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
在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意义、培养途径以及实施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期能够为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一、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意义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批判思考、实践探索的思维方式,具有积极的导向性和指导性。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有以下意义:1.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精神注重实践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通过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创新创造提供坚实的基础。
2. 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科学精神强调批判思考和理性推理,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够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 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能够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知识水平,以更好地适应和参与到科学发展的进程中。
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途径1. 开展科学实践活动:通过举办各类实验、科学展示、科学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2.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进行科学调查、实验和研究。
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能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实证和推理能力。
3. 提供科学资源和环境: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学资源和良好的科学学习环境。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科学实验室、图书馆和科学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参观交流的机会。
家庭可以提供科学书籍、科学器材和科学科普节目,让孩子身边充满科学氛围。
三、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实施策略1. 融入科学精神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融入科学精神的元素。
2023京考申论范文:以科学知识和精神为音符 奏响科学素质时代乐章

2023京考申论范文:以科学知识和精神为音符奏响科学素质时代乐章2023京考申论范文:以科学知识和精神为音符奏响科学素质时代乐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早已被广大人民所认识和接受,尤其在当代社会中,科学知识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基石。
然而,仅仅拥有科学知识还不足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全球性挑战。
现代社会需求的不仅是具备科学素养,还需要我们以科学的眼光和精神去看待和解决问题,这是我们走向科学素质时代的必然选择。
科学知识是解放思想、促进创新的重要基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知识的传播和获取变得更加便捷,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求也日益增长。
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能够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只有真正理解科学,我们才能应对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正如《红楼梦》中贾宝玉所言:“走自己的路,让他人说去吧。
”有了扎实的科学知识作为支撑,我们不再沉溺于固有的思维模式,而是能够对问题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寻找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然而,单纯的科学知识并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全球性挑战,我们需要以科学的眼光和精神去看待这些问题。
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注重实证、积极探索的态度,它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变革,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科学精神不仅是科学家们追求知识的动力,也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宝贵品质。
科学精神强调实证和客观,在面对问题时,不被主观偏见所左右,而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科学方法来寻求答案。
它倡导思辨和批判的精神,培养人们理性、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今天这个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科学精神更显得尤为重要。
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科学的思维和创新的力量,而科学精神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科学精神强调合作和分享,鼓励人们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时进行合作,互相学习和交流。
合作不仅可以加快科学研究的进步,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协作的能力,这对我们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至关重要。
简述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简述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具备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能够理解和运用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具有科学思维和科学技能,能够从科学角度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首先,科学知识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知识是指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等科学理论体系的积累。
科学知识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
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有助于提高个体对科学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拓展个体的思维视野,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科学思维是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科学思维是指运用科学的逻辑和方法,进行合理的推理、观察和判断,培养个体的科学思考能力。
科学思维具有批判性、质疑性、创新性等特点。
科学思维注重对现象的观察、实验的设计和结果的分析,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结论。
科学思维能够帮助个体追求真理,培养合理的科学态度,提高个体的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方法是指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包括观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科学方法强调实证性、可重复性和验证性,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和准则。
掌握科学方法有助于个体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问题解决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最后,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科学精神是指个体具备探索真理、追求知识、批判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态度和品质。
科学精神强调批判性思维,对现有知识持怀疑态度,勇于挑战和推翻旧观念,追求新的科学突破。
科学精神注重团队合作和知识分享,推动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进步。
总之,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这些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个体具备科学素养的综合能力。
通过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精神,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适应社会发展和推动科学进步。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实现其社会文化功能的重要形式。
科学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自然科学发展形成的优良传统,认知风格,行为标准和价值取向。
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倡科学知识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科学知识真实合理性及其发展动力的标准;重视定性和定量分析,将其作为科学认知的方法;主张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开放系统,并且不承认最终真理;提倡科学探索应该在真理面前自由平等,不同的观点应该宽容,不要迷信权威,并倡导怀疑,批评和持续创新进取的精神。
强调理性与实证性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探索与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活力。
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评价问题而不借用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手段叫科学精神。
还要有创新精神。
有坚持力、不怕困难、不辞辛劳、勇于创新的精神。
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理性精神,基本概括为:(一)批判和怀疑精神(二)创造和探索的精神(三)实践和探索的精神(四)平权和团队的精神(五)奉献和人文的精神追求体现编辑人类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体现在诸多方面,非严格的说来它可以包含以下内容:理性精神科学活动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或者说,有个科学抽象的过程。
为此,必须坚持理性原则。
实证精神科学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求实精神科学须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克服主观臆断。
可重复和可检验科学是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研究规律并用于改造客观的知识。
研究客观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就必然出现的事情)就应具备可重复、可检验原则。
因此掌握规律就可以预测和改造客观事物。
例如:经济学就应该研究物质交换的本质规律,而不是经济现象。
求真精神在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面前。
科学家须勇于维护真理,反对权威、独断、虚伪和谬误。
探索精神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启示或预见,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
创新改革精神这是科学的生命,科学活动的灵魂。
同时,话语拓展之下也具有以下特点: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科学活动有如阶梯式递进的攀登,科学成就在本质上是积累的结果,科学是继承性最强的文化形态之一。
对法布尔的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的看法

对法布尔的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的看法1.引言1.1 概述法布尔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的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对于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法布尔的科学理念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以实证观察为基础,同时结合合理的理论解释进行分析。
他提出的科学方法强调了实证观察和理论构建的相互作用,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法布尔的科学精神体现在他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上。
作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法布尔一直致力于发现新的科学知识,不断探索未知领域。
他勇于挑战科学的边界,不断寻求和实践新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除此之外,法布尔在科学研究中一直秉持着严谨和求真的态度。
他注重科学实验的精确性,并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对所有细节的严格把控。
他强调科学研究应该基于事实,通过准确的实验和数据来验证理论的假设。
总结来说,法布尔的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对于推动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理念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而他的科学精神体现在对探索和创新的追求上,同时他严谨和求真的态度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这些理念和精神不仅对法布尔本人的科学研究具有意义,更对整个科学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对法布尔的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的看法为主题,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1.1)中,我们将概述法布尔的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并明确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正文部分(2)将从两个方面对法布尔的科学理念进行阐述。
2.1 将详细探讨法布尔的科学理念,探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并阐明科学方法在其理念中的作用。
2.1.1 将进一步解释为什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科学发展至关重要。
2.1.2 将突出科学方法的重要性,讨论其在法布尔的科学理念中的应用和影响。
紧接着,我们将转向探讨法布尔的科学精神(2.2)。
2.2.1 我们将详细讨论法布尔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并介绍他在科学领域中开创性的贡献。
2.2.2 我们将强调他的严谨与求真精神,探讨这种精神如何影响他的科学研究并给科学界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浅谈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

浅谈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科学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现代社会的力量之源。
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这里的科学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科学知识,二是科学精神[1]。
科学知识是具有普遍有效性和客观有效性的经验事实,是人类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并遵循着这样一个规范:一个陈述只有原则上可以为科学家们互相理解和检验,才能成为科学知识;陈述的事实只有对任何合格的观察者来说都能在标准条件下重复出现,才是真实可靠的[2]。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作成说明。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曾经说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知识源于经验而又高于经验,因为其具有普遍有效性和客观有效性的双重特征,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吸取各种经验教训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与反映,能够指导人们开展实践,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如果将科学知识比喻为构成科学的形体,那么科学精神就是科学的灵魂和光芒所在。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所具备的意识和态度,是科学工作者所应有的信念、意志、气质、品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总和[3]。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中引用了华罗庚先生对于科学精神的理解: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欧洲近代的科学精神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其工具理性的表现:注重逻辑、数学和实验;二是其客观价值的表现:如近代科学先驱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科学与科学精神

科学与科学精神科学在人类社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解自然的知识,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论,科学精神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一、科学——解开自然之谜的钥匙科学是一种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实验研究和理论构建来解释自然现象的方法。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当时人们通过哲学思考和观察自然界,提出了许多关于自然的假设和理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这些假设和理论被逐渐验证或推翻,科学的方法也逐渐完善和规范化。
现代科学更是在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初期达到了飞速发展的时期,牛顿的力学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和理论突破,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为现代工业化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尽管科学已经为人类解开了许多自然之谜,但科学的进步又再次推动着我们探索更加深奥的自然规律和现象,例如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人类意识和灵魂等等。
科学的前进道路永无止境,每一次理论突破和实验突破都带给我们新的惊喜和挑战。
二、科学精神——追求真理的灯塔科学精神是指一种理性、严谨、开放、探索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
它的核心是追求真理、客观、公正和勇于创新。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精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严谨的实验技能,还需要具备勇敢探索、不畏失败、勇于质疑的能力。
科学精神的影响力远远不止于科研领域,它具有许多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人,在面对问题时,会首先从逻辑和事实出发,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判断和决策。
这种精神可以帮助人们摆脱主观臆断和盲目从众的思维模式,追求客观公正的判断。
科学精神还具有创新、进步和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个团队或企业如果拥有科学精神,就会注重技术和管理创新,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
这种精神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推动社会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三、科学与科学精神的挑战虽然科学精神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它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科学精神包括哪四个方面

科学精神包括哪四个方面科学精神包括哪四个方面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理性精神。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开拓进取是科学精神的活力,创新改革精神是科学的生命和科学活动的灵魂。
科学通过求真,可以达到求美、求善,科学把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准则,这是科学精神的最高层次。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什么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如何用科学精神来反对迷信邪教向来是社会的一大毒瘤。
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辖区广大居民的防邪和拒邪能力,筑牢基层反邪教防线,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居安社区开展以“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为主题的反邪教科普知识讲座。
科学精神作文素材1、求实精神。
科学认为世界是不依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的客观存在,科学活动要求人们从事各种物质创造活动时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求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运动,因此,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首要要求。
科学精神,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也即实事求是精神。
“解放思想,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实质。
科学认为世界的发展、变化是无穷尽的,因此,认识的任务也是无穷尽的。
不断求知是科学精神的要求。
科学要追求真理,不盲从潮流,不迷信权威,不把偶然性当必然性,不把局部看作全体。
2、实证精神实证精神要求一切科学认识必须建立在充分可靠的经验基础上,以可检验的科学事实为出发点,运用公认为正确的研究方法完成科学理论的构建。
实证精神是一种客观的态度,在思考和研究中尽力地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尽可能精确地揭示出事物的本来面目。
同时,这种客观性又必须满足普遍性的要求,即,客观知识必须是能够重复检验的公共知识,而不是个体的体验。
实证精神,就是尊重事实、诚实正直,并进行符合逻辑的思维,是科学的重要品质。
3、探索精神。
探索精神是由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
研究对象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思想解放亦永无止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
科学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现代社会的力量之源。
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这里的科学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科学知识,二是科学精神[1]。
科学知识是具有普遍有效性和客观有效性的经验事实,是人类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并遵循着这样一个规范:一个陈述只有原则上可以为科学家们互相理解和检验,才能成为科学知识;陈述的事实只有对任何合格的观察者来说都能在标准条件下重复出现,才是真实可靠的[2]。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作成说明。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曾经说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知识源于经验而又高于经验,因为其具有普遍有效性和客观有效性的双重特征,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吸取各种经验教训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与反映,能够指导人们开展实践,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如果将科学知识比喻为构成科学的形体,那么科学精神就是科学的灵魂和光芒所在。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所具备的意识和态度,是科学工作者所应有的信念、意志、气质、品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总和[3]。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中引用了华罗庚先生对于科学精神的理解: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欧洲近代的科学精神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其工具理性的表现:注重逻辑、数学和实验;二是其客观价值的表现:如近代科学先驱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我国学者蔡德诚先生归纳了科学精神的六要素,即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和宽容的激励[4]。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都伴随着科学精神的发扬光大,科学精神又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简而言之,科学精神的核心就是求真务实与开拓创新。
如俄国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就曾经谆谆告诫青年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
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不是科学两个孤立的层面,而是相互融合的。
科学精神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并且在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凝聚而成,而科学知识的获取同样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
现代学者兼教育家马寅初就曾指出:学习和钻研,要注意两个不连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搞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
贝弗里奇坚信: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
然而,有科学知识的人并不一定具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崇尚理性等的科学精神。
晚年的牛顿是最具代表的实例之一。
众所周知,牛顿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并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但晚年醉心于炼金术和神学,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于以神学为题材
的写作,竭力在天体力学中寻找所谓“上帝”存在的论据,并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宣传教义,完全违背了青少年时期研究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初衷以及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这表明科学知识的多少与科学精神水平的高低有时不具有一致性。
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是关于科学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前者强调一种客观的知识存在状态,而后者则是借助于前者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立实证的观念[5]。
以上是从科学活动这个层面来理解科学精神的。
事实上,广义的科学精神并不局限在科学家领域,它是一种代表先进文化和生产力的精神。
任何一项工作要取得成功,不坚持科学精神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于普通人而言,科学精神就体现在运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客观世界,尊重科学规律,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所谓祟尚科学,就是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精神,并实现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的统一,如果将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分离,就可能出现各种迷信、伪科学以及学术腐败行为[1]。
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77.39%的院士对我国学术界目前的科研道德状况给予了“非常严峻”和“比较严峻”的评价,这主要是针对当前科研活动中普遍存在的论文造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的现象。
如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的干细胞研究成果造假事件、黄宗英《艾》书的学术剽窃行为以及原清华大学教授刘辉的简历注水,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
究其根源,在于学术评价体系的不合理和研究人员自身科学精神的缺失。
科学知识能够使人类摆脱愚昧,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科学精神让人类学会理性思考,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精神力量。
但中国现代教育往往侧重于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科学精神的培养。
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的开讲辞中提到:“追求真理的勇气,相信精神的力量,乃是哲学研究的第一条件。
精神的伟大和力量是不可以低估和小视的。
”我们不仅需要科学知识,更需要有科学精神的引导,在我国传播科学精神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毛建儒,赵素卿. 崇尚科学:实现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的统一[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
学报,2006,29(6):57-59.
[2] 江泽民. 论科学技术[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3] 巨乃岐. 试论科学精神[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1):49-50.
[4] 田明山. 倡导科学精神[J].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31-34.
[5] 刘大椿. “自然辩证法”疑难解析[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