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都江堰水文化传承和开发现状

合集下载

都江堰水利实习报告

都江堰水利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为了深入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原理和现代应用,我们一行人于XX年XX月XX日前往都江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

二、实习内容1.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与现状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参观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博物馆,了解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现代应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李二郎设计并主持修建。

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都江堰水利工程依然发挥着巨大的灌溉、防洪、发电等作用。

2.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与结构在参观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和结构。

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

鱼嘴是整个工程的核心,它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实现了“四六分水”,使内江水用于灌溉,外江水用于泄洪。

飞沙堰则用于拦截泥沙,保护内江不受泥沙侵蚀。

宝瓶口则是引水入内江的重要通道。

3.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发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生态公园,了解了水利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果。

公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4.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现代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都江堰水利工程在防洪、发电、灌溉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了解了水利工程在防洪、发电等方面的现代化应用。

水利枢纽工程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

三、实习体会1. 感受古人的智慧通过实习,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价值。

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智慧,设计并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我国水利事业树立了典范。

在新时代,我们应传承和发扬这种智慧,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实习期间,我们了解到都江堰水利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果。

都江堰旅游景区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都江堰旅游景区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都江堰旅游景区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2012级工商管理陈伟摘要: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古代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四川省重点发展景区。

本文主要讨论都江堰的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并分析景区现存的一些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都江堰; 旅游六要素; 解决与发展一.都江堰景区简介及现状素有“问道青城山,弃水都江堰”之称的千年古都都江堰市是中国著名旅游城市,其中都江堰景区是其两大支撑之一。

都江堰风景区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

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且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因此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但都江堰景区作为成都一日游的目的地,旅游经济效益不明显,由于处于九寨沟--黄龙旅游地的形象遮蔽之下,长期以来处于过路游的尴尬境地,旅游业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

因此要着重发展特色旅游,加速旅游产业升级,吸引更多游客游客驻足。

二.都江堰景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利与弊(一)、“吃”旅游景区的餐饮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着当地人特有的饮食习惯,也反映着该景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都江堰景区拥有众多特色美食,如白果炖鸡、尤兔头、洞天乳酒等,吸引着众多游客来此。

其中岷江边上的夜啤酒长廊聚集了众多美食商家,分量十足,好吃不贵,是都江堰旅游不可不去的美食圣地。

作为水利遗产的都江堰研究

作为水利遗产的都江堰研究

作为水利遗产的都江堰研究都江堰,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无坝引水灌溉系统,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和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

本文将围绕都江堰展开研究,探讨其作为水利遗产的价值、意义、特点、历史渊源、建设过程、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其对世界水利事业和文化的贡献。

都江堰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6年,当时由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都江堰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今,都江堰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和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

作为水利遗产,都江堰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都江堰无坝引水的特殊设计,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展示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和魅力。

都江堰的成功修建和管理,体现了中国古代治水思想的精髓,即“因势利导,天人合一”,为后世治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为全球水利事业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为了深入了解都江堰,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查。

通过现场观察和专家访谈,我们了解到都江堰的独特特点和历史渊源。

都江堰采用鱼嘴分水、飞沙堰泄洪、宝瓶口节制等巧妙的设计,实现了对于自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都江堰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题咏、赋诗,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瑰宝。

在建设过程方面,都江堰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和多次的修缮。

最早的修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6年,由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都江堰不断遭受着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侵袭,但是历朝历代政府都高度重视都江堰的修缮和保护,使其能够一直发挥作用。

都江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值得。

当前,都江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都江堰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发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水利事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

都江堰调研报告

都江堰调研报告

都江堰调研报告都江堰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都江堰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以及其对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保护和传承都江堰文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访谈、文献阅读和数据收集等多种方法,收集有关都江堰的相关信息。

三、调研内容1. 都江堰的历史背景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龙池镇,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这座水利工程是由蜀汉将领李冰设计并领导建设的,目的是解决蜀地干旱的水源问题。

2.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情况都江堰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分水和引水部分。

分水部分主要是利用岷江、大渡河等河流进行分水,引水部分则通过各种渠道将来水引入成渝平原。

通过与当地工作人员的交流和实地观察,我们了解到都江堰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面临了许多挑战,如水位调节、渠道维护等。

但通过千余年的运行实践,都江堰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灌溉效果,为成渝平原的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水源。

3. 都江堰对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都江堰作为一项古老的水利工程,不仅解决了当地的水源问题,还为成渝平原的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灌溉水源,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都江堰的存在也使得成渝平原的生态环境更加丰富多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生态旅游景点。

四、调研结果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都江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都江堰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其设计和建设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都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壮举。

其次,都江堰的运行经验告诉我们,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可以有效解决地方的水资源问题,并为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五、结论及建议保护和传承都江堰文化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对都江堰的保护工作,修缮渠道和设施,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另一方面,应加强对都江堰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推广,提高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妥善利用都江堰的资源也是重要的一项工作。

都江堰调查分析报告心得

都江堰调查分析报告心得

都江堰调查分析报告心得引言都江堰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都江堰对当地经济、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报告,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都江堰提供参考。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据分析等。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深入都江堰地区,观察了已修复的水利设施、农田灌溉情况和当地居民生活状况,对比了修复前后的变化。

问卷调查是为了了解当地居民对都江堰的认知和对其影响的评价。

我们随机选取了100户居民,进行了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专家访谈是为了获取权威意见,并对我们的数据进行验证和修正。

我们联系了多位水利工程师和历史学家,他们对都江堰的重要性、保护措施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最后,我们采集了大量的数据,包括历史文献、统计数据和卫星影像等,对都江堰的修复效果、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调查结果1. 修复效果显著:经过多年的修复和保护,都江堰的水利设施得以保留和修复,保证了农田灌溉和防洪排涝的需要。

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修复后的水渠和堤坝完好无损,农田也呈现出绿意盎然的景象。

2. 经济效益明显:都江堰是四川省的重要农业区,灌溉设施的完善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农作物产量增长和经济收入提升。

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居民认为都江堰对当地的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生态环境保护显著:都江堰的修复不仅保证了灌溉需要,还有效控制了山洪和水灾的发生。

大规模的改造和修复项目使得洪水能更好地被引导,减少了山洪灾害的发生。

同时,多年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4. 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保护: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有效保护。

修复后的水利设施和古建筑物更好地展示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智慧和建筑技术。

心得体会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对都江堰的重要性和保护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文化自信下都江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自信下都江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自信下都江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郊,是中国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

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都江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在全面推进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都江堰非遗文化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建于公元前256年,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这项水利工程不仅解决了当地的灌溉和防洪问题,更是革命性地改变了成都平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都江堰以其独特的水利工程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并且对当今的水利工程和文化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都江堰的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都江堰非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包括都江堰水利文化、文成公主文化、都江堰锦绣文化、成都剪纸艺术等等。

这些非遗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都江堰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仅是历史的延续,更是当下乃至未来的发展动力。

在当今社会,各种类型的非遗文化传承受到了重视,这种重视不仅是对过去文化的尊重,更是对未来文化的建设。

都江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可以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新的动力。

都江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力度,通过立法、政策和资金保障等手段,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社会机构、文化团体和学术界也应积极参与到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工作中来,通过举办展览、演出、培训等活动,推动非遗文化在当地的传承与弘扬。

都江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需要大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作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可以通过学习和传承非遗文化知识,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来,以实际行动保护和弘扬我们的非遗文化。

都江堰调查报告

都江堰调查报告

都江堰调查报告
一、背景介绍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境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规模宏大、被誉为人类智慧结晶的水利工程之一。

近年来,都江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威胁,为了保护和修复都江堰的生态环境,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都江堰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下一步的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三、调查内容
1.水土流失情况调查
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和史料资料的查询,发现都江堰目前受到的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

其中,分布在都江堰附近的水土流失区
域面积最为广泛,而且由于采煤和盗采的原因,导致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程度更加严重。

2.植被调查
我们对都江堰的植被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都江堰的植被逐渐减少,部分原有植被的分布范围也发生了变化。

我们建议在保护和修复都江堰植被方面,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种植更多的本地生态植被以及进行人工造林。

3.水质测试
我们对都江堰的水质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都江堰水质较为清澈,但也存在一定的污染现象。

比如,在某些地段的河流流域内,发现了大量的污水和水垢,这也为都江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

四、调查结论
经过我们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都江堰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并不理想,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和水质问题,植被保护和修复工作也亟待开展。

为此,我们建议政府应该制定更加明确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到都江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之中。

同时,也需要大力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都江堰重要性和保护工作的认知,形成广泛的保护意识和共识。

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研究报告范文

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研究报告范文

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研究报告范文一、引言。

你知道吗?在中国四川有一个超级厉害的水利工程,那就是都江堰。

这个工程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阵,几千年来一直守护着那片土地,滋润着成都平原,让它变成了天府之国。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个都江堰水利工程。

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

# (一)古代四川的水患与灌溉需求。

在很久很久以前,四川这个地方虽然有岷江这条大河,但是岷江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熊孩子。

它一到雨季就洪水泛滥,冲毁农田和房屋,搞得老百姓苦不堪言。

可到了旱季呢,又没水灌溉,农作物都渴得要死。

所以,当时的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能控制岷江的办法,既能防洪又能灌溉。

# (二)李冰父子的伟大使命。

就在这个时候,李冰父子出现了,就像超级英雄一样闪亮登场。

李冰被派到四川当郡守,他看着岷江这个烂摊子,心里就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它治理好。

他带着儿子,开始了对岷江的治理大业。

三、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基本构造。

# (一)鱼嘴分水堤。

这都江堰水利工程里啊,最神奇的部分之一就是鱼嘴分水堤了。

你看它的形状,就像一条大鱼的嘴巴,把岷江一分为二。

一边叫内江,一边叫外江。

在枯水期呢,内江的水比较少,鱼嘴就把大部分的江水都分到内江,这样内江下游的农田就有足够的水来灌溉了。

到了洪水期,江水变多了,鱼嘴就把大量的江水分到外江,外江比较宽,能容纳很多洪水,这样就防止了内江泛滥,这设计简直太聪明了,就像一个自动调节的水龙头。

# (二)飞沙堰。

飞沙堰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霸气。

它的作用可大了去了。

当内江的江水超过一定量的时候,多余的水就会从飞沙堰流到外江去。

而且啊,这个飞沙堰还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就是排沙。

你想啊,江水里有很多泥沙,如果都堆积在内江,时间长了内江就会被堵住。

飞沙堰利用江水的冲击力,能把大部分的泥沙都排到外江去,就像一个超级清洁工,时刻保持内江的畅通。

# (三)宝瓶口。

宝瓶口就像是一个控制内江水量的阀门。

它是人工开凿出来的一个狭窄的口子。

内江的水要经过宝瓶口才能流到成都平原去灌溉农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都江堰水文化传承和开发现状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Abstract (2)Key Words (2)1 绪论 (3)1.1 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 (3)1.1.1 研究背景 (3)1.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3)1.2文献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1.3.1 研究内容 (4)1.3.2 研究方法 (5)2 水文化的界定及发展 (5)2.1 水文化的含义 (5)2.2 国内外水文化的发展史概况 (5)2.2.1 国内水文化发展史概况 (5)2.2.2 国外水文化发展史概况 (6)3 都江堰水文化的内涵 (6)3.1 都江堰水文化物质层面 (6)3.1.1 水文化之水利工程 (6)3.1.2 水文化之水利人物及文物 (7)3.2 都江堰水文化精神层面 (7)3.2.1 水文化之民间习俗 (7)3.2.2 水文化之哲学理念 (8)4 都江堰水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8)4.1 都江堰水文化的传承保护 (8)4.2 都江堰水文化的发展优势 (9)4.3 都江堰水文化的发展途径 (9)4.3.1 加强水文化产业的宣传 (9)4.3.2 园林景观建设设计融入水文化 (10)4.3.3 文化与科技的有效融合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15)探究都江堰水文化传承和开发现状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姓名:胡钊庆指导教师:窦存芳教授摘要:被誉为“天府之源”的都江堰,因其所在的地理区域与主要场所都与水文化息息相关,身处都江堰,无时无刻都能够体会到一种具有古老、悠远、特色的水文化气息。

都江堰的水文化内涵丰富,其包括“以人文本”、“天人合一”、“开拓进取”等特点,因此本文将对都江堰水文化传承和开发现状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使都江堰丰富的水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保护,并为水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真正将水文化发展和水资源保护确切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心中目。

关键词:都江堰;水文化传承;水文化产业;水利工程Inquiry in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Dujiangyan Water CultureMajor:Cultural Industry Management Name:Hu ZhaoqingSupervior:Professor Dou CunfangAbstract:Dujiangyan, known as the "source of Tianfu", is closely related to water culture because of its geographical area and main places. Being in Dujiangyan, we can experience an ancient, remote and characteristic water culture breath all the time. The water culture of Dujiangyan is rich in connotation, which includ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text",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pioneering and enterpris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 culture of Dujiangyan in order to further inherit and protect the abundant water culture of Dujiangya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 culture industry, so as to truly develop the water culture and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ng is precisely in everyone's mind.Key Words:Dujiangyan;Water Culture Inheritance;Water Culture Industry;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1 绪论1.1 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1.1.1 研究背景从古到今,人类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就创造了丰富的水文化,这种文化深深地根植于民族文化和人类文化之中。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目前已对水文化进行了大量研究,从国内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是对水文化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等理论构架的研究、关于水和中华文化的关系研究、区域性的水文化研究、民族文化与水文化、水文化的应用问题等方面。

作为举世闻名的文化之都——都江堰,其文化的精髓便是水文化。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其水文化的内涵覆盖在都江堰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包括水利工程、水利历史文物、哲学思想、民间习俗等方面。

都江堰也在2000年被联合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水利工程至今造福于当地百姓;如今在都江堰这座城市中仍然矗立着李冰父子的雕像,每年清明时人们都会举行放水节来祭祀他们的丰功伟绩;水文化中体现的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至今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

但是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对水文化传承的需要,当地的水文化产业链及其发展模式仍未成形,其中仍然有很大的探究和开发空间。

1.1.2 研究意义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文化逐渐成为被消费的对象。

而水文化是都江堰众多文化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这座城市尤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为了让当地水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利用,促使当地水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并且为都江堰的经济收入作出卓越的贡献。

本篇论文通过对当地水文化产业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当地水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不足以及水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对当地水文化产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2文献综述目前,水文化在文化产业中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关于水文化的定义学者们都有自己的见解。

孟亚明在《浅谈水文化内涵》中提出水文化的概念是从文化的一般概念中引伸出来,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式。

最简明的说法是,水文化是有关水的文化或是人与水关系的文化等(孟亚明,2008)。

李宗新认为水文化是人们在从事水事活动中创造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李宗新,2013)。

左其亭则认为水文化是人类在与水打交道过程中,对水的认识、思考、行动、治理、享受、感悟、抒情等行为,创造的以水为载体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左其亭,2015)。

关于对都江堰水文化的概括:郑大俊认为,都江堰的水文化包含了“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天人合一”的思想观、“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道风仙气”的文化观等(郑大俊,2014)。

肖芸则认为都江堰水文化是指人本主义的水神信仰、道法自然的治水哲学、人水和谐的价值观念(肖芸,2011)。

纪玉梅则认为都江堰的水文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治水、祭水、放水,体现符合人水和谐的理念,以“天人合一”、“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哲理。

从上述文献中不难总结出都江堰的水文化体现出了人与水共生共存的关系,水文化已成为都江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纪玉梅,2011)。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分出,各个学者对水文化的定义和理解并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研究的方向却是一样的,简单的概括就是水与人文的关系。

而对于都江堰的水文化具有它独特的地方,它蕴含在当地的物质、行为、精神方面。

然而在传承水文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因此应从水文化传承的角度入手,加强人们对水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程度以及思考如何保护管理和创新水文化的问题。

除此之外,我国的水文化产业领域的发展也还不太成熟,都江堰的水文化产业就更是如此,需要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实地考察并分析总结水文化产业的特点和不足,并对症下药。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3.1 研究内容本文的重要研究研究是通过对都江堰的水文化传承和开发保护进行研究探索,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水文化的内涵。

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综述、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水文化的界定及发展,主要对水文化的含义、国内外水文化的发展是概况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都江堰的水文化内涵,分别从都江堰水文化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进行探讨;第四部分是都江堰水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分别介绍都江堰水文化的传承保护及都江堰水文化的发展优势和发展途径;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期望都江堰水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

1.3.2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研究法和实地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在众多有关都江堰水文化的文献基础上,调查研究都江堰特有的水文化覆盖的方面如水利工程、水利文物人物、民间风俗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对都江堰水文化的认识了解和传承情况。

问卷调查研究法:通过设计关于人们对水文化认识和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帮助研究都江堰水文化的传承发展现状问题。

实地研究法:到都江堰有关文化部门考察当地水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2 水文化的界定及发展2.1 水文化的含义水文化,顾名思义从字面上了解就是与水有关的所有的文化都称之为水文化,是社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水利文化及与水利工程、水利活动有关的一切文化。

通过分析水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相关研究看,在远古时期一直流传下来的神话与传说中,均提到了河堤驻防、农田灌溉、人力漕运及一些简单的水利工具[1]。

而在现阶段社会的中,水利建设、水利保护、水利知识宣传等,都与水息息相关。

其中,诗词、传记、民俗等均是体现水文化的不同方式,对人类的生活与精神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2.2 国内外水文化的发展史概况2.2.1 国内水文化发展史概况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水文化的发展大概经历了远古时期、中古和近古时期以及从1840年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三个阶段。

远古时期的水文化主要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神话与传说中表达的无奈,即人们在与大自然抗争时无法战胜大自然[2]。

中古和近古时期的水文化虽然通过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大多数的成果都是来自于经验上的积累,仅限于农田灌溉、河堤驻防以及简单的水利工具等,水资源尚未得到全面的开发与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