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doc
宋四家是哪四个

宋四家是哪四个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芾和蔡襄的合称。
这四个⼈⼤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且成就最⾼,故称"宋四家"。
宋四家简介苏轼(1037年1⽉8⽇-1101年8⽉24⽇),字⼦瞻,⼜字和仲,号铁冠道⼈、东坡居⼠,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今属四川省眉⼭市)⼈,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学家、书法家、画家。
黄庭坚(1045年8⽉9⽇-1105年5⽉24⽇),字鲁直,号⼭⾕道⼈,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县)⼈,北宋著名⽂学家、书法家、盛极⼀时的江西诗派开⼭之祖。
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宗)之称。
与张⽾、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
⽣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署姓名⽶或为芊,湖北襄阳⼈,时⼈号海岳外史,⼜号鬻熊后⼈、⽕正后⼈。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蔡襄(1012年3⽉7⽇-1067年9⽉27⽇),字君谟。
兴化军仙游县慈孝⾥⾚岭(今福建省仙游县)⼈。
北宋名⾂,书法家、⽂学家、茶学家。
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成⼀体。
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缕春风拂⾯,充满妍丽温雅⽓息。
蔡襄其书法在其⽣前就受时⼈推崇备⾄,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数苏东坡、欧阳修。
宋四家书法⽐较“宋四家”成就主要体现于⾏书,此外是楷、草两体,⽶芾有少量的篆、⾪书作,但不值得称道。
就楷书⽽⾔,“宋四家”中⾸推蔡襄。
其⾯⽬多似颜真卿,渗⼊很多⽂⼈⽓,⽆胜唐正⼤⽓象。
颜鲁公作书,不经意的地⽅很多,蔡襄作书则笔笔留⼼,所以⽶芾说:“蔡襄如少年⼥⼦,体妖娆,⾏步缓慢,多饰繁华。
”苏轼⼤楷仿颜真卿,在字形上压扁,重视的是意态肥厚。
黄庭坚《夷齐庙碑》近似褚法,稍嫌松散。
⽶芾没有⼤楷传世,⼩楷《向太后挽词》意守欧、褚之间,颇令⼈称道。
关于宋四家的书论

关于宋四家的书论摘要:1.宋四家的简介2.宋四家的书论特点3.宋四家的书论影响正文:一、宋四家的简介宋四家,又称“苏黄米蔡”,指的是我国北宋时期四位著名的文学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他们在文学、书法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当时文化界的翘楚,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宋四家的书论特点1.苏轼的书论特点苏轼(1037-1101)是宋四家中的领袖人物,他的书论具有鲜明的个性。
苏轼主张书法应追求自然、随意,强调“意在笔先”。
他在书法上擅长行书、草书,尤其以行书见长。
苏轼的书法作品,气势磅礴,跌宕起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黄庭坚的书论特点黄庭坚(1045-1105)是宋四家中的书法大家,他的书论强调“韵外之致”。
他认为书法应当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更注重表现作品的韵味。
黄庭坚的书法以楷书、行书为主,尤其擅长楷书。
他的书法作品结构严谨,笔画舒展,富有韵律感。
3.米芾的书论特点米芾(1051-1107)是宋四家中的书法奇才,他的书论主张“平淡天真”。
米芾认为书法应当追求平淡、自然的美感,避免矫揉造作。
他在书法上以行书、楷书为主,尤其以楷书见长。
米芾的书法作品,字形古朴,线条圆润,充满天真烂漫之趣。
4.蔡襄的书论特点蔡襄(1012-1067)是宋四家中的书法大家,他的书论强调“骨韵兼备”。
蔡襄认为书法应当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更注重表现作品的骨韵。
他在书法上以楷书、行书为主,尤其擅长楷书。
蔡襄的书法作品,骨韵丰满,端庄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宋四家的书论影响宋四家的书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们的书论主张,不仅推动了当时书法艺术的发展,还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

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导读:本文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你知道北宋书法四大家是哪四位呢?下面是的为大家整理的“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阅读!内容请关注!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宋四家”指的是北宋时期蔡襄、苏轼、黄庭坚和米芾四位书法家(简称“苏黄米蔡”);也有人认为是指苏轼、黄庭坚、蔡京和米芾四位书法家。
蔡襄(公元1012-1067)北宋初书法家。
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天圣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惠。
与苏东坡、欧阳修等友善。
人品刚正,为当时所歌颂;书法绝妙,苏东坡誉为“我朝第一”。
他的书法早年得力于初唐的虞世南,晚年能学颜真卿,能传颜体的神韵。
沈括《梦溪笔谭》说他:“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
”欧阳修说他:“蔡君谟之书,八分、散隶、正楷、行狎、大小草众体皆精。
”流传的书法作品有《万安桥记》、《扈从帖》、《思咏帖》、《入春帖》等,书法理论有《论书》、《评书》、《自论飞白书》等。
又为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9),蔡襄担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曾创制小团茶,闻名当时,所作《茶录》一书,是继唐朝陆羽《茶经》之后的一部论茶好经典。
《宋史》卷三百二十有传。
苏轼(公元1037-1101)北宋书画家、诗人、词人、文学家,政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与欧阳修领导古诗文运动,与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洵、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他的政治道路很坎坷,几遭升贬,官至翰林学士、宰相。
他精通书画、诗词、歌赋、文章。
他的书法学习二王、颜真卿、徐浩、李北海。
他的字,点画肥重(董其昌讥为墨猪),天真烂漫,笔力雄健,结字宽绰,书法为宋四家之首。
流传的作品有《黄州寒食诗》、《天际乌云帖》、《祭黄几道文》、《赤壁赋》、《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太白仙诗》等。
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

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
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
【拓展】其他四家唐四家(书法):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南宋四家(绘画):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元四家(绘画):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明四家(绘画):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清四家(书法):翁方纲、刘墉、梁同书、王文治一、苏轼苏轼擅长行书、楷书,代表作品有《治平帖》《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祭黄几道文》《洞庭春色赋》等。
其中,《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拓展】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四行书——王珣《伯远帖》;天下第五行书——杨凝式《韭花帖》;天下第六行书——柳公权《蒙诏贴》;天下第七行书——欧阳询《张翰思鲈帖》;天下第八行书——米芾《蜀素帖》;天下第九行书——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天下第十行书——李建中《土母帖》。
二、黄庭坚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被誉为“宋朝楷圣”,主要作品有《黄州寒食诗卷跋》《松风阁诗帖》《李白忆旧游诗卷》《寒山子与庞居士诗帖》等。
黄庭坚在宋代书法史上的贡献是继承了张旭、怀素的衣钵,并且在书法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是宋朝最具创造力的一位书法家。
三、米芾米芾擅长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主要作品有《张季明帖》《李太师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诗帖》等。
米芾所书《蜀素帖》,也称《拟古诗帖》,是天下第八行书,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
四、蔡襄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主要作品有《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等。
【拓展】蔡襄修建中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万安桥(洛阳桥),被茅以升称作“福建桥梁的状元”。
所作《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
中国书法四大家详解

中国书法四大家详解中国书法四大家详解宋四大书法家是指: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人们称为“苏黄米蔡”。
苏轼天然,黄庭坚劲健,米芾纵逸,蔡襄蕴藉,各具仪态,堪称精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书法四大家详解,希望大家喜欢!中国书法四大家之苏东坡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
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
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
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
”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
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
中国书法四大家之黄庭坚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
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
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
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中国书法四大家之米芾米芾,字元章,世居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
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又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
《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
”《宣和书谱》说他:“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箍,隶法师宜官;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
方芾书时,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 他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功,能够登堂入室。
真、草、隶、篆、行都能写,而尤以行草书见长。
中国书法四大家之蔡襄蔡襄,字君谟。
其先本光州人,居仙游(今属福建省),迁甫田。
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
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
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
北宋四大书法家

北宋四大书法家
北宋四大书法家指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人们称为“苏黄米蔡”。
苏轼天然,黄庭坚劲健,米芾纵逸,蔡襄蕴藉,各具仪态,堪称精品。
宋四家广汲晋唐遗蕴,锐意革新,各具所长。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
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
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
2.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
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
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3.米芾,字元章,世居太原,米芾平生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
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
4.蔡襄,字君谟。
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
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
宋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蔡襄《暑热...

宋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
蔡襄《暑热...蔡襄《暑热帖》(致公谨尺牍)欣赏!【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
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一。
襄上,公谨左右。
牯犀作子一副,可直几何?欲托一观,卖者要百五十千。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
官至端明殿学士。
《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仁宗尤爱之,制元舅陇西王碑文命书之。
”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
据说宋人排四家为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京。
《水浒传》里也记了这么一笔。
后来因为蔡京为奸相,朝野没有好名声,人们把“蔡”换成了蔡襄,所以四家之中蔡襄反到列在最后了。
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写得浑厚端严,雄伟遒丽。
米芾、苏东坡、黄庭坚、欧阳修对他的书法都十分推崇。
苏东坡说:“君谟书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尚信义”,学识渊博。
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万安桥记》“雄伟道丽”。
《顏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秀于鲁公书,可为楷则。
他的尺牍书札、自书诗卷等行草墨迹,如黄庭坚所说;“君谟真行简札甚秀丽,能入永兴之室···渴墨帖仿佛似晋宋间人书。
”沈括《梦溪笔谈》还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亦自成家。
”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革新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
#书法爱好者##书法##文化##这才是国风#长图长图长图长图长图长图长图长图。
宋元书法家

四、宋元001 蔡襄蔡襄(1012-1067),字君谟,工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002 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003 黄庭坚黄庭坚(公元1045年-公元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
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甚至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
黄庭坚作为游于苏门的四学士之一,不能不受苏轼书风的影响。
004 蔡京蔡京(1047年~1126年) 蔡襄的从弟,字元长,北宋宰相兼书法家,“宋四家”之一,也是北宋著名的大奸臣,陈东称他为“六贼”之首。
蔡京的艺术天赋很高,时有“才子”之称,他在书法、诗词、散文等领域都有辉煌表现,存世书迹有《草堂诗题记》《节夫帖》《宫使帖》。
005 米芾米芾[fú](1051-1107),自署姓名米或为芊,芾或为黻[fú]。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善诗,工书法,精鉴别。
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因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
代表作品《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珊瑚帖》、《蜀素帖》等006 张即之张即之(公元1186——1263年)宋代书法家,字温夫,号樗寮,张即之书法深受唐人影响,初学欧阳询、褚遂良和颜真卿,后转师米芾,参以汉隶及晋唐经书,加上受禅宗哲学思想的影响,故形成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楷书《佛遗教经》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行书《待漏院记》卷,藏上海博物馆;行书《汪氏报本庵记》卷,藏辽宁省博物馆;尚有《大字杜诗》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
你知道北宋书法四大家是哪四位呢?下面是的我为大家整理的“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阅读!!
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
“宋四家”指的是北宋时期蔡襄、苏轼、黄庭坚和米芾四位书法家(简称“苏黄米蔡”);也有人认为是指苏轼、黄庭坚、蔡京和米芾四位书法家。
蔡襄(公元1012-1067)北宋初书法家。
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天圣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惠。
与苏东坡、欧阳修等友善。
人品刚正,为当时所歌颂;书法绝妙,苏东坡誉为“我朝第一”。
他的书法早年得力于初唐的虞世南,晚年能学颜真卿,能传颜体的神韵。
沈括《梦溪笔谭》说他:“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
”欧阳修说他:“蔡君谟之书,八分、散隶、正楷、行狎、大小草众体皆精。
”流传的书法作品有《万安桥记》、《扈从帖》、《思咏帖》、《入春帖》等,书法理论有《论书》、《评书》、《自论飞白书》等。
又为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9),蔡襄担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曾创制小团茶,闻名当时,所作《茶录》一书,是继唐朝陆羽《茶经》之后的一部论茶好经典。
《宋史》卷三百二十有传。
苏轼(公元1037-1101)北宋书画家、诗人、词人、文学家,政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与欧阳修领导古诗文运动,与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洵、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他的政治道路很坎坷,几遭升贬,官至翰林学士、宰相。
他精通书画、诗词、歌赋、文章。
他的书法学习二王、颜真卿、徐浩、李北海。
他的字,点画肥重(董其昌讥为墨猪),天真烂漫,笔力雄健,结字宽绰,书法为宋四家之首。
流传的作品有《黄州寒食诗》、《天际乌云帖》、《祭黄几道文》、《赤壁赋》、《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太白仙诗》等。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北宋书法家、诗人。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江西修水)人,官至吏部员外郎。
出身于学深文博的世家,父为诗人,当时名流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是他的远亲。
他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同为“苏门四学士”,后因诗文、书法出众,又与苏东坡志同道合,世称“苏黄”。
他的诗开一代流派,后世称为江西诗派;书法学周越、《瘗鹤铭》、怀素、柳公权、杨凝式。
流传的作品,行书以《苏东坡黄州寒食诗跋》、《诸上座帖》、《松风阁诗卷》、《诗送四十九侄》为最著名,草书有《廉颇蔺相如列传》。
蔡京(公元1047-1126)书法家。
字符长,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
熙宁三年(1070)登进士及第,曾为宋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五度为相,后因北伐之由,靖康之祸,被劾为“六贼“之首,放逐岭甫,死于潭州(今长沙)东明寺。
《宋史》列入奸臣列传。
与米芾友善,蔡襄是他的伯父。
蔡京书法初学蔡襄、徐浩、欧阳询,后深法二王。
弟蔡卞,字符度,与京同年登科,绍至四年拜尚书左丞,徽宗时,加观文殿学士、检校少保,谥文正,书法笔势飘逸,圭角稍露,与蔡京风格相近。
米芾(公元1051-1107)北宋书画家、书画理论家、收藏家。
初名黻,字符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他的造福居信在山西太原,后来迁到湖北襄阳,人称“米襄阳”,后来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宋徽宗时诏为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世称“米南宫”。
他的行为很多时候表现为怪、颠、狂,世称“米颠”。
他的绘画与他的儿子米友仁(1074-1153)创造了“米氏云山”或“米家山水”,并称“二米”。
明董其昌说他:“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
然须结字得势,出新意耳。
“流传的作品有《中秋帖》、《苕溪诗卷》、《蜀素帖》、《论草书帖》、《珊瑚帖》、《拜中岳命诗》、《虹县诗帖》等,著有《宝晋英光集》、《书史》、《画史》、《砚史》、《海岳名言》。
其长子米友仁(1074-1153),字符晖,也善书画、书画鉴赏,与米芾称大小米。
关于“宋四家”中是“蔡襄”还是“蔡京”的争论题,早就开始了,现在一般认为是蔡襄代替了蔡京的,因为蔡京人品败坏,是“六贼”之首,是《宋史》奸臣列传的人物。
以人品论艺品,当然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就艺术本身来说,这是欠公允的。
从这件事,包括其他事例,我们可以得知,我国历来评论人物,首先评论的是道德品行,然后才是才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