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三篇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三篇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三篇【导语】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篇一【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理解“闲愁”的特点,感知人性人情之美;掌握《醉花阴》的抒情艺术;2.比较阅读,了解“易安体”的艺术特征,了解李词多方面的风格美。

教学难点:进入诗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缘景明情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了解移情、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及李清照诗词艺术特征;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中明情、品味中悟情、比较中辨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闺情词中的婉约细腻的感情,欣赏其中彰显的人性人情之美,感受李清照柔弱女子的阳刚豪放的一面。

【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创设诗境“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

这个大明湖畔的绝代词人就是李清照。

她,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她的《如梦令》《武陵春》,昨天又请大家预习了《醉花阴》,相信我们对她有了初步的了解。

你以为她是怎样的人呢?说说你对她的认识。

生答。

师小结学生可能想到的答案:多情、闲适、柔媚、多才多艺、命运多舛是现在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认识。

相信这堂课结束后,你对她的了解会更深入一些。

二、诵读,感受音韵美师:诗歌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的本质在于抒情。

请你带着对这首诗歌理解的感情深情诵读。

1.个别朗读2.自主评价3.诵读提示:读对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情味4.教师范背三、思读:体会意境美1.师: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在节骨眼处炼得好,使全篇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从而体现主旨,彰显情感的,便是“诗眼”或“词眼”。

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师生讨论后明确:愁。

2.作者为什么愁?你了解类似的愁吗?师生对话,教师小结:这首词以愁发篇,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瘦,此三愁也。

《醉花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醉花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醉花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醉花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醉花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醉花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讲述了盗墓者李寻欢和唐婉拒的爱情故事。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份针对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中的《醉花阴》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作品的内容和思想。

教学目标1. 了解《醉花阴》的作者和作品背景2.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3.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4.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教学内容1. 介绍《醉花阴》的作者和作品背景(10分钟)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醉花阴》的作者——李公益。

简单介绍其生平和主要作品。

此外,也可向学生介绍《醉花阴》的创作背景、文学价值和国内外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30分钟)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课前阅读的内容,针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组,并对其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进行探讨。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情节、情感变化、事件发展等重点进行阅读和分析。

3. 解读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进行深入理解和探讨。

例如,小说中描写的爱情主题、生死观、人性态度等内容,都可以成为探究的重点。

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入一些历史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的主题解读。

4. 练习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30分钟)教师可以从小说中选取一篇片段,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解读、分析等多种方式的阅读练习。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评估方法1. 出卷测试2. 课堂讨论3. 课后阅读练习教学评价标准1. 按时完成作业2. 课堂表现积极3. 课后读书心得和交流记录4. 能够准确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5. 能够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6. 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有所提高总结通过本文所介绍的《醉花阴》教案,希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该作品的教学,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文学魅力通过对《醉花阴》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古代小说的理解和欣赏,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醉花阴》,使学生了解词牌的特点,把握词的基本格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词中的意象,品味词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清照词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词中所蕴含的哀愁情绪,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词牌的特点及词的基本格式。

2. 分析词中的意象,品味词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词中意象的把握。

2. 词人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引入,激发学生对词人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醉花阴》,了解词牌的特点,把握词的基本格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品味词人的情感。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疑惑。

5. 情感体验:让学生朗读词作,体会词中的哀愁情绪。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词牌的特点和词的情感表达。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醉花阴》。

2. 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词作,进行分析,体会词人的情感。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哀愁”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词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词中意象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词人情感的体会深度。

七、教学准备:1. 李清照的生平介绍资料。

2. 《醉花阴》词文本。

3. 李清照其他词作的选集。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牌特点、词的基本格式。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

3. 体验法:朗读词作,体会词中的情感。

九、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激发学生对词人的兴趣。

2. 让学生自主学习《醉花阴》,掌握词牌特点,了解词的基本格式。

3. 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探讨词人的情感。

4. 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疑惑。

5. 让学生朗读词作,体会词中的哀愁情绪。

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词牌的特点和词的情感表达。

《醉花阴》李清照教案

《醉花阴》李清照教案

《醉花阴》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醉花阴》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醉花阴》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醉花阴》的情感内涵。

学生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醉花阴》的艺术特色。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李清照的忧伤情感,理解其在宋代社会背景下的心情。

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古典文学,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2.1 诗歌背景知识的学习,包括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2 诗歌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难点3.1 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2 诗歌情感内涵的深入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醉花阴》的文本和相关背景资料。

4.2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PPT、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李清照的生平介绍,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和对诗歌的兴趣。

5.2 文本阅读与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醉花阴》,并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5.3 讨论与思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内涵,并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5.4 写作与分享(10分钟)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写一段personal response,并分享给小组成员。

5.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反思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思考深度。

6.2 写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写作环节中对诗歌情感内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体现。

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李清照的诗歌,进行深入阅读和研究,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八、教学延伸8.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诗歌创作全貌。

8.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古典诗歌,体验古典诗歌的创作魅力。

《醉花阴》教学设计4篇

《醉花阴》教学设计4篇

《醉花阴》教学设计3课题《醉花阴》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的风格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心境教学难点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教学方法朗读赏析,合作探究。

(教)学习过程旁注与纠错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接触女诗人的作品。

的确,中国新文学的传世作品出自女子之手的确实比例很少,但这决不是女子们没有才情,而是因为封建社会女子社会地位低下,受教育的机会太少了。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位宋代女词人的作品——李清照的《醉花阴》。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1、常识填空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她的词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内容多写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

后期内容多写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

2、字音通关薄雾()永昼()纱橱()盈袖()三、朗读理解,整体感知:(一)朗读练习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停顿、语气、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生练读后指名读,师生共同予以点评,然后齐读。

(二)整体感知这首词所传递的最主要的情感是什么?应该以怎样的语调去读?四、深入赏析,合作探究1.这首词哪一句话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答:①“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字。

②“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字。

2.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去表现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写愁的高手,为我们写愁树立了榜样。

请找出一些例句,并总结出写愁的方法。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②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④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这些写愁的名句共同特点是运用了夸张、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了。

李白写愁,说愁是有长度的,可以衡量的。

杜甫写愁,从一片飞花的飘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况背后是万点红,愁是有数量的。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

(完整版)《醉花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醉花阴》,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背景、诗词结构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鉴赏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词的艺术手法和意境。

3. 诗词主题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

2. 诗词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分析诗词的艺术手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3. 鉴赏法:品味诗词的语言、形象、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词朗读:让学生齐读《醉花阴》,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字词解释:讲解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4. 翻译:对诗词进行逐句翻译,让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含义。

5. 艺术手法分析:分析诗词中的意象、象征、对比等艺术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诗词的主题,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7.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词的重要性和美感。

10. 板书设计:设计合理的板书,突出诗词的主题和艺术手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评价内容:(1)学生对诗词字词的解释和翻译能力。

(2)学生对诗词艺术手法和意境的理解。

(3)学生对诗词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4)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小组讨论表现。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醉花阴》的内容,了解作者李清照的背景资料,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醉花阴》,查找相关的资料,对诗词有一定的了解。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贵州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贵州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贵州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花阴》。

(2)理解诗歌的背景,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2)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背景知识和基本内容。

2.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 诗歌的情感变化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解析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2. 诗歌情感变化的把握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醉花阴》,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如“薄雾浓云”、“愁永昼”等。

(2)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分析:(1)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如“寂寞”、“哀愁”等。

(2)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命运的感慨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变化。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醉花阴》。

2. 写一篇关于《醉花阴》的赏析文章,可以从意象、表达技巧、情感变化等方面入手。

3. 推荐一篇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心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醉花阴》教学设计三篇

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醉花阴》教学设计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设计思想 1⽂本维度。

这⾸词被安排在⼈教版⾼中《语⽂》必修四宋词单元。

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乐性,语⾔富有张⼒。

《醉花阴》弥漫着浓浓的相思,浓浓的愁绪,教师要带领学⽣深⼊品味。

2学⽣维度。

时下的中学⽣,喜欢阅读⼀些⽂化快餐式的作品⽽远离了⽂学经典,很难再被⼀⾸⾸古诗词感动。

很难再与古⼈的思想感情融合。

语⽂教师有责任带领学⽣在美丽的古典诗歌家园⾥徜徉,让其⼼灵得以滋养,得以净化。

3教学理念。

依着本真阅读的理念。

引导学⽣实实在在地与诗词语⾔亲密接触,去感悟诗词内在的意义和神韵,发现其魅⼒,获得恒久的感动。

教学⽬标 1反复吟咏,体会词的声律之美。

2运⽤联想和想象,领悟情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3品味语⾔,充分感受相思的凄苦与美丽,体悟词⼈⾼雅的品格和⾮凡的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语⾔,使学⽣⼈情⼊境。

难点:深⼈品读词中的意象,领悟意境。

教学设想 1课型:品味鉴赏课。

2教学⽅法:诵读、品评、点拨。

3学习⽅式:⾃主发现、⾃主品味、⾃主表达。

4运⽤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资料链接 徐北⽂主编《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2005年第1版) 傅兴林《情深调苦意雅技⾼》(《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陶⽂鹏《帘卷西风,⼈⽐黄花瘦》(《古典⽂学知识》,2008年第3期) 教学过程 ⼀、导⼊ 出⽰幻灯⽚⼀: ⼀⽇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 红⾖⽣南国,春来发⼏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相思。

(王维《相思》)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

(柳永《风栖梧》) 你*喜欢哪⼀句诗?请先读⼀读,然后说⼀说理由。

现在,就让我们⼀起来欣赏⼀幅相思的图画,品读李清照独守空闺时向远在⼭东的丈夫赵明诚寄去的浓浓的相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花阴》教学设计【学情与教材分析】1、本次教学为安徽省教坛新星评比考核,学生都是此前教者不了解的,这给教学增加了难度。

但可以将学生定位在稍高的水准层次上,因为淮南一中是安徽省示范中学。

教者对学生素质可以有较高的预期。

2、备课后允许授课教师接触学生,师生可以先期沟通,布置预习,这为拉近老师与学生距离提供了方便,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先行阅读教材。

3、李清照一生的生活经历与情感遭遇前后期变化巨大,诗词创作风格变化也很明显。

课文选词两首是前后期的代表作,感情色彩悬殊。

本课着重分析鉴赏《醉花阴》,重在品味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

4、教学以诵读为重,通过诵读,把握《醉花阴》的内涵与语言韵味。

因为内容是明白浅显的,要求当堂成诵。

5、注意时代的“隔阂”,年龄的“隔阂”,这两个隔阂要求在教学中设计巧妙的环节予以打通。

“闺怨”在宋代即如李清照在词中所表述,而现在呢?北宋时代的少妇她们的爱情生活、思想情感也如词所示,现在呢?这是理解和鉴赏《醉花阴》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

6、难点之二是高一学生多是一些单纯的少男少女,如何向他们描述这样的“闺中恋情”,鉴赏“相思”呢?而爱情虽说都是美好的,学生又如何看待这样的爱情呢?这必有一个良性的引导和启迪。

【教学目标】1、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

达到背诵的目标。

2、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3、探索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出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价值观,颐养性情。

【教学重点】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2、探讨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作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3、如何在“简单”中体悟出“复杂”来,把握“人性”之美,“诗情”之妙。

【教学重点】1、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2、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教法建议】1、朗读;2、讨论;3、比较拓展;4、多媒体技术支持。

【教时安排】1课时。

【预习要求】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训练美读,争取课前背诵《醉花阴》;2、搜集李清照的其它作品作比较阅读;3、领悟《醉花阴》的内容,思考“愁”什么?对比古今处理如此情感的不同方式。

4、建议走读生回家将《醉花阴》词读给自己的母亲听听,并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梅花三弄》,渲染凄美。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用《梅花三弄》凄美,哀怨的旋律首先为课堂创设出一种易安词的氛围。

毕竟这首词连同这份感情都距离学生太远太远,与其“犹抱琵琶半遮面”,刻意回避夫妻间的相思之苦,还不如一开始就让情普照心田,让爱充满课堂,让学生敢于说爱,否则怎么可能被爱打动呢?)导引:“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醉花阴》,看她将向我们讲述世间怎样的情感故事。

二、检查预习,设置提问引入对课文的思考。

(问题先不展开,搁臵,先要求朗诵,再讨论。

)给出课题:一个人的《醉花阴》(PPT1)。

强调“一个人”,谁?李清照,请学生说出相关文史知识、创作背景。

(实际上“一个人”是本课最紧要处:一个独守空房的女人,一个人的相思,一个人的闲愁,一个人的爱情。

这是我对《醉花阴》最真切的感悟,是我设计本教案的“轴心”。

)三、组织诵读可以男女学生比较诵读,齐读,老师示范朗读。

给出“李清照《醉花阴》诗意图”(PPT2)。

给出音频资料。

四、切入提问1、《醉花阴》里的李清照是怎样一个李清照?讨论: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紧紧扣住一个“愁”字分析。

(PPT3)◆愁永昼◆半夜凉初透◆把酒黄昏后◆人比黄花瘦◆——真个是说不得的“愁”啊!“愁”是全诗的感情基调。

好一个“凉”字,是心凉吧。

导引:这个女子的生活不好过吗?我们看诗歌中的物什,看篱笆院落,看菊花,看酒,都是悠闲的幸福啊。

诗人内心“欠缺”什么?我们应该猜测一个女子的心事。

2、李清照是如何表达她的闺中之愁的?(PPT4)讨论。

把握表达手段:细节,意象运用,情境,高超的表达技巧(不说而说的含蓄之美;真个事俗而词雅)。

进而品词句,品意境。

注意季节,时间。

(重阳)学生用散文诗一般的语言描述这种“佳节”“独处”的“少妇”的“闲愁”。

启迪学生语言运用。

▼季节:佳节又重阳▼时间:永昼、半夜、黄昏后▼细节:愁永昼、销金兽、把酒▼意象:人比黄花瘦▼情境:一个人的秋夜▼——难以排解的“闺愁”(孤独、寂寞、渴望爱情)导引:这是“一个人”的独守,是一个失眠女子的倾诉。

而诗人为什么“失眠”?(好一个“销”字,好一个“瘦”,这样失去的就是爱情的斤两和形状。

重阳节是团聚的日子,“每逢佳节倍思亲。

”酒是浇愁的,但一个人的寂寞,可能“举杯消愁愁更愁。

”菊花为谁而开?一个人与秋冷之花的重叠。

意韵无比丰富。

)导引:这里的“瘦”真个是一个人形体的消瘦吗?不,这个时候的李清照应该是一个丰腴的少妇,有精致的富态之美,像盛开的菊花一样鲜艳。

(指点学生讨论,对比,分析)这里的“瘦”是心理之瘦,情感之瘦。

(——爱情在心中燃烧,就是瘦的感觉。

)3、诗歌的情感价值探讨导引:李清照有怎样的“愁”?李清照为什么“愁”?李清照的“愁”为什么要如此“说出”?讨论。

(1)李清照的“愁”没有说明白,是什么?(PPT5)追问。

◆一个人的孤独。

◆思念!◆思念她的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哦,愁的原来是爱情!导引:能说李清照想她的男人吗?那就俗啊。

如何才雅?这需要文学的手法,需要修辞。

我们看千古才女李清照的《醉花阴》如此含蓄的表达。

而当时社会封建礼教盛行,这样敏感的话题也是直露不得的。

(2)李清照为什么要“愁”,不“愁”不行吗?(PPT6)追问。

★不行!★这是要命的“爱情”!★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不行!)“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①“闺怨诗”是中国诗歌的重要传统,(学生举例……)而李清照作为女性能够直接坦白这样隐秘的内心情感,有什么样的胆识啊!要知道这是封建社会啊!而不是今天的现代语境,不是今天的改革开放的时代。

而文学史上很多著名的闺怨诗的作者都是男诗人。

这个话题,封建语境下的妇女是不敢坦白的。

我们必须明确,爱情是“人性”之至美!李清照在此有了直陈“人性”的直率之美!当得起“勇敢”二字。

②李清照为什么“愁”?这要涉及人性中的“爱情”。

这是本课文本中没有直接说出的,是“含蓄”和委婉。

这是鉴赏的一个大难点。

我们面前这些少男少女学生如何认识这个问题?讨论之,引导之。

(开放问题,不必给定一个唯一的答案。

但必要有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3)对比法教学①李清照真是这样想的吗?我们可以让一个现代少妇随时光隧道去北宋年代,与李清照作一番对话。

(PPT7)比如舒婷(我们当代最优秀的女诗人吧)。

可以朗诵《致橡树》(初中学过?)。

(音频资料)②也可以让李清照来到今天的都市生活……A、给李清照一部手机,让她打可视电话。

B、上网QQ聊天视频。

坐飞机或者动车组旅游。

C、务必使学生对“闺怨诗”的中国传统有一个认识,对爱情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追问:是李清照那样的相思有滋味,还是我们今天的相思有滋味?李清照的《醉花阴》多么含蓄、典雅,古人由于相对闭塞的时空,相思有更多的滋味。

我们可以欣赏闲愁之态,闺怨之情,人性深处,诗意细密。

而我们今天由于快捷的交通和现代化的联络,没什么想头了。

或许正如我们吃的快餐食品,它不是“大菜”,三下五除二,就满足了,结束了。

当然这本无高下,只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而已。

4、背诵在明确上述问题之后,学生应该有一个明朗的态度了,可以安排检查背诵,看学生是否能够背出,是否能够以声传情达意。

(如果时间富裕,可以再播放视频朗诵。

)5、处理“研讨与练习”(对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做一个当堂落实。

对《醉花阴》的艺术表达作一个深入的讨论。

适当讨论李清照如何表达她的“怨”,集中分析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方,人比黄花瘦。

”具体落实到“诗歌的意象”分析上。

但点到为止。

因为仅仅这一首词就不必多说了。

抽象的“愁”通过意象的陈述,形象而生动,具体可感。

具有感人的魅力。

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之妙。

也是我们对古典诗词鉴赏的重点。

可以就中国古典诗歌“人”与“花”的关系设计一个练习,看看学生的积累如何。

要注意集中,不可散开。

突出“花”的行色与人的情感的对应关系。

诗意的表达都是具体形象的。

训练学生的想像与联想。

并由此引入写作方法的借鉴,点拨之。

)小结:这个“瘦”字,可是全诗的诗眼。

为何而瘦,因为诗人少妇强烈的寂寞和相思,相关的香炉里的瑞香也消损了身形,盛开的菊花也不丰腴。

酒淡无味,黄昏暗淡,西风恼人。

这是多么感人的深秋怀人境界啊。

【板书】“人面桃花相映红。

”“芙蓉如面柳如眉。

”“芙蓉向脸两边开。

”四、回到预习中第四个问题的讨论(PPT8)(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我们昨天回去把这首词念给自己的母亲听了,你母亲有什么反映?你们讨论了一些什么?有什么感想?组织这个讨论可能有难度——一是学生可能“胡扯”,也可能依然“封建”,也可以“羞涩”。

但高中生已经在成人的道途之中,语文的使命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引导学生成长。

可以将问题提出来,种下一粒“种子”,待将来发芽生长也是好的。

)讨论。

明确:天下女性,千古深情!(板书)一切情感,唯爱为上。

任何爱情都是美好的,都是应该被尊重的,也是我们毕生追求的。

即使一只大雁失去了爱侣,也会痛不欲生绝望而死。

物犹如此啊!对爱情,我们应该写出更多的颂歌!五、课外作业(PPT9)A、请大家在日记里写一篇私密日记。

表达对学习李清照《醉花阴》的最真诚的感受。

(你要不同意,老师不准看啊,父母也不准看的。

当然你也可以发表出来,也可以贴在学校的论坛上讨论,像李清照一样将这篇私密日记留在文学史上……)B、再次回到对《醉花阴》文学价值的提示上,北宋的美女我们肯定见不着了,但《醉花阴》却仍是鲜活的热血情感——李清照因此而不朽。

向下一课引导:李清照是一个只会“想丈夫”的家庭妇女吗?(PPT9)不!引出背诵:“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还是一个女子的婉约吗?这还是一个深闺少妇的爱情之怨吗?引入下一课《声声慢》的预习,同样是在晚秋的季节里,看看“亡国”“飘零”“寡居”的李清照有了怎样的哀痛。

这又是怎样的暮年的婉约。

六、总结李清照的《醉花阴》,一个人的《醉花阴》!千古才女,一腔闺怨,满腹情愁,真诚表白。

婉约而细腻,浅俗而清新,不说而说的爱。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丽!【附录板书】(PPT10)醉花阴李清照李清照的《醉花阴》,一个人的《醉花阴》!千古才女,一腔闺怨,满腹情愁,真诚表白。

婉约而细腻,浅俗而清新,不说而说的爱。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丽!【课后反思】一、手写的教学设计有错别字,有病句,多处错用标点符号。

晚上制作教学课件,将教学设计做相应的完善,并打印出来,我用的是智能ABC,仍然有多处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