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伯充帖》译文及简介

合集下载

米芾尺牍书法艺术研究(中)

米芾尺牍书法艺术研究(中)

米芾尺牍书法艺术研究(中)米芾尺牍书法艺术研究九、《久别帖》(一)释文:芾启:早略一揖,未慰久别。

承来浴,久候无好,故(点去)困惫归息,倾仰倾仰。

来早愿同令兄见临一(饭),讫,同至山房,然后归,治行未晚也。

切切,余面罄。

草草。

芾顿首。

致平国士。

(二)简介:1. 此为致章持书札。

2. 《宋史?章惇传》:「四子连登科,独季子援尝为校书郎,余皆随牒东铨,仕州县,讫无显者。

」章惇字子厚,建州浦城人,父俞徙苏州。

起家至职方郎中,致仕,用惇贵,累官银青光禄大夫,年八十九卒。

[16]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云:「元佑中(按:为三年正月),东坡知贡举,李方叔就试。

将锁院,坡缄封一简,令叔党持送方叔。

值方叔出,其仆受简置几上。

有顷,章子厚二子曰持曰援者来,取简窃观,乃《扬雄优于刘向论》一篇。

二章惊喜,携之以去。

方叔归,求简不得,知为二章所窃,怅惋不敢言。

已而果出此题,二章皆模仿坡作,方叔几于阁笔。

集拆号,坡意魁必方叔也,乃章援。

第十明文亦与魁相似,乃章持。

……而方叔竟下地。

」章氏昆仲于阴差阳错中坐享其成矣。

然此事朝野既哗然,故其父每下野,持援等俱归侍于润州别业。

3.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唐僧能书者三人:智永、怀素、高闲也。

智永书全守逸少家法,一画不敢小出入,《千文》之外见于世者亦无他书,相传有八百本。

余所闻存于士大夫家者尚七八本,亲见其一于章申公(惇)之子择处。

……章申公家亦有怀素《千文》,其在子援处。

今二家各藏其半,惜不得为全物也。

」4. 米芾书中谓持「令兄」,章择有五成可能。

「同至山房」,即北固山海岳庵。

5. 「芾」字横长乃改字之初形式,故此帖当作于元佑六年改字至元佑八年十二月章惇复官间。

然米芾七年夏始为雍州令,与章氏相值,唯是年之春。

是时刚从京归,故云「久别」。

6. 大凡寺院皆有浴堂,天气未暖,士绅皆至彼洗浴,东坡有《安国寺浴》诗可证。

7. 「久候无好」,「好」疑是「耗」之借,谓应承来甘露寺浴,然久无声息,困倦而归卧耳(按,《宝真斋书赞》卷十九录此帖,以径改「耗」)。

米芾书法作品释文

米芾书法作品释文

米芾书法作品释文《三吴帖》行书。

纸本。

信札及五言古诗各一。

约书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

纵30.6厘米,横6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黻谨以鄙诗送提举通直使江西。

襄阳米黻上。

三吴有丈夫。

气欲吞海水。

开口论世事。

借箸对天子。

瑞节高如松。

—岁几繁使。

秋水浮湘月。

罇酒屡觏止。

言别不可攀。

寥虚看云驶。

法华台诗帖纸本行书纵29.8厘米横4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法华台。

块圠有同色,雪深云未开。

终南晴夜月,仿佛似登台。

道林诗帖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道林楼阁鸣(此字点去)明丹垩,杉松振老髯。

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

砂步诗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砂步漫皆合,松门若掩桴。

悠悠摇艇子,真似剡溪图。

米芾《砂步诗帖》,行书墨迹。

书法潇洒遒媚,体势修长,结构紧密,颇具欧阳询遗韵,为米氏早年书法风貌。

秋暑憩多景楼帖纸本行书纵27.6厘米横3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秋暑憩多景楼纵目天容旷,披襟海共开。

山光随眦到,云影度江来。

世界渐双足,惟未入闽,生涯付一杯,横风多景梦,应似穆王台。

李太师帖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释文】: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

武帝、王戎书若篆籀,谢安格在子敬上。

真宜批帖尾也。

穰侯出关诗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穰侯出关穰侯去国缓驱车ju蔡泽还来取范睢ju恶客只应真可厌恠他汉相馆丘墟《穰侯出关诗帖》又称《高氏三图》麻、楮混料纸行书纵29.4厘米横26.4厘米,宋绍圣(1094-1098年)间,约写于45岁左右吾友帖【释文】:吾友何不易草体?想便到古人也。

盖其体已近古,但少为蔡君谟脚手尔!余无可道也,以稍用意。

若得大年《千文》,必能顿长,爱其有偏倒之势,出二王外也。

又无索靖真迹,看其下笔处。

《月仪》不能佳,恐他人为之,只唐人尔,无晋人古气苏太简参政帖上海博物馆藏【释文】:苏太简参政家物,多著邳公之后四代相印,或用翰林学士院印。

芾记。

叔晦帖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释文】:余始兴公故为僚宦,仆与叔晦为代雅,以文艺同好,甚相得,于其别也。

米芾值雨帖白话文

米芾值雨帖白话文

米芾值雨帖白话文
《值雨帖》是米芾随手书就的一篇信札,全文如下:
“芾顿首再拜,值雨帖。

芾弊体,殊不便书,草草具稿,莫怪。

昨奉教,当已达彼,查照先后,未测享用何如。

芾以远避,又须谋生,诚为难耳。

所示数篇,颇有佳处,可进。

芾不胜感激,顿首再拜。

伯充防御台坐。

庭下石如何去里。

去住不过数日也。


译文如下:
“米芾顿首再拜,刘元瑭先生,值此雨天,我书写不便,草草写下这份信稿,您不要责怪。

昨天收到您的来信,想必您已经抵达那边。

我查看了之前的信件,不知道您觉得如何。

我现在身处远方,需要谋求生计,这确实让我感到为难。

您寄来的几篇文章,颇为出色,请继续。

我十分感激您,再次顿首再拜。

刘元瑭先生台鉴。

庭下的石碑应该如何移动呢?离开还是留下,不会超过几天的期限。

”。

米芾画史译文

米芾画史译文

米芾画史译文
以下是《米芾画史》的译文:
在元祐戊辰(公元1088年)的仲冬,我得到了一幅古画,上面没有作者姓名,只是画着一名妇人披着纱衣,手里托着一只盘子,盘子里放着茶果。

画上的妇女姿态娇弱,像是要从画中走出来一样。

有人说这是唐代的作品,是宋朝的待诏高冲霄从郭萱的手中购买的。

画上题的诗句说:“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

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笔。

多思不若匮银鞍,上巳明朝是。

浅黛凝春,龚黄放屈新装束。

”诗后面题着“元章戏笔”,意思是仿效前人的笔法画的。

有人认为这是米元章的作品,我认为不是。

米元章的画人物如同他的字一样,虽然古雅,但缺乏神采。

这幅画是江南的画师画的,只是有米元章的题诗而已。

米元章的字虽然古朴典雅,但缺少生气。

他的诗也不怎么样。

米元章自夸能画人物,像他这样的人连自己画的《杜牧像》都不能作证,这是何等的荒谬啊!。

米芾草书全集欣赏

米芾草书全集欣赏

米芾草书全集欣赏米芾《论草书帖》纸本草书纵24.7厘米横3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米芾《论草书帖》,草书九帖之五。

此帖亦名《张颠(癫)帖》、《草圣帖》、《论书帖》等,草书。

随笔一则,是米芾一段评论草书的手札。

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

米芾的草书取法晋人,从这幅草书中,可以品味出其对草书的见识。

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米芾书法颠放舒展的独特风格,我们可以看出米芾在学习古人书法方面所下的功夫。

他的草书虽不如他的行书那样气势开张,但也不同凡响。

释文:草书若不入晋人格。

辄徒成下品。

张颠(癫)俗子。

变乱古法。

惊诸凡夫。

自有识者。

怀素少加平淡。

稍到天成。

而时代压之。

不能高古。

高闲而下。

但可悬之酒肆。

(*)光尤可憎恶也。

米芾《焚香帖》草书纵25.2厘米横25.2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释文]雨三日未解,海岱只尺不能到,焚香而已。

日短不能昼眠,又人少往还,惘惘!足下比何所乐?米芾《焚香帖》,又作《海岱帖》,草书九帖之九,为米芾知涟水军时所写之尺牍,以帖中有“焚香”二字,故取之以名。

“海岱”指海岱楼,在涟水。

米芾《元日帖》纸本纵25.2厘米横40.5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释文]: 元日明窗焚香,西北向吾友,其永怀可知.展《文皇大令》阅,不及他书.临写数本不成,信真者在前,气焰慑人也.有暇作谱,发一笑於事外.新岁勿招口业,佳.别有何得泗戎东下未已有书至彼,俟之.此书约书于元符二年(1099年)。

为草书九帖之三。

明代人都穆跋《元日帖》云:“翁此卷尝入绍兴秘府,后有其子元晖题识,盖海岳平生得意书也。

其中登海岱楼诗一首,下小字注云:'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

’夫海岳书,可谓入晋人之室。

”米芾《向乱帖》,又称《寒光帖》淡黄纸本。

行草书。

纵27.3厘米横30.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向乱帖》是其四十一岁以前书写的。

明董其昌在此帖的跋记中写道:“老米此尺牍似为蔡天启作,笔墨字形之妙,尽见于此”。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米芾简介: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着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

宣和年间为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

米芾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

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草造诣尤高。

芾自云学过各家各派,但从其作品观之,得王献之、释智永二家最多。

其书淋漓痛快,隽雅奇变,晚年书艺更达至炉火纯青之境。

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着有《书史》、《画史》、《海岳名言》等,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苏轼称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黄山谷称米芾书法:“如快剑(石斤)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

书家笔势,亦穷于此。

”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山谷对米芾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至了。

《宋史》称米芾书法:“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宣和书谱》则说:“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

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

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和他的书画艺术风格:米芾,北宋着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无碍居士,家居道士等,湖北襄阳(今襄樊)人,居徙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又称“米南宫”。

宣和年间,因书画方面成就得蔡京推荐,召为书画学博士。

他一生没有担任重要的官职,一方面因为他不曾参加过科举,另一方面也因为他颠狂的个性和怪诞的举止使朝廷不能授以重任。

他的“颠狂”是闻名遐迩的,故人又称他“米颠”。

据《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六·米芾传》载:“(米芾)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视之。

米芾尺牍原文及译文

米芾尺牍原文及译文

米芾尺牍原文及译文摘要:一、米芾简介二、米芾尺牍原文及译文解析1.原文内容概述2.译文意义解读三、米芾尺牍的艺术价值1.书法艺术价值2.文学艺术价值四、米芾尺牍对后世的影响正文:米芾(1051-1107),原名米友仁,字元章,号鹿门、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他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北宋四大家”。

米芾的书法各体皆能,尤其擅长行书,他的尺牍书法更是被誉为“米家小楷”。

米芾的尺牍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芾顿首再拜。

芾闻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彰。

芾虽不敏,敢忘斯言。

谨录平日所闻,以为献酬。

昔人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此言得之。

顷者,芾之居曰:“鹿门”,曰:“宛丘”,曰:“剡溪”,曰:“巢湖”。

四境之内,皆山水佳处。

而每处皆有贤主人,款留餉遗,未尝虚日。

因思人生出处,出处亦各有道。

如吾友者,出处有道,而吾独无。

吾惧吾党之懈怠,故献此酬。

敬希亮正。

芾再拜。

译文:米芾谨致敬意。

我听说君子安定而不忘危难,生存而不忘忧患,治理国家而不忘乱势。

虽然我不聪明,但不敢忘记这个道理。

恭敬地记录平日所听闻的,作为献给您的回赠。

古人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话很有道理。

最近,我居住的地方有“鹿门”、“宛丘”、“剡溪”、“巢湖”。

这些地方都有美丽的山水。

而且每个地方都有贤明的主人,热情款待,每日都不虚度。

因此,我思考人生的出处,各有各的道理。

像我的朋友那样,出处有道理,而我却独独没有。

我担心我们党内的人懈怠,所以献上这个回赠。

请您明察。

米芾再次致敬。

米芾的尺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书法方面,他的小楷被誉为“米家小楷”,具有独特的风格。

在文学方面,尺牍中的文字优美,寓意深刻,展现了米芾的文学才华。

米芾的尺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书法影响了后世许多书法家,如赵孟頫、文徵明等。

他的尺牍作品也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资料。

同时,米芾的尺牍作品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文化风貌和社会习俗,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米芾苕溪诗卷注释及译文

米芾苕溪诗卷注释及译文

米芾苕溪诗卷注释及译文《米芾苕溪诗卷注释及译文》1. 诗卷的背景介绍:米芾(1051年-1107年),字芾甫,号米苏,宋代著名画家和文人。

他精通文学、书法和绘画,以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著称。

米芾的作品充满激情和力量,对后世影响深远。

米芾的《苕溪诗卷》是他在中年时期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共计七首。

这组诗歌以苕溪为背景,描绘了苕溪的山水景色、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展示了米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景物的独特感悟。

2. 诗卷的注释和译文:注释:苕溪诗卷是米芾创作的一组七首诗歌作品。

苕溪,位于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是一条自南北朝时期就有名的小溪。

诗卷以描绘苕溪的山水为主题,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景物的独特感悟。

译文:①《苕溪图》卷·扇头题诗昨日溪桥人似鬼,大堤风起可相赠。

山深偶寄青云叶,石怪曾抛朱紫泽。

龙门欲动鹿如胶,人傻岂知今更邀!岁晏故人空髯胡,日日相忆饯秋羔。

昨天,过桥的人们像鬼魂一样。

大堤上的风起来了,可以互相赠送起来。

山深处偶然寄托着绿叶,岩石怪异曾经抛弃着朱紫颜色的河泽。

龙门欲动时,鹿就像胶一样被困住了,傻瓜们又怎么会知道如今是什么情景!岁月已经晚了,故友已经没有兴趣了吗?天天相互怀念着饯行秋羔。

②《苕溪图》卷一首白家溪上见书老,诗为粧崂客满袍。

嘉庆年间出三伏,坐直杳无光誊稿。

家有失簪山曙鸟,眼看悬瓦雨稠藳。

多病薄薄稀红寇,山山路度哭流波。

龙闲鹰隼如墨出,初叶堪应诺相邀。

岂道春风自巢辈,何堪岁月阻黄交。

花迎翠蚁细游客,竹怯红蛾蜡脱皱。

此生一握黑休明,明时岂复登江遥?白家溪上见到高年纪的书老。

他的诗离弃像崂山的客人装满了袍子。

嘉庆年间,出了三伏天,坐在那里,不见光亮地誊书稿。

家中丢失了帽子,山间曙光迎向鸟鸣,眼看着屋顶上下的雨水黏糊在一起。

疾病很多,面黄肌瘦,像是红色的寇战士,山山路度给哭得泪水滚滚。

龙已经不理鹰隼,如墨一样出现,初叶堪应诺相邀。

难道说春风都在自己那一代人里面吗?怎么堪受岁月的阻拦,不能多交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