其中虚实)(二)描写的具体性后面小说三要素人物描写会讲到(三)语言的灵活性直观性的意象(红楼梦)议论性的语言(这是个最好的、、)(四)时空的深广性时间和空间例文第三题二.小说概念及三要素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人物: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考点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其中涉及到,对描写概念的掌握。
1、描写从对象上分,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其中的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情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2、描写从方式上分,分为白描和细描(细节描写)。
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中所说:“白描却没有秘诀。
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3、描写从角度上可以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例文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塑造人物。
例如,(1)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如七律·长征,乌江磅礴走泥丸。
(2)以对面写正面。
如《社戏》中写“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没有正面写“我”扫兴,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表现;(3)以反面写正面。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 固根基)1.3.1.1小说阅读 新人教版

小说阅读核心梳理·固根基人物、情节、环境、手法、主题——小说阅读空间的五维度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再加上手法、主题,可称作小说阅读空间的五维度。
第一维度——人物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
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列表如下:1.主要人物的作用主要人物处在中心地位,被作者着力塑造,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列表如下:3.物象的作用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列表如下:第二维度——情节小说的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段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1.情节的构成。
小说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
2.情节的安排。
常见的情节模式有:①全文一波三折式;②首尾呼应式;③开篇倒叙式;④结尾出人意料式;⑤结尾留下空白式。
3.情节的线索。
小说的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双线又包括明线和暗线。
第三维度——环境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指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事物及民俗民风等,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自然环境指小说中的自然景观,如季节天气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泊、森林原野等。
第四维度——手法小说手法一般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
1.表达方式(1)叙述视角(人称)及作用(客观视角) 实比较灵活自由(2)叙述手法及作用手法作用顺叙按时空顺序记叙,使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补叙对上文内容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缘由的交代(3)描写类型及作用正面描写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精神状态,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行动描写展示人物言行举止,直接体现人物性格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刻画人物性格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等借助次要人物、物象或环境侧面烘托,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以含蓄曲折地表现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2.常见的表现手法及特点衬托渲染通过渲染描绘某一事物的特点来突出所要表现事物的氛围对比突出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的特点,使形象更鲜明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某一细节为点,两者结合能反映出人物或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现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以小见大叙写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的小事件、小人物,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3.结构技巧常见的布局谋篇的结构技巧包括: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起承转合、设置悬念和制造波澜等。
最新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情节手法型

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 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 …… 我说,我没
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 终于哭了, 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 他的
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 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 心头像给什么 东西塞得紧紧的。
审读判别
题干中有“线索”“叙述”“情节展 开”“构思”“布局”等字样。
“三步骤 ” 解答情节结构技巧题
第一步:掌握常见的情节结构技巧
(一 )情节叙述手法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类别
特点
第一人称 (有 限视角 )
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 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 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例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 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 映到茫无头, 轻轻地吻着 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 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第 3页 共 7页
第二步: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情节安排的技巧 第三步:利用答题模板,规范作答 点出情节结构技巧+结合文本分析+分析效果作用。 特别关注: 情节结构题,要注意题干要求,同时注意答题方向,当然,结构 特点经常和作用效果同时考查,那就要联系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这 也是小说类题目的共性。
第 4页 共 7页
“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 “唔! ……”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 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 我的心里偷 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 “年轻人到底不知事, 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 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 唉!年轻人 …… 就在我这船中过 一宵吧。 ”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舱后头, 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 好在天气 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 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 我躺着, 一 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 和出门人的秘诀。 “……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 啊!…… 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 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 …… 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 的桂儿, 他比你大得多呀! 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 …… 那个时候, 我们爷儿俩 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 ……” “他们呢? ”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 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 伕 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 上一拳! …… 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 …… 我的儿媳妇改嫁给 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 肯给我 …… 他们说: ‘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 ’可是,小伙 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小说阅读之情节(附思维导图+教材经典课文示例解析)

小说情节知识清单一、情节结构(一)单线结构1.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示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如何展开的2.倒叙:将小说的高潮或结尾部分前置示例:《祝福》在结构上采用什么记叙顺序?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3.插叙:在叙述故事中插入其他故事示例: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中“林教头沧州遇故旧”的叙述方式及作用。
4.补叙:补充与之相关的事情示例:《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作者使用什么叙述方式解释“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并分析其妙处。
答案:插叙,造成叙事的波澜,也让读者在惊异与顿悟的情感呈现中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
5.平叙:同时叙述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故事,又叫“分叙”示例:在《水浒传》,《林海雪原》,《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等长篇小说中都有精采的运用。
(提示:一般地说,平叙也只有在写较长的文章时才用得上)(二)复线结构1.明线与暗线:明线叙故事,暗线写主题示例:分析鲁迅小说《药》的明线和暗线,并提炼主题鲁迅写的小说《药》就是如此。
故事的明线是:清末年间,华老栓的儿子小栓得了痨病,人们说此病吃了血馒头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衙门杀人,就拿着洋钱去买用囚犯血染的馒头,并匆匆拿回家给小栓吃。
此文暗线是:老栓去取血馒头那天清早,被杀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馒头,但这剂“药”并没把小栓的病治好。
小栓最终还是被痨病夺去了生命。
作者就将这明暗两线交*,结成双环连套——在本文结局的坟场上,让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错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亲、夏瑜的母亲又都在给儿子上坟、烧纸……《药》的主题:“愚昧的群众享用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
”就自然而然地从坟地里奔出来了。
2.蒙太奇结构:镜头组合,立体感,省去交代与过渡示例:先秦作品《弾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使用了什么叙事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使用了蒙太奇手法,四个词,就是四个镜头,四个镜头组合起来,就形成一幅完整的古代原始人类劳动狩猎的画面,真实的再现了古代人类的劳动过程。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阅读(一)

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 ⑥象征和暗示。
[真题文本•认知] [知能储备•夯基]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4.概括主题内容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 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 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 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 说的主题。
①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
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 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 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
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 了……,表现了……
[真题文本•认知] [知能储备•夯基]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真题文本•认知]
示范读文 认识真题
②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
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
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③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
行了。
④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1.把握故事情节
常见题型:
(1)概括类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
[真题文本•认知] [知能储备•夯基]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一、情节(一)一般情节的作用: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情节手法型
小说情节手法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
情节叙述手法指作者叙述
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手法和叙述人称;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三步骤”解答情节结构技巧题
第一步:掌握常见的情节结构技巧
(一)情节叙述手法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续表
第二步: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情节安排的技巧
第三步:利用答题模板,规范作答
点出情节结构技巧+结合文本分析+分析效果作用。
特别关注:情节结构题,要注意题干要求,同时注意答题方向,当然,结构特点经常和作用效果同时考查,那就要联系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
这也是小说类题目的共性。
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
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
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
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
“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
”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行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
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
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
“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
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
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
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舱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
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
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
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
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
“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
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
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
’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
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
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
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
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
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地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
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
(有删改)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教你分析]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考查的是“情节手法题”,此类题目应从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方式、情节安排手法等角度回答“叙述”技巧,并把这种技巧的作用答出。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你分析]第一人称“我”“我”渡夫儿子被抓壮丁儿媳改嫁时间渡夫“我”渡夫衬托“夜色”、“风”“抑扬”“钱”
[尝试答题]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