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期八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

八年级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

八年级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教案主题:八年级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生命与健康常识的重要性。

2. 掌握和应用基本的生命与健康常识。

3. 培养正确的生命和健康观念,提高自我保健与疾病预防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生命与健康常识的定义和意义。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增强自我保健和疾病预防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难点:1. 建立正确的生命和健康观念。

2. 应用健康常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教科书《生命与健康》八年级上册。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生命与健康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Step 2:知识讲解(20分钟)1. 给学生讲解生命与健康常识的定义和意义,强调正确的生命和健康观念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例解释生命与健康常识的基础内容,如营养搭配、常见疾病预防等。

Step 3:讨论与实践(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生活中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并提出改进方法和建议。

2. 实践活动:请学生设计一份养生日记,记录自己每天的饮食、运动、作息等情况,并分析自己的生活习惯是否合理。

Step 4:案例分析(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案例,如饮食失衡导致的健康问题、缺乏锻炼引发的身体不适等,让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Step 5: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生命与健康常识的重要性,并布置作业:学生写一篇关于健康生活的小短文。

教学延伸活动:1. 观看相关科普视频,进一步加深对生命与健康常识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到社区医院参观,了解医生、护士等健康工作者的工作。

教学评估方法:1. 课堂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

2. 清晰准确地书写健康生活的小短文。

3. 养生日记设计的合理性和实际操作情况。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 相关教学视频和图片。

八年级生命与健康教案

八年级生命与健康教案

八年级生命与健康教案教案标题:八年级生命与健康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生命与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 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包括饮食均衡、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3.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应对常见的突发状况。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发学生对健康的思考。

2.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到的健康知识,例如饮食均衡、锻炼身体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生命与健康的概念,强调其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不健康行为及其对身体的危害,如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

3. 介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均衡、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提供几个真实生活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健康问题,并讨论可能的解决办法。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习惯,是否存在不健康的行为,并讨论如何改善。

四、小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健康主题,如饮食、运动、心理健康等。

2. 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宣传海报,介绍该主题的重要性和相关的健康知识。

3.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海报,并进行简短的宣传演讲。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2.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健康知识的进一步探索。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 收集学生设计的宣传海报,评估其对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命与健康的理解程度。

教案扩展:1. 邀请专业人士或医生来校进行健康讲座或答疑活动。

2.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或健康展览,加深对健康知识的了解。

3. 指导学生进行健康日记的记录,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并逐步改进。

注意事项:1. 教师在讲解知识时要简明扼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

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

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

第1课人体的工作站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认真维护我们人体工作站.教学难点重点:通过观察理解我们的身体包含哪几个部分,他们是怎么样去工作的。

教具准备:人体模具课时:二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能呼吸能消化能运动,我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爱,这是怎么形成的呢?你知道我们的身体是怎样构造的吗?它又是怎样去工作的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人体的工作站,一起去认识我们的身体。

板书课题二探求新知1。

认识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是由那几个部分组成的呢?(头,颈,躯干,四肢)关节将这四个部分连接起来,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功能。

(出示模具)躯干是身体的中心部分,包含了心脏、肺、胃、肠、肝等器官。

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这些零件有什么作用吗?肺-—“大风箱”,把新鲜空气吸进去,把废气呼出来。

心脏--“大水辦",推动血液不停地在全身循环流动。

胃和肠——“大忙人”,消化的场所。

2器官总动员人体就是一部奇妙的机器,而心脏、肺等器官就像机器里的零件。

不同的零件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共同保证了人体这部机器的正常工作。

人体的“司令部”——大脑大脑有哪些作用?看东西、听声音、闻气味、走路、打球……全都是由大脑来管理、指挥和协调。

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左脑控制身体的右侧,右半球控制身体的左侧。

人脑的记忆、推理的潜力很大,常人只开发了潜力的几十万分之一,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学习,脑子越用越灵活,多思多想多动手的人学的快,记得牢,就会越来越聪明.输送血液的——心脏你知道哪些地方能摸到脉搏?心脏可以分为哪几部份?心脏的有哪些工作?是怎样的工作过程?人体的“气体交换工厂"—-肺人体的肺分布在哪里?主要负责怎样的工作?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三、巩固联系实验操作。

测一下自己的肺活量。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1)、用200毫升的烧杯向测量瓶中加水,每加入200毫升水在胶条上做一个记号,直到加满水.(2)、深吸一口气,然后通过胶皮管或塑料管用力向倒置的测量瓶中呼出,呼气的过程不要停顿,呼气完成后,迅速封住管口,平中气体的体积就是自己的肺活量。

八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

八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

八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重要性,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

2.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起源与重要性2. 人体生理结构与功能3. 营养与健康4. 预防疾病与健康保健5. 心理健康与情绪调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生命的起源与重要性2. 人体生理结构与功能3. 营养与健康的平衡4. 预防疾病的方法5. 心理健康与情绪调节的策略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地展示人体生理结构和功能。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生命的起源与重要性a.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起源和重要性。

b. 讲解:介绍生命的起源和发展的科学知识。

c. 互动:让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生命的做法。

2. 人体生理结构与功能a.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生理结构的基本组成。

b. 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体生理结构图,讲解各个系统的功能。

c. 互动:进行人体生理结构模型制作活动,加深学生对生理结构的理解。

3. 营养与健康a.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

b. 讲解:介绍均衡饮食的重要性以及各种营养素的作用。

c. 互动:进行营养配餐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饮食习惯。

4. 预防疾病与健康保健a.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b. 讲解:讲解预防疾病的基本方法和健康保健的重要性。

c. 互动:进行预防疾病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5. 心理健康与情绪调节a.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b. 讲解:介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情绪调节的方法。

六、教学内容6. 运动与健康a.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b. 讲解:介绍运动的基本原则和适量运动的益处。

八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

八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

八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多样性,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

2. 让学生掌握健康的基本概念,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多样性2. 健康的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3. 健康的影响因素4. 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5. 适量运动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1. 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多样性2. 健康的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3. 健康的影响因素四、教学难点1. 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多样性的理解2. 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实践3. 健康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多样性,健康的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健康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健康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影响因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健康习惯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一、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多样性1. 生命的起源:讲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奇妙和独特性。

2. 生命的多样性:介绍不同生物的生命特征和多样性,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丰富多彩。

二、健康的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1. 健康的概念:讲解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健康对生活的影响。

三、健康的影响因素1. 遗传因素:讲解遗传对健康的影响,让学生了解遗传在健康中的作用。

2. 环境因素:介绍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如空气质量、水质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健康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讲解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多样性,健康的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

三、案例分析:分析健康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健康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四、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影响因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

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
2.答案:
a.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为身体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b.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排出废物,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c.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废物。
3.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课堂节奏是否紧凑,学生能否充分消化吸收知识。
4.课堂提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情景导入是否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6.课后反思是否及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7.拓展延伸活动是否丰富多样,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命健康素养。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人体基本生理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各个生理系统之间的联系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PPT、模型、挂图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健康实例,引发学生对生命与健康的关注。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a.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b.讲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c.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生理系统,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完成相关练习题。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
五、板书设计
板书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同时,板书应具有逻辑性,方便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生命与健康教案初中

生命与健康教案初中

生命与健康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

2. 让学生掌握健康生活的基本原则,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生命与健康的情感,提高人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宝贵:介绍生命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生命中的各个阶段。

2. 健康生活:讲解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方面的知识。

3. 关爱他人:教授如何关心他人的生命与健康,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起源与成长过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2. 新课导入:介绍生命的宝贵,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3. 健康生活讲解:讲解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关爱他人:教授如何关心他人的生命与健康,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5.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健康生活。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课程要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活跃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践行健康生活,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生命与健康教育教材。

2. 图片或视频:关于生命起源、成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3. 案例:有关关爱他人生命与健康的真实案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珍惜生命,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能够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

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

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的特征;2.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器官的功能;3.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4.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的特征生命是指具有自我复制、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的物质系统。

生命的特征包括:•细胞组成: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新陈代谢:生命体需要进行新陈代谢来维持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生命体具有生长和发育的能力;•适应环境:生命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2. 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器官的功能人体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每个器官都有不同的功能。

以下是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器官的功能:•头部:包括大脑、眼睛、耳朵、鼻子和口腔,主要负责感知和思考;•躯干:包括心脏、肺、肝、胃、肾等器官,主要负责呼吸、循环、消化和排泄等生命活动;•四肢:包括手臂和腿,主要负责运动和支撑身体。

3.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常见疾病包括感冒、流感、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

以下是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感冒和流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病毒源等;•糖尿病: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按时服药等;•高血压: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按时服药等;•癌症:定期体检、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4. 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一些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素;•适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和强壮;•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疾病;•戒烟限酒:减少对身体的伤害;•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生命的基本概念、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让学生了解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性;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性,如测量血压、检测血糖等;3.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如何预防常见疾病等。

四、教学评价1.考试:通过考试测试学生对生命和健康常识的掌握程度;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生命和健康常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课、提问、讨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下期八年级《生命与健康常识》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八年级2个班,共有学生81人。

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校纪校规,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班上班风好,学风好,但也有个别学生,组织纪律涣散,身体健康意识差,本学期要加强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学生珍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爱生命,在生活中提高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已,不断提高自己生命的价值,让这种关于生命价值的教育在学生的一生中起到积极影响。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的态度。

2、树立科学的健康意识,从小注意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进一步形成安全意识。

(二)知识、能力
1、面对生理的变化、青春的萌动、情感的起伏,学会理智控制,充实生活,健康快乐地走过生命的花季。

2、面对挫折、处于逆境,学会调整心态,化解困惑,跨越坎坷,健全人格。

3、面对生活要常怀感恩之心,要学会与人分享。

4、生活是一门艺术,要学会从平凡中发觉美丽。

饱含热情,用心规划生活,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情趣。

(三)过程与方法
1、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2、将学会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活学活用。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十二课,主要内容是:防范侵扰,保护自我;学会心理按摩;学会感恩;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等。

四.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课外查资料,课堂上采用探究式教学。

2、多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3、课堂上多模拟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一课羞答答的玫瑰第一课时
第二周第一课羞答答的玫瑰第二课时
第三周第二课花开有时节
第四周第三课保护好自己
第五周第四课天天好心情
第六周第五课学会心理按摩第一课时
第七周第五课学会心理按摩第二课时
第八周第六课和谐相处快乐多第一课时
第九周第六课和谐相处快乐多第二课时
第十周第七课感恩的心
第十一周第八课尊重他人的生命
第十二周第九课关爱弱势群体
第十三周第十课休闲生活---生命加油站
第十四周第十一课网络“双刃剑”
第十五周第十二课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
第一单元守望青春
第一课羞答答的玫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喜欢”与“爱”的区别。

2.认识早恋的危害。

教学难点:了解“喜欢”和“爱”的区别。

教学重点:认识早恋的危害。

教学形式:自学、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调查搜集相关早恋危害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情
同学们:青春期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特别时期。

进入青春期,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我们开始欣赏异性,对异性产生好感,并希望对异性表示关心、体贴,乐于帮助异性。

这些都是正常的情感需求。

二.自学指导
自学教材:1、喜欢和爱不一样。

2、青春难以承受之重。

独立学习:仔细阅读教材,把握主要知识,列出知识提纲。

三.合作学习
同桌对学:思考、讨论解决如下问题:
1、你认为青少年对异性的“喜欢”与“爱”有什么区别?
2、为什么不提倡早恋?
3、为什么我国《婚姻法》规定,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4、你怎样看待中学生早恋现象?
四.汇报交流
采用知识抢答的形式汇报交流独学和对学的收获。

全面准确掌握知识要点、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五.检测反馈
当堂完成下列检测题目:
1、谈谈早恋的危害?
2、关于早恋,陶行知有段名言,是怎么说的?
六.拓展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收集本校或外校早恋危害的事例,并引用其中一例,说明早恋的危害。

第一课羞答答的玫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中学生异型紧正常相处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处理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处理情感的有效方法。

教学形式:自学、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调查收集相关成功处理早恋问题的事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情
同学们: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对异性产生爱慕之心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发展成为早恋,就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酿成苦果。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正确处理情感,不让情感偏离方向
二.自学指导
自学教材:距离也是一种美。

独立学习:仔细阅读教材,把握主要知识,列出知识提纲。

三.自主实习
同桌对学:思考、讨论解决如下问题:
1、如何学会让情感升华?
2、如何学会放弃?
3、如何与异性保持距离?
四.汇报交流
采用知识抢答的形式汇报交流独学和对学的收获。

全面准确掌握知识要点、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五.检测反馈
当堂完成下列检测题目:
阅读课本内小故事“少女的梦想”,给她出出主意,她该怎么办?
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六.拓展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收集本校或外校早恋危害的事例,并引用其中一例,说明早恋的危害。

第二课花开有时节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 认识性冲动,正确对待性自慰。

2.认识中学生发生性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

教学重点:了解性冲动、性自慰的概念。

教学难点:认识中学生发生性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

教学形式:自学、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调查收集相关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危害的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情
同学们:进入青春期后,一些同学看到有关两性内容的书或电影,会产生莫名的冲动和兴奋;与异性交往,有时脑子里也会情不自禁地想入非非。

这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生理和心理现象。

二.自学指导
自学教材:1、青春不困惑。

2、不摘“青苹果”。

独立学习:仔细阅读教材,把握主要知识,列出知识提纲。

三.合作学习
同桌对学:
思考、讨论解决如下问题:
1、性自慰包括哪几个方面?
2、怎样正确对待性自慰?
3、你认为控制性冲动有哪些好的方法?
4、中学生发生性行为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请把你的观点填入下表。

采用知识抢答的形式汇报交流独学和对学的收获。

全面准确掌握知识要点、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五.检测反馈
当堂完成下列检测题目:
1、性自慰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2、著名医学家吴阶平关于正确对待性自慰的态度,是怎么说的?六.拓展延伸
目前,西方有些国家积极推动“真爱等待运动”,主张婚前不发生性行为。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收集资料,谈谈“真爱等待运动”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