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论文
亚健康论文

亚健康与中医干预方旖旎学号:20130121073 班级:中医五一班摘要:随着时代的改变,亚健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西医对于亚健康并没有什么特别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中医则在这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医历来主张整体观念,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已形成,主张治未病。
在辨证分析方面以及具体的干预方法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关键词:亚健康中医干预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20世纪70年代末,医学界依据疾病谱的改变,将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学者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点基础上提出了健康和疾病之间存在着“第三状态”。
而此种状态即为“亚健康”。
亚健康是指人的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而目前,亚健康作为一个新病种,西医尚缺乏特殊的治疗手段,但是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观等基础的理论在指导治疗亚健康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中医体系中的亚健康相对于西医“亚健康状态就是不健康但又没有疾病的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动态过程,又是一个独立的阶段。
”的定义,传统中医并没有明确提出亚健康之名,但是中医理论体系中却包含了大量的有关论述。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未病”之说,“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显而易见的疾病,是机体出现了阴阳、气血、脏俯等不平衡的状态。
中医强调心身一体,强调辨证论治,注重人体的功能状态和治“未病”。
而目前国内对亚健康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者众多,分型不一,但总体集中在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肾阴虚、肝郁气滞、痰湿内生、脾肾阳虚这六型中。
如赵英明等以辨证与心理疏导结合,治疗110例亚健康患者,其中脾虚湿困型22例,肝郁脾虚型31例,心脾两虚型23例,肝肾阴亏型34例。
同时马云枝等又将亚健康分为5型,分别为肝郁气滞型、痰湿内生型、心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
[1]中医认为亚健康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在气候、饮食、起居、劳逸和情绪等方面违背了正常的规律。
中专生亚健康成因并提出解决办法论文

探究中专生亚健康的成因并提出解决办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伴随而来的是各种健康问题,根据统计,我国目前百分之七十的人们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特别是青少年,亚健康问题日趋严重。
从导致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六个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亚健康体育青少年心理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体现,因此,我国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到,学校要把“健康第一”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
另外,根据笔者调查,我国青少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率已经非常严重,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体型不正常,身体过于肥胖或偏胖。
过半学生眼睛近视,睡眠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导致了心理疾病,过于自卑或叛逆,一旦受到挫折或打击容易做出过激反应,甚至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引发暴力倾向,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
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为学校教育工作带来巨大困难,直接影响了我国学校教育质量。
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关注青少年亚健康问题,不但保证学生心理上的健康,更要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这是目前中职学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什么是“亚健康”亚健康一般是指身体没有明显疾病,但是健康状态不是太好,身体情况处于健康与疾病的边缘,属于发生疾病的高危人群。
在医学上,把亚健康称为“慢性疲劳综合症”。
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通病,并不单指成年人,青少年发生率同样不在少数。
根据医学专家进行研究发现,亚健康是身心性的,就是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均处于不正常或不健康状态,自身很难意识到,一旦陷入疾病困境,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危害。
特别是青少年人群,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还没有成熟,很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二、“亚健康”产生的主要原因亚健康状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生理和心理。
在生理上具体表现为失眠,精神差,身体无力,容易产生疲惫感,活动时气短等。
在心理上表现为,急躁,焦虑,神志恍惚,情绪低落,自我封闭,懒得与人交流,有着强烈的孤独感,生活失去方向,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等。
亚健康论文

亚健康论文
亚健康(Subhealth)是指人体某些功能处于正常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特殊状态,人体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但身体存在一些不适和功能异常。
亚健康状态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关于亚健康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课题,有许多学术论文对亚健康状态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与亚健康相关的论文主题:
1. 亚健康的定义和特征:这些论文主要对亚健康状态的定义和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学术界对亚健康的理解和分类方法,如何界定亚健康状态。
2. 亚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系:这些论文研究亚健康状态与个体的生活方式习惯之间的关联,探讨不健康生活方式对亚健康的影响。
3. 亚健康与心理因素的关系:这些论文探究亚健康状态与个体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如精神压力、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因素对亚健康的影响。
4. 亚健康与工作环境的关系:这些论文研究亚健康状态与工作环境相关因素的关联,如工作压力、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对亚健康的影响。
5. 亚健康的预防和干预:这些论文探讨亚健康状态的预防和干
预措施,如如何通过调整饮食、锻炼、心理疏导等方式来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和恶化。
这些论文的研究结果对于人们认识和处理亚健康状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中草药治疗亚健康状态疾病进展论文

中草药治疗亚健康状态疾病研究进展中草药;亚健康状态疾病;治疗现今媒体多提出亚健康的身体状态,此名称为中国研究人员首先提出的。
其表面患者虽然身体上没有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但其各代谢、生理等方面都出现了降低的表现,此状态可称为在疾病和健康之家的状况。
有外国研究人员称其为第三状态。
相关研究表面在全球有70%的人群处于这一状态1。
现今多数研究者认为此状态的涵盖内容比较广泛,人体不管是心理方面还是身体方面的感受出现异常都可划入到此范围中2。
1 形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1.1 出现此状态的各项因素和如下几点有一定关系①其有不良生活习惯。
现今人们的各项压力很大,应酬、工作加班等都要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不规律地生活习惯会导致其出现疲劳、睡眠不足等情况,从而引起此状态出现。
②社会方面带来的压力。
现今人们都在不断进行学习,以适应现今各行业的不断发展,这种压力长期会给予人群带来一定的健康影响。
社会方面的各项压力都会影响每一个人的心理、身体等情况。
如经济负担、法律纠纷、失业、丧偶、离婚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从而导致其出现健康影响。
现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变少,这就让人们逐渐产生孤独的感觉,没有人可以进行倾述,心理方面的压力积压在心理,长期以往终会出现爆发的情况。
且长期心理抑郁的表现会导致肿瘤疾病的发生。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人们出现的亚健康状态追根到底就是其心理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人们出现的心理问题会致使其出现性格改变、人格缺陷、行为异常、情绪激惹等情况,而长期以往都会导致疾病发生。
③另外因为垃圾污染、废气、噪音、拥挤、住房紧张、物价上涨等因素也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紧张,从而进入此状态3。
1.2 中医对亚健康疾病的认识中医对此状态的主要分析为患者出现了肝失疏泄、情志失调的状态。
中医认为人体的情志对身体的影响很大,各种情志表现都可导致脏腑受损,抑郁会导致患者的肝脏出现功能失调,导致其进入到此状态中。
这也表明人们的心理影响在此状态中为很关键的因素。
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3篇范例

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3篇范例健康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主题。
全面正确地认识健康的现代含义,关注体育健康,建立和谐体育健康生活方式,是当今人们面临的理性选择。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篇1[摘要]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根底,现代大学生身体健康和对美的多元需求,请求我们培育学生体育运动形态美、心灵美、艺术美,将科学的体育锻炼有机地融入熏陶美的心灵这种更高层面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力图收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教学效果。
“健全的肉体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根底。
随着社会的开展,体育活动对人类身体的影响以及对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及城市建立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构成了共同的体育文化形态。
体育的实质是教育。
培育人、进步人的素质,既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体育的基本目的。
引导大学生全面锻炼身体,促进健康开展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形态构造、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开展,加强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顺应才能,让学生控制体育根底学问、根本技艺,培育学生正确的体育理念,强调体育运动中的美及对美的感受才能和对美的鉴赏才能,发明美的才能。
党的教育方针提出了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开展,这里的美,就是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美的教育,强调学生个性的开展,情感的教育,感受美带来的身心愉悦和激情。
所谓体育美,即为体育运动形体美、体育运动心灵美、体育运动艺术美的总称。
一、培育学生体育运动形体美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腕,具有健身性、活动性、文娱性和教育性,不懂得谐和开展肌体和健康,就不能了解人的内在美,体育教育中的健美运动就是一项集健、力、美三者于一体,塑造人体形体美。
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是人们对人体健美的追求,是体操、舞蹈、音乐逐渐开展和分离的产物。
我们首先晓得构成人体美的根底是线条和形体。
普通说来,垂直线给人以坚硬、庄严、昂扬的觉得,曲线给人以伸展、温和、流利的觉得。
论文亚健康(精品)

---------------------------------------------------------------最新资料推荐------------------------------------------------------论文亚健康(精品)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的几种表现( 1 )功能性改变,而不是器质性病变。
( 2)体征改变,但现有医学技术不能发现病理改变。
( 3)生命质量差,长期处于低健康水平。
( 4)慢性疾病伴随的病变部位之外的不健康体征。
亚健康是否发展为严重器质性病变具有不确定性。
但是,亚健康本身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身体成长亚健康:学生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同时存在,体质较弱。
心理素质亚健康: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引发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反复心理、自卑心理、厌学心理等,抗挫折能力较差。
情感亚健康:本应关心社会,对生活充满热情,但实际上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很冷漠,使自己的心理领空越来越狭小。
思想亚健康:思想表面化,脆弱、不坚定,容易接受外界刺激并改变自我。
行为亚健康:1/ 10表现为行为上的程式化,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行为上的偏激。
亚健康的典型症状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时,常常有以下表现:1 、心病不安,惊悸少眠: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夜寐不安,多梦纷纭。
2、汗出津津,经常感冒:经常自汗、盗汗、出虚汗,自己稍不注意,就感冒,怕冷。
3、舌赤苔垢,口苦便燥:舌尖发红,舌苔厚腻,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
4、面色有滞,目围灰暗:面色无华,憔悴;双目周围,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
5、四肢发胀,目下卧蚕:有些中老年妇女,晨起或劳累后足踝及小腿肿胀,下眼皮肿胀、下垂。
6、指甲成像,变化异常:中医认为,人体躯干四肢、脏腑经络、气血体能信息层叠融会在指甲成象上称为甲象。
如指甲出现卷如葱管、相似蒜头、剥如竹笋、枯似鱼鳞、曲类鹰爪、塌同瘪螺、月痕不齐、峰突凹残、甲面白点等,均为---------------------------------------------------------------最新资料推荐------------------------------------------------------ 甲象异常,病位或在脏腑、或累及经络、营卫阻滞。
“亚健康状态”中医研究进展论文

“亚健康状态”中医研究进展【摘要】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存在于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是目前全球普遍的健康问题之一,而其防治的内容和指导思想有正切合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故运用中医防治亚健康状态是目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段,是当今的研究热点。
本文从流行病学调查、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机理认识、中医对“亚健康状态”判定、中医对“亚健康状态”干预方法等方面对近年来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亚健康;健康问题;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605-011 流行病学调查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最早指出[1],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外,还存在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而“亚健康”则是国内医学专家提出的概念[2]。
有研究表明[3],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具有以下特点:女性较男性高发,中年人为高发人群,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落后地区,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等。
据调查[4],北京cbd地区白领人士亚健康人群比例高达75.8%。
邝燕兰等[5]调查了广州市1420名大学生,其中亚健康率为67.54%。
研究亚健康流行病学特点,有利于形成亚健康诊断、评价标准体系,有利于细化亚健康分类,有利于采取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意义深远。
2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机理认识现状中医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消长平衡的协调关系的结果。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平阳秘是人身阴阳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的最佳状态,其外在表现即为身心健康。
当人体受到七情内伤,或劳倦,或饮食,生活不节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人体的阴阳平衡就被打破,一时又不能自行恢复,出现阴阳失和的状态是,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外在表现:阳虚无以固外则体虚困乏,抵抗力差,易疲劳;阴虚阳盛,阴阳不交,则易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阴阳失和导致气机不畅,则可见情绪不稳定,或急躁易怒,或忧郁不舒。
大学生亚健康论文

大学生亚健康论文亚健康是指人体在生理和心理上出现一些不适,并且未表现为明显的疾病,但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影响的状态。
近年来,亚健康在大学生群体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亚健康的原因、表现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亚健康问题。
一、亚健康的原因亚健康状态的出现往往与多种因素相关,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原因:1. 压力过大:大学生面临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压力等多方面的压力,长期紧张的状态容易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出现。
2. 不良生活习惯:长时间熬夜、不规律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身体机能下降,从而产生亚健康状况。
3. 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常常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与亚健康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二、亚健康的表现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因人而异,但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种:1. 体力下降:感到疲劳、乏力和睡眠不足。
2. 免疫力下降:易感冒、抵抗力差。
3. 消化问题:胃痛、腹泻、便秘等。
4.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和工作时容易分心,专注力不足。
5. 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等。
三、预防亚健康的措施为了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出现,大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安排时间:提前规划学习和生活时间,避免过度压力和疲劳。
2. 均衡饮食:合理搭配营养,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和偏食。
3.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熬夜。
4. 适量运动:每周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可以选择跑步、健身、瑜伽等方式。
5. 心理调节:学会放松身心,通过阅读、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
四、打造健康生活方式除了预防亚健康,大学生还可以通过打造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提升整体健康水平:1. 均衡饮食:合理搭配膳食,多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元素,注意膳食纤维的摄入。
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并采取措施。
3. 心理疏导:良好的心理疏导可以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健康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等。
亚健康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不良饮食行为、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
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竞争、紧张、冲突、焦虑、抑郁等。
环境因素的影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人口过剩等。
生物学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等)。
亚健康有五大危害: 1.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
2.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高空作业人员和竞技体育人员等。
3.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伤害。
4.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
5.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残。
以下具备第①、②、③项可诊断为亚健康状态,加上④、⑤、⑥任一项即可判断为亚健康状态的类型。
①已经出现各种不适症状,持续或反复出现6个月以上,通过系统检查,无明显的器质性病理损害证据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阳性改变;
②无重要器官的器质性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或原有疾病在康复过程中的病理损害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变与现有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内在联系;③尽管患有明确的非重大器官器质性疾病或精神心理疾病诊断,但无需用药维持;④具有以疲劳为主的各种躯体不适症状(以躯体性亚健康为主);⑤具有急躁、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不适症状(以心理性亚健康为主);⑥具有人际交往频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以社会交往性亚健康为主);亚健康的预防:结合亚健康的判定标准,由于平时不吃早餐、过度熬夜等导致健康受损,应付考试,熬夜晚起等症状,而且有持续性或反复性疲劳或极易疲劳,表现为:睡眠休息后不能缓解;严重时,日活动量减少≥50%,学习负担重,升学、就业的压力日益增大,加上对环境和社会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希望与理想之间的矛盾等,常会导致情绪和社会行为的不稳定,判定自己患有亚健康症状。
1.适量和平衡的膳食,像维生素、脂肪类食物、蛋白质、纤维素、糖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在每天的膳食中一样都不能少。
2.有足够的体育运动量,以促进肌肉生长、血液循环、培养进食欲,也有助于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与利用。
3.乐观的精神、平和的心态,是心理健康的标志。
心理健康可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
4.足够的睡眠。
睡眠能使人体自我恢复,修复损伤组织,并保证合理的生长。
5.修复损伤组织,并保证合理的生长。
6.呼吸大量的新鲜空气。
7.保护牙齿。
牙齿有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的功能,为消化食物做准备。
另外来自病牙的细菌,可将产生带至全身。
8.定期体格检查,包括牙齿检查。
9.注意保持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穿着要舒适。
10.保持正确的走路、站立和坐的姿势。
远离亚健康,每天笑一笑,运动一小时,晨起一杯水,日间一份果,睡前一杯奶,珍惜健康,维护健康,创造健康,享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