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全面、精致)分析

人物
林黛玉 贾宝玉 王熙凤
情节
宝黛初逢
典型人物分析
1、分析人物的主要方法 途径:是分析 语言 、 ________ 行动 、 人物的肖像、________ 心理 描写等,此外还要把握人物与 ________ 环境 、人物与________ 人物 的关系。 ________
2、交际中,要正确地了解对方,就要善 听其言 、 ________ 观其行 、审其思,并将 于________ 其言行与当时的 特定环境 ________ 联系起来。
《红楼梦》共120回, 前80 回在曹雪芹去世 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 抄问世。到了18世末 纪,高鹗续写了后40 回,补成了现行的120 回本。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第1—5回的情节梗概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 第3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 部分。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
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成了正白旗内 曹 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 雪 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 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 芹 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 生 过康熙皇帝的侍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 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 平 宫。因此,在康熙朝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 雍正五年 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 世家。 部家产被查抄,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 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 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 于贫困之中。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 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
人 物 的 描 写
正 面 描 写
侧 面 描 写
1,肖像描写 2,语言描写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贾府的大宝贝,具有非常复杂的人物形象。
她被描述为美丽、聪明和敏感的女子,但也有许多矛盾和不完美之处。
通过对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她在小说中的角色和意义。
首先,林黛玉被形容为美丽动人。
她拥有瓜子脸、杏眼、柳叶眉和朱唇皓齿等标志性的美丽面容,被誉为“贾府第一美女”。
她的美丽不仅仅是外貌上的,还体现在她的柔美和娇艳之中,给人一种非常迷人的感觉。
然而,这种美丽也让她显得不够坚强和独立,因为她常常倚赖美貌来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宠爱。
其次,林黛玉是一个聪明和敏感的女子。
她精通文学和音律,在诗词歌赋方面有着超凡的天赋。
她对文学艺术的热爱让她成为贾府中最有才华的女性之一,但也让她对现实世界中的琐碎和虚伪产生了厌倦和反抗。
她对自己的生活有着非常敏锐的触觉,能够洞察人心和事物的真实本质,因此她对虚伪和不公正的现实感到非常不满。
然而,林黛玉也是一个矛盾和不完美的角色。
她常常情绪波动,忧郁和多愁善感,容易感到沮丧和失望。
她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也很挑剔,常常难以取悦。
她有一种近乎病态的敏感性格,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伤害。
她的不完美使她显得更加真实和可爱,同时也让她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复杂。
另外,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还体现了社会地位的困境和家庭利益的权衡。
作为贾府中的宝贝,她享有特权和荣耀,但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期望。
她的地位使她没有真正的自由选择和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得不按照家庭的利益和期望来行事。
她在家族与个人之间的矛盾中挣扎着,时而迎合家庭的期望,时而抗拒他们的压力,这使她的人物形象更加复杂和丰满。
总的来说,林黛玉是一个非常具有魅力的人物,她的美丽、聪明和敏感性格使得她成为整个小说中最具争议和令人难忘的角色之一、她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一个充满矛盾和不完美的女子,也体现了家族利益和个人追求之间的冲突。
通过对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她的角色和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人物分析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为、表情以及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作者曹雪芹出身于十分显赫的贵族世家,后因政变而家道中落,曹雪芹的一生恰恰经历了这个衰落的过程,从侯服玉食的贵公子,落魄成为贫苦的寒士。
这种天堂地狱的变化,使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的黑暗怀有不满与批判的态度,从而创作了举世之作《红楼梦》。
小说《红楼梦》中纯熟的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惟妙惟肖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刻画都相当精彩,不仅是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被选用为中国高中必选课文,而且整部小说的汉语运用也是最佳典范。
《林黛玉进贾府》是介绍《红楼梦》整部小说的典型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林黛玉第一次踏进贾府时的情景,以黛玉的见闻第一次对贾府做了直接叙述,全书的序幕部分。
作者通过黛玉之眼抛出了贾家的重要人物以及贾府气派的环境,同时也是主人公林黛玉与贾宝玉第一次见面的描写,可谓是《红楼梦》整部小说得以展开的精妙之笔。
作者以林黛玉进贾府大院的游踪为线索,让读者了解了《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特征,同时也逐渐推出了贾府中几个主要的人物。
在林黛玉与贾府双方见面的过程中,作者通过双方对彼此的观察巧妙地展现了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形象。
对于这些主要人物的出场方式匠心独运,对于人物形象刻画的手法浓墨重彩,各有千秋,十分精彩。
作者将每一个人物最本质的外形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并且同时体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
本文对《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便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
一、机变逢迎——王熙凤作者采用了别具一格的手法来描写王熙凤的出场,并且对这一人物的肖像描写相当成功,是《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最精妙之处。
曹雪芹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采用了工笔式的重彩细绘,同时也是整部小说中最为精妙的一笔。
出场曹雪芹先写王熙凤的声音,以声音出场的方式独具匠心,爽朗的笑声体现了王熙凤直爽的性格。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林黛玉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是贾府里的贵族女子。
以下是关于林黛玉的人物分析。
林黛玉的外貌和性格是她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她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和一张苍白的面孔,被描述为美丽而娇嫩的女子。
她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时常梳着特别的发式来凸显她的个性。
她的衣着也颇为特别,经常穿着淡雅的衣裳,梳着独特的发饰,给人一种神秘而非凡的感觉。
林黛玉的性格复杂而矛盾。
她以聪明和敏感而闻名,有着强烈的情感和独特的思考方式。
她对美的追求非常强烈,并且天生对世俗的权力和利益不感兴趣。
她对诗词和音乐有着特别的天赋,能够通过自己的才华表达她的情感和思想。
然而,她的敏感和多疑使她经常陷入情绪波动和自卑的状态。
林黛玉的家庭背景也对她的性格产生了影响。
她生在贵族家庭,但母亲早逝,父母双亡后,她被送到贾府受贾母抚养。
然而,她的父亲罪恶深重,贾母对她也不是全然喜爱,这使得她在家庭中感到孤独和失落。
她对自己的身世和出身感到自卑,并对自己的命运和未来持悲观态度。
她担心自己会被人忽视或者遭受欺负,因此经常表现出自卑和自我封闭的态度。
林黛玉的爱情经历也对她的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爱上了贾宝玉,但这段爱情并没有得到圆满的结果。
贾宝玉虽然对她有好感,但他的身份地位和家庭背景使得这段爱情很难实现。
林黛玉一直对贾宝玉抱有希望,但同时也深知这段爱情的困难和无望,这使她处于一种痛苦和混乱的状态。
她经常表现出情绪波动和自省,对自己的爱情产生矛盾的情感。
总结起来,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位复杂而矛盾的角色。
她的美貌和聪明才智使她与众不同,而她的生活经历和家庭背景也使她经常陷入自卑和痛苦之中。
然而,在她的性格中也有一种浪漫和超脱,使她成为小说中最为令人动容和神秘的人物之一、林黛玉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具代表性和独特的女性形象之一。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中学语文论文《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沈彩云《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的一篇节选课文,它让我们对《红楼梦》中的几位重要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王熙凤泼辣、狡黠,精明干练又光彩照人;林黛玉柔弱、敏感,处事谨慎又神采怜人;贾宝玉率真、多情,随意洒脱又处处惊人;文中对王熙凤的形象塑造重在服饰的渲染,对林黛玉则重其心理与神态的刻画,而对于贾宝玉可谓是出神入化,曲尽其妙。
描其服饰,绘其神态;述其狂语,叙其行动;褒其怪异,赞其张狂。
让读者在贾府众多面目中不得不对他多一眼关注,多一份思考,也多一份欣赏。
贾宝玉无疑是这一节选部分的中心人物。
对初到贾府的黛玉来说,这位未曾谋面的表哥早已熟知于心,她常听生前的母亲说这位表哥憨玩异常,极恶读书,又常在内帏厮混。
当她去拜见二舅舅时,与王夫人有几处对话。
王夫人对她的嘱咐中,其他姐妹仅寥寥数语:“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
”而对宝玉,这个让他疼爱(因为是她的儿子)又头疼的宝贝疙瘩却让她始终挂在嘴边,一言其“孽根祸胎”,再称其“混世魔王”,又进而数落其异常行为:“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
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
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
所以嘱咐你别睬他。
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言他。
”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此一个玩世不恭的儿子却成为她与黛玉交谈的中心,就连贾府的家长或权威人物贾政也不过聊聊一语而过,可见其特殊地位。
文中对贾宝玉的出场描写也极为详尽:“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其中“宝”“珠”“玉”“金”等显示富贵气象的词语在这一段服饰描写中多次重复出现,既而再次出现依然不惜笔墨:头戴“大珠”“金八宝坠角”,身上佩戴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
(完整版)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

第三课时一、分析人物性格一、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
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
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
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
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
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完整版)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

《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这两首词,用似贬实褒, 寓褒于贬的手法提示了贾宝玉的思想 性格。这两首词是塑造贾宝玉形象的 基本构图。作者模拟封建正统人物的 口吻贬斥宝玉,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 逆性格的写照。
探讨:林黛玉形象
足了定玉在大观园里吟风弄月,怡 红快绿的生活。
可怜辜负好韶光, 以封建家长的口气,指责宝玉平日 于国于家无望。 不争分夺秒图取功名富贵,不是封
建王朝、封建家庭的忠臣肖子。
天下无能第一,古 “无双”突出形容宝玉是封建礼法唯
今不肖无双。
一的是形容穿丝着娟的富 莫效此儿形状! 贵子弟。
贪婪与俗气:内心 世界的空虚
容貌 三角眼吊梢眉 粉面 丹唇
美丽的外表,刁钻 狡黠的本性
见黛玉表现:
入木三分的描绘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 迎的本领,也是得宠的原因
回王夫人话
进一步强调善于逢迎的本领,成为 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形象总结:精明能干,善于玩弄权术,外表美丽,为 人刁钻狡黠,阿谀奉承,见风驶舵.
z•作作业:业:
头一肚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之意。
潦倒不通世务, 指宝玉不拘礼法,放浪形骸。“世务” 愚顽怕读文章。 指宝玉不搞仕途经济,不贪功名利禄,
“文章 ”批考功名的时文八股。
行为偏僻性乖张,突出宝玉鲜明的叛逆性格。 那管世人诽谤。
《西江月》赏析
富贵不知乐业,贫 “乐业“是满意安于富贵的意思。补
穷难耐凄凉。
2、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林黛玉初到贾府
第二部分(发展)林黛玉进入贾府后所见所 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第三部分(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3、贾府的与众不同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外观宏伟】 那蹲在门口俯视行人的大石狮子,那巍峨的兽头大门,已是不同凡 响,匾上还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不仅显示了贾家蒙受皇恩的显赫高贵的 社会地位,更表现出贾府宏伟气派。 【布局考究】 贾府的布局,不仅外观轩峻壮丽,内部也气概不凡。 【陈设华贵】 ①第八段有关“荣禧堂”的描写。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
她进入贾府后,她的人物形象也逐渐丰满起来。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林黛玉进贾府后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林黛玉是一个极具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她不拘小节,独立自主,不愿随波逐流。
她对家族的传统规矩并不看重,更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
她不屑于整日琐事,而是追求真理和美好的生活。
正因为这样,她常常与世俗的价值观产生冲突,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
其次,林黛玉的敏感和脆弱也是她的鲜明特点。
她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世界的不公平和假面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她在贾府中感受到了虚伪和世俗世界的冷漠,使她的情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她常常忧心忡忡,对人对事都有强烈的感受力,这使得她在贾府中备受困扰,无法真正快乐起来。
再次,林黛玉对艺术和美的追求是她的主要特点之一、她喜欢诗词和音乐,她敏锐地感受到美的力量和价值。
她的文学天赋使她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她的音乐才华使她可以表达内心的激情和情感。
然而,这种对艺术和美的热爱也成为她与贾府中其他人的冲突之一、她的独立思考和对美的追求与贾府中追求权势和钱财的家族观念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最后,林黛玉对爱情的痴迷也是她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对贾宝玉的深情厚意使她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起来。
她将自己的全部心灵都奉献给了贾宝玉,无论是在贾府中还是在梦中。
然而,这种痴迷的爱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在贾府中她备受冷落和伤害。
这使得她的人物形象更加复杂和令人心痛。
总结而言,林黛玉进入贾府后的人物形象丰满而多样化。
她独立思考,对世俗观念持怀疑态度,对自己内心感受敏感而脆弱。
她热爱艺术和美,对爱情痴迷并付出全部。
然而,这些特点也使她与贾府中其他人产生了冲突,使她备受伤害和困扰。
她的人物形象既令人敬佩,又令人心痛,成为《红楼梦》中一个难以忘怀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学习目的1.熟悉《红楼梦》的写作背景,了解前五回的主要内容,扫清阅读时的文字障碍,提高自学能力。
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里等的分析评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重学习点难点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性格入手,提高鉴赏古代小说的能力。
授课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有人说:“开谈不讲《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哪些同学读过《红楼梦》?请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红楼梦》,一点即可。
二、简介作者及《红楼梦》1、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到衰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哭成此书”“书未成,芹为泪尽而绝”;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前八十回在曹雪芹去世前十年左右就已经传抄于世。
2、《红楼梦》及其影响《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缘》。
《红楼梦》继承了中国古代伟大文学作品的传统,作者受元曲《西厢记》的影响很深,书中有些境界的描写,实从《西厢记》脱胎换骨而来。
在故事的结构及许多意向方面,也直接得于元明两代的小说如《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等,并同样地走着社会批判的道路。
《红楼梦》是世界名著,清代就有“开谈不讲《红楼梦》,虽读诗书也枉然”之说。
红学界有人说:《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
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冯其庸大唱:“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王蒙点评说:“《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是一部执着的书”,《红楼梦》与宇宙相通……,……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三门“显学”(显赫的学问——红学、甲骨学、敦煌学)之一3、《红楼梦》的价值:主题思想的深刻性。
(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封建末世无可挽回的崩溃趋势);艺术结构的严密性。
(极为严密的网式结构、前五回的艺术提示、宝黛爱情悲剧之线与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互相连接互为因果交叉递进);人物刻画的逼真性。
(生活细节、追踪蹑迹)三、《红楼梦》前五回内容及在小说中的作用第1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1回是开篇。
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2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3回贾雨村夤yín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
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4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同时由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5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láo曲演红楼梦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摸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四、整体感知,理清故事情节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
着重描写环境。
(开端)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其中:2—4段是第1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发展)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
(高潮)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继续发展)12—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4层。
(最高潮)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结局)第二课时一、导入二、赏析典型环境1、林黛玉进贾府路线(见课件)2、贾府“与别家不同”的典型环境:宏伟的外观,说的是贾府建筑的外部观感;讲究的布局,说的是贾府建筑的内部结构;华贵的陈设,说的是荣禧堂为主的装修器物。
这都是社会环境的折射,是贾府地位的反映。
还有第四点,就是这第三回中集中描叙的那些礼仪繁复、上尊下卑、等级森严的贵族王侯家族的独特人际关系,这更是社会环境的主要方面。
2、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1)课文对贾府的环境都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眼睛而描绘的。
林黛玉虽然对贾府的情况有些耳闻,但并未亲见。
所以在描写中有林黛玉初次观察的惊奇。
恰当的描写角度,更突出了贾府的与众不同。
(2)作者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
三、人物形象分析阅读古典小说鉴赏人物的方法1、抓住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
2、注意作家的创作意图3、掌握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4、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一)人物形象分析——林黛玉1、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林黛玉?外貌行为语言心理(细心、多虑、自尊的性格源于她寄人篱下的思想)(1)林黛玉外貌描写众人眼里的黛玉年貌虽小,举止不俗,身体面庞虽怯懦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只作初步的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描写近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度的不凡)宝玉眼里的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两次铺垫后,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了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表现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风流俊逸病美人图)明确: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的展现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林黛玉:聪慧灵秀美貌多情体弱多病(2)林黛玉行动描写: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表现在那些地方?拜见贾赦、对位子的思忖、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知书达礼有教养(3)语言描写婉言谢绝大舅母的留饭、两次关于读书的回答:言谈举止非同一般,心思细腻,可以看出黛玉聪颖自尊,寄人篱下心态复杂林黛玉“三多”:(美貌)多情(体弱)多病(言行)多心2、为什么没有描写林黛玉的穿戴?若详写林黛玉的衣着,强烈的色彩感会冲淡人物寄人篱下的悲剧辛酸感。
林黛玉那种脉脉之情袅娜之态,那种欲说还休的柔媚,那聪明灵慧的谈吐,都是作者独具匠心的描写。
林黛玉是集中了中国三千年文化于一身的理想化身,她的美不仅在外貌,更在精神气质--书卷气,灵秀气,孤傲气。
她有的是“才”,而绝少世俗的所谓“德”。
她是一位才女,而非淑女,脱俗飘逸。
(二)人物形象分析——王熙凤王熙凤形象分几个层次写的?1、写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受宠爱有地位2、绘肖像(服饰、容貌):集珍宝珠玉于一身(贪婪与俗气,内心世界的空虚);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美丽的外表,精明刁钻狡黠的本性)3、见黛玉:恭维-试泪-转悲为喜善逢迎耍手腕4、回王夫人话:我先料着了我已预备了玲珑而又精明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
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1、环境描写的作用2、人物形象描写方法二、人物形象分析(一)人物形象分析——贾宝玉1、本文对宝玉的描写,主要有哪三个重点?(1)、出场前的侧面勾勒(2)、出场后的肖像描写(3)、《西江月》二词的总结2、在人物出场前作者是怎样从两方面对宝玉进行侧面描写的?体现他怎样的性格?(1)从王夫人口中(2)黛玉听母亲说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疯疯傻傻顽劣异常极恶读书内帷厮混(与世俗格格不入)——这是世俗人眼里的宝玉,对他的态度是贬斥的,这正反映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3、出场后怎样从正面写宝玉的?表现怎样的性格?(1)、外貌:黛玉眼里宝玉,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是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一见如故,产生亲切感(2)如何理解《西江月》中对宝玉的评价?——似贬实褒,寓褒于贬。
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他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因此,被人们看作是“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因此被人们看作是“行为偏僻性乖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因此被人们看作是“富贵不知乐业”“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
其实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而“寻愁觅恨、似傻如狂”也表现了他在礼教压迫下难为人知,难得自由的痛苦。
在黛玉眼中,贾宝玉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
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正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和封建秩序的反抗。
(3)宝玉“摔玉”:摆脱封建束缚,自由平等意识(行动、语言描写)(二)除以上三位人物,还有许多其他人物,填写下表,分析好处(二)表现主要人物性格的方法传统技法:言行外貌、细节描写人物出场:侧面描写、充分铺垫,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三、课文总结《林黛玉进贾府》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大致情况。
课文中主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等的性格特征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红楼梦》创造了一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压迫与反抗,富有与贫困,欢乐与悲凉,腐朽与新生,像一对双生兄弟一样并存着。
人们从这个世界里看到了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的陈腐不堪;看到了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到了天荒地老,行将就木的必然灭亡的命运。
在这个世界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