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简介
米芾《海岳名言》原文与译文(节录)

米芾《海岳名言》原文与译文(节录)米芾简介和解题:米芾(一零五一年—一一零七年),北宋书画家。
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
世居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河北),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曾任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
又因狂放,并有洁癖,也叫他“米颠”。
能诗文,擅书画,精于鉴别,好收藏名迹。
行草书能取前人所长,尤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评,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存世法书有《苕溪诗》、《蜀素帖》、《虹县诗》、《向太后挽词》等,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
《海岳名言》一卷,皆其平日论书之语,常有独到处。
于古人多所讥贬,其中有过刻处,后人已有批评。
其心得既深,所言运笔布格之法,实能脱落蹊径,为书家之圭皋,信临池者所宜探索者。
米芾《海岳名言》原文与译文(节录)(2)原文: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是何等语?或遣辞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
故吾所论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
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
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
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
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江南吴皖、登州王子韶大隶题榜有古意,吾儿友仁大隶题榜与之等。
又幼儿友知代吾名书碑及手大字更辨。
门下许侍郎尤爱其小楷,云:“每小简可使令嗣书。
”谓友知也。
老杜作《薛稷慧普寺诗》云:“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
”今有石本得视之,乃是勾勒倒收笔锋,笔笔如蒸饼,“普”字如人握两拳,伸臂而立,丑怪难状。
由是论之,古无真大字明矣。
葛洪“天台之观”飞白,为大字之冠,古今第一。
欧阳询“道林之寺”,寒俭无精神。
柳公权“国清寺”,大小不相称,费尽筋骨。
裴休率意写碑,乃有真趣,不陷丑怪。
真字甚易,唯有体势难,谓不如画算,勾,其势活也。
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大小各自有分。
米芾拟古原文与翻译

米芾拟古原文与翻译摘要:一、引言二、米芾简介三、米芾拟古原文四、米芾拟古原文翻译五、米芾拟古的书法艺术特点六、总结正文:一、引言米芾,字元章,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米家小楷”,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本文将介绍米芾的拟古原文及翻译,并分析其书法艺术特点。
二、米芾简介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北宋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源。
米芾的书法初学颜真卿、柳公权,后转学“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最终自成一家,创立了“米家小楷”。
他的书法作品在当时及后世备受推崇,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米芾拟古原文拟古是米芾创作的一种书法风格,他融合了多种古代书法家的笔法,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貌。
以下是米芾拟古原文: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登高赋此篇,名垂万世传。
四、米芾拟古原文翻译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天地之间的英雄气概,历经千秋仍然令人敬畏。
登高赋此篇,名垂万世传:登上高山创作这篇赋文,让名声流传万世。
五、米芾拟古的书法艺术特点1.传承与创新:米芾在拟古创作中,既传承了古代书法家的笔法,又融入了自己的创新,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貌。
2.笔法丰富:米芾的拟古书法,笔法丰富多样,既有颜真卿的雄厚,又有柳公权的秀美,展现出高超的书法技艺。
3.个性鲜明:米芾的书法个性鲜明,既有“米家小楷”的独特风格,又具有拟古的韵味,展现出他不拘泥于古法、勇于创新的精神。
六、总结米芾的拟古原文及翻译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书法技艺。
鹿门居士米芾的生平简介

鹿门居士米芾的生平简介米芾是北宋时期书法家与鉴藏家的集大成者,对于各类书法艺术都有研究和学习,在书画鉴识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米芾的草书气韵颠放,舒展自如,极富有特色。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鹿门居士米芾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鹿门居士米芾的生平简介米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画大师,他的作品中最出名的就是他的行书作品。
他出生在北宋时期的山西省太原市的一个小地方,长大后由于个人原因搬家到湖北省襄阳市。
米芾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而且受过良好的教育,再加上他自身天赋异禀,他的成就就可想而知了。
他小时候就开始小有名气了,六岁的时候就能背诵几百首诗词作品,十岁的时候就能自己写文章,从小就被世人所熟知。
在他十八岁的那一年,宋神宗登上了皇位,因为米芾的母亲曾经对他有过恩情所以为了报答米芾母亲,他决定赐米芾一个官位,可是米芾从小就没什么官运,这或许与他不爱结交权贵而且看不起官场上的有些作为有关。
这个特点又为他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去做他喜欢的事例如收藏石头和专研书画作品。
这样的米芾在别人眼里就像是个另类一样,可是就是因为他的特别之处才是他成功的基础。
米芾平生有很多的艺术爱好,可是他最喜欢的还是书法,所以说在书法方面他的成就最高。
众所周知,字如其人是什么意思,那么米芾在书法上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就说明他在待人接物上肯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在他五十七岁的那一年,因为染上恶疾而不治身亡。
鹿门居士米芾练字的故事米芾小的时候家境贫寒,花了学费在私塾里学了三年的书法,却丝毫不见长进。
一天,他听闻有位上京赶考的秀才路过村里,而这位秀才的书法就非常了得。
于是米芾便跑去向这位秀才请教,但秀才看了米芾的字后说:“你想要跟我学书法,就得买我的纸,但我这纸贵,五两纹银一张。
”米芾没听说过这么贵的纸,但是因学字心切,他还是借钱买了秀才的纸。
秀才说:“你回去好好写吧,三天后再给我看。
”这么贵的纸,米芾哪舍得轻易使用,于是便对着字帖,用没蘸墨的笔在书案上反复临摹,用心去领悟每一个字的奥妙。
中国历史故事-北宋书画家米芾简介 米芾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北宋书画家米芾简介米芾是怎么死的?人物档案姓名:米芾别名:米黻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北宋祖籍地:山西太原出生地:湖北襄阳出生日期:公元1051年逝世日期:公元1107年职业:诗人、书法家其他成就: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他作品:《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珊瑚帖》、《蜀素帖》等宋仁宗皇佑三年(《晋太保谢安石帖后》有句云:“余年辛卯,今太岁辛已,大小运丙申丙辰,于辛卯月辛丑日,余于辛丑丙申时获之,此非天耶?”),米芾在一个官宦世家出生,祖父曾祖父等人都是武职。
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可想而知,米芾一定自幼就受到了极好的教育。
不过与祖辈都以武职入官场不同,米家人对于米芾的教导却更倾向于文字方面。
米芾《群玉堂米帖》自叙云:“余初学颜书,七、八岁作字,至大一幅,书简不成。
”从这里可以看出,米芾大概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练字了。
《襄阳县志·古迹》:“襄州新学记碑:贞元五年卢群撰,罗让行书。
……罗让字景宜,……让书襄阳学记最有名。
米元章始效其作,后乃超迈入神耳。
宋人避英宗本生于濮安懿王讳,故或称罗逊”。
从这里可以知道,米芾七八岁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启蒙老师是当时襄阳著名的书法家罗让。
《米海岳年谱》:“五年庚子,手帖云:余年十岁,写碑刻,学周越、苏子美扎,自成一家,人谓有李邕笔法,闻而恶之。
”宋朝嘉佑五年,大概十岁的时候,米芾开始学习碑刻,以周越、苏子美为师。
勤奋练习之后,不想自成一家,小有成就。
《米公祠及米芾族裔脉源考》:“自宋治平四年随母阎氏离乡到京都汴梁,其母内廷侍侧英宗高皇后,他自然邀幸得迁”宋治平四年,米芾跟随母亲迁到京都汴梁,米母进入宫廷侍奉宋英宗高皇后。
《全宋词》:“以母侍宣仁皇后藩邸,恩补校书郎……”魏平柱《米芾年谱简编》:“神宗熙宁元年戊申(1068年),恩荫入仕为秘书省校书郎当在本年。
”大概是因为米母在宋英宗皇后还在潜邸的时候就侍奉在右,功劳颇高,米芾因为母亲得以恩荫入仕为秘书省校书郎。
米芾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情怀,并开创了玩石的先河。
(清任伯年绘)
后世纪念
米芾墓在江苏省镇江市南郊鹤林寺附 近的黄鹤山北麓,为北宋晚期大书画 家米芾的衣冠冢。
米公祠(米芾纪念馆),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 公祠,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2006年05月25 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名单。
罗,藏之内府,始贵重于天下,并命人镌刻《绍兴米贴》于是天下翕然学米。
趣闻轶事
米芾一生非常喜欢把玩异石砚台,有时到了痴迷之态。据《梁 溪漫志》记载:他在安徽无为做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 石,当时人们出于迷信,以为神仙之石,不敢妄加擅动,怕招来不 测,而米芾立刻派人将其搬进自己的寓所,摆好供桌,上好供品, 向怪石下拜,念念有词:我想见到石兄已经二十年了,相见恨晚。 此事日后被传了出去,由于有失官方体面,被人弹劾而罢了官。但 米芾一向把官阶看的并不很重,因此也不怎么感到后悔,后来就作 了《拜石图》。作此图的意图也许是为了向他人展示一种内心的不 满。李东阳在《怀麓堂集》时说:“南州怪石不为奇,士有好奇心 欲醉。平生两膝不着地,石业受之无愧色。”这里可以看出米芾对 玩石的投入与对傲岸不屈的刚直个性。大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
、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后世影响
自宋代以来,米芾的书法影响可谓是举足轻重。米芾的法书,一般认为,学米书的第 一家,应推他的长子米友仁,子承父传,颇有建树,小米的《动止持福帖》颇具老米风格 。宋代魏了翁《鹤山集》云:“元晖书虽不逮其父,然如王谢子弟,自有一种风格。” 米芾书法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在南渡之后。据记载,由于绍兴天子访求其书,广为收
《米芾学书》优秀教学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米芾的书法成就 米芾的书法以行草为主,用笔纵横挥洒,变化多端,自成 一家。他的作品气势磅礴,富有创造性,对后世影响深远。
米芾的绘画造诣 米芾在绘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山水画。他的 画作意境深远,笔墨精湛,被誉为“米氏云山”。
《米芾学书》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北宋时期,文化艺术繁荣,书法、 绘画等艺术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 展。米芾作为当时的书法名家, 其创作受到了时代背景的深刻影
促进身心健康
书法练习需要手、眼、脑等多方面的 协调配合,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 能力,还有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 展。
05
艺术手法与风格特点
独特艺术手法运用
1 2
笔法多变 米芾在书法中善于运用各种笔法,包括中锋、侧 锋、藏锋、露锋等,使得作品线条丰富多变,极 具表现力。
结体奇特 米芾的书法作品在结体上独具匠心,常常打破常 规,以奇制胜,使得作品充满新意和趣味性。
《米芾学书》优秀教 学ppt课件
目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与性格分析 • 主题思想与启示意义 • 艺术手法与风格特点 • 跨文化对比与传承发展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米芾生平事迹概述
米芾的生平经历 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 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他自幼聪慧,博学多才,性格洒 脱不羁,一生致力于书画艺术,成就斐然。
芾学书的艰辛历程
详细介绍米芾在学习书法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遭遇的困难以及坚持不
懈的精神,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面对挑战,不断追求进步。
03
揭示书法艺术的魅力与价值
通过展示米芾的书法作品和解析其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欣赏书法艺术的
书法家米芾的简介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号东篱,汉族,汝州禹县(今河南禹州)人,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文学家、艺术理论家。
米芾的书法风格独特,气韵生动,尤其擅长行书,被誉为“行书第一”。
米芾出身士族,少年喜好书画,曾先后拜访了欧阳询、李邕等名家学习书法,后又游历于名胜古迹,研究古代建筑、碑刻、器物等艺术形式。
在艺术实践中,米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提倡“气韵生动”、“古意今人”,认为艺术要从传统中吸取营养,又要创新发展,注重艺术的表现力和艺术的内涵。
米芾的书法作品有《水经注》、《范文正公碑》、《赵孟頫序》、《二王故事》等,他的书法影响深远,被誉为“宋代书坛第一人”。
除书法外,米芾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绘画作品,对文学、美术、艺术理论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和贡献。
他的著作有《东篱乐府》、《东篱乐府续编》、《画山水志》等。
米芾拟古原文与翻译

米芾拟古原文与翻译一、米芾简介米芾(1051-1107),字元章,自号鹿门居士、潜溪逸民,人称小米。
生于山西太原,后迁居江苏镇江。
他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北宋四大家”。
米芾擅长书法、绘画,尤其擅长山水画,堪称文人画的典范。
他还是一位著名的收藏家,对古代文物有着极高的鉴赏力。
二、米芾的拟古创作背景米芾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人墨客热衷于诗词创作的年代。
受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米芾也热衷于创作诗歌。
他的诗歌以拟古为主题,通过对古人诗歌的模仿和创新,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抒发情感。
三、米芾拟古原文解析米芾的拟古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中以《拟古九首》最为著名。
这里选取其中一首进行简要解析:拟古·其五夜泊牛渚怀古米芾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远离天池一万里,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首诗歌以夜泊牛渚为背景,表达了米芾对古人的崇敬之情。
诗中提到“登高壮观天地间”,暗示着米芾对古人高远志向的向往。
同时,通过描绘壮美的自然景观,表现了米芾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四、米芾拟古翻译与应用1.翻译米芾的拟古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将古诗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更好地领略其韵味。
以下是《拟古·其五》的现代汉语翻译:夜晚停船在牛渚,仰望天空无片云。
登高远眺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随风舞,白波九道似雪山。
远离天池一万里,烟花三月下扬州。
2.应用米芾的拟古诗歌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可以用于文学鉴赏、书法创作等方面。
例如,我们可以将《拟古·其五》的诗句用于书法作品,展现古人诗韵之美。
同时,这首诗歌也可以作为旅游景点的宣传文案,展示牛渚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米芾的拟古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祖籍太原,迁居襄阳。
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
世号米颠。
书画自成一家。
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
善诗,工书法,精鉴别。
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宋四家之一。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清远市清新县文化部门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偶然发现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墓葬。
该墓是米芾的衣冠冢,还是真墓?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始修于元末或明初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清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高峰介绍,清新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员在该县秦皇山一带考察时,偶然发现一座古墓,墓碑上刻有“米元章”3个石刻大字▼
米芾【mǐ f】(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
祖籍山西太原,曾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无为知军(遇石称兄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
米芾纪念馆(米公祠),于1956 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
该纪念馆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沿江路的西段,原名“ 米家庵” ,是纪念北宋书画家、鉴赏家米芾而建的祠宇。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米公祠始建无考,《襄阳县志》载:元末明初毁于▼
介绍米芾自幼爱好读诗书,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慧,六岁时能背诗百首,八岁学书法,十岁摹写碑刻,小获声誉。
十八岁时,宋神宗继位,因不忘米芾母亲阎氏的乳褓旧情,恩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当时校对,订正讹误。
从此开始走上仕途,自到1107年卒于任。
米芾一生官阶不高,这与他不善官场逢迎,又为人▼
家庭背景米芾五世祖米信,宋初勋臣。
《宋史》卷261有传,淳化五年(994年)卒,六十七岁。
高祖、曾祖多系武职官员。
芾父字光辅,官左武卫将军(一说米芾父名“佐”,徐邦达《米芾生卒年岁订正及其它二三事考》中认为后世称“父佐”当误。
依据是米芾之孙米宪辑录《宝晋斋山林集拾遗》卷首附载的《故南宫舍人米公墓▼
装癫索砚米芾喜爱砚台至深,为了一台砚,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顾大雅。
一次宋徽宗让米芾以两韵诗草书御屏,实际上也想见识一下米芾的书法,因为宋徽宗也是一个大书法家,他创造的“瘦金体”也是很有名气的。
米芾笔走龙蛇,从上而下其直如线,宋徽宗看后觉得果然名不虚传,大加赞赏。
米芾看到皇上高兴,随即将皇上心爱的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