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巧用说文解字提升小学生识字能力

巧用说文解字提升小学生识字能力

巧用说文解字提升小学生识字能力摘要:识字是学语文的首要任务,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会汉字,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当前的许多识字教学实践中会发现,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上采用的方法过于僵化,往往会造成事与愿违的教学效果。

说文解字是对前人造字之道的深入研究,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说文解字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识字教学中发挥其优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记住和掌握汉字。

关键词:小学;识字;教学;说文解字引言在如今的时代,社会各领域对国民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字是最主要的交流手段,汉字是我们的文明。

在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已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经过了国内外学者和一线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变革,基础语文教育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面,笔者依据自己一些教学体会,认为巧用说文解字提升小学生识字能力是一项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方式。

说文解字教学法是把汉字的基础规则——音、形、意相结合,运用于读写教学中,能收到较好的教学结果。

一、目前小学识字教学存在的误区(一)部分小学教师文字学知识掌握甚浅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学生识字能力的高低往往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汉字自身的复杂性、学生心理认识和学习特征以及教师教学方式等。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能读、认、懂部分汉字,但在上课时仍会忘记字音、写错字形、不明字义。

这主要是因为,在识字学习中学生不了解字的形式和含义造成的,教师们并没有从汉字的含义中真正地激发学生对汉字含义的深刻认知。

经过调查笔者发现,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并没有太多的参考资料,文字学知识掌握程度有限,因此他们在教学中,往往运用不好教学手段,进而影响到识字教学[1]。

(二)忽视科学性规律,教学方法机械单一识字教学大多集中在小学阶段,部分小学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忽视科学性规律,教学方法机械单一。

汉字文化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关系之我见

汉字文化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关系之我见

汉字文化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关系之我见作者:陈丽娟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19期摘要:文化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民族文化也在不断的受到学术界与教育界的普遍重视。

汉字文字是民族文化系统子系统,也是全民族文化缩影和其他文化子系统考察的基础。

在小学的教学中融入汉字的文化可以保留民族文化的根基,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现在小学教育中识字所呈现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识字教学汉字文化小学识字语文教学是在字字教学中根据汉字的构成抓住汉字的本质,看清汉字的字形与讲音。

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中教者通常无法抓住其内在特征,使学习过程变得僵硬、死记硬背。

发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与汉字文化的关系,能够使教者发现教学规律,使教学质量提升。

一、汉文字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重要地位1.汉字文化界定语文新课标的标准指出:“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1]作为汉文化载体与中华文明的发源,汉字见证了汉文化延展至今的历史轨迹与成果。

汉文化诸多内涵都隐藏在汉字里。

文化要通过物质载体才能展现出来。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汉字文化的意义通过探索汉字文化的底蕴,能够使学生在较高的起点上理解汉字形体与意义,从而使之更加深刻的把握汉字规律与特点。

把握字与字的关系也就掌握了他们之间的共性与特征,从而形成汉字知识体系,让学生对汉字拥有感性与理性的双重理解。

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防止错别字的出现,从汉语言的底蕴出发是学生对该文字产生充分的理解,能够使其茅塞顿开。

从意义层面记住该字的写法。

二、识字教学与汉字文化的关系1.文化载体汉字是汉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是中华文明的基石,它蕴含了深厚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由此看来,小学语文识字的教学和汉字文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融入适量的汉字文化教学,可以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祖国语言的培养,与此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文明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无论是从字形还是从字意,汉字都受到了汉族文化深刻的影响,从其形体再到读音都隐藏着文化功能。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传统汉字文化的运用 (2)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传统汉字文化的运用 (2)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传统汉字文化的运用传统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识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如何运用传统汉字文化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文化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传统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一、传统汉字文化的价值传统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它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与精美创意。

传统汉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经验与智慧,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更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将传统汉字文化贯穿教学内容之中,既有助于学生提高汉字识别能力,又有助于学生认识和感受传统文化,增加文化素养和思想内涵。

二、传统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1. 利用词源与文化典故讲解汉字含义中文汉字的字形、组构及部首都表达其含义,通过汉字形声相联,字形通观及文化典故讲解,对学习者进行深度解释,可大大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如字形相近的“启”“开”,在操控能力不强、词汇量较低的小学生中经常会混淆。

其实,“启”中的“口”表示开启的动作,而“开”中的“广”表示阳光和开阔。

通过讲解这两个字的字形和文化典故,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区别两个字的含义。

2. 利用传统文化习俗挖掘汉字内涵传统文化是汉语词汇的重要来源,小学识字教学中,可以借助传统文化习俗深化学生对汉字内涵的理解。

比如,通过讲解“正月”来探究“正”字的含义,讲解春福、寿星等文化形象,来增进学生对于词语内涵的感受。

3. 利用传统文化形象创意设计教学情境传统文化形象可以作为词汇表意的形象依托。

如“龙”这个带有强烈文化象征意义的汉字,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通过故事、图画等形式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产生更加深入的感受和认识。

在识字教学中融入具有代表性和文化底蕴的形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词语的生命力和文化价值,有助于学生理解并喜爱汉语。

4. 讲解汉字的衍生和拼音汉字的衍生和拼音是汉字书写的重要方式,常常与传统文化相关。

浅谈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

浅谈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

要 结合” 六书”中象形、指事、会 意和形 声 四种造字法 , 使 得 学生在 了解 汉字文化 内涵
的 同时 认 识 汉 字 。
【 关键词 】 字理;小学语 文; 识字教 学;
字理 识 字教 学 法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而识字教学是基 础 中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 师,我深 知一个学生在接受启蒙教育 时识 字数量 的多 少、质量 的高低会对他今后 的继续学 习产生 直接的影响。然而识字过程义是一 件十分枯 燥的事情。我们常说 :兴趣 是最好 的老师 。 如果学生对识字产 生积极 的兴趣 ,了解 识字 的重要性 ,他就能 自觉地 去学习并 掌握汉字 的音 、形 、义。那么 ,怎样才能提 高学生们 的渗透 字理识 字质量呢 ? 我认 为可采用 以下 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知其源 ,识其字 字理识字是运用造字原理进行识字 的教 学方 法,是 国家教 育部推荐的七种主要识 字 方法 之一。运 用这种方法 ,儿童能够牢记 字 的结 构 ,了解汉字 的音 、形 、义 ,加快识 字 的速度 , 并使他们获得汉字文化的熏 陶。 中国汉字有一部分是象形文字 ,它来源 于生活中实物的形状特点 ,如 “ 月 、石 、灭、 火”等。教学这部分字时 ,我 出示 了相对 应 的简笔画 ,把抽象 的汉字形 象化 ,学生很快 就记住 了这些字 。还有一部 分是会意字 ,会 意字是把在意义上可 能发生关 联的两个或两 个 以上 的字组合在 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 如教学会意字 “ 休 ”时,我先 画一个 人依靠 株树 ,然后 问学 生: “ 人靠着 大树干什么 呢?”学生 回答 : “ 人累 了靠着 大树休息一 下。 ” 我随即告诉学生 , 休息的 “ 休” 就是 “ f ” 加个 “ 木” 。这样识 记会 意字 ,既能丰富学 生的感性认识 ,又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 二、搞好写字教学和识字教学的结合 郭沫若先生说 过:培养小学生写好字, 不一 定要人人成为书法家 ,总要把字写得合 乎规格,比较端正 、干净 ,容易认 。这样养

[毕业论文]论《说文解字》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毕业论文]论《说文解字》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This thesis has four chapter . Chapter one is the why we put forward the topic. The reason of the identifying teaching’s high cost and low efficiency is form following aspect: in Chinese Character there was lack of the study discipline; the teaching method is relatively monotonous, can’t entirely keeping with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characteristic .from following aspec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dentifying teach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identifying teaching method, and analysis the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We conclude that: the identifying teaching should match the children’s cognitive character, such as iconicity, interesting, emotionality. From ancient education’s identifying teaching we can find that use the linguistics method in identifying teaching is feasible .The explain of the word-formation and the character’s meaning in <Shuo Wen Jie Zi >is scientific and iconicity, it makes children know what it is and why it is .So, we put forward to use the “Liu Shu” and “Si Ti ”theory in <Shuo Wen Jie Zi> in the identifying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This teaching method can match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hildren’s cognitive ,and can give identifying teaching another effectual way . Chapter two is rational analysis of the object that we studied. Chinese character is the word that place extra emphasis on drawing, it embody the idea of ancient word-formation “take close from body, take far from things”, it is the tools that the Han nationality record Chinese character and exchange thought,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carrier about Han culture. Mental experiment has prove that:Chinese character is not only the bridge of brain hemispheres, study Chinese character also has some help for children’s IQ. Chapter three is put emphasis on treatis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iu Shu” theory and it’s “Si Ti” in identifying teaching. Explained one by one about: “Liu Shu ”theory and it’s “Si Ti”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identifying teaching,especially emphasis it’s application in identifying teaching, basis

识字教学与文字学的结合

识字教学与文字学的结合

字理识字教学一、什么是字理识字当前的识字教学,可谓流派纷呈、方法各异、风格多样,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对汉字科学研究的重视还是很有够的,师范学校《语基》教材中有关文字学的知识非常有限,因而,即使师范校毕业的小学语文教师,文字学基础仍是非常薄弱,在教学中很娴熟而灵活地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原理进行识字教学,多为独体字数数笔画、合体字说说结构而已。

如“大”字,只要学生能说出一横一撇一捺,有三画;“男”字只要能说出是上下结构,老师即夸其“顶呱呱”。

诚然,在学生初识笔画和结构阶段,这样的笔画和结构教学也是必要的,但在些之后仍千字一律地、毫不讲“理”(构字原理)地机械教学和机械识记,其结果当然就是生字回生率高、书写错别字多。

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能依据构字原理,把上述两个字分别析解为:“人”跨腿伸臂表示“大”,古代在“田”间出“力”劳作的是“男”,那么,像“大”、“男”等字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就不会是抽象的笔画符号,而是一幅幅图画,甚至还会浮现出动态性的内心视像,较之抽象的符号识记,这样讲“理”的识字,其“质”是根本不同的。

识字要以感知为先导,并有分析、综合以至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参与,而最主要的过程是记忆。

机械记忆容易遗忘,意义识记则印象深刻。

因此,评价一种识字方法方法的优劣,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更快更牢地忘记汉字。

从这个意义上讲,讲析字理的识字方法是最根本的方法。

由前面的讲述我们已经知道,汉字的形体不是随便画成的,而是遵循着一字的原则和方法的,也就是说,汉字的构形有一字的理据。

如果我们在汉字教学中把汉字的构形理据分析出来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某个形体的构形原理及其演变过程,这就是字理教学。

字理教学对于原构字(结构理据没有发生变化的字)来说,主要解释形体构造跟所记录的词语之间的关系;而对于变异字(结构理据发生了变化的字)来说,则应该进一步说明形体的演变过程。

说文解字 幼小衔接教材

说文解字 幼小衔接教材

说文解字幼小衔接教材字是语言的符号,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

幼小衔接教材的编写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升和语文学习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中,字的教学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以《说文解字》这部经典著作为引,探讨幼小衔接教材中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首先,字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启发式教学。

幼小衔接阶段的学生对于字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字,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猜字游戏”,老师出示一个字的部分字形,让学生根据部分字形猜测完整的字形和字义。

通过这种互动游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增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字形字义辨析能力。

其次,字的教学内容应注重实用性。

在幼小衔接阶段,学生的字的阅读和书写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教材的内容应当注重实用性,让学生学到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字。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身边相关的字进行教学,例如人名、地名、物品名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字,提高字的运用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活动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卡片、海报等,以增强记忆效果和实践能力。

再次,在字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字的审美意识。

字是一种艺术形式,字的字形和字意都具有一定的美感。

在幼小衔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字体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字的美。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字的拼音谐音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字的审美意识,让他们在学习字的过程中体会到中文书写的艺术之美。

通过培养学生的字的审美意识,可以提高他们对字的重视程度,激发他们学习字的兴趣。

此外,字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合理的难度设置。

幼小衔接阶段的学生在字的认知和书写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因此,在字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字的难度。

可以根据学生的字的阅读和书写水平,选择适当难度的字进行教学。

同时,可以采取渐进式的教学方法,通过逐步增加字的难度,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字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中《说文解字》汉字知识在教师当中的应用探究

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中《说文解字》汉字知识在教师当中的应用探究

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中《说文解字》汉字知识在教师当中的应用探究【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中《说文解字》汉字知识在教师当中的应用情况。

首先介绍了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的重要性,然后重点分析了《说文解字》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教师对其理解和应用情况。

接着探讨了教师如何有效地将《说文解字》汉字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最后总结了教师运用《说文解字》汉字知识的重要性和专业素养对教学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高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说文解字》、汉字知识、教师、理解、运用、课堂教学、学生、专业素养、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古代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辞书,被誉为汉字字源的权威之作。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们开始探索如何将《说文解字》这一古老而珍贵的汉字知识运用到小学低学段的识字教学中。

在当今社会,汉字识字教学被认为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师们通过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构造和含义,从而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和语文水平。

目前关于教师如何有效运用《说文解字》汉字知识进行识字教学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有必要对教师在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中运用《说文解字》汉字知识的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识字教学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正是基于对这一背景的认识和理解,本研究将围绕教师在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中运用《说文解字》汉字知识的实践情况展开探究。

1.2 研究意义《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文字学著作,被誉为"古今字书之祖"。

对于小学低学段的识字教学来说,《说文解字》中的汉字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说文解字》,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构造和演变过程,提高他们认知汉字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文字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汉字作为一种表意的古老文字,可谓中国汉民族一个伟大创造,同时也为中华五千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

古往今来,汉字教育就是我国文化教育的起点,诚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所言,“《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注重汉字的教学一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而如今识字教学更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

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要求,小学生必须学会大约2500个的常用汉字,其中低年级要会认1800个字,会写1000个字。

相比较其他语种的学习而言,这样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最常用的教学法一般为字形分析法,即“独体字分析其笔画,合体字分析其结构”。

尽管此种教学法使得师生双方都会感到任务重中、效率低,但无疑却是最主要的教学手段。

笔者认为,既然无法回避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就有必要在教学法本身多动心思。

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不妨多适当地运用一些文字学的知识进行教学,以增加识字课程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含量,如此一来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自然可以得到保证,且与《课标》中实现小学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要求是一致的。

文字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但并不是说它不适用于小学阶段的识字课教学,事实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均已自觉或是不自觉地运用了文字学的知识。

作为语言学的一支,文字学以文字为研究
对象,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性质、体系,以及文字的音、形、义的关系,还有正字法和个别文字演变的情况,而文字学知识则有助于改进和改革我们的识字课教学。

之所以选择文字学作为小学识字教学的辅助手段,缘于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它作为世界上仅存的表意文字,其中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如果我们仔细考察汉字的构造形式以及汉字发展的过程,便会发现汉字中的文化蕴涵和古人造字时的思维轨迹。

可以说,表意体系的方块汉字本身就是历史,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天文、地理、艺术、神话、哲学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那么对于小学生而言,我们该如何实施我们的教学计划?笔者认为,首先我们应该配齐一些基本的工具书,如《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康熙字典》、《汉语大词典》(缩印本)等等。

至于具体的教学方式则至少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予以进行:其一,我们可以通过汉字中蕴藏的历史、神话等知识增加识字课程的趣味性以及人文含量。

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汉字中蕴藏了不少文化知识。

比如说,“后”字。

在今天看来,“后”主要与空间、时间上的先后有关,以及与王后、母后有关。

其实在今天的简化字改革之前,此二者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关系。

今天的“后”字在古代从字理上讲一般指王后、母后。

为何?因为甲骨文中的“后”乃为一个女人形状的象形字,它往往与“土”连缀为“后土”一词,而“土”则解释
为“吐也,能吐生万物也”。

“后土”在我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指共工氏之女,是一位掌管土地、山川河岳的神祗,就是土皇,民间俗称“后土娘娘”。

在农业生产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中华民族历来对土地充满敬仰之情,因此在我国的神仙谱系中“后土”地位很高。

需要指出的是在早期的文字中“后”与“垢”、“土”与“吐”均音意不分。

在汉字中涉及神话传说的字还有很多,再如“娲”字。

“娲”字专指女娲。

女娲与伏羲、神龙并称三皇,为我国传说中的人类始祖。

女娲是一个人身龙尾的女神,相传远古的时候她就在天地之间游荡,望着水中自己的影子感到十分的寂寞,便按照自己的形象用泥土捏了好多小人。

随着地上的小人越捏越多,她长长地吹了一口气,这些泥人因之便伸伸胳膊踢踢脚都有了生命,于是地上有了人类。

不过人类的太平日子没多久,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斗。

被打败的共工一怒之下,用头撞倒了不周山——此为支撑苍天的大柱子,天因而踏了下来,且破了一个大窟窿。

一时间洪水滔天,人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女娲只好来到黄河边挑选五彩石在火中烧炼,最终用九天九夜的时间把天补好了,天上又重新出现了五色云霞。

再如“羿”字专指传说中夏代有穷国的君主,以善于射箭著称,他曾射掉天上的九个太阳,同样救民于水火之中。

“嫦娥”则为“羿”的妻子,因服食西王母的不死之药飞上月球,成为月神。

只要我们留心,便会发现汉字中蕴涵着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将
使我们的识字课增色不少。

其二,我们可以通过汉字中蕴藏的民族传统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期一石两鸟。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其中很多的人文信息同样蕴藏在汉字中,因此借助汉字中具有价值判断信息的字对学生进行教育自然是小学语文老师应予以重视的事。

如“忠”字,是指把心放在中心,即将心放正之意。

我们一直讲做人要心正,心若不正,变成了“歪心眼”。

我们讲忠,就是说对祖国要表现出自己的赤子之心,对亲友则要表里如一、讲诚信。

那种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言行是我们应该反对的。

讲真话、守信用一直是我国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们党提出“八荣八耻”的说法与之如出一辙。

再看“耻”字,《康熙字典》对其解释道:“耻,从心耳会意,取闻过自愧之意,凡人心惭则耳热面赤是其验也。

”意思是说,知耻的人若有了过错,便会脸红心跳。

古往今来,仁人志士一直将“知耻”作为“修身”的基本要求之一。

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云:“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

”意即当官的人应该不把自己穿破衣、吃粗饭当作可耻的事,而应该把普通老百姓没能受到他的恩惠,亦即我们今天讲的“公仆”未能对“主人”服务好当作羞耻。

而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更应该在“知耻”中不断进步,知耻而后勇。

我们再看“愧”字,古人认为心中有鬼,必然就有愧。

如此说来,我们做人就应该坦坦荡荡,以期无愧于心。

明代的刘伯温曾这
样自勉:“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又有古语云“求个良心来管我”。

有了良心我们心中便会无愧,且充满善念,才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所谓“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是也。

通过文字学的梳理,我们将会发现汉字中类似的文化信息可谓不胜枚举。

事实上,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识字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文字学的知识并非是过高要求。

这既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又符合《课标》中识字教学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