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新港船舶接用岸电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船舶岸电方案 (3)

船舶岸电方案 (3)

船舶岸电方案
船舶岸电方案是一种将船舶从使用传统的发动机发电转而使用岸上电源供电的技术方案。

这种方案主要是为了减少船舶在港口停泊时的环境污染和燃油消耗。

船舶岸电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环境评估:对港口及周边的环境进行评估,包括空气质量、噪音水平等因素,以确定实施岸电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建设岸电设施:在港口配备岸电设施,包括电缆、连接设备、电源控制器等,以便为停泊的船舶提供电力供应。

3. 船舶改造:对船舶的发电和电力系统进行改造,以便能够接入岸电设施。

改造包括安装船岸电连接设备、改变原有的发电系统等。

4. 船岸电连接:当船舶停泊在港口时,将船舶与岸电设施连接起来,断开船舶的发动机发电,使船舶从岸上电源获取电力供应。

这需要确保电缆连接安全可靠,并进行必要的电力管理。

5. 运行管理和监测:监测船舶的电力使用情况,管理电力供应和需求,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同时也可以进行电力使用的统计和分析,为后续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船舶岸电方案的主要优点包括减少空气和噪音污染、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安全性和舒适度等。

然而,这种方案也需要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需要投资建设岸电设施、船舶改造成本较高、电力需求管理等问题。

因此,在实施船舶岸电方案时,需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评估,并确保技术和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船舶受电设施调研报告

船舶受电设施调研报告

船舶受电设施调研报告船舶受电设施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主要是为船舶提供电能,以满足各种船舶设备和系统的电力需求。

为了深入了解船舶受电设施的情况,我进行了调研,并将结果整理如下:首先,船舶受电设施的主要类型有两种:直流受电设施和交流受电设施。

直流受电设施适用于一些特殊设备,如紧急供电系统和船舶导航设备等。

交流受电设施则适用于绝大部分船舶设备和系统,包括照明、通信、动力设备等。

其次,船舶受电设施的供电方式主要有两种:发电机供电和外部电源供电。

发电机是船舶上最常用的供电设备,它可以通过燃油或液化气等能源驱动,产生电能。

外部电源供电通常是在港口或码头停靠时使用,通过与岸电连接,将岸电转换为船舶所需的电能。

再次,船舶受电设施的配电系统一般包括主配电盘、分配电盘、动力变压器、电动机控制柜等。

主配电盘是电源进入船舶的集中控制装置,分配电盘则将电能分配给各个设备和系统。

动力变压器用来将电能转换为不同电压级别的电能,以满足不同设备的工作要求。

电动机控制柜是用来控制电动机启停及运行的装置,保障电动机的稳定运行。

最后,船舶受电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对船舶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船舶公司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定期检查受电设施的工作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理。

特别是对于发电机等关键设备,可采用定期维护、故障预防和备用设备等手段,提高设施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以上是我对船舶受电设施调研的总结。

通过这次调研,我对船舶受电设施的类型、供电方式、配电系统以及管理和维护等方面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

呼吁船舶公司、船东以及船舶管理机构加强对船舶受电设施的重视,提高船舶受电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确保船舶的正常运行。

岸电研究报告

岸电研究报告

岸电研究报告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船舶污染治理要求的加强,岸电技术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供应方式,正在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本报告旨在介绍岸电技术的原理、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岸电技术的原理
岸电技术是指在船舶停靠港口时,通过电缆连接船舶和岸上电源,将岸上电能供应给船舶使用。

这种供电方式可以避免船舶在停泊期间使用柴油发电机,减少船舶排放的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二、岸电技术的应用现状
目前,岸电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欧洲、北美以及亚洲的一些港口都已经建设了岸电设施,并为船舶提供岸电服务。

在我国,岸电技术也正在逐步推广应用,如上海港、深圳港等一些大型港口已经开始建设岸电设施,为船舶提供清洁供电服务。

三、岸电技术的优点
岸电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减少船舶污染:使用岸电技术可以避免船舶使用柴油发电机,减少船舶排放的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2.节约能源:岸电技术使用岸上电源供电,可以节约船舶使用柴油发电机产生的燃料费用。

3.便于管理:岸电设施可以对船舶供电进行统一管理,可以方便地监控和维护设施的运行状态。

四、岸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船舶污染治理要求的加强,岸电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未来,岸电设施的建设将会成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将会促进船舶绿色化发展,推动船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港口船舶岸电设施建设方案(一)

港口船舶岸电设施建设方案(一)

港口船舶岸电设施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船舶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传统燃油动力船舶的排放问题成为了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为了推动船舶行业向清洁能源转型,提高船舶的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船舶充换电设施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二、工作原理船舶充换电设施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船舶与岸上电网连接,实现对船舶的电能充电或电能换装。

船舶上的电池系统可以通过充电设施进行充电,也可以通过充电设施将电池组进行更换。

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可以根据电池组的电量情况,选择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充电或换电,从而保证船舶能够持续高效地运行。

三、实施计划步骤1. 调研与规划:对目标区域的船舶使用情况、能源需求进行调研,并制定充换电设施建设的规划方案。

2. 设备选型与采购:根据船舶类型和规模,选择适合的充换电设备,并进行采购。

3. 基础设施建设:对充换电设施所需的电力接入设备、充电桩、换电设备等进行安装和调试。

4. 船舶改造与适配:对目标船舶进行改造和适配,安装电池系统和与充换电设施的连接装置。

5. 测试与运行:对充换电设施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进行试运行阶段的船舶使用。

6. 推广与应用:在试运行成功后,逐步推广充换电设施的应用,引导更多船舶使用清洁能源。

四、适用范围船舶充换电设施主要适用于短途航行的内河船舶、港口作业船舶以及停泊时间较长的客轮、游船等。

这些船舶通常需要频繁停泊或在固定区域内航行,因此更适合利用充换电设施进行电能补充。

五、创新要点1. 充换电设施的智能化管理: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充换电设施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 快速充电与换电技术:采用快速充电和换电技术,缩短船舶充电或换电的时间,提高船舶的运行效率和利用率。

3. 清洁能源整合利用:结合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实现对船舶的多能源供给,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六、预期效果1. 减少环境污染:船舶充换电设施的建设可以减少船舶的燃油消耗和排放,有效降低船舶对环境的污染。

港口岸电系统建设及船舶受电设施改造方案(一)

港口岸电系统建设及船舶受电设施改造方案(一)

港口岸电系统建设及船舶受电设施改造方案1. 实施背景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绿色能源已成为全球的共同追求。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港口国家,拥有数千个大小港口,对于岸电系统的需求十分巨大。

而现有的岸电系统往往结构复杂,维修困难,且功率密度低,无法满足现代船舶的用电需求。

因此,对港口岸电系统进行改革,并引导船舶进行受电设施改造,对于提高港口的能源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2. 工作原理港口岸电系统主要通过高压输电线路将陆地电网的电能传输到港口,再通过变频装置将高压交流电转换为适合船舶使用的低压直流电。

而船舶受电设施则通过码头上的受电装置接收岸电,经过转换后供应给船上设备使用。

3. 实施计划步骤3.1 调查与研究首先需要对全国各大港口的岸电系统及船舶受电设施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2 设计方案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出适合各港口的岸电系统改造方案和船舶受电设施改造方案。

3.3 施工与安装按照设计方案,组织施工队伍进行岸电系统的施工和船舶受电设施的安装。

3.4 调试与检测在施工和安装完成后,进行系统的调试和检测,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5 推广与应用将改造后的岸电系统和船舶受电设施在全国各大港口进行推广和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4. 适用范围此方案适用于全国各大港口,包括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油品码头等。

同时,也适用于其他需要使用岸电的场合,如靠港船舶、浮式生产储油轮等。

5. 创新要点5.1 采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提高输电效率,减少输电损耗。

5.2 研发新型变频装置,实现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快速转换。

5.3 设计智能化岸电管理系统,实现岸电的智能分配和远程监控。

5.4 推广可再生能源与岸电系统的结合使用,如风能、太阳能等。

6. 预期效果6.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新型变频装置,可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6.2 减少环境污染:岸电系统替代了传统的燃油发电系统,减少了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

船舶电力系统了解船舶电力系统的最新技术和应用案例

船舶电力系统了解船舶电力系统的最新技术和应用案例

船舶电力系统了解船舶电力系统的最新技术和应用案例船舶电力系统:了解船舶电力系统的最新技术和应用案例船舶电力系统是指船舶上用于供电和驱动船舶各项设备的电力系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航行需求的增加,船舶电力系统也在不断更新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船舶电力系统的最新技术和应用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的可能性。

一、船舶电力系统的概述船舶电力系统主要包括发电、配电和用电三个环节。

发电环节通过柴油发电机、涡轮发电机或气体轮机等产生电能,并传输到配电系统。

配电系统将电能分配给各个用电设备,如推进器、船舶测控系统、通信系统、照明设备等。

船舶电力系统的设计要求是稳定可靠、高效节能、安全可控。

二、船舶电力系统的最新技术1. 直流微网技术直流微网技术将可再生能源、能量存储系统和传统发电系统相结合,形成具有自治性和互连性的微网。

船舶作为一个封闭的环境,适合采用直流微网技术,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 高效配电系统传统的船舶配电系统采用交流电供电方式,存在能量传输损失和线缆过重的问题。

高效配电系统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将电能转换为直流电,并通过高压直流输电,降低线损和线缆重量。

3. 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技术可以实现对船舶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优化能源调度和运行管理。

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通信技术,实现对船舶各个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

三、船舶电力系统的应用案例1. 混合动力船舶混合动力船舶将传统船舶动力系统与可再生能源设备相结合,实现节能减排。

以液化天然气(LNG)为主要燃料的混合动力船舶在减少碳排放和空气污染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2. 电动推进系统电动推进系统将电能转换为推进力,比传统的机械推进系统更高效节能。

一些船舶采用电动推进系统,如电动小艇、电动巡航船等,减少了噪音和环境污染。

3. 船舶智能化控制系统船舶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对船舶各个设备的智能控制和优化管理。

港口船舶岸电设施建设方案(五)

港口船舶岸电设施建设方案(五)

港口船舶岸电设施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能源消耗的关注,港口船舶岸电设施建设成为推动产业结构改革的重要举措。

传统上,船舶在港口停泊期间需要使用发动机发电来满足电力需求,这不仅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排放,还会浪费大量的燃料资源。

而岸电设施的建设可以使船舶在港口停泊期间直接使用岸上电网供电,从而减少船舶的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提高港口的环保形象和竞争力。

二、工作原理港口船舶岸电设施的工作原理是将岸上电网的电力通过高压电缆输送到停泊在港口的船舶上,再通过变压器将电压转换为船舶所需的电压。

船舶上的电缆与岸电设施连接后,船舶的发电机可以停止运行,船舶的电力需求通过岸电设施供应。

岸电设施还可以实时监测船舶的电力需求,根据需求调整供电电压和频率,确保船舶的正常运行。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前期准备:确定岸电设施建设的港口和船舶适用范围,制定岸电设施建设的目标和规划。

2. 设计方案:根据港口和船舶的特点,制定岸电设施的布局和接口标准,确定岸电设施所需的电力容量和传输能力。

3. 建设实施:进行岸电设施的土建和电气工程建设,包括建设岸电设施的供电系统、配电系统和接口设备。

4. 测试调试:对岸电设施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调试,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5. 运营管理:建立岸电设施的运营管理机制,包括设施的维护保养、电费结算和用户服务等。

四、适用范围港口船舶岸电设施建设适用于各类港口和船舶,特别是大型客货船和邮轮等长时间停泊在港口的船舶。

这些船舶的电力需求较大,使用岸电设施可以显著减少港口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五、创新要点1. 设施智能化:利用先进的电力监测和控制技术,实现对船舶电力需求的实时监测和调整,提高供电的效率和稳定性。

2. 节能环保:通过岸电设施的使用,减少船舶的燃料消耗和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多功能接口:设计岸船电缆接口时考虑到不同船舶的需求差异,提供多种规格和接口类型,以满足各类船舶的接入需求。

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技术要求、改造检验 指南及日常运维

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技术要求、改造检验 指南及日常运维

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技术要求、改造检验指南及日常运维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技术要求
二、改造检验指南
三、日常运维
正文
一、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技术要求
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是指在船舶上安装的,能够连接到岸上电源系统,为船舶提供电力的设备。

它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的电压和频率应符合岸上电源系统的要求。

2.设备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短时过载能力,以保证在船舶停靠期间,岸上电源系统对船舶供电的稳定性。

3.设备应具有自动切换功能,当岸上电源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换到船舶自身的发电系统。

4.设备应具有安全保护功能,以防止船舶和岸上电源系统因电气原因造成损害。

二、改造检验指南
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的改造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检验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的设计和安装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2.对设备进行载荷试验,以检验其承载能力和短时过载能力。

3.对设备进行自动切换试验,以检验其自动切换功能是否正常。

4.对设备进行安全保护试验,以检验其安全保护功能是否正常。

三、日常运维
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的日常运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2.对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对设备进行定期的载荷试验和自动切换试验,以检验其性能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安新港船舶接用岸电技术研究淮安新港是江苏省内河重要区域中转港,常年有大量船舶靠港装卸。

为响应低碳交通建设,减轻港口区域空气污染,打造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港口。

在一期码头前沿六个泊位增设靠港船舶接用岸电装置,促进港口节能减排工作,并为内河港口岸电技术推广应用起重要的示范作用。

标签:淮安新港;岸电技术;应用研究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我省是国内水运大省,201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8多亿吨,居全国之首,占综合交通运输货运总量三分之一以上,每年在港口靠泊装卸货物的船舶数量巨大。

由于目前几乎所有的靠港船舶均使用油料燃自行发电,所以船舶会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硫化物和氮化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且造成大量能源浪费。

如果采用岸电系统,不仅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还可以减轻船舶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尤其是内河港口,由于停靠船舶不同于海船,所用电制与岸电相同,都是380伏/50赫兹的电源,无需对船舶受电系统进行改造转换,技术上无障碍,操作简单易行,岸电系统增设改造资金投入较少。

在此背景下,淮安新港于2013年对一期码头改造增设了岸电系统,并已投入运行,对在建的二期工程和盐化工通用码头提前配套设置岸电系统。

同时,淮安市港口管理局在淮安新港一期码头岸电系统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省厅港口局2013-2015年港口节能减排计划安排,制定了全市范围内的港口岸电系统推广实施计划。

这对做好靠港船舶的节能减排工作,减轻港口地区的空气污染,以及履行低碳交通建设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2 淮安新港岸电系统设计方案淮安新港岸电设施的配备,为靠港船舶提供电源,节约船舶耗油,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量。

港口现有泊位8个,经实地考察、走访船民和专家论证,最终方案确定在6个泊位前沿配备岸电箱,为停靠船舶提供380V/50Hz及220V/50Hz电源。

图1 码头前沿配电原理图2.1 方案具体内容2.1.1 由配电房放70mm2铠装铜电缆到前沿配电柜。

2.1.2 前沿配电柜内配置一总开,三分开。

2.1.3 前沿配电柜向东放50mm2铠装铜电缆,到第一岸电箱(使用总功率50kW);由第一岸电箱向第二岸电箱(使用总功率15kW)放35mm2铠装电缆。

(东侧两岸电箱均为380V/50Hz,零线不进漏电开关)。

每个箱子只出来一个接线端子排。

2.1.4 前沿向西放35mm2铠装电缆至1-2号岸电箱,每个岸电箱配备10kW 使用功率,提供两种电压,即220V/50Hz及380V/50Hz。

2.1.5 各岸电箱内配置根据使用功率由设计单位设计。

2.1.6 各岸电箱带计量、漏电、防雷等保护,电器元件采用施耐德品牌。

2.1.7 箱体采用厚不锈钢材料,要坚固且防雨水。

2.1.8 外接电缆考虑加固定装置。

2.2 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2.2.1 设计标准(1)GB7251.1-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2)EC60439.1-1999《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8)《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2004。

2.2.2 岸电配电箱壳体规范(1)外壳采用户外不锈钢板,规格尺寸(宽*高*厚)可按用户要求;(2)内部结构满足电气元件布置安装强度要求;(3)配电柜的门,应能在不小于90°的角度内灵活开闭,门在开闭过程中不应损坏涂覆层,门锁上后,不应有明显的晃动現象;(4)配电柜的外壳和金属零件的表面应平整,不应有锐边和毛刺,焊缝应光洁均匀、无焊穿、裂纹、咬边、溅渣、气孔等现象,焊药皮应清除干净;(5)配电柜外壳上的涂层不得有皱纹、流痕、针孔、起泡、透底漆、斑点、细砂粒、手印、附着物、色泽不均等现象;(6)内部安装连接用优质镀锡铜排或软导线,截面积符合要求,接地螺丝为M12,并有明显接地标识。

2.2.3 岸电配电箱布线要求(1)母线的连接和母线、绝缘导线的布置要尽量减少涡流影响,如果交流导体要穿过封闭的具有导磁性能的框架或金属隔板,则该电路的三相导线均应从同一孔中穿过;(2)母线排应采用绝缘支持件进行固定,以保证母线之间和母线与其它部件之间距离不变。

母线的布置和连接及绝缘支持件应能承受装置额定的短时耐受电流和峰值耐受电流所产生机械应力和热应力的冲击;(3)母线之间连接应保证有足够持久的压力,但不应使母线变形,振动和温度变化在母线上产生的膨胀和收缩不致影响母线连接部位的接触特性;(4)当电源侧或负荷侧发生短路或过载时配电箱进线、出线断路器应起到保护作用;(5)二次回路导线选择多股铜导线,电流回路、电压回路不小于2.5平方毫米,接地线不小于4.0平方毫米采用黄绿双色线标。

2.2.4 岸电配电箱电气元件和测量仪表要求(1)柜内主要电气元件采用施耐德品牌(电器元件配置及参数根据各岸电箱使用总功率配置);(2)电气元件采用平装式,接线方式要便于维修和更换;(3)指示仪表及数量配置必须具有高灵敏度和耐震能力,测量仪表精度与电流互感器同级或低一级;(4)电流表所选的测量范围应满足当电力装置回路以额定值条件运行时仪表指示在标准尺的70%。

2.2.5 岸电配电箱防雷与接地技术要求(1)配电箱金属外壳可作为内、外部接地的主接地体,统一设置公共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直径不小于10mm,应能耐腐蚀和氧化,并有持久耐用且明显的接地标示;(2)配电箱主体与门,以及装有电气元件且活动的面板与配电箱主体,应用6mm2铜编织线牢固连接,其与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不大于0.1Ω;(3)配电箱接地端子必须与外部打入地下的标准重复接地体连接,连接导线不得小于16mm2,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

2.2.6 岸电配电箱漏电防护要求(1)配电箱内漏电保护器选型,最重要的是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及漏电动作电流,漏电动作时间。

额定电压要与线路和负载的额定电压相符合。

额定电流要取等于负载或稍大于负载的额定电流。

若装于进户电度表后的总漏电保护器,还要注意与电度表的额定最大电流相匹配。

(2)配电箱使用中,还要注意漏电保护器是否能开断短路电流,若不能,需要在进线侧增设熔断器或空气开关,作为后备保护。

(3)漏电动作电流选择:装于配电线路防止接地故障引起火灾的漏电保护器,应选用100~500毫安的漏电保护器;码头沿岸配电设备分路使用的可选用动作电流30~50毫安,动作时间不超过0.1秒的;码头沿岸配电维修分路使用手电钻,电动改锥,及其他手持电动工具,应选用15~30毫安的,动作时间不超出0.1秒的漏电保护器;为避免上下级漏电保护器出现越级动作;装于配电线路的漏电保护器,选用动作时间应大于下一级漏电保护器的动作时间,可选用延时动作型。

2.2.7 岸电配电箱接电、送电规范(1)船舶接电前要确认空气开关未合闸、通电指示灯未亮;(2)配电箱采用按键控制交流接触器送电、断电;(3)船舶不使用岸电时,应断电后拆除接电电源线,锁好岸电箱门。

2.3 使用要求2.3.1 使用环境条件(1)海拨高度:≤1000M。

(2)环境湿度:日平均≤95%。

(3)最高温度:+50℃。

(4)最低温度:-5℃。

(5)24小时内其平均温度不超过:+35℃。

(6)地震烈度:不超过8度。

(7)电源防雷等级:2级。

(8)安装场所:户内、外,无火灾、爆炸危险化学腐蚀和无剧烈震动和冲击。

2.3.2 运行条件(1)额定绝缘电压:660V。

(2)额定工作电压:380V±10%(主电路)220 V±10%(辅电路)。

(3)额定频率:50±1Hz。

(4)额定功率:按配电箱铭牌规定标称功率使用。

(5)柜外壳防护等级:IP54。

(6)柜内操作对带电部份防护等级:IP20。

(7)供电制式:三相四线TN-C系统。

3 节能减排效益分析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最关心的环保问题,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温室气体产生,而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二氧化碳(CO2),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现代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归根到底是大量使用各种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造成的。

淮安新港岸电系统投入使用后,根据营运实践,以1000吨级的船舶为测算依据,其平均每天在泊位上的耗油按0.1吨计算,港口泊位使用天数每年按365天计算,泊位利用率按90%计算,港口泊位数按照新港现有6个泊位计算,则每年可节油:0.1吨/每天每艘船舶耗油×365天×90%泊位利用率×6个泊位=197.1吨燃油,约合287.19吨煤。

减少二氧化碳排量:197.1×3.06=603吨减少二氧化硫排量:197.1×0.05=9.85吨4 结束语根据淮安新港岸电系统投入运行的情况来看,实现船舶在内河港口靠泊期间使用岸电不仅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在节能减排、提升港口服务功能等方面都显现了巨大效益,值得在港口、锚地、水上服务区等船舶集中停靠区进行全面推广应用。

届时可以大大促进我省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向前發展。

根据我们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对目前港口现状的调查,要想在我省内河全面推广应用,还必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行业主管部门尽快组织专门机构进行技术论证,制订船舶使用港口岸电有关统一技术规范和相应推广工作实施的方案,以推动该项节能减排措施在全省内河港口尽早实施。

(2)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内河港口岸电系统虽然投入少、技术难度小、节能减排效果好,但由于内河港口体制的特殊性,很多港口企业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因此,建议能结合国家和行业有关节能减排政策,出台相关适合内河港口特点的引导资金和鼓励政策方面文件,来推动此项工作。

(3)从源头控制,对新建港口、锚地、水上服务区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同步配套规划岸电系统。

这样不仅能保证布置更合理、使用更便捷,而且节约后期改造投资、减少推广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