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结论:酒是“愁”的象 征
西风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 和愁苦的神情。 A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 是结果。 B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衣带渐宽)。 C 内容上, “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贯穿全词的 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创设出了 “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感情基调: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 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这首词是 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 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 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 金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作者为何提到重阳佳节?
3、下片写了哪些意象?试举两 例写出与之相关的词句。
(1)词的上片为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6分)
(2)这首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成为千古佳句,请说明理由。(8分)
(1)秋天来了荷花凋谢,暑退秋来, 所以竹席也凉了,诗人独自一人踏上小 船望着天边的大雁,表情神伤,意境凄 冷萧索。(3分)寓情于景,诗人用荷 花的凋谢来表明红颜易逝,用望雁独思 来表明自己对丈夫的相思之苦 (3分)
小结
自是花中第一流, 怎奈愁情恨悠悠。 漱玉飘香天地间, 独领风骚万古流。
总结
词中通过多方渲染烘托,刻画了一个日夜 想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妇形象。

醉花阴 教学课件(市一等奖)

醉花阴 教学课件(市一等奖)

主 页
的心情。
寄给赵明诚。 传说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 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 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这首 《醉花阴》。
推敲字词
你认为词中哪些字词最富有表现力?
主 页
永昼、又重阳、凉、瘦.....

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以实写虚,化抽
路远莫致之”的深深遗憾。
永昼 ,重阳的秋季时令,白昼越来越短,还 “佳节 又 重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 “ ”,通常指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 ,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 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 说“永昼”,这只是词人的一种心理感觉。在欢 不在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禁叫她“每 暗香浮动月黄昏”(宋 林逋),这里则指菊花。 又会有什么感触!“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 乐中时间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则感到时间的步履 逢佳节倍思亲”,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 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 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不如菊之感。“人比黄花 是那样缓慢。“永”极写愁之浓重。 ”作结, 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也流露出“馨香满怀袖,
暗香 凉
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
象为具体。
拓展延伸
比较两首词在情感上的异同。
首 页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 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 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 花 阴
缘景明情
词中有哪些主要意象表现出作者之愁?
主 页
愁 “物皆著我之色彩”
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愁苦的 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教学设计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教学设计 (1)

醉花阴李清照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2.反复诵读品味意象理解词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作品情境,提高鉴赏水平,培养审美情趣;能正确评价作者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解读意象品味词句体会感情比较阅读感受词风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比较法教学设施: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知识链接一、走近李清照1.李清照1084-宋代著名派女词人,号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2.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前期词风清丽明快南渡后,多怀旧悼亡之作,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凄凉低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3.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 ” 词作<< >>4.李清照“易安体”的艺术特点:(1)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

李清照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善用从口语中提炼出来的寻常语创造不寻常意境,清新工巧,明白省净,富于表现力。

(2)“易安体”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

(3)“易安体”倜傥有丈夫气。

李清照作词,能把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而是柔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

婉约词,词的一种流派,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案设计(一等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案设计(一等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案设计(一等奖)2015-12-23 12:47 600次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高中语文人教2003课标版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XXX的文学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情意真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的心境,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合作研究,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重点抓住情感意味浓的字、词、句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在创作中是如何建立语言与情感间的联系的,把握词作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感受女词人委婉含蓄、深哀悲戚的精神世界,感受其词作婉约清秀、情味真切、语言清新自然的风格。

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授《醉花阴》。

教学设想:学生简介XXX前期的生活和写作背景;听录音朗读,初步感知词的内容;反复诵读,学生自主研究、探究,品味词的语言,感受词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思;背诵全词。

第二课时,教授《声声慢》。

教学假想:检查第一首词的背诵情况;学生简介词作的写作配景;诵读第二首词,听灌音朗读,教师举行诵读提示,再朗读全词,背诵全词;从遣辞造句的角度指导学生拔取词作中的某些言语举行鉴赏分析,体会词人心里的情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含两首词的MP3朗读文件)课时安排2课时。

1、学生对XXX词人生平有一些了解,但对其早期及中晚期词作的风格不清楚;2、学生欠缺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醉花阴》的写作背景,体会词人是如何通过特定的意象表达孤独寂寞的情感的,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2.把握词人在创作《声声慢》时的社会背景及其心境,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把握词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

XXX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

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XXX,精通XXX作诗画。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教学设计
2.起首七字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3.结尾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试作简要赏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鉴赏古诗词,达到加强巩固的目的。
五、小结
李清照用清丽的语言,抒发了她对丈夫浓浓的思念,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忧愁而美丽的画面。思念是如此凄苦,思念又是如此美丽。而这种愁情,穿越时空,引起每一个人内心的共鸣。
生1 :“文采有后主遗风”指她文风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风格;《漱玉集》是她的词集。
生2: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指李清照故乡在山东济南;《金石录》是她和丈夫赵明诚以毕生心血而成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
师:沈谦《古今词话》里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说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来学习《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以情景默写的形式用多媒体展示,契合目前高考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既检查背诵默写,又总结了写“愁”的古诗的方法。
(3)李清照是如何写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体现出来?
明确:李清照写愁是从时间的长度上着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灾。“永昼”“半夜”“又”。李清照的愁思从白天到晚上,甚至更长,佳节又重阳,“又”字说明不止一个重阳节。
愁还有重量,李清照在《武陵春》中云: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有数量,杜甫《曲江二首》之一中云: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愁有数量和深度,秦观在《千秋岁》中云: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
愁有面积,贺铸在《青玉案》中云: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些写愁的名句共同特点是运用了夸张、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了。
3.赏析“人比黄花瘦”的“瘦”字。

李清照醉花阴教学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李清照醉花阴教学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午夜凉初透”
• 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 思旳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厨”,即 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 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 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愈加怀念远方旳丈 夫呢?一种“又”字,便充斥了寂寞、怨恨、愁 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 旳,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 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旳“凉”不只是 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东篱把酒傍晚后,有暗香盈袖”
• 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 菊圃前把酒独酌旳情景,烘托出词人无语 独酌旳离愁别绪。 重阳佳节,把酒赏菊, 原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 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消 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 赏这“暗香浮动”旳美景呢?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得人憔悴”怀念之情,刻骨铭心,形销骨立。 • 构造上,和首句旳“愁”字相呼应。
•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 ”是“瘦”旳原因,“瘦”是“愁”旳成 果。贯穿全词旳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 集中最形象旳体现。巧妙结合,相映成辉
• 李清照用清丽旳语言,抒发了她对丈夫浓 浓旳怀念,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哀愁而漂亮 旳画面。而这种愁情,能穿透时空,引起 每一种人内心旳共鸣。此悲此情,令人不
公元1127年,金人旳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旳琼 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高宗赵构 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 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家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 京市)。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 劫一空。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逝世,时清照四十 六岁。
接着金兵进一步南下,孤身一人旳李清照同南 渡旳难民一样,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 险些入狱。再后来,李清照随身携带旳凝聚了他 们夫妻两人一生心血旳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 在颠沛流离旳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醉花阴》优质课一等奖

《醉花阴》优质课一等奖
词的意境 二、教学重、难点: • 1、找出词的意象,分析感受
词的意境
醉花阴
• 李清照
温故知新
说说我们学过的李词。
4
•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 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 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鸥鹭。
•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
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 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 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 动许多愁。
静听歌曲,体悟情感
《醉花阴》
初读感悟:找出词中的“词眼”
西香 风盈 ,袖东 人。篱 似莫把 黄道酒 花不黄 瘦消昏 。 魂后
,, 帘有 卷暗
纱销 厨金

,兽薄 半,雾 夜佳浓
花 阴
凉节云
初又愁 透重永 。 阳昼
,,
李 清 照
玉瑞
枕脑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 1、反复朗读,体会其“愁”
情 • 2、找出词的意象,分析感受
全班带着情感齐读上阕, 体会词人凄楚。
悟读词的下阕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 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 词眼
提问5:思考上阕中词人无 法排遣的凄凉愁闷,下阕 中她是如何排遣的?下阕 的词眼又是哪个词?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词人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暗 指自己赏菊时借酒消愁。
赏析:“人比黄花瘦”的“瘦”字 A.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 B.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 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C.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 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用帘外之黄花之瘦比喻人之形体销魂,创 意极美。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 “芙蓉如画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李却 以憔悴的“黄花”自指,此为独创。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导入: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从这副对联看,你能读出哪些信息?(学生回答)解说:李清照、赵明诚、漱玉集、金石录、后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清照的《醉花阴》。

一、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她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两期。

南渡前: 南渡后:内容——闺怨离愁内容——怀旧悼亡词风——清丽柔媚词风——凄婉哀怨二、鉴赏诗歌的方法读品赏悟读——读出音乐美品——品味意境美赏——赏析炼字美悟——领悟情感美三、感知文本读醉花阴薄雾/浓云/ 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这首诗中的形象是谁?这是那一类词?女子闺怨词闺情词 (学生回答)点明:闺情词写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词你知道谁写过闺情词吗?闺情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

——冯延巳《谒金门》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忆江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卜算子》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花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诵读中领悟作者情感。

(2)探究词人表现情感的方法。

(3)赏析词中名句,探究鉴赏诗词名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诵读,领会词人的思想情感。

(2)探究鉴赏诗歌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入手,挖掘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探究鉴赏诗歌语言的角度和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诵读法发现法讨论法
2、学法:诵读法探究法归纳法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从背景音乐联系到对李清照的经典评价,导入本课时教学。

导入语: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惊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这位光耀千古的女子就是——李清照(学生齐答)。

(二)展标:大屏幕展示,明确学习内容。

(三)了解作者
1、学生简介
2、师生共同明确
(四)读词,体会诗人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意蕴。

2、学生展示诵读,领会诗人情感
(1)学生展示
(2)师生评价
3、准确把握词人情感。

(1)提问: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哪个字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流露?
(2)教师依据词中表现的情感引导诵读本词的方法并范读。

(3)联系背景,深刻领会作者情感。

提问:作者因何而愁?
(五)品读,探究词中表现愁思的手法。

1、提问:词中作者是如何体现相思之愁的?
2、自主与合作探究
3、学生发表观点
4、师生共同明确
(六)学习鉴赏诗词名句句的角度和方法。

1、提问:《醉花阴》历来被人称道,其中的一句词更是被无数人称赞喜爱,你认为它是哪一句?
(1)学生再读思考,选出佳句。

(2)教师插入赵明诚赛诗小故事。

2、你认为这句词好在哪里,请说明理由。

(学生探究后发表观点)
3、总结升华
(七)课堂反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
李宜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

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

附:板书设计:
醉花阴
李清照
借景抒情
愁乐景写哀相思
巧用比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