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外管人案例解析大全_偶尔玩一把“苦肉计”
制度外管人案例解析大全_猫头鹰的管理启示

案例猫头鹰的眼--睁一眼,闭一眼,管理则讲究”小节不拘束,大事不糊涂“。
阿琼因为业务能力出众,最近被社里提拔当上了编辑部的主任。
阿琼当部门主管,也是大姑娘上花轿--平生头一回。
兴奋之余,心里头难免有点发虚:毕竟大小是个头儿,手下还得管着”几个小兵“,当头儿就得有个当头儿的样子。
阿琼在心地暗暗盘算着,要如何才能不辜负领导的厚爱,把编辑部的活儿给扛起来。
因为要具体负责一个部门的各项事务,同时还得管理好手下几位小编辑,于是,阿琼开始恶补各类管理书籍。
某天,她忽然看到一本企业管理方面的书中有这么一句:”人们可从一个企业员工的上下班状况,觉察到该企业员工的基本素养和对企业规章的遵从度“,再又联想到那句很流行的”细节决定成败“,阿琼犹如醍醐灌顶,仿佛看到了曙光,知道了管理从何着手。
相比于出版社其他部门,编辑部的上下班管理是比较松散的,阿琼决定就从这块考勤制度着手。
于是编辑部曾经形同虚设的上下班打卡签到制度,被阿琼重新给翻了出来,而且阿琼要求大家严格遵守制度,认真加以执行。
虽然阿琼再三严正声明,很把自己当回干部,结果手下的几个小编辑根本就不买账,并不真的把她当干部。
该怎样仍旧怎样,上班下班并不依照制度规定。
看到大家伙这种态度,阿琼简直要气得七窍生烟:真是”老虎不发威,你们只当是病危“啊?行!老虎这回不发威,以后你们还不得反了天!这点小事都管不了,以后我怎么在编辑部混?阿琼决定要拿人祭刀了,正好小黄撞到了枪口上。
小黄是个长得乖乖巧巧的女孩子,文文静静,平时话也不多,只顾低头做自己的事。
忙完手边的工作,不管早与迟,她就不打招呼自行离开。
因为平常管理不是太严,这已经成了编辑部众编辑们约定俗成的作息制度。
这次小黄又依潜规则行事,公然违规了,阿琼当然不会放过这次”教育大家“的机会。
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大家眼中一向文弱的像只小兔子的小黄,居然会横眉立目,公然与领导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地大声辩驳起来。
最后小黄头发一甩,理也不理,径直出了办公室大门。
制度外管人案例解析大全_制度是约束,还是激励

案例老厂长一脸阴沉地窝在沙发里,等着办公室主任回来。
原来,刚上班还没来得及把椅子坐热,张主任就推进门进来报告说,厂里的那几个坏小子昨晚喝了酒和人打架,被扭进了派出所。
早上派出所打来电话通知让厂里去领人。
老厂长一听,肺都要气炸了。
那几个浑小子仗着爹妈是老职工,关系背景好,在厂里就喜欢惹是生非,这次又跑到外面去添祸,真是令人忍无可忍。
老厂长原本不想管这事,就让公安局行政拘留他们十天半个月,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可换个角度一想,毕竟他们是老同事的子女,虽然平常小错不断,可也没有犯过什么特别大的过失。
这次他们在外面惹出这么大的事情,生气归生气,老厂长还是让张主任赶紧去派出所交涉,厂里该出面担保还得出面担保。
张主任去了没多久,便把那几个”顽主“给领了回来。
平日趾高气扬的几个后生,看到一脸铁青的老厂长,这会儿都像霜打的茄子一般一--蔫了。
他们知道这次祸闯大了,按制度完全够得上开除的条件。
只要厂长一句话让他们离开,他们真的连提抗议的机会都没有,即使找人来说情,别人恐怕也张不了嘴。
几个人正在忐忑不安的时候,老厂长宣布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每人记大过一次,留厂察看的同时扣除一个月的工资,以示惩罚。
此外作为反面教材,他们还必须在职工大会上做公开检讨。
面对如此”严厉“的处罚,几人心中异常感激老厂长的”法外施恩“。
几个坏小子离开之后,老厂长又找来他们的车间主任,特别叮嘱主任这个月要给他们多加派些任务。
到时算作奖金,冲抵一下他们的损失,避免他们下个月喝西北风另生事端。
一开始,这几个坏小子认为是车间主任故意要借机整他们,让他们多干活儿,私下里免不了抱怨。
到了月底结算工资奖金时,他们才知冤枉了车间主任。
得知老厂长的一番苦心后,从此这几人就如同脱胎换骨了一般,不但工作积极主动,而且再也没有故意为难过同事与领导。
更难得的是,没过几年,他们各自都成长为独挡一面的业务能手,成为厂里的骨干力量。
管人要点解析“无规矩,不成方圆。
”任何一家企业为了管好人,都建有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但是在”管好“人的同时,是否就等于”用好“人呢?案例中的老厂长,完全可以按制度将那几匹害群之马绳之以法,把他们开除出去。
制度外管人案例解析大全_对决“刺头”员工

案例阿申最近极其郁闷,不知是老板故意刁难,还是有人在背后捣鬼,公司里一帮刺头销售员全分到了他的部门。
作为部门主管,阿申真是有苦难言。
不想接手吧,还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而且话还被老板封死了:“你业务做得最好,部门业绩也最棒,这批人能力不差,让你带,我相信没问题,你不要让我失望哟。
”来的这帮人果然不是“善类”,表面上对他这个主管惟命是从,背地里却是消极怠工。
让他们去开发新客户,他们能拿回来一大摞名片;叫他们跟进,给客户打电话或是上门拜访,他们总能找出千百条被客户拒绝的理由。
更令人恼火的是,他们并非业务能力差,而是不愿意花心思去开拓新客户,只守着已有的客户资源吃老本。
虽然有制度的条条框框,却拿这帮“刺头”没办法:说他们没业绩,他们多少还是有一点,而且又不到卷铺盖走人的程度。
想开除一两个,杀一儆百吧,他们又没触犯什么规章制度,找不到开刀的理由。
他们只是业绩差点,但这也成不了理由。
除了主管阿申,大家的活儿都差不多,总不至于开了张三,却留下李四吧。
且不说张三不服,王五都可能不服。
阿申的业绩好,那是应该的呀。
他是主管,如果他的业绩再不好,还要他这个主管干什么?。
阿申明白这些人的心思,一开始也是倍感头痛,总想着从制度上想办法,找到一条解决途径,来改变部门眼下这种半死不活的现状。
愿望是美好的,可现实却是残酷的,依据公司现有的制度,根本就没可能去用好这帮人。
阿申决定暂时避开制度,从其他方面来寻找解决办法。
终于,阿申想到了一个主意。
他跑去老板办公室,要求增加一名销售员。
让老板大跌眼镜的是,阿申要的人居然是守门的老跛子阿东。
阿申与阿东关系不错,据阿东私下说,他也是业务员出身,出车祸后就没再跑过销售。
现在年纪大了,更没人相信他干过业务。
阿申决定给阿东一次机会,让他再跑业务。
阿申给老板提出了一个条件:阿东进入销售部,必须由老板亲自来任命并宣布,而不能让大家认为是阿申自己主动要来的。
老板并不清楚阿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只要能让销售业绩上去,当然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
制度外管人案例解析大全_如何管理犯错误的骨干员工

案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犯规的员工,制度是解决方法之一,却并不必然是最佳解决方法。
办公室里闷热异常,阿衡却是冷汗直冒,手脚发软。
身为部门经理,因为一时审查不严,造成公司这单生意损失近百万。
高层震怒,董事长准备亲自找他谈话。
阿衡很紧张,紧张得像死刑犯在等待最终判决下达,内心充满了焦虑、不安与恐惧。
出事后,阿衡第一时间递交了辞职报告,结果上头暂时还没批复,这反倒弄得阿衡心中更没了底。
阿衡并不是想借辞职来逃避,事实上阿衡是个很有责任心的经理,也敢于承担责任。
这次也是鬼使神差,因为赶时间,结果忙中出错,导致一个关键数据没及时核对,酿成了大祸。
终于等到了董事长发出了召见令,阿衡带着愧疚与不安来到董事长办公室。
果然,董事长是一脸怒气,瞪眼瞧着他,半天没说话,阿衡更是紧张地连大气也不敢出,偷眼瞄去,办公桌上摆着一份解职通知书。
沉默了一会儿。
,董事长没有劈头盖脸地把他痛骂,而是示意他坐下,并给他布置了一项新任务。
一开始,阿衡有点莫名其妙,以为是听错了,指着职务解除通知书怯怯地问:“这个不是给我的?”董事长有点哭笑不得:“你想得关!闯这么大的祸,不解除你的职务,怎么服众?”“可您刚才让我去接那个单,这……”阿衡还是不明所以。
董事长笑了:“谁说解除职务就是开除?没炒你鱿鱼?是不是很意外?开除你,公司岂不是白给你交学费了。
这会儿想跑,门儿都没有!你小子得帮我把损失给我赚回来,……”阿衡心中感慨,从此一刻也不敢松懈。
“知耻而后勇”,阿衡不辱使命,极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此后,阿衡整个人似乎脱胎换骨,工作起来更加卖力,业绩也更加出彩。
终于凭着业绩与能力,阿衡又一次名正言顺地回归了经理位置,继而成长为公司最优秀的高管。
管人要点解析近百万元的损失,这放到任何一家公司或单位,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按制度上规定,必须要严格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不要说是开除,如果该追究其刑事责任,还必须让他承担刑事责任。
按制度这么处理,当然是没问题的。
制度外管人案例解析大全_特殊人才特殊管理

案例千里马通常都是有个性的烈马,有的人才则是属于难以管理的刺头型人才。
余文杰是从技术工熬上技术主管位置的,这个主管的位置一坐就是很多年,一直没有多大变化。
本来他还自认为阅历颇多感慨万千,但近一年内屡屡发生的类似事件令他有些伤感起来,他很看好的、很器重的下属总是一拨接一拨地递交辞呈。
这些提出离开的员工大多是一些特殊人才、技术精英。
有的完全就是技术怪才,喜欢钻研技术,只是不懂得与别的同事合作,甚至连最基本的交际与沟通能力都很弱。
如果有人做错了,哪怕只是一句轻柔委婉的批评,都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反感心理,甚至是公然搞对抗。
余文杰原本就是技术员,所以,他欣赏技术人才,对特殊才干情有独钟,所谓英雄惜英雄。
但作为管理者,他清楚无论是怎样的杰出人才,都必须融入到到团队合作中去。
结果,在他强烈的要求下,那些人技术能力很强的员工开始显得格格不入,要么与别的同事闹僵无法再共事;要么就是直违抗余文杰的指令,只做事不做人。
总之,最后的结局就是:不是他们主动离开,就是其他员工要逼迫他们离开。
余文杰为此常自己反省,希望能找到挽留下这些人才的途径。
但现实中的制度条例,却又无法满足他的条件。
他只能在费尽脑筋中,无奈地看着这些“技术怪才”们一个个离去。
管人要点解析从案例中不难看出,余文杰的出发点是好的,他很尊重员工,可他却没能明白一个道理:希望完全通过制度来解决特殊人才的管理,是很能难行得通的。
正如千里马通常是烈马一样,特殊人才大多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
他们具有创新能力,必然就会有挑战创新的魄力,这与思维活跃、散发是相对的。
喜欢新鲜事物才会对创新有兴趣,如此一来,他们反传统、反媚俗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这些特性都决定了他们在行为上不会循规蹈矩、不会墨守成规,条条款款的制度、规定在他们眼里都是绊脚石。
才能与脾气有时候是串通一气的,所以,运用传统的管理方法,用中规中矩的制度来制约他们,会让他们反感,甚至是窒息,如果他们就范,离扼杀他们的才气也就不远了。
制度外管人案例解析大全_不和员工争利

案例作为管理者,目光需要长远一点,而不能为一点点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
尤其是下属从自己嘴里“抠”出来的利益,更不能拿制度与规定去硬夺,否则将是得不偿失。
阿伟是公司里面的高级工程师,一次被外派去帮一家兄弟单位解决一项工程难题。
对方单位除了提供相应的报酬外,还将阿伟往返机票的钱预付给了公司。
十天后,阿伟顺利完成任务,准备打道回府,考虑到回程的当天是周末,阿伟便选择了坐火车而不是乘飞机,这样可以节约一笔费用。
阿伟打算拿这笔省下的钱买点东西去孝敬父母。
周一到公司报账,阿伟找出平时存下来的餐饮发票,凑足了一张机票的金额,然后同另一张机票一起贴到了报销单上。
不料,由于财务主管知道阿伟的行程,坚决要求他出示返程机票。
被逼无奈,尴尬无比的阿伟只好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财务主管。
没想到,财务主管不仅不体谅阿伟的辛苦,反倒是一副公事公办的蛮横状,态度极其强硬,并且一再强调必须要按公司财务制度办:经理级别以下员工出差,只报销路费和住宿费,员工的餐饮发票概不能报。
阿伟原本指望财务方面能通融一下,结果看到财务主管如此态度,不禁也是怒火直冒:机票钱对方公司已经付过了,自己不能报的话,那钱也是入公司的账。
这可是自己辛苦坐了十几个小时火车硬座省下来的,凭什么不让报虽然自己的要求并不过分,可对方却拿着着制度帽子压了过来,说得自己好像反倒是贪私利占公司便宜的小人一般。
老实巴交、笨嘴拙舌的阿伟被伶牙俐齿的财务主管一通奚落,又羞又恼,拿着票据就直奔老总办公室。
一路走,阿伟一边生气,一边也打定了主意:如果老总也这样对自己,也是这样来苛刻员工,自己立马走人。
自己凭技术吃饭,还就不信离了这公司就没了活路。
气得满面通红的阿伟,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股脑儿全倒给了老总。
老总听完,二话没讲,接过报销单,在报销人一栏填上了自己的名字。
签完字,老板站起身拍了拍阿伟的肩,嘱咐道:“让你受委屈了,这事情你没错,只是财务上有他们的制度,也不是要故意针对你一个人来为难你。
制度外管人案例解析大全_领导打太极,下属没脾气

管理与太极有很多相通、相融之处,比如:以柔克刚、以缓制急。
人事主管气呼呼地走进后勤主管阿泰的办公室,气愤地说:“太不像话了!你们部门的小昊居然私自将车开出去,差一点误了客户的急货。
说他两句,他还嘴硬,死不认错。
”看着一脸怒气的人事主管,阿泰笑了笑,端上一杯水递到人事主管的手中,心平气和地说道:“你先喝口水,消消气。
既然是我部门的员工,那我这个当主管的也有责任。
这样吧,这件事就交给我来处理,你放心,我保证不护短。
”人事主管知道司机小吴是公司出了名的“倔驴”,从来就不服谁。
按制度规定,自己是有权处罚这名员工的,只不过自己懒得跟这样的员工较劲,如果那小子犯浑,到时反弄得自己下不来台。
与其如此,不如就把这个难缠的刺头扔给他的部门主管,让他们本部门自己处理,也算自己给足了他们主管的面子。
卖个人情给他,大家面子上过得去。
正好还可以借机看看这个后勤主管是怎么管理部下的。
人事主管心里打着小算盘,阿泰当然也不傻。
他没有像很多部门头儿那样,坐在办公室里发话:“去!把小吴给我找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是亲自去趟运输队。
在运输队,阿泰看到司机小吴正气鼓鼓地趴在方向盘上生闷气,阿泰打开副驾驶的车门,一声不响坐到副驾驶座上。
阿泰半天没吭声,小吴反倒纳闷了:“你是不是想罚我的款啊?罚多少,你开口说句话。
”阿泰笑了,反问道:“我为什么要罚你呀?”“我知道有人去告状了,不是说我私自用车了吗?”小吴一脸不屑。
阿泰很认真地问:“那有没有这回事?我想听听你的解释。
”经过小吴的一番解释,阿泰闹明白了原本这就是场误会。
小吴的确是开去出去了,但绝对不是私自用车。
结果人事主管听到其他员工说小吴没打招呼就开车出去,也不问个清楚便前来兴师问罪,而且一上来就拿制度说事儿,说要罚小吴的款。
小吴急了眼,也不管不顾了,当场就跟人事主管顶了起来。
在小吴看来,堂堂一人事主管,事情还没弄清楚原委,就道听途说要开自己的罚单,明摆就是以为自己是个领导,仗势欺人。
制度外管人案例解析大全_管理“皇亲国戚”之“快”之诀

案例君子成人之美,不言人之恶。
这不仅是为人之道,也是一种职业道德。
公司新来了一名姓孙的经理,阿洪十分郁闷。
阿洪在公司多年,无论是论资格还是讲能力,身为主管的他,自认为经理的位置非他莫属,没想到老板不顾自己的功劳与苦劳,居然还是把这个位置留给了一个陌生人。
想到这些,阿洪不禁有些恼怒。
一次部门聚会,孙经理因故没来。
阿洪胸中有怨气,借酒浇愁,不禁喝过了量。
借着酒劲,阿洪当着下属的面,好一通抱怨,而且把孙经理骂了个狗血淋头。
许多员工是面面相觑,有几个便借故提前离开了。
其中有一个叫小朱的员工听得是眉头紧皱,一脸的愤怒。
看着小朱这幅表情,阿洪还以为是遇到了知音,心中有点过意不去。
因为以前阿洪一直瞧小朱不顺眼,曾为工作上的一些小过失而重重处罚过他。
没想到今天,小朱居然还会站到自己的这方。
阿洪拍着小朱的肩,兄弟长兄弟短在说个不停,批评孙经理就更加过分了,甚至有点人身攻击的味道了。
有个忠厚的老员工,看到阿洪越来越失态,便悄悄地地在桌子底下用脚踢他,阿洪却浑然不觉。
第二天酒醒之后,阿洪后悔了,尤其是后悔和小朱说的那些话。
更让阿洪后悔得是:那个忠厚的员工告诉他,小朱是孙经理的亲外甥。
事情已然发生,阿洪决定“快速反击”,抢在事态进步恶化的前头,把问题摆平。
阿洪在第一时间先找到了孙经理,在汇报近期工作的同时拼命地褒奖了小朱一番。
声称小朱是近期部门进步最快的员工,打算要以他为典型,鼓励大家向他学习。
孙经理摆摆手,表示不同意,认为只要员工能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没必要去弄那些流于形式的东西。
阿洪只得作罢,随及阿洪话锋一转,表示最近觉察到一些员工对自己的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有所不满,希望孙经理多给自己支持,上下同心,一同把工作做好。
孙经理本人就喜欢用制度说话,听阿洪这么一说,当即表示:只要按制度办事,作为领导,自己肯定会无条件支持阿洪的工作。
孙经理让阿洪放手去管,不要因为别人的闲言碎语而产生心理包袱,阿洪听后连连点头。
果然不出阿洪所料,自己刚和孙经理交流完的第二天,小朱就去找亲娘舅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小杨又惹经理发火了,而且“火”得连桌子都拍散了架。
不过,这件事除了小杨和经理之外,没有旁人知道。
小杨工作的确没话说,来公司仅八个月时间居然拿下了年度销售冠军,连老员工都被远远抛在了身后,这份成绩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
正如成绩好的学生容易翘尾巴,小杨的业绩出色,便也像骄傲的孔雀开屏那样,尾巴翘得高高的。
因为帮公司创造了不少的效益,公司高层对小杨也颇为看重,这样一来,他更加有些忘乎所以。
公司的某些制度与明文规定,他公然不放在眼中。
因为是跑业务,平常就自由散漫惯了。
初进公司时,因为是新人,他还不敢这般放肆,对考勤制度也是严格遵行。
现在有了突出业绩,他觉得有打破常规的资本了,于是考勤制度在他眼中也就成了一道供人参观的摆设。
他的这套想来则来、想走就走的闲云野鹤般的做派,让其他员工心中很不服气,尤其是那些克己奉公的老员工,更是看不顺眼。
可小杨自以为是有才能、有个性,完全摆出一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的无所谓态度。
这也彻底激怒了人事女主管,罚单满天飞,可小杨却依然故我:罚款我交得起,这点钱,一单业务就绰绰有余。
因为不是什么大错,还够不上开除的份儿,除了罚款,人事女主管也没了别的招儿。
无奈之下,女主管只好去找经理。
经理也感到有些头疼,待在办公室苦思良久,最后决定亲自找小杨谈话。
经理刚一开口提到考勤问题,小杨马上就拿出诸多理由来封堵对方的话。
更可气的是,他还强词夺理,声称自己是在为销售部的同事争取自由,显出一副改革勇士的姿态。
他是越说越带劲,经理却是越听越安静。
小杨觉得气氛没对终于住了嘴,沉默半天的经理突然站起身,重重一拳砸在办公桌上。
怒火中烧,两眼死死地瞪着小杨。
可能是经理的力气太大,也可能是办公桌质量不过关,这一拳下去,桌子立即散架了,腿是腿板是板。
看到平常好脾气的经理被自己气成这样,小杨吓得愣住了,不知道该怎样收场。
过了一会儿,经理平静了,吩咐道:“桌子太老了,也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你下午出去转转,给我买一张新的回来。
”从走出办公室小杨就觉得经理的举止太过反常,也担心经理会择日算账,为此他想了一夜都没睡着。
第二天,经理的办公桌送来时,小杨看到经理拍桌子的地那只手用绷带缠起来了。
同事们都在猜测经理是不是喝醉了酒给摔的。
但经理对小杨依然像往常一样,对昨天的事情只字未提。
快要下班时,小杨终于觉得自己都有所表示了,于是悄悄溜进经理的办公室,向经理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惹经理生气,一定认真遵守公司制度。
管人要点解析苦肉计是《三十六计》里提出来的,是指用看似“违背常理”的自我牺牲达到欺骗“敌人”的目的。
从广义上来讲,苦肉计是一个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计策,无论战事还是管理都可采纳。
苦肉计的作用很大,产生的效果很明显,单从人事管理范围内来讲,苦肉计可以震慑人,也可以感动人,可以鞭策人也可以遏制人。
案例中小杨则是被经理的“苦肉计”狠狠感动了一把,而后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总是残缺的。
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员工在另一方面瑕疵可能越多,小杨是个业务能手,是能为企业创造直观效益的种子选手,但他个性放任不羁,总跟考勤制度作对。
按制度扣吧,扣少了他不在乎,如果扣到他没办法不在乎时,估计他要跳脚了。
再则,扣钱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就没有再扣的必要了。
开除他吧,他是难得的人才,虽然他迟到、旷工,却没有影响他的销售业绩。
再说他手里还有一大批客户,没了他,这批客户至少会被丢掉一半,这流失的可真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几乎每个企业都有这类人中“骄子”,令企业左右为难,令管理人员爱恨交织。
人事部是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的,小杨公然挑衅制度的行为人事部自然不可能被容忍,但是他们也知道小杨是销售部不可或缺的人才,贸然行事会给公司带来损失,因此将这块烫手山芋丢给销售经理,也算是给销售经理一份薄面。
经理能理解人事部的难处,他又何尝不难呢?但是人事部已经把这个难题甩给他了,他就不能坐视不理。
怎样跟小杨谈呢?经理冥思苦想。
要人事部放小杨一马,小杨就必须对自己不遵守公司制度的行为表示道歉,依小杨的个性,跟他直接说肯定不行,用制度压更不行,开除他绝对不行。
“不好勉强你,只能为难我自己”,经理想到了“苦肉计”。
以他跟小杨之间的交情,“苦肉计”应该可以打动小杨,以小杨的聪明灵性,一定能从“苦肉计”中体会到经理对他的爱,以及经理的难处。
于是经理在小杨滔滔不绝时反而沉默了,经理表现满腔怒火却没把气撒向小杨。
经理被小杨气得拍坏了桌子,却没追究他的过失。
这一切都是留给小杨去思考的。
而小杨也一定能想到经理让他买桌子实则是给他时间反思,他也能从经理的表现中理解到经理所承受的压力,而这份压力是替他扛的,他也从散架的桌子、受伤的手臂中感受到上司对自己的厚爱和恨铁不成钢的切肤之痛。
细细思考之后,小杨在感动之余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因而他向经理认错并做出保证。
现代企业管理培训通常都会有一个团队凝聚力的重点训练科目。
具体的训练方法五花八门,其中有一种就是通过施用“苦肉计”,来激励受训的学员。
通常,培训师首先会尊重学员的个人选择,按其意愿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将大家分成几个竞赛小组。
每个小组又推选出一名领队的小组长。
接下来,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努力去完成各个比赛项目。
项目的设置虽然千奇百怪,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完成,想凭一己之力则是件不可能的任务。
既然是竞赛,自然会有胜有负。
胜者有荣誉,败者则要受到处罚。
培训师此时充任裁判的角色,规定每场比赛的垫底小组,由组长代表全队受罚。
输掉一次就罚小组长做二十个俯卧撑,输掉两次就罚做四十个,以此倍数递增类推。
而且裁判会事先声明,组长作为整个团队的领导,不管是不是因为组员的过错,都必须无条接受处罚,任何组员都不能代替组长受罚。
一开始,大家对培训师的话并不放在心上,只想着和几个谈得来的朋友凑成一组,一起来玩游戏。
在他们看来,这种比赛就是一种成人游戏罢了。
胖洪人长得敦实,笑起来憨厚,极具亲和力。
其他几个组的胖小伙与胖丫头,由于不被本组接纳都跑到胖洪的组里来,结果几个胖子凑成了一个小组。
为了平衡实力,培训师不得不出面调配人员,硬是将两名壮汉和两个娇小的女生分配进来。
大家知道自己的小组实力偏弱,都不想当组长去冒被罚的风险,于是一致推荐胖洪当组长。
胖洪知道大伙儿是成心想捉弄自己,但好脾气的他还是笑眯眯地接受了。
比赛就是比赛,愿赌服输。
胖人组第一回合就垫了底,没办法,胖洪只好趴在地板上,咬着牙,死撑着勉强做完了二十个俯卧撑。
大家围着他哄堂大笑,有的组员们还开玩笑:“胖洪,你可真像功夫熊猫啊”。
胖洪喘着粗气,坐在地板上半天才搭上腔:“是啊,看来真该加强锻炼了。
拜托大家,下场比赛可千万别再输了,否则可真会要了我的命。
”愿望是美好的,可现实是残酷的。
终究是实力有限,胖人组第二轮再次垫底,组长胖洪也再次成为受罚观摩对象。
有组员为组长感到委曲,上前关心地问:“怎么样,行不行?不行的话,就别勉强。
”裁判很严厉地在一旁监督着:“比赛就是比赛,输了就要认罚,谁都不可以破坏比赛规矩。
你是组长,你得无条件认罚”。
胖洪笑笑点点头,俯下身开始更加痛苦的四十个俯卧撑任务。
二十个过后,胖洪身上的衣服已经全部湿透。
做到二十五个时,胖洪一下子就累趴在了地板上,拼命地喘着气。
趴了一会儿,又起身连续做了五个,接着又倒下再爬起身来,接着做。
就这样倒下、爬起,再倒下,再爬起的反复中,胖洪终于完成了四十个俯卧撑。
此时的胖洪脸色苍白,汗流满面,整个人近乎虚脱。
组员们感动了,围着胖洪拼命鼓掌,喊道:“组长,好样的!组长,好样的!”看到胖洪又能动了,裁判宣布进入第三轮。
这一下,胖人组成员是人人奋勇,个个当先。
因为大家这次是真不想再让组长受罚了。
大家清楚,如果再输,那就不是四十个,而是八十个了。
胖洪是无论如何也做不下来的。
这会儿,大家也才突然意识到竞争是多么得残酷。
胖人小组还是输了,当场几个女生委屈得忍不住哭出了声。
男组员纷纷围住裁判,要求临时换组长。
裁判依旧是毫不通融,规矩前面已经说好,没人可以更改。
再者说组长胖洪是大家推举的,大家决定了的事,就没有理由再更换。
几个脾气暴躁的队员,差一点要和裁判急眼。
但规则是大家事先同意的,裁判并没有错。
当大家围着裁判理论的时候,厚道的胖洪已经一个人在一旁痛苦地做开了。
看到组长甘心受罚,大家无话可说。
几名男组员围到胖洪身边,也趴在地板上,陪着组长一块儿做。
一边做着,一边给组长鼓劲儿。
女组员们跪在地上一边流泪,一边数着:“三十,三十一,……”施用苦肉计,累垮组长,让组员发自内的感动,从而使得团队的力量在顷刻间进发,一发而不可收拾,正是培训师的用意所在。
苦肉计,是超越制度之外的一种情感凝聚力,它的效力是那些冷冰冰的制度条例无法企及的。
当然,这只是苦肉计的一个层面,并非一定要伤筋动骨才叫苦肉计。
前面已经说了,“苦肉计是一个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计策”,只要有所牺牲都是苦肉计。
比如下属犯了错,上司在惩戒下属的时候自己一块儿承担,甚至下属犯了错误,上司一个人承担,这些都能起到震慑或感动员工的作用。
有经验的老板绝不会每年发相同数额的年终奖,有时候甚至在临近年终时放出话来,说公司当年的效益不好,可能不发年终奖了,必要的情况下不排除采用裁员的方式来减少开支以保存企业。
等到了年终时一个员工也没裁,反而还发了年终奖。
老板说,宁可自己亏一点,掏出压箱底的私房钱也不能亏了员工,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挺过这关。
于是员工个个感恩戴德,庆幸自己跟了一位好老板,老板在企业最艰苦的时期也为员工着想,自己一个人承担苦难,他们来年能不好好干吗?万一真拖垮了这个企业员工们良心难安呐。
苦肉计,重在一个苦字,作为管理者用的是“苦我”的行径来弥补制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既然是讲策,很多时候“苦我”的情节就得靠管理者根据现实需要来制造。
桑主管所管理辖的策划部在过了一段清闲时光后又该投入到抢时间、争创意的紧张工作时段了。
也许大家前段时间里已经闲散惯了,个个都难以进入到工作状态,每个文案都有应付了事的嫌疑,完全达不到桑主管的要求,显然他们根本没用心思工作,仍处于度假状态。
桑主管发火了,但没用,他们索性不接受方案的修改意见了。
桑主管的顶头上司很有威信,人人都怕,如果能让他来训一训也许会有效果。
可是公司的制度规定很严格,任何人不能越级报告,上级下达命令也不能越俎代庖,如果桑主管的上司跳过直接下属去管理,不仅违背制度,老总那儿也说不过去。
最后桑主管的上司终于出马了,不过,他不是来训斥策划部的员工的,而是当着所有策划部员工的面指着桑主管的鼻子骂他交上去的策划案是垃圾,并限定他一个星期内拿三个像样的东西出来,否则就让他从策划部滚蛋。
这才是骂在主管身,痛在员工心,谁不知道那些策划案是他们写的啊策划部的员工以为这下该轮到桑主管发飙了,个个埋着头不吭声,盘算着怎样应对主管的“飞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