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的生物 教案

合集下载

《表里的生物》教案

《表里的生物》教案

《表里的生物》教案级别:小学三年级学科:自然与社会主题:表里的生物目标:- 理解生物的分类- 了解动物的内部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描述一些常见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学生能够理解动物的内部结构与功能教学准备:- 幻灯机或投影仪- 图片或卡片展示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一个透明的储物盒或透明的玻璃容器- 不同动物的塑料模型或图示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5分钟)1. 引入课题:“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看到了很多不同的动物。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它们长得都不一样?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些有趣的生物知识,了解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

”步骤2:探索动物的外部特征(10分钟)1. 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或卡片,并与学生分享它们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让学生大声说出他们注意到的共同特征,例如:脚、尾巴、鳞片、羽毛、鼻子等等。

3.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动物的外部特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步骤3:探索动物的内部结构(15分钟)1. 准备一个透明的储物盒或透明的玻璃容器,并放入一些具有不同内部结构的动物塑料模型或图示,例如:鱼鳃、鸟喙、兔子的牙齿等等。

2. 现场观察这些模型或图示,并向学生解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例如:鱼鳃帮助鱼类呼吸、鸟喙帮助鸟类捕食。

3.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动物为什么有着不同的内部结构,以及这些结构如何帮助动物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

步骤4:巩固与评估(10分钟)1. 分发绘图纸和颜色铅笔给学生。

2. 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动物,绘制它的外部特征,并在图画中标注出它的一些内部结构和功能。

3. 收集学生的绘图,并评估他们对动物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的理解。

步骤5:总结与延伸(5分钟)1. 回顾课堂中讨论的内容,并强调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2.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观察和研究不同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并与同学们分享他们的发现。

提示:- 在展示动物图片或卡片时,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可能已经熟悉或曾见过的动物,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表里的生物》教案及教学反思

《表里的生物》教案及教学反思

15 表里的生物?教学目标1.会写“脆、拦”等5 个字,正确读写“洪亮、盲人”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能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结尾。

?教学重难点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教学策略1. 识字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脆、拦、怖、蟋、蟀”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2. 朗读指导本课朗读时侧重于指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对话与心理描写,朗读教学应当注意读出对话时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通过默读快速地把握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3. 理解运用按照“整体感知——局部研读——整体把握”的步骤进行教学。

突出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让学生组成小组合作学习。

学完本课,安排了小练笔,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描写手法写作文,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机械手表。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脆、拦”等5个字,正确读写“洪亮、盲人”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

能联系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自学字词1.激趣导入,读题设问。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大自然中的什么声音?请描述一下。

①学生发言交流。

②教师播放一组自然界中生物发出的声音。

(如牛、百灵鸟、鸭子、鹦鹉等动物的叫声)(2)讨论:除了这些有生命的生物外,有没有能发出声音的无生命的东西?(如雷、海浪、风等)(3)(出示旧式机械手表)这块手表能够发出声音,里面有生物吗?(4 )板书课题。

2.自读课文,引导质疑。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或询问同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说明《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

文章语言质朴,文中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描写比较细致,情感真挚。

在教学中要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来体会主人公的可爱,感受童年的美好。

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PPT,准备相关昆虫的和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尝试朗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质疑解题1.导入:每个人都有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在这个多彩的童年里,一定会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回忆的,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童年趣事的课文——《表里的生物》。

(板书:表里的生物)2.质疑解题: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梳理问题,如:什么是生物?表里的生物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解题,引导学生质疑,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思考:课文围绕“表里的生物”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清脆、单调、加速、齿轮、唯恐、丑恶。

①指名读词,强调个别字的读音。

“调”“恶”是多音字。

②小老师领读,学生齐读,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脆、拦、玻、璃、恶、怖、蟋、蟀。

识字有方法: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①形声字记忆:“拦、玻、璃、怖、蟋、蟀”这6个字都是形声字。

②加一加方法记住“脆”:月+危=脆。

除了出示,教师还要介绍一下这几种昆虫,但过程不要等同于看图识字。

(3)联系实物理解词语。

出示“蟋蟀、蝎子、蝈蝈”的,加深对这些事物的认识。

《表里的生物》精品教案

《表里的生物》精品教案

《表里的生物》精品教案21.会写“脆、拦、玻”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机器、钟楼、洪亮、清脆、单调”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展示各种生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表里的生物”的思考。

导语: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我们这个星球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不管它们的形体是庞大还是渺小,不管它们是五彩斑斓还是色调单一,不管它们生活在陆地还是空中或大海中,它们的存在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我们身边的生物千千万万,各有各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可是,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表里的生物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就坚信爸爸的表里藏着一个小生物,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想法啊!2.板书课题,质疑问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1)学生自由发问,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

示例:表里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说表里会有生物呢?表里的生物有什么特点呢?……(2)教师展示一块打开了表盖的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总结,引出课文。

总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表里面有螺丝、齿轮、表针等。

但是著名的作家冯至童年时却认为表里面有生物,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去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出示冯至的资料,简介作者。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今河北涿州人,诗人、学者。

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

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

冯至的诗歌显现出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对他的深刻影响,他的散文在水光山色的描写中追求一种启示性的哲理。

其代表作品有《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昨日之歌》《伍子胥》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本课中的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针对容易读错的字音、容易写错的字形做标记。

《表里的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表里的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表里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表里、生物、机械”等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通过描述表里的生物来表达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作者通过描述表里的生物来表达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者的观察和想象,把握文章的科学内涵。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有关表里生物的资料或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有关表里生物的资料或图片。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手表或钟表?里面的小零件和机械结构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表里的生物》就是一篇关于手表内部世界的有趣描述。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质疑:表里的生物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语调。

3.交流初步感知: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表里的生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师随即板书:神奇、有趣、好奇等。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1.自主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述了表里的生物?这些描述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并划出关键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学习。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入手,深入体会作者的观察和想象。

以下是一个示例:(1)描述表里的生物:引导学生抓住“极小、精细、复杂”等词语体会表里的生物虽小但构造复杂的特点。

教师随即板书:构造复杂。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2)作者的想象:引导学生抓住“幻想、推测、想象”等词语体会作者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

教师随即板书:好奇热爱。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表里的生物-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初中)教案

表里的生物-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初中)教案

表里的生物-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的基本概念、分类特征和生命现象;2.探索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以及动物的周年生活规律;3.讲述天空中的珍珠——云和与之相关的神话故事;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生物的分类特征和生命现象;2.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动物的周年生活规律;3.珍珠云的形态特征和相关的神话故事。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看图、问答等形式让学生们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三者的联系和区别。

2.讲授(30分钟)1.生物的分类特征和生命现象。

介绍生物的基本分类九门和各类生物的主要特征,如:哺乳动物的哺乳方式、幼儿期生活、毛发等特征,让学生们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区别和相关生命现象。

2.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动物的周年生活规律。

通过实例讲解,包括种子由风和动物带来到新的地方生长,还有动物在不同季节的生活方式变化,让学生们了解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珍珠云的形态特征和相关的神话故事。

通过图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珍珠云的特征和在不同神话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3.活动(40分钟)1.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到小组中,根据生物的分类特征和生命现象,让学生们相互讨论并找出每种生物的典型特征。

并通过讨论了解生物之间有哪些相同点之处。

2.种子传播游戏。

通过游戏让小组之间模拟种子传播的过程,让学生可以通过互相传递种子,了解植物种子的分类和传播方式,并且感受到植物种子在不同的环境中存活的困难程度,让学生了解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3.珍珠云图形创作。

利用废纸等材料,让学生们根据珍珠云的形态特征进行图形创作并给其配上不同神话故事的象征意义。

4.课堂总结(10分钟)老师总结整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记忆深刻。

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介绍下一节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准备1.ppt2.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材料。

六年级语文《表里的生物》教案

六年级语文《表里的生物》教案

六年级语文《表里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几件趣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圈画、讨论、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童年时对钟表的喜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我”童年的几件趣事,体会作者对钟表的喜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圈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可以问学生:“你们小时候有没有一些特别的喜好?你们小时候最喜欢什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

2.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纠正字音。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交流讨论:课文中讲了哪些童年的趣事?这些趣事与钟表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小时候对钟表有哪些“天真”的想法?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的童真童趣。

2.指名朗读“我”与父亲的对话部分,思考:“我”与父亲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父爱和家庭的温暖。

3.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感受,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感受家庭的美好。

4.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1.教师引导学生积累与童年生活有关的成语、名句或古诗文等。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童年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2.学生自由背诵其他与童年生活有关的诗句或文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表里的生物》备课教案

《表里的生物》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生物的热爱和好奇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网络资源进行资料查询,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正确朗读与情感把握。

3. 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知识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2. 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生物知识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引入新课。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结合语境进行举例。

(3)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生物的热爱和好奇心。

3. 讨论课文内容:(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知识,如生物的特征、分类等。

4. 拓展学习:(1)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进一步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知识。

(2)分享所学知识,进行互动交流。

5. 小结与作业:(2)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生物知识的了解和运用。

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后作业设计:1. 抄写本节课所学生字词。

2. 预习下一节课的课文内容。

3.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自己感兴趣的生物知识,下一节课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

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

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

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文章叙述质朴,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所以教师授课时尽量营造这种亲切的氛围,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学,兴致勃勃地说。

【科学释疑】
全自动机械表工作原理
技术原理:手表运走能量靠的是发条的弹力提供的,当上满发条时,它的力矩较大,随着手表的运走,发条的发松,它的力矩也逐渐减小。

手表从上紧发条到24小时这段时间,它的力矩输出是平稳的,此时走时也比较精确,误差小。

而超过24小时以后,发条力矩会急骤下降,走时误差增大。

为确保手表走时更准确,所以要每天定时上满发条。

主要特点:全自动机械表不用电池,有些是带手动上发条的,有些不带,但还是有手动上发条的最好。

一般在发条上满的情况下可以连续运行30小时左右,看机芯而定。

老年人和常坐办公室以及运动少者最不适宜佩戴此类手表,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佩戴者定期给手表手动上弦。

自动机械表在常温下,24小时误差在±45秒者为正常误差。

因自动机械表须靠手臂的摆动而自动上弦,所以每天必须配戴八小时以上,才能确保计时准确。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下面带点字注上拼音。

【】【】【】【】【】【】【】【】蝎.子狗吠.三弦.蝈蝈.儿葫芦.恐怖.蟋.蟀.
二、读拼音,写词语。

qín xián qīng cuì bō li chán míng
()()()()
三、用“清”字组词,填入句子,让句子更通顺。

雨后,我顺着林荫小路散步,听着()的鸟鸣,呼吸着()的空气,聆听着()的小溪欢腾跳跃的歌唱,喝一口()的泉水,真是()怡人,令人心旷神怡。

四、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五、仿照例句,把下面的句子补写完整。

补写时,要把弟弟渴望拥有变形金刚的心情写出来。

例: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我拽着妈妈的手,高高兴兴地走进了玩具店。

我一眼看见摆在柜台上的那个变形金刚
六、回忆课文,回答:
1、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充满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答:
2、从小作者童年的这件事情中,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
答: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七、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很痛苦。

这样过了许多天。

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①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②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这小世界()被表盖保护着,()被一层玻璃蒙着。

③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

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在句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文中句子①是描写,句子②是描写,句子③是描写。

(3)为什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4)“我”是一个的孩子。

从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观点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八、句子品悟。

这样的话我不知道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1)“这样的话”指的是
(2)写一写你自己曾经这样的经历。

参考答案:
一、略
二、琴弦清脆玻璃蝉鸣
三、.清脆清新清澈清凉清爽
四、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五、似乎在对我笑,好像在欢迎我。

我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伸手就去摸那变形金刚。

六、1、围绕“好奇”作答都可;2、言之有理即可。

七、(1)因此不但还(2)语言动作心理活动(3)因为我对他的表产生了神秘感,很想研究一番。

(4)好奇心特别强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八、(1)“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2)我那时候特别喜欢玩魔方,有时候做梦还说“玩魔方!玩魔方!”
解析:这是一道写亲身经历的训练。

首先要明白句子的意思,强调自己反复说的一句话。

其次联系生活,寻找这样的生活经历,然后有条理地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