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合集下载

头部亚低温疗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头部亚低温疗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脑 性 瘫 痪 、 挛 和 共 济 失 调 等 。 近年 来 , 痉 由于 产 科 监 护 技 术 的进 展 , 发 病 率 远 超 过 产 伤 性 颅 内 出 血 , 其 成 为 围生 期 足 月 儿 脑 损 伤 最 常 见 的 原 因 。如 何 有 效 治
21 一般治疗 .
关键 在于预防窒息 , 常采 用加 强 监
左右 的冷水 持续地 流过管 圈 , 鼻咽部 温度 下降并 使 保持 在预定的范 围(4 5℃左 右 )并使 肛温保持在 3. , 3. 5 5℃ -3 . 6 0℃ , 治疗 时 限持续 4 8h~7 2 h较为
适 合 , 于 HI 的病 理 发 展 高 峰 在 窒 息后 2 ~7 由 E 4h 2
h 短 时间的降温不足以充分发挥作用 , , 降温完毕后 , 让其在 2 左 右 自然复温 。 4h 2 3 护理 . 治疗组于入 院后施行选择性头部 降温。 采用 Y YM 一1 B型颅脑 降温 仪 , 降温 帽置 于新 生儿 头部 , 以鼻咽温度为温控标准 , 计算 机 自动控制调 有 整降温 帽水温 , 维持 鼻咽 温度为 3 . 4 5℃ ±0 2℃ , . 开 始 患 儿 鼻 咽 温 度 要 在 3 ri 0 n~7 ri 降 至 a 0 n内 a
是 用 冷水 帽 或 橡 皮 螺 旋 管 圈包 绕 患 儿 头部 , 1 让 0℃
疗 HI 降低病 死率 , E, 减少 后遗症 , 是我们 迫切 需要 解决 的 问题 。2 0世 纪 5 0年 代 , 典 的 Mie 瑞 lr和 l Wet si n进行 了一 系列 实验 , 出低温治 疗窒息 的概 提 念, 即窒息时通过迅 速降温可 使机体 在 缺氧情 况下
研究表明动物模型 中低体温对窒息后 的脑 损伤有保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使用亚低温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使用亚低温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新生儿在围产期缺氧、脑血流下降所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应用亚低温治疗HIE,能够实现对患儿的多靶点非特异性近期神经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HIE 提供了新的方向[1]。

而亚低温疗法作为治疗HIE 的新方法,虽有一定的风险,但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严格掌握亚低温疗法的适应证与体温控制,严密观察各系统的临床表现,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可以更好地护理患者,提高亚低温疗法的成功率,降低风险。

故而为进一步探讨亚低温在HIE 中的治疗效果,该次研究方便选取了该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新生重症监护病房的70例HIE 患儿进行研究,通过给予患儿亚低温冰毯治疗,并配合良好的护理,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70例窒息患儿,男43例、女27例;胎龄37~43周,平均39周;体重2.6~4.81kg,平均3.2kg;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新生儿窒息诊断及分级标准;患儿评分:中、重度窒息;②胎儿出生时体重>2500g,胎龄>36周,③出生后6h 内,临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惊厥、昏迷以及反射和肌张力异常等HIE 典型症状,或经临床检查显示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异常;④亚低温治疗经由该院伦理委员会通过,由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所有患儿均接受全身亚低温治疗,对于治疗时间的选择,以患儿在出现窒息后及早治疗,最佳时间为患儿出生6h 内,这是降低患儿脑损害的黄金治疗时间段;治疗时间持续72h。

具体治疗方法为:该科为层流病房,室温控制在22~24℃,湿度在50%~60%。

患儿置于暖箱中,关闭暖箱电源。

采用美国CSZ 医用温控仪(Blanketrol Ⅲ型控温仪),对患儿进行全身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体会与分析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体会与分析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体会与分析背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可能会对婴儿的神经发育和智力发展产生影响。

亚低温治疗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改善病情。

护理体会护理前准备在进行亚低温治疗前,护士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1.检查婴儿的生命体征,确保其身体状况稳定。

2.检查婴儿的I级护理级别,确保婴儿有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供应。

3.在治疗前与医生沟通,了解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

护理过程亚低温治疗需要进行72小时,持续的过程中需要护士全天候监护婴儿的生命体征,包括:1.监控婴儿的体温,保持体温在32-34℃之间,并及时调整体温。

2.监测婴儿的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3.注射预防性抗生素,预防感染。

4.给予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除此之外,护士还需要关注婴儿的情绪变化和肌张力变化,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以及定期记录和报告病情。

护理后处理亚低温治疗结束后,护士需要做好后续护理工作,包括:1.监测婴儿的生命体征,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

2.检查婴儿的血糖水平,避免低血糖和高血糖的风险。

3.给予充足的营养和水分,帮助婴儿恢复体力。

分析讨论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一项复杂的治疗过程,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配合和协作。

护士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做好全方位的护理工作,确保治疗效果。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细心观察:亚低温治疗对婴儿的生理和心理有一定的影响,护士需要仔细观察婴儿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2.安全第一:治疗过程中需要注射药物,调整体温等操作,护士需要注意婴儿的安全,避免意外发生。

3.沟通交流:与医生沟通,及时将病情、变化和意见反馈给医生,与家属沟通,了解情况和要求,避免沟通不畅引起的不必要误会。

4.合理安排:治疗过程长达72小时,护士需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以更好的服务于婴儿和家属。

亚低温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效果和护理质量评价

亚低温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效果和护理质量评价

亚低温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效果和护理质量评价发布时间:2023-02-06T07:12:25.31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0期作者:张易平[导读] 目的:分析亚体温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与护理质量评价。

方法:从本院2张易平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四川成都610000摘要:目的:分析亚体温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与护理质量评价。

方法:从本院2019年5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抽取94例,按照时间段2019年5月~2020年5月为对照组(n=47),2020年6月~2021年6月为试验组(n=47),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亚低温护理方法,对比两组干预后的生长发育情况与护理满意度。

结果:试验组生发育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

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期间应用亚低温护理措施效果显著。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生长发育情况;护理措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是因为围生期间由于各种外界因素导致新生儿窒息,从而导致引发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亚低温护理可以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保护中枢神经,降低脑组织能量代谢,对疾病发展起到延缓的作用,接下来,本文将就常规护理与亚低温护理方法不同的试验效果做出对比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19年5月~2021年6月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抽取9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时间段分配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为47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4例,患儿胎龄范围在35~41周,平均孕周为(38.00±1.00)周;试验组男性24例,女性23例,患儿胎龄范围在36~40周,平均孕周为(38.00±0.67)周。

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治疗期间遵医嘱为患儿进行基础护理措施,其中包括:输液、测量体温、供氧护理、饮食护理等,24h家口监测患儿生命体征。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6例观察与护理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6例观察与护理

现报告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一般 资料 :选择 20 年 1 ~20 年 1月6 例 H E 儿 ,均 . 1 04 月 0 9 2 6 I患
儿活动 ,减少体温波动 ;由于患儿体温降低,皮肤抵抗力下降,
易 出现 红臀 、冻伤 、硬肿 ,保 持皮 肤 清洁 干燥 ,做好 皮 肤抚触 及
康 复。
1 评 定方 法 :用鲍 秀 兰 等制 订 的2 项 新 生 儿 神经 测查 法 对 所 . 3 0
有 患儿 生后7d 4 、2 进行 N N 、1 8d d B A评价 。N N 】 B A内容 包括 行 为 能力 6 、被动 肌 张力4 、主动 肌张 力4 、原 始反 射3 项 项 项 项和 一
4 1 86
吉林 医学 2 1年9 第3 卷第2 期 00 月 1 7
选择 性头部 亚低 温治疗 新 生儿 缺 氧缺血性 脑病 3  ̄ 观 察 与护理 61 J
冯 娟 ,高 洁 (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 ,陕西 榆林 7 90 10 0)
【 要】目的 :观察 选择 性头 部亚 低 温治疗 新 生儿 缺氧 缺血 性脑 病 ( I 摘 H E)的疗 效 ,总结 护理 经验 。方 法 :选 择6 例H E O I 患儿 ,随 机 分 为观察 组 和对 照组 ,观察 组 于生后 6h 内行 选择 性头 部亚 低温 ,并 回顾 分 析护 理方 法 。结果 :出生后 7d 1 、2 进行 N N 评 、 4d 8d B A 分 比较 ,观察 组高 于对 照组 ,两组 比较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P<0 5)。结论 :低 温治 疗HI对 神经 有保 护作 用 ,可 以减 轻或 预 防后 遗 . 0 E
组3 例 ,两 组 间一 般 资料 比较差 异 无 统计 学 意义 ( 0 P>00 .5),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7 。停 用 亚低 温 治 疗 后 患 儿 自然 复 温 。 2h
兰 罘 古
1 2 诊 断依据 . 1 2 1 诊 断 标准 ..
— —
作 者简 介 : 秀 花 ( 9 1 ) 女 , 管 护 师 。 从 事 儿 科 I 护 理 及 赵 17 一 , 主 临床
儿科管理工作。
一 . - . _ . - . -◆ -+ -● - ● -. _. -¨ -◆ 0. _ . - ■ - ◆ -¨ -◆ - ● _◆ -◆ -◆
可北中医 2 1 0 2年 4月第 3 4卷 第 4期
H b i C A r 0 2 V l 4 N . ee JT M,p l 1 , o 3 , o4 i2
亚 低 温 治 疗 新 生 儿 缺 氧 缺 血 性 脑 病 的 临床 观察 与 护 理
赵 秀花 金 芳
( 湖北 省襄 阳市第 一人 民医院 儿科 , 湖北 襄 阳 4 10 ) 4 00
等) 。
1 1 一般资料 .
本组 2 O例均 为我院儿科住院患者 , 1 男 3
12 2 排 除标 准 ..
① 患儿 生后 6h以上 ; 大剂量 抗痉 ②
例 , 7例 ; 女 早产儿 5例 , 足月儿 1 , 4例 过期产儿 1例 ; 出
生体质 量 20 0~240g5例 , 5 0~400g1 0 5 2 0 0 2例 , 10 40
【 关键 词】 低温 ,人工 ; 护理 ; 缺氧缺血 脑病
【 中图分类号】 R2. 2 ;7 ; 4. 【 76 4. R4 R 3( 文献标识码】 A 【 1 5 3 7 1 5 文章编号】 1 2 21 21 0 —6 — 2 1 —6 ( 2 4 0 4 0 3 0 90) O

研究分析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方法

研究分析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方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94期 363·护理研究·研究分析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方法王素红,赵燕,郑方敏(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漯河)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方法。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重度窒息致缺血缺氧性脑病足月新生儿50例,根据治疗以及护理措施的不同实施分组,其中亚低温组患儿25例,对照组患儿25例。

亚低温组接受亚低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护理措施包括监测体温、硬肿症的预防及护理、神经系统监护、循环系统监护、呼吸系统监护、消化系统监护和泌尿系统监护。

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24h、72h分别进行患儿生命体征(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以及循环系统(平均动脉压)的监测,并由专业人员在患儿出院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

结果在各个时间点进行患儿生命体征指标以及平均动脉压的监测,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在患儿出院时进行NBNA评分的统计并实施组间对比,亚低温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亚低温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儿更短,两组差异较大(P<0.05)。

结论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实施亚低温治疗,能够对患儿的神经功能实施有效的保护,同时配合良好的护理措施,对于促进患儿的疗效以及预后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亚低温;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94.237本文引用格式:王素红,赵燕,郑方敏.研究分析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363-364.0 引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ly,HIE)是一种脑损伤疾病,围产期发生窒息为主要致病原因,这也是导致新生儿残疾以及死亡的重要原因[1]。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护理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护理
1 研 究对 象 2004—05~2006 06在我 院新 生 儿 重 症 监 护 室 (NICU)住
院 的 中 重度 HIE患 儿 36例 ,男 26例 ,女 lO例 ,胎 龄 37~ 42 周 ,出 生 体 质 量 为 2 500~ 4 000 g;生 后 6 h 内 出 现 意 识 障 碍 ,肌 张 力 改 变 ,原 始 自 身 反 射 异 常 ,惊 厥 等 临 床 表 现 。 5 rain Apgar评 分 < 6分 ,CT 及 脑 电 图 (EEG)异 常 ,HIE 诊 断 符 合 2004年 度 长 沙 会 议 制 定 的 《新 生 儿 缺 氧 缺 血 性 脑 病 诊 断 标 准 》。将 符 合 上 述 条 件 的 36例 患 儿 随 机 分 为 观 察 组 2O 例 ,出 生 体 质 量 (3 392± 312)g;对 照 组 1 6例 ,出 生 体 质 量 (3 248-+-253)g;2组 患 儿 在 胎 龄 、性 别 、生 后 5min Apgar评 分 差 异 无 统 计 意 义 ,观 察 组 患 儿 家 属 被 告 知 病 情 ,同 意 实 施 亚 低 温 治 疗 。
4 讨 论 换 血 疗 法 能 有 效 去 除体 内过 高 的 间 接 胆 红 素 ,使 之 下 降
至 安全 水 平 ,防 止 胆 红 素 脑 病 .并 去 除 附 有 抗 体 的 红 细 胞 及
存 在 血 中 的 游 离 抗 体 ]。换 血 疗 法 经 历 了 由 采 用 脐 静 脉 到 外 周 动 脉 ,由人 工 控 制 到 微 量 泵 全 自动 控 制 等 发 展 过 程 。 我科 采 用 经外 周 动 静 脉 全 自动换 血 疗 法 ,整 个 过 程 均 在 密 闭 系 统 中 完 成 ,输 入 血 、排 出 血 速 度 恒 定 ,血 压 稳 定 ,减 少 了 血 压 波 动 和 血 液 动 力 学 紊 乱 ,避 免 了 颅 内 出 血 等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降 低 了空 气 栓 塞 和 血 块 栓 塞 的 危 险 ,并 减 少 了感 染 机 会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 07-12-06 13:47:00 ] 作者:庞金玲,刘桂华,于春编辑:studa20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护理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护理
Nursing of Second Low Temperature Treated HIE
Key words: HIE; Second low temperature; Nursing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于围产期窒息导致的脑缺氧和/或缺血而形成的一种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脑损伤疾病,其致死率,致残率较高。

近年来研究表明动物模型中低体温对窒息后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亚低温对新生动物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得到证实[1]。

本科自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住院的17例新生儿HIE采用头部亚低温治疗,并随访存活者18个月与对照组相比发生脑瘫、癫痫或智力低下后遗症明显降低。

现将治疗组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病例按1996年杭州会议制定的新生儿HIE诊断依据及临床分度的标准进行选择。

将35例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 h~12 h;出生体重3.0 kg~3.5 kg 9例,3.5 kg~4.0 kg 6
例,>4.0 kg 2例;胎龄37周~40周12例,40周~42周5例。

对照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1 h~12 h;出生体重3.0 kg~3.5 kg 7例,3.5 kg~4.0 kg 9例,>4.0 kg 2例;胎龄37周~40周13例,40周~42周5例。

1.2 方法
治疗组17例患儿均于入院后施行选择性头部降温。

采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九零四工厂生产的YYM1B型颅脑降温仪,降温帽置于新生儿头部,以鼻咽温度为温控标准,有计算机自动控制调整降温帽水温维持鼻咽温度为
(34.5±0.2)℃,维持肛温(36±0.2)℃。

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肛温,治疗前、中、后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呼吸暂停时间、经皮血氧饱和度等;并检测血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观察硬肿发生情况。

降温持续72 h,停止头部降温后自然复温,必要时给予远红外线辐射床复温。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方法综合治疗。

2 结果
17例患儿头部置降温帽后,平均(50±30)min鼻咽温度为
(34.5±0.2)℃,并维持在(34.5±0.2)℃;同时监测肛温并维持在
(36±0.2)℃。

3例在降温过程中肛温降至35.0 ℃,立即给予提高床温,调整机器温度后温度上升至36.0 ℃,17例患儿治疗期间均意识清楚,无抽搐,4例出现寒战。

1例放弃治疗,2例死于肺功能不全。

14例患儿住院14 d~30 d,10例出院时神经功能良好,4例留有反应迟钝,1例留有癫痫。

随访18个月后观察,13例智力与正常同龄儿无差别,仅1例患儿遗留智力低下,癫痫后遗症。

与对照组相比,其死亡率,致残率均明显下降。

对照组18例患者死亡6例,放弃2例,存活10例中,4例留有程度不等的智力低下,癫痫,脑瘫等后遗症,仅6例18个月时评价与同龄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别。

3 护理
3.1 温度的控制和管理
3.1.1 监测体温
降温前先核对温度,用降温仪温度感受器经鼻腔插入至鼻咽部,外端固定于鼻翼,监测头部温度变化。

用肛表测肛温1次,然后将监护仪肛温传感器置于肛门内约5 cm,用胶布固定于会阴部及大腿内侧,用来监测身体温度变化。

用肛表测得的肛温进行校对。

17例病人鼻咽温度在30 min~70 min内降至34.5 ℃,根据鼻咽温度要求,调整降温仪实际温度。

同时根据监护仪显示肛温调整辐射床,保持体温在(36±0.2)℃。

观察温度传感器有无脱落,机器运转是否正常,及时调整颅脑降温仪设定温度,掌握降温幅度,降温过大易引起寒战,而降温过少则达不到治疗目的。

本组中4例出现寒战现象,给予适当提高降温帽温度,盖以薄包被后症状消失。

3.1.2 复温
亚低温治疗72 h后,撤除降温帽,采用自然复温方法,以避免复温过快而出现并发症,如低血容量休克,反跳性高血钾,凝血功能障碍等。

病人置重症监护室,室温25 ℃~26 ℃,湿度55%~60%,本组14例病儿均于2 h~3 h内自然复温至36.5 ℃,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3.2 硬肿症的预防及护理
温度过低是导致新生儿硬肿症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 仅适用于足月儿,对早产儿尚无采用的研究,治疗期间密切观察肢端血循环灌注,维持室温恒定和机温稳定,避免体温过低。

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继发感染,保证热量供给,对预防硬肿症发生很重要。

本组病例中无一例发生新生儿硬肿症。

3.3 神经系统监护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是观察HIE病情发展和转归的重要指标。

观察患儿意识,反应,四肢肌张力情况及有无抽搐,做好详细记录和对症处理。

本组病例尽管出生时重度窒息,治疗期间意识均清楚,4例四肢肌张力偏高,易激惹,1例有抽搐发生,其余10例肌张力正常。

本组病例入院时病情危重,查血气分析均示不同程度酸中毒,但经亚低温治疗,查头颅CT仅3例示轻度缺氧缺血性脑改变,提示亚低温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