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浅论戏曲舞台化妆
浅析戏剧舞台的化妆和服饰设计

舞台化妆和服饰是舞台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戏剧舞台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径。
舞台化妆和服饰设计包括演员的须发、头饰、面型以及身体部分等方面的修饰和装扮。
戏剧舞台化妆和服饰设计的风格根据剧种和剧情的需要,可以是夸张的、写意的、装饰的或象征的。
戏剧舞台的化妆和服饰可以让观众迅速了解到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性格以及剧情。
因此舞台化妆和服饰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戏剧舞台的化妆和服饰能够强化角色特征。
舞台化妆和形象设计需要突出人物的特色。
从面部的修饰到服饰的搭配可以刻画人物的年龄,须发的设计可以体现出人物的性格和身份。
诸葛亮的灰白长须、张飞的浓黑络腮胡和立眉、秦桧的八字胡都是内在性格的外部体现,在观众心目中已经有既有的形象。
在设计舞台人物的性格化的妆容造型时,首先要了解他有哪些表现特征,以便从外部特征刻画内心世界。
其次,戏剧舞台的化妆和服饰能够填补形象缺失。
演员的外在形象与角色之间总会有一定的差距,化妆、造型、服饰、道具等艺术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差距。
当演员的形态、性格等与所饰演的角色无法通过自身的演技和能力来表现时,舞台的服化道,甚至灯光、音响都能够起到辅助和修饰作用。
比如《绝代艳后》中戚姬的人彘形象,通过化妆造型设计和道具灯光的掩映完成了演员所不能完成的艺术效果,最大化地呈现出人物的表现力。
另外,由于舞台的观演距离,演员的外貌需要化妆来夸大五官和轮廓,强化演员的表情和神态,增强表演效果。
最后,戏剧舞台的化妆和服饰能够提高观演效果。
在戏剧舞台上演员的化妆造型往往是夸张的。
这种夸张的造型和强烈的服饰色彩是提高观演效果的必要手段,也是观众所能够接受的。
最典型的就是戏曲中的脸谱。
在京剧中红色脸谱代表忠贞,比如关羽;蓝色脸谱代表刚直不阿,比如窦尔敦。
这就是性格特征的一种夸张和外化,让观众直接捕捉到人物信息,快速了解角色和剧情。
现代戏剧舞台的化妆和服饰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也在不断提高水平、丰富表现方法和手段。
化妆设计在戏曲表演中的价值

化妆设计在戏曲表演中的价值戏曲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元素,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剧情内容,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而化妆设计作为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增强角色形象、突出剧情和表达情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化妆设计在戏曲表演中的价值。
化妆设计可以增强角色的形象和特点,使得观众能够更快地辨认出角色的身份和个性。
传统戏曲中,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化妆造型,比如说花脸、青衣、丑角等等。
这些不同的妆容通过颜色、线条和造型的运用,能够准确地表达角色的性格和社会地位。
观众一眼就能辨认出角色的身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剧情发展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化妆设计可以突出剧情,使得观众更加明白戏曲的情节走向和主题意义。
在戏曲表演中,角色的化妆设计往往与剧情紧密相连。
化妆设计师通过对角色的妆容的设计和使用,展现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如愤怒、喜悦、哀伤等等。
这样的设计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剧情的发展,也能增强观众对戏曲表演的情绪共鸣。
化妆设计在戏曲表演中还能够营造出丰富的艺术氛围,提升观赏体验的享受。
在传统戏曲中,不同的戏种有着不同的化妆风格和特色,如京剧中的华美妆容,昆曲中的朴素妆容。
这些妆容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角色形象和情感,更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和魅力。
观众在欣赏戏曲表演时,能够通过化妆设计的精妙之处,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美丽。
化妆设计在戏曲表演中的价值无法忽视。
它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辨认角色、理解剧情、感受情感,营造出艺术氛围,增强观赏体验的享受。
化妆设计在戏曲表演中扮演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角色,对于保持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戏曲化妆书面总结范文

一、引言戏曲化妆是戏曲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独特的化妆手法,将演员的形象与角色特点相融合,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性格、身份和情感。
在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化妆技艺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化妆风格。
本文将对戏曲化妆的特点、技法以及化妆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进行总结。
二、戏曲化妆的特点1. 突出人物性格:戏曲化妆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使观众对角色产生深刻印象。
2. 强化身份地位:化妆师根据角色的身份、地位,运用不同的色彩、线条等元素,使角色在舞台上更具辨识度。
3. 表现情感变化:戏曲化妆通过细腻的化妆技巧,表现角色的喜怒哀乐,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4. 适应舞台表演:戏曲化妆注重与舞台表演相协调,使演员在舞台上更加自信地展现自己的表演才华。
三、戏曲化妆的技法1. 脸谱:脸谱是戏曲化妆中的一种重要技法,通过不同的颜色、线条和图案,表现角色的性格、身份和情感。
2. 胭脂:胭脂用于修饰演员的面部,使演员的肤色更加红润,增强舞台效果。
3. 眉毛:眉毛的形状、浓淡、长短等,直接影响角色的形象,化妆师需根据角色特点进行调整。
4. 眼妆:眼妆包括眼影、眼线、睫毛等,通过丰富的眼妆技巧,表现角色的眼神和情感。
5. 唇妆:唇妆以红色为主,通过唇形的调整,表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四、化妆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1. 增强舞台效果:化妆使演员的形象更加鲜明,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2. 突出角色特点:化妆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性格、身份和情感。
3. 增强演员自信:化妆使演员在舞台上更加自信地展现自己的表演才华。
4. 丰富戏曲艺术:化妆技艺的不断创新发展,为戏曲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五、总结戏曲化妆是戏曲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独特的化妆手法,将演员的形象与角色特点相融合,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性格、身份和情感。
在今后的戏曲表演中,化妆技艺将不断创新发展,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视听盛宴。
戏曲化妆对塑造人物形象重要性分析

戏曲化妆对塑造人物形象重要性分析戏曲化妆是戏曲表演领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它通过人物妆容的细节调整,能够让角色更加鲜明、丰满、深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一个演员的化妆技艺是否精湛能够直接影响观众对其表演的认知和评价。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分析戏曲化妆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一、戏曲化妆可以增强角色个性的特点。
不同的角色需要不同的化妆方案。
通过化妆的细节处理,可以让角色形象更加鲜明地展现出个性的特点和生活状态。
比如,戏曲中的花旦妆容就很注重装饰性和细节设计,常常会在眉、眼、唇处加以修饰,让观众感受到她们清丽脱俗、娇艳可爱的形象;在一些古装戏中,皇帝的化妆重点是在眼部,凸显出其统治者的神气和权威。
这种“包打听”,能够让人物形象更加突出,更加吸引观众。
人物的外貌不仅受个人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当时的时代背景、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戏曲化妆也是如此。
通过化妆、造型和服饰等方面的设置,能够呈现出某个历史时期的风貌特点,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演化。
比如,在清代的武打戏中,男性演员的化妆大多强调眉、眼、鼻、唇的轮廓,给观众以“英俊潇洒”的形象感受;女子的妆容则多以白皙为主,与庄重典雅的古代文化温馨相得益彰。
这种时代背景的呈现,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视觉体验。
戏曲艺术通常需要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手段表达角色内心的情感和感情,而化妆也是其基础之一。
通过精细化的妆容调整不同的表情,能够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状态,从而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比如,当一个角色遇到挫折时,化妆师会在妆容中增加几分悲伤,凭借这些细节,观众可以看到角色内心的波动和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体味戏曲的艺术内涵。
四、戏曲化妆可以突出演员的戏剧形象特点。
在戏曲表演中,演员的外貌同样很重要。
演员的容貌通常与剧中的角色有一定的关联,若演员不与角色贴合也会大大降低观众的接受度。
化妆的良好表现,可以更好的凸显演员的优点和特点,提高观众对演员的认同感,下次的关注度也会增加。
论戏曲舞台艺术之中的化妆

戏曲艺术中如何塑造人物脸型,刻画人物性格是戏剧创作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 ,在 当今艺术领域精彩纷 呈的时代 ,更显得化妆造型艺术 的重要 。戏 曲人物 的化妆 ,在长期 的实践 中己形成相对完整和稳定的 模式 。在传 统剧 目中,花 旦包大 头、贴片子 、戴水钻 ( 点翠) 头面或银 泡 ,小丑 白鼻,花脸开脸 ,老生带 口,小生千篇一律 的俊扮 ,后来改 良古装、花旦头套 、插花等 ,这样的化妆造型沿用 了好多年。 但是在 近 年来,新编剧 目不断涌现,化妆进 人一个新 的历史时期 ,对人物的 塑造 有了新的开拓,突破 了原来 的模 式,这时化妆师 的作用相当重要 的,但是人们对化 妆艺术 的审美要求 也 日 益增高 。过去不管哪个剧 中 的女性人物 ,如晋剧 《 三娘教子 》中的王春娥 、 《 金水桥》 中的银屏 公主和詹贵妃、 《 打金枝》中的沈后和金枝女等等 ,都是一样 吊眉、
的标 记 。
戏 曲 的 化 妆 造 型 , 通 过 剧 中 人 物 的 描 述 ,根 据 人 物 的 性 别 、年 龄 、 身份 、地 位 、性 格 、 民族 等特 点 加 以设 计 和 运 用 。 化 妆师 在 特 定 演 员 形 象 的 基 础 上 ,采 用 不 同用 品 和 相 关 辅 助 材 料 ,按 照 戏 剧 造 型
也只能用 比较单一 的方法来表现,如底色 、腮红 、冉 口、发咎来代替 岁月的变化。 长期 以来,在一些戏曲演 员中,对待剧 中的人物形象、特定环境 以及剧本 的提示 、导演 的要求而 不顾 ,只是 追求个人在 舞台上 的美 感,要求化妆师在发饰上添加奇形怪异 的发髻和复杂纷繁的头面 ,让 人看似 五彩缤纷琳琅满 目,其实给人 以繁乱呆板之感,画蛇添足 ,这 种做法 实在不可取 。所 以,化妆造 型要符合人物和剧情的需要 ,不能 以个 人 的爱 好 ,而 造 成 对 剧 情 的影 响 。化 妆 师 和 演 员 的 关 系 ,是 戏 曲 艺 术 的 一种 特 殊 关 系 ,相 互 的 理解 和 支 持 ,特 别 是 对 戏 曲 化妆 的 责任 心和高度的敬业精神 ,才能达到我们共 同追求的 目标。
戏曲化妆刍议

币
_ c
Z
裂 圈 撤 荚
戏 曲艺术 因其 独特 的化妆造 型 , 而时 常被 排斥 者 以简单 的 “ 脸 谱化 ” 三 字来 诟病 。戏 曲勾 画脸 谱不 假 , 她 是否 “ 脸 谱化 ” ?这 在稍 微有 点常识 的人 眼 中就会 是 一个 否定 的答 案 。戏 曲勾 画脸谱 集 中在 净行 、 丑行 , 以及
红生、 勾 脸武 生 , 庞 大 的生 、 旦行 阵 容 , 包 括 小生 、 老生、 青衣 、 花旦、 花衫 、 武旦、 刀 马旦 、 老旦 、 彩旦等 , 都 是 不
勾 画脸 谱 而执 行俊 扮 的 。俊扮 , 顾 名 思义 , 就 是在 演员 面部 底 色 的基础 上 略施 粉 彩 , 突 出眉眼 唇腮 等部 位 的 视 觉 色彩 , 以显 现 英俊 或 秀美 气势 。此 外 , 戏 曲化 妆 中 的这种 脸谱 勾 画 , 也 并 非如 排斥 者所 忧 心 的那样 刻 画
一
目了然 。其 次 , 化 妆可 区分 角色 界 域 。受特 殊 时期 人们 的认识 所 限 , 戏 曲中多神 、 仙、 兽、 怪 等特 殊 角色 , 这
些 角色 的界 域 , 通过脸 谱 以及化 妆手 法 , 如发 髻 、 蓬头等, 同样 能 够 区分 。如 神佛类 角 色 , 多用“ 神佛脸 ” 脸谱 , 在 三块 瓦 脸谱 的额 间加 绘 阴 阳八 卦等 图 案 。此 外 , 戏 曲化 妆在 区分 角 色类 别 上 , 还有 一个 广 受诟 病 的功效 , 即划分 角色 性格 与人 格类 别 , 这主 要集 中在 净 、 丑 两行 。如赵 匡胤 的红 整脸 , 以表 示其 忠勇 ; 甚 至直 接在 脑 门 上 写字 , 诸如 “ 忠” 、 “ 虎” 等。 4 、 营造 环境 与 心境 。戏 曲的美学 追求 在 写意 , 这 种 写意也 体 现在 环境 的呈 现与 时空 的转 换上 。如此 , 在 戏 曲中角色 与环 境就 不是 写实 话剧 里那 样 , 相互 独立 地存在 。戏 曲 中角 色 与环境 是一 个整 体 , 环 境 的呈 现依
论戏曲化妆对人物形象的精准塑造

论戏曲化妆对人物形象的精准塑造戏曲化妆是戏曲表演的重要元素之一,它是通过化妆手法对演员面部进行塑造,突显角色特征,描绘人物性格,以达到更加鲜明的形象,更深入的观众心理,更精准的人物塑造效果。
戏曲化妆能够以别具一格的方式有效传达人物形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戏曲化妆对人物形象的精准塑造。
一、化妆能够突显人物特征化妆是一种艺术手法,能够把演员的面部变幻成不同的样貌。
在戏曲中,化妆能够通过肤色、眼形、眉形、嘴唇等各种元素,突显出不同人物的气质和特征。
比如,在京剧中,“花脸”通常使用红色作为底色,还会配以粉白和黑色等岁数和身份不同的颜色,就能够突出人物的豪迈、风度或威严等不同特征。
而“老生”脸谱的妆容则以粉面、白须和黑缨帽为主,能够让观众直接感受到老生角色的成熟、稳重和深情。
二、化妆能够描绘人物性格三、化妆能够塑造人物的社会地位戏曲中每个角色的社会地位都是不同的,演员要凭借化妆来表现人物的地位。
化妆表现人物的社会地位所用的手法主要是眉形和服饰。
例如,为了表现一个普通人家的妇女,化妆师会将她的眉毛化得比较短,眉头不尖,嘴唇呈现出自然的色彩和形状。
如果要表现一个贵族人家的贵妇,化妆师就会将她的妆容精致化,眉毛高挑,眉头尖锐,眼线浓烈,夸张突出,让人们立刻看出她的社会地位。
四、化妆能够传递时代气息戏曲化妆也能够把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文化、时尚、地域等特点体现出来。
例如,在京剧的传统中,有一类叫“丑角”的人物,都带有讽刺反讽的元素。
他们的化妆是比较夸张的,并且往往画上大骨朵,或是画上非常小的眼睛,或是画上过大过小的嘴巴,这样的元素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笑里藏刀”的特点,表现了古代社交场合的独特气息。
而在现代戏曲演出中,化妆的元素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调整,色彩更为鲜艳,线条更为精细,也更加符合现代观众审美的口味。
综上所述,戏曲化妆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通过精准的手法突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社会地位和时代气息。
戏曲化妆对塑造人物形象重要性分析

戏曲化妆对塑造人物形象重要性分析
戏曲化妆是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重要元素,它通过变化妆容和服饰,塑造了各种不同
的人物形象,使得观众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地位和情感等方面的特点,十分
重要。
下面从三个方面探讨戏曲化妆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一、戏曲化妆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人物性格是戏曲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
通过不同的化妆方式,如脸谱化妆、白、青、红、黑等四种基本色系,可以精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苏武的刚毅、刘
备的仁爱、曹操的阴险狡诈、貂蝉的妩媚等等。
这些性格特征不仅可以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而且让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情感。
人物身份和阶层在戏曲剧本传统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决定了人物的社会地位以及人
物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
因此,戏曲化妆在表现人物身份和阶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特定的妆容和服饰可以帮助观众准确地辨认出世代、官职、性别、民族和地域等信息,如慈禧太后的凤冠、鸾袍,让观众一眼看出这个人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脸谱化妆更是将
身份和阶层的信息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红脸花旦代表的是男性,义正言辞,讲义气的好汉;黑脸代表权力的象征,多为皇帝、官员等高权阶层,阴险狡猾,表现着一个人的危险
性和权势。
三、戏曲化妆有助于传递文化价值与情感主题
综上,戏曲化妆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变化的妆容和服饰,它
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身份、文化价值和情感主题等方面的特点,使得戏
曲表演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和情感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浅论戏曲舞台化妆
“舞台妆”,顾名思义,就是演和化妆人员,为适应中人物所要求的外貌特征采用各种化妆技术手段包括油彩、毛发、塑形材、粘贴物等的应用),以达可以使演员相应改变其面貌的能。
它具有假扮和以假当真的义。
与平时妇女为了美容以胭脂、口红和粉剂对面部进行粉饰、美化的化,虽属同一范畴,又不完全同。
这是由于二者的性质目的及改变面貌的复杂程度以致产的效果不同所决定。
然,戏曲化妆个人风格的形成一个过程,需要人物的代背景及多方面因素的积配合。
本人从事戏曲化妆工二十多年以来,体会最深就是:作为一名专业妆师,应该和演员一样,深入情,用心感悟,同时还懂得形、色、韵的有机合,这样才能妙“手生花,让一个个完美的艺术形象展在戏曲舞台上,从而激荡观众的灵。
一、舞台化妆的源和发展
(一)世各国舞台化妆渊源
由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化发展的不同,各民族对艺术赏习惯的差异,戏剧及演艺术必然受其影响和制约,而附于表演艺术的化妆技艺自不能例外。
古罗马、埃及人们为饰自己而染发,或在面敷已粉剂,或使用油脂草汁、香精、油膏来滋润面部肤,使之白净,消除斑点、缺陷以黑色颜料勾画眼睑四周为增加皮肤的光泽而身体上涂抹油脂。
有这些,都是属于化妆的萌阶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化的发展,尤其是最初剧场建立把化妆的重点逐渐集中在面部为了适应一人多面,于是在实中出现了假面具。
戏剧的发
展促使剧场演出剧目的内容和形进一步完善,而假面具就得难以适应。
这样演员自身富有现力的面孔,便从假面具后释放出来——直接用颜色涂演员脸上,各人表演自的角色,使化妆得到了新的进展。
(二戏曲化妆在我国的展进程
我国大约晋唐时期就出现了男子涂粉现象使用面具现象在我国也文字记载。
如北齐时代兰陵王出的故事:传说兰陵王聪明过人,勇善战,而容貌秀美个妇人,他嫌不威武,作战难以敌人畏惧,所以上阵时总要戴一使敌人恐怖、惧怕的木质面,帮助他尽量赢得战争的利。
解后,我国也曾介绍过一些外的先进化妆经验,在际工作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促作用。
但由于我们演剧目的内容,风格及人民群众的活,欣赏习惯等原因,是妆的技术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近来,化妆工作出现了更飞跃,无论是从艺术性还是从技术方面均有新的突破特别是革命领袖及老一辈革家的艺术形象在舞台、银幕上断出现,产生了强烈的社反响,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果。
(三)现代舞台化妆的发展
近代各国戏剧艺术进展,及电影、电视艺术的勃兴起,使化妆造型艺术相应的到了可喜的飞跃。
油彩的革新,画技法的提高,毛发制、粘贴物、塑形材、制作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使化妆的地位得到了变,从舞台到银幕,艺术术成就及其显著非凡。
特别是肖化妆和特征化妆,其真、自然、逼真、可信的程度,赢得世界人民的公认。
特别剧灯光照明技术的革,演出作品的复杂,要演员更加深刻的揭人物性格,使用新更加完善的化妆材料、法和工具,油
质化妆颜色的发明,演员化妆,更好地塑造人外部形象以及卸妆,护皮肤等,提供了更为理想和更加便的可能和条件。
免费论文载中心二、舞台化妆的意义及用
一)舞台化妆的意义
1.舞台妆是刻画物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的要作用是改变演员的外貌塑造出剧本中角色所需要的觉形象。
比如一个青年演员扮演老人就必须在自己脸上表现年老的面部特征,如果他扮演老人是农民,那么就要表现出年在田里辛勤劳动的性格特征。
般来说,粗犷有力的毛,大而有神的眼,有助于刻画人民士的英勇气概,而倒挂眉、三角眼被用来表现阶级敌人的凶残和毒。
当然,在刻画角色精神面和性格特征时,应该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不能千一律地搬用某些化妆技巧。
2.化妆可以使色的形象在舞台上更鲜明更生动、更富有艺术染力。
剧场里的座位有远近。
通过化妆,可以适应观众距离观看的需要,如果不化妆,场前排的观众也许还能看清演的面目,而在后排的观就觉得演员面目不清了。
为使观众看清演员的面部情,就要用油彩把演员的毛、眼睛、鼻子、嘴等部画得更明显,有时还要用其的化妆方法加以夸张。
此,演员在化好妆后不仅要近看也要远看。
化妆时既要考虑镜前的妆效果,更要考虑观众距离观看的化妆效。
3.化妆也是了适应舞台灯光照明需要。
我们一般都是在灯下演出的。
在一般灯光下,如不化妆,不把面色适当加深,员的面色看上去就显苍白不健康,五官也会模糊不清加上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更会面部轮廓平板,单薄,表情无力因此,只有经过化妆,才能使员面部轮
廓清晰,层分明,五官富有立体感,加强其现能力。
(二)舞台化妆的作用
1.化妆能改演员外貌,帮助演员面部表,以符合剧中人物的需要,加强出效果。
选排的剧目已经确定,演也物色并确定了演员。
任何一位演员的外貌不可能与人物的要求完全致。
加之舞台演出本身所具有独特性——即舞台与观众间的天然空间距离,这就要用化妆方法来具体处;把演员本身不符合角色缺陷加以弥补、改变。
另把演员美的部分,以人物要求去或覆盖起来,再从新勾出符合于剧中人物的式样,使化妆正起到“体现一个外在的形态”作用。
2.在面部准确、自然柔和的运用油彩,能弥补被强烈光冲淡的部分。
这样既可是员与观众之间的天距离得到较好的调整—前排观众不会因妆痕迹大而觉得虚假;后排观众也会因座位太远而看不清人物部的基本特征和细表情。
这样演员在穿上色特定的服装,生活在特定的环境,配以恰当的灯光,整个舞台画面可以和谐一致,完整无遗,预的艺术效果就能油然而。
3.成的化妆造型,具有帮助演员近一步解角色,探索形象的力量。
史尼斯拉夫斯基在他所著的《我的艺生活》一书中,谈到在造莫里哀的《乔治.党丹》一剧中的索威尔一时有这样的记述“戏已经接近彩排阶段了,而还是脚踏两只船……化上的一个特征使我的脸孔有了种生动而滑稽的表情——于是的心里立刻灵机一动。
以前觉得不楚的东西,现在变的清楚了以前找不到根据的东西,现在找到根据;以前我不相的东西,现在相信了……我的形正是这样——带有油彩笔刷在脸孔上
的一个偶的触发,化妆上的一个成功的征,使得花蕾开放了,于是色开始在脚光的明亮光芒中开他自己的花瓣。
这非常愉快的一刹那可以补偿以的一切创作的痛苦”。
史氏亲身体会和感受,十分明确地阐明化妆对进一步探索形象的巨大作用尽管一个演员在各的化妆实践中体会有所不。
但类似的情况并不罕。
化妆时,演员对着镜子,运用种化妆技术、用品,精心刻人物的五官、肌肉、线条和暗层次;穿上服装之后对着镜子,带着“戏”边边看,不断摸索……其的就是为了发现化妆上合乎人物要求的缺陷和不,及时修正,进而达到“象”角的境界。
(当然,照镜子有发现并肯定好的、成功的方。
)这就证明:在形象创作的程中,化妆造型上的任何细小现,都将激发演员的创作欲和热情,都将增进演员对人物信念和真实感,使角色创的深度广度得以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